① 有朝一日龙得水全文
全文如下:
龙在沙滩被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虎伏深山听风啸,龙卧浅滩等海潮。
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如日东山能在起,大鹏展翅恨天低。
谁无虎落平阳日,待我风山再起时。
有朝一日龙得水,必令长江水倒流。
有朝一日凤囬巢,必让长城永不倒。
有朝一日虎归山,必要血染半边天。
有朝一日狮入林,我要气吼山河震。
有朝一日游地府,我让地府底朝天。
有朝一日游天边,众神跪在我身边。
有朝一日凤翔天,我要天下尽我鸣。
有朝一日我出头,我要天下唯我尊。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
宏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谁无英雄落难日,待我东山再起时。
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
谁无虎落平阳日,待我风云在起时。
有朝一日龙得水,我让长江水倒流。
有朝一日虎归山,我必血染半边天。
出自:罗贯中《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刘汉王朝气数将尽,内有十常侍颠倒黑白,祸乱朝纲,外有张氏兄弟高呼苍天当死,黄天当立的口号,掀起浩大的农民起义。一时间狼烟四起,战火熊熊,刘家的朝廷宛如大厦将倾,岌岌可危。
② 一涨一落山溪水,一反一复小人心 应该还有前面的部分 求大神赐全文,谢谢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易涨易落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③ 求《万千宠爱》by引路星 完结+番外百度云链接,一定要是全文!!!
你好,我是大鱼儿吐泡泡,引路星用网络网盘分享给你,点开就可以保存,链接永久有效^_^链接:
④ 可不可以把万千宠爱全文再发一下谢谢
《万千宠爱[快穿]》
作者:引路星
文案
黑化系统攻X貌美婊气受
[你十分貌美。]
[超棒。]
[你水性杨花。]
[……]
[你会吸引任何人疯狂爱上你,直到你被占有、囚禁、解肢、冷藏才能令他们满足。]
[……]
[你不会死,你无限复活。]
朝灯在一次意外后被迫绑定系统,按要求于各个世界收集人格碎片,他先后攻略了冷漠、轻佻、霸道、多疑、傲慢等各色性格演化的人物,直到最后,朝灯才知道,从头到尾他面对的都是同一个人。
沉湎于爱色,苦惑于自我,名扬四海或委散尘埃,皆为伟大人生的光耀之歌。
你生来,即为了万千宠爱。
1V1,HE,苏苏苏爽爽爽,受苏攻更苏。
内容标签:系统 快穿 现代架空
搜索关键字:主角:朝灯、凯撒 ┃ 配角: ┃ 其它:
晋江金牌编辑评价:
本该死于意外的朝灯被迫绑定系统,按要求于各个世界攻略人格碎片,虽说自带吸引任何人痴恋的万人迷光环,人格碎片也皆不为此所动,朝灯只好使出浑身解数完成任务,他先后攻略了冷漠、轻佻、霸道、多疑、傲慢等各色性格演化的人物,直到最后,朝灯才知道,从头到尾他面对的都是同一个人,对方也一直陪在他身边……
本文行文流畅,剧情衔接紧凑,以每一次遇见的人格碎片为主线,带读者穿梭于各色世界,主角朝灯无往不利的美貌及出众的撩人能力也不失为精彩看点。作者笔力优秀,寥寥几笔即勾勒出一副令人神往的画面,描写华丽又恰到好处。留在文中的悬念扣人心弦,令读者不由自主猜测下文的发展。主角和系统的互动也十分诙谐有趣。
⑤ 高悬赏!龙游浅水遭虾戏这句话全文是什么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出自——中国明代佚名《增广贤文》。
龙游浅水遭虾戏是一句民间俗语,与其类似的还有虎落平阳被犬欺,落魄凤凰不如鸡等,比喻一个人在失势后被弱小的人所欺压。老虎离开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狗也能欺负老虎。比喻有权有势者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在《增广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
文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增广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
文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
增广贤文》强调了读书的重要、孝义的可贵,这些观点体现了正统的儒家精神。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庞杂,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认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
(5)爱色小说免费在线阅读扩展阅读: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故事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总想找借口杀他,在一次宴会上,周瑜故意对诸葛亮说:“孔明先生我吟一首诗你来对,对的出有赏,对不出以杀头问罪如何?”诸葛亮从容笑到:“军中无戏言,请都督说。”
周瑜大喜,开口便道:“有水便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胜过虎,落坡凤凰不如鸡。”诸葛亮听罢,随口便道:“有木便是棋,无木也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周瑜听了大怒,但碍于有言在先,不便发作,便又出一句:“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丑。”
诸葛亮听了知道这话是在嘲笑自己的夫人黄阿丑长得丑,便立即应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中吴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二娇。”周瑜知道这话是在奚落自己的夫人,怒发冲冠,几次都想发作。
剑拔弩张之时,鲁肃在一边和了句:“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斗岂不糟!”诗罢众人一齐喝彩。
⑥ 求虎落平阳被犬欺 全文 完整的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路遥知马力,事久知人心。
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红粉佳人休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路方知少主人。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贫居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
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攒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身之计在于勤。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宁可负我,切莫负人。再三须重事,第一莫欺心。
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力微休重负,言轻莫劝人。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求人须求英雄汉,济人须济急时无。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久住令人嫌,贫来亲也疏。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出家如初,成佛有余。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
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
白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坏之有余。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知者减半,省者全无。
在家由父,出嫁从夫。痴人畏妇,贤女敬夫。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竹篱茅舍风光好,道院僧房总不如。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无。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会说说都是,不会说无礼。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害自己。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有福伤财,无福伤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妒财莫妒食,怨生莫怨死。
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墙有缝,壁有耳。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贫穷自在,富贵多忧。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晴乾不肯去,直待雨淋头。成事莫说,覆水难收。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惧法朝朝乐,期公日日忧。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白发不随老人去,看来又是白头翁。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路逢险处难回避,事到头来不自由。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人贫不语,水平不流。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有花方酌酒,无月不登楼。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
惜花须检点,爱月不梳头。大抵选他肌骨好,不傅红粉也风流。
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为仇。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休别有鱼处,莫恋浅滩头。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相寻死路。
生不认魂,死不认尸。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
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得宠思辱,安居虑危。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英雄行险道,富贵似花枝。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但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见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莫管,无事早归。
假若染就真红色,也被旁人说是非。
善事可作,恶事莫为。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龙生龙子,虎生豹儿。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
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养儿代老,积谷防饥。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
官清司吏瘦,神灵庙祝肥。息却雷霆之怒,罢却虎狼之威。
饶人算之本,输人算之机。好言难得,恶语易施。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路逢险处须当避,不是才人莫献诗。
三人同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有善愿,天必佑之。
莫吃卯时酒,昏昏醉到酉。莫骂酉时妻,一夜受孤凄。
种麻得麻,种豆得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见客莫向前,做客莫向后。宁添一斗,莫添一口。
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
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
一日夫妻,百世姻缘。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
杀人一万,自损三千;伤人一语,利如刀割。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将相顶头堪走马,公侯肚里好撑船。富人思来年,贫人思眼前。
世上若要人情好,赊去物件莫取钱。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击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
莫笑他人老,终须还到老。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人道好,千人传实。
凡事要好,须问三老。若争小可,便失大道。
年年防饥,夜夜防盗。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
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歌。
因风吹火,用力不多。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
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从他酒价高。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强中自有强中手,恶人须用恶人磨。
会使不在家豪富,风流不用着衣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
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为善最乐,为恶难逃。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你急他未急,人闲心不闲。隐恶扬善,执其两端。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既坠釜甑,反顾无益;已覆之水,收之实难。
人生知足何时足,人老偷闲且自闲。
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通长安。
见者易,学者难。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难。道路各别,养家一般。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
点石化为金,人心犹未足。信了肚,卖了无。
他人观花,不涉你目。他人碌碌,不涉你足。
谁人不爱子孙贤,谁人不爱千钟粟,奈五行不是这般题目。
莫把真心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富。
与人不和,劝人养鹅;与人不睦,劝人架屋。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河狭水急,人急计生。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
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
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
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众星朗朗,不如孤月独明。
兄弟相害,不如友生。合理可作,小利莫争。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
欺老莫欺少,欺人心不明。随分耕锄收地利,他时饱暖谢苍天。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相论逞英雄,家计渐渐退。贤妇令夫贵,恶妇令夫败。一人有庆,兆民感赖。
人老心未老,人穷志未穷。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杀人可恕,情理难容。乍富不知新受用,骤贫难改旧家风。
座中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屋漏更遭连阴雨,行船又遇顶头风。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记得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
礼义生于富足,盗贼出于贫穷。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
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夫妻相合好,琴瑟与笙簧。有儿贫不久,无子富不长。
善必寿考,恶必早亡。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事过恐生殃。
富贵定要安本分,贫穷不必枉思量。
画水无风空作浪,绣花虽好不闻香。
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争他一脚豚,反失一肘羊。
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春山草亦香。
平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自量。
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人贫志短,马瘦毛长。自家心里急,他人未知忙。
贫无义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
触来莫与竞,事过心头凉。秋至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清清之水为土所防,济济之士为酒所伤。
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侯王。
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
醉后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万事省先定,浮生空自忙。
千里送毫毛,寄物不可失。一人传虚,百人传实。世事明如镜,前程暗似漆。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千经万典,孝义为先。
一字入公门,九牛拖不出。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家中无才子,官从何处来。
万事不由人计较,一身都是命安排。急行慢行,前程只有许多路。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亏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眼恢恢,报应甚速。
圣贤言语,神钦鬼伏。人各有心,心各有见。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见。
养军千日,用在一朝。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
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不消。
公道世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有钱堪出众,无衣懒出门。为官须作相,及第早争先。
苗从地发,树向枝分。父子合而家不退,兄弟合而家不分。
官有正条,民有私约。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
幸生太平无事日,恐逢年老不多时。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
池塘积水须防旱,田地深耕足养家。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不愁月影斜。
奉劝君子,各宜守己,只此呈示,万无一失。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增广贤文》
⑦ 德光太子经全文
佛说德光太子经 第170部
佛说德光太子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灵鸟顶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菩萨五百人俱。尔时贤者赖咤和罗。止顿舍卫国尽夏三月。更新具衣钵着其被服。与百新学比丘俱。所作已办共游诸国。往诣王舍大城灵鸟顶山。于是贤者赖咤和罗行到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赖咤和罗问世尊言。菩萨大士奉行何等。得一切奇特功德之法。致无动畏之慧超异之智。发遣辩才光明彻照。入一切智教授众生。令得解脱断于狐疑。以善权方便示一切智。言行相应所问诸佛常以巧便得诸佛意。一切所闻法皆能受持疾逮一切智。尔时贤者赖咤和罗以偈赞叹。问佛而说颂曰
云何菩萨满所行何谓所作而审谛
具足智能功德愿今人中尊解说是
紫磨金色妙身体为人中尊积上德
救济拥护于众生愿佛解说无上行
为如何得无尽智无量总持上觉道
云何致得平等行解决众人之狐疑
无数亿劫乐生死其意终不有秽厌
己见无数勤苦人善权教授令开解
净其佛国眷属具光明寿命众亦尔
一切所云为寂寞唯愿世尊说上行
降魔官属断诸见脱于爱欲度想行
云何讲说经法义愿佛解说诸实行
端正殊好辩才足为众人说柔软音
饱满世间如时雨愿佛解说诸觉行
所说微妙如羯随梵声无疑明慧音
众会渴仰于经法便以甘露饱一切
若有欲学尊佛道当勤精进志法行
如来所讲悉平等唯愿法王以时说
我欲听说正真道佛天中天知我意
今我不敢扰世尊唯愿善说无上行
佛告赖咤和罗。善哉善哉。乃问如来如此之义。多所哀念多所安隐。愍伤诸天及世间人。乃为当来诸菩萨施令得护行。赖咤和罗。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赖咤和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言。赖咤和罗。菩萨有四事法得清净行。何等为四一者行平等心而无谀谄。二者等心于一切。三者解了空行。四者如口所言身行亦尔。是为四事法。菩萨疾得清净行
佛告赖咤和罗。菩萨复有四事法得安隐劝进。何等为四。一者得总持。二者得善知识。三者得法忍。四者于戒清净所行平等。是为四事法
佛告赖咤和罗。菩萨复有四事法入于尘劳劝悦生死法。何等为四。一者菩萨示现佛身入于生死。劝诸起灭者令得喜悦法。二者为说柔顺之法。三者所有无所爱惜。四者得不起法忍。是为四事法
佛告赖咤和罗。菩萨复有四事法无所爱着。何等为四。一者菩萨不当着家居舍宅。二者出家菩萨不当贪财利。三者菩萨不求诸功德报。四者菩萨不当惜身命。是为四事法
佛告赖咤和罗。菩萨复有四事法于法无厌足。何等为四。一者于戒无所缺减。二者习闲居野处。三者奉四贤圣之行。四者得博闻。是为四事法
佛告赖咤和罗。菩萨有四事法而得无念普有所入。何等为四。一者令生善处常值佛世。二者听受尊长教而无谀谄。三者乐受教命其心不着财利。四者得辩才入深法要。是为四事法
佛告赖咤和罗。菩萨有四事法得清净行。何等为四。一者为菩萨行无伤害意于人。二者弃捐谀谄邪伪之行乐在闲居。三者一切所有施而不惜不望其报。四者昼夜常志求法见说法者不求其短。是为四事法。菩萨摩诃萨得清净行。佛尔时说偈言
其心不着尘垢法即便无有恶瑕秽
志意不厌教论法则能令致无上道
虽遇不贤常一心普入邪行恶道本
出家学道无所惜在于山间欲解脱
闲居寂寞无所起其心不着财利色
捐弃躯体不惜命行如师子无所畏
心得欢悦知厌足譬如飞鸟无所畏
一切世间无有常志求佛道大慧行
常乐独处譬如犀无有恐畏如师子
心不怖懅无粗志若得供养无增损
捐去邪语及恶见智了大行志解道
我为世间一切护意为善权无放逸
意善持戒为众道心不乱着诸恩爱
谨顺正行如救火常求世尊上妙行
已脱于空无有想种种具足审寂寞
所住静然智能明得甘露味常欢悦
假使得佛觉道意常为清净无疑难
总持辩才一其心忍一切苦不想报
若有菩萨闻是行欲求佛道当欢喜
常志精进离懈怠了秽无知意不害
佛告赖咤和罗。菩萨有四事法自堕落。何等为四。一者菩萨憍慢而不恭敬为自堕落。二者菩萨作无反复习于谀谄为自堕落。三者菩萨求供养贪利为自堕落。四者菩萨佞谄邪行求于供养为自堕落。是为四事法菩萨为自堕落
佛告赖咤和罗。菩萨有四事法堕邪堑。何等为四。一者懈怠为堕堑法。二者无净信。三者起想。四者见得供养者有嫉妒心。是为菩萨四事堕邪堑法
佛告赖咤和罗。菩萨不当习四事法。何等为四。一者菩萨不当与诸邪见人相习。二者菩萨不当与诽谤正法之人相习行。三者菩萨不当与恶知识相习。四者菩萨不当与贪衣食人相习。是为四事法
佛告赖咤和罗。菩萨有四事法得苦痛之罪。何等为四。一者以智能自贡高怀憎嫉意。二者心不欢悦无清净行。三者不能忍辱但欲贪他人财物。四者谓有我人着法。是为四事法菩萨得苦痛之罪
佛告赖咤和罗。菩萨复有四事自缚。何等为四。一者菩萨喜轻慢于人是为自缚。二者菩萨行世间巧便起贾作治生想是为自缚。三者菩萨意不受法慧为放逸行是为自缚。四者菩萨缚意住种姓是为自缚。是为四事佛告赖咤和罗。后当来世学菩萨道者。当有是诸瑕秽无行人。当供养诸无行者谀谄人。当供养诸谀谄者。有无智人当供养诸无智者。贪求衣食无有直心。嫉妒种姓谀谄怀邪无质朴心。欺诸尊长及诸家室。用供养故。还相诽谤意贪财利。入诸郡国不念说法。以开解人亦为善权。于众人无智能意自以为智。见他人智能为善师。便轻慢之。设有无行者为破坏之器。还相求长短舍精进行。为无智懈怠。不多念智能还相坏法。别离众会共结怨害转共诤斗。谓他无行我承法教。不奉禁戒不欲闻法不行精进。生于贫窭之中在穷厄之家。行作沙门但忧求财利。其所在处不能得安。何况乱志。一心虽行佛功德续贪着家室之利。自谓我为沙门也。佛言。我不谓是辈之人为行菩萨法。如是等人百千劫中不能得柔顺法忍。何况欲得佛慧正觉之行。佛言。赖咤和罗。我不但谓是辈之人堕三道堑。亦复当堕八恶之处。何等为八。一者生在边地。二者堕贫穷家。三者所生之处面目丑恶。四者生于邪恶反善之家。五者生与恶知识会。六者多疾病。七者所生处寿命短。八者横死。是为菩萨八恶事堕于邪堑。所以者何。赖咤和罗。我不以口言作愿以为菩萨。不以伪乱之人为清净行。不以谀谄为菩萨行。不以贪着衣食为供养佛。不谓贡高者为清净智能。不以自见慧行为断疑垢。我不谓嫉妒者有清净意。不谓多贪求者而得总持。不谓不见诚谛之德而有罣碍当得生善处。不谓贪种姓着色者当得清净身。我不谓想行者当得佛定意。我不谓非至诚行者当得清净也。我不谓憍慢者当得清洁意。我不谓非知厌足者当好法也。我不谓贪身命者为志求法。佛言。赖咤和罗。我不怨责外六师也。责此辈愚人剧于外六师。所以者何。所言各异所行不同。为欺诸天及世间人。佛于是说偈言
无智愦乱为放逸轻慢无敬多贪求
与尘垢会起欲想是辈之人去道远
贪求供养懈怠增以无精进失净信
便坏净行亡正戒犯禁法者失善道
生于贫家作沙门在穷厄中求供养
譬如有人穷无物从他债望求财产
贪供养故在闲居在于彼住欲自达
得神通智辩才具弃捐家室受所有
不见道住随乱行生于贫穷卑贱家
在丑恶中无力势堕于贡高愚痴地
作卑贱者无名德意贪财利为放逸
后即生于大恶处亿劫之中无善迹
假使于道无贪利诸天人民悉得佛
随蓝之风不动人用供养故不自成
无有功德仰于人无精进意失善行
为坏乱教不承法不能逮得慧道意
以至诚利致佛法终不失行如道意
志愿甚坚常清净所奉如应则为道
我求佛故无所惜及施身命索经法
是辈舍法不精进以于道法失句义
有大灯明无能见我本求索善义说
适闻所教即奉行断绝一切诸爱欲
已闻种种佛法教不能究竟一法句
非法行者何得道譬如示盲之道径
佛告赖咤和罗。乃往过去无央数劫。长远不可计无量不可思议。尔时有佛。号吉义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在世间教授。佛天中天。时有国王名頞真无。佛言。赖咤和罗。其頞真无国王典主阎浮利天下。广长六十四万里。时阎浮利有二万大城有亿千家。其頞真无王有大城名宝照明。王所治处。其城长四百八十里。广二百八十里。以七宝为城。南北出有八道。所作审谛具足。尔时人寿十亿那术岁
佛告赖咤和罗。其王頞真无有子名曰德光。端正殊好威神妙绝。初始生时自然有千藏出皆有七宝。一一藏中自然有诸国王宝。其七宝高八丈。德光适生一切阎浮利人皆大欢喜。拘闭牢狱皆得解脱。其德光太子适生七日之中。无智不博道俗悉具。佛语赖咤和罗。于时净居诸天。中夜时来到德光太子所语之言。太子。不当为放逸之行。于是德光太子从是已来具足万岁之中。初不睡眠亦不调戏。初不歌舞未曾作乐。亦不行来不出游观。未曾贪身亦不念歌舞伎乐。不贪财利不念家居。不着郡国亦无所求。一切所有无所爱惜。如立一心常在独处。以寂诸难得意少有。无生不死者。身命不可保不相敬重。天下恩爱会当别离。无有作导师者。乱法犯罪忧怖恐惧。凡夫之土不知厌足。以愚痴力常喜诤斗。我今者为堕无行之中。我欲默然无为。彼时太子独处闲居无放逸意。远诸爱欲为等心行。佛语赖咤和罗。时王頞真无他域之中。有一大城名乐施财。为德光太子造南北行有八重。八百交道。以七宝为城。其城七重以七宝为帐。皆以白珠而璎珞之。一切诸栏楯间有八万宝柱。一切诸宝柱各有六万宝绳互相交系。一切诸宝绳。各有千四百亿带系。若有风吹展转相揩。出百千伎乐之音声。一切诸栏楯前各有五百釆女。善鼓音乐皆工歌舞。得第一伎所作具足。能欢悦一切天下诸国人王。以是供给德光太子。王告诸釆女曰汝等舍诸因缘昼夜作诸伎乐以乐太子。令可其意无得使见不善之事。一切栏楯边置诸施具。饥者与饭。渴者与浆欲得车马者与之。欲得衣服华香坐具舍宅灯火。随其所求供养。具金银明月珠琉璃水精象马。一切诸七宝璎珞以给天下。其城中央。为德光太子作七宝宫殿八重交露。彼一讲堂上有四亿床座以给太子。城中有园观生花树宝树。其树常生悉遍覆盖。佛语赖咤和罗。其园观中央有七宝浴池。以四宝金银水精琉璃为栏楯。中有八百师子之头。其水由中入浴池。其浴池中复有八百师子头。池水从中流出。池中常生四种花。青莲花红莲花白莲花黄莲花。周匝有宝树其树皆有花实。其浴池边复有八百庄饰宝树。一切诸宝树间各复有十二宝树。各以八十八宝缕转相连结。风起吹树转相敲。概出百千种音声。诸浴池上皆有七宝交露帐。德光太子在其中浴。其讲堂上有四十亿七宝床座。各敷五百坐具。其中央敷一大七宝座。敷八十亿妙衣以为坐具。座高五丈六尺。德光太子在其上坐。一切诸床座下各有香炉。昼夜三反火烧蜜香。布诸好花以宝覆盖垂金色莲花。殿上有明月珠帐垂八万明月珠。出其光明普有所照。一切诸树上皆悬诸幡盖。一切诸园观中各有九万朋月珠。其一珠光明照四十里普遍佛国。佛语赖咤和罗。其园观中有鹦鹉鸬鹚拘耆孔雀。雁鸟鸳鸯鸠那罗鸟鹖鹎鸟诸耆域鸟。皆共悲鸣有种种音声。以乐德光太子。常作五百味供具。尔时一切房室中有五百童男。限年十六以上二十已还皆悉童男。都于诸国采择得是诸童男。将入彼城皆悉巧黠无所不能。皆知天下诸所作为。复将八十亿童女在其城中。端正姝好年十六已上限至二十。皆工歌舞。能令男子欢悦。其所语柔软工谈言语常如应时。不长亦不短。不肥亦不瘦。不白亦不黑。口出优钵花香。身出栴檀香。皆如天上玉女悉共同心。皆悉园绕德光太子鼓乐弦歌。于是德光太子心念言。我今自然得大怨家。众乱我清白之法。我今当作无所惜之行。于是太子愁忧不乐。譬如有人所见拘系心无所乐。德光太子亦如是也。见诸釆女伎乐意无放逸。亦不以为奇特。亦不贪其城郭。亦不着车乘。彼具足于千岁中未曾爱色。想亦不想。声香味细滑皆除诸想。常专志一心念言。此为是我怨家之众。我何持出是怨家中去。而得解脱为无放逸行。尔时诸釆女白王頞真无。太子。不听歌舞愁忧不乐。佛语赖咤和罗。时王頞真无与八万小王俱。往诣德光太子所。悲泣泪出愁忧不乐感绝躃地。侍者即共扶持王令起住。为太子说偈言
愿子且观我诸宝子初生时自然出
谁娆汝者今语我吾当重罪诛罚之
今且观是如天上我从子意之所欲
今者太子有何乏我能随意令子得
视是诸欲净好目诸釆女俱鼓乐声
与共娱乐除其忧悉工鼓音常喜笑
汝当听是好音声所鼓伎乐相和悲
今正是意娱乐时其池水中有莲华
园观中有华叶实种种妙好无乱秽
观是第一自在智可以喜乐一哀我
入池中洒自恣乐中有莲华青黄白
种种红花光觉人今子观是何不乐
鸬鹚鹦鹉拘耆鹤拘那耆匐哀鸾声
诸香白花譬如雪孰闻是音不欢悦
明月讲堂平等力黄金琉璃为栏楯
诸所珍宝最妙好诸树音声出那术
栏楯边施用汝故众千釆女鼓吹音
亦闻玉女歌乐声子意何念而不悦
今太子等美姝好可以娱乐听我言
父母住此目泪出子岂无哀愍我等
尔时德光太子。以偈答王言
彼持功德者离诸恶见言
我以厌苦乐不贪无利欲
皆见于五道生死诸人民
今当说解脱父王听我言
无有触娆我今吾当何说
我不贪于欲云何乐歌舞
一切诸爱欲我视如怨家
尘劳诸贪爱随人着五道
是诸釆女辈无觉痴乐之
为是诸魔事随人大系缚
诸圣贤道士常不赞叹是
习此爱欲者为种因缘根
是釆女身体皮革如裹连
筋骨相搘拄如幻无正利
譬若如画瓶中盛满不净
譬如在冢间云何当乐此
所鼓音乐声无有亦无受
一切乐无谛了此为不惑
若习于想念便即失一心
随尘劳音者譬如痴老人
一切诸有树或有炽盛时
亦不可常得或有无乐时
其果无有常亦不常着树
我以了如是岂当戏短命
父母不可保及兄弟妻妇
亲里亦如是临终不自在
一切诸所有如草上之露
不当纵其心自恣为放逸
是意不可满譬若如大海
恩爱甚广大已得复重索
众人贪欲故各各而懈废
无能缺减者譬如须弥山
人以意为本身命过去疾
譬如河水流适合便复别
尽坏不久立譬若如电现
贪着三界欲则为无智黠
诸天来语我无得为放逸
为菩萨行者不贪诸所有
愿欲得佛道哀念众人民
非以淫欲行可以致佛道
其有受贪欲为心意作奴
便为自坏败不得立功德
我终不受欲亦无起瞋恚
如鸟堕罗网云何得自在
现于恶思想为还自缚身
意不得自在为无利空聚
贪是恐惧身譬如毒树花
何所是人尊谓度駃水者
观视诸人民流堕恶道者
为诤空无句兴起诸邪见
王当知我意欲度脱此辈
不贪积慢法疾得度无极
觉诸睡卧者疗治于疾疫
为除去忧患令立欢悦迹
欲脱三千世缚着音响者
为说善经义饱满久贫穷
调诸不成者拔出于恶道
施盲得眼目令聋者得听
为造解脱灯立智能神通
令诸三界人得三忍平等
为作慈哀雨度诸云雾岸
为一切众人现其光明焰
便持善觉意令脱得荫凉
为雨诸医药皆令得安隐
念是已父王即便坐一心
吾于一切欲无复志愿求
但欲索佛道用哀众人故
于诸有贪欲无复有志愿
孰有智黠人乐在于是中
云何犯禁忌令人意迷乱
若因贪爱色为堕大恶道
孰行佛道者当复为放逸
人皆随水流我当今逆流
不可以言说而致得佛道
当放慈哀光照于一切人
我不贪爱欲不缚着财物
我今愿父王不如与众还
我欲弃众会及一切郡国
人多求可意从是致疾病
制意不放逸胜得亿郡国
不可在爱欲而致得佛道
若欲得无上安隐快乐句
当诣大山中在树下而坐
习在于闲居可得尊觉道
佛告赖咤和罗。尔时德光太子于讲堂上。与诸放逸者俱其心秽厌之时。太子作三品行。何等为三。一者住立。二者经行。三者坐禅。弃损睡卧具足上行已得八住。时太子夜半闻虚空中声。净居诸天嗟叹佛功德广普具足及叹法众。德光太子闻已衣毛为竖。即而堕泪愁忧不乐。叉手以偈问诸天言
我在厄难中诸天愿哀我
今且住听言我欲有所问
行在虚空中为叹谁功德
我闻其音声其心为悲喜
佛告赖咤和罗。尔时诸天为王太子德光。说偈言
今世间有佛太子不闻耶
佛号曰吉义救济兼拥护
奉行诸善本开化尊功德
众僧以学问有亿那术千
德光太子。以偈问诸天言
我傥见世尊云何知是佛
愿说慈功德欲知于正觉
假使往见佛当问道如何
菩萨行何法得为一切护
于是诸天。为德光太子。说偈言
颠发软妙好英殊如右旋
其顶相威神好譬如山巅
眉间相光明威曜若日出
生妙如右旋色好白如雪
觉意为清净目为绀青色
人中尊天子颜色端正好
面目常和悦放亿无量光
普遍三千国消灭诸恶道
佛口中牙齿悉平等清净
鲜洁如拘文明如好树光
无乱两二十合为是四十
口中舌妙好还自覆其面
口所说妙言令人意欢悦
常无诸谀谄梵音甚清净
佛之所讲说胜百千音乐
除寂诸狐疑令人得利悦
种种德无乏善权决道义
已解黠法花为百千璎珞
其地之音声为出天伎乐
譬如天音响佛语亦如是
真陀罗鹖鹎拘耆及鸳鸯
雁鹤及鸬鹚鸠那罗问言
其音为如梵柔软甚和悦
无谄无有短觉了一切义
英儒而悬绝可诸智者意
清净离诽谤无有诸想愿
善施行德义不闻作瑕秽
彼法行正觉言功德如是
世尊之身体皆有种种色
手臂长出膝七合皆为满
其指纤长好有若干妙绝
紫磨金色体心如明月珠
着身毛软好上向如右旋
齐圆如隆起马藏寂不现
足下安平趾其下有相轮
佛膝中政好平等种种色
经行如龙王为如师子步
行时默低头诸根悉清净
若人散花者变成为花盖
有增无减时是为佛正法
若得利无利勤苦与安乐
嗟叹及诽谤其心无增减
譬若如莲花不着于泥水
正师子如是无有与等者
佛告赖咤和罗。尔时国王太子德光闻嗟叹佛功德及法比丘僧。踊跃欢喜。譬如贫穷饥冻之人得伏匿宝藏其人欢喜。譬如盲人得眼目。若如牢狱系囚得解脱其人欢喜。王太子德光。闻嗟叹佛功德及法比丘僧。欣喜如是。于是国王太子德光念言。如今闻佛威神证明经法。众僧具足尊行无缺。在于生死为反邪行。凡夫之士多无反复。贪身自见非是正行。为居家多瑕秽。习着欲者当堕苦痛。放逸行者智士所离。愚痴为暗瞑。当于其中为作平等灯明。人意难调。名色甚深六入无厌。不断诸习当遇苦毒。痛痒不安恩爱为根档杻械诸受难舍。与有共合长为怨会。生死难断为人多众事愦闹。疾迷乱身不坚固。会当归死乐少忧多佛法为第一安。不可以尘劳之行贪欲放逸之心而得立功德行。今我在愚痴之中不得一心定意。不可以乐生死意。与恶人会严治善道。何况乃欲得无上正真道。我宁可从高楼上东向自投。莫使我诸家眷属于门中作罣碍。使吾不得出也
佛告赖咤和罗。尔时国王太子德光向彼吉义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自投口说是言。假使世尊有一切智能悉普见者。今天中天当念救我。于是吉义如来无所着等正觉。申右臂放手光明照德光太子。其光明中有自然百千叶莲花大如车轮。其莲花出亿百千光明皆普彻照。于是德光太子即住此莲花上。欲往诣吉义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所。遥叉手作礼三反自归。尔时吉义如来回光还照。于是太子寻光去至佛所。稽首佛足。见世尊诸根寂定。尔时德光太子以偈赞吉义如来。而说颂曰
吾不久睹医王名今者辄得见于佛
云何立在瑕秽行皆能致得一切法
我向者夜中半时从诸天闻佛无想
适闻愁忧无复乐何所是人无放逸
其失道者示正路诸无眼目得等视
今愿为我现大道慈哀疗疾使信净
令众贫穷得富乐拘闭牢狱得解脱
断吾狐疑除诸结唯愿解说其道行
为吾现正离外道于暗瞑中作灯明
为诸伤害除垢秽愿大医王断吾疑
愿度脱我生死道断绝去吾诸所爱
令得超度愁忧海及以八道入大乘
今寿命短法命尽多有妨废功德行
无福之人不如愿今吾适开愿解疑
今闻导师唯决要云何菩萨为放逸
能奉行佛尊妙道度脱人民生死恼
佛告赖咤和罗。尔时吉义如来知德光太子心所念。方广为解说诸菩萨行。德光太子闻彼佛所说。即得无尽总持门。逮五神通即踊在虚空化作妙花。以散吉义如来上。尔时頞真无王。明旦闻太子宫中婇女啼泣声面。即为变便往到太子宫中。问何故啼泣。诸釆女答言。德光太子不现不知所在。于是王頞真无闻太子不现即便躃地。与数千众俱而举声啼泣。尔时城神来到其舍。告王頞真无言。大王无得啼泣愁忧。太子东去往见吉义如来。稽首作礼跪拜承事。王頞真无闻神语声。与诸眷属大臣。及太子后宫婇女。及八十四亿那术百千人。东出往诣吉义如来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佛语赖咤和罗。尔时吉义如来知国王頞真无意。即为如应说法。令一切众皆得不退转无上正真道。于是王太子德光白吉义佛。愿佛受我清净饭食请施。佛即默然受之。德光太子语父母及诸眷属。今愿仁者。劝助城郭庄饰璎珞以奉如来。不当有贪心有所惜也。应时皆同心劝助放心布施。于是王太子德光及眷属共奉吉义如来庄饰璎珞宫殿城郭心无遗惜。日作五百种味以供养佛及比丘僧。为一切比丘以赤旃檀香及七宝为房室。以摩尼为经行处。于上作珍宝交露帐幔。南北各有花树行列。边有浴池中生优钵花。其边际清净无垢。其花有百千叶设百千座。一一比丘各有是具。尔时德光太子令诸比丘不忧衣服。亦不想他比丘独得衣被。彼于是亿岁中未曾睡卧。不念所爱不贪其身。供养于佛所念无异。尔时未曾有想念于欲亦无诤乱。心无所害不贪于国。一切无所爱惜。不贪身命内外无所着。于是闻佛所说法。皆悉受持不重问如来。初不沐浴亦不洗足。亦不以香涂身。不起疲厌之意。亦未曾坐。除其饮食左右。吉义如来般泥曰已后。即为造起赤旃檀塔寺。于百千岁供养。所可阇维如来处。以一切天下诸花诸香捣香杂香伎乐以为供养。起九十四亿塔。皆用七宝珍琦之物。以为帐幔覆盖其上。各以五百七宝盖供养诸塔。及百千伎乐一切阎浮利诸花宝树用供养塔。各然百千灯。一一所然油其价百千。及散一切香花。如是之比具足供养亿岁中。然后德光太子弃家学道作沙门。着三法衣常行分卫。初不豫世事亦不睡卧。了无衣食之心。具足四亿岁中常惠法施。未曾计有我。亦不疑他人。何况求供养。亦无生死语。为众说法不劝令生天上。学是行以。教授一切人及中宫眷属使为沙门。佛语赖咤和罗。尔时净居诸天心念言。德光太子教授一切人皆令作沙门。我等于是亦当作行供事三宝。由是三宝得立而不断绝。其吉义如来般泥洹已后。其法住至于六十四亿岁。皆是德光比丘所拥护。其德光太子如是之比供养九十四亿那术百千佛
佛告赖咤和罗。汝知尔时国王頞真无不。答言不及。佛言。则无量寿如来是。汝知尔时德光太子不。答言不及。则吾身是也。尔时城神者。则无怒觉如来是。佛语赖咤和罗。用是故菩萨大士欲得无上正真道最正觉者。当学德光太子之行寂寞之教。捐舍恩爱。无放逸之行。我求无上正真道时。所行勤苦精进乃如是。是辈无行者贪着衣食愁思无懈。用供养故。自远佛法所学无益。污乱沙门坏菩萨法。恣其身口意妄造所愿舍其本行。贪衣被床卧具病瘦医药。无有惭愧之心。不乐政行学无常之法。不奉尊教远离佛行。于道自弃意不乐解脱行。佛语赖咤和罗。以是故。闻此法已。当觉了之弃恶知识。莫与无行者相随。弃诸贪欲。佛尔时说偈言
学道贪利及饮食即为不乐十力行
弃捐于佛百德教用利供养堕他家
刚强弊恶无惭愧自放恣堕诸贪会
为起尘劳堕邪行便自说言我德行
身在闲居游于城利供养故作恣行
远于解脱空去地以故当弃离诸有
为不敬佛及正法远离众僧诸功德
弃捐善道堕三恶为失八百诸尊行
若有闻说是经者审净其意常精进
无数亿劫佛难值当用是故如法行
其说得佛大乘者常思念是功德句
念已审尔一心住当得无碍安隐道
常立贤圣习观德意念厌足自制心
汝等勿得捐善场当堕五道如痴人
习闲居止常精进住莫自轻勿易他
诃教己身寂其心我本奉亿佛教诫
不惜身命意质朴精进于法行恭敬
我故常说此言诲行是已后道不难
闻是若喜大乘者不能精进不乐听
其有智者乐此言后当弃恶及怨结
佛告赖咤和罗。若有菩萨行五度无极。不如学是经奉行顺教。彼之功德百倍不及学此经者。说此经时三十那术天及人。发无上正真道意。皆得立不退转地。七千比丘得无起忍漏尽意解。于是贤者赖咤和罗白佛言。是经名为何等。云何奉行。佛告赖咤和罗。是经名为离痴愿行清净。当学当持正士所乐。决菩萨行具足诸义。佛说如是。赖咤和罗诸天世间人民龙鬼神等。皆大欢喜。起前为佛作礼而去
佛说德光太子经
⑧ 求《昔时贤文》的完整全文
《增广贤文》 名著简介 《增广贤文》篇幅不长,通行本只有3800字左右。全书以韵文的形式,将格言排列在一起,三言、四言、五言、 六言、七言交错而出,灵活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而突破了传统蒙学读物一种句式贯穿始终的基本格式,使语句更接近于口语,更易于为人们接受。《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增广》从表面上看似乎杂乱无章,但只要认真通读全书,不难发现有其内在的逻辑。该书对人性的认识以“性本恶”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会人生、亲情被金钱污染,“贫居闹世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友情只是一句谎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尊卑由金钱来决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法律和正义为金钱所操纵,“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人性被利益扭曲,“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世故导致人心叵测,“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言善恶难辩,“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增广》把社会诸多方面的阴暗现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陈列在读者面前。《增广贤文》绝大多数句子都来自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其思想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儒释道各家经典,从广义上来说,它是雅俗共赏的“经”的普及本。不需讲解就能读懂,通过读《增广贤文》同样能领会到经文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智慧。《增广贤文》 内容介绍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在《增广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文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这些内容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它倡导行善做好事,则是值得肯定的。 在《增广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书中说:“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人情似纸张张薄”、“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人们既然不能真诚相待,那么他们追求的必然是真情以外的东西,这就是金钱:“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这种恶劣的世俗现象,使作者发出感慨:“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其实,书中并不是片面地反对金钱,它是深知金钱的重要的:“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人贫志短,马瘦毛长”、“有钱堪出众,无衣懒出门”。财富的占有程度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怎样才能富有呢?书中有两种说法,一是“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二是“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当金钱与其他事物相比时,书中说道:“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许人一物,千金不移”、“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很显然,《增广贤文》认为金钱是不可缺少的,但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增广贤文》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书中说:“死生由命,富贵在天”、“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由于“举头三尺有神明”,所以人们应该行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有善愿,天必佑之”。那些做恶的,迟早会受到报应:“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增广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虽然部分章节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社会的胎痕,但同时却具有反映时代风云的历史作用。全书以韵文的形式,将格言排列在一起,句法交错,灵活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而那些精辟的格言警句绝非凭空而出,它们或来自古代文化典籍,或源于民间俚谚俗语,是对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含有深刻的哲理,读来发人深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部老幼咸宜的著作,其中的许多格言至今仍在广为流传《增广贤文》 名句赏析 见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休管,无事早归。
译文
看百见什么事不要说,问什么事情就说不知道,闲事不要管:无事早回家。
评点
这是典型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的人生哲学。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与人之间有多种多样的联系,想脱离各种联系,做桃花源中人是不可能的。有些事情该说就得说,该管就得管,不要怕惹麻烦,不要怕得罪人。当然,说话、管事也要注意对象、场合,讲究方式方法,说话要有根据,办事要讲原则性和灵活怀相结合。 假缎染就真红色,也被旁人说是非。善事可作,恶事莫为。
译文
即使绸缎染的是真红色,也难免有人说三道四。好事要多做,坏事不可为。坏件事情,总会有人议论。这是正常的。有些事,可能大做任何一件事情,总会有人议论。这是正常的。有些事,可能大多数人赞同,少数人不赞同;有些事,可能是少数人赞同,大多数人不赞同。但不论别人怎样议论,只要是事情做得对,就应该坚持,没必要去听闲话。尤其是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事更应该多做。而那对时社会,对他人不利的事是坚决不能做的。 《增广贤文》 书籍影响 《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乐不可极,乐极生悲’等;一些谚语、俗语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同自然斗争的经验,成为简明生动哲理式的科学知识,如“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 《增广贤文》虽以道家思想为主,但对儒家的说教并不排斥。文中强调了读书的重要、孝义的可贵。这些观点体现了正统的儒家精神,与全书所弥漫的道家思想有所不合。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庞杂,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认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 《增广贤文》 全文上面的朋友已经给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