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阅读题答案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冬天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是个“宝地”,赞扬了济南独具一格的风貌。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第二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作者先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文章紧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山水画。
第五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语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较好地向读者展示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风貌。
二
文章较多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寄寓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比如:“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先直接把雪说成是“白花”,顺势把“顶着一髻儿白花”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把无生命的雪、静止的松树都写活了。又如把小山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
拟人的句子更多,明显地透露出作者的情怀。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缓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像人一样能说话,有感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花衣还能动,目的是“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本来是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作者却用生花妙笔把它们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又如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拟人,不仅贴切,而且给人以美感。
三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好的写景散文总是景中有情,情与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本文用大量文字描写济南的冬景,却处处流露出作者深深的赞美之情。在文字表达上,有时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一段,通过三个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等,都是直抒胸臆的句子。结尾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无限情意。二是创设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晒”一“睡”一“醒”,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感情。
四
本文语言清新朴实,充分展示了作者散文的主要风格。作者写济南是个宝地,是阳光下晒着的小城,写雪后的山,写独特的水,娓娓道来,不虚情,不矫饰。如第五段的“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段话,把济南冬季水温适宜,绿萍、水藻之类水生植物长势良好的情况生动真切地描绘出来,语言是那么清新朴实,就好像拉家常似的,读起来琅琅上口,丝毫没有故作高深之态。同时,作者在遣词造句上非常讲究,值得我们仔细玩味。比如同样是写雪,落在树尖上是“顶”,落在山尖上是“镶”,山坡上的则用“穿”,山腰上的则是“露”,既符合各自的特点,又避免了用词的重复。特别是“卧”字的使用,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两个“卧”字,既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又巧妙地照应了前边的“暖和安适地睡着”,真的有一字传神之效。此外,文中还使用了不少儿化词语,如“缺着点口儿”,“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黄”,“被风儿吹动”,“天儿越晴”“在水里照个影儿”等,表现了北京口语的特色。
关于练习
一、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这一题主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看看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的。
从三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先通过对比,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赞扬济南是个“宝地”。然后写济南的山,由济南的地理环境想象小山充满温情,再写到雪后的山景等。最后写济南的水,写出水的澄清和多情,充满赞美之意。
二、揣摩下列语句,说说划线的词语好在哪里。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老城”本是无情物,作者却说它们“睡着”,还能被春风“唤醒”,赋予老城以人的灵性,把这一个老城写活了。
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着一“镶”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两个“卧”字,与前边的“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传神地画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神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样。
4.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三字将水人格化了。水是那样多情,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冻上,仍然充满着春意。
三、精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说说理由,然后把这段文字背诵下来。
这一题主要训练学生精读文章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发现美,理解美的所在。
这一段写雪后的小山,有很多准确生动的语句。如“看吧”一语,好像把读者置身于作者的情境中,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又如不说树尖上落满了雪,而说“顶着一髻儿白花”,紧跟着又比作“日本看护妇”,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诗情画意。又如写薄雪“害羞”的情态,写露出“粉色”容颜的山腰,等等,突出了它们娇美的情态和小山秀丽的景色。
四、阅读全文,找出一些精彩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这一题主要是积累语言材料,由学生自由完成。
教学建议
一、这是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先朗读几遍,或者听朗读录音。朗读时注意下边的字词和思考题。
注音:济(jǐ)南 伦敦(dūn) 镶(xiāng) 宽敞(chǎng)
水藻(zǎo) 贮(zhù)蓄
解词:设若:假若
水墨画: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思考题:
1.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2.你读了课文,是不是觉得济南的冬天如作者所说,是“暖和安适”的?为什么?
二、教学本文,可以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首先归纳一下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大体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可结合练习二,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是怎样精心选词造句的。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仔细研读写雪后小山的一段,看看语言运用好在哪里。
三、结合课文,选取适当的例子,进一步讲讲比喻和拟人的知识。可以采用替换法,将使用了修辞方法的语句改为一般的表达,比较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教学时可选用下边的例子:
第一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第二组: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第三组: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四、教学本文,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前一课学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并可做些提示:写景的文章从形式上看是写外界环境,而实际上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的感受揣摩才能成文;绝不是东一个比喻,西一个拟人,或使用一些华丽的辞藻堆积而成的。课文《春》和《济南的冬天》,都做到了景与情的紧密结合,写出了作者的真切感受。
五、教学时,可预先将练习四的练笔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边学课文,边加深对这个写作特点的理解,同时,也可有意识地积累合适的材料,为最后完成短文做好充分的准备。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20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现有《老舍文集》行世。
二、《济南的冬天》的出处及创作时间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2. 词圣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词圣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本站提供的小说《词圣》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词圣最新章节以及文字均由小说阅读网网友上传和维护
词圣的作者为:司徒小白,阅读更多司徒小白的书籍,请到各大书店或网店购买阅读。 词圣全文阅读适用于在PC电脑中阅读,词圣TXT版下载适用于在掌机、PDA、商务通、手机中阅读。
自他出生以来,他就没见过母亲,从小陪他长大的是父亲和一架钢琴、一把吉他。他不会很多东西,他不会唱歌,甚至不会说话。但是,从小就浸淫与乐器学习之中的他知道,音乐并不一定是要靠唱的。
父亲去世了,只剩下钢琴、吉他还有他。但是他并不害怕,因为,他知道,父亲一直在他的身边,从未走远。
当他踏上娱乐圈时并且获得众人的赞扬时,他多么想让父亲知道,父亲的梦在自己的身上实现了。
当他面对危害国家危害社会的敌人时,他毫不犹豫的提起拳头,因为他知道,身为一个国民,理应为了国家献出一切。
当他面对自己的情感和国家的冲突时,他狠下心放下一切,远离了难以割舍的……
3. 阅读答案
15.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请概括出“我”初中时做的那件事。(3分)
16.请说说文章题目“老师!老师!”有什么特点?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妙处(4分)
17.结合文章,理解第⑨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3分)
18.为什么说张梦庚老师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裹藏着刺骨的寒凉”? (4分)
19.作者说,就是觉得老师伟大。结合全文,说说张老师的“伟大”表现在哪里?(4分)
15.(3分)我在酷暑的一天带同学逃课帮母亲捉蚜虫,还强词夺理顶撞张老师。(“逃课”“捉蚜虫”“顶撞”各1分)
16.(4分)文章题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和感叹号(感叹句)。(2分)这样既强调了人物的身份,又表达了作者对老师崇敬和赞美的强烈感情,起到吸引、震撼读者的作用。(2分)
17.(3分)虽然张老师的背影在眼前消失了,但是张老师的形象和精神还留在我心中,(1分)让我像听心跳一样时常清晰记起,(1分)这表达了我对张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深情难忘。(1分)(可以不分析,直接答含义即可)
18.(4分)张老师默默扎根教育,辗转多校,过着一种平凡清贫的教书生活,他的一生“清寂”。(1分)他事业有成,为教育做出了贡献;(1分)子女成才,家庭幸福(1分)。因此充满了“暖意”;但是,他一生清苦,命运坎坷,不被人重视,不被人记起,因此他的人生充满“寒凉”。(1分)
19.(4分)他热爱教育,默默坚守教坛43年,一生的金贵岁月奉献给了教育,培养学生成才;(2分)他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受学生敬仰。(2分)
望采纳!!!
4. 静思晨语全文免费阅读小说
1、犯错出忏悔心,才能清净无烦恼。
2、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善,版就不易权生恶。
3、有心就有福,有愿就有力,自造福田,自得福缘。
4、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
5、脾气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6、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7、为自己找藉口的人永远不会进步。
8、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9、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
10、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5. 语文阅读答案
就看见
6. 一语破天机的原文及阅读答案
1、简要的点明了主要内容2、心理描写3、突出了我对自己父母的身份而感到耻辱,表现出我对父母的不理解4、张小凡和我。对比。通过一正一反两个例子反衬出主题——理解父母
7. 神圣的沉静,刘心武。语文阅读答案。
神圣的沉静 刘心武还记得童年在重庆的一些事。我家住在南岸狮子山,从那里可以到一座更高的真武山去游览。真武山上有段路非常险,靠里是陡峭的山岩,靠外是极深的悬崖。那天玩得很开心。返回时,我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还蹦蹦跳跳的。七岁的我还不懂生命的珍贵。那样做,有存心让母亲看见着急的动机。那悬崖下面的谷地,荒草里凸现着一块怪石,那石头自然生成盘蛇的状态,当中的一块耸起活像蛇颈和蛇头。混混沌沌的我,竟然拾起石块朝悬崖下奋力掷去,把握不好投掷的重心,身体的姿势从旁看去就更惊心动魄了。还记得那天母亲的身影面容。她紧靠着路段里侧的峭壁,慢慢地走动。她一定后悔转到那段路以前没能牢牢牵着我的手,把我控制在她身边,她自己往前挪步,眼睛却一直盯在我身上。我顽皮地蹦跳投掷,不住地朝她嬉笑,怄她,气她,悬崖边缘就在我那活泼生命的几寸之外。事后,特别是长大成人后,回想起母亲在那段时刻的神态,非常惊异,因为按一般的心理逻辑与行为逻辑,母亲应该是惶急地朝我呼喊,甚至走过来把我拉到路段里侧,但她却是一派沉静,没有呼喊,更没有吼叫,也没有要迈步上前干预我的征兆,她就只是抿着嘴唇,沉静地望着我,跟我相对平行地朝前移动。那段险路终于走完,转过一道弯,路两边都是长满芭茅草和灌木的崖壁了,母亲才过来拉住我的手,依然无言,我只是感受到她那肥厚的手掌满溢着凉湿的汗水。我写第一个长篇小说《钟鼓楼》时,母亲就住在我那小小的书房里,我伏桌在稿纸上书写,母亲就在我背后,静静地倚在床上读别人的作品。我有时会转过身兴奋地告诉她,我写到某一段时自我感觉优秀,还会念一段给她听,她听了,竟不评论,没有鼓励的话,只是沉静地微笑,而且,有时她还会把手头所读的一篇作品的某些内容讲一下,那作品是一位同行写的,我没时间读,也并不以为对我有什么参考价值,不怎么耐烦听母亲介绍,母亲自然是觉得写得挺好,但她也并不加些褒扬的话语,她就是沉静地给我客观讲述,具有点穴的效应。后来《钟鼓楼》得了茅盾文学奖,那时母亲已到成都哥哥家住,我写信向他们报喜,母亲也很快单独给我回了信,但那信里竟然只字未提我获奖的事,没什么祝贺词,只是语气沉静地嘱咐了我几件家务事,都是我在所谓事业有成而得意忘形时最容易忽略的。2000年第三次去巴黎,又去罗浮宫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众多的观赏者中,我忽然产生了一个非常私密的感受,那就是蒙娜丽莎脸上的表情并不一定要概括为微笑,那其实是神圣的沉静。那时母亲已仙去十二年,我凝视着蒙娜丽莎,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上面,继续昭示着我。 (——有删节)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中写作者拾起石块朝悬崖下奋力掷去,身体的姿势从旁看去就更惊心动魄了,“惊心动魄”写出了小孩子的活泼顽皮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B.山间的险路终于走完,作者感觉到母亲“那肥厚的手掌满溢着凉湿的汗水”,这一细节写出了表面沉静的母亲对“我”此前举动的极为担心。C.当作者念写好的、自我感觉优秀的一段文字给母亲听时,母亲“竟不评论”,也“没有鼓励的话”,是因为碍于情面,母亲不好表达反对意见。D.文中写母亲客观地向作者讲述她认可的别人的作品,作者认为这些话“具有点穴的效应”,“点穴”一词形象地表明了母亲的话语的针对性。E.文末写作者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蒙娜丽莎的面容上,这样一种独特的感受,传递了儿子内心对母亲那“神圣的沉静”的由衷怀念与赞美。21.在文中,生活中母亲的“沉静”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意作概括。(6分) 22.联系全文,如何理解最后一段文字中“神圣的沉静”的含意及其表达效果。(5分)23.文末说:“我凝视着蒙娜丽莎,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上面,继续昭示着我。”其中的“昭示”,意在强调由母亲传承而来的“神圣的沉静”这一精神财富的可贵。请联系生活经历,谈谈身边的老师或家长曾经给过自己的昭示。不少于200字。(10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20. A C(A项中,“活泼顽皮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是对文意的误解。C项中,母亲“竟不评论”,也“没有鼓励的话”,不是“不好表达反对意见”,而是要引导儿子保持“沉静”)21.①童年时,我在悬崖边嬉闹投掷,尽管母亲当时十分担忧紧张,但并没有喝止斥责,表现出一种“沉静”。②我写《钟鼓楼》的时候,面对我的“得意”,母亲既不评论,也无鼓励;她不加褒扬地有针对性地向我讲述同行的作品。③《钟鼓楼》得奖后,母亲没有祝贺的话,只是嘱咐了我在事业有成时最容易忽略的几件家务事。(三方面,每一方面2分;若一方面概括不完整,该方面只得1分)22.一个人面对人生中的种种悲喜忧惧、荣辱得失,都应该能够沉静而从容地去面对。用在此处,自然转入针对母亲思想与性格中“神圣的沉静”所作的深入理解和评价,从而使怀念与赞美的感情的抒发更加自然流畅。23.(概括明确,2分;联系经历合理,2分;分析阐述有层次,4分;语言简明连贯,2分)
8. 会说话的钞票 谁知道这篇小说的阅读答案
看看此篇批读有没有答案 《会说话的钞票》批读 民工满生站在一蛋糕店前左看右看,不知买哪个蛋糕好。(“左看右看”,不是挑剔,只为钱太少。)满生的老婆今天满三十岁了,他想买个蛋糕让老婆高兴高兴。他们结婚十年了,但满生从没给老婆买过生日蛋糕。(真是“贫贱夫妻百事哀”。) 店里的一名员工问满生:“买哪个蛋糕?” 满生说:“我也不知道,都太贵。”那名员工便招呼别的客人去了。(势利人举动,可鄙!) 此时,一个年轻人碰了满生身体一下,那人撞的力度很大,(“力度很大”,故可疑。写得细巧。)满生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年轻人忙说:“对不起,对不起。”满生慌一摸口袋,空的,钱包不见了!满生忙跑上前,抓住那年轻人的手,大声喊:“你还我的钱包!” 年轻人很凶:(心虚故“很凶”。)“你欠揍,谁拿你的钱包了?” 此时此刻,门口已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人。(围观的热情,国人谁也不缺乏。) 刚好来了两个警察。高个警察问:“什么事?”高个警察的语气也很凶,他刚同老婆吵了一架。(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似闲笔,结尾却有呼应。文思细密。)先前,他用二十块钱买了盒金圣烟,老婆说他钱挣不到,花钱却大手大脚,两人就吵起来。两人老是为钱吵。 满生指着年轻人说:“他是小偷,偷了我的钱包!” 年轻人说:“我没有偷他的钱包。” 高个警察从年轻人的口袋里掏出一个钱包,问满生:“这钱包是你的吗?” 满生很肯定地说:“是我的。” 年轻人也很肯定地说:“钱包是我的。” 满生对警察说:“我的钱认得。” 年轻人冷笑:“你的钱还会说话?”(不“会说话”,这篇小说怎么写?设疑巧而不露痕迹。 ) 满生说:“你说对了,我的钱还真会说话。这钱包里有三张一百块的,两张五十块的,一张二十块的,一张十块的。这里面整整四百八十块钱,是我老婆在餐馆端了一个月盘子的工资。其实她这个月发了五百块钱,她留下二十块钱做零用钱。我老婆怕我记不住钱的用途,在每张钱上写了字。两张一百块钱上写了‘寄家’,意思是寄两百块钱回家。因我爸妈给我们带儿子,我们每个月寄二百块钱,这二百块钱包括儿子的抚养费和对爸妈的赡养费。还有一张五十块钱写了‘寄张’,意思是寄给张伯伯,他是我村里人,义务给村人修桥时摔断了一条腿,生活很困难。我手头宽松时就给他寄点钱。”( 钱少,故珍惜;珍惜,故笔笔清爽。满生的这席话,说出了民工生活的甜酸苦辣。剪裁之工,已臻化境。) 高个警察看看两张百元钞票,看看一张五十元的钞票,笑着点点头。(由“很凶”到“笑”,侧面写出满生的“生活艺术”之震撼力。)高个警察抽出一张百元钞票,说:“这钱上写了一个‘存’字,肯定是存银行的。你一个月就存一百块钱?” “原来我的钱全可以存起来,可我已半年没发工资了。我在建筑工地上干活,每个月六百块钱。”(反映欠薪问题。) “这张五十块钱写了‘还’,是还给人家的?”高个警察问。 “上个月我病了,发烧,拉肚子,我找工友借了五十块钱,买了一盒退烧药,一盒止泻药。起初上医院,医生开了许多药,我问医生多少钱,医生说要两百多块钱。我说这病我看不起,从医院里跑出来了。”( 反映就医问题。) “这张二十块钱上写了‘零和生’,什么意思?” “这个‘零’是我老婆写的,意思是这二十块钱是我一个月的零用钱。其实我一个月花不了这么多零用钱。我不抽烟,不喝酒,一天三餐由老板包。我一月只要买包洗衣粉和一支牙膏。这个‘生’就是我写的,今天是我老婆生日,我想给她买一个二十块钱内的生日蛋糕。”(反映个人生活问题。) “还有十块钱呢?” “寄二百五十块钱得要邮寄费二块五,还剩七块五,刚好买支牙膏和一包洗衣粉。” 高个警察把钱包递给满生:“你的钱真的会说话。”( 说出的是一个底层劳动者的坚强和自尊。)他又对年轻人说:“你还有什么话说?”年轻人伸出双手,(又是侧面烘托。文心细如发。)矮个警察掏出一副锃亮的手铐,铐住了年轻人的手腕。 人群里爆发出一阵噼哩叭啦的掌声,爆发出一阵哗哗的欢呼声。(又是侧面烘托。) 高个警察对满生说:“谢谢你,你让我懂得怎么生活。”高个警察把抽了几支的金圣烟塞给矮个警察。矮个警察问:“准备戒烟?” 高个警察点点头:“戒,一定得戒!”( 也是侧面烘托。感动高个警察的不止是满生的节俭,还有满生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所拥有的尊严!) 【批读感言】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贫穷击败而丧失生活的乐趣和激情。《会说话的钞票》里的满生是位普通劳动者,生活贫困,带着妻子在他乡异地打工,工资有半年没领到过。但他不悲观,精细地用好每一笔钱。还帐的还帐,零用的零用,并且不忘给妻子买只蛋糕“庆生”。他对生活充满热情,处处闪现出底层民众的尊严。这是位少有的可亲可信的民工形象,他的出现,显示了小说作者对生活的切实体验以及对民工兄弟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