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红楼梦的真正结局
周汝昌先生自然是红学耆老,如果按周先生的分析,以他偏爱湘云的程度,一定要把她和宝玉撮合在一起;但是,这个观点并没有得到多数“红迷”和专家们的认可
刘心武先生最近十分活跃,他的观点也非常多;可是坦率地说,他的很多分析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列举的部分文献也有点捕风捉影;真正的“红迷”和专家们恐怕只是因为他提出了各种新鲜的猜测而礼貌地倾听,然后为了他曾如此辛苦地整理资料而评价他“这是一种看法”等等,仅此而已。想要真正地了解《红楼梦》和其中隐讳的内容,建议不要参照刘先生的演说,只把它当野史或外传来听,还比较有娱乐性
曹雪芹在后四十回中到底写了什么结局,因版本的遗失,今天已经难以考证;不过当年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集众多红学权威之观点,不但演员阵容空前绝后,情节演绎的结果也应该比较符合曹老的原著:
一、黛玉确实夭亡了,但不是在宝玉娶妻的当天,而是因宝玉出海未归,担忧成疾,在梦到宝玉溺水而死的心灰意冷之下,旧病缠身而逝。著名的黛玉焚稿也已经有各大剧种来体现过了。无生最喜欢陈晓旭版的黛玉,形神兼备,楚楚动人。另外,越剧里的王文娟也很有黛玉的风骨
二、宝钗确实是在黛玉死后嫁给宝玉的,而不是因为什么“调包计”。首先从凤姐的角度来说,如果她真想给宝玉找一位夫人,她绝对不会挑选能干到可以分享她的权势的宝钗,反倒是不通世事的黛玉才是上佳之选;何况从前八十回来看,凤姐也是一直在想方设法地把宝黛二人相提并论的。黛玉死后,宝玉回来了,万念俱灰之时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任家人摆布地娶了宝钗(有可能是为了给家族留下一个后代),但是他那时应该就已经看破了红尘,对家族的兴衰不抱什么期望了
三、宝玉最后的结局应该是潦倒后出家为僧。荣宁二府被查抄后,不可能像续书所写的,后来获得了什么特赦;应该是像电视剧演的那样,整个家族分崩离析,重要人物或者死去(包括鸳鸯等人的自尽)或者被卖。宝玉是被贾芸和小红(就是红玉)设法从狱中救出的唯一一人,续写中把贾芸写成了恶人,毫无根据。但是宝玉没有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而是独自离开了,途中曾经遇到过着安稳富足的平淡日子的蒋玉涵和袭人夫妻,他只在他们家住了一夜就又不辞而别了(剧中巧妙地交待是因为蒋玉涵把宝钗接来了的缘故,宝玉是有意与宝钗失之交臂)。宝玉后来也曾遇到过被迫卖身为娼的湘云,但是当时沦为乞丐的他并没有能力让湘云脱离苦海,只能像电视中所演的那样,他在岸上眼睁睁地看着湘云被花船上的恩客们拖走并划船远离,听她哭叫着“艾哥哥”(二哥哥),满心凄惨。一直陪伴在宝玉身边的,只有黛玉曾经戏谑地形容他们是渔翁渔婆时给他的玻璃绣球灯;后来被官差无赖打破,他仍然留着那些碎片,他对黛玉的深情与专情,可见一斑。最后,他的结局如果不是死去,就肯定和惜春一样,遁入空门,逃避俗世的烦恼,从此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四、凤姐最后的结局是贫病交加死于狱中。无生很喜欢凤姐,也喜欢邓婕版的凤姐,除了她,没人能演活那个角色。她在最后被草席拖出去的镜头完全吻合她个人的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可是她实在是个厉害角色,放在今天,绝对是一流的女强人,超级白领。但是有件事她为自己留了后路,就是曾经善待过刘姥姥,因此老人感恩而从青楼的火坑中救出了凤姐的独女巧姐。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太精明的人,无法留下男孩子当后代的吧!曹老在这方面还是很有点迷信色彩的,呵呵!
一部红楼史,其实就是宝黛钗三人的情感纠葛史,也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把主要人物的结局弄懂了,也就能理解“满纸荒唐言”,从而痛洒“一把辛酸泪”了——都云读者痴,各解其中味吧!
② 红楼梦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书上的跟电视的不一样
1、宝玉病重,和尚送来通灵宝玉,宝玉死而复生。宝玉二历幻境,看淡儿女情长。贾琏看望贾赦,将女儿托于王夫人。惜春出家修行,紫鹃陪伴。宝钗劝勉宝玉,与之辩论赤子之心。贾政回京行至毗陵,雪中见宝玉随僧道而去。香菱难产而死,袭人嫁蒋玉菡。贾雨村遇甄士隐,归结红楼梦。
2、红楼梦电视剧前29集基本忠实于曹雪芹原著前八十回,后7集夏金桂撩汉、司棋之死、海棠花开、贾宝玉丢玉、林黛玉焚稿、薛宝钗出闺、惜春出家、获罪抄家、雪地里披着大红猩猩毡斗篷出家等主体剧情仍采用程高本后四十回;
另外抛弃了宝玉中举、兰桂齐芳、家复中兴的小团圆结局,并根据脂批和红学探佚学研究成果对香菱之死、探春远嫁、贾母之死、巧姐获救等情节进行了修改,又重新创作出狱神庙探监、凤姐死于狱中、湘云流落风尘、贾府家亡人散等剧情。
(2)红楼梦小说版结局扩展阅读:
红楼梦角色介绍:
1、王熙凤
来自四大家族之王家,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之妻,即宝玉表姐及堂嫂。年轻美丽中透出尊贵,苗条的身段,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貌似可喜,实则可畏。
2、晴雯
荣国府的丫鬟。长得风流灵巧,口齿伶俐,针线活犹好。反抗性最强,蔑视王夫人为笼络小丫头所施的小恩小惠,嘲讽向主子讨好邀宠的袭人,抄检大观园时当众把王善保家的痛骂一顿。反抗遭到了残酷报复,病重时被撵出贾府。宝玉偷偷地去探望,她深为感动,当夜悲惨地死去。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红楼梦 (清代长篇人情小说)
网络-红楼梦
③ 曹雪芹原著的红楼梦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最好的一个词便是:万艳同悲!
荣宁二府被查抄后,不可能像续书所写的,后来获得了什么特赦;应该是像电视剧演的那样,整个家族分崩离析,重要人物或者死去(包括鸳鸯等人的自尽)或者被卖。
宝玉是被贾芸和小红(就是红玉)设法从狱中救出的唯一一人,续写中把贾芸写成了恶人,毫无根据。但是宝玉没有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而是独自离开了。
途中曾经遇到过着安稳富足的平淡日子的蒋玉涵和袭人夫妻,他只在他们家住了一夜就又不辞而别了(剧中巧妙地交待是因为蒋玉涵把宝钗接来了的缘故,宝玉是有意与宝钗失之交臂)。
宝玉后来也曾遇到过被迫卖身为娼的湘云,但是当时沦为乞丐的他并没有能力让湘云脱离苦海,只能像电视中所演的那样,他在岸上眼睁睁地看着湘云被花船上的恩客们拖走并划船远离,听她哭叫着“艾哥哥”(二哥哥),满心凄惨。
一直陪伴在宝玉身边的,只有黛玉曾经戏谑地形容他们是渔翁渔婆时给他的玻璃绣球灯;后来被官差无赖打破,他仍然留着那些碎片,他对黛玉的深情与专情,可见一斑。
最后,他的结局如果不是死去,就肯定和惜春一样,遁入空门,逃避俗世的烦恼,从此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3)红楼梦小说版结局扩展阅读: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此书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后世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参考资料:红楼梦(清代长篇人情小说)_网络
④ 红楼梦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据我所知, 《红楼梦》这部小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局。
要说《红楼梦》这部小说,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可以说是非常经典的一部小说。小说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但是他并没有写完整本小说,所以《红楼梦》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结局。
在我看来,这个结局不能算是《红楼梦》的真正结局,毕竟这是由高鄂续写的结局,并不是原作者曹雪芹所著的结局。《红楼梦》的真正结局到底如何,现在也只能由读者们猜测了。所以我认为《红楼梦》这部小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局。
文章结束了,大家都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大家留言点赞转发啊!
⑤ 红楼梦的结局是什么
依照高鹗续的版本来说,贾宝玉和贾兰科考有名,皇上念起祖上有功,赦免其家罪名,使贾赦贾政官复原职。宝钗和宝玉结合后怀有一子,名贾桂,寓意为‘兰桂齐芳|’独守空房,抚养儿子。宝玉出家做了和尚。黛玉是在宝玉宝钗的新婚夜焚诗稿,断痴情,呕血身亡。
贾迎春因父亲贾赦欠了孙家5000两银子,而被父亲嫁到孙家,被中山狼孙绍祖蹂躏致死,贾惜春,贾府破败后出家,在栊翠庵修行。秦可卿似乎与公公关系暧昧,重病缠绵,又因娘家的事情,后来病死。
巧姐,被舅舅王仁和哥哥贾环卖给藩王做婢女,被刘姥姥搭救,后来嫁了板儿,史湘云,嫁给了卫若兰,但是卫若兰病逝,史湘云年轻守寡。王熙凤,贾府抄家,王熙凤有几项罪名,在家里地位一落千丈,被婆婆和小妾侮辱,平时要强,但是身体有病,后来积劳成疾而死。
(5)红楼梦小说版结局扩展阅读:
高鹗续写红楼梦的原因:
高鹗续写红楼梦,其实与一位书商也有关系,这位书商名叫程伟元。程伟元也是一位喜欢文学的人,并且屡次参加科举,但是都失败了,最后他转行做了书商。他很喜欢红楼梦,对于红楼梦没有完成,他认为是个遗憾。
于是,程伟元寻找合适的文人来续写红楼梦。后来,程伟元发现了高鹗,于是,程伟元和高鹗合作续写红楼梦。程伟元提供资金,由高鹗来续写红楼梦。然后等高鹗续写完以后,程伟元负责红楼梦的出版与发行,在书商程伟元的劝说下,高鹗答应了续写红楼梦。
高鹗红楼梦结局中,很多人物的结局是按照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的设计来进行的。比如,黛玉死了,宝钗嫁给了宝玉,但是却最终孤独一生。凤姐去世,巧姐去了乡下。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通过判词写了一些人物的命运,因此高鹗按照前面的判词来为红楼梦的人物设计结局。
高鹗红楼梦结局中,林黛玉是病死的,林黛玉在宝玉与宝钗结婚的那个晚上病死了。而关于宝钗的结局,高鹗是这样设计的,宝钗怀了宝玉的孩子,但宝玉却出家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红楼梦
⑥ 红楼梦不同版本的大结局
我没看过几个版本...
市面上比较多见的是高鹗的版本,这就不用我说了...苦绛珠魂归离恨天是泪尽而亡,宝玉和宝钗生了个儿子,宝玉最后是考取了功名,振兴了家业,然后才出了家...主调上还是以喜剧结尾的...
刘心武不是也在续红楼么?我觉得他续的可能还有点意思...因为最后整个就是一个大悲剧...黛玉沉湖自尽,宝钗香消玉殒,宝玉和湘云在过了一段乞讨的日子后,湘云死在一个雪夜,然后宝玉顿悟...
还有一个忘记是谁写的,连名字也不记得了...反正是一女的写的...有人给她写了个序,叫<且看才女续红楼>...挺矬的...我是说那女的写的东西...基本上就是在高鹗的基础上修改一下,把高鹗设定的喜剧结尾修改成悲剧结尾,然后黛玉的死法还是和高鹗的一样的...
我在我高中的图书馆里曾经看到过一个很老的版本,不知道是谁写的,就是没前八十回,直接上来就续...那个结尾比较玄幻,黛玉死后和宝玉在仙境以仙人的身份相守在了一起...
就这些了...
⑦ 红楼梦原著结局、
你是说高来鹗续书的结局还是源曹雪芹原著的结局?
高鹗的续书上写的是宝玉和宝钗成亲,在二宝礼成的那一刻黛玉香消玉殒;后来宝玉和贾兰高中进士,贾家“沐皇恩、延世泽,兰桂齐芳”,宝玉却出家而去。
曹雪芹的原著结尾已经散佚,现在也有一些红学家在考证。目前比较流行的是刘心武的考证,说的是黛玉沉湖而逝,二宝成亲。但成亲后宝玉因为怀念黛玉两度出家,宝钗守了几年活寡后凄惨离世,贾家因为受到政治斗争的牵连家亡人散。后来宝玉与史湘云在妙玉的帮助下聚合并成亲,曾经的豪门绣户如今已经成了一对乞丐夫妇。
总觉得这两种说法都不是很靠谱,我个人认为贾家最后肯定是败了,而且是“ 呼喇喇似大厦倾”,很干净利落地倒了,再也没有撑起来的可能;黛玉肯定是死了,但是不可能死在水里,她自己不是说过“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嘛;宝玉出家,宝钗守活寡是肯定的,但是到底是怎么回事,有待考证。
其实对于红楼梦的结局,大概有一个框架就好了,没必要真的把它“续完全”。红楼梦之所以迷人,不正是因为它没有结尾吗?就让这本奇书,像武则天的无字碑一样,千秋功过,万世因果,任后人评说吧。
⑧ 红楼梦最后结局是啥
1、薛宝钗在贾府被抄、宝玉出家后回到了娘家。雪谐音薛,金簪就是指薛宝钗,金簪雪里埋,应该有薛宝钗最后是回到薛家的意思。这一点,在曹雪芹前八十回就写到宝钗自父亲亡故后便经常帮助母亲操持家务,在高鹗的后四十回也得到体现,就是她在与宝玉结婚以后也经常回娘家帮助母亲操持家务,而薛姨妈面对无能混账的薛蟠以及霸道泼妇夏金桂,只能依靠乖巧懂事的女儿。因此,薛宝钗在贾府被抄、宝玉出家以后回到娘家是合乎情理的。
2、薛宝钗和贾宝玉没有孩子。如果他们有孩子,那么,贾府再败落,也是不会允许薛宝钗带着贾家的骨肉回到薛家的。我们从李纨的相关判词以及红楼梦曲也可以了解到,贾家虽然被抄,但李纨依然把贾兰培养成才,如果薛宝钗有子,也只能是李纨的结局。
3、薛宝钗不仅回到娘家,而且死于薛家、死于一个凄惨的雪天。前面我们说过,“玉带林中挂”,暗指林黛玉在树上上吊而死(参见拙文《林黛玉到底是怎么死的?》)。自然,“金簪雪里埋”也含有薛宝钗死于薛家,而且死于一个寒冷下雪的日子的意思。埋,除上面说到的“滞留、困顿”于薛家以外,还有两层意思,既可以理解为在薛家遭到了“冷遇、折磨”,也可以理解为薛宝钗死后被草草“掩埋”于雪地,甚至抛尸荒野为大雪掩埋的可能都有。在《红楼梦》里,乖巧的香菱其实就是薛宝钗在薛家的“影子”(在宝玉那里对应的是袭人),类似于紫鹃之于黛玉(在宝玉那里对应的是晴雯)。而香菱就是被夏金桂折磨而死的(见《红楼梦》第五回相关判词),她容不下香菱,又怎容得下宝钗?或许,香菱的遭遇就是薛宝钗的结局的一个暗喻。而且,我们必须注意到,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一再暗示,薛宝钗的身体是很健康的,而且心胸开阔,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很强,因此,她病死或者因想不开寻短见的可能性很小。
4、薛宝钗“雪里埋”的结局与曹雪芹设计的大结局暗合。在红楼梦十二曲的收尾飞鸟各投林中,末一句关于《红楼梦》中除林黛玉以外另一个重要女子薛宝钗的结局,历来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终生守寡;有的说忧郁而死;有的说给贾宝玉生了个儿子象嫂子李纨一样辛辛苦苦抚养儿子成才等等,不一而足。
那么,薛宝钗的结局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我个人坚持认为,要研究《红楼梦》,第一要义是要紧扣文本。因为事实证明,曹雪芹本人就是一个伟大的文本主义作家,他在《红楼梦》这本书里,编织了一个太过完美的“纯文本”,充满了暗喻、象征、类比等等修辞手法,这也是红学能够得以繁衍的重要原因。因此,探究小说的文本含义是至关重要的。而关于薛宝钗的结局同样可以在小说第五回的判词和红楼梦曲里搞明白。
先来看红楼梦曲二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家,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首曲子的意思就是:贾宝玉虽然真爱林黛玉,可是他最终是和薛宝钗结婚的。而且,夫妻二人婚后虽然内心深处痛苦,但是却相敬如宾,是恩爱的。这应该是对于贾宝玉和薛宝钗婚姻生活的基本刻画。
再来看,红楼梦曲收尾飞鸟各投林,有“看破的,遁入空门”之语。根据脂砚斋批语透露,贾府“事败抄没”后,“子孙流散”,“一败涂地”。贾宝玉则“悬崖撒手”,“弃而为僧”。也就是说,贾宝玉在贾府被查抄以后终于下定决心出家做了和尚。到这个时候,薛宝钗真的处于“守寡”状态了。
那么,处于守寡状态的薛宝钗后来的生活如何呢?同样是第五回中的“钗黛合一”判词提供了很明确的答案:“金簪雪里埋”,配图为“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联系画面来理解,这句诗至少包含四层意思:“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小说的结局就犹如一场衰亡的大雪,掩埋了一切,而薛宝钗的死局——“雪里埋”,似乎就预告着这一切的终结。
如此看来,薛宝钗结局的凄凉,一点也不亚于林黛玉。这就是为什么写她的红楼梦曲叫“终身误”的原因。确实,因为一个“金玉良缘”的阴谋,一个美丽的女孩嫁给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丈夫,落得个在娘家守寡,而且遭受非人待遇,最终凄惨死去。
⑨ 红楼梦的结局
刘心武分析的红楼梦是有结局的,只是被“借阅者”迷失了。
一共貌似是108回...高鹗续书只是众续书中的佼佼者,故被选为官方续书。
事实上我们看到的红楼梦是没有结局的,高鹗和曹雪芹没有关系。
而且续书后20篇没有太大的观赏价值,有些地方脱离原作者本意很严重。
而且一些续书都是很庸俗的,看不看都行。
很重要的就是前80回了,你所看到的就是一些续书中的几个版本,
千万别信,那些只不过是后编的,曹雪芹写没写完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至少我们看到的红楼梦只有80回...
而且还是有的不完整的,有些地方被人改过的...很呕.....
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爱好来续书,毕竟书著自由~
至于这些续书,都是几句各种各样的,很满足大众胃口,
喜欢那个就看每个人的审美水平不同咯。
不过有的写的真的很狗血...
比如宝黛在一起....死的金钗都复活了...还有等等....
你说看这种东西还有意思吗..
还不如自己写,就算高额写的也有很多瑕疵..很致命的瑕疵..
与曹哥背道而驰!!
我们审析只需要读透前80会就足够了~~
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