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分析和賞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
近年來,全國各地高考語文試題,小說類文本閱讀受到重視。廣東、寧夏、海南、江蘇和浙江卷都在文學作品閱讀中考查了小說閱讀的,而賞析人物形象又成了小說閱讀的必考題目,因此,熟練掌握一些賞析人物形象的答題技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賞析人物形象的答題技巧
1、從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賞析人物形象。
(1)人物描寫的方法:①正面描寫,一般包括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事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
(2)各種描寫手法的作用:①外貌、神態、動作描寫:更好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及性格特徵。②語言描寫:A、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省去,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B、描摹人物的語態,使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③心理描寫:直接表現人物思想和內在情感(矛盾、焦慮、擔心、喜悅、興奮等),表現人物思想品質,刻畫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④細節描寫:更細膩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徵。
2、從分析人物活動的環境入手,探究人物命運與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環境是人物活動和故事發生發展的場所。特定的人物總是在特定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所以對小說環境描寫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個重要方面。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景物等,有時起渲染氣氛的作用。社會環境主要是渲染時代特徵。另外環境對人物性格的體現也起著強化作用,作者為了表現人物豐富復雜的性格,往往為人物設置各種不同的環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記錄其種種行為,從而顯露出性格。例如2008年高考浙江卷所選小說《烏米》,第五自然段的景物描寫就為我們提供了主人公烏米的生活環境,突出了她孤獨無助的處境,暗示了人物的命運。
3、從分析情節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情節是人物性格的歷史。情節一般是通過描寫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慾望的沖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命運的變化來展開的。在情節的展開中,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行為和心理狀態,再現活生生的鮮明個性。因此,欣賞人物形象,可以從情節入手,據情論人。
根據故事情節分析人物性格特徵,必須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全面、恰當、實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徵是從情節中引出的結論,反過來可以解釋情節。只有全面而恰當的結論才能正確解釋全部情節。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多重性,多角度進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徵。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
4、從人物間的關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許多小說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個,這就要求我們准確分析幾個人物之間的關系,確定主次,從他們之間的復雜關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例如2008年高考江蘇卷所選小說《侯銀匠》,雖然小說的主旨是表現侯銀匠,可是小說的主要文字卻是寫侯菊。如果考生不能准確地把握二者之間的關系,就很難全面總結出侯菊的形象特點。
5、從分析小說的主題入手,揣摩作者的評價。
主題是小說的靈魂。小說的主題往往是通過作品中人物的活動體現出來的,因此通過分析小說的主題,揣摩作者的創作意圖,可以正確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例如2008年高考廣東卷《河的第三條岸》,文章語言含蓄,內容抽象,考生需認真分析小說的主題,敏銳地認識到作者對「父親」的選擇是肯定的,才能夠正確分析出「父親」的性格特徵,從而准確地分析「母親」的人物形象。
二、高考中人物賞析題設題類型
命題者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三種題型:
①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②根據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徵;③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作者自身對人物的態度和讀者對人物的評價)。
三、高考中人物形象賞析題答題思路
1、總體概括人物主要性格特徵。
2、具體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4、得出全面完整的結論。
例如2008年高考廣東卷第17題答案:(總體概括)母親是一個善良勤勞想過幸福生活但又守舊的家庭婦女。(具體分析,舉例說明)她對父親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親的行動後,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遠別回來。」對於父親的澮,她覺得羞辱。但她雖不理解父親,在物質方面卻又是支持他的,她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
② 請問如何確定小說主人公
於勒的三次變化,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也變化了三次——小說中的矛盾沖突和故事情節是緊緊圍繞於勒的變化展開的。根據「主人公」的定義和以上分析學生很容易就斷定:小說的主人公是於勒。
小說以於勒這個形象為中心,還著力刻畫了菲利普夫婦。菲利普夫婦虛偽、自私、貪婪、冷酷,有著一副可憐又可鄙的拜金相。他們雖不是什麼大奸大惡,但他們的靈魂已經被資本主義社會腐蝕透了。於勒變化著的身世,好像一扇窺視他們心靈的窗子,從中可以一下子洞察他們靈魂深處。也就是說作品雖花了較大的篇幅,著力刻畫了菲利普夫婦,但菲利普夫婦的出現及其活動是圍繞於勒展開的,即作品的矛盾沖突和故事情節不是圍繞菲利普夫婦展開的,寫菲利普夫婦只是情節發展的需要,又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所以說菲利普夫婦不是小說的主人公。
小說以「我」為明線,敘事的主體貫穿全篇,詳寫「我」的父母對於勒叔叔態度的變化,主人公於勒卻作為暗線,虛寫和略寫的。他的身世浮沉,際遇坎坷,年輕時的放盪,中年時的得意,老年時的淪落,本有許多可寫之處,但作者都把這些置於幕後,而把菲利普夫婦推到幕前。菲利普夫婦雖在幕前表演,但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是圍繞於勒展開的,他們只不過是幕前的小丑,而不是小說的主人公。因此,我們判定一個人物是否是小說的主人公,不能只看明暗虛實或著筆的詳略,而應看人物在表現中心方面的地位,在故事情節發展和矛盾沖突中所起的作用。 比如魯迅的另一篇小說《故鄉》,雖然閏土所佔的篇幅比不上文中「我」所佔的篇幅,卻是作者的著力點,通過他來揭示勞動人民走向災難的根源:多子、飢荒,沉重的苛捐雜稅,以及「歷史遺留的階級觀念造成人與人之間的不了解,甚至是隔膜」(茅盾語)。可以說閏土對表現小說的主題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他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而文中的「我」只是線索性人物。 那麼《社戲》呢?主人公是平橋村的人們還是「迅哥兒」?我認為都可以。這就要看我們所處的角度。如果側重平橋村是我的「樂土」,是我童年的「樂園」,所寫的內容都是對平橋村生活的熱愛,對深奧難懂的封建教育內容的反感,那麼主人公就是「迅哥兒」。再說,寫到雙喜,寫到阿發,寫到桂生,也是進一步說明平橋村就是我的摯愛,正因為他們,「我」才能盡情地釣蝦、放牛、看社戲。當然,說主人公是小夥伴們,也不無道理。理由很簡單,作者正是通過這篇小說塑造了一群淳樸可愛的農村孩子形象,如雙喜、阿發、桂生等。這些小夥伴聰明活潑,膽大心細,友愛熱情,淳樸善良。有了他們,「我」的沮喪可以在瞬間出現轉機,有了他們,「我」看到了再也沒有看到的好戲,吃到了再也沒有吃到的好豆。 判斷小說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小說情節、結構、矛盾沖突中是否佔中心地位,是否通過他來表現小說的主題思想。文學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著力刻畫的一個或幾個在作品中居主導地位的中心人物,是矛盾沖突的主體。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和發展,直接體現作品的主題思想。 歐·亨利的《最後一片常春藤葉》的主人公是那個畫家。作者寫小說是要反映一些東西的,或者映射社會,或探究某種現實,或者乾脆滿足自己某種心理。那麼小說中最能體現這些的就是主人公。一般來說,花在主人公身上的筆墨越多,反映的東西就越豐滿。某種程度來講這是評判的一個標准。但歐·亨利的小說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著稱,通過情節的曲折可以塑造出一些人物,也許所著筆墨不是最多,確最能表達作者內心,應該算上一種側面烘托,但這畢竟是少數。 有人認為,判定一個人物是否為主人公有三個角度,首先看對人物著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說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創作意圖。除此之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第一人稱人物未必是主人公 魯迅在《孔乙己》一文中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敘述了孔乙己一生的悲慘遭遇,塑造了孔乙己這個可憐而又可悲的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形象,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乃至整個社會的毒害。文章雖以第一人稱來敘述,但很顯然,文中的「我」不是小說的主人公,也不是魯迅自己,孔乙己才是小說的主人公。雖然「我」不是小說的主人公,但「我」是孔乙己悲慘遭遇的見證者,客觀上起到了貫串全篇的線索作用。 二、著墨多的人物未必是主人公 不以著墨的多少判斷。如魯迅的《故鄉》,閏土雖然所佔的篇幅比不上文中的「我」所佔的篇幅多,但閏土處在小說的中心地位,對表現小說的主題起到決定作用,因此,閏土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而文中的「我」只是本文的線索人物。如《七根火柴》,著墨多的是盧進勇,作為主人公的無名戰士卻著墨少。那麼,小說為什麼要用很多篇幅寫盧進勇呢?有三個作用:一個是通過盧進勇所見所聞所想敘述故事,刻畫無名戰士的形象,實際上起到了線索人物的作用;二是用盧進勇襯托無名戰士,用盧進勇遇到的艱難困苦說明無名戰士的處境惡劣,用盧進勇對火的渴望烘托出無名戰士用自己的生命保存火種的意義和崇高的共產主義品質;三是盧進勇與無名戰士的關系正是紅軍部隊內部的親密無間的革命關系,也正是無名戰士用生命保存火柴的基礎和動力。小說是圍繞無名戰士展開情節、表達主題的,因此無名戰士才是小說的主人公。 三、焦點人物未必是主人公 如《我的叔叔於勒》中的於勒是焦點人物,小說的矛盾沖突和故事情節也是緊緊圍繞於勒展開的。小說中的菲利普夫婦雖是邊緣人物,他們卻是小說的主人公。作者讓於勒三次變化身世,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也變化了三次,前後迥異,強烈對比,把菲利普夫婦的內心世界充分展現了出來,把人與人之間冷酷無情的金錢關系表現得淋漓盡致。而於勒充其量是一面鏡子,是一個道具。 四、正面人物更宜為主人公,反面人物也可以是主人公 在教學小說《窗》時,對主人公的看法,學生出現了三種答案:一是不靠窗的病人,二是靠窗的病人,三是兩人均是。持第一種觀點的人認為,作者是通過對不靠窗子的人的刻畫,表現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冷漠無情這一主題,因此主人公是不靠窗子的人;持第二種觀點的人認為,文本的主題是對友愛、善良的歌頌。他們認為靠窗子的人為他人著想、給人以快樂的形象在文中更突出,因此主人公是靠窗子的人;持第三種觀點的人認為文本既批判人性的自私,又歌頌人性的善良,因此兩人都是主人公。筆者認為,碰到多元主題的小說時,對主人公的確定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這也是《語文課程標准》所提倡的。據此,第二種觀點似更值得稱道,即把不靠窗的人作為反面人物來反襯主人公,即靠窗病人的善良、無私。 如《變色龍》中的奧楚蔑洛夫,這個沙皇統治的忠實衛道士,是一條沙皇的走狗。他媚上欺下,見風使舵,是沙皇腐敗統治的產物,是沙皇專制警察統治的化身,其「變色龍」般的兩面派本質,是沙皇專制政府虛偽和專橫的集中表現。作者用尖銳辛辣的筆觸揭露了這些走狗奴才的丑態和骯臟的靈魂,用以揭示沙皇統治的腐敗黑暗。所以奧楚蔑洛夫是小說的主人公。 六、群像人物也可以是主人公 小說的主人公不一定都是個體人物,也可以是群像人物。如《西遊記》中的唐僧師徒。眾所周知,《西遊記》敘述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跋山涉水,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西天求取真經,終成正果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他們師徒四人雖然性格相異,但卻團結協作,終成大業。他們四人缺一不可,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群體。因此,他們都是小說的主人公。 七、看抓住細節刻畫誰 作為一篇小說的主人公必定是作者傾力刻畫的藝術形象,作者定然會不惜筆墨,而且還會抓住某個局部從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去描繪、刻畫,從而達到主要人物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如在《七根火柴》中對盧進勇和無名戰士兩個人物描寫的都很多,都是濃墨重彩,那麼到底誰是主人公呢?讓我們再細看課文發現:雖然盧進勇是先出場的,但作者對無名戰士眼睛的刻畫卻有八處之多。魯迅先生說:「要極儉省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的是畫他的眼睛。」作者在刻畫無名戰士時,就抓住了眼睛這一細節。首先從「緊閉的眼睛」到「失神、呆滯的眼睛」,刻畫出無名戰士的傷勢之重,病情之危,但仍苦苦的與死神抗爭,延續生命,完成他想囑托的一件事;其次從「忽然睜開的眼睛」到「又向盧進勇望了一眼」刻畫他忠誠於革命事業的最後囑托;最後從「那死灰般的顏色忽然不見了,發射出一種喜悅的光」到「兩眼直直地盯著盧進勇的臉」刻畫了他重託已囑,心願已了,以及對戰友由衷的信賴。由此一個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的紅軍無名戰士的形象,呈現在讀者的眼前。那麼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也就不說自明了。 但是,從抓住細節刻畫誰來判斷誰是主人公的方法是表層的,有時還不夠准確,還應當結合其它方法。 八、看借賓襯托凸現誰 有一些小說中作者刻意對有些人物細節刻畫,但他們並不是主人公,而是對主人公起烘托作用的,那麼在這里就要分析一下,看看作者借賓襯托凸現誰。例如《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中,從題目中看是寫「葫蘆僧」的,即門子。而且文中對門子的言行細節描寫如六次笑,佔了很大篇幅,從而刻畫出門子是個狡猾刁頑、心懷鬼胎、手段惡毒的人。這樣看來門子應該是這篇小說的主人公了。然而縱觀全篇分析發現,門子在賈雨村面前是小巫見大巫,不但沒撈到半點油水,反而被賈雨村利用,最終「充發」了。這說明賈雨村的歪本事絕非門子可比。用門子來襯托出賈雨村更陰險、更狡猾、更惡毒、更卑鄙。分析至此可見門子不是主人公,在這里起襯托作用,用來凸現賈雨村的,賈雨村才是這篇小說的主人公。另外還有兩個沒有出場的人物,也是襯托賈雨村的。一是英蓮,賈雨村恩人之女。寫她的遭遇越慘,越能襯托賈雨村的忘恩負義,恩將仇報。另一是薛蟠,越寫他無法無天,越襯托賈雨村的玩弄權術,熱衷鑽營巴結豪門的丑惡本性。這從看到析雖更進了一層,但如果要准確的尋找到主人公,還應更進一步。 九、主題思想涉及誰 一般來說,小說的主題思想是指通過對社會生活的描繪和藝術形象的塑造所顯示出來的,並貫穿於全篇的主要思想。由於小說的主題是通過藝術形象生動、具體地顯現出來的,所以我們在尋找主人公時,就要思考理解一下小說的主題思想,看看錶現主題思想涉及到了誰,涉及到的人物,一般來說就是小說的主人公了。例如《我的叔叔於勒》一文,有人認為主人公是於勒,因為文題是於勒,並且本篇情節和人物活動都是以於勒作為樞紐和基點的,對文中刻畫菲利普夫婦對親兄弟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是為了更好的襯托出於勒這個悲劇性的人物,所以主人公應該是於勒。那麼到底是誰,這里我們來略加分析一下。首先,本文抓住神態語言細節刻畫的是菲利普夫婦,而對於勒進行的是略寫和虛寫,他的出現只是在海輪上賣牡蠣那短短的一瞬;其次,本文是借於勒的貧富變化和「我」的眼睛來表現和觀察一對市儈小市民的。如果這些還不夠說明主人公是誰,那麼最後看本文的主題思想是:「小說描寫了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於勒的前後態度的變化,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純粹是金錢關系,無情鞭撻了小市民的勢利貪鄙、冷酷自私的丑惡靈魂。」由此可見,小說的主題思想涉及到了所鞭撻的對象——菲利普夫婦。小說正是通過刻畫菲利普夫婦的貪婪、自私、勢利的性格特徵,從而揭示全文的主題思想。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應是菲利普夫婦。當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不一定統一答案,允許學生將於勒視為主人公,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欣賞一篇小說,把握主人公是一個關鍵,如何尋找小說中的主人公,其方法也很多。總的來說,要縱覽全篇、細、加揣摩、認真思考、綜合分析、做到持之有據、條分縷析,最終能夠達到自圓其說。
③ 怎麼才能判斷一篇小說的主人公是誰。
你讀完了之後覺得始終貫穿全文的一般就是
判斷小說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小說情節、結構、矛盾沖突中是否佔中心地位,是否通過他來表現小說的主題思想,而不是以作墨的多少判斷。
④ 怎樣分析小說中的人物
生問:您在10月11日的《小說閱讀要點》里提到:人物、情節和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其中人物最為重要。請問,怎樣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呢?
師答:小說是一種敘事性的文學樣式,它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和環境的描寫,形象而廣泛地反映現實生活。人物、情節、環境被稱做小說的三要素。在中學語文學習中,一般把小說當做記敘文,但它和一般的記敘文不同。小說可以虛構人物、情節,記敘文則是寫真人真事。小說中虛構的人物是反映生活的手段,同學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小說中的人物:
第一,可以從人物自身的語言來分析。語言描寫,指人物對話和獨白。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應是他身份、經歷、思想感情的反映。例如,契訶夫的小說《變色龍》中,作者運用個性化的語言表現人物性格,刻畫出警官奧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狡詐多變、趨炎附勢的卑劣形象。
第二,可以從人物自身的行動來分析。行動描寫,指人物的行為、動作。作品中的人物是靠動作活起來的,人物的行為是受其思想意識支配的,因此,人物的行動反映著人物的思想和內心世界。例如,魯迅的小說《孔乙己》中寫道:「他從破衣袋裡摸出四文大錢……」這個「摸」的動作非常形象地揭示了孔乙己窮困潦倒的境地。
第三,可以從人物的外貌來分析。對人物外貌的描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物的性格或折射出人物的經歷、命運。例如魯迅的《故鄉》中對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外貌描寫,就反映了閏土性格和命運的變化,從而揭示出封建思想對人的毒害之深。
第四,可以從情節的發展來分析。所謂情節,就是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人物相互關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發展過程。人物性格總是在情節的發展中逐步展現的。例如,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於勒》中,對主人公菲利普夫婦的塑造就是通過情節的展現來完成的。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前後不同變化,展現了他們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的本質,也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以及金錢至上的社會現實。
第五,可以從人物的心理活動分析。心理描寫,指對人物在一定環境中思想活動的描寫。心理描寫也是刻畫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質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泰格特的小說《窗》中有這樣的描寫:「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為什麼偏偏是挨著窗戶的那個人,有幸能觀賞到窗外的一切?為什麼自己不應得到這種機會呢?」這段心理描寫,把人物極度膨脹的私慾和強烈的佔有欲表現了出來。
以上介紹了分析小說中人物的幾種方法,這些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要注意綜合運用。
另:http://tieba..com/f?kz=532814654
⑤ 怎樣判斷小說的主人公
主人公來一般只有一個或者是自兩個(即男主人公與女主人公),就像是《金粉世家》中,金燕西和冷清秋是主人公,雖說劉亦菲飾演的白秀珠是女二主角,但是主人公是第一主角,當然主人公也可以有多個《上錯花轎嫁對郎》杜冰雁李玉湖還有他們的丈夫就是主人公,雙旦雙生戲。所以主人公的意思是一號
⑥ 古龍武俠小說中的主人公一般都有啥特點
古龍小說的主人公一般都是成名以後,武功已很高了。不像金庸小說,主人公大都是從小寫到大,如何有奇遇,練成絕世武功。古龍更喜歡寫人成名後的故事,像李尋歡、楚留香、陸小鳳等等都是的。人怕出名啊,出名後的煩惱更多,更能有對人性的描寫,而「人性」則是古龍小說的魂了。古龍很善於寫人性,包括不少畸形甚至變態的,但它卻是實實在在存在人間的。
由於古龍自身的經歷,他對友情的描寫感人至深,而對愛情、女人就不如金庸寫的那麼細膩,他小說中的女人大都是青樓女子;不是寫的不好,只是友情寫的太好,往往蓋過了愛情,但也有寫得讓人忍不住淚的。李尋歡決戰之前,孫小紅那無言的慰藉;蕭十一郎與沈璧君只能成追憶的情;楚留香與張潔潔的「來過、活過、愛過」都是讓人無限感動的啊!
主人公一般是絕頂高手,武功是江湖上數一數二的。武功是如何練成的,是誰教的,一般沒有明說;但永遠都離不開一個字——練。沒有人是天生的高手,武功只有練才能強。小李飛刀為何能例無虛發,刀不離手啊:哪些肝腸寸斷的日子,李尋歡刻完一個人偶就埋起來,再繼續刻,所以他的手才那麼穩;傅紅雪日復一日的苦練拔刀,忍受了多少痛苦.........還有就是他們的武功重意不重形,決勝之時往往只有一招。
性格大都孤僻、冷淡、外冷內熱;不管被世界怎樣拋棄遇到什麼不公,也不會放棄生命中的美好,始終相信世間有善。常用細膩的筆觸去描寫人物微妙而復雜的情感,常用生於死,幸福於痛苦這樣尖銳對立的矛盾來表現人物內心世界和高貴獨立的人格,一次來揭示什麼的意義。
古龍的小說也包含很多哲理,仍認真讀懂會學到很多對人生有益的東西。
⑦ 如何分辨小說中的主人公
同學來是說三角戀性質的,自誰是女一、男一的那種么?
如果用第一人稱,那毫無疑問,,就是主角了
三角戀里,難說啊,其實不一定是戲份多的、結局好的,像《守護甜心》(動畫),剛開始王子型的是男一號、後來戲份就逐漸轉為描寫男二號和女主了(特討厭女主),後來,在一本強悍的動漫雜志上就看見男一被評為最失敗的男一號啦~(汗!)主人公嘛~連載性質的作品還真不好說呢~
有時候你覺得關系曖昧,作者有意撮合的就是主角了
⑧ 小說中,怎麼判定主人公
我覺得沒必要確定到底誰是主人公.你在看小說,你同時也在參與寫這個版小說.如果小權說里的某個人物給了你更多的感觸,和你有更多的共鳴,那麼他就是主人公.
水滸傳的主人公是宋江,高俅,吳用等幾個關鍵人物,看過連續劇沒,那裡面有主演名單,那幾個人演的就是吧.
說的不好,大家多指正.
⑨ 如何判斷小說的主人公
小說主人公是用來寄託作者寫文章主旨心思所在的。歐亨利的那篇主人公當然是那個畫家
⑩ 如何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和賞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
1、從分析人物的描寫入手。
()正面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正面描寫就是通過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心理等,來揭示人物思想品質和性格特點,從而反映作品的主題的描寫。
①通過肖像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肖像描寫它的作用不只是在於勾畫出這個人物的外部特徵,而是為了更好的以「形」傳「神」。
例如《故鄉》中對閏土的描寫:「十一二歲,紫色圓臉,項帶銀圈,有一雙紅活圓實的手,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刺去„„」這寫出的是一個活潑、勇敢、英俊的少年。而中年閏土卻變成:
「身材增加了一倍,臉色灰黃,很深的皺紋,眼睛周圍腫得通紅,頭戴破氈帽,身上只有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縮著,手提一個紙包和一隻長煙管,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這是一個飽經憂患、歷經滄桑,已變得麻木遲鈍而又非常自卑的人了。小說通過對閏土的肖像描寫,生動地表現了他性格的巨大變化,從而揭示了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給人民造成了苦難。
②通過語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例如:小說《守財奴》中有幾處個性化語言描寫,如「咱們中間可有些小小的事情辦一辦。對不對,克羅旭?」「是呀,是呀,小乖乖。我不能讓事情擱在那兒牽腸掛肚。你總不至於要我受罪吧。」「„„我覺得更滿意。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錢。這樣,你愛做多少台彌撒給誰都可了!„„」「克羅旭,你這些話保險沒有錯嗎?可以對一個孩子說嗎?」句句話語,把一個貪欲十足的守財奴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③通過動作行為刻畫人物形象。
例如:小說《守財奴》中「搶梳妝匣」一處動作描寫:「老頭兒身子一縱,撲上梳妝匣,好似一頭老虎撲上一個睡著的嬰兒。」這一「縱」一「撲」寫得生動極了,使人如見其形,如窺其靈魂,把一個金錢狂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
(2)側面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側面描寫,概括地說就是通過他人的言行,來間接刻畫人物的描寫。
例如《林黛玉進賈府》中對賈寶玉的形象刻畫,就使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
林黛玉從王夫人口得知賈寶玉是一個孽胎禍根,是一個混世魔王;從母親口中得知賈寶玉頑劣異常,極惡讀書,最喜在內幃廝混。結果一見,卻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這些側面描寫的目的是欲揚先抑,它極大地豐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林黛玉對賈寶玉的認同感。
2、從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入手。
小說的故事情節是小說中用以表現主題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閱讀小說,
既要緊緊抓住人物某個動作或某個事件,同時,也要注意小說情節的曲折跌宕。高考中涉及到的小說往往是微型小說,雖然它寫的是小題材,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個小片斷,卻是生活內容的高度濃縮,應該說正是這高度濃縮的故事情節凸顯了人物形象。
例如小小說《同意》:秘書送進一份文件。王廠長像往常一樣拿起筆輕松熟練地在上面寫下「同意」二字。突然,他睜大了眼睛,筆從他無力的手中滑到了辦公桌上。第二天,他離開了他熟悉的辦公室。這篇小小說故事情節簡單,但卻把一個只知「同意」的糊塗廠長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從而諷刺了社會上一部分官員不分具體事件,只知道動用手中的權力,結果輸得一塌糊塗的形象。由此可見,小小說的故事情節常常是以小見大,以微見著,所以閱讀時,必須透過情節來分析人物形象。
3、從分析小說的環境入手。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人物的活動,事件的展開,總是在一定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中進行的。小說的環境描寫除了有交代故事的時代背景、渲染氣氛的作用外,還有烘託人物性格的作用。
例如孫梨《荷花澱》開篇水生嫂「月下編席」那段環境描寫,景色被渲染得很有詩意:「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這段描寫很有詩意,它使人物猶如仙子,與明月、清風、銀白的水、透明的霧以及清清的荷香,共同構成了妙不可言的詩的境界;同時,這景色又與具有著人情美的人物交相呼應,彼此映襯,有力地烘托出了人物的心靈美。
在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環境中,人物形象是最主要的要素。閱讀小說時,只有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