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林道靜的故事背景
林道靜出生在一個大地主家庭,親生母親出身貧苦,被她父親林伯唐霸佔成姨太太,後又被逼死。林道靜從小像個小狗似的成長。中學畢業後,家裡破產,父親離家逃走,繼母徐鳳英,逼她嫁給胡局長,想把林道靜變成她的搖錢樹。她憤然逃出北京的家,來到北戴河投親謀職,沒想到她表哥夫婦已辭職離開了此地。為難之際,又被楊庄小學校長余敬唐欺騙。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她選擇了大海作為自己的歸宿,就在她跳向大海的一剎那,北平大學國文系的學生余永澤救了她。余永澤的言談舉止打動了林道靜,使林道靜暫時忘掉了一切危難和痛苦,同意余永澤的勸說,留在楊庄當小學教員,並且對教書生活和孩子們也漸漸發生興趣。有一天,林道靜在課堂,把「九·一八」的慘痛消息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惡,以及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一氣向小學生們講了整整一堂課,激起了孩子們的愛國情緒。遭到余敬唐的冷嘲熱諷。林道靜辭去了小學教員的工作,毅然跨上了去北平的火車,去投奔她的要好朋友王曉燕。王曉燕是和林道靜同歲的高小學生,她父親王鴻賓是北大歷史系教授,王曉燕現在已是北大歷史系一年級學生了。林道靜在北京沒有生活來源,尋找工作又到處碰壁,還險受一個日本人的欺侮。在余永澤的柔聲哀求中,林道靜和余永澤同居了。余永澤的溫存和體貼,使林道靜也感到幸福和滿足。但她也漸漸發現了余永澤的自私和無情,美麗的夢開始破滅。後來她結識了盧嘉川、許寧、鄭瑾等一批愛國學生。林道靜開始如飢似渴地讀革命書籍,積極參加進步活動,盡管余永澤極力反對,林道靜還是和北大學生一起上街,參加紀念「三·一八」遊行。後來戴愉叛變黨組織,他知道的組織紛紛遭到了破壞,許寧、侯瑞等革命學生被捕。盧嘉川為躲避敵人追捕來到林道靜的住處。當林道靜替盧嘉川送信時,余永澤在家裡見到了盧嘉川,他出於自私和嫉恨的心理,將盧嘉川趕出家門,結果盧嘉川也被捕了。林道靜終於明白了政治上分歧、不是一條道路上的「伴侶」是沒法生活在一起的,光靠著「情感來維系,幻想著和平共居互不相擾,是自己欺騙自己,她終於和余永澤分手了。盧嘉川、許寧等進步學生和人士在獄中仍堅持斗爭,一些革命者被殺害了。林道靜與所有進步朋友失去了聯系,她把盧嘉川臨走前留下的一包宣傳品拿出來,想起盧嘉川對她說過的話,備受鼓舞。她開始獨立作戰。她靠黑夜的掩護到大小胡同張貼宣傳標語和散發傳單。青年們看到傳單深受鼓舞,他們相信共產黨又活躍起來了,革命高潮也許又要來到了。而敵人卻非常害怕。戴愉又以革命者的面目騙取了林道靜的信任,結果林道靜也被戴愉出賣慘遭被捕。胡局長又一變為黨部特務,親自出面對她利誘恐嚇兼施,她不為所動。敵人沒辦法就放了她,但被特務們監視著。這時她的朋友王曉燕和李槐英來到她的身邊,在王曉燕的父親和她的朋友幫助和掩護下,林道靜平安逃出了北平,來到定縣當上了小學教員。幾個月過去了,鄭瑾介紹了一位叫江華的同志來到她這里,正當她苦悶孤獨的時候,見到了江華,也就是領導紀念「三·一八」遊行的革命同志李孟顒,林道靜高興極了。江華是一位地下黨員,他又給林道靜講了許多革命道理,教導她如何了解農民的疾苦,如何深入到農民當中去,組織農民站起來和地主老財作斗爭。在江華的直接領導下,林道靜積極參與了麥收時農民搶收麥子。她向江華提出了入黨的請求。江華鼓勵她勇敢地接受黨的考驗,由於革命活動暴露,江華通知林道靜回北平。林道靜按照江華的指示回到北平,去找鄭瑾聯系,沒有找到。不久,林道靜再次被捕。她拒絕在「自首書」上簽字,遭到敵人的嚴刑拷打。在牢里她見到了鄭瑾(真名林紅)。林紅的革命精神給了林道靜和難友以巨大的鼓舞。林紅被害後,林道靜揭穿了女特務,開始參加獄中的絕食斗爭。後來得知盧嘉川也被殺害了。此時,江華來到北平和獲釋的侯瑞開始營救獄中的同志。日寇佔領北平前夕,在同志們的營救下,由王鴻賓教授出面保釋林道靜出獄。林道靜來到王曉燕家。王曉燕一家非常正直善良。叛徒特務戴愉正在欺騙王曉燕,而王曉燕一家沒有認清他的本來面目,還把他當作革命者。在江華等人的介紹下,組織上研究了林道靜的全部歷史,考察了她在獄中的表現,批准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化名路芳到北大做學生工作,組織愛國學生和國民黨進行斗爭。由於戴愉的欺騙,王曉燕以為林道靜是個叛徒,便不理睬她。林道靜在北大遭到學生中的特務王忠等人的毒打。她毫不屈服,仍堅持斗爭。在黨的指示下,她和侯瑞積極爭取王曉燕。他們以有力的證據揭穿了混在學生中的特務王忠等人,王曉燕開始醒悟了。叛徒戴愉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正當林道靜苦悶的時候,江華又帶來了黨的指示。林道靜的態度更堅決果斷了。她和侯瑞一個班一個班地去發動學生,及時抓住學生的苦悶心理給予啟發引導,把學生都組織起來,幾個系先後成立了學生自治會。一天早飯時分,江華冒著大雪來告訴林道靜,市委決定由學聯組織「一二·九」大遊行。1935年12月9日,轟轟烈烈的「一二·九」運動爆發了。由於發高燒,林道靜沒能參加「一二·九」大遊行。「一二·九」之後的一星期內,黨緊密地團結了各個學校涌現出來的大批積極分子,廣大愛國青年也紛紛奔到民族解放的戰場上來。於是黨的力量,人民的力量迅速擴大了。為了繼續擴大「一二·九」的成果,為了發動更多的群眾湧向正義的愛國之路,為了反對出賣華北的冀察政委會的成立,12月15日晚,黨領導學聯的負責人決定在12月16日偽「冀察政務委員會」正式成立的日子,再一次號召全市的大中學校來一次規模更大的示威遊行。江華連夜通知林道靜關於第二天的行動計劃,北大的工作他全部交給林道靜負責。林道靜整整奔忙了一夜。她、侯瑞和其他黨員以及積極分子們,分頭分工負責組織,終於在三四個鍾頭內秘密動員了一批北大同學去參加遊行示威。一切組織布置妥當,她才作為一個遊行群眾奔向集合地。在遊行隊伍中,她首先看見了李槐英——這位曾經同情和幫助過林道靜的女學生,後來不問政治,當了「校花」、「皇後」,可是,日寇的暴行,終於使她覺悟過來。王曉燕的父母全來參加遊行了。工人、小販、公務員、洋車夫、新聞記者、年輕的家庭主婦、甚至退伍的士兵都陸續涌到了遊行隊伍中來。無窮盡的人流,鮮明奪目的旗幟,嘶啞而又悲壯的口號,繼續沸騰在古老的故都街頭和上空,雄健的步伐也繼續不停地前進——不停地前進。
『貳』 林道靜出自哪部文學作品
《青春之歌》作者楊沫
著名作家楊沫,曾任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聯委員、全國作協理事、北京市文聯主席、北京文學》主編等職務。她在青年時代曾在北大旁聽,《青春之歌》的創作就有她在北大旁聽生活的影子。她原名楊成業,1914年8月25日生於北京。她的三妹楊成芸,就是後來成為著名電影演員白楊。她因父母不和,只能獨自尋歡作樂。兒女既得不到父愛,也得不到母愛。
林道靜出生於一個大地主的家庭,是一個中學生畢業生,為了反抗封建家庭的束縛,她毅然出走,隻身逃到了北戴河謀生。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擊之後,她對前途絕望了,在這樣的時刻,那個在她眼中具有「騎士兼詩人」風度的余永澤闖入她的生活,成為她生活的伴侶。然而,渴望著「獨立生活」做「自由的人」的林道靜並不滿足於做余永澤的家庭主婦。她對下層勞動人民的同情,使她同那個冷酷自私的余永澤感情上出現了裂痕;余永澤的蠅營狗苟也使她看清了這個自私、平庸的男子的本來面目。更為關鍵的是,通過同共產黨員盧嘉川等人的交往,革命的新天地更使她感到同餘永澤的格格不入。終於,林道靜斬斷了小資產階級感情的羈絆,離開了余永澤,從此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參加遊行、散發傳單、宣傳鼓動群眾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並經受了鐵窗的考驗,最後迎著敵人的水龍大刀,和革命隊伍一道勇往直前。小說生動地描繪了林道靜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逐步成長為一名無產階級革命戰士所經歷的曲曲折折、反反復復的人生歷程,從中透視出整整一代革命知識分子所走過的艱苦道路。
『叄』 求青春之歌主角林道靜這個人物的當代意義
我還是高中看過的,但記憶還行。
這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比較接觸的女代表,嚮往自由渴望婦女解放,投身革命。
小說整體風格有點類似巴金的家春秋,其實GCD那幫御用文人,向來都是寫這些革命人士的進步的東西。
林道靜在革命中成長,放棄了那位公子哥,打拚屬於自己的理想,是當時還在纏腳的廣大中國婦女們的榜樣和先驅。她的當代意義是:
1,我們的廣大婦女們,在老鄧的畫圈中,終於被成功圈住,圈在理二奶的包房裡,圈在了青樓里,圈在拿著低廉工資卻干著最辛苦活的超市裡、外資工廠里。林道靜是反封建反帝國主義的,她的意義在於,能夠奮起反抗當局的壓迫,能夠對虛偽的愛情說不,對優越的生活檔次說不,她的獨立意識已經深深烙刻心中,她永遠不會做蝸居中那位二奶,盡管生活同樣清貧,同樣拮據。而今,中國婦女被先富起來的人剝奪了很多權利,她們被挾持了,被生活所挾持。當代婦女亟需這樣的品德,需要有這樣的反抗意識,很多原本在統治階層看來很正常的事情,一旦遭到反抗,一般都會讓步。
2,對待愛情,林道靜喲由開始的浪漫主義,到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看清了對方的嘴臉,從而與前男友絕交,在革命道路上找到知己,而現在很多女人一旦結婚生子,就帶著依賴性,或者絕望態度,這都是婦女在100年前爭取回來的權利的一次大回放。不止是男權階層重新接手了原本被婦女同志花大代價爭取的權利,也是整體社會的淪喪。
3,林道靜給現代人的啟示:獨立(中國年輕人盡量都啃老)進取(中國年輕人不思進取,而老抱怨環境不好,父親不是局長)、自主,不屑權利階層的扶持,有骨氣(而今中國社會正上演著紅與黑的悲劇,而且並不是所有的於連都能成功上位);當今社會沒有崇高理想,全民的理想都是原始積累,相互傾軋,教育的搞醫療部門的,國土局的搞房地產的,房地產搞中產階層。相互亂搞,社會運營成本提升;林道靜拒絕前男友對他的某些方面卑微的扶持,而當今社會青年的進步都希望有個好爹,一切所謂正義公平的考試都是「拼爹游戲」,這幾天出來的行政職能測試99分的溫女孩就是這樣的典型。
4,林道靜在物慾橫流,社會混亂的那個年代,保持了積極進取的心態和嚮往自由的追求,而今這些都是中國人沒有的,總有一天,她的形象將成為未來中國人最後悔沒有成為的身份。
『肆』 小說《青春之歌》的主人公是___作為她的引路人的人物形象有___、___、___。
林道靜
《青春之歌》主要是通過對小知識分子林道靜從不屈服於命運的對家庭和社會的個人反抗到最後投入時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艱難曲折的「苦難歷程」的生動敘述,形象地展現「九
『伍』 林道靜是長篇小說()中的主人公小說作者是誰
楊沫的《青春之歌》
『陸』 林道靜的介紹
林道靜是長篇小說《青春之歌》的主人公,是一個放射著青春光彩的女知識分子形象。她從《青春之歌》劇中一個出身於資產階級家庭的知識青年,逐漸成長為堅強的無產階級戰士。
『柒』 青春之歌 男女主人公是誰
1、《青春之歌》女主人公是林道靜,男主人公是余永澤和江華。
2、林道靜——生活原型:作者楊沫自身。楊沫(1914~1995年),原名楊成業,祖籍湖南汨羅,1914年08月生於北京。曾就讀於溫泉女中,因家庭破產而失學,當小學教員、家庭教師和書店店員。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出版代表作長篇小說《青春之歌》。
3、余永澤——生活原型:張中行(1909-2006.2.24)楊沫第一任丈夫,原名張璿,字仲衡。1909年1月生於河北省香河縣一農家。1931年通縣師范學校畢業。1935年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畢業。先後任教於中學和大學。建國後就職於人民教育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學者,國學大師。被季羨林先生稱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4、江華——生活原型:馬建民(1911-1985年)楊沫第二任丈夫,河北省深澤縣故城村人。他15歲時即參加了革命工作,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黨委書記、辦公廳副主任、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黨委副書記、代理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黨委書記等職。
『捌』 林道靜是那部小說中的人物
楊沫著<<青春之歌>>
『玖』 青春之歌主人公,內容簡介
小說寫了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林道靜如何走上革命道路,並成為無產階級戰士的曲折過程。
林道靜為了尋找個人出路,逃避為男人當「玩物」和「花瓶」的命運,踏上流亡之路的。她逃離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楊家村小學投親不遇,做了代課教師。然而,校長余敬唐卻陰謀把她嫁給當地的權貴,走投無路之下她投海自盡,被一直注意著她的北大學生余永澤搭救。
「詩人兼騎士」的余永澤,喚醒了林道靜對生活的熱情,在余永澤愛情的感動下,她答應和他共建愛巢,從小孤苦無依的林道靜暫時享受到了家庭的溫馨。但她不甘心被人供養,先是尋找工作受挫,後接觸到北大的愛國學生,思想上受到觸動。
當遇到共產黨人盧嘉川之後,她開始接觸到革命思想。余永澤一再攔阻她參加革命活動,並導致盧嘉川被捕。林道靜在慘痛的事實面前如夢方醒,決心離開庸俗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澤,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從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軟弱,最終成為一名成熟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拾』 這道題該選什麼(不定項選擇題) 《青春之歌》表述正確的選項是() A.林道靜是其主人公 B.這是
,留給這個世界的是繞梁三日而不絕的清香。慢慢品味著這余香,我便聯想到人生也如茶。少年時,為了內心的那個夢想和憧憬,不顧一切,攢足了勁向前沖,不諳世事的你生活非常簡單愉快,有時也會碰到一點點煩惱,卻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