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圍城》的5個問題:1.方鴻漸是怎樣出國的2.他回國後在那些地方住過,做了哪些工作3.書名的由來
1 。方鴻漸先到北平讀大學,雖然他自己後來說在課上「有聞必錄」,但是「他是個無用之人,學不了土木工程,在大學里從社會學系轉哲學系,最後轉入中國文學系畢業。」方鴻漸大學畢業後,已死的未婚妻的父親會出錢支助他這個未過門的女婿出洋留學
2 工作經歷: 點金銀行職員。 三閭大學副教授。 上海某報社職員
3 錢鍾書先生曾經在法國留學,對法蘭西文明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他常常通過對一些法文字詞和成語的辨析、運用,提煉出其中的思想意義,造成一種奇異的修辭效果。長篇小說《圍城》的書名,就驗證了這一點。
小說情節主要是圍繞著主人公的婚姻與職業而展開的,所以,一般人就覺得錢先生採用這樣一個比喻性的書名,是想說明人類婚姻與職業的盲目性。其實,錢先生所要揭示的,並不僅限於婚姻和職業,而是要揭示人的生存狀態,揭示人性的盲目與混亂。
小說的背景,就是中國的抗日戰爭。那時的中國,恰好就是一座圍城。
4曾跟周女士訂婚,但周女士不幸去世。
歸國船上艷遇鮑小姐打得火熱。
曾經人介紹跟張小姐鄉親一次,毫無結果。
居住丈人家時蘇文紈對他頗為抬舉。
對唐曉芙展開攻勢,可最後功虧一簣。
三閭大學時經同事介紹,陪趙辛楣一統相親,頗為滑稽。
最終落入孫柔嘉小姐的溫柔陷阱,進入圍城。
他一生中最心愛的女性——唐曉芙
『貳』 《圍城》的主人公是誰
《圍城》中的主人公方鴻漸是江南某縣一個鄉紳的兒子,性格善良懦弱。讀大學時,他聽從父命,與一位銀行家的女兒訂了婚。未婚妻早逝,岳父資助他在歐洲讀了四年書。留學期間,生活散漫,學無所成,臨回國之前,只得買了一個假的博士頭銜來搪塞家人。
『叄』 《圍城》的主人公是哪所大學
故事主人公方鴻漸在歐洲留學四年換了三所大學,最後從愛爾蘭騙子手中買了子虛烏有的克萊登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四年後與蘇文紈乘同一條船回國。
趙辛楣、方鴻漸、孫柔嘉、李梅亭四人費盡了周折終於到了三閭大學。三閭大學是為了躲避戰亂而重新組建的學校,學校只有一百五十八位學生,剛剛聘好的教授十之八九託故不來了。因方鴻漸的學歷中沒有學位證書而被聘為中文系副教授。
『肆』 圍城的主人公畢業於哪所大學
故事主人公方鴻漸在歐洲留學四年換了三所大學,最後從愛爾蘭騙子手中買了子虛烏有的克萊登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四年後與蘇文紈乘同一條船回國。同學的時候,蘇文紈並沒把方鴻漸放在眼裡,她把自己的愛情看得太名貴了,身為女博士,她反覺得崇高的孤獨,沒人敢攀上來。這次同船回國對方鴻漸的家世略有所知,人也不討厭,似乎也有錢,已准備向方鴻漸示愛。但因為稍微矜持了一點,方鴻漸竟被已有未婚夫的放盪的鮑小姐引誘了去。蘇小姐妒火中燒,罵他們無恥。然而鮑小姐剛剛下船,她就馬上打扮得裊裊婷婷來找方鴻漸。
回到上海,方鴻漸住在已去逝的未婚妻周淑英家。周淑英的父親是上海點金銀行的經理,就是周家出錢讓方鴻漸出國留學的。周太太向方鴻漸打聽蘇小姐,並希望認他的太太為乾女兒,這讓方鴻漸很驚慌。方鴻漸回到本縣探望自己的父母,聽說方家留洋的博士回來了,當地的校長想請方鴻漸為學生們做一次演講,誰知方鴻漸竟對學生們大講特講起鴉片和梅毒來,這讓校長很尷尬。
方鴻漸回到上海,出於禮貌去拜訪蘇文紈,在蘇家認識了蘇文紈的表妹唐曉芙和趙辛楣。趙辛楣的父親跟蘇文紈的父親是同僚,辛楣和文紈從小一起玩,辛楣對文紈一往情深,可蘇文紈的心思卻在方鴻漸身上,趙辛楣與方鴻漸初次見面,就產生醋意。方鴻漸借看蘇小姐為名去看唐曉芙,並暗中與唐曉芙戀愛。而趙辛楣和「新派詩人」曹元朗卻與他爭風吃醋,蘇文紈也希望藉此來抬高自己的身價。而趙辛楣也真的醋意大發,從不放過一任何個掃方鴻漸面子的機會。在一次聚會上,故意將方鴻漸貫醉,讓方鴻漸當著蘇文紈的面出醜,蘇小姐對方鴻漸表示關心,並送方鴻漸回家,這讓趙辛楣感到很失望。
方鴻漸無意與趙辛楣為敵,因為他並不愛蘇小姐,他愛的是輕漂亮、聰明活潑的唐曉芙。蘇小姐明白了這一切之後,惱羞成怒,將方鴻漸以往買假文憑、與鮑小姐鬼混等醜事添油加醋地告訴了唐曉芙。唐曉芙退回了方鴻漸寫給她的情書,並要方鴻漸把她的信也全部退回。方鴻漸感到像從昏厥里醒過來,開始不住的心痛,就像因蜷曲而麻木的四肢,到伸直了血脈流通,就覺得刺痛。
方鴻漸在報館里的差使沒了,趙辛楣為了讓他遠離蘇文紈,介紹他到三閭大學去任教,而三閭大學的校長高松年一再催趙辛楣到三閭大學任政治系主任,他被蘇小姐拒絕後就答應了。
趙辛楣、方鴻漸、孫柔嘉、李梅亭四人費盡了周折終於到了三閭大學。三閭大學是為了躲避戰亂而重新組建的學校,學校只有一百五十八位學生,剛剛聘好的教授十之八九託故不來了。因方鴻漸的學歷中沒有學位證書而被聘為中文系副教授。
在一次晚宴上聽范小姐說陸子瀟追求孫柔嘉,給孫小姐寫了好多信。這件事彷彿在復壁里咬東西的老鼠,攏亂了他,他想自己並未愛上孫小姐,何以不願她跟陸子瀟要好?孫小姐有她的可愛,不過她嫵媚得不穩固,嫵媚得勉強,不是真實的美麗。孫柔嘉已有意於方鴻漸,故意就此事向方鴻漸請教處理辦法。方鴻漸對孫小姐雖然還只是朦朦朧朧有些好感,卻下意識起了妒意,建議孫小姐將陸子瀟的情書,不加任何答復地全部送還。
趙辛楣與中文系主任汪處厚的年輕太太有了越軌交往,而老校長高松年也對汪太太抱有非分之想,就向汪處厚揭發他們的私情,趙辛楣只得離開三閭大學。他到了重慶進了國防委員會,頗為得意,比起出走時的狼狽,像換了一個人。
趙辛楣走後,方鴻漸也不想在三閭大學呆下去了,自己籌劃著退掉高松年的聘書,並在信中痛痛快快地批評校政一下,藉此發泄這一年來的氣憤。誰知他並未接到聘書,孫小姐倒是有聘約的,連薪水也升了一級。孫柔嘉退掉聘書與方鴻漸一同離天三閭大學。
方鴻漸想從桂林坐飛機到香港,然後再回上海,寫信讓趙辛楣給他弄飛機票,趙辛楣回信說他母親也要從重慶到香港。方鴻漸與孫柔嘉在香港舉行了婚禮,在香港遇到趙辛楣和蘇文紈,而此時的蘇文紈已是曹元朗的夫人了。蘇文紈怠慢了方鴻漸和孫柔嘉,孫柔嘉感到受了委屈,回到旅館免不了與方鴻漸大吵一頓。
回到上海後,孫柔嘉不想立刻去婆家,要先回娘家,婆婆嫌孫柔嘉架子太大,不柔順。對她初次見面沒有給公婆叩頭也耿耿於懷,因而常常敲側擊、指桑罵槐地撩撥她和兒子的關系。柔嘉有兩個妯娌,本來矛盾重重,但有一次聽見公公誇孫柔嘉是新式女性能自立的話,便馬上把她認作共同的敵人,盡釋前嫌,一致對外。孫柔嘉做夢也想不到她成了妯娌二人的和平使者。她們不僅背後對孫柔嘉挑剔誹謗,當面說話也常常暗藏機鋒。
孫柔嘉和方鴻漸二人之間也總是爭吵不斷,他們都想按著自己的意志行事,結果經常發生沖突。他們為了擇職吵,為了親戚吵,為了朋友吵,甚至無緣無故,為了隨便一句話也要吵。夫妻結合猶如冤家相逢,互相把對方當作出氣筒。柔嘉讓鴻漸到她姑母的廠里去做事,而鴻漸想到重慶去找趙辛楣,兩人為此事又大吵一頓,最後鴻漸離家出走。一個人在大街上閑逛,最後還是決定回家與柔嘉和好,等他到家時發現柔嘉已經走了。
『伍』 圍城主人公方鴻劍在哪上大學
北京。
《圍城》的主人公方鴻漸,是舊中國一個到處尋找精神家園的高級知識分子的藝術形象,這位江南的紳士之子,在北平上大學期間,因為學不了他們家鄉很看重的土木工程,於是轉到社會學系,最後又轉到中國文學系而勉強畢業。由於一個偶然因素的出現(未來丈人的幫助)便毫無心理准備地走上了留洋之路,學中文的人出洋「深造」就顯得有些滑稽,但「到了歐洲,既不抄敦煌卷了,又不訪《永樂大典》,也找不到太平天國的文獻……四年中倒換了三所大學,倫敦﹑巴黎﹑柏林;隨便聽了幾門功課,興趣頗廣,但心得全無,除了「誇誇其談外,一無所有,臨回國時,在父親和丈人的威逼下,他只好從一個在美國的愛爾蘭人那裡購買了一張「克萊登大學」的假博士文憑。
很詳細了吧,希望幫助到你。
『陸』 圍城主人公方鴻漸在哪所學校畢業的
故事主人公方鴻漸在歐洲留學四年換了三所大學,最後從愛爾蘭騙子手中買了子虛烏有的克萊登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柒』 《圍城》創作背景和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李梅亭、曹元郎、高松年、周經理、范小姐等寥寥勾勒幾筆卻給人深刻印象的漫畫式人物系列,更值得珍視的是方鴻漸和孫柔嘉這兩個獨特的人物。 創作背景《圍城》有自傳色彩。錢鍾書同小說主人公方鴻漸一樣,出身於中國的一個書香門第,1930年代去牛津和巴黎留學,1938年初回國。與方鴻漸不同的是,錢鍾書是位成就斐然學者,中、英文學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得牛津大學學士學位,論文內容是17、18世紀英國文學作品中對中國的描寫。但同方鴻漸一樣,抗戰初期錢鍾書在中國內地教過書,其同事是來自上海和北平的流亡學者,在西南的昆明市合力興辦一所大學。在昆明和湖南的一所大學短期教書之後,錢鍾書回到上海(1941年),在上海教書、寫作,直到抗戰結束。
圍城》第三個層面說的是中國知識分子,說到當時因過推崇西方文學和美學而帶來了惡果。錢鍾書認為,中國的正統因此而受到侵蝕,儒家道德體系分崩離析,本來已經面臨困境的中國文化更是雪上加霜。在這個問題上方鴻漸倒是過錯可言,他的謙詞是自己所知甚少,對文化事宜不好妄加評論。但方鴻漸周圍的朋友同事卻毫無顧慮,都是些裝腔作勢、自命不凡的所謂學者。《圍城》的某些章節說的就是這些人自吹自擂,貽笑大方。方鴻漸旅途中遇到不少人,他們很像當時文學界和學界的某些角色。但錢鍾書自己在小說前言中懇請讀者不要把《圍城》當作一部影射小說。
參考資料: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79294/
『捌』 《圍城》的主人公是
方鴻漸
方鴻漸被有些批評家稱為「圍城人」。
方鴻漸是個被動的、無能的、意志不堅定的、經不住誘惑的人,更是一個失敗的人,他的失敗是因為他面對現代社會殘酷的生存競爭和嚴重的精神危機而缺乏與之對抗所應有的理性、信仰、熱情和力量,也因為他還不算是個卑鄙的人,還有點自知之明,有時候還想保持一點做人的尊嚴。這不上不下的位置是尷尬的。很多學者把他與俄羅斯文學中的「多餘人」的形象聯系起來,但「多餘人」的悲劇在於思想上開始覺醒而缺乏行動的勇氣和歷史條件,而「圍城人」的悲劇在於他的庸常。「多餘人」會給人以時代的前衛和英雄的感覺,而「圍城人」卻跟我們一樣,作為普通人徒勞於找尋解脫或依附。
就像一無用處的賈寶玉是《紅樓夢》中幾乎惟一的好男人一樣,方鴻漸也是《圍城》中最好的人——或許除掉唐曉芙。在整部小說里,只有一個唐曉芙,是純潔而可愛的。這是因為她對方鴻漸來說,還是虛無縹緲的,無望不可即的,所以,她是一個幻象。而但凡有真實感的人,就都是可笑的、猥瑣的、虛榮的、卑鄙的。方鴻漸優於裡面的每一個人。我們知道,亂世是英雄或梟雄的天下,懦弱者是註定要失敗的。所以,既不作惡也無英雄氣概、既與世無爭又於世無補的方鴻漸,是註定要失敗的。方鴻漸的悲劇是現代社會人性異化的結果和對比。
但《圍城》人物譜里更有獨特意義的是孫柔嘉。這個怯生生的小女生,這個似乎沒有什麼主見的小女生,這個小鳥依人地交付方鴻漸照顧的小女生,卻是個最工於心計的人。這種既柔又嘉、卻暗自陰柔而且柔能克剛的人,就像一個甜蜜的圈套,卻掌控著自己的婚姻、生活和命運,也掌控著方鴻漸的婚姻、生活和命運。這是一個極具中國文化內涵的人物形象,中國道家文化中的所謂「陰柔」,中國政治文化中的所謂「權謀」,都可以在她身上找到影子。在錢鍾書之前,甚至之後,似乎還沒有人寫出來過。但她不是一個文化符號,而是一個活生生的具有全部復雜性的人,當她掌控一切後,婚姻、生活和命運,卻又似乎全都失控了,這個轉折表達了另一個層面的「圍城」困境,也使我們無法用三言兩語來概括這個人,就像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是說不盡的一樣,她也是說不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