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主角 > 台言小說女主方婕妤

台言小說女主方婕妤

發布時間:2021-09-26 12:51:25

① 班婕妤的《自傷賦》原文是什麼

原文:

承祖考之遺德兮,何性命之淑靈。登薄軀於宮闕兮,充下陳於後庭。蒙聖皇之渥惠兮,當日月之盛明。揚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寵於增城。既過幸於非位兮,竊庶幾乎嘉時,每寤寐而壘息兮,申佩離以自思,陳女圖以鏡監兮,顧女史而問詩。悲晨婦之作戒兮,哀褒閻之為郵;美皇、英之女虞兮,榮任姒之母周。

雖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茲?歷年歲而悼懼兮,閔蕃華之不滋。痛陽祿與柘館兮,仍襁褓而離災,豈妾人之殃咎兮,將天命之不可求。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日晻莫而昧幽,猶被覆載之厚德兮,不廢捐於罪郵。奉共養於東宮兮,託長信之末流。共灑掃於帷幄兮,永終死以為期。願歸骨於山在足兮,依松柏之餘休。

重曰:潛玄宮兮幽以清,應門閉兮禁闥扃。華殿塵兮玉階苔,中庭萋兮綠草生。廣室陰兮帷幄暗,房櫳虛兮風冷冷。感帷裳兮發紅羅,紛綷縩兮紈素聲。神眇眇兮密靚處,君不御兮誰為榮?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視兮雲屋,雙涕兮橫流。顧左右兮和顏,酌羽觴兮銷憂。惟人生兮一世,忽一過兮若浮。已獨享兮高明,處生民兮極休。勉娛情兮極樂,與福祿兮無期。綠衣兮白華,自古兮有之。

出自西漢女辭賦家班婕妤所創作的《自悼賦》。

譯文:

我承奉先祖和父輩的美德啊,始終保持著高尚的品德修養。我這賤薄的身份有幸被選入皇宮,補充在後宮嬪妃的陣容中。承蒙了聖皇的厚恩啊,沐浴了日月燦爛的昌盛修明。 家族獲得隆盛榮耀, 在增城承受了皇上的寵愛。得到的待遇已是非分之想,這就是我一生最快樂的時期。我常常睡夢里都嘆息不已, 手拈著佩巾默默沉思。對著宮里陳列的美女畫像拿著鏡子左顧右看,時時回頭向身邊的女侍從提些問題。

可嘆夫人不能幹預朝政的戒律,可悲褒姒、閻妻犯下的過失。我贊美舜妃娥皇女英的美德,並以周文王母親太任和周武王太姒為楷模。雖說我愚昧醜陋趕不上她們美麗賢淑,又怎敢放棄忠心而忘記聖皇的恩寵。多年來我一直恐懼不安,憂慮茂盛的年華不能延續培植。傷痛陽祿和柘館的際遇啊,如襁褓之中就遭遇嫉妒的災禍。難道是我惹下了什麼不赦禍害,命里註定使我的夙願不能強求。

太陽的光芒忽然轉移了照射的地方,於是黃昏來臨,眼前一片幽暗。我仍然被恩澤遮蓋著的心裡滿懷厚德,實在不願因罪過和過失而將它們拋棄。甘願在東宮皇太後身邊日日侍逢,自請託付在長信宮宮女的末排。與宮女一道天天灑掃太後的寢室,直到生命的死期最後來臨。只希望把我的屍骨埋葬在山腳下,讓我的墳墓依傍在蒼翠的松柏下。

隱居的宮室啊幽暗又冷清,理應是大門不開小門緊閉。華麗的宮殿和玉砌的台階上都已落滿灰塵,荒蕪的中庭里也是綠草叢生的堂廳冷冰冰卧室里更是陰森森,破爛的窗格里寒風呼呼的吹個不停。感慨天子的帳幕和綢衣還閃爍著紅光,白色的絲絹飄動時彷彿傳來衣服摩擦的沙沙聲。目光痴呆的凝視著安靜的密室,皇上再不肯駕臨啊這都是為誰顯擺在那裡?

俯視殿前紅色的台階思念著皇上留下的腳印,仰望這般冷寂的宮室忍不住兩眼淚如泉涌。看看左右兩邊一張張和悅的面孔,也只好舉起精美的酒杯借酒消愁。人生一世啊,就像飄浮的雲煙匆匆而過。我已經獨享了人間的高貴和燦爛,居住在這平民眼中最好的地方。 自我勉勵著理應知足認命,縱情歡樂和榮華富貴都沒有止境。詩經里《綠衣》和《白華》的詩篇,早已有貴婦人失寵傷感的啟迪。

(1)台言小說女主方婕妤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根據《漢書·外戚傳》記載,漢成帝鴻嘉三年(前18年),受皇帝寵溺的趙飛燕,僭告許皇後和班婕妤「挾媚道,祝詛後宮,詈及主上」,許皇後因此被廢,班婕妤受到牽連,後因她的一番話打動漢成帝,漢成帝認為她說得非常實在、誠懇,頓生憐憫之心,賞賜給她黃金百斤。

雖則如此,趙飛燕姐弟依然非常驕橫,妒忌心很強。班婕妤有過這次教訓,擔心長期下去還會遇到危險,於是向皇帝請求,自己願意到長信宮去侍奉、供養太後,得到了允許。班婕妤退處東宮,脫離是非之地,在孤獨凄清的環境中,寫下了這篇《自悼賦》,藉以表達內心的苦悶傷感之情。

作者簡介

班婕妤,西漢女辭賦家,是中國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善詩賦,有美德,初為少使,立為婕妤。《漢書·外戚傳》中有她的傳記,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

班婕妤是中國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現存作品僅三篇,即《自傷賦》、《搗素賦》和一首五言詩《怨歌行》,亦稱《團扇歌》。

婕妤並非班的名字,而是漢代後宮嬪妃的稱號。因班曾入宮被封婕妤,後人一直沿用班婕妤這個稱謂,以至其真實名字無從可考。

父親越騎校尉班況在漢武帝出擊匈奴的後期,馳騁疆場,建立過不少汗馬功勞。班況生三男一女,四個兒女都有上乘表現,老大班伯,是一位精通《詩》、《書》、《論語》的學者,曾數次聘書使匈奴,為定襄太守。他精選取掾吏,收捕盜賊,郡中稱為神明。

老二班施,官拜諫大夫,以博學有俊才深受皇帝器重;老三班稚,以方直自守見稱,終官延陵郎;其女兒就是著名的才女班婕妤。

幼子班稚生了班彪,班彪又生了班固、班超和班昭。班婕妤是漢成帝的後妃,在趙飛燕入宮前,漢成帝對她最為寵幸。班婕妤在後宮中的賢德是有口皆碑的,當初漢成帝為她的美艷及風韻所吸引,天天同她膩在一起。

班婕妤的文學造詣極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經據典,開導漢成帝內心的積郁。班婕妤又擅長音律,常使漢成帝在絲竹聲中,進入忘我的境界,對漢成帝而言,班婕妤不止是他的侍妾,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漢成帝把她放在亦妻亦友的地位。

漢朝時期,皇帝在宮苑巡遊,常乘坐一種豪華的車子,綾羅為帷幕,錦褥為坐墊,兩個人在前面拖著走,稱為「輦」;至如皇後妃嬪所乘坐的車子,則僅有一人牽挽。

漢成帝為了能夠時刻與班婕妤形影不離,特別命人製作了一輛較大的輦車,以便同車出遊,但卻遭到班婕妤的拒絕,她說:「看古代留下的圖畫,聖賢之君,都有名臣在側。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紂、周幽王,才有嬖倖的妃子在坐,最後竟然落到國亡毀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車出進,那就跟他們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凜然而驚嗎?」

漢成帝認為她言之成理,同輦出遊的意念只好暫時作罷,當時王太後聽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與皇帝同車出遊,非常欣賞,對左右親近的人說:「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在這里,王太後把班婕妤與春秋時代楚庄公的夫人樊姬相提並論,給了她這個兒媳婦最大的嘉勉與鼓勵。

楚莊王才即位的時候,喜歡打獵,不務正業,樊姬苦苦相勸,但效果不大,於是不再吃禽獸的肉,楚莊王終於感動,改過自新,不多出獵,勤於政事。後來又由於樊姬的推薦,重用賢人孫叔敖為令尹宰相,三年而稱霸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古代才貌雙全的女子並不鮮見,而紅顏薄命者也不在少數。而班婕妤的過人之處,不在於她的美麗容顏,也不在於她的才華,而是她對生活的超然姿態。

她得寵時不爭寵,不幹預政事,謹守禮教,行事端;失寵後卻又能做到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稍無妒意,心如止水。在復雜險惡的宮闈之爭中,在歷經後宮春花秋月的劫難里,她始終保持一枝獨秀,像一朵金黃的菊花,靜靜地開在深宮別院的污濁里。

② 求文:女主穿越成李治的妃子,溫馨文。女主不強勢。好像是叫徐婕妤

歷史上的徐惠在唐太宗的後宮里究竟是一種怎麼樣的身份存在?受寵?無視?從她被列入後妃傳似乎可以把她納入唐太宗寵妃一列,但是結合看她一生,卻又覺得不是那麼回事……

徐惠出身長城徐氏,是南朝梁慈源侯徐文整四世孫女,幾次改朝換代到她這輩,徐家固然還是詩書傳家,但早已經沒落了。

據說徐惠五個月說話,四歲讀《論語》等,八歲就自己懂得寫文章了,文章被廣為傳播,才華橫溢的她被征入唐太宗的後宮,被封五品才人。因「其所屬文,揮翰立成,詞華綺贍」,不久便升為了正三品的婕妤,她的父親徐孝德也因此升了一級官,由從六品下的將作監丞被升為從六品上的禮部員外郎。繼婕妤之後,徐惠又被晉為正二品九嬪中的第八級充容。換句話說,充容是九嬪中的倒數第二級,是下嬪。

打拚十多年,才得個下嬪,怎麼著都不象是寵妃的模式。如果有人覺得我是在黑唐太宗的話,可以對比著看貞觀八年的一件事。

貞觀八年,唐太宗聽聞鄭仁基的女兒「容色絕姝」便要聘為充華(即充媛),鄭氏的出身與資歷比起徐惠並無任何特別之處。雖然事被魏徵等人給攪黃了,但僅僅是因為容貌出眾便要給鄭氏九嬪之一的身份卻是事實。這同人不同命啊,連她自己都感嘆:「一朝歌舞榮,夙昔詩書賤」。

有人說名分這東西有什麼要緊的,只要兩個人感情好就行了,這話當然是正確的,但是,徐惠和唐太宗真的很親密嗎?

兩人怎麼親密,史書沒提,但是可以從其他的事情上得到驗證。長孫皇後去世後,唐太宗親自撫養晉陽公主,而對於李治,也同樣是關懷倍至,始終把他放在身邊,直到立為太子,仍然捨不得讓他搬出自己的寢殿住到東宮去。即便是貞觀十八年劉洎上疏,懇求讓太子搬回東宮居住,唐太宗也不過是令其與岑文本馬周等人「遞日往東宮,與皇太子談論」,卻絕口不談讓李治搬離自己寢宮的事。一直到貞觀二十年褚遂良再次上疏,唐太宗這才讓李治每半個月回東宮一次。唐太宗真的寵徐惠,讓這個已經成年的孩子住在身邊有多不方便,大家都懂,不用明說。

歷代後宮中有才華的妃嬪不少,就拿司馬炎身邊的左芬(也做棻)來說,寫得一手好文章,卻長得特別丑,但是好色的司馬炎還都常常去她住處坐坐,聊聊天,在提拔後宮妃嬪的等級時,不忘提她,最終做到了正一品貴嬪。

看看同樣才華出眾的徐惠,難得召見。有一次,他讓徐惠前來覲見天顏,徐惠來得稍晚了些,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就發火了,徐惠小露一手「朝來臨鏡台,妝罷暫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啥情況?不是唐太宗去她宮里嗎?寫的那一手好詩是啥意思?我想多半有抱怨吧?見天地和太宗見面的人,用得著來首詩解圍?一顰一笑不就讓太宗骨頭都酥了嗎?

再看讓徐惠名垂青史的《諫太宗息兵罷役疏》,寫得真是好。事情源於貞觀末年,李世民多次興兵攻打四方少數民族,在多處修建宮殿,勞民傷財,百姓怨聲載道。

徐惠上疏,文采斐然,切中事理,唐太宗大為贊同,並且給了不少賞賜。似乎是聽從了,但是事實上也是看上去很美。

唐太宗後宮只有長孫皇後和徐惠會大膽上諫。但是對比會發現,長孫皇後說,徐惠寫;長孫皇後簡單說,徐惠長著寫,為什麼要長著寫?不和長孫皇後魏徵等人一樣直接進諫,反正常常見面,聊著聊著,不就好了嗎?還得費腦費力地去贊千古賢君啊,什麼什麼的這不能做,那做了不好?

不說方式看出生疏,就拿重點說事。徐惠重點提到的修建玉華宮一事,實際上唐太宗早在貞觀二十一年七月就開始興建,貞觀二十二年四月又下發了詔書反省自己應當更加節儉,而徐惠上疏的時間是唐太宗下詔反思後。什麼意思?真要勸,早勸了,這會子來跟風,啥情況?裡面透出的拘謹可想而知!早先不敢啊,說了也沒用啊……這會說幹嘛?引起注意罷了。

徐惠得了贊賞與賞賜,但隨後唐太宗又絲毫不受影響地繼續與皇太子李治及文武百官遊玩起玉華宮來,甚至興致還頗為高昂地親自做了一篇《玉華宮銘》,並令大家應和。

兩個月後唐太宗親自下詔為愛妻長孫皇後建了一座被唐玄奘評價為「壯麗輪奐,今古莫儔」的大慈恩寺。這座宏偉富麗的大慈恩寺面積之大甚至占據了整個晉昌坊的半坊之地,總共修建了10多座院落,1897間房屋,雲閣禪院,重樓復殿,十分奢華,說白了,上疏完全沒被當回事。大家都樂呵下,如此而已。

誰都不是誰的寵愛,唐太宗對徐惠而言也是如此,唐太宗晚年的詩作中多有流露悲秋傷懷之情,徐惠也沒有任何勸慰之作。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駕崩,徐惠身為無子嬪妃按照慣例被送進崇聖宮出家為尼,自此「山宮一閉無開日,未死此身不令出」,事死如事生。不過這種再無出頭之日的守陵生活對於正值盛年的才女徐惠來說打擊太過沉重,於是又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徐惠在生了重病後拒絕服葯,留下「得先狗馬侍園寢」——在祭祀所用的狗馬之前先去侍奉陛下的陵廟這樣謙卑的遺願後,病逝了。

徐惠沒有選擇在唐太宗死後立即絕食的方式,而是漸漸等到生了重病後這才不喝葯。求生本能,可以理解,我們也沒有權力要求她那麼做,但是真的對唐太宗有感情的話,這一年多的時間里怎麼著也會有點詩文上的表示吧?非要等到臨終前才寫個詩,揚言自己不吃葯是為了唐太宗,為了啥,大家都懂,就是給新帝李治看的。

不管怎樣,人死為尊吧,唐高宗李治成全了徐惠的這點小心思,將她此舉視為殉葬,並大加贊賞,不僅將其追贈為四妃之一的賢妃,還允許她陪葬昭陵石室。

不僅如此,徐惠的家人也就此飛黃騰達起來。徐惠的父親徐孝德被李治擢為了正四品上的果州刺史,連升6級,卒於任上時,李治還「優敕令官造靈舉,別加賻物,具給傅乘,資送還京」。而徐惠的弟弟徐齊聃也被任命為沛王李賢的侍讀,徐惠的妹妹徐氏同樣因為才名出眾被李治召進宮,封為正三品的婕妤。

徐惠在唐太宗的後宮十多年,受封的最高封號也僅僅只是個下嬪,徐家除了徐孝德因為女兒文采斐然被升了一級官外,再沒有因為徐惠的進宮得到任何好處。直到徐惠在唐太宗駕崩一年多後病逝在了崇聖宮,徐惠本人及徐家的待遇這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寵妃只是個好聽的詞彙而已,徐惠的一生仍然只是個悲劇,一個後宮的擺設。

③ 想看一本,關於心計斗爭,耍心機,識破人心,的小說,求推薦

《大宮—雛菊曲》:女主角很腹黑,很無恥,很狠毒。她媽是皇帝最愛的女的,可惜她媽嫁給了將軍,母女兩被虐待得很慘(以致母親慘死),後來將軍死了,她和她姐被送進宮給皇帝收養,皇帝對女主比親生的還好幾十倍,很多皇子都喜歡她(十二最突出),但是她喜歡的是另一個皇子(記不清是老幾了),她姐喜歡十二(印象最深的是她把她姐還給十二的傘,當著二人的面撕得粉碎,還有一些),她姐為了報復她,向皇帝提出要嫁給她喜歡的皇子。然後剛剛及茾她就被皇帝強暴,封為帝貴妃(後面好像也挺狠,但是不是很喜歡,所以記不太清)
女主雖然狠毒,但是文章非常非常的好看,我也很喜歡女主。強烈推薦!!!!!
《少女太妃—恬妃傳》記不太清內容,但是我認為應該也是宮鬥文的典範,是除了甄嬛傳外最好的一本(個人感受)
《媚行深宮》也挺不錯,裡面有一本書是《媚行深宮》,寫滿了勾引皇帝的方法,女主一開始沒用,後來不喜歡皇帝了就用了。
《九重鳳闕》大愛!女主角被n多人愛,有侍衛慕輕涵、倪廷宣、王爺、江湖第一殺手、皇帝。
強推!!!!!!
《溯源》講女主班婕妤死了以後在地府等了幾千年,因為不甘心被趙飛燕趙合德兩姐妹害死,要求重回人間,後來回到人間,忘記了以前的事(進宮後又想起),在選秀前愛上了某人(不記得身份了),然後選秀後進宮利用千年前的記憶得到皇帝寵愛,與飛燕合德鬥智斗勇,最終害死了其中一個,另一個瘋了。也是強推!!!!
《粉黛佳人》一般般吧。

《凰宮:灧歌行》
簡介:當我戴上皇後寶冠的那一刻,內心荒寂如林,此刻,世人是在嘲笑我?還是在憐憫我?亦或是……等著我三載之後猝歿於靜室,或是更短?
大婚當日,他蒼白枯瘦的手指緊緊扣住我的肩膀,笑聲似鬼魅般邪惡冰冷——你要牢牢記住朕的名字,夏侯君曜。
層層宮紗垂落下來,他嗜血的樣子如同來自地獄的惡魔,當視線越來越模糊,我終於知道那些皇後為何會死去,什麼韋後當權,什麼今上體弱多病,全都是假的。
《殤宮:錦寒宮深》
簡介:血雨腥風的日子,有了這兩個人的協助,我平步青雲,寵冠六宮,五年後成為當朝皇後,十五年後成為當朝太後,駕凌在一切之上,權傾天下。
他成了大內總管,那些鄙視過他的人全都跪倒在他腳下,趨炎附勢。
他成了當朝唯一的異性王,權勢熏天,他卻告訴我他後悔了,他想要的其實只有我。我卻不得不告訴他:「這個游戲一旦開始,就沒有了回頭路。」那一刻,我心碎了......
《艷宮:絕寵天下》
簡介:她是他異母同胞的妹妹,十年前他親手下詔,絞殺了她的母親,株連流放了她的九族。
漠北的風霜掩不住天子台下孤女沾滿了血淚的誓言,十年後,他親手興建起來的艷宮又關住了多少青絲紅顏?
「你要活下去!忍辱偷生的活下去,永生永世不入帝王家!」這是母親在臨終前最後的囑托。
可是一個嬌弱的女子,如果不入宮,又如何能報的血海深仇,又如何能解開弒君亂政的謎團?
當艷宮大門緩緩開啟的時候,兒女情長,後宮淫亂,主僕受辱。他和她,究竟是哥哥還是帝王,究竟是艷妃還是罪女?
而她愛上他,究竟是飛蛾撲火的愛情,還是背後的神秘黑手一步一步的緊逼?
《恨宮:妃子不潔》
簡介:絕代風華,楚楚動人,集美貌與多情於一身的她,真否真的迷失在那個吃人的皇宮中,權利與愛情的雙重誘惑是否真的讓她墮落下去?
命運弄人,面對深深愛戀自己的三個男人,她該何去何從?


④ 婕妤是什麼意思班婕妤有什麼故事

jiéyú,亦寫作「倢伃」。妃嬪稱號。其名之意,據《漢書·外戚傳》顏師古注,「倢,言接幸於上也。伃,美稱也。」漢代婕妤往往晉封皇後。漢武帝置,為妃嬪之首。南朝宋以下,降至九嬪以下,至清廢。
班婕妤是漢成帝的後妃,在趙飛燕入宮前,漢成帝對她最為寵幸。她的父親是班況,班況在漢武帝出擊匈奴的後期,馳騁疆場,建立過不少汗馬功勞。
班婕妤在後宮中的賢德是有口皆碑的。當初漢成帝為她的美艷及風韻所吸引,天天同她膩在一起,班婕妤的文學造詣極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經據典,開導漢成帝內心的積郁。班婕妤又擅長音律,常使漢成帝在絲竹聲中,進入忘我的境界,對漢成帝而言,班婕妤不止是她的侍妾,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漢成帝把她放在亦可亦友的地位。
漢朝時期,皇帝在宮苑巡遊,常乘坐一種豪華的車子,綾羅為帷幕,錦褥為坐墊,兩個人在前面拖著走,稱為「輦」;至如皇後妃嬪所乘坐的車子,則僅有一人牽挽。漢成帝為了能夠時刻與班婕妤形影不離,特別命人製作了一輛較大的輦車,以便同車出遊,但卻遭到班婕妤的拒絕,她說:「看古代留下的圖畫,聖賢之君,都有名臣在側。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紂、周幽王,才有嬖倖的妃子在坐,最後竟然落到國亡毀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車出進,那就跟他們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凜然而驚嗎?」(原句是:賢聖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女。)漢成帝認為她言之成理,同輦出遊的意念只好暫時作罷,當時王太後聽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與皇帝同車出遊,非常欣賞,對左右親近的人說:「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在這里,王太後把班婕妤與春秋時代楚庄公的夫人樊姬相提並論,給了她這個兒媳婦最大的嘉勉與鼓勵。楚莊王才即位的時候,喜歡打獵,不務正業,樊姬苦苦相勸,但效果不大,於是不再吃禽獸的肉,楚莊王終於感動,改過自新,不多出獵,勤於政事。後來又由於樊姬的推薦,重用賢人孫叔敖為令尹宰相,三年而稱霸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王太後把班婕妤比作樊姬,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後宮更加突出。班婕妤當時加強在婦德、婦容、婦才、婦工等各方面的修養,希望對漢成帝產生更大的影響,使他成為一個有道的明君。可惜漢成帝不是楚莊王,自趙飛燕姐妹入宮後,聲色犬馬,班婕妤受到冷落。
趙氏姐妹入宮後,飛揚跋扈,許皇後十分痛恨,無可奈何之餘,想出一條下策,在孤燈寒食的寢宮中設置神壇,晨昏誦經禮拜,祈求皇帝多福多壽,也詛咒趙氏姐妹災禍臨門。事情敗露以後,趙氏姐妹故意講,許皇後不僅咒罵自己,也咒罵皇帝,漢成帝一怒之下,把許皇後廢居昭台宮。趙氏姐妹還想利用這一機會對她們的主要情敵班婕妤加以打擊,糊塗的漢成帝色昏頭腦,居然聽信讒言。然而班婕妤卻從容不迫地對稱:「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修正尚未得福,為邪欲以何望?若使鬼神有知,豈有聽信讒思之理;倘若鬼神無知,則讒溫又有何益?妾不但不敢為,也不屑為。」意思是「我知道人的壽命長短是命中註定的,人的貧富也是上天註定的,非人力所能改變。修正尚且未能得福,為邪還有什麼希望?若是鬼神有知,豈肯聽信沒信念的祈禱?萬一神明無知,詛咒有何益處!我非但不敢做,並且不屑做!」漢成帝覺得她說的有理,又念在不久之前的恩愛之情,特加憐惜,不予追究,並且厚加賞賜,以彌補心中的愧疚。
班婕妤是一個有見識,有德操的賢淑婦女,那裡經得起互相讒構、嫉妒、排擠。陷害的折騰,為免今後的是是非非,她覺得不如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因而繕就一篇奏章,自請前往長信宮侍奉王太後,聰明的班婕妤把自己置於王太後的羽翼之下,就再也不怕趙飛燕姐妹的陷害了,漢成帝允其所請。
從此深宮寂寂,歲月悠悠。班婕妤憫繁華之不滋,藉秋扇以自傷,作《團扇詩》,又稱《怨歌行》:
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裁作合歡扇,團圓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飈奪炎熱;
棄捐莢笏中,恩情中道絕。
班婕妤自知,自己如秋後的團扇,再也得不到漢成帝的輕憐蜜愛了。不久,趙飛燕被冊封為皇後,趙合德也成了昭儀,然而這一切在班婕妤看來,似乎都與她毫無關聯了,心如止水,形同槁木的她,除了陪侍王太後燒香禮佛之外,長晝無俚,弄箏調筆之餘,間以塗塗寫寫,以抒發心中的感慨,從而為文壇留下了許多詩篇。 韓愈在《柳子厚墓誌銘》中講過這樣一段話;「然子厚斥不久,窮不極,雖有出於人,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力,以至必傳於後於今無疑也。雖使子厚得所願,為將相於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這話用來講班婕妤也適合,倘若班婕妤一直得到漢成帝寵幸,她是否會為文壇留下許多優美的詩篇呢?兩者相比,孰得孰失,誰又能講得清呢?
漢成帝在綏和二年三月,崩於未央宮。漢成帝崩逝後,王太後讓班婕妤擔任守護陵園的職務,從此班婕妤天天陪著石人石馬,諦聽著松風天籟,眼看著供桌上的香煙繚繞,冷冷清清地度過了她孤單落寞的晚年。

⑤ 婕妤的史書記載

《史記.外戚世家》:「常以婕妤遷為皇後。」(「遷」:「升」的意思)
班婕妤(公元前48年—2年),名不詳,漢成帝的妃子,善詩賦,有美德。初為少使,立為婕妤。婕妤是名門之女,少有才學。班婕妤擅長音律,既寫詞又譜曲,所以對漢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她的侍妾,也是他的良師益友。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漢成帝把她放在朋友的地位,無人可及。班婕妤曾生下一個皇子,但數月後夭折。她雖然承寵時間很長,卻再也沒有生育。趙飛燕姐妹得寵後,嫉恨班婕妤人品才學,班婕妤恐日久見危,求侍奉太後於長信宮。
前蜀花蕊夫人《宮詞》之三二:「婕妤生長帝王家,常近龍顏受逐翠華。楊柳岸長春日暮,傍池行困倚桃花。」 在古時母系社會未完全消盡時,女字旁的都是地位相當高的人!如幾個有名大姓嬴(政)、姬(發),妤和婕都是這個時候的字,都有美麗美好的意思! 現常用於女性名字。
又《外戚傳上·孝宣許皇後》:「時許廣漢有女平君,年十四五……廣漢重令為介,遂與曾孫,一歲生元帝。數月,曾孫立為帝,平君為倢伃。是時,霍將軍有小女,與皇太後有親。公卿議更立皇後,皆心儀霍將軍女,亦未有言。上乃詔求微時故劍,大臣知指,白立許婕妤為皇後。」前蜀花蕊夫人《宮詞》之三二:「婕妤生長帝王家,常近龍顏受逐翠華。楊柳岸長春日暮,傍池行困倚桃花。」元帝時因增設昭儀,退居第二。曹魏時退居十二等中的第九。晉時尚在九嬪之內。南朝宋以下,降至九嬪以下,至清廢。

⑥ 誰能給我一些古代女詩人班婕妤的資料

班婕妤(公元前48年—2年),西漢女辭賦家,是中國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漢族,祖籍樓煩(今山西朔縣寧武附近)人,是漢成帝的妃子,善詩賦,有美德。初為少使,立為婕妤。《漢書·外戚傳》中有她的傳記。班婕妤是中國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現存作品僅三篇,即《自傷賦》、《搗素賦》和一首五言詩《怨歌行》,亦稱《團扇歌》。
上品詩人班婕妤,班婕妤(約公元前48年-2年後),名不詳,樓煩(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區)人,西漢女作家,漢成帝嬪妃。班氏為班況之女、班彪的姑母、班固、班超、班昭的祖姑。 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今存作品僅《自悼賦》、《搗素賦》、《怨歌行(亦稱團扇歌)》三篇,但後人也有懷疑是偽作的。 婕妤並非班的名字,而是漢代後宮嬪妃的稱號。因班曾入宮被封婕妤,後人一直沿用 班婕妤
這個稱謂,以至其真實名字無從可考。後遷居長安延陵(今陝西西安)西郊。少有才學,善詩賦。成帝時入宮,初為少使,不久立為婕妤。乃是楚令尹子文的後人。父親越騎校尉班況在漢武帝出擊匈奴的後期,馳騁疆場,建立過不少汗馬功勞。班況生三男一女,4個兒女都有上乘表現:老大班伯,是一位精通《詩》、《書》、《論語》的學者,曾數次聘書使匈奴,為定襄太守。他精選取掾吏,收捕盜賊,郡中稱為神明;老二班施,官拜諫大夫,以博學有俊才深受皇帝器重;老三班稚,以方直自守見稱,終官延陵郎;其女兒就是著名的才女班婕妤。幼子班稚生班彪,班彪又生班固(著《漢書》)、班超和班昭。 班婕妤是漢成帝的後妃,在趙飛燕入宮前,漢成帝對她最為寵幸。班婕妤在後宮中的賢德是有口皆碑的。當初漢成帝為她的美艷及風韻所吸引,天天同她膩在一起,班婕妤的文學造詣極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經據典,開導漢成帝內心的積郁。班婕妤又擅長音律,常使漢成帝在絲竹聲中,進入忘我的境界,對漢成帝而言,班婕妤不止是他的侍妾,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漢成帝把她放在亦可亦友的地位。 漢朝時期,皇帝在宮苑巡遊,常乘坐一種豪華的車子,綾羅為帷幕,錦褥為坐墊,兩個人在前面拖著走,稱為「輦」;至如皇後妃嬪所乘坐的車子,則僅有一人牽挽。漢成帝為了能夠時刻與班婕妤形影不 班婕妤
離,特別命人製作了一輛較大的輦車,以便同車出遊,但卻遭到班婕妤的拒絕,她說:「看古代留下的圖畫,聖賢之君,都有名臣在側。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紂、周幽王,才有嬖倖的妃子在坐,最後竟然落到國亡毀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車出進,那就跟他們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凜然而驚嗎?」(原句是:賢聖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女。)漢成帝認為她言之成理,同輦出遊的意念只好暫時作罷,當時王太後聽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與皇帝同車出遊,非常欣賞,對左右親近的人說:「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在這里,王太後把班婕妤與春秋時代楚庄公的夫人樊姬相提並論,給了她這個兒媳婦最大的嘉勉與鼓勵。楚莊王才即位的時候,喜歡打獵,不務正業,樊姬苦苦相勸,但效果不大,於是不再吃禽獸的肉,楚莊王終於感動,改過自新,不多出獵,勤於政事。後來又由於樊姬的推薦,重用賢人孫叔敖為令尹宰相,三年而稱霸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王太後把班婕妤比作樊姬,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後宮更加突出。班婕妤當時加強在婦德、婦容、婦才、婦工等各方面的修養,希望對漢成帝產生更大的影響,使他成為一個有道的明君。可惜漢成帝不是楚莊王,自趙飛燕姐妹入宮後,聲色犬馬,班婕妤受到冷落。 趙氏姐妹入宮後,飛揚跋扈,許皇後十分痛恨,無可奈何之餘,想出一條下策,在孤燈寒食的寢宮中設置神壇,晨昏誦經禮拜,祈求皇帝多福多壽,也詛咒趙氏姐妹災禍臨門。事情敗露以後,趙氏姐妹故意講,許皇後不 班婕妤題跋全身像
[1]僅咒罵自己,也咒罵皇帝,漢成帝一怒之下,把許皇後廢居昭台宮。趙氏姐妹還想利用這一機會對她們的主要情敵班婕妤加以打擊,糊塗的漢成帝色昏頭腦,居然聽信讒言。然而班婕妤卻從容不迫地對稱:「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修正尚未得福,為邪欲以何望?若使鬼神有知,豈有聽信讒思之理;倘若鬼神無知,則讒溫又有何益?妾不但不敢為,也不屑為。」意思是「我知道人的壽命長短是命中註定的,人的貧富也是上天註定的,非人力所能改變。修正尚且未能得福,為邪還有什麼希望?若是鬼神有知,豈肯聽信沒信念的祈禱?萬一神明無知,詛咒有何益處!我非但不敢做,並且不屑做!」漢成帝覺得她說的有理,又念在不久之前的恩愛之情,特加憐惜,不予追究,並且厚加賞賜,以彌補心中的愧疚。 班婕妤是一個有見識,有德操的賢淑婦女,哪裡經得起互相讒構、嫉妒、排擠。陷害的折騰,為免今後的是是非非,她覺得不如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因而繕就一篇奏章,自請前往長信宮侍奉王太後,聰明的班婕妤把自己置於王太後的羽翼之下,就再也不怕趙飛燕姐妹的陷害了,漢成帝允其所請。 從此深宮寂寂,歲月悠悠。班婕妤憫繁華之不滋,藉秋扇以自傷,作《團扇詩》,又稱《怨歌行》: 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裁作合歡扇,團圓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飈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班婕妤
班婕妤自知,自己如秋後的團扇,再也得不到漢成帝的輕憐蜜愛了。不久,趙飛燕被冊封為皇後,趙合德也成了昭儀,然而這一切在班婕妤看來,似乎都與她毫無關聯了,心如止水,形同槁木的她,除了陪侍王太後燒香禮佛之外,長晝無俚,弄箏調筆之餘,間以塗塗寫寫,以抒發心中的感慨,從而為文壇留下了許多詩篇。韓愈在《柳子厚墓誌銘》中講過這樣一段話;「然子厚斥不久,窮不極,雖有出於人,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力,以至必傳於後於今無疑也。雖使子厚得所願,為將相於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這話用來講班婕妤也適合,倘若班婕妤一直得到漢成帝寵幸,她是否會為文壇留下許多優美的詩篇呢?兩者相比,孰得孰失,誰又能講得清呢? 漢成帝在綏和二年三月,崩於未央宮。漢成帝崩逝後,王太後讓班婕妤擔任守護陵園的職務,從此班婕妤天天陪著石人石馬,諦聽著松風天籟,眼看著供桌上的香煙繚繞,冷冷清清地度過了她孤單落寞的晚年。死後,葬於成帝陵中。班婕妤的一生,從繁華到蕭瑟,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歷代帝王後宮嬪妃們的普遍人生境遇。她們或許憑借才華美貌,能贏得帝王的一時喜愛或寵信,但終會因人老色衰或其它種種原因而被無情地拋在一邊,漸漸被忘卻。更言之,班婕妤的生命歷程,也是男權社會中女性悲劇命運的縮影。[2]
編輯本段史籍記載
當時的人都說班婕妤侍君不逾禮法,可與周宣王的姜後雞鳴戒旦,前後媲美,可惜漢成帝沉迷於酒色,遠離了班婕妤的規勸及影響,因而周宣王成就了中興大業,漢成帝卻落得個暴斃的結局。這里,我不對漢成帝抱惋惜的心情,只對班婕妤抱惋惜的心情,倘若她遇到了過去的周宣王、楚莊王,或她後來的唐太宗,甚或是明太祖,又當如何? 班婕妤原有詩文集一卷-,《隋書·經籍志》著錄,然已散失。今 班姬團扇
[3]存作品,除《自悼賦》和搗素賦外,尚有怨歌行。怨歌行一作《團扇歌》。 鍾嶸《詩品》評此詩說「《團扇》短章,辭旨清捷,怨深文綺,得匹婦之致。」沈德潛《古詩源》評語中,也說它「用意微婉,音韻和平」。 怨歌行見於《昭明文選》和《玉台新詠》,《樂府詩集》載入《相和歌·楚調曲》。幾乎梁陳以來的所有選本都題作班婕妤詩。《玉台新詠》而且有序說「昔漢成帝班婕妤失寵,供養於長信宮,乃作賦自傷,並為怨詩。」《古詩源》中也有類似的題解。可是,《漢書·外戚傳》只說到班婕妤作賦自傷,而無「並為怨詩」之說。《文選》李善注則謂:「《歌錄》曰:『《怨歌行》,古辭。』然言古者有此曲,而班婕妤擬之。」劉勰也說它「見疑於後代」。(見於《文心雕龍·明詩篇》)看來,此詩無外乎兩種可能:一是本篇古辭,班婕妤別有擬作;二是本篇為班婕妤所作,原有古辭是傳。不過,此詩的情調,團扇的托喻,都與班婕妤的身世不無吻合之處。 《後漢書外戚傳》卷九十七下 外戚傳第六十七下 孝成班婕妤。帝初即位選入後宮。始為少使,蛾而大幸,為婕妤,居增成舍,再就館,[4]有男,數月失之。成帝游於後庭,嘗欲與婕妤同輦載,婕妤辭曰:「觀古圖畫,賢聖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無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太後聞之,喜曰:「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婕妤誦《詩》及《竊窕》、《德象》、《女師》之篇。每進見上疏,依則古禮。 自鴻嘉後,上稍隆於內寵。婕妤進侍者李平,平得幸,立為婕妤。上曰:「始衛皇後亦從微起。」乃賜平姓曰衛,所謂衛婕妤也。其後,趙飛燕姊妹亦從自微賤興,逾越禮制,浸盛於前。班婕妤及許皇後皆失寵,稀復進見。鴻嘉三年,趙飛燕譖告許皇後、班婕妤挾媚道,祝詛後宮,詈及主上。許皇後坐廢。孝問班婕妤,婕妤對曰:「妾聞『 才華賢德俱佳的班婕紓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修正尚未蒙福,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訴;如其無知,訴之何益?故不為也。」上善其對,憐憫之,賜黃金百斤。 趙氏姊妹驕妒,婕妤恐久見危,求共養太後長信宮,上許焉。婕妤退處東宮,作賦自傷悼,其辭曰: 承祖考之遺德兮,何性命之淑靈,登薄軀於宮闕兮,充下陳於後庭。蒙聖皇之渥惠兮,當日月之盛明,揚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寵於增成。既過幸於非位兮,竊庶幾乎嘉時,每寤寐而累息兮,申佩離以自思,陳女圖以鏡監兮,顧女史而問詩。悲晨婦之作戒兮,哀褒、閻之為郵;美皇、英之女虞兮,榮任、姒之母周。雖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茲?歷年歲而悼懼兮,閔蕃華之不滋。痛陽祿與柘館兮,仍襁褓而離災,豈妾人之殃咎兮?將天命之不可求。 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暗莫而昧幽,猶被覆載之厚德兮,不廢捐於罪郵。奉共養於東宮兮,托長信之末流,共灑掃於帷幄兮,永終死以為期。願歸骨於山足兮,依松柏之餘休。 重曰:「潛玄官兮幽以清,應門閉兮禁闥闥扃{tajiong}。華殿塵兮玉階,中庭萋兮綠草生。廣室陰兮帷幄暗,房櫳虛兮風泠泠。感帷裳兮發紅羅,紛綷縩祭兮紈素聲。神眇眇兮密靚處,君不御兮誰為榮?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視兮雲屋,雙涕兮橫流。顧左右兮和顏,酌羽觴兮銷憂。惟人生兮一世,忽一過兮若浮。已獨享兮高明,處生民兮極休。勉虞精兮極樂,與福祿兮無期。《綠衣》兮《白華》,自古兮有之。 至成帝崩,婕妤充奉園陵,薨,因葬園中。
編輯本段班婕妤墓
班婕妤墓位於延陵東北約600米處,有漢成帝班婕妤墓,當地群眾稱為「愁女墳」或「愁娘娘墳」。班婕妤是漢代著名史學家班彪的姑母,她博通經史,為人端莊大方,常作賦抒發傷感之情。留傳今日的還有《自悼賦》、《搗素賦》、《怨歌行》三篇。成帝死後,她以婕妤的身份守園陵,死後陪葬於延陵附近。陵高14米,呈復斗形,陵基周圍曾出土雲紋瓦當和其他漢代磚瓦殘塊。
編輯本段軼事典故
團扇出現在西漢時期,又稱絹宮扇、合歡扇,是當時妃嬪仕女的飾品。然而在歷代,團扇已幾乎成為紅顏薄命、佳人失勢的象徵,如唐代王建的詞:「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玉顏憔悴三年,誰復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至於團扇怎麼與凄楚悲涼的人生境況有了關聯,這一切還須從漢代的班婕妤說起。 漢成帝劉驁即位時年方弱冠,正是戒色時候,偏偏成帝生性好色,在東宮時已整日獵艷圖歡。皇後許氏方在盛年,色藝俱優,因此很受寵幸。成帝即位十餘年,許後已年近三十,花容漸漸瘦損,雲鬢也漸漸稀落,成帝素性好色,見她已經漸成黃臉婆子,自然生厭。許後色衰愛弛,這時成帝正寵愛班婕妤。 班婕妤立像
[5]班婕妤是越騎校尉班況的女兒,生得聰明伶俐,秀色可餐,少有才學,工於詩賦。成帝時被選入宮,立為婕妤。她不爭寵,不幹預政事,謹守禮教,行事端正。當初漢成帝為她的美艷及風韻所吸引,天天同她在一起。班婕妤的文學造詣極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經據典,開導成帝內心的積郁。班婕妤又擅長音律,使成帝在絲竹聲中,進入忘我的境界,對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侍妾,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漢成帝把她放在了知音的地位。不過,莊重自持、拘泥於禮法,時間久了也埋下了成帝對她漸漸失去熱情的隱患。班婕妤曾生下一個皇子,數月後夭折。從此,她雖然承寵很長時間,卻再也沒有生育。 漢鴻嘉三年,成帝微服巡行,游至陽阿公主府中。見到一個歌女,長得傾國傾城,無限嬌羞,面帶一種若即若離的情狀,令人不覺怦然心動。就是許後、班、張兩婕妤,在她們最妙齡的時代,也難比擬一二。成帝便向公主討要此女。這個女子就是歷史上極為有名的趙飛燕。體輕如燕、能歌善舞的趙飛燕得寵,驕妒恣肆,貴傾後宮。後來趙飛燕又引進妹妹趙合德,兩姊妹輪流侍寢,連夕承歡,此外後宮粉黛,俱不值成帝一顧,只好自悲命薄,暗地傷心。 成帝自得了趙飛燕之後,與之行坐不離,即平日最心愛的那位班婕妤,也漸漸冷淡下去。皇後許氏,當然更不用提了。許皇後有一位胞姊,名叫許謁。她與許後既為姊妹,自然常常入宮。這天她又進宮,只見許後一個人在那兒垂淚,許謁便詢問妹妹何故傷心。許後邊拭淚邊訴說心中的苦楚。原來近日成帝寵幸趙飛燕,連皇後的內宮都不踏進半步。 許謁聽完說:「妹妹不必傷感,皇上新納趙飛燕,原是為子嗣起見。妹妹只要有孕,不怕皇上不與你恩愛如初。」許後聽了,臉一紅說:「如今這般光景,我哪裡還能生育?」許謁便讓許後去請巫祝設壇祈禳,以求得子。此事為趙飛燕聽到。此時的趙飛燕正想做皇後而無隙可乘。一聽這個消息,她對成帝說許後在宮中設壇祈禳詛咒宮廷,成帝大怒,將許後印綬收回,廢處昭台宮中,又把許謁問斬,並且此事牽連到班婕妤。班婕妤從容奏道:「妾聞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修正尚未得福,為邪還有何望?若使鬼神有知,豈肯聽信讒說?萬一無知,咒詛何益,妾非但不敢為,也是不屑為!」成帝聽她說得坦白,頗為感動,還賜黃金百斤,命班婕妤退處後宮,免予置議。接著成帝立趙飛燕為皇後,又封趙合德為昭儀,居昭陽宮。該宮全用黃金、白玉、明珠、翠羽裝飾。 班婕妤雖得免罪不究,卻清楚現在宮中,已是趙飛燕姊妹的天下,若不想個自全方法,將來仍是許後第二。她左思右想了一夜,趕忙繕成一本奏章,遞呈成帝。成帝見她自請至長信宮供奉太後,便即批准。班婕妤即日移居長信宮內,悄然隱退在淡柳麗花之中。每天天光蒙蒙亮,長信宮門打開,她便開始一個台階一個台階掃地,生活刻板而單調。聽到遠處昭陽宮里傳來歡樂的喧嘩聲,而自己只有與身影為伴,她看到自己彷彿秋天被棄的扇子,孤寂中無人問津。她閑暇時做詩賦以自傷悼,藉以度過光陰。每次想到飛過的烏鴉身上或許還帶有昭陽殿的日影,不免觸景傷情。她在詩中自比秋扇,感嘆道:「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用潔白的細絹剪裁的團扇,天熱時與主人形影相隨。涼秋時節,則被棄置箱中。後世便以「秋涼團扇」作為女子失寵的典故,又稱「班女扇」。班婕妤如此殘度晚年,漢成帝死後,班婕妤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終其生。伴著冢形碑影,又孤獨地生活了五年,便離開了人世,時年約四十餘歲,後葬於延陵。 唐李益《宮怨》詩:「露濕晴花宮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陽。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王昌齡《長信秋詞》雲:「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暫徘徊。」皆描繪了班婕妤當時的苦悶心境。 納蘭性德《木蘭辭 擬古決絕詞柬友》中「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也是化用了該典故,意在說明本應當相親相愛,但卻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編輯本段歷史評價
婕妤並非班氏的名字,而是漢代後宮嬪妃的稱號。因班曾入宮被封婕妤,後人 班婕妤
[6]一直沿用這個稱謂,以致其真實名字無從可考。漢制,「婕妤」原來僅次於皇後,後從成帝始置昭儀,婕妤位在昭儀之下,爵同上卿,在後妃中地位較高。相傳班婕妤是越騎校尉班況的女兒,也就是《漢書》的撰寫者班固和出使西域的名將班超的姑母。《漢書·外戚傳》說她少有才學,工於詩賦,漢成帝時被選入宮,初為少使,不久定為婕妤。 晉朝顧愷之在他所畫的《女史箴圖》中,描繪了西漢成帝與班婕妤同乘一駕肩輿的情景,圖中人物宛然,細節體物精微,所畫婦女尤端莊嫻靜。「女史」指宮廷婦女,「箴」則為規勸之意。可見圖畫本意在勸導嬪妃們慎言善行,普天下女子也可以此為鑒。班婕妤成了婦德的某種化身。梁代的鍾嶸《詩品》中評論的惟一女詩人班婕妤:「從李都尉迄班婕妤,將百年間,有婦人焉,一人而已。」漢代宮廷中的美女數目,擴張到四萬有餘,創造中國歷史上宮女人數最多的紀錄,不但空前,而且絕後。班婕妤算得上一個出類拔萃的才女,但宮廷女子的作用本來就是討皇帝的歡心,是否有才倒不重要。才女固然有些許妙文傳世,然而總是有點讓人敬而遠之。會做詩的班婕妤,終是敵不過會飛舞的趙飛燕。班婕妤堪稱古代婦德的楷模,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她又未嘗不是為此所害。
編輯本段作品一覽
怨歌行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如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 棄置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搗素賦
測平分以知歲,酌玉衡之初臨。 見禽華以麃色,聽霜鶴之傳音。 佇風軒而結睇,對愁雲之浮沉。 雖松梧之貞脆,豈榮雕其異心。 若乃廣儲懸月,暉水流請, 桂露朝滿,涼衿夕輕。 燕姜含蘭而未吐,趙女抽簧而絕聲。 改容飾而相命,卷霜帛而下庭。 曳羅裙之綺靡,振珠佩之精明。 若乃盼睞生姿,動容多制, 弱態含羞,妖風靡麗。 皎若明魄之生崖,煥若荷華之昭晰; 調鉛無以玉其貌,凝朱不能異其唇; 勝雲霞之邇日,似桃李之向春。 紅黛相媚,綺徂流光, 笑笑移妍,步步生芳。 兩靨如點,雙眉如張。 頹肌柔液,音性閑良。 於是投香杵,扣玟砧, 擇鸞聲,爭鳳音。 梧因虛而調遠,柱由貞而響沉。 散繁輕而浮捷,節疏亮而清深。 含笙總築,比玉兼金; 不塤不篪,匪瑟匪琴。 或旅環而舒郁,或相參而不雜, 或將往而中還,或已離而復合。 翔鴻為之徘徊,落英為之颯沓。 調非常律,聲無定本。 任落手之參差,從風飈之遠近。 或連躍而更投,或暫舒而長卷。 清寡鸞之命群,哀離鶴之歸晚。 苟是時也, 鍾期改聽,伯牙馳琴, 桑間絕響,濮上傳音; 蕭史編管以擬吹,周王調笙以象吟。 若乃窈窕姝妙之年,幽閑貞專之性, 符皎日之心,甘首疾之病, 歌采綠之章,發東山之詠。 望明月而撫心,對秋風而掩鏡。 閱絞練之初成,擇玄黃之妙匹, 准華裁於昔時,疑異形於今日; 想嬌奢之或至,許椒蘭之多術, 熏陋制止之無韻,慮蛾眉之為魄。 懷百憂之盈抱,空千里兮吟淚。 侈長袖於妍襖,綴半月於蘭襟。 表纖手於微縫,庶見跡而知心。 計修路之遐敻,怨芳菲之易泄。 書既封二重題,笥已緘而更結。 漸行客而無言,還空房而掩咽。
自悼賦
承祖考之遺德兮,何性命之淑靈。登薄軀於宮闕兮,充下陳於後庭。蒙聖皇之渥惠兮,當日月之盛明。揚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寵於增城。既過幸於非位兮,竊庶幾乎嘉時,每寤寐而壘息兮,申佩離以自思,陳女圖以鏡監兮,顧女史而問詩。悲晨婦之作戒兮,哀褒閻之為郵;美皇、英之女虞兮,榮任姒之母周。雖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茲?歷年歲而悼懼兮,閔蕃華之不滋。痛陽祿與柘館兮,仍襁褓而離災,豈妾人之殃咎兮,將天命之不可求。 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日晻莫而昧幽,猶被覆載之厚德兮,不廢捐於罪郵。奉共養於東宮兮,託長信之末流。共灑掃於帷幄兮,永終死以為期。願歸骨於山在足兮,依松柏之餘休。 重曰:潛玄宮兮幽以清,應門閉兮禁闥扃。華殿塵兮玉階苔,中庭萋兮綠草生。廣室陰兮帷幄暗,房櫳虛兮風冷冷。感帷裳兮發紅羅,紛綷縩兮紈素聲。神眇眇兮密靚處,君不御兮誰為榮?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視兮雲屋,雙涕兮橫流。顧左右兮和顏,酌羽觴兮銷憂。惟人生兮一世,忽一過兮若浮。已獨享兮高明,處生民兮極休。勉娛情兮極樂,與福祿兮無期。綠衣兮白華,自古兮有之。

⑦ 婕妤是誰

其名之意,據《漢書·外戚傳》顏師古注,「倢,言接幸於上也。伃,美稱也。」漢代婕妤往往晉封皇後。漢武帝置,為妃嬪之首。《漢書·外戚傳序》:「至武帝制倢伃、傛華、充依,各有爵位……倢伃視上卿,比列侯。」又《外戚傳上·孝宣許皇後》:「時許廣漢有女平君,年十四五……廣漢重令為介,遂與曾孫,一歲生元帝。數月,曾孫立為帝,平君為倢伃。是時,霍將軍有小女,與皇太後有親。公卿議更立皇後,皆心儀霍將軍女,亦未有言。上乃詔求微時故劍,大臣知指,白立許倢伃為皇後。」前蜀花蕊夫人《宮詞》之三二:「婕妤生長帝王家,常近龍顏受逐翠華。楊柳岸長春日暮,傍池行困倚桃花。」元帝時因增設昭儀,退居第二。曹魏時退居十二等中的第九。晉時尚在九嬪之內。南朝宋以下,降至九嬪以下,至清廢。

⑧ 求班婕妤的故事。

班婕妤(公元前48年—2年),西漢女辭賦家,是中國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漢族,祖籍樓煩(今山西朔縣寧武附近)人,是漢成帝的妃子,善詩賦,有美德。初為少使,立為婕妤。《漢書·外戚傳》中有她的傳記。班婕妤是中國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現存作品僅三篇,即《自傷賦》、《搗素賦》和一首五言詩《怨歌行》,亦稱《團扇歌》。 團扇出現在西漢時期,又稱絹宮扇、合歡扇,是當時妃嬪仕女的飾品。然而在歷代,團扇已幾乎成為紅顏薄命、佳人失勢的象徵,如唐代王建的詞:「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玉顏憔悴三年,誰復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至於團扇怎麼與凄楚悲涼的人生境況有了關聯,這一切還須從漢代的班婕妤說起。 漢成帝劉驁即位時年方弱冠,正是戒色時候,偏偏成帝生性好色,在東宮時已整日獵艷圖歡。皇後許氏方在盛年,色藝俱優,因此很受寵幸。成帝即位十餘年,許後已年近三十,花容漸漸瘦損,雲鬢也漸漸稀落,成帝素性好色,見她已經漸成黃臉婆子,自然生厭。許後色衰愛弛,這時成帝正寵愛班婕妤。 班婕妤立像[4] 班婕妤是越騎校尉班況的女兒,生得聰明伶俐,秀色可餐,少有才學,工於詩賦。成帝時被選入宮,立為婕妤。她不爭寵,不幹預政事,謹守禮教,行事端正。當初漢成帝為她的美艷及風韻所吸引,天天同她在一起。班婕妤的文學造詣極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經據典,開導成帝內心的積郁。班婕妤又擅長音律,使成帝在絲竹聲中,進入忘我的境界,對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侍妾,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漢成帝把她放在了知音的地位。不過,莊重自持、拘泥於禮法,時間久了也埋下了成帝對她漸漸失去熱情的隱患。 班婕妤曾生下一個皇子,數月後夭折。從此,她雖然承寵很長時間,卻再也沒有生育。 漢鴻嘉三年,成帝微服巡行,游至陽阿公主府中。見到一個歌女,長得傾國傾城,無限嬌羞,面帶一種若即若離的情狀,令人不覺怦然心動。就是許後、班、張兩婕妤,在她們最妙齡的時代,也難比擬一二。成帝便向公主討要此女。這個女子就是歷史上極為有名的趙飛燕。體輕如燕、能歌善舞的趙飛燕得寵,驕妒恣肆,貴傾後宮。後來趙飛燕又引進妹妹趙合德,兩姊妹輪流侍寢,連夕承歡,此外後宮粉黛,俱不值成帝一顧,只好自悲命薄,暗地傷心。 成帝自得了趙飛燕之後,與之行坐不離,即平日最心愛的那位班婕妤,也漸漸冷淡下去。皇後許氏,當然更不用提了。許皇後有一位胞姊,名叫許謁。她與許後既為姊妹,自然常常入宮。這天她又進宮,只見許後一個人在那兒垂淚,許謁便詢問妹妹何故傷心。許後邊拭淚邊訴說心中的苦楚。原來近日成帝寵幸趙飛燕,連皇後的內宮都不踏進半步。 許謁聽完說:「妹妹不必傷感,皇上新納趙飛燕,原是為子嗣起見。妹妹只要有孕,不怕皇上不與你恩愛如初。」許後聽了,臉一紅說:「如今這般光景,我哪裡還能生育?」許謁便讓許後去請巫祝設壇祈禳,以求得子。此事為趙飛燕聽到。此時的趙飛燕正想做皇後而無隙可乘。一聽這個消息,她對成帝說許後在宮中設壇祈禳詛咒宮廷,成帝大怒,將許後印綬收回,廢處昭台宮中,又把許謁問斬,並且此事牽連到班婕妤。班婕妤從容奏道:「妾聞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修正尚未得福,為邪還有何望?若使鬼神有知,豈肯聽信讒說?萬一無知,咒詛何益,妾非但不敢為,也是不屑為!」成帝聽她說得坦白,頗為感動,還賜黃金百斤,命班婕妤退處後宮,免予置議。接著成帝立趙飛燕為皇後,又封趙合德為昭儀,居昭陽宮。該宮全用黃金、白玉、明珠、翠羽裝飾。 班婕妤雖得免罪不究,卻清楚現在宮中,已是趙飛燕姊妹的天下,若不想個自全方法,將來仍是許後第二。她左思右想了一夜,趕忙繕成一本奏章,遞呈成帝。成帝見她自請至長信宮供奉太後,便即批准。班婕妤即日移居長信宮內,悄然隱退在淡柳麗花之中。每天天光蒙蒙亮,長信宮門打開,她便開始一個台階一個台階掃地,生活刻板而單調。聽到遠處昭陽宮里傳來歡樂的喧嘩聲,而自己只有與身影為伴,她看到自己彷彿秋天被棄的扇子,孤寂中無人問津。她閑暇時做詩賦以自傷悼,藉以度過光陰。每次想到飛過的烏鴉身上或許還帶有昭陽殿的日影,不免觸景傷情。她在詩中自比秋扇,感嘆道:「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用潔白的細絹剪裁的團扇,天熱時與主人形影相隨。涼秋時節,則被棄置箱中。後世便以「秋涼團扇」作為女子失寵的典故,又稱「班女扇」。班婕妤如此殘度晚年,漢成帝死後,班婕妤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終其生。伴著冢形碑影,又孤獨地生活了五年,便離開了人世,時年約四十餘歲,後葬於延陵。 唐李益《宮怨》詩:「露濕晴花宮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陽。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王昌齡《長信秋詞》雲:「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暫徘徊。」皆描繪了班婕妤當時的苦悶心境。 納蘭性德《木蘭辭 擬古決絕詞柬友》中「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也是化用了該典故,意在說明本應當相親相愛,但卻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上面那些,網路的,我自己只知道她是宋朝的.然後有個,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西風悲畫扇...

⑨ 漢成帝妃班婕妤的故事

班婕妤的確是個才女,她是在漢成帝即位不久選入後宮的,授少使名號,在後宮中居於第十位。入宮後不久,班婕妤的曠世才華漸次顯露,讓漢成帝刮目相看。被皇上刮目相看的美人自然受到寵愛,後來就升為後宮中僅次於昭儀的婕妤。成帝劉驁是個游樂成性的皇帝,喜歡到後苑閑游,閑游時則喜歡宣後宮的美人們陪伴,尤其喜愛才華橫溢似乎無所不知的班婕,常常宣召班婕妤陪伴遊玩。有一次,成帝別出心裁,想與班婕妤同坐一輦閑游,班婕妤卻斷然拒絕了。

班婕妤以博學多才聞名宮禁,對於經史自然十分熟悉,班婕妤對成帝說:我看歷代名君圖畫,大凡古時候的聖賢君主,左右隨從都是名臣,只有三代昏庸的君主,由嬖女侍奉左右,現在皇上要和我同坐一輦,這不是和三代亡國之君有點相似嗎?成帝覺得很有道理,便收回了成命,打消了這個念頭。

閱讀全文

與台言小說女主方婕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聲小說遮天下載 瀏覽:487
半妖傾城小說完結免費閱讀 瀏覽:199
最美百合系統小說 瀏覽:503
有什麼是寫魔的小說網 瀏覽:415
大唐太子懟人系統小說 瀏覽:162
漫什麼寫的穿越小說網 瀏覽:87
掌閱里的好看小說 瀏覽:853
劉邦皇後重生小說 瀏覽:627
完結小說如意小郎君 瀏覽:363
姐弟戀小說閱讀網 瀏覽:87
離婚後又復婚的短篇小說 瀏覽:361
古代仙言情穿越小說網 瀏覽:316
基督徒可以寫修真小說嗎 瀏覽:600
有一本小說主角叫蕭易 瀏覽:127
情侶拆散系統番茄小說 瀏覽:21
靡寶小說全集百度雲 瀏覽:350
盜墓筆記重啟小說免費閱讀 瀏覽:146
起點短篇小說每章字數多少字 瀏覽:166
英語原著有聲小說 瀏覽:697
古代小說女主假裝被水燙傷毀容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