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本穿越到古代發展科技小說!主角姓林!自己建了一個領地!規劃城市!還完成全球航行!
應該是 明末工程師 吧!
大本營在天津范家莊
不過主角叫 李植
② 有沒有什麼好看的玄幻修真小說啊!要完結的。
完本修真小說:
1、《仙傲》-霧外江山 2、《萬妖之祖》-獨孤漂流 3、《無極魔道》-逆蒼天 4、《狂蟒之災》-霸惡 5、《遮天》-辰東 6、《仙逆》- 耳根 7、《神控天下》- 我本純潔 8、《獨步天下》-宅豬 9、《霸仙絕殺》-落情淚 10、《修真界敗類》-躍千愁 11、《聖獄》-空神 12、《凡人修仙傳》-忘語 13、《九轉金身訣》-煮酒論咖啡 14、《星辰變》-我吃西紅柿 15、《九鼎記》-我吃西紅柿 16、《偷天》-血紅 17、《殺神》-逆蒼天 18、《神醫修龍》-鹽水煮蛋 19、《大魔頭》-仙子饒命 20、《法相仙途》-泛東流 21、《仙焰》-有道 22、《道》-食堂包子 23、《仙鍛》-秣陵別雪 24、《華山仙門》-秣陵別雪 25、《純陽真仙》-EK巧克力 26、《仙鴻路》-快餐店 27、《獸神修仙》-紫竹大士 28、《仙國大帝》-觀棋 29、《長生不死》-觀棋 30、《紫府仙緣》-百里璽 31、《極道聖尊》-荒古天帝 32、《六道仙尊》-雲霆飛 33、《真仙奇緣》-默聞勛勛 34、《六道至神》-午夜幽魂 35、《神霄煞仙》-半塊銅板 36、《赤煉蒼穹》-豬豬豬豬鑫 37、《武踏蒼穹》-夜醉道 38、《劍逆蒼穹》-EK巧克力 39、《龍破蒼穹》-血友人生 40、《獸破蒼穹》-妖夜 41、《帝道至尊》-宅豬 42、《仙界修仙》-莫默 43、《傲劍凌雲》-小刀鋒利 44、《蓮花寶鑒》-油炸包子 45、《神煌》-開荒 46、《傲劍蠻荒》-江庭 47、《鍛仙》-新兵扛老槍 48、《至尊龍帝》-低調哥 49、《元鼎》-醉濃 50、《九死成神》-冰城妖玉 51、《武逆乾坤》-屬龍語 52、《葬神》-屬龍語 53、《九陰九陽》-羅漢 54、《通天大聖》-蛇吞鯨 55、《武道乾坤》-任怨 56、《終極劍道》-玉飛 57、《仙噬》-玉飛 58、《九天真龍傳》-娶貓的老鼠 59、《君臨》-神煌 60、《天逆玄典》-熱乎冰棍兒 61、《武破九霄》-蒼笑天 62、《武破九霄》-花顏 63、《界皇》-傲天無痕 64、《不朽丹神》-勝己 65、《七界第一仙》-流牙 66、《六欲仙緣》-飛舞激揚 67、《仙鴻路》-快餐店 68、《至尊仙皇》-流連往返1979 69、《風雲逍遙仙》-任西風 70、《武動仙驚》-紅金 71、《血脈錄》-月中陰 72、《滅運圖錄》-愛潛水的烏賊 73、《修真位面商鋪》-荒古天帝 74、《隨欲飛凡》-沙丁魚 75、《物理高材修仙記》-心如磐石
望採納,謝謝!
③ 任行遲是那本武俠小說的人物啊,誰知道
如果說詩人有什麼外在標志的話,那麼坐騎或為其中之一。對詩人的坐騎加以比較似乎是個有趣的題目,如果這種比較超越了個人,而涉及到不同的國家或民族,這一有趣的題目或許還會是有意義的題目。韓國麗末鮮初詩人權近(1352—1409)有一首《次韻送騎牛道人》的詩,其中有這樣幾句:遙思騎牛地,明月滿海壖。浩然賦式微,出處斯萬全。奚囊拾秋景,驢背載芸篇。(《陽村集》卷二)題目中的「騎牛道人」,據其自註:「李周道嘗游關東,每月夜騎牛,自號一可道人。」指的是同時代的李行(1352—1432),又號「騎牛子」。其經術文章,聞名當世。他在高麗末隱居鄉間,到朝鮮初屢徵不起,有《騎牛集》傳世。詩的前四句說李行常在月下騎牛賦詩,後兩句則是以李賀騎驢覓句為比,形容其賦詩之多。李商隱《李賀小傳》寫道:「(長吉)恆從小奚奴,騎疲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非大醉及吊喪日率如此。」(《李商隱文集》卷四)權近的這一比喻,無論其是否有意,已經涉及到了中韓詩人坐騎的不同——騎驢與騎牛。中國詩人似乎特別偏好騎驢。人們對於驢的興趣,如果推究起來,或始於其聲音。《後漢書·逸民傳》載,戴良母喜驢鳴,「良常學之以娛樂焉。」又《世說新語·傷逝篇》載:「王仲宣好驢鳴,既葬,魏文帝臨其喪,顧語同游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又《晉書·王濟傳》載,濟卒將葬,孫楚向靈床曰:「卿常好我作驢鳴,我為卿作之。」至於文人騎驢見諸記載者,似以阮籍為早。《藝文類聚》卷九十四引《文士傳》載,阮籍為東平太守,「便騎驢逕到郡,……十餘日,便騎驢去。」但詩人與驢結下不解之緣,則要到唐代始然,我們不妨看幾個為大家所熟悉的例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曰: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一)《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八載:「世有碑本子美畫像,上有詩雲:『迎旦東風騎蹇驢,旋呵凍手暖髯須。洛陽無限丹青手,還有工夫畫我無?』子美決不肯自作,兼集中亦無之,必好事者為之也。」這首詩雖然是「好事者為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心目中杜甫的形象。後來蘇軾在《續麗人行》中也這樣勾畫杜甫的形象:「杜陵飢客眼長寒,蹇驢破帽隨金鞍。」(《蘇軾詩集》卷十六)王琦《李太白全集注》卷三十六引《合璧事類》載:李白游華陰,縣令開門方決事,白乘醉騎驢過門。同時又引毛文歧《李太白騎驢處》、元好問《李白騎驢圖》等詩,可知李白也有騎驢的名聲。李賀騎驢覓句,已見上文。賈島騎驢賦詩,見載於《唐詩紀事》卷四十。至於鄭綮「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唐詩紀事》卷六五)的說法,更是典型地體現出詩人與驢的密切關系。所以到了宋代的陸游,在《劍門道中遇微雨》詩中乃有如此意味深長的一問: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錢仲聯《劍南詩稿校注》卷三)正因為驢子幾乎成為詩人特有的坐騎,所以在驢背上的陸游才有此一問。對這兩句詩,錢鍾書《宋詩選注》和小川環樹《詩人の自覺》都有很好的發揮。如果說,自唐代以來,騎驢已成為中國詩人的一個外在標志,大概與事實是相去不遠的吧。韓國古代詩人則多數騎牛。最早的例子當數高麗中期的詩人崔讜(1135—1211)和鄭克己(生卒年不詳)。崔氏的作品留存至今的祗有《東文選》所錄的兩題四首(《青邱風雅》所錄兩首亦在四首之中),其中並沒有關於他騎牛的句子。據《高麗史》卷九十五《崔讜傳》的記載,他致仕後與崔詵、張自牧等人「為耆老會,逍遙自適。人謂之地上仙,圖形刻石傳於世。」最早寫到崔讜騎牛的,是他同時代的詩人李仁老(1152—1220),其《崔太尉騎牛出遊》詩曰:「嗜酒李白扶上馬,愛山潘閬倒騎驢。爭如穩著黃牛背,處處名園任所如。」(《東文選》卷二十)不過,這裏祗是將他的坐騎與李白、潘閬相比,並未將坐騎與寫詩結合起來。關於他雪中騎牛覓句的佳話,乃是經過稍後詩人李齊賢(1287—1367)的歌詠,才影響於後世的。高麗後期的詩人鄭樞(1333—1382)在其《東國四詠》中,有一首《雙明崔大尉讜雪後騎牛游城北皺岩》,據另外三題《金侍中富軾騎騾訪江西惠素上人》、《鄭中丞敘謫居東萊每月明彈琴達曙》、《郭翰林預冒雨賞蓮有詩》來看,這四首詩歌詠的是高麗朝的名人奇事,崔讜騎牛覓詩即為其一:兩山松櫟雪培堆,驀水穿雲路幾回。莫說袁安高枕興,何妨牛背覓詩來。(《圓齋稿》卷上)據此詩題下自注曰:「座主益齋侍中命賦」,可知這是奉李齊賢之命而作。我很疑心這是同題共作,因為與李齊賢同時的詩人閔思平(1295—1359),其《東國四詠益齋韻》,既是步益齋詩韻之作,其歌詠的內容與鄭樞也是一樣的,祗是在題目上未曾標明「騎牛」而已。其二《崔大尉冒雪游城北皺岩》雲:千尺雲根聳北山,古賢遺跡畫應難。自從相國題詩後,多少行人指點看。(《及庵詩集》卷二)所謂「自從相國題詩後」,指的就是李齊賢題詩歌詠之事。雖然今本《益齋亂稿》中並沒有這四首詩,但正如李穡序文中所寫,李齊賢的詩文在當時「旋作旋棄」,散佚之多是可想而知的。但經過他們的題詠,後人走過皺岩,就會聯想起騎牛吟詩的故事。朝鮮時代的成俔(1439—1504)《皺岩》詩曰:雙明往事渺無蹤,岩壑參差躑躅紅。牛背吟詩乘雪去,何如載酒對春風。(《虛白亭集》卷五)往事如煙,無影無蹤,但雙明太尉雪中騎牛吟詩的韻事卻流播人口,經久不衰。至於金克己騎牛覓句的故事,似乎也是由李齊賢加以歌詠而流傳開來的,盡管在現存的作品中並無痕跡。據李聖儀、金約瑟的《羅麗藝文志》,金克己有《金居士集》一百三十七卷,但其現存的詩歌,僅有保存在《東文選》中的四十五題,可謂「虯龍片甲,鳳凰一毛」(借用鍾嶸《詩品》語)。麗末鮮初的詩人韓修(1333—1384)有《奉和益齋相國東國故事四詩》,其四為《金居士雪中騎牛游皺岩》:線路縈紆入石間,羸牛踏雪倦躋攀。豈唯穩跨無傾覆,詩眼將窮萬(?)玉山。(《柳巷詩集》)在這些東國故事之中,另外三則與上文所述相同,唯有騎牛的主人不同。金克己是當時著名的詩人,崔滋(1188—1260)《補閑集》中對他的作品頗多評論,他的騎牛覓句當然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於是自然成為「東國故事」之一。權近曾經批點過《柳巷詩集》,在他自己的作品中,也有《金居士雪中騎牛》詩:「雪裏溪山特地奇,游觀牛背任行遲。皺岩可是非人境,長使儒仙為賦詩。」(《陽村集》卷九)再後來,金時習(1435—1493)的《梅月堂集》中也有《詠東國故事》四首,關於騎牛的主人也還是「金居士」。總之,經過李齊賢的題詠,詩人(無論是崔讜還是金克己)騎牛覓句已經成為著名的「東國故事」,是韓國詩人騎牛的典型。兩百多年以後的李行更是以騎牛寫詩著稱,他不僅自號騎牛子,而且以「騎牛」名集。因此,當時及後人也往往將他的詩與牛聯系起來。如成石璘(1338—1423)《有懷看花諸君子寄呈騎牛子》曰:「花間置酒愛清香,牛背哦詩野趣長。」(《獨谷集》卷上)權近《中庵所畫李周道騎牛圖》曰:「周道心無累,中庵畫入神。禿毫生意匠,牛背載詩人。」(《陽村集》卷二)周道為李行的字,中庵是日本釋守允。成任《題羅州碧梧軒》曰:「騎牛題詠語絕塵,一洗俗累歸於真。流傳千載耀名區,豈肯埋沒隨蓁蕪。詞蒼意古世所無,珠璣璨璨明軒寓。」(《騎牛集》卷二附錄)權近還專門為之作《騎牛說》文。至此,牛作為詩人特有的坐騎,在高麗以下人們的心目中,大致也得到了確立。而且,可以和鄭綮「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的話相映成趣的是,韓國詩人往往將詩思安放在「牛背」或「雪中牛背上」。車天輅(1556—1515)《五山說林》載:麗季,一詩人慾得秀句,身短簑跨黃牛,往來天壽院沙川,日日捻髭。近百日,祗得『白鷗飛割碧山腰』一句。又金時習《詠東國故事·金居士雪中騎牛游皺岩》詩曰:雪裏騎牛信步行,江山千里散飛瓊。袁安僵卧不幹意,那及鄭公橋上情。(《梅月堂集》卷二)最後一句即用鄭綮「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的典故,所不同的祗是金居士將驢子換成了牛。從此,詩人騎牛便是天經地義,詩人與牛也就密不可分,朝鮮時代的詩人寫騎牛的作品更是連篇累牘。韓國詩人的坐騎與中國詩人有異,這在他們自己是有明確認識的。上文提到的李仁老《崔太尉騎牛出遊》、權近《次韻送騎牛道人》以及金時習《金居士雪中騎牛游皺岩》等作,已經將兩者作了對比。而李齊賢的《雪》,其中「令人卻憶孟襄陽,驢背吟詩忍飢凍」(《益齋亂稿》卷二)之句,其聯想方式或許與高麗詩人雪中騎牛覓句的故事有關。更進一步說,寫孟浩然雪中騎驢吟詩也不一定在文獻上確有所本,我懷疑這祗是當作中國詩人吟詩的一個象徵罷了。當然,中國人並非不騎牛,韓國詩人也並非不騎驢,如朝鮮時代的李好閔(1553—1634)《五峰集》卷二有《騎驢二絕》;尹推(1632—1707)《農隱小稿》卷一有《家有驢,適有人以馬請換,數日復還送,可笑。驢固不及馬,而亦非俗客可以騎耳》;吳道一(1645—1703)《西坡集》卷八有《聞聖望訪我,至半途驢不前還歸,戲吟寄示》等作。但總的說來,中國詩人騎驢者多,而韓國詩人騎牛者眾;騎驢是同乎中國者,騎牛則有韓國自身之特徵在。更為有趣的是,韓國詩人到了中國,也有騎驢作詩者,可謂入鄉隨俗。高麗末詩人李詹(1345—1405)《騎驢至山磵鋪二十里》詩雲:……杜叟游春處,襄陽詠雪時。今予同穩跨,但愧欠新詩。(《雙梅堂篋藏集》卷二)詩人在驢背上想到的是杜甫和孟浩然,其與中國詩人的認同心理是顯然的。牛與韓國人的生活關系密切,所以韓國諺語中用到牛的地方很多,如「亡牛補牢」(中國則曰亡羊補牢)、「如牛看雞」、「對牛念經」等。詩人騎牛當然與這種生活環境有關。不過,詩人騎牛更有其價值觀念上的意味。在詩人看來,騎牛是與騎馬相對而言的,騎牛是脫俗、悠閑、隱逸的象徵,而騎馬則代表了入世、躁進和名利場。朝鮮時代的詩人頗有發揮此意者。最早的一篇文章是權近的《騎牛說》:吾嘗謂山水游觀,惟心無私累,然後可以樂其樂也。……凡寓目於物者,疾則粗,遲則盡得其妙。馬疾牛遲,騎牛,欲其遲也。想夫明月在天,山高水闊,上下一色,俯仰無垠,等萬事於浮雲,寄高嘯於清風。縱牛所如,隨意自酌,胸次悠然,自有其樂。此豈拘於私累者所能為也?古之人亦有能得此樂者乎?坡公赤壁之游,殆庶幾矣。然乘舟危,則不若牛背之安也;無酒無餚,歸而謀婦,則不若自攜之易也。桂棹蘭槳,不既煩已乎?舍舟而山,不既勞已乎?騎牛之樂,人孰知之,及於聖人之門,其見喟然之嘆無疑也。(《陽村集》卷二十一)這是一篇為騎牛子李行所寫的文章。孟郊「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登科後》)之句,中國成語「走馬看花」,正可為「馬疾」作一注腳。作者為了說明騎牛之樂,乃援蘇軾赤壁之游為比,這種情調正與東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賦》)相彷彿。但權近還要進一步指出,騎牛之安遠勝乘舟之危。歸隱本來是近乎道家的,但「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論語·泰伯》)「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論語·衛靈公》)這也是孔子的教導,所以,騎牛之樂必能得聖人之喟然贊嘆。又如金昌集(1648—1722)《次子益騎牛歌韻》曰:角者吾知牛,鬣者吾知馬。馬牛各天性,馬俗而牛野。我生喜野不喜俗,舍馬騎牛故山下。騎牛騎牛有何樂,此樂世間無知者。差差白石灘,淖淖青泥坂。我馬跼顧莫能前,我牛不疑行舒緩。折取路旁桑柳枝,有時鞭之坐不欹。坐不欹兮身自安,虺頹可是比黎肩。扣角行歌歌自樂,百年至願無過斯。人言孟相好騎牛,異哉此翁又為誰。……我自樂此非慕古人風,爾莫論古今人同不同。……騎牛可樂騎馬苦,如何又駕丞相車。丞相車高駟馬騰,其憂甚大終難舒。青泥坂,白石灘,回首斗川雲水虛。吾將喚取我牛來,騎出關門永歸歟。(《夢窩集》卷一)馬與牛的對立,就是「俗」與「野」的對立。騎馬者在朝當官,騎牛者放情山野。在朝者迷戀榮華富貴,在詩人眼中,就是迷戀世情俗務。所以,「俗」與「野」的對立,也就是「在朝」與「在野」的對立。詩中「人言孟相好騎牛」句,講的是朝鮮初期的丞相孟思誠(1360—1438),他以清正廉潔著稱於世,從漢城回到故里牙山時,穿著舊衣服騎牛還鄉。可說是身在魏闕,心存江海。再如金聖欽(1682—1757)《騎牛歌送霽山付職之京》詩曰:君騎馬,我騎牛,騎馬者榮騎牛苦。騎牛將欲入深山,騎馬西馳長安路。長安路上多風塵,馬蹄恐染風塵污。深山明月白雲閑,牛背被簑歌今古。寄語京城好事兒,莫教白駒縶其步。願君西去即歸來,共我牧馬放牛西山雨。(《卧溪文集》卷一)這是較為典型地將騎牛和騎馬相對照之作,它揭示出自然界和名利場的對立。從這個意義上說,詩人騎牛不祗是一項外在標志,同時也是詩人不慕榮利、回歸自然的人格境界的象徵。而在中國詩人的筆下,卻很少有將騎驢和騎馬相對立之作。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四日改寫於南秀村寓所
蘇軾《大雪青州道上有懷東武園亭寄交代孔周翰》:又不是襄陽孟浩然,長安道上騎驢吟雪詩。施註:世有孟浩然「連天漢水闊,孤客郢城歸」圖,作騎驢吟詠之狀。王註:堯卿曰:孟浩然《途中雪詩》雲:「迢遞京城道,蒼茫歲暮天。窮陰連晦朔,積雪滿山川。落雁迷沙渚,飢烏噪野田。客愁空佇立,不見有人煙。」又《長安道中雪》詩:「積雪及平皋,飢鷹捉寒兔。」日本釋慈周《葛原詩話後篇》卷二「雪中騎驢孟浩然」:東坡詩:雪中騎驢孟浩然,皺眉吟詩肩聳山。文徵明《題冬景詩》:騎驢客子清如鶴,恐是襄陽孟浩然。王蒙前題:歸人不畏寒侵骨,千載風流誦浩然。金元德明《雪行詩》:五更驢背滿靴霜,殘雪離離草樹荒。身在景中無句寫,卻教人比孟襄陽。此傳出於唐七賢過藍田關圖中所雲。七賢指張說、張九齡、李白、李華、王維、鄭虔、孟浩然,其人亦不盡同時,好事者圖之於畫,終非真故事。虞伯生《題孟浩然像》詩:風雪雪堂破帽溫,七子圖裏一人存。張輅詩:二李清狂狎二張,吟鞭遙指孟襄陽。鄭虔筆底春風滿,摩詰圖中詩興長。楊升庵全集第五十九有七賢過關論辯,蓋王晉卿西園雅集,假託當時名高之士之類也,實非其事。然元馬臻《畫意》詩:緣溪路滑蹇驢遲,水色山光總入詩。還勝襄陽孟夫子,滿身風雪灞橋時。將鄭棨語二事混用,可謂憒憒。李仁老《破閑集》卷上:牛後,教坊花原玉小字,色藝為一時冠。黃壯元作《牛後歌》。……請仆同賦:君不見石崇騎牛迅若飛,綠珠艷質芝蘭秀。又不見魏公騎牛行讀書,雪兒妙唱雲霄透。自古綺羅人,例合居牛後。持此問牛後,得稱汝意否?嫣然含笑微俛首,一曲千金為我壽。卷中:西湖僧惠素,該內外典,尤工於詩,筆跡亦妙。……(金)侍中(富軾)納政後,騎驢數相訪,竟夕談道。崔滋《補閑集》卷上:尹文康公彥頤,晚節尤嗜禪味,退居鈴平郡金剛齋,自號金剛居士,每入郭,跨黃牛,人皆識之。李齊賢《櫟翁稗說》前集卷二:金郎中瑞廷志尚奇古,自號愚溪。其姊崔贊成夫人使人請,欲往而無馬。樵者適以牛至,遂鞍轡而騎之。隨而觀者如市,君不恤也。李承召《三灘集》卷九《題婿李學正家藏八畫·孟浩然游霸橋》:霸陵風雪正漫漫,驢背吟肩聳似山。料得乾坤清意味,還如御氣出塵寰。成俔《虛白堂集》卷八《題豐原所藏雪中騎驢圖》南孝溫《秋江冷話》《俛仰集》續集卷一《留犢》、《騎牛圖》李植《澤堂集》P145
黃?《漫浪集》卷一《孟浩然像》:今人誰識古人顏,驢背吟肩聳玉山。渡水尋梅得新句,滿天風雪卻充還。宋時烈《宋子大全》卷百四十八《書韓子剛騎驢圖後》
④ 哪本穿越小說最好看
退散吧,灰姑娘――顧楚
盛世嫡妃(瀟湘VIP完結)作者:鳳輕
魔妃太難追作者:默雅
天才兒子腹黑娘親
黑白――朝小誠
⑤ 穿越明末 主人公叫李植
《明末工程師》作者: 米釀
二十一世紀的工業設計師李植穿越到明末。
沒有錢?搞個飛梭織布機來,立刻賺到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