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主角 > 金庸小說女主角的性格特點

金庸小說女主角的性格特點

發布時間:2021-09-20 08:18:28

⑴ 從「倚天屠龍記」分析女主角性格

趙敏,敢愛敢恨,聰明果斷,對愛情執著異常。至若,外柔內剛,把最溫柔的一面給最喜歡的人。小昭,善良,無私的愛,勇於奉獻

⑵ 你喜歡金庸小說裡面哪一個女主角,簡要地闡述原因。

喜歡趙敏和木婉清。
喜歡趙敏的心機和任性,卻不討人厭,而且也並不是真正的壞......
至於後者,是在看電視劇的時候喜歡上的,覺得那種對自己愛的人不報太多奢求的心態值得自己學習

⑶ 金庸小說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論金庸小說中的女性形象

本文嘗試描述金庸小說中女性形象的三個基本特徵,由此對金庸小說中反復出現的一男多女、眾星捧月的愛情模式展開分析,並探求這一模式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揭示金庸小說中女性形象沒有真正獲得獨立人格這一事實的緣由。最後就新派武俠小說在兩性關系問題上的困境進行初步思考。

金庸的十二部長篇、兩部中部、一部短篇小說,除短篇《越女劍》和中篇《白馬嘯西風》外,主人公全部是男性,女性形象的數量、深度、厚度都遠遠不及男性形象。然而金庸仍然創造出了一系列呼之欲出、各具神韻的女性形象,這就為本文提供了合適的分析對象。

和其它文學種類相比,武俠小說是典型的男性寫給男性看的書。在近年來越來越深入扎實的金庸小說研究中,探討兩性關系、愛情、女性的文章不多。最有收獲的是三方面:一是探討俠義進取精神和金庸小說對傳統文化、民族精神的重塑;二是反思正統文學史對金庸和武俠小說的偏見,進而就「雅俗之辨」進行思考;三是歸納和評價金庸小說的藝術特色和創作手法。

第一方面的研究收獲最豐。陳墨在《金庸小說與漢民族的文化批判》巧妙地指出金庸,「往往不自覺地褒揚少數民族,貶抑中原漢人」,從早期「狹隘的民族主義立場中跳出來」,批判漢族文化中虛偽、柔弱的方面。嚴家炎的《論金庸小說的現代精神》指出,和傳統武俠小說相比,其現代精神表現在否認「快意恩仇」、濫殺無辜;超越狹隘的民族觀念,用平等開放的態度處理民族問題;放棄正邪兩分觀念,「以大多數群眾的利益考察各派斗爭」;人生觀兼顧「社會責任與個性自由」;特別可貴的是「潛藏獨立批判意識」,尤推《笑傲江湖》和《鹿鼎記》。冷成金認為金庸小說「以充沛的現代意識為主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梳理和闡揚」,「暗合了我們民族重塑文化本體的百年祈盼」。與此相似,周寧發現眾多男主人公的父親「缺失」,他們的「身世之謎是民族命運的象徵」,而「武俠小說創作和閱讀使華人在幻想中完成文化認同式」。嚴偉英詳細梳理了《金庸創作的思想歷程》,順時間考察金庸的生活經歷與思想感情變化,推測寫《俠客行》前金庸經歷了骨肉慘劇,而李敖在《我的自白書》中提到金庸曾夭折一子,大慟——筆者佩服嚴偉英敏銳。

第二類題目有林煥平的《關於文壇重排座次問題》、孔慶東《金庸小說的文化品味》、劉炳澤《金庸的末班車與文學觀念的變革》、陳墨的《金庸的產生及其意義》。總的來說,金庸小說的價值和地位正在得到越來越明確的肯定,傳統的「學院研究」對金庸和整個通俗文學採取了越來越開放、理智的態度。

第三類題目數量較少,宗源把金庸與英國間諜偵探小說家勒卡雷進行比較,側重藝術手法,認為二者都達到了「雅俗共賞」的高境界。《淺談金庸古龍的創作方法和風格》側重求二者之同,沒有指出二人各自的特點。嚴家炎從金庸小說為什麼吸引人切入,總結其情節上的繼承、借鑒與創新。馮其庸借《論〈書劍恩仇錄〉》,指出金庸小說的風格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視」,「現實主義基礎上的浪漫主義精神,大寫意的手法,重在塑造人物的精神氣質。」作為紅學專家、著名學者,馮先生著文本身就是對金庸小說的褒揚,證明學術界對金庸小說的接納與肯定——當然,仍有不同意見,但不改變總的態度。

特別突出的是陳墨的金庸研究系列著作,《金庸賞評》、《金庸小說賞析》、《金庸小說之謎》、《金庸小說人話》、《金庸小說藝術論》和《金庸小說與中國文化》,「共近200萬字的書稿」。此外金庸的散文和評論亦散見各處,如《韋小寶這傢伙》,深入淺出論述了韋小寶和中國人的性格,《金庸論俠》是他在北大回答學生提問的記錄。金庸一手寫小說一手寫政論,想來他的政論在大陸出版應該不會遙遠,這將成為金庸小說研究的重要材料。

和本文一樣專門論述女性形象、兩性關系的專題文章甚少,主要散見於第一類論述「小說——文化」的文章之中。陳墨在《金庸小說中的愛情觀》里指出,金庸筆下愛情的特點是「廣泛性多樣性」和「深刻性獨創性」,寫出了「愛與人性、命運、道德、倫理」的關系。古代的郭靖、楊過和張無忌的形象中,實際上注入了現代意識。他舉陳家洛、石清不敢愛「女強人」的故事為例,指出金庸揭穿了「男人強大的神話」,「寫出了某種真相」。韋小寶娶了七個老婆則是「一種很有代表性的男女關系的文化景觀」。

嚴偉英緊密結合作品指出《神鵰俠侶》的愛情描寫表明當時金庸的「寫作思想處於重要轉折階段」。師徒相戀、女方失身兩個關鍵情節的設計有很強的叛逆傾向。胡一刀夫人的形象標志著1959年其「言情創作步入成熟」。嚴偉英獨具慧眼地指出,在古代男人多妻,實際生活中丐幫幫主完全可能嫖妓,婚姻常常有金錢考慮等等,而金庸一概抹去這些「世俗特徵,維護愛情童話的純潔性,維護童話人物的更高尊嚴」。孔慶東指出「金庸寫情不遜於任何人,廣度、深度、力度均為大師級,是言情又超言情」。馮其庸一針見血地批判陳家洛獻出香香公主「既無情又無義」,「表面上是陳家洛自己作出了犧牲,實際上是污辱了喀絲麗」,對才智武功兼備的美人霍青桐一掬同情淚。

本文試圖在考察上述論述的基礎上對金庸小說的女性形象做相對集中全面的分析,分析對象以十二部篇的女主人公為主,她們是:《書劍恩仇錄》——霍青桐、喀絲麗;《碧血劍》——夏青青;《射鵰英雄傳》——黃蓉;《神鵰俠侶》——小龍女;《雪山飛狐》——-苗若蘭;《飛狐外傳》——袁紫衣、程靈素;《倚天屠龍記》——趙敏、周芷若;《連城訣》——戚芳、水笙、凌霜華;《天龍八部》——阿朱、王語嫣;《俠客行》——阿綉;《笑傲江湖》——任盈盈、岳靈珊;《鹿鼎記》例外,七個女子都不能算女主人公。

金庸賦與這些人物青春、美貌、聰敏和善良,但這些都只是表面的共同特徵,真正的特徵必須是人物的靈魂精髓和人格核心,是全書情節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性格基礎」,滲透在人物的一切言行中,而且對全書思想寓義的最終形成不可或缺。按此標准,金庸小說中女性形象具有如下特徵:她們是「愛情動物」,有「仙化」傾向,以她們清純的性情反襯男性世界的污濁。

愛情動物:「愛情動物」可以概括金庸小說中女性形象的最核心特點。

不但上述十餘人,包括書中的大小配角,幾乎無一例外。她們在書中最主要乃至唯一的功能是作為男主人公的追求者、追求對象、戀人或妻子。金庸筆下的母親形象少而單薄。男主人公的母親里,著墨最多的是張無忌之母殷素素。《倚天屠龍記》里前十回她實際上擔任了女一號的任務,但她在書中主要是「張翠山的戀人、妻子」,而非「張無忌的母親」。

她在張翠山自刎後毫不遲疑地殉情,當時張無忌只有十歲。另一個類似的例子是胡夫人,她殉情時胡斐尚在襁褓之中。刀白鳳並沒有為獨子段譽選擇生存。

這些「母親」在男女愛情和母子親情間傾向於前者,更加弱化了她們的「母親」角色。《俠客行》後記中金庸稱這部書中「我所想寫的,主要是石清夫婦愛憐兒子的感情。」但閔柔是否石破天之母不能完全斷定,即使假定是,金庸對其母子之情的描寫仍然很單純,沒有寫出深厚的層次感來。

女性在小說可能擔任的兩種最常見角色其中的一種淡化得近於無,使得她們在愛情中的表現更加突出。離開愛情故事的框架,她們的美麗與善良無人能賞;她們的勇敢與多情也將失去「用武之地」;她們的才藝點綴在自己的愛情里,更點綴在書中。尤其是她們的去留行止緊緊追隨意中人,並且常常是女性主動相隨,這在古代的真實生活中不能發生,卻在金庸小說中多次出現:《書劍恩仇錄》中總兵千金李沅芷「霍霍青霜萬里行」,仗劍追趕余魚同;《射鵰英雄傳》里穆念慈一路偷偷追隨楊康,只為在窗外偷偷看他一會兒;《天龍八部》里王語嫣這個標准閨秀竟跟著慕容復萬里遠赴西夏,鍾靈離家尋找段譽竟至臉上微有風霜之色;《倚天屠龍記》里趙敏多次尾隨張無忌,關鍵時刻就冒出來;《笑傲江湖》里儀琳和父親不戒和尚下恆山上華山找令狐沖,而聖姑任盈盈以未嫁之身背一個青年男子到少林寺治傷,在中國古代簡直匪夷所思。

為什麼這種歷史上乃至當代都有罕有的情形在武俠小說中並不讓人感受到突兀和虛假?

誠如華羅庚所言,武俠小說是成年人的童話,武林(江湖)這一特定的、虛構的世界,固然非古代社會所能比,甚至也比當代社會自由。在這個亦真亦幻的世界裡,作者和讀者達成默契,對許多社會規范和現實限制忽略不計。然而言行自由度的超現實不等於人物性格和知、情、意的超現實。「霍霍青霜萬里行」令人信服,不僅因為李餘二人身在江湖,更由於它符合人性的真實。在古代里可以找到許多女子願意隨戀人、丈夫遠行而不得的例子。李白的《長相思》:「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杜甫的《新婚別》:「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誓欲隨君去,形勢反倉皇。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金昌緒的《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正是有這種深沉熱烈的感情做基礎,金庸筆下女性形象種種驚世駭俗追求愛情的言行,雖然違背歷史的真實,卻達到了人性的真實。

金庸筆下的男性形象不乏有情人,他們同樣為愛情付出真誠和執著。

郭靖專一、楊過不羈於世俗只求真情實現、丁典的執著、段譽在愛情中的痴迷與無私……絲毫不比女性在愛情中的表現遜色。但男性形象在愛情之外還蘊含著國家政治、民族關系、社會規范與個性自由、理想人格、人生價值等等多層次、多方面的角色功能。女性形象顯然遠不如男性形象內容豐富。她們的整個身心投入愛情之中,她們的命運系於愛情中,她們的形象在愛情和婚姻中完成。如果可以粗略地把一個人物的結局歸入「悲劇」或「喜劇」,那麼女性形象不必考慮是否有事業、國家、人生等其它層面,她們只有愛情,兩情相悅、得成佳偶便是「喜劇」,相思無望、遇人不淑便是「悲劇」。男性形象顯然遠不止此。《射鵰英雄傳》結尾:「兩人一路上但見白骨散處長草之間,不由得感慨不己,心想二人鴛盟雖諧,可稱無憾,但世人苦難方深,不知何日方得太平。」對國家命運的擔心主要來自郭靖,而非黃蓉。《倚天屠龍記》結尾時,張無忌事業的失落、人格的大缺憾、他關心的百姓命運,一系列問題都沒有答案,心滿意足的只能是趙敏而非張無忌,更不是讀者。所以,同是有情人,同在為情苦,女性形象的核心特徵是「愛情動物」,男性形象則不是。

與善良純情的女主人公們不同的是另一類型的女性:怨婦。《神鵰俠侶》中的李莫愁,《俠客行》中的梅芳姑,《天龍八部》中的葉二娘、秦紅棉、王夫人、康敏,《笑傲江湖》中儀琳之母啞婆婆。愛情的失敗使她們變得乖戾、暴躁、自私,甚至狠毒。表面上的強悍獨立,恰恰源於一種深刻的依賴心理和狹隘的人生境界。她們認為應該供自己依賴、欣賞自己、照顧自己的男性讓自己失望了,所以她們有權不負責任、報復社會。菟絲草依附大樹未遂,便變成了毒藤,終其一生也沒能長成一棵樹。

縱觀金庸小說主要女性形象,唯一一個不能歸入以上兩類的例外,是《笑傲江湖》中的恆山派掌門人定閑師太。這位是得道高尼,胸懷寬廣、勘破生死,堅持正義而又不拘泥禮俗,臨死前將掌門人之位傳給當時「聲名狼藉」的令狐沖。這一驚世賅俗的選擇意味著定閑師太超越了三重觀念:一是門戶之見——令狐沖不是恆山派弟子;二是正邪之分——令狐沖早已走上「邪路」;三是男女之別——讓這個青年男子領導和管理一群尼姑。更難得的是做出這一選擇時她是那麼從容、自然,既無疑慮,也不自得。同為「反封建禮教先行者」,和楊過之「狂」、黃葯師之「邪」相比,定閑師太無視禮教而不以為意,俯視人生而不以為傲,境界更高。囿於史實,金庸未能給定閑師太更高的聲望和地位,但她的精神光輝完全不遜於《天龍八部》里的灰衣僧和《倚天屠龍記》里的張三豐。這一女性形象是罕有的不以愛情為生命的特例,她代表的人生境界和哲理寓意超越了日常生活層面,已經極少性別色彩。

仙化:金庸筆下女性形象的第二特點是「仙化」。

黑格爾認為:「愛情在女子身上特別顯得最美,因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現實生活都集中在愛情里和推廣成為愛情。」和第一個特徵「愛情動物」相適應,金庸筆下的女子普遍美麗、健康、善良、純潔,在刀光劍影、血腥權詐之中讀來,更覺清新爽目。實際生活中女性的小器、自私、虛榮、乖戾,金庸很少寫到。略有一點放到年輕女子身上,也都在可諒、可解、可憐甚至可愛的范圍之內。黃蓉的小器刁蠻使人覺得是出於對郭靖的深愛;溫青青吃醋吃得有些過頭,但她因為自己是私生女一定很自卑,也可以理解;小龍女願意幫蒙古人,因為他們贊成自己和楊過的婚事,有些人覺得是「不識大體」,有些人卻恰恰愛她「不食人間煙火」;戚芳意志不堅,沒能一直忠於對狄雲的愛情,但她一生善良、命運不幸,讓人嘆她憐她不忍責怪她。

在對女性形象普遍進行「凈化」之外,金庸營造了一系列情景交融的「美人出場」意境。每逢寫到這里,文字如詞賦般文雅典麗。

黃蓉第一次以女兒身出場是在梅林邊的湖上,四周冰雪瑩然。《天龍八部》里鍾靈、木婉清、阿碧、阿朱、王語嫣,更是「美」不勝收。阿碧出場,緊接在鳩智摩和段譽的性命相博之後,氣氛為之一緩。阿碧渾身上下散發著吳越文化的氣息,人品與方言、山水、民俗高度濃縮在阿碧出場的這一段文字里。沒有對家鄉文化的深徹了解和深切眷戀,阿碧的出場不會這么精彩。《倚天屠龍記》里趙敏出場神秘而幻麗,旅途之中突然把男主人邀到秀麗的園林中喝酒。金庸此處寫趙敏重在寫神韻,她身上各種氣質混雜,每一種氣質都預示看這個人物形象的一個側面。

仙化傾向最集中的表現在兩部書的女主人公形象上。她們幾乎被塑造成仙女,具有絕俗的美貌和風姿、內心純潔天真、不知世事,心地和身上的衣服一樣潔白無瑕。一是《書劍恩仇錄》中的香香公主,一是《神鵰俠侶》中的小龍女。

香香公主的美被金庸用浪漫手法大加渲染,「那少女的至美之中,似乎蘊含著一股極大的力量,教人為她粉身碎骨,死而無悔。」香香公主的眼淚能讓清軍士兵愧疚自殺,讓殘忍鷙刻的清朝統帥兆惠「心腸竟也軟了」。她的美被賦與了凈化靈魂的力量,近於仙子。

香香公主的美來自她極端的純真、善良,小龍女的美則來自她極端的沖虛、寧靜。香香公主更多現實生活的氣息,她有親情關系,有政治立場,深刻地捲入了全書主要矛盾,即反清復明的紅花會與清政府的矛盾。小龍女這一形象則顯然是受《莊子》啟發而創造出來的。「藐射姑之山,有神人居焉」。她沒有親人,與古墓外的世界沒有任何利害關系和感情聯系。她唯一「有所求」的,是與楊過的愛情。正因為沒有其它任何東西可為之分心,她的愛情特別強烈執著。

為什麼金庸小說中的女性形象會如此「仙化」?首先,武俠小說的主要閱讀對象是男性,而且是通俗作品。與高雅文學相對,通俗文學主要是追求普遍性而非精英氣質,追求閱讀中的認同感受而非獨特的個人體驗,追求對現存文化的認同而非對現有文化的反思(當然,金庸小說在許多地方已經達到了雅俗共賞進而溶解「雅俗之分」的境界。不過在「仙化」女性形象這一現象上,金庸更多地傾向於通俗)。不論男性讀者的文化層次、生活經歷、氣質性格如何千差萬別,對異性美的欣賞和嚮往卻不會相差太多。美麗的女性形象為書中的主人公,更為讀者,在緊張的生活和巨大的「事業壓力」之外提供了使他們愉悅、放鬆的審美對象。金庸採取通俗的姿態把女人美化,但不墮入庸俗。寫女性和情愛時絕不涉及色情,即使在香香公主裸浴、小龍女被姦汙這樣「有機可乘」的情節上,作家的分寸拿捏得仍然很准。這與金庸的家世和修養關系很深。海寧查家在清代號稱「一門七進士,叔侄兩翰林」,進入本世紀,海寧查家仍然俊彥輩出。文學上有詩人、翻譯家查良錚(穆旦),小說家、政論家查良鏞(金庸),音樂上有歌唱家蔣英(錢學森的夫人、金庸的表姐),政界有查濟民先生。金庸的作品是傳統文化中誕生的奇跡,他本人亦是幾百年傳統家學熏陶出的「寧馨兒」。

和金庸恰恰相反,古龍把中華傳統文化中和現代西方觀念中女性觀的糟粕「兼容並包」,他筆下的女性風塵氣重,他精心渲染的「林仙兒」恰恰毫無仙氣。嚴偉英《輝煌掩不住的陰暗》對古龍小說兩性觀念的「惡俗」剖析得針針見血,不用我再廢話。

金庸「仙化」女性的第二層原因是他在女性形象身上自覺或不自覺地寄託著他對理想人性、對「人應該過什麼樣一種生活」的憧憬和設想。香香公主是生長於大漠的回族少女,小龍女是古墓里長大的孤兒。她們與現實生活、與漢族文化、與俗世中的「主流意識形態」相隔絕,保存著一片純潔心田。這正折射出作者對自己所處的文化深刻的批判,對男性處境地的無可奈何——書中的男性很難擺脫兩種選擇:或失其本心成為「壞蛋」,或堅持真心成為「倒霉的好人」。

為什麼金庸小說中沒有仙化的男性形象?為什麼金庸關於理想生存狀況的設想沒有寄託在著墨更多的男主人公身上?

男性主人公中人格高尚健全的不乏其人,但他們都很坎坷、艱難,甚至極為不幸。實際上仙化女性恰恰表明小說作者沒能更深入地了解和剖析女性。金庸對男性的人格、男性的成長、男性在社會中的處境、男性的內心世界,顯然遠遠比對女性把握得更准,體會得更透,思考得更多。這很自然,每個個體了解人類的心靈最主要的途徑就是體察自已的心靈。作家筆下的每一種情感和情境,都是他在心中經歷過的。我們永遠不會說出自已從未想過的言語。

小說史上一號主人公與小說家幾乎總是同性別的,佳作更罕有例外。

因為不了解,所以才有幻想的空白。古今中外男性作家創造「完美的女性」,很主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不能像了解男性一樣徹底地了解女性。神秘和無知成正比。他們總傾向於塑造女性形象來寄託和代表光明、愛、和平、智慧這些「圓滿」的意象,大約是他們對男性、對自已失望之餘,於是以為世界上還有另一種可以開發的品種——女人。但丁的貝阿特麗采、歌德的「永恆之女性」、里爾克詩歌中潛藏的智慧沉靜的女性聽眾,莫不如此。

反觀女性作家,她們筆下女性的可笑、可鄙、可憐、可惡、可恨大多比男作家入木三分。當然女性作家也一直不斷地重造人格美好的女性形象,但夏洛蒂.伯朗特的簡.愛、簡.奧斯汀的伊麗莎白和愛瑪、弗吉尼亞.伍爾芙的拉姆奇太太、喬治.桑的雅典娜、狄金森詩中的抒情主體,仍然是塵世凡人。她們除了明顯的人格缺陷外,更和殘酷紛繁的現實有著極緊密的聯系。她們和男性一樣在掙扎、在艱難地尋求、在被壓迫、在妥協,絕不是生來完美、纖塵不染。女性比男性更清醒地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仙女。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香香公主魔法般的魅力在男性世界裡不論回漢、長幼、正邪都所向批麾,可到駱冰、李沅芷、周綺、關明梅眼中,她的光環消失了,還原成一個極漂亮的少女而已。周綺看不慣她,為霍青桐打抱不平,關明梅本來准備殺她,她們都認為香香公主違背了道德准則。金庸或許沒有明確意識到兩性眼中的「仙女」何其不同,不過他忠於生活,透露出部分實情——對女性形象的仙化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天然的兩性吸引和男性對女性的無知。其實,男性的惡德和弱點,女性一樣不少。

人性與性別沒有聯系,性別只不過和時代、地域、年齡、民族一樣,使人性呈現出表面的多樣性。仙化的女性形象很大程度上是男性慾望和幻想的投射,而不是女性本身。

「清女」與「濁男」:金庸小說中女性形象的第三個基本特徵是她們組成的至情至真的女性群體與權利熏心的男性世界形成鮮明對照。

男女愛情為人類諸多感情中最強烈、最豐富、最有詩意的一種,它產生在人最敏感、最有活力的青春歲月,一直被作家們作為人類真性、真情、真心的代表和象徵。文學中「愛情」的內涵幾乎總是遠遠大於現實中的愛情。以「愛情動物」為人格核心的女性群體自然可能構成「至情至性」的載體。恰如曹雪芹把他的理想寄託在大觀園里、女兒國中。

第一個特徵「愛情動物」符合歷史現實和中國女性的客觀狀況;第二個特徵「仙化」則代表了作者對女性人格的主觀評價。在這兩個特徵的基礎上,運用比較的方法一看,我驚奇地發現金庸小說中「女清」「男濁」竟如此分明。

金庸揭露人性丑惡的代表作是《笑傲江湖》、《連城訣》。兩部書都是寓言。《連城訣》寫奪財,《笑傲江湖》寫爭權。人性的貪婪、自私、陰險、奸詐、兇殘、虛偽集體亮相。然而,在這兩個群魔亂舞的世界裡,竟然找不到一個女性是姦邪之徒。《連城訣》里較重要的男性角色,除了狄雲和丁典,全都是貪婪控制的魔鬼。書中女性形象很少:戚芳、凌霜華、水笙。

她們的家庭背景和武功學識各異,但不約而同地在爾虞我詐的環境中保持著純朴的心。 在未知人世險惡前,她們的純潔善良不足為奇,動人的是在遭受邪惡欺騙和暴力迫害之後,知道了人世險惡仍然堅持著人性中美好的東西。最具有震撼力的情節是戚芳在馬上就可以和狄雲逃走前一刻,出於夫妻恩情去救丈夫,被泯滅天良的丈夫匕首刺胸而死。

戚芳缺乏趙敏、任盈盈那樣的識人慧眼,也缺乏黃蓉、阿朱面臨困難和障礙時的堅定意志,然而這個純朴的鄉下姑娘卻用生命證明了她是多麼無心機。《笑傲江湖》人物更多,規模更大,嚴偉英在《金庸創作的思想歷程》中推測「幾年後創作的《笑傲江湖》,基本框架就彷彿從《連城訣》脫化而來」。和《連城訣》一樣,《笑傲江湖》也沒有「壞女人」。書中有姓名的女性形象主要有:任盈盈、岳靈珊、儀琳、曲非煙、寧中則、定靜師太、定閑師太、定逸師太、藍鳳凰、老不死、啞婆婆、王夫人。她們不爭名利,不施陰謀,不害人。岳靈珊移情別戀也許讓一些讀者忿恨,然而金庸在書中安排了足夠有力的理由,沒有寫明而已。

一、餘人彥調戲扮成酒家女的岳靈珊,林平之仗義誤殺了他,表面上這條人命成為林家滅門的緣由,但岳靈珊焉能不感激林平之?欽佩林平之?

二、令狐沖在林平之入華山門下之前已經結交「採花大盜」田伯光,中間夾進另一個美貌少女儀琳,這不可能不影響岳靈珊對令狐沖的印象。

三、岳靈珊負責直接指導林平之練劍,朝夕相處。恰恰此時令狐沖在山頂面壁一年。請注意:這兩件事都是岳不群安排的。從後文岳不群使「沖靈劍法」誘勸令狐沖重歸華山看來,他當時完全了解獨生女與大弟子的感情進度。岳靈珊是岳不群手上的一顆棋子,用好了,全盤皆活。她若和林平之成親,岳不群則可以父親和師父的雙重身份享有他早已垂涎的《辟邪劍譜》。後來令狐沖身價飈升,他又可以把已經與林平之訂婚的女兒當作最有效的誘餌來釣令狐沖。

完全可以設想令狐沖面壁那一年,心思如此縝密的岳不群不會對岳靈珊和林平之的關系無所作為。所以岳靈珊實在是一枚可憐又可悲的棋子。這枚棋子至死痴情不改,一支福建山歌伴著她走向毀滅。

「男濁女清」的對比除了體現在對財富名利權勢的不同態度上,也體現在男女對待愛情、兩性關系的不同態度上。

金庸小說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觀都很純潔、很現代化,男主人公愛情觀高出傳統才子佳人小說和舊武俠小說之處,陳墨在《金庸的產生及其意義》中歸為四點:愛情關系一對一;美女不再是給英雄的獎賞,英雄一樣經歷愛情的磨難;女性及其愛情故事在書中占據中心地位;將女性、愛情、婚姻視為人生重要內容。

然而金庸的浪漫精神並未阻礙他揭露男性在兩性觀念上的陰暗面。小說中有三處情節頗耐人尋味。

一是《笑傲江湖》中嶽不群與藍鳳凰在船上會面。藍鳳凰爽朗大方、霽月光風,正是「人」該有的樣子,反而引得「君子劍「和弟子們心神不寧。我以為這里的假道學可以與魯迅的《肥皂》對比著讀。

二是《連城訣》中汪嘯風決意拋棄水笙的心理過程。最初他考慮過接納被血刀老祖「玷污」的水笙——實際上未成事實。這代表了傳統道德對男性「高標准、嚴要求」的一面,要求他們承擔一切,其中也不無自視甚高的成分。然而隨即另一種想法佔了上風,娶一個失貞女子豈不顏面掃地?前後兩種觀念完全相反,然而都不是叛經離道、荒謬絕倫,它們都在正統思想、「主流意識形態」允許范圍之內。

汪嘯風對水笙的拋棄含有一個前提:水笙不是人。推理如下:財產和物品沒有知情意識,拋棄破損的財產不會使它們憤怒、恐懼或屈辱→拋棄水笙時不必考慮她的反應,水笙不具有知情意識→知情意識是人特有的→水笙不是人。社會道德體系很復雜,不同的標准和不同的層次適用於不同的范圍,達成和平共處。尤其要注意,默許的而不是宣講的、不成文的而不是成文的、下意識的而不是理智選擇的道德規范,實際上在的生活中更有力地支配著我們的行動。一種規范、一種價值觀如果常常被學者掛在嘴上,寫入文章中,刊在頭版頭條,恰恰證明它尚未真正溶化成為支配社會的精神力量。幾曾見過有人著文號召《我們中國人要講面子》?

三是陳家洛在霍青桐,喀絲麗兩姐妹之間陷入矛盾時的心理活動:「『——唉,難道我的內心深處,是不喜歡她太能幹麼?』想到此處,矍然心驚,輕輕說道:『陳家洛,陳家洛,你的胸襟竟是這般小么?』」另一方面

⑷ 金庸小說人物分幾種各偶什麼性格特點

1.好人來(這個不解釋)自
2.壞人(這更不用解釋了吧?)
3.沒想過去做壞人的好人。(這個得聯系下面的那一項,代表人物——海了去了)
4.沒想過做壞人的好人卻無可奈何的做了壞人。(這個有必要解釋一下,為情所困,為親人、為國家。凡是有牽掛的因素都能讓人不經過量變直接產生質變。比如說武當七俠宋遠橋之子宋青書為情所困,難以自持,幹得那點缺德事是吧。對他本身而言欺師滅祖、誤殺叔父等等也是很大的痛苦。卻因為情事而無可奈何的讓一切發生。《倚天》覺遠大師佛經中念得好啊,因愛故生憂,因愛故生怖,若離卻愛去,無憂亦無怖。代表人物——宋青書、林平之、李莫愁等。)
5.沒想過做好人卻無可奈何的做了好人的壞人。(這個比上一個更可氣,你說桃谷六仙你好好地害人就算了,你跟令狐沖那小子混什麼混?那玩意是百家缺德玩意么?你們跟他摻和什麼武林大會能學壞么?你們這類人都去當好人了我們這些人咋整啊?我們批判誰去啊?)
6.沒想過當好人卻一直被人誤以為是好人的壞人(岳不群,解釋就沒必要了吧?)
7.不好不壞的人(平一指,醫仙,救一人就必須殺一人,公平合理,價格公道。)
8.路人甲乙丙丁.......

⑸ 金庸小說女主角你最喜歡誰

程靈素,金庸小說中惟一一個不具備美貌的女主角。在美人如雲的金庸小說中,相貌平平的她註定是個悲劇。在程靈素最絕望無助的時候,胡斐無情地與她結為兄妹,她卻默默地吧玉鳳凰還給了胡斐。也許在胡斐眼中,貌若天仙的袁紫衣才是完美的,然而一部《飛狐外傳》把最精彩的表演給了程靈素。她為胡斐義無反顧的獻身給人極大的震撼。《飛狐外傳》在程靈素死後便索然無味。
程靈素是金庸筆下的第一悲劇女子,也只有蕭峰氣壯山河的一死才能與之媲美。程靈素,人若其名:素是其貌,靈是其性。

⑹ 金庸筆下的人物及性格特徵

黃葯師是上中人物,灑脫不羈,把普天下都當作腳底下泥,他不喜歡傻小子郭靖,是情理中事(黃蓉喜歡郭靖,屬於情理之外,只好認命)。本來,黃葯師可算是絕頂人物,但是他遷怒,銅屍鐵屍偷了九陰真經,與其他弟子何關?何況真的如此超絕,又何必如此重視九陰真經?難道無所不能的黃老邪,就非靠九陰真經不可?自己不會去創出比九陰真經更高的武功來?至於要在愛妻墳前,焚化九陰真經,那是執著的做作,不是至情至性的表現,所以,連上上人物都不是,只是上中人物

小龍女幾乎不食人間煙火,但是她和香香公主截然不同。在未曾遇見楊過之前,她已經不動心,決不是「天真純情」,她另有自己在古墓生活的一套觀念。小龍女的這種形象,是接近神仙境界,而不是接近白痴。這其間的分別,十分微妙,所差也不過一線而已。小龍女是金庸筆下女角中最出色的一個,所遺憾者,是她在投崖十六年後再度出現,再度出現的小龍女,大是遜色。小龍女本來應該是絕頂人物,但由於末段遜色,所以只好是上上人物

⑺ 大家來評價一下金庸小說中的女主角

美若天仙篇

天上人間,好一朵聖潔的梨花——小龍女
世間有一種美,是屬於上天的賜予,不需要刻意的修飾,不需要華麗的點綴,猶如渾然天成的美玉,溫潤、冷清、又晶瑩剔透。而小龍女便是屬於這樣的美,她有游離在俗世之外的恬靜與美麗,卻又誤入凡塵,成人間的仙子!

「春遊浩盪,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白錦無紋香爛漫,玉樹瓊苞堆雪。靜夜沉沉,浮光靄靄,冷浸溶溶月。人間天上,瀾銀霞照通徹。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殊高潔。萬蕊參差誰信道,不與群芳同列。浩氣清英,仙才卓犖,下土難分別。瑤台歸去,洞天方看清絕。」就算是全真教丘處機這等修真的高人,也不禁用了首《無俗念》來道出梨花的清冷動人,也道出了小龍女的出塵絕世。

冷,冷漠、冷淡、冷靜;冷是她的外表,亦是她對事對人的態度,不問世事,冷眼旁觀。
清,水至清則無魚,亦如她十八載古墓中的孤獨生活,仍然是單純、簡單的如一池清水。

冷冷清清、簡簡單單,這是小龍女活死人墓中生活的全部,是那樣的與世隔絕,那樣的不食人間煙火,擺脫了世俗的纏繞,她的美不沾染一絲塵埃……!

無奈世事難料,一如寧靜的世外桃源,也會因為誤闖的外人而消失一樣,在那個孤僻自卑又狂傲不遜的楊過到來之後,他打破了小龍女一如既往的平靜與寂寞。世外的仙子終還是墜入了世俗的埃,這是冥冥中的註定,還是偶然中的意外?沒有人可以解釋,只能靜靜的感受,這場曠世愛情中的男女,他們一起面對危難、面對嘲諷、面對痛苦、面對誤會、面對分離、面對生與死;他們在肅穆庄嚴的重陽大殿上約定相守白頭的誓言;他們在斷腸崖邊又切切私語的定下來世相伴;他們在思念的煎熬中度過了十六個寒暑春秋;他們恍如隔世的相見平靜亦激動,輕輕觸摸彼此的臉頰,一切彷彿那麼的不真實,卻又能讓人輕易的流下眼淚!

也許她本不該屬於人間,卻陷入了凡人的愛戀,於是上天用千百次的磨難作為懲罰,看著聖潔的梨花沾染了塵世的污濁,失去了永遠的美麗,消失在天涯!

留下的,只有行走在山路間的一對平凡夫妻楊過和小龍女,唯有她那一襲白衣不曾變。

聽香水榭,牡丹花開艷勝群芳——王語嫣
「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也許是對王語嫣這位大家閨秀的最好描述,不同於小龍女冷清且不染塵埃的震撼之美,王語嫣的美更勝在那份端莊與高貴,讓人驚艷的同時又感沉靜純美,這種美麗似乎可以與天地長存,美的無論你在看多久也不會感到厭倦。

我曾經不是很喜歡王語嫣,覺得她的愛情未免來得太過突然和輕而易舉,剛被深愛了多年的表哥推下枯井,按理本該傷心欲絕、萬念皆灰,而她卻馬上棄慕容而投段譽,一聲「段郎」叫得是好不親熱。看到這里時,葉兒不禁感嘆:她隨有絕色容顏卻是涼薄如此,搖擺在兩個男人之間的王語嫣,難識真情意,哀哉也!究其種種原因,自己難免會覺得這個「神仙姐姐」實在是不怎麼可愛。但在看這那「一身穿藕色紗衫的女子,臉朝著花樹,身形苗條,長發披向背心,用一根銀色絲帶輕輕挽住,而女子的身旁又似有煙霞輕籠,似非塵世中人」時,心中偶爾也會感慨,她也許只是比我美千倍的尋常女子,也會有愛情的煩惱,小心翼翼的選擇,四平八穩的生活,波瀾不驚。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牡丹本為百花之首。王語嫣的美就一如這牡丹花,即使是在百花齊放時,也能艷蓋群芳,只那份高貴便是她人遠不能及的。只可惜她空有美貌和那獨有的氣質,卻沒能成就一段傳奇,也許這就是她命運,畢竟傳奇中的愛情太絢爛、太華麗、也太慘烈了,那不是每個女子都能夠承受下來的。

平平凡凡、簡簡單單的走下剩餘的道路,淡忘了過往,王語嫣選擇了被愛與歸屬,她也許會更幸福……

舉世無雙,唯瓊花聚天地靈氣——喀絲麗
要說金老筆下最完美的女性,唯有香香公主喀絲麗無疑;她美貌無雙的容顏,她皓如白雪的肌膚,她漆黑亮麗的秀發及晶瑩明亮如星辰的雙眼,她的一切都是那麼美侖美奐,她是回疆雪城的一朵良苑奇葩。喀絲麗的美也許更勝小龍女和王語嫣,因為她所擁有的美是驚世駭俗、舉世無雙的,看似好像一場童話,什麼都那麼的不真實!

記得曾見過這樣的描寫「但見青翠的樹木空隙之間,露出皓白如雪的肌膚,漆黑的長發散在湖面,一雙像天上星星那麼亮的眼睛凝望過來;凡人必無如此之美,若不是水神,那便是天仙了。」顧名思義,香香公主之封號是因為她與生俱來就帶有芬芳的香氣,和她回族族長木卓倫女兒的身份,所以喀絲麗是公主,她亦是整個回部落人心中的神明。記得回族曾獻給過乾隆一個白玉花瓶,據說那花瓶是回族的聖物,所以在花瓶上也繪了香香公主的肖像;可葉兒到覺得那白玉花瓶很是一般,到是因為繪上了香香公主的像,才會成了回族聖物的吧!喀絲麗的出生是一個謎,而她的逝去又是另一個謎,很難去追究謎底如何?但可以肯定香香公主是金庸筆下最似仙的人物了。

在名花中瓊花是屬最為珍異和神秘的花了,花期雖短,卻聚集了白虎、青龍、朱雀、玄武的四方之色於四季中變化,所以會得以「天下無雙」的稱號瓊花是當之無愧。

都說完美的女子很難擁有完美的愛情,自己本來不信,卻又不由得自己不相信了。喀絲麗和陳家洛初遇於湖畔,那是荒漠之中見到的大片綠洲,又在碧清的湖水中突然出現一個明艷絕倫的少女,美極清極、素雅清幽,任誰遇上都會以為她是天仙下凡的。他們的相識就如同上天一次刻意的安排,很美麗的開始,很慘烈的結束,猶如一段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童話,看似很真實,其實只是鏡花水月。

喀絲麗的美如瓊花般凝聚靈氣且四季艷麗,但終只是曇花一現,不能長久;喀絲麗的愛情攙雜在政治與權謀的斗爭中,註定了她將香消玉殞,成化蝶而飛的一個傳奇。

感嘆,香香公主本就不屬於這渾噩的人間!

美入凡塵篇

傾國傾城,奈輕薄桃花逐水流——陳圓圓
陳圓圓:常州武進(今屬江蘇)人,本姓邢,名沅,字畹芬。為蘇州名妓,善歌舞。初為田畹歌妓,後吳三桂納為妾。三桂出鎮山海關,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曾被俘。吳三桂降清,清軍攻陷北京,仍歸三桂,從至雲南。晚年為女道士,改名寂靜,字玉庵。民間曾傳說吳三桂降清是為了她。

本是秦淮八艷之一的陳圓圓,因色藝雙絕而芳名遠播。葉兒只是見得《碧血劍》書中對陳圓圓出場的一段描寫:「每個人和她眼波一觸,都如全身浸在暖洋洋的溫水中一般,說不出的舒服受用,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目不轉睛地瞪視這陳圓圓,咕嚕一聲,吞下了一大口饞涎,一夥小將爬的爬,抱的抱,丑態百出」時,就曉得了陳圓圓的美足有顛倒眾生之式,她的美如奔流的滔滔江水,一旦流露,就不可能收住。即便是到了《鹿鼎記》里,那個年過四十青春已逝的陳圓圓仍是「眉目如畫,清麗難言;微笑時神光離合,愁苦時楚楚動人!」卻是世間少見的美麗女人。還記得在那一陣悠揚清新的絲竹聲中,陳圓圓好似白雲飄落的一段輕舞,輕舒長袖,明眸含笑,輕點朱唇淡雅中露出一種超塵脫俗的氣韻,朦朧而誘人心醉;後輕唱的小調,也是清遠悠長的盪人心神,宛如清澈的泉水;而這一舞一歌,便成了陳圓圓與吳三桂邂逅的最初,此時的吳三桂已被迷得欲仙欲醉,遇酒杯於手中,已忘記了喝酒。而後的「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更是締造了陳圓圓的另一個傳奇,也成了她無法擺脫的罪孽……!

「桃花羞作無情死,感激東風,吹落嬌紅,飛入窗間伴懊儂」桃花美麗而嬌艷,卻難逃命運中的劫難。陳圓圓曾試圖為自己不堪的命運從做選擇,卻陷入了更深更黑暗的旋渦,她如桃花迎風獨傲,奈何輕薄飄零,只能隨波逐流。

秀似芝蘭,猶水仙之傲骨於心——周芷若
因為高圓圓的演繹喜歡上周芷若,也因此而了解了周芷若,喜歡上周芷若;冒著議論和爭執的風險,葉兒還是要把她列入「金庸里的仙子仙女 」裡面。

喜歡周芷若就一定會先愛上她的名字,因為她的名字不僅好聽,更是含義深遠,芷是一種香草,屈原在楚辭中多次寫到「芷」這種香草,「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雜杜衡與芳芷」,「沅有芷兮澧有蘭」等等,都是對「芷」的描寫。而周芷若的相貌也如她名字一般秀若芝蘭,亦靜、亦清、亦決絕!漢水畔的漁家女孩,本不該擁有如此好聽的名字,更不該擁有這樣清秀絕美的容顏,可是上天卻陰錯陽差的將這一切給了她,周芷若一個平凡的不能在平凡的漁家女;於是,她的命運也由此變得波瀾壯闊了起來。

周芷若的美麗有如江南水月的秀美,溫潤如玉、清澈如水;

周芷若的聰明又在深藏不露中變化,計謀高遠、心計深重;

周芷若的性格亦像水仙花幽香暗動,心高氣傲、帶著微毒。

也許周芷若曾經愛過,但她終不能把愛繼續,因為她的命運並不在那個優柔寡斷的男人身上,而她也並非是為愛而生而死的傳統女子,她有師父的遺命待完成,她更是要掌管一派的峨嵋掌門!周芷若的內斂和沉默是自始至終的,當然,這也包括了她多張無忌的愛,矜持的、默默的、冷靜的,她周身散發著令人敬畏而遠之的堅強與傲然的氣質,這是一個在武俠小說中都少見的奇女子。

在那場落敗的婚禮之後,她從當初的猶豫不決到毅然的踏上不歸路,決絕過往塵埃,與命運簽下墮落的契約,只為博得生命中的輝煌瞬間,即使輸了也不會因為沒去爭取而後悔!無可否認,周芷若是一個悲劇人物,更勝倚天的鋒芒註定了她的失敗,但她卻不可憐。

俏水仙,玉人顏,長生寂寞,暗藏淡淡毒香。

葉兒喜歡趙敏的敢愛敢恨,更喜歡周芷若秀似芝蘭的美麗和那顆如水仙一般傲骨孤高的心。

⑻ 金庸武俠小說里人物的性格特點

就是因為金庸同時成功的塑造了性格截然不同的主角才使得金庸被稱為回大家。
郭靖是忠厚答仁者,
楊過是愛情堅持著,
張無忌是選擇恐懼症者,
喬峰是禁慾主義者,
段譽是濫情者,
虛竹想禁慾而不得的迷茫者……
形形色色,正是因為多變而偉大。也是因為不同而多彩

⑼ 說說金庸小說女主人公

香香公主金庸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的女主角,金庸筆下最美的女子,天真純潔,單純可愛,美麗不可方物。原著描寫 只見湖面一條水線向東伸去,忽喇一聲,那少女的頭在花樹叢中鑽了起來,青翠的樹木空隙之間,露出皓如白雪的肌膚,漆黑的長發散在湖面,一雙向天上星星那麼亮的眼睛凝望過來。

這時他哪裡還當她是妖精,心想凡人必無如此之美,不是水神,便是天仙了。
只見她舒雅自在地坐在湖邊,明艷聖潔,儀態不可方物,白衣倒映水中,落花一瓣一瓣地掉在她頭上、衣上、影子上。他平時瀟灑自如,這時竟訥訥地說不出話來。
其時朝陽初升,兩人迎著日光,控轡徐行。那少女頭發上、臉上、手上、衣上都是淡淡的陽光。清軍官兵數萬對眼光凝望著那少女出神,每個人的心忽然都劇烈跳動起來,不論軍官兵士,都沉醉在這絕世麗容的光照之下。
兩軍數萬人馬劍拔弩張,本來血戰一觸即發,突然之間,便似中邪昏迷一般,人人都呆住了。只聽得當啷一聲,一名清兵手中長矛掉在地下,接著,無數長矛都掉下地來,弓箭手的弓矢也收了回來。軍官們忘了喝止,望著兩人的背影漸漸遠去……評價 金大俠把香香公主寫得太美了,太好了,似乎是集中了所有可以想像得到的純美來,像一場春日雜花鋪陳的夢,幾乎是不真實的,幾乎是永恆天空中的一朵理想的雲彩,幾乎已與真實世界失去了聯系,幾乎就是一首詩,一支超越了極限的溫柔含羞的樂曲。雲霧籠罩之中,一抹明媚的陽光照射下來,香香公主的形象把我們凡人的內心一下子照亮。陳家洛痴了,讀者又何嘗不是痴了?
香香公主真的只能以童話中的形象來看待,她不像是一個現實中的人物。她明艷聖潔,像嬰兒一般純粹和自然健康,她完全沒有遭遇過文明的侵蝕。她是真正的天真,不明白世事的太多復雜。在湖中裸浴,她不知道避人;遇到陳家洛這樣的陌生人,她不知道有危險;對漢人的知識,她幾乎是零;只為了陳家洛給她摘下雪蓮花,她就能立即感動得落淚;她還有童話般的奇癖,愛吃花不愛吃肉;她口中說的事盡是牧羊、採花、覓草、看星,以及女孩子們游戲鬧玩之事;她還像小女孩一樣對小鹿說話。
香香公主有著最為女人性感的美貌,但她的心智卻只是一個小姑娘的水平,實在是與陳家洛不在同一檔次上。陳家洛愛上的不是一個真實的女人,而是愛上了一個水中月、鏡中花,一個童話的幻影,一個男人們都會沉醉其中的白日夢。
香香公主的絕美確實顯現出非凡的魔力來。在劍拔弩張的最危險的時刻,香香公主出現在清兵和回部兩軍對壘的陣前,其人間所無的美貌,竟讓數萬軍兵目瞪口呆,消失了鬥志。這驚為天人的描寫,動人心魄的筆觸,令香香公主的美麗奇跡般地籠罩著魔雲幻霧。
寫這樣一個童話般的人物,其難度之大是難以想像的。如果只是一個幻象,在文中一筆帶過,還不算什麼,但香香公主這個人物卻在此書中佔有極重的戲路,與現實又離得如此之近,人物形象和性格的統一點,確是太不容易把握。
應該說,金大俠已盡了全力,而且寫得已是不能更好了。不少評論家苛責香香公主這個人物內涵是空洞蒼白,不可信。但這是小說的格局和體裁的問題,在本書的如此情況下,又怎可能像現實主義小說那樣枯燥而盡善盡美呢?
香香公主將她童話般閃爍著虛幻迷彩的純潔形象,置入了凡人們所不能企及的永恆的星群之中,她單純但是聖潔,她詩篇一般優雅而柔弱的心靈,不是為了這個殘酷丑惡的現實世界而存在,她是一支夢想中天使溫柔呵護的音樂,在棄絕和毀滅中她的純粹得到永恆的煅造,讓我們體會到更為本質的神性。
餐露食英,牧羊嬉戲,她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美輪美奐,傾國傾城,她是回疆雪域的一朵良苑奇葩;同族男子不敢正視,瀟灑家洛吶吶無言,兆惠親兵忘情喪命。喀絲麗,聖潔的天使。
給受傷的小鹿餵奶,憐憫兇殘飢餓的群狼,她還說:「男人真奇怪,大家不高高興興地一起跳舞唱歌,偏要打仗。」香香公主,可愛的安琪兒。
她也深明大義,柔而不弱,自告奮勇當信使。到最後,為了愛人,為了族人,香消玉隕。
「你死了,我還活得成嗎?」又一個瑪米兒,不能相愛於人間,但願相慰於天國,凄絕不忍卒讀。
紅顏薄命,化蝶而飛,碧魂歸泉,來兮去兮,她本不屬於這渾噩人間!
她美艷絕倫,天真無邪,曾讓數萬劍拔弩張的清軍官兵放下兵器,下書清營曾使士兵失態,行刑者自盡而殉。
她與陳家洛彼此相愛,以身相許,性命相托,但也因她美貌被乾隆看中欲占為己有,最終為給陳家洛報信而自盡。

最狠的不好說,每個狠毒的人都有背後的原因

⑽ 大家認為金庸小說的哪個女主角的性格塑造得最完美

。。。。金庸還不至於平庸到去塑造一個完美性格的主角

塑造完美性格的往往是那些二流作家

閱讀全文

與金庸小說女主角的性格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主角無敵女人多小說 瀏覽:107
重生萌妻帶著淘寶闖七零小說 瀏覽:805
有聲小說都市超級全能 瀏覽:763
小說都市絕品少帥免費閱讀 瀏覽:323
梅花落與君說小說txt 瀏覽:741
穿越小說王爺雙腿癱瘓是裝的 瀏覽:303
言蹊同人小說 瀏覽:973
摸金校尉有聲小說資源 瀏覽:259
全球雇傭兵系統小說排行榜 瀏覽:996
男主叫燕洵的穿越小說 瀏覽:952
小說女主是狼養大 瀏覽:75
男主是女主姨夫的小說 瀏覽:910
短篇小說的創作靈感 瀏覽:874
星際女主游戲小說 瀏覽:683
美女總裁的超品高手小說閱讀全文 瀏覽:974
腹黑總裁的所有小說 瀏覽:964
賈平凹短篇小說代表作品玻璃 瀏覽:71
武道合成系統小說txt 瀏覽:836
求都市寫和尚的小說 瀏覽:284
秦時明月小說天明結局 瀏覽: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