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主角 > 主人公蕭山河小說

主人公蕭山河小說

發布時間:2021-09-20 05:41:40

① 浙江杭州有名的一湖、一江、一河分別叫什麼

分別指的是西湖、錢塘江、京杭大運河。

杭州非常著名且非常漂亮的三個地方,值得遊玩。

② 蕭山河上鎮文化站長是誰

找俞暉問問

③ 蕭山那些河釣魚最好

潘水河 杭齒家屬院里有個湖 我只知道這兩個地方呢.

④ 蕭山湘湖文化,急急急!!!

湘湖和以風景秀麗而被譽為杭州西湖的「姊妹湖」。湘湖還是浙江文明的發祥地。這里發掘的跨湖橋文化遺址,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這里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把浙江文明史前推到八千年;湘湖城山之顛的越王城遺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當年勾踐屯兵抗吳的重要軍事城堡,見證了「卧薪嘗膽」的歷史風雲,為迄今為止保存最好的古城牆遺址;湘湖是唐代大詩人賀知章的故里,李白、陸游、文天祥、劉基等歷代名人在此留有不朽詩文。

湘湖歷史人物:賀知章、朱筠、周易藻 、魏驥 、毛奇齡、孫學思 、楊時

湘湖名人——楊時
楊時,字中立,學者稱他龜山先生,將樂(今福建)人。北宋熙寧九年(1076)舉進士,政和初任蕭山縣令。當時百姓苦於屢旱,要求城西1 km處的一片水田辟為湖。政和二年(1112),楊時「以山為界,築土為塘」,建成了一個人工水庫——湘湖。用湘湖的蓄水,灌溉9鄉14萬畝稻田。「水能蓄潦容干澗,旱足分流達九鄉」這是後人對楊時關心農事的歌頌。
楊時即為「程門立雪」典故中的主人公。楊時40歲時到洛陽拜程頤為師,一日與同學游酢去程府求教,正巧碰上程頤靜坐小睡,二人便肅立等候。當時天降大雪,待程頤覺醒,雪已經下了有一尺深了。後人用「程門立雪」、「立雪程門」、「程門度雪」、「程門飛雪」、「立雪」等比喻讀書人畢恭畢敬就學師門。古代建有德惠祠以紀念楊時之功,今已不存。
湘湖名人——孫學思
孫學思,生平不可考,明代嘉靖年間人,為湘湖社區湖裡孫氏族人。據史料記載,明朝嘉靖年間,孫姓中孫學思榮升中書舍人。嘉靖三十三年(1664),他為了便於湖西的孫氏與湖東的吳氏兩姓往來,在湖上造了一座橫穿湖面的跨湖橋。從此,湘湖被分為上湖(南湖),下湖(北湖)。 孫學思的建橋行動,從水利功用來講,是具有不利影響的。民間就傳有「孫學思築湖堤,長害九鄉水利」的民謠。
湘湖名人——毛奇齡
毛奇齡(1623-1716),字大可,又字齊於、晴初,別號河右。以郡望西河,稱西河先生。毛奇齡為蕭山城東里人,清代學者,文學家。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儒,授翰林院檢討,參與修《明史》。二十四年(1686)隱疾歸里,專事著述。 毛奇齡通音韻學,善書畫,山水、花卉,有創意到隨筆之至,妙得天趣。傳世作品有康熙二十一年《看竹圖》軸,現藏日本大阪市美術館,三十六年作《墨荷圖》軸,現藏故宮博物館。毛奇齡留有許多美術作品,被收藏於美術館。
湘湖名人——魏驥
魏驥(1373-1471),字仲房,號南齋,又號齋。其故居在城廂鎮橋下達魏家弄,出仕後,遷居萬壽橋下街。 魏驥於明永樂三年中舉人。次年,進京會試,中副榜,授松江府儒學訓導。不久,魏驥奉調參與《永樂大典》的纂修工程。其後,歷任太常博士、吏部考功員外部、南京太常寺少卿、吏部左侍郎、吏部尚書等職。
魏驥77歲告老還鄉。蕭山鄰江近海,時有旱澇之災,魏驥向當局提出興修水利的規劃。親自主持修築麻溪、西江、白露、湘湖、瓜瀝等多處塘堰及徐家、螺山、長山等腰三角形閘,受益田地148000多畝。現魏驥墓仍在,位於湘湖邊石岩鄉徐家塢山麓。
湘湖名人——周易藻
周易藻,字芹生,號璐琴,晚號遁叟,是北宋哲學家周敦頤的後裔。清同治三年(1864),在他70歲時總纂寫了《周氏宗譜》。 清光緒十五年(1889)中舉,但中舉之後,命不濟人、仕途坎坷。他先後出任蕭山縣勸學所總董(縣里管教育的主要官員)、蕭山縣立高等小學校(當時蕭山縣內的高等學府)校長。1921年,68歲的他在湘湖缸窯灣造兩間平房,自題「辛廬」。住在「辛廬」里,天天外出,「架一葉扁舟,瀏覽湘湖,窮幽探隱,日夕始返。夜則檢查水利諸書,摘錄歷年卷宗,參互考訂」,足足花了6個月,終於編成了《蕭山湘湖志》8卷,之後又續編1卷。
《蕭山湘湖志》一書現仍存,其文筆通順,具有很高的文學史料價值,是了解湘湖主要的歷史文獻。
湘湖名人——朱筠
朱筠,字竹君,號笥河。他最大的業績是建議乾隆徵集收藏珍稀圖書及手稿,並倡議編修一部大型書目提要,這便是編纂皇家大叢書《四庫全書》的由來。朱筠在督學安徽期間還校訂並重刊著名的古代大型字典《說文解字》,為中國的文字事業發展作出了貢獻。

湘湖八景:
1 城山懷古此景與清·乾隆湘湖八景中的「越城晚鍾」都是記述越王城山,但「城山懷古」的景名更貼切。因為它突出了傳承越王勾踐「勵精圖治、自強不息」精神的永恆主題,更有時代特色。而且城山寺已於清·咸豐辛酉年(1861)毀廢,所謂的「晚鍾」之聲已不復存在。

2 覽亭眺遠覽亭,即位於石岩山巔的一覽亭,是全景式觀賞湘湖和錢塘江的最佳位置。登亭西望,千頃湘湖盡收眼底,兩岸青山歷歷在目。遠望錢江銀亮如練,漁浦煙光依稀,廣袤的蕭紹平原河流縱橫,村落點點,一幅江南漁米之鄉的錦秀畫圖。

3 先照晨曦一覽亭旁的先照寺,系南宋古剎。每當旭日東升,萬道霞光首先照亮古寺的黃牆飛檐。「旭日之光先照此寺」,寺名由此而來。晨曦中的先照寺,掩映在綠樹叢中,金碧輝煌,並與暗綠色的石岩山一起,倒映在湖中,景色迷人。明代魏驥有詩詠此:「蘭若岩山巔,凌虛依寥泬。陽烏忽東升,流光每先得。」

4 跨湖夜月跨湖橋堤一虹卧波,橫斷湘湖葫蘆腰,白天景色迷人,月夜更有風韻。無論春夏秋冬,湘湖夜月都是風情萬種,尤以秋夜為最。秋夜坐在跨湖橋旁亭內,山暗林疏,湖平似鏡,夜涼如水。此時,一輪皓月冉冉升起,湖面波光閃爍。此景此情,使人塵慮盡消。

5 楊岐鍾聲湘湖西南的楊岐寺,有巨型銅鍾,聲震四野。清人王勉《湘濱秋泛》詩雲:此中暢得遊人意,湫口窯頭都作記。借問霜天何處鍾,船娘遙指楊岐寺。」即詠此。古代湘湖四周寺廟眾多,不乏鍾聲,但楊岐鍾聲出類拔萃,名氣最大。

6 橫塘棹歌橫塘即橫築塘,位於湘湖西南堤塘的外側。傳說早先有黃竹(蘆竹的一種)栽於塘上,婆娑成林。因方言「橫」、「黃」諧音,故俗稱」黃竹塘」。明代魏驥詩句「黃竹依稀范蠡塘」,即指此。橫竹塘長三里,塘內外皆河道,蘆葦叢生,是捕魚捉蟹的好去處。夕陽西下時,橫塘放棹,漁舟唱晚,一派詩情畫意。

7 湖心雲影風和日麗的日子,登臨湘湖中心的壓湖山。但見湖面似鏡,藍天白雲倒映於湖中,水草游魚在雲朵中穿行。而雲影晨昏不同,四時有別,其景象如詩如畫,變幻無窮。明代來曾奕有詩雲:」湖山四顧渺無涯,幾度低回幽興賒。水底煙巒雲影簇,橋旁漁艇柳蔭遮。」即詠此。

8 山腳窯煙湘湖粘泥是製作磚瓦的好材料。湖邊居民歷來以制陶為業,環湖窯場林立。暮色蒼茫之際,湖邊山腳窯煙縹緲,成為湘湖特有景色。清代黃元壽《湘湖雜詠》詩曰:「日暮窯頭添新火,輕煙散作半天雲。」即詠此。

⑤ 變形計蕭山那期主人公叫什麼名字

城裡的叫魏程,山裡的叫高占喜。七天的互換,最後魏程也考上了大學。

⑥ 蕭山德信印江南前面的河叫什麼河

線上課幸運將前面的河叫做德興和。

⑦ 蕭山抗戰故事是什麼

蕭山的眾多地名,深藏著蕭山軍民奮起抗戰的故事,串起這些地名,是一部軍民抗日的不屈史,也是「捨身報國」「國而亡家」堅決抗擊外來侵略的民族文化記憶。還有抗日戰爭期間產生的如軍事埂、炮台灣等地名,這些地名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環境的演變,有的雖已成為歷史地名,有的知道的人也越來越少了,但這些地名有的記錄戰火紛飛的往事,有的記錄日軍殘暴的罪行,給我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在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我們特意編寫了此刊,讓我們記住這些地名及其包含的可歌可泣的往事,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圓夢中華。
難忘那血與火的歲月——抗日戰爭與蕭山地名
民國26年(1937)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同年11月5日,日本侵略軍在金山衛登陸後,蕭山開始遭受戰火的侵襲。11月30日,日本侵略軍飛機28架次輪番轟炸蕭山縣城。12月24日杭州淪陷,一江之隔的蕭山成為浙東抗日前線。地名是歷史的記錄,串起以下這些地名,喚起和還原抗戰歲月的那段血與火的記憶。
一、軍事埂這個地名,記錄當時蕭山是浙東抗日前沿
軍事埂,這是一個由抗日戰爭時期的軍事設施演變而來的地名。杭州淪陷後,駐守蕭山的中國軍隊和蕭山人民冒著敵人的炮火,日夜搶修工事,奮起抗戰。國民黨蕭山縣政府徵集民工,曾在盈豐新中村至利二村(今屬寧圍街道)修築防禦工事一條,長3800多米,並建碉堡12座。堤,蕭山人稱為「埂」。這條長近4000米的防禦工事,當地村民稱其為「軍事埂」。國民黨六十三師、六十二師和浙江保安第七團先後駐防於此。
軍事埂,如今不復存在了,知道這個地名的人也不多了。但當時蕭山軍民憑借著軍事埂這防禦工事,擊退日軍一次又一次的渡江南擾,與盤踞杭州的日本侵略軍隔江對峙達二年之久。這說明當時蕭山是浙東抗日前沿。
二、六百畝頭和雙山嘴這兩個地名,記錄日軍偷渡錢塘江,蕭山淪陷的悲痛歷史
六百畝頭和雙山嘴,如今知道這兩個地名的人越來越少了。六百畝頭,原是錢塘江灘塗,後為地塊名,位於盈豐六甲。解放前夕,國民黨陸軍部隊在「六百畝頭」征草盪地修築軍用機場,建有臨時跑道。但建成後未予啟用。解放後,機場土地先劃給盈豐勞改農場,該場撤銷後,轉給錢江農場。雙山嘴是指北干山與長山之間的山壟地帶。山嘴是指伸出去的山腳的尖端,山嘴與山嘴之間的地帶,稱雙山嘴。經歷過抗日戰爭的蕭山人,提起這兩個地名,就會想起民國29年(1940)蕭山縣城淪陷,日本侵略軍佔領蕭山的悲痛屈辱的歷史。
民國29年(1940)1月21日(農歷乙卯年十二月十三日),大雪。入夜,雪愈大。侵佔杭州的日軍在錢江大橋附近,集結汽艇七八十艘,冒雪強渡。國民黨錢江南岸守軍奮力抵抗,激戰一個多小時,一次又一次擊退日軍。午夜,日軍松井部隊在四堡(今錢江二橋附近)以大雪為掩護,身穿白衣,悄悄劃著橡皮艇,偷渡至盈豐六百畝頭登陸。早晨,另一股日軍又在錢江輪渡碼頭登陸。
日本侵略軍登陸後,一路連夜橫穿寧圍,搶占長山頭,一路攻佔西興,對縣城形成夾擊之勢。國民黨蕭山縣政府倉促應戰,兩個縣自衛中隊在北干山和西門設伏阻擊。詎料日軍不由西門而入,也不由北干山進犯,而由雙山嘴小路直撲東門。守候在城西、城北的抗日自衛隊全線撤退,其中埋伏在北干山的抗日自衛中隊,撤至城郊與敵遭遇,展開激烈的戰斗。然而寡眾不敵,傷亡甚重。22日上午10時20分,蕭山縣城淪陷。國民黨蕭山縣政府再次南遷河上店。蕭山淪陷,使日本侵略軍突破了浙東防線,打開了進犯浙贛通道的大門。
三、炮台灣與大爿山這兩個地名,記錄日軍侵佔蕭山後的罪惡行徑
提起這兩個地名,上了年紀的蕭山人,就會想起日本侵略軍佔領蕭山後,築碉堡,占據點,姦淫燒殺的罪惡行徑,蕭山人民從此過著血和淚的生活。
位於今新街街道盛樂村和寧圍街道新華村之間的長山直河,解放前,當地人稱為炮台灣。民國29年(1940)1月,蕭山淪陷,日本侵略軍為了控制錢塘江邊一帶,在河東岸的盛樂村建造碉堡。蕭山沙地區稱碉堡為炮台,稱河為灣,故稱炮台灣。
炮台四周拉起鐵絲網,陰森森地像個殺人魔窟。八九米高的炮台上,架著機槍,幾個日本兵身穿黃狗皮,腳踏黑馬靴,手拿掛著膏葯旗的步槍,時而用望遠鏡東張西望,時而用步槍東指西瞄,尋開心時胡亂地放幾槍。
大爿山在聞堰之東,是浦陽江、富春江、錢塘江三江口的咽喉。民國29年(1940)1月22日(農歷十二月十四)下午,日本侵略軍強渡錢塘江後,佔領了大爿山、火燒尖和東山陳村。接著日本侵略軍到處抓人,在村裡和大爿山、火燒尖,建起了5座碉堡。為建碉堡,當時東山陳村的房子幾乎全被燒光。碉堡建成後,日本兵對附近村莊任意炮擊,還到周圍的村莊姦淫燒殺。當時東汪村深受其害,民謠雲:「東汪、東汪,眼淚汪汪!」
四、虎爪山、嚴家畈、塘塢等地名,記錄蕭山軍民為狙擊日軍侵犯而英勇奮戰
民國29年(1940)2月中旬,日本侵略軍分三路侵犯義橋。一路由浦陽江口西岸登陸,另一路由浦陽江東岸的孔家埠登陸,侵佔浦陽江口兩岸,其汽艇直趨義橋之南;還有一路由湘湖南岸的大灣山登陸,向義橋進犯。中國軍隊在義橋附近,與日本侵略軍進行一系列激烈的戰斗。
虎爪山形似虎爪,故名,又稱傅家山。位於義橋鎮西北,橫亘於浦陽江口與湘湖之間。中國軍隊守在虎爪山上,控制浦陽江口。2月14日,日本侵略軍全天不斷地用重炮,轟擊虎爪山上中國守軍陣地。下午三四點鍾,日軍步兵在炮火的掩護下,向虎爪山進攻。中國守軍一次又一次擊退敵人的進攻。當晚,日軍增援部隊又在浦陽江口登陸。次日,日軍250餘人竄入義橋鎮上。黃昏時,日軍從背後攻擊虎爪山。中國守軍雖面臨兩面作戰,卻沉著應戰,以預備隊擊退背後之敵,並奮勇追到鎮上,經過四小時的激烈巷戰,16日凌晨,日軍退出義橋鎮,向東竄犯。
嚴家畈在義橋東南里許, 2月16日(農歷正月初九),日本侵略軍一個中隊經峽山頭,順著西河沿向義橋竄犯。其時國民黨一九○師扎營於傅家山、趙家山、茅山;一九二師埋伏在對江眠犬山。當日軍進入嚴家畈外塘時,傅家山陣地發出了號令,眠犬山伏兵用機槍掃射,日軍被迫竄入嚴家畈村。一九○師馬上調集兵力,包圍了嚴家畈、日軍以大樟樹、房屋作為掩護體,負隅頑抗,一九○師雖然傷亡比較嚴重,但仍發起多次的沖鋒。兩軍相持兩天兩夜。
日軍松井部隊獲悉其軍在嚴家畈遭伏擊的消息後,派兩架飛機到嚴家畈上空投擲糧食,又派騎、步兵250餘名增援。一九○師被迫撤離。這次戰斗,擊斃日寇40餘名,一九○師陣亡130餘名。
日軍進犯義橋後,遭到中國守軍的阻擊,遲滯不前。日軍企圖集中兵力,強行南下。國民黨一九二師得到消息後,悄悄地准備在黨岐嶺伏擊日本侵略軍。黨岐嶺位於戴村鎮上董村與凌山村(現半山村)之間,西北接雲石七都山麓。嶺雖不高,卻是義橋到河上、樓塔的捷徑,也是日軍南下的必經之路。加上嶺西邊山勢陡峭,樹木繁茂,形同畚箕,是一個理想的伏擊戰場。中國軍民在李家塢集結。為防止走漏消息,在戴村、雲石七都山一帶的交通要道上布滿崗哨。2月15日(正月初八)黃昏生火做飯,午夜進入預伏陣地。16日,日軍一隊人馬全副武裝,從義橋耀武揚威地向黨岐嶺方向撲來。當日軍進入埋伏圈,即遭到迎頭痛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紛紛潰退。當日軍明白中了埋伏,馬上組織瘋狂反撲,利用高大威武的大洋馬和精良裝備,向中國軍民的陣地撲來,卻遭到一九二師火力的頑強狙擊。雙方激戰多時,日寇始終無法沖破中國軍民的防線,只得狼狽逃竄。戰斗一打響當地百姓積極投入戰斗。挑水送飯,運送彈葯,搶救傷員,當軍隊發出追擊命令,由老百姓組織的抗日自衛隊更是勇猛頑強,沖鋒在前。這次戰鬥打死打傷日軍數十人,戰馬三匹,俘獲一人,一九二師有數人犧牲。黨岐嶺戰斗極大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當地軍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和決心,在蕭山的抗戰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塘塢坐落於茅草灣山塢中,因村西曾築有一條堤塘,故稱塘塢。民國29年(1940)2月17日,日本侵略軍由錢塘江東洲沙渡江,經許賢鄉向浙贛鐵路沿線進犯。駐守富陽嶺下的一九二師聞訊後,在師長吳達率領下,進駐沈村,並派出一一九團把守貓頭山進行伏擊。日軍不備,倉皇應戰,雙方展開了殊死的激戰,最後日寇不支,被迫退入塘塢村,設指揮部於村校教師沈佩蘭家中。一一九團包圍塘塢,但因不明敵情,形成對峙局面。沈佩蘭見此情景,不顧個人安危、從後門潛出,奔赴國民黨軍陣地,報告了敵軍指揮地點和敵軍火力點。一一九團弄清敵情後,迅速發起進攻,集中火力用迫擊炮猛轟日軍指揮所(即沈佩蘭家的房屋),日軍頓時失去「屏障」,亂作一團。一九二師又兵分三路,中路由何家橋直攻塘塢,左翼向塘塢村後的安山灣迂迴前進,右翼由觀音橋出擊。三麵包圍,終於全殲塘塢200多名日軍,繳獲了全部輜重。為褒揚沈佩蘭,浙江省賑濟會特從優撥給獎恤金600元,國民政府向她頒發了於右任書的「國而忘家」的匾額。是年3月、4月間的《東南日報》、《大公報》、《掃盪報》對沈佩蘭此壯舉均作了報導,稱沈「如此中國弱女,不畏艱險,實屬難能可貴」。這次戰斗中犧牲的30多名國民黨將士,埋葬在沈村旗牌山上。
鳳凰山在衙前鎮境內,海拔90米,因山形似一隻伏地的鳳凰而得名。這里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民國29年(1940),為阻擊日本侵略軍向紹興進犯,駐守鳳凰山麓衙前鎮和衛家村(現鳳凰村)的國民黨第十集團軍第八支隊官兵約4000人,先後在長山、新街、龕山(今坎山)三岔路阻擊日軍。國民黨第五、六兩個支隊奉命前來增援,這樣鳳凰山下國民黨官兵已有一萬余。民國29年(1940)2月17日(正月初十)凌晨,日軍分兩路,一路出動鐵甲車重武器從長山經新林周大塘進入,一路從安昌過錢清由南直下,在離國民黨駐軍地約200米處的如意祠登陸。當天早上8時許,兩路日軍對國民黨部隊左右夾攻。一萬多國民黨官兵雖進行了長達10多小時的拚死抵抗,但終因裝備落後,難敵日軍,死傷官兵數千。傍晚時,大部隊向楊汛橋撤離。可是到了橋邊才發覺楊汛橋已被日軍所炸。面對三四十米寬的江面,國民黨軍隊別無退路,只得爬魚箔過江,時值隆冬,官兵門穿著棉襖棉褲、帶著槍枝彈葯,一不小心就掉入江里,許多官兵在西小江中淹死。另有一路國民黨軍隊,由衛家一村民帶路翻莫家嶺,過昭東大義太雷橋,往紹興新甸方向安全撤退。晚上8時左右,日軍攻克防線,佔領衙前。
東蜀山一峰孤峙於南門江之東,西蜀山則孤立於南門江西。南門江上有座章潘橋,這橋是東西蜀山之間往來的通道。兩山海拔均不到50米,但當時是蜀山平原的制高點,也是縣城的南大門。南門江又是縣城通往臨浦、義橋、所前的水上要道。誰佔領這兩山,誰就可控制南門江這條水上交通線。民國29年(1940)5月,中國軍隊在東蜀山、西蜀山一帶多次阻擊日偽軍。5月15日,中國軍隊在東蜀山阻擊汪偽軍第三大隊,偽大隊長徐劍琴被擊斃。17日,日偽軍向城南地區掃盪,中國軍隊奮力阻擊,搶占東蜀山、西蜀山。日偽軍傷亡近百,偽軍少校大隊附陳冠英被擊斃。5月20日,日偽軍數百,由中島中隊長指揮,在炮兵掩護下,向城南中國軍隊發起攻擊,東蜀山和西蜀山失守。午後,中國軍隊發起反擊,奪回東、西蜀山,又向岳大橋猛擊。日偽軍增援頑抗,岳大橋得而復失三四次,結果為中國軍隊收復,日軍被擊退。這次戰斗,日偽軍死傷150餘名,中島負傷,中國軍隊傷亡100餘名。
民國29年(1940)5月,駐扎在所前鎮山聯村夏山埭的國民黨一九○師五○七團三營八連,得到命令,命他們立即前去西蜀山接防。八連當即向西蜀山挺進。哪知道情報有誤,日軍已在西蜀山上設下埋伏。八連官兵走到章潘橋東側的河邊,士兵們紛紛下河飲水。這時日軍的重機槍響了,瘋狂的掃射使八連傷亡慘重。八連地處平坦地帶,日軍踞高臨下,地形對八連十分不利。八連官兵頭上戴著用柳條編成的帽子隱蔽在田間,雙方隔著南門江展開槍戰。從上午八九點鍾打到中午,還沒有打過章潘橋,槍管都燙得手抓不住,只好用毛巾裹住接著打。士兵們為自己弟兄報仇心切,鬥志高昂。在下午終於沖過了章潘橋,攻上了西蜀山,迫使日本侵略軍逃進蕭山城裡。八連作戰英勇,稱為「忠勇師」。在這次戰斗中,連長程利科和班、排長15人以及更多的士兵犧牲。後埋葬在所前夏山埭村鷺鷥頭頸的山坡上。至今還留有「抗日陣亡將士之墓」及墓誌銘。章潘橋戰斗後,盤踞蕭山的日本侵略軍很久不敢出城作惡。
抗日戰爭時期,蕭山是浙東抗日的主戰場。
五、河上店,抗日戰爭時期曾是國民黨蕭山縣政府所在地,蕭山抗戰的指揮中心。
河上店地處永興河上游,故名。舊稱和尚店,即今河上鎮。說起河上店,就會想起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蕭山縣政府兩次南遷河上店。民國26年(1937)11月30日(農歷十月廿八),侵華日軍飛機28架次,輪番轟炸蕭山縣城2個多小時,投下了100多枚重磅炸彈,縣城被炸成一片廢墟。國民黨縣政府被迫南遷河上店,翌年8月,遷返縣城。民國29年1月22日,蕭山縣城淪陷,國民黨蕭山縣政府再次南遷河上店。次年4月,日本侵略軍分兵三路包抄河上鎮,國民黨蕭山縣政府三面受敵,流亡至東陽峴北周,後走水路經蘭溪、建德、富陽回駐河上鎮,直至抗日戰爭勝利。河上店在抗日戰爭時期曾是國民黨蕭山縣政府所在地。當時蕭山縣政府駐扎在河上店鳳凰塢,即今河上鎮鳳塢村。國民黨蕭山縣四任縣長以及中共蕭山縣工委抗日自衛團隊、軍工隊和政工隊,駐守鳳塢村辦公。這里是當時蕭山抗戰的指揮中心。在長達5年多的時間里,因為縣政府搬遷至此,河上鎮鳳塢村成為日本侵略軍襲擊的重要目標,飽受日軍重點進攻和血腥轟炸。至1944年5月,縣政府在鳳塢村辦公用的30餘間民房被日軍燒毀,文昌閣和岩將廟兩處名勝古跡被炸毀,數十名無辜百姓慘遭日軍槍殺。

⑧ 蕭山有多少山,多少河,多少人口

山地約259平方公里,有低山、高丘、低丘、陸嶼等,海拔最高744米,最低10米。山體基本呈西南~東北方向展布,為龍門山、會稽山、天目山的分支和余脈,分別從西南部、南部、西北部入境。1、低山。分布於本區與諸暨、富陽接壤的地區,主要山峰高程500米以上,少數達700米。佔山地面積的15%。2、高丘。零星分布於西南與東南部,高程300~500米,佔山地面積的30%。3、低丘。斷續分布於南部,高程~300米,地形破碎,佔山地面積的35%。4、陸嶼。零星散布於海灣堆積平原和早期圍墾成陸的三角灣堆積平原上,共有大小不等的50餘個,高程10~257米,佔山地面積的20%。
蕭山區有山地約259平方公里,有低山、高丘、低丘、陸嶼等,海拔最高744米,最低10米。山體基本呈西南-東北方向展布,為龍門山、會稽山、天目山的分支和余脈,分別從西南部、南部、西北部入境。
蕭山的常住人口為151.13萬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123.33萬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7.80萬人,增長22.54%,年平均增加2.78萬人,增長2.05%。
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00.22萬人,佔66.31%;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0.91萬人,佔33.69%。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50.57萬人,鄉村人口減少22.77萬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26.05個百分點。

⑨ 蕭山河上鎮中打架事件

暫時緘默讓步吧.!.其實你要多看看書聽聽歌..或者練習練習書法,人就會顯得更寬容,多發善心,多做好事。

⑩ 杭州文二西路邊的河叫什麼河

杭州文二西路邊的河叫什麼河?我覺得這個河應該是你問一下當地政府部門吧,看叫什麼?

閱讀全文

與主人公蕭山河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寫輪眼或輪回眼小說 瀏覽:939
言情小說強愛之獨占嬌妻 瀏覽:821
主角是法醫穿越的小說推薦 瀏覽:94
穿越做媽媽小說閱讀答案 瀏覽:980
穿越魔法世界無敵的玄幻小說 瀏覽:955
能出沒小說全集 瀏覽:857
下載小說小網站推薦 瀏覽:957
都市小說總是扯到修真 瀏覽:467
升遷筆記小說全文閱讀 瀏覽:481
主角叫李雲龍的小說 瀏覽:463
作者生義小說絕品小農民 瀏覽:595
白汐紀辰凌小說全文閱讀無彈窗 瀏覽:158
小說天職閱讀訓練答案 瀏覽:1000
最新小說大神白金作者 瀏覽:102
快穿之系統總是在坑我小說 瀏覽:244
虐戀虐心小說總裁小說 瀏覽:989
召喚類的無女主玄幻小說 瀏覽:43
女主是面癱蘿莉的小說 瀏覽:994
男主角榮耀歸來的都市小說 瀏覽:547
蘋果那裡看小說免費 瀏覽: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