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出自哪個故事
出處:《三國演義》四十九回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釋義: 比喻一切都已俱備,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
故事: 公元208年,曹操率領80方大軍駐扎在長江中游的赤壁,企圖 打敗劉備以後,再攻打孫權。劉備採用聯吳抗曹之策,與吳軍共同抵抗曹操。
當時,孫權和劉備兵力都很少,而曹操兵多將廣,處於壓倒性優勢。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和孫權的大將周瑜,商討破敵良策,兩人不謀而合,都主張只有火攻,才能打敗曹操。
可等一切都准備好後,周瑜卻發現曹操的船隻都停在大江的西北,而自己的船隻靠南岸。這時正是冬季,只有西北風,如果用火攻,不但燒不著曹操,反而會燒到自己的頭上,只有刮東南風才能對曹
軍發起火攻。周瑜眼看火攻不能實現,急得口吐鮮血,病倒在床上,名醫、良葯都治不好他的病。這時諸葛亮去探望周瑜,問他為何得病。周瑜不願說出實情,就說:「人有旦夕禍福,怎能保住不得病呢?」
諸葛亮早猜透了他的心事,就笑著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怎能預料到呢?」周瑜聽到詣葛亮話中有話,非常驚訝,就問有沒有治病的良葯。諸葛亮說:「我有個葯方,保證治好您的病。」說完,寫了16個字,遞給周瑜。這16個字是: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周瑜一看,大吃一驚,心想:「諸葛亮真是神人啊:」他的心思既然已被諸葛亮猜中,便請教破敵之策。諳葛亮有豐富的天文氣象知識,他預測到近期肯定會刮幾天東南風,就對周瑜說:「我有呼風喚而的法術,借結你三天三夜的東南大風,你看怎樣?」周瑜高興他說:
「不要說三天三夜,只一夜東南大風,大事便成功了:」
周瑜命令部下做好一切火攻的准備,等候諸葛亮借來東風,馬上進兵。諸葛亮讓周瑜在南屏山修築七星壇,然後登壇燒香,口中念念有詞,裝做呼風喚雨的樣子。
半夜三更,忽聽風響旗動,周瑜急忙走出軍帳觀看,真的颳起了東南大風,他連忙下令發起火攻。
周瑜部將黃蓋,率領火船向曹操水寨急駛,當火船靠近曹軍水寨時;一聲令下,士兵們順風放火。風助火勢,火借風威,把曹營的戰船燒個一千二凈,岸上的營寨也被燒著,兵馬損失不計其數。在煙火彌漫中,曹操倉皇逃命,從小道退回許昌
㈡ 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是哪部名著里的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裡面的一句諺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句諺語經常被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所應用到。是一句特別耳熟能詳的一句諺語。他的這個典故是出自於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當中的第49回。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無數多的知識,出了非常多的典故,俗語,成語和策略等等。通過書中這些人的智慧,給我們現在留下了非常多的,好應用的諺語和成語,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很讓人學習的。《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的智慧也是很深不可測的,《三國演義》這本書永遠是經典,他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一部經典,是一部經常值得人們反復去研讀和思考的一部著作。
㈢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一切都准備好了,只差東風沒有颳起來,不能放火。
比喻什麼都已准備好了,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了。
㈣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出自哪一個故事
三國演繹里諸葛亮的草船借箭故事裡的
㈤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主人公是誰,究竟是怎樣的故事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叫做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其實這里是有一些典故的,這裡面主要是說的是周瑜和諸葛亮的故事。我覺得這個故事體現了諸葛亮非常的聰明,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是非常聰明的,在我國古代的時候,他在三國時期作為軍事和政治家是非常聰明的,我們都知道,在赤壁大戰之前,周瑜想用火來攻破敵人,也就是說想採用火來攻破敵人。
這個故事主要說的主人公就是諸葛亮和周瑜,他們兩個人用計謀打贏了赤壁之戰,我覺得諸葛亮真的是非常聰明的。這種聰明才智讓我們後人佩服,也讓我們後人覺得這樣的奇才,如果出生在現在,肯定是非常的出名的,也是非常大的紅人。
㈥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主人公是誰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主人公是東風撒 沒東風什麼都沒了 東風是諸葛亮七星壇祭天祭來的
~~~
㈦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一切都准備好了,只差東風沒有颳起來,不能放火。比喻什麼都已准備好了,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了。
㈧ 萬事俱備 只欠東風的故事講了大概講的過程
典故:
公元208年,曹操率領80方大軍駐扎在長江中游的赤壁,企圖 打敗劉備以後,再攻打孫權。劉備採用聯吳抗曹之策,與吳軍共同抵抗曹操。當時,孫權和劉備兵力都很少,而曹操兵多將廣,處於壓倒性優勢。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和孫權的大將周瑜,商討破敵良策,兩人不謀而合,都主張只有火攻,才能打敗曹操。
可等一切都准備好後,周瑜卻發現曹操的船隻都停在大江的西北,而自己的船隻靠南岸。這時正是冬季,只有西北風,如果用火攻,不但燒不著曹操,反而會燒到自己的頭上,只有刮東南風才能對曹軍發起火攻。周瑜眼看火攻不能實現,急得口吐鮮血,病倒在床上,名醫、良葯都治不好他的病。這時諸葛亮去探望周瑜,問他為何得病。周瑜不願說出實情,就說:「人有旦夕禍福,怎能保住不得病呢?」
諸葛亮早猜透了他的心事,就笑著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怎能預料到呢?」周瑜聽到詣葛亮話中有話,非常驚訝,就問有沒有治病的良葯。諸葛亮說:「我有個葯方,保證治好您的病。」說完,寫了16個字,遞給周瑜。這16個字是: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周瑜一看,大吃一驚,心想:「諸葛亮真是神人啊:」他的心思既然已被諸葛亮猜中,便請教破敵之策。諳葛亮有豐富的天文氣象知識,他預測到近期肯定會刮幾天東南風,就對周瑜說:「我有呼風喚而的法術,借結你三天三夜的東南大風,你看怎樣?」周瑜高興他說:「不要說三天三夜,只一夜東南大風,大事便成功了:」
周瑜命令部下做好一切火攻的准備,等候諸葛亮借來東風,馬上進兵。諸葛亮讓周瑜在南屏山修築七星壇,然後登壇燒香,口中念念有詞,裝做呼風喚雨的樣子。
半夜三更,忽聽風響旗動,周瑜急忙走出軍帳觀看,真的颳起了東南大風,他連忙下令發起火攻。
周瑜部將黃蓋,率領火船向曹操水寨急駛,當火船靠近曹軍水寨時;一聲令下,士兵們順風放火。風助火勢,火借風威,把曹營的戰船燒個一千二凈,岸上的營寨也被燒著,兵馬損失不計其數。在煙火彌漫中,曹操倉皇逃命,從小道退回許昌。
㈨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主人公是誰
諸葛亮和周瑜
公元208年,曹操在掃滅了中原各路諸侯之後,揮師80萬南下長江赤壁,決心一統天下。
在一江之隔的東吳,少年英雄周瑜,力派眾議,指出了雖然曹軍人多勢眾,但是他們不會水戰、遠來疲頓、人心不齊、糧草不足等等,終於說服吳主孫權聯合劉備抗曹。
因為曹操勢大,周瑜決定採用火攻。為此,周瑜用反間計除去了曹操的水軍都督,用連環計使曹軍將戰船連在一起,用苦肉計在曹軍中做好了內應。做好一切准備後,周瑜站在山上眺望江南曹軍大營,覺得勝券在握。這時一陣風過,軍旗旗角打在周瑜臉上,周瑜才突然想起來:曹操的船在江北,自己的船在江南,這時是冬季,只有西北風,如果用火攻,燒不到曹操,反而會燒到自己。
周瑜病倒了,什麼葯也治不好,眾將士都很著急。這是劉備的軍師諸葛亮來探望周瑜,諸葛亮對周瑜說:「我有個葯方,能治好你的病。」寫了16個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遞給周瑜,周瑜見諸葛亮說中了自己的心事,病也好了,趕快爬起來向諸葛亮請教。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比喻一切都已俱備,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
(出自《三國演義》四十九回)
㈩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主人公是誰
網路知道 > 教育/科學 > 學習幫助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主人公是誰??? 2007-3-16 21:56 提問者: 小龍蝦1994 | 瀏覽次數:13085次
我來幫他解答 輸入內容已經達到長度限制還能輸入 9999 字插入圖片刪除圖片插入地圖刪除地圖插入視頻視頻地圖回答即可得2分經驗值,回答被選為滿意回答可同步增加經驗值和財富值
參考資料:匿名回答提交回答取消
2007-3-16 21:59 滿意回答 出處:《三國演義》四十九回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釋義: 比喻一切都已俱備,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
故事: 公元208年,曹操率領80方大軍駐扎在長江中游的赤壁,企圖 打敗劉備以後,再攻打孫權。劉備採用聯吳抗曹之策,與吳軍共同抵抗曹操。
當時,孫權和劉備兵力都很少,而曹操兵多將廣,處於壓倒性優勢。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和孫權的大將周瑜,商討破敵良策,兩人不謀而合,都主張只有火攻,才能打敗曹操。
可等一切都准備好後,周瑜卻發現曹操的船隻都停在大江的西北,而自己的船隻靠南岸。這時正是冬季,只有西北風,如果用火攻,不但燒不著曹操,反而會燒到自己的頭上,只有刮東南風才能對曹
軍發起火攻。周瑜眼看火攻不能實現,急得口吐鮮血,病倒在床上,名醫、良葯都治不好他的病。這時諸葛亮去探望周瑜,問他為何得病。周瑜不願說出實情,就說:「人有旦夕禍福,怎能保住不得病呢?」
諸葛亮早猜透了他的心事,就笑著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怎能預料到呢?」周瑜聽到詣葛亮話中有話,非常驚訝,就問有沒有治病的良葯。諸葛亮說:「我有個葯方,保證治好您的病。」說完,寫了16個字,遞給周瑜。這16個字是: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周瑜一看,大吃一驚,心想:「諸葛亮真是神人啊:」他的心思既然已被諸葛亮猜中,便請教破敵之策。諳葛亮有豐富的天文氣象知識,他預測到近期肯定會刮幾天東南風,就對周瑜說:「我有呼風喚而的法術,借結你三天三夜的東南大風,你看怎樣?」周瑜高興他說:
「不要說三天三夜,只一夜東南大風,大事便成功了:」
周瑜命令部下做好一切火攻的准備,等候諸葛亮借來東風,馬上進兵。諸葛亮讓周瑜在南屏山修築七星壇,然後登壇燒香,口中念念有詞,裝做呼風喚雨的樣子。
半夜三更,忽聽風響旗動,周瑜急忙走出軍帳觀看,真的颳起了東南大風,他連忙下令發起火攻。
周瑜部將黃蓋,率領火船向曹操水寨急駛,當火船靠近曹軍水寨時;一聲令下,士兵們順風放火。風助火勢,火借風威,把曹營的戰船燒個一千二凈,岸上的營寨也被燒著,兵馬損失不計其數。在煙火彌漫中,曹操倉皇逃命,從小道退回許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