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文言文 與趙溫退大參書全文翻譯
《與趙韞退大參書》
[清]王弘撰
昨承執事枉駕,以貴鄉諸先生之命,屬為賀相國馮公壽文,且雲本之相國意,又述相國嘗稱弘撰文為不戾於古法。此雖弘撰所惶悚不敢當,而知己之誼,則有中心藏之而不忘者。即當欣躍操觚,竭其所蓄,直寫相國碩德偉抱、輔世長民之大略,以求得相國之歡。然而審之於己,度之於世,皆有所不可。故敢敬陳其愚,唯執事詳察焉。
弘撰以衰病之人,謬叨薦舉,嘗具詞控諸本省撫軍,轉咨吏部,不允;嗣又奉旨嚴催,不得已,強勉匍匐以來京師;復具詞令小兒抱呈吏部,又不允。借居昊天寺僧舍,僵卧一榻。兩月以來,未嘗出寺門一步。即大人先生有忘貴惠顧者,皆不能答拜,特令小兒持一刺,詣門稱謝而已。須白齒危,兩目昏花,不能作楷書,意欲臨期尚復陳情,冀幸於萬一,蒙天子之矜憐,而放還田裡。
夫賀相國之壽,非細故也。諸先生或在翰苑,或在台省,或在部司,皆聞望素著,人人屬耳目焉。公為屏障以為相國壽,則其文必傳視都下,非可以私藏巾笥者也。弘撰進而不能應天子之詔,乃退而作賀相國之壽文,無論學疏才短、不能揄揚相國之德,即朝廷寬厚之恩,亦未必以此為罪。而揆之於法,既有所不合,揣之於心,亦有所不安。甚至使不知者,以弘撰於相國素不識面,今一旦為此文,疑為夤緣相國之門,希圖錄用,欺世盜名,將必有指摘之及。不但文不足為相國重,而且重為相國累,此弘撰之所以逡巡而不敢承也。即執事代為弘撰籌之,亦豈有不如是者哉!
不然,操天下文章之柄,為天子教育人才,天下之士,望之如泰山北斗,伏謁門下者,咸思得邀相國之一盼為榮。其間負名位而擅詞華者固繁有徒而相國獨屬意於賤子身非木石豈不有心識此義者而顧推委而不為有此人情也乎?是用直布腹心,唯執事裁之諒之。並乞上告相國:倘邀惠於相國,得歸老華山,為擊壤之民,以遂其畎畝作息之願,午夜一燈,曉窗萬字,其不能忘相國之德,將以傳之紀載而形之歌詠者,必有在矣。(有刪節)
【參考譯文】
昨天承蒙您屈尊相訪,以貴鄉各位先生之命,囑托我為馮相國寫一篇賀壽文章,還說這是依照相國的意思,又說馮相國曾經稱贊我寫文章不違背古代為文之法。這雖然讓我慌亂恐懼不敢承受,可是理解我的情誼,卻讓我深藏心中而不會忘記。我應該馬上欣然提筆作文,竭盡所有才力,直接寫出相國高尚品德和宏大抱負以及輔佐當世的國君統治人民的謀略,來獲得相國的歡心。可是我審視自己,揣度世事,覺得都不可行。所以恭敬地陳述愚見,望您能詳細審察。
我是一個衰老有病的人,承蒙錯愛推薦,我曾經寫信告訴各位本省撫軍,徵求吏部的意見,不被允許;接著又被奉旨緊緊催逼,不得已,勉強盡力來到京城;又寫信叫小兒上呈吏部,又不被允許。我借居在昊天寺僧舍,伏處不出。兩個月以來,未曾出寺門一步。如果有大人先生屈尊來看望我的,我都不能回拜,特地叫小兒手持名篇一張,到門表達謝意罷了。須發花白,牙齒松動,兩眼昏花,不能寫楷書,想要到時候再訴說衷情,僥幸有一線希望,蒙受天子的憐憫,而放我回到鄉下。
為相國賀壽,不是一件小事情。各位先生有的在翰苑,有的在台省,有的在部司,聲望都一向著名,個個都是人們耳目專注之人。公開地為相國寫壽屏,那麼文章一定會在京城傳看,不可能用布巾包好私下藏在箱篋中。我進不能響應天子的詔令,卻退而寫為相國賀壽的文章,不要說自己學疏才短,不能宣揚相國的美德,就是朝廷也將會以寬厚之恩待我,也未必因我寫不出而加罪於我。而用法則來衡量,既有所不合,用內心來測度,也有所不安。甚至使得那些不知情的人,認為我與相國素不相識,現在一旦寫下這篇壽文,就會被懷疑為攀附相國之門,圖求被任用,做出欺騙世人盜取名聲之事,一定會遭到指摘。不只是文章不值得被相國看重,反而更加牽累到相國,這就是我遲疑不決不敢承受此任的原因。如果您替我考慮這件事情,也難道不像我這樣為難嗎!
其實不這樣的,那些掌管天下文章的權力,為天子教育人才的天下的讀書人,像仰望泰山、北斗一樣仰望相國,拜伏在地而通姓名,都想以能夠求見相國一次為榮。這其中負有盛名並擅長寫華麗文章的人,本來就有很多,可是相國著意於我,我身非木石,哪裡是沒有心思懂得這個意思的,卻推委而不做,有這樣不通人情的嗎?因此我直陳心事,希望您裁斷此事並體諒我。並且請求您上告相國,如果能得到相國的恩惠,能夠回歸在華山終老,做一個農夫,來實現耕田種地的願望,夜晚點燈,讀書寫文,一定不會忘記相國的恩德,將會記錄下來並以詩歌頌揚的作品,一定是有的。
Ⅱ 關於節日的古詩文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代詩人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元日_
作者: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五月五日 北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Ⅲ 納蘭容若的簡介和作品
哇 ,納蘭容若是我最喜歡的詞人了。
簡介:納蘭容若也就是納蘭性德了,那句有名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就是他寫的嘛。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滿族,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原名納蘭成德,為避當時太子「保成」的名諱,改名納蘭性德。一年後,太子改名為胤礽,於是納蘭性德的名字改回成德。他是滿洲正黃旗人,康熙十五年進士,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一生淡泊名利、善騎射、好讀書、擅長於詞。他的詞全以一個「真」字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傳神。
呵呵,上段是粘過來的。
他寫的詞就有很多了,比較出名的有:
虞美人--迴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鬢雲松令--斷腸月明紅豆蔻,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採桑子--彤霞久絕飛瓊宇,人在誰邊。人在誰邊,今宵玉清眠不眠。香銷被冷殘燈滅,靜數秋天。靜數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掙數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 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 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還有那句: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