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魯迅的作品名稱及主人公
閏土 樣林嫂 阿Q 七斤等
② 誰能告訴我魯迅的小說示眾的主人公
與別的有典型人物的小說不同,《示眾》似乎沒有主人公。小說的情境是一幅多
維的立體畫面,它不產生動作,只表現情態。我們能捕捉到的大概有二十來個模
糊的印象。這些「大大小小的什麼字」也不認識的群體在共同的狹小的空間卻沒
有太多交流,他們也不需要交流,他們的目的在於「看」人。除了不同身份的巡
警、囚犯、商人、車夫、學生,以及不同年齡的老頭、老媽子、胖大叔、十一二
歲的胖孩子、抱在手上的小孩等,還有一點完整的人的概念外,其餘的如「白背
心」、「禿頭」、「很闊的脊背」、「貓臉」、「胖臉」、「一隻胖得不相上下
的胳膊」、「橢圓臉」都已化成身體的碎片,散落在「圓陣」和「一切頭」中間
。如此沒有「擾攘」的地方,也只剩下「嗡、都、哼、吧、耳」、「什麼」、「
阿,阿,看呀!」接近不懂或啟蒙之初的語言。有人說,看客的形象是混濁的形
象,而在莊子的寓言里,鑿竅而渾濁死。可手持斧鑿的戰士在哪?魯迅在城樓上
的孤獨的眼神中沒有答案。
③ 誰能告訴我魯迅各作品的主人公
《鑄劍》眉間尺復
《孔乙制己》孔乙己
花邊文學》
《且介亭雜文》
《病後雜談》
《弄堂生意古今談》
《阿金》
《且介亭雜文二集》
《且介亭雜文末編》
《死》
《半夏小集》
《女吊》
《集外集拾遺》
《記念劉和珍君
《燈下漫筆》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多數是雜文 我看不出主人公是誰
或者說像《祝福》這樣的沒有特定的主人公 全憑讀者自己理解
④ 魯迅筆下人物
1、《狂人日記》——狂人
狂人是一個患有迫害狂恐懼症的人,是魯迅塑造的一個典型的思想啟蒙者形象。小說中,狂人異乎常人的思想行為特徵導致了他在生活環境中受到排擠、敵視,被認為「有病」。狂人的怪異言行是徹底而純粹的。
狂人在日記中所敘述的環境缺乏寫實性,卻一語道破幾千年中國封建社會「吃人」的社會本質。作品中的狂人,實際上是一個象徵性的形象。
魯迅明寫狂人的狂態,實際上筆筆觸動的都是讀者思考時代、社會、人生真諦的心弦。狂人不是一般典型性格,他是象徵性的,是整個五四時代先驅者憤激思潮的藝術象徵。
2、《孔乙己》——孔乙己
孔乙己是一個善良而誠懇的知識分子,然而被封建思想所毒害。他從科舉的階梯上跌落下來,又不屑於同勞動者為伍,成為不上不下的「穿長衫而站著喝酒的唯一的人」,因窮而偷,由偷而被打斷腿,最後悲慘地被黑暗社會所吞沒。
孔乙己被封建意識腐蝕,完全喪失了自我意識,沒有覺悟。不思振作,到了無可救葯的地步,作者魯迅雖寄以無限的同情和哀憐,但不得不把他作為封建科舉制的殉葬者而沉痛鞭撻。
3、《風波》——七斤
七斤是毫無民主主義覺悟的落後農民的典型。他是當地著名的見過世面的「出場人物」,甚至於受到眾人尊敬,有「相當的待遇」的。然而他聽到皇帝坐龍庭的消息後的垂頭喪氣,對妻子責罵時的隱忍,遷怒於女兒時的內心郁悶,實際上卻顯示著他是一個麻木膽怯,愚昧鄙俗的人。
4、《故鄉》——閏土
閏土是為苦難的生活現實和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碾碎了的農民的典型形象。作者藉助於三個對比,透過肖像、衣著、心理、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刻畫出前後兩個不同時期里閏土的不同形象,展示了中國農民的多災多難、凄苦悲涼的不幸厄運。
少年閏土:健康、活潑、天真、勇敢、機智、無憂無慮、聰明伶俐,且飽含著生命力。而三十年後,閏土變得呆滯、麻木、沉默、遲鈍、早衰、自卑。
5、《葯》——華老栓
華老栓是中國20世紀初長期生活在封建統治者「愚民政策」下既勤勞善良又愚昧麻木的無知、落後的民眾形象。他勤勞、善良、儉朴,生活十分艱辛,地位低下,蓋的是「滿幅補釘的夾被」,「兩個眼眶,都圍著一圈黑線」還要對客人「笑嘻嘻的」。為了給兒子治病。
不惜拿出長期辛勤積攢下的錢;他愚昧、無知、麻木,深信著人血饅頭能治病,為能買到這種「葯」感到「爽快」、「幸福」,只關心著兒子的癆病。
完全對革命者的犧牲無動於衷,對劊子手卻畢恭畢敬;這一形象令人既同情他的處境和悲慘遭遇,又悲嘆他的愚昧落後,從而使人們對封建統治階級愚弄人民的罪惡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⑤ 魯迅筆下的人物有哪些
1、孔乙己
孔乙己是魯迅小說《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魯迅在「五四」運動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後寫的第二篇白話小說,這篇小說描寫一個沒有考上秀才的讀書人孔乙己,他喪失了做人的尊嚴,淪落為小酒店裡人們嘲笑的對象,從而暴露了當時的社會問題。
孔乙己那可憐而可笑的個性特徵及悲慘結局,既是舊中國廣大下層知識分子認為只有科舉一條出路的悲慘命運的生動寫照,又是中國封建儒家獨尊下科舉制度「吃人」本質的具體表現。
⑥ 魯迅每個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誰
《阿Q正傳》的是阿Q
《明天》的是單四嫂
《葯》的是華小栓
《一件小事》的是魯迅
《故鄉》的是魯迅和閏土
我只知道這些啦~你看看吧
⑦ 魯迅作品的主人公有哪些
阿Q!祥林嫂!閏土!孔乙己!…………
⑧ 魯迅小說的主人公多是
魯迅小說里的人物大致可以分為這幾類:
第一類是壓迫者的形象.
《阿Q正傳》里的舉人老爺、《離婚》里的「七大人」、《祝福》里的魯四老爺、《風波》里的趙七爺等.有趣的是,這些人大多姓「趙」,因此分辨起來非常容易.他們識字,有財產,地位高,說話牛逼,一般老百姓見到了都覺得氣短.魯迅對於這類人物的鄙視和憎惡是顯而易見的.他們的「權威」和他們代表的舊時代、舊文化,一直是魯迅不遺餘力鞭撻的對象.
第二類人物,是革命者的形象.
《葯》里的夏瑜最為典型.但似乎魯迅對夏瑜這樣的革命者有些猶豫,因為他能夠感受到這些革命者的熱血,但是看不到他們的努力的回報.革命者往往是得不到理解和同情的,他們也可能在遺忘中被遺忘.看到現實中存在的這點是極大的哀傷,魯迅對「看客」的深刻認識.這樣一個「革命——瘋子」的角色錯位,在魯迅的小說里具有深刻的意義.
第三類人物是幫閑.
在魯迅的小說里,幫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群體,他們無處不在,像蒼蠅一樣嗡嗡亂響,讓人心煩,但又揮之不去.《葯》里的「駝背五少爺」、「花白鬍子」,《阿Q正傳》里「未庄的閑人們」,《明天》里的「紅鼻子老拱」和「藍皮阿五」,《祝福》里的「衛老婆子」,《長明燈》里的「方頭」、「三角臉」、「闊亭」、「庄七光」等,都是閑人.幫閑既可以是幫凶,也可以是庸眾,反正他們是沒有什麼大的主見的,永遠都是應聲蟲,隨大溜,有他們不多沒他們不少.正是這樣的一些幫閑,構成了「壓迫者」的隨從眾多的表象.魯迅對於幫閑的厭惡由來已久.
第四類人物是意志消沉的知識分子.
《朝花夕拾?范愛農》里的范愛農,《傷逝》里的涓生,《孤獨者》里的魏連殳,《在酒樓上》的呂維甫,都是這類人.他們一開始都有著相當大的理想,要改造社會,要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等等等.這裡面,魯迅最好的小說之一《孤獨者》里的魏連殳最為讓人難忘.傷逝》里的涓生和子君的「愛情夢」在現實生活中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之後,同樣也恢復到了普通人的吃喝拉撒的層面.理想一旦失去動力,人就容易蛻變.這恰恰是那個時期的知識分子的寫照.
⑨ 魯迅的作品中的主人公名字
《吶喊》:
狂人 掌櫃 阿義 夏瑜 老拱 阿五 寶兒 車夫 巡警 六斤 七斤 阿四 宏兒 閏土 水生 阿Q王胡 吳媽 小D 地保 把總 洪哥 總長 迅兒 仲密 雙喜 八叔 桂生 阿發 大哥 妹子 母親 趙貴翁 陳老五 何先生 孔乙已 丁舉人 八公公 何小仙 華老栓 華小栓 華大媽 康大叔 夏三爺 王九媽 老女人 N先生 七斤嫂 趙七爺 小尼姑 鄒七嫂 方玄綽 趙秀才 少奶奶 趙太太 老尼姑 錢大爺 方太太 金永生 陳士成 三太太 龔雲甫 迅哥兒
古久先生 單四嫂子 茂才先生 舉人老爺 夏四奶奶 九斤老太 假洋鬼子 六一公公
愛羅先珂 仲密夫人 鐵頭先生 狼子村佃戶 駝背五少爺 知縣大老爺
《彷徨》:
阿毛 四嬸 柳媽 堂倌 長富 阿順 阿昭 長庚 主婦 秀兒 四銘 招兒 學程 銓兒 阿發 薇園方頭 老黑 闊亭 四爺 老富 六順 禿頭 長子 巡警 囚犯 貓臉 族長 申飛 子君 涓生 老三局長 黃三 老缽 校役 大良 二良 三良 王升 老五 聽差 康兒 荷生 索士 八三 愛姑 祥林嫂 賀老六 呂緯甫 九公公 何道統 三角臉 灰五嬸 庄七光 梁五弟 郭老娃 白背心
胖孩子 老媽子 胖大叔 死鱸魚 高爾礎 老門房 萬瑤圃 鄧孝翁 高幹亭 魏連殳 杜師長 官太太 房主人 秦益堂 汪月生 普悌思 張沛君 白問山 張靖甫 郝上善 庄木三 慰老爺汪得貴 榮大爺 光太太 七大人 老畜生 小畜生 四太太 毛資甫 史涓生
魯四老爺 衛老婆子 四銘太太 何萬淑貞 陽宅先生 蕊珠 仙子 十三大人 房東太太魏連殳祖母 魏連殳堂兄 長班的兒子 子君的胞叔 子君的父親 尖下巴少爺 知縣大老爺 大良們的祖母 自由之友總編輯 鱸魚須的老東西
《故事新編》:
羿 鯀 禹 益 稷 女媧 顓頊 嫦娥 女辛 女乙 趙富 女庚 堯爺 舜爺 丹朱 阿啟 大王 國王王妃 莊子 司命 王後 楊大 楚王 局長 紂王 商王 保甲 巡士 伯夷 叔齊 西伯 武王 妲已樵夫 老子 孔子 魯般 墨翟 棕子 書記 廚房 子夏 阿廉 巡兵 武士 墨子
秦始皇 漢武帝 老婆子 蠻尤氏 禹太太 楊小三 眉間尺 宴之敖 志必恭 阿二嫂 七太婆
散宜生 太師疵 少師強 周文王 周王發 姜太公 小窮奇 管門人 小丙君 阿金姐 庚桑楚
關尹喜 簽子手 公孫高 公輸般 曹公子 耕柱子 管黔敖 禽滑厘 逢蒙老爺 鳥頭先生 皋陶大人 女隗小姐 胖大官員 白須老臣 矮胖侏儒 梳頭太監 比干王爺 賬房先生 第六個妃子 第三個王妃 第九個王妃 年青的太太 眉間尺的母親 眉間尺的父親 拿拄杖的學者 另外的一個侏儒 不拿拄杖的學者 白須白發的大員 《神農本草》學者 禹的母舅的干兒子 穿醬色長袍的紳士 伏羲朝小品文學家 〔註:以上謎材整理自《魯迅小說全集》(上海魯迅紀念館編)其中的《故事新編》是魯迅用神話傳說、歷史題材寫成的小說,因而一些人名在神話傳說、歷史資料中出現過。
⑩ 魯迅所有的小說集、散文詩及散文集作品名稱及其作品中的主人公
《人之歷史》(1907年在日本期間發表第一篇論文)
《域外小說集》(1909年,與周作人合譯)
《古小說鉤沉》(理論專著,1919,輯錄唐代以前的小說)
《中國小說史略》,1923、1924,北京新潮社出版
《懷舊》(1911,最早的作品,以辛亥革命為背景的文言小說)
(1)3部小說集:兩部現實題材作品集《吶喊》、《彷徨》,一部歷史題材作品集《故事新編》。
A、《吶喊》1923年出版,共14篇:
《狂人日記》,作於1918年《新青年》,狂人,「看 / 被看」,也是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小說。在五四運動前創作的三篇小說之一。
《孔乙己》1919,孔乙己,「看 / 被看」,在五四運動前創作的三篇小說之一。
《葯》1919,「看 / 被看」,在五四運動前創作的三篇小說之一。
《明天》單四嫂子,「看 / 被看」
《一件小事》1919,「我」與車夫
《頭發的故事》「看 / 被看」
《風波》1920,七斤
《故鄉》1921,閏土
《阿Q正傳》1921、12,連載於《晨報副刊》阿Q,「看 / 被看」
《端午節》
《白光》知識分子形象陳士成
《兔和貓》
《鴨的喜劇》
《社戲》1922年。
B.《彷徨》1926年出版,共11篇。
《祝福》1924年,祥林嫂,「看 / 被看」。
《在酒樓上》(呂緯甫)1924年,
《幸福的家庭》
《肥皂》四銘
《長明燈》「看 / 被看」
《示眾》「看 / 被看」
《高老夫子》高爾礎
《孤獨者》(魏連殳)1925年,
《傷逝》1925年,涓生、子君,魯迅惟一的一篇以青年愛情生活為題材的小說。
《弟兄》
《離婚》1925年《語絲》,愛姑,也是魯迅最後一篇以現實生活為題材的小說。
C.《故事新編》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共8篇:
《序言》
《補天》原名《不周山》。
《奔月》
《理水》「看 / 被看」
《採薇》1935、12,「看 / 被看」
《鑄劍》1927,原名《眉間尺》,「看 / 被看」
《出關》
《非攻》
《起死》1935、12,
《懷舊》作品中的人物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敖"正是魯迅的一個筆名。
(2)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兩地書》。
A、《野草》:抒情散文詩集,共23篇。另有一組散文詩《自言自語》(1919,共7篇)發表於1919年,開「獨語體」散文開河。
《風箏》1925
《影的告別》
《過客》
《這樣的戰士》
《復仇》
《求乞者》
《死後》
《雪》
《秋夜》
《臘葉》
《頹敗線的顫動》
《一覺》
《好的故事》
B、《朝花夕拾》:敘事回憶散文集,共10篇,1928年出版。1926年最初在《莽原》周刊上發表時題為《舊事重提》,創「閑話風」散文的傳統。
《從百草園道三味書屋》1926.9
《藤野先生》1926.10
《阿長和<山海經>》
《范愛農》
《無常》
《二十四孝圖》
《五猖會》
《狗·貓·鼠》
C、《兩地書》書信集,1933年上海青光書局出版,與許廣平先生的通信。
(3)16部雜文集。
《熱風》1925,北京北新書局,包括《隨感錄》
《華蓋集》1926,北京北新書局
《墳》1927,未名社出版,包括:
《文化偏至論》(1908年,《河南》月刊,理論專著)
《摩羅詩力說》(1908年,《河南》月刊,理論專著)
《我之節烈觀》(1918,《新青年》)
《我們現在怎樣作父親》(1919,《新青年》)
《春末閑談》(1925,《莽原》)
《燈下漫筆》(1925,《莽原》)
《論睜了眼看》(1925,《語絲》)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1926,《莽原》)
《華蓋集續編》1927,北京北新書局,包括:
《一點比喻》(1926,《莽原》)
《記念劉和珍君》(1926,《語絲》)
《而已集》1928,上海北新書局,包括: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系》(1927)
《略論中國人的臉》(1927,《莽原》)
《三閑集》1932,上海北新書局
《二心集》1932,上海青光書局,包括:
《「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1930,《萌芽》)
《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1930,《萌芽》)
《「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1930,《萌芽》)
《「友邦驚詫」論》(1931,《十字街頭》)
《偽自由書》1933,北新書局化名青光書局出版,包括:
《現代史》(1933,《申報·自由談》)
《文章與題目》(1933,《申報·自由談》)
《二丑藝術》(1933,《申報·自由談》)
《南腔北調集》1934,上海同文書店,原聯華書局出版,包括:
《為了忘卻的記念》(1933,《現代》)
《准風月談》1934,
《集外集》1935,上海群眾圖書公司
《花邊文學》1936,上海聯華書局
《且介亭雜文》1937,包括:
《病後雜談》(1935,《文學》)
《弄堂生意古今談》(1935,《漫畫生活》)
《阿金》(1936,《海燕》)
《且介亭雜文二集》1937
《且介亭雜文末編》1937,包括:
《死》(1936,《中流》)
《半夏小集》(1936,《作家》)
《女吊》(1936,《作家》)
《集外集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