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楚材稱晉用,秦臣即趙冠。 離宮延子產,羈旅接陳完。 寓衛非所寓,安齊獨未安。 雪泣悲去魯,凄然憶相韓.
擬詠懷⑴
楚材稱晉用⑵,秦臣即趙冠⑶。離宮延子產⑷,羈旅接陳完⑸。寓衛非所寓,安齊獨未安⑹。雪泣悲去魯⑺,凄然憶相韓⑻。唯彼窮途慟,知余行路難⑼。
〔題解〕
本篇敘寫流落異域、思念鄉國的悲憤感情。運用一系列的典故自比,增強了表現的力度,是其特色。
〔注釋〕
⑴擬詠懷:本題共二十七首。因阮籍有《詠懷》八十二首,庾信依此而作,故稱「擬」。這里選的是第四、第七、第十一首。
⑵「楚材」句:意思是自己本是南方(楚)的人材,如今被北方(晉)所用。《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載:「唯楚有材,晉實用之。」註:「言楚王臣多在晉。」稱,適合。
⑶「秦臣」句:意思是自己本為梁臣,現卻被魏、周所用。《後漢書·輿服志》:秦滅趙國後,把趙國君王的冠賜給近臣戴。即,就。
⑷「離宮」句:意思是自己受到北方君臣優厚的待。《左傳·襄公二十一年》載,春秋時鄭大夫子產曾佐鄭伯至晉國,得到晉侯禮遇。離宮,行宮。延,迎接。
⑸「羈旅」句:意思是自己出使北方成為羈臣。《左傳·庄公二十二年》載:春秋時陳國公子完奔齊,齊侯使他為國卿,他自稱羈旅之臣,不肯接受。
⑹「寓衛」二句:意思是自己在北方為宦並非所願,而是迫不得已的。分別用了黎侯和重耳的典故。《詩經·式微》毛序雲:春秋時黎侯因狄人侵逐,丟棄國家寄居衛國,衛國給他兩個城市,他便安心住下來。《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載:春秋時晉公子重耳出亡至齊,齊桓公以女齊姜妻之,重耳有安居之意。
⑺「雪泣」句:意思是自己離開故國十分痛苦。《韓詩外傳》卷三:「孔子去魯,遲遲乎其行也。」雪泣,拭淚。去,離開。
⑻「凄然」句:意思是自己深念梁朝舊恩卻無法報答,為此感到凄然。《史記·留侯世家》載:張良家五世在韓國為相,韓亡,張良求刺客謀殺秦王,為韓報仇。庾信與其父庾肩吾仕梁,深受朝廷寵信,故以張良五世相韓為比。
⑼「唯彼」句:意思是自己的處境也像阮籍一樣痛苦,無路可走。《魏氏春秋》載:「(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轍所窮,輒痛哭而返。」
B. 求我我是路人甲沈凱念不好的那段台詞秦臣(沈凱 飾) 上前一步:"大王壯志豪邁,
大王壯志豪邁,令臣下佩服不已,然發楚之舟,已近四年,民不聊生
C. 秦臣李斯,從丞相到被腰斬,都逃不過一個「利」字嗎
任何時代人都是為利益而轉的,所以秦國李斯也是因利而被蟄用。
D. 一個小說,男主姓秦是總裁 女主是高中生 開始是強迫 最後那女的還剩了個孩子,叫秦秦什麼的
是男是女的??- -111
女:秦可吟,秦素素,秦夏嫣,秦亦可,秦如妮,秦版舞,秦音,權秦琴,秦琪馨,秦妙可,秦沁。
男:秦伍炫,秦銀文,秦唯零,秦亦霖,秦清,秦臣謹,秦計生,秦力舞。
(鼻子噴血)腦容量沒了······
E. 誰能給我提供東周時期時的代表人物已經事跡
我建議你看《東周列國志》,上面詳細介紹了春秋戰國的歷程,關於東周列國的幾乎所有資料上面都有反映,雖然它是一部古典演義小說,但讀一讀受益匪淺。
F. 魏丑夫的人物生平
魏丑夫,戰國時期秦國宣太後的男寵。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前265年), 宣太後生病將死,擬下遺命:「如果我死了,一定要魏丑夫為我殉葬。」魏丑夫聽說此事,憂慮不堪,幸虧有秦臣庸芮肯為他出面游說宣太後:「太後您認為人死之後,冥冥之中還能知覺人間的事情么?」宣太後說:「人死了當然什麼都不會知道了。」庸芮於是說:「像太後這樣明智的人,明明知道人死了不會有什麼知覺,為什麼還要憑白無故的要把自己所愛的人致於死地呢?假如死人還知道什麼的話,那麼先王早就對太後恨之入骨了。太後贖罪還來不及呢,哪裡還敢和魏丑夫有私情呢。」宣太後覺得庸芮說的有理,就放棄了魏丑夫為自己殉葬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