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主角 > 小說主人公叫慕時念

小說主人公叫慕時念

發布時間:2021-08-16 10:47:50

㈠ 推薦摘抄好的作文!!!

是不滅的火種,點燃學子心中的理想,點燃學子心中的希望。星星火種,燎原之勢,它給了學子生活的樂觀,學習的積極,工作的激情。火種的存在,給人無限老師,您是一股清泉,流過密林山野,淌過深溝淺灘,永不幹竭。高山擋不住您的川流,暴雨只會壯大你的軀干。每每挑燈夜讀,是為豐富自己的源頭;每每戴星批閱,是為灌溉無知的田野。那清澈見底的山泉,代表著一身正氣,永遠與骯臟的溪流劃清界線。您奔流不息,是為了完成您崇高的使命:滋潤每一寸缺水的土地。
的安慰,給人無限的動力。學子的每一個繼承,每一個創新,都由它來點燃。如果沒有它,我們將在黑暗中摸索,在無知中前行,我們將步履維艱。
您是領航的海燕,引領我們到達目的地。您時刻保持著高度警戒,以防我們的航向錯誤,如嚴父般糾正我們的放縱隨意,如慈母般呵護我們的每次摔倒。您清楚地告訴我們,哪裡有可餐的食物,哪些是不可入口的毒葯,哪裡的狂風可以躲避,哪裡的暴雨必須穿越。因為有了您的領航,我們無所畏懼地遨遊無邊的海洋,飛越入雲的高山。於是,我們成長了,成了各行各業的合格者,甚至是領航者。一部分人更是成為另一批領航的海燕。
您是出色的工匠,不拘一格地雕刻著所有雕像。您雕的不只是我們充實的知識,更是我們方正的品格。您是世上最勤奮的工匠:一個字一個詞,一條公式一個道理,孜孜不倦,精雕細刻,默默無聞。工作時比羅丹還要細心,比魯班還具匠心。世上每一個道理與現象,每個人的品格與個性,最初都是經由您那雙勤勞的手。所以說您塑造了這個世界一點都不誇張。
您是報曉的公雞,時時激勵著我們早起。時日苦短,路途遙遠,聞雞起舞的人才能有所成就。有了您的聲音,我們才知立志發奮,我們才不會惰意頓生。新的一天從公雞的報曉開始,它給了我們無盡的動力,給了我們時間觀念,給了我們生命的效率。
您是一流的演員,三尺講台是發揮的陣地。縱然沒有霓虹般閃爍的燈光,沒有惟妙惟肖的道具,您依然充滿激情,滔滔不絕地暢談古今,動作熟練的擺弄著一寸粉筆。您深情的聲音,播撒著愛的溫暖,傾瀉著智慧的甘霖;您馬良般的板書,處處顯示著點石成金的想法。
「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其師」,老師永遠是我們崇敬的對象,永遠是我們需要感謝的恩人

希望採納

㈡ 百家姓之白的來源

白(Bái)姓源出有六:

1、出自羋姓,顓頊帝的裔孫白公勝之後,以封邑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尚龍錄》等資料所載,顓頊帝的後裔陸終娶鬼方氏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季連,賜姓羋。季連的後裔熊繹在荊山一帶建諸侯國,定都丹陽。公元740年,荊君熊通自封為武王。他的兒子於公元689年遷都郢,改國號楚。楚平王時,太子建因做晉軍襲鄭國的內應而被殺,太子建的兒子熊勝便逃到吳,投奔伍子胥。楚平工的孫子惠王即位後,楚令子西把熊勝招回國,任巢大夫,封在白邑(今河南省息縣包信東南),稱為白公勝。可晉國伐鄭,子西出兵救鄭,白公勝因子西言而無信,發動政變,殺死子西,囚禁惠王,並著手改革朝政以爭取民心,但以失敗告終。他自殺後,其子孫便以祖輩封邑名為氏,稱白氏,是為河南白姓;也有以「白公」、「白侯」為氏的。

2、出自姬姓。周太王5世孫虞仲的後人百里奚,生子孟明視。他有二子,一曰西乞術,一曰白乙丙。據《元和姓纂》、《唐書·宰相世系表》等資料所載,春秋時白乙丙官拜秦國大夫,其後人以名諱字為氏,就是秦國的白氏,是為陝西白姓。

3、據《姓氏尋源》及《元命苞》所載,遠古時期,我國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領炎帝有一個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脈,為疏通水道做出了貢獻。其子孫便以「白」為姓,稱白氏。

4、以地名為氏。據《姓氏考略》所載,唐置白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一帶),國人以地為氏,稱為白姓。

5、皇帝賜姓。如元時西域紇城人察罕,明時元人北斗努、阿都拉、伯嘉律等人被賜姓白;又元代回回世家伯篤那丁,「其子察汗,賜姓白氏」。

6、他族改姓或又改他姓:

① 如回族白姓,由易卜拉欣之後裔,分別取其祖輩名字中的每一個字立姓而來。因易卜拉欣,亦譯伊白來金或伊白拉金,故後裔多以伊、白、拉、金冠姓。

② 據《台北縣氏族略》所載,唐代突厥人白元光系改姓而來。

③ 猶太人留居河南開封之後裔中有白姓。

④ 裕固族斯娜氏、阿克達塔爾氏、巴依亞提氏,鄂倫春白依爾氏,土族白彥氏,漢姓為白。

⑤ 台灣土著、佤、東鄉、苗等族均有白姓。

得姓始祖:白乙丙。名丙,字白乙,孟明視子,一說為蹇叔子,春秋時秦國著名將領,前六二七年,在孟明視率領下,白乙丙與兄西乞術將兵襲鄭,滅滑,歸途過崤山,遭晉軍伏擊,被殲,三將均被俘。後釋放回國,白乙丙等知恥而 後勇,三年後,又將兵伐晉,渡河焚船,大敗晉人。白乙丙後積攻升為大夫,其後人以此為榮,遂有以其名諱為氏者,稱白姓,並尊白乙丙為白姓得姓始祖。
http://ke..com/view/33884.htm

㈢ 甄宓的歷史

甄宓是漢太保甄邯的後人,自幼時起就非常的聰慧賢德。據記載,她十來歲的時候,到處烽火連天,再加上天災不斷,很多百姓沒有糧食充飢。作為一個大族,甄家倒是囤積了不少糧食。

於是小小的甄宓,便勸說自己的母親道:「今世亂而多買寶物,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又左右皆飢乏,不如以谷振給親族鄰里,廣為恩惠也。」意思是說,甄宓認為在民不聊生的時代,屯積糧草,本身就是一種罪過,倒不如拿給窮人充飢,既能避免招致災禍,還能夠贏得好名聲。

通過此事,我們不難看出,她不但非常善良賢德,看事還非常透徹。此事傳開之後,再加上她身上還有另一傳說,即每天晚上,有仙人為她蓋上玉衣,所以她成了名門望族擇婦的不二人選。於是不久之後,她成為了袁紹次子袁熙之妻。

當時,袁熙駐守幽州,她卻被留在了鄴城,侍奉自己的婆婆劉夫人,所以袁紹被曹操所敗之時,她淪為了俘虜,被曹丕收入了後宅。彼時,曹丕非常寵愛她,使她很快便生下了魏明帝曹叡,和東鄉公主兩個孩子,並趕走了原配夫人任氏,並將她扶為了正妻。

除了夫妻關系之外,一向令國人頭疼不已的婆媳關系,她也處理的非常得當——曹丕的母親卞太後,有一次隨曹操親征的時候生了疾病,留在孟津休養。

這個時候鄄宓遠在鄴城,無法親自照料,於是非常著急,後來身邊的人告訴她,卞太後的病已經好了,她還是不放心,直到卞夫人親自來信,她才鬆了一口氣。因為這件事,卞太後評價她道:「此真孝婦也」。

可是,公元204年便已嫁給曹丕的她,與曹丕做了十餘年夫妻之後,卻被曹丕賜死,而且下葬之時,以發掩面,口中塞滿了米糠,可謂相當凄慘。

(3)小說主人公叫慕時念擴展閱讀:

甄宓的正確讀法

「宓」這個字本為多音字,做形容詞安靜的意思時念mì,做姓氏念fú。

甄宓的宓應該讀fú,但它本讀mì,安靜的意思。《漢書·古今人表》曰:「太昊帝宓羲氏。」宓羲氏即伏羲氏,宓通伏。相傳伏羲女溺洛水而死,遂為洛水之神,名宓妃,此宓必須讀「伏」。

古書很早就常把伏羲寫為宓羲。古人還做過考證,認為這個讀音其實是個誤會。與伏相通的本來是虙(fú),上面是個虎字頭,宓字是個寶蓋頭,本不相同,但相同的是下面都是「必」字,結果「伏虙相通」演變成了「伏宓相通」,所以甄宓的宓就有理由可以讀fú了。

伏羲寫為宓羲以後,宓妃就不得了了,她是伏羲氏(宓羲氏)的小女兒,後來成了洛神,這個字就跟洛神的美麗傳說有了關系,於是宓字的意義就變得很美了。

後來曹植寫著名的《洛神賦》,傳說是為甄宓寫的,弟弟愛上嫂子了。這個傳說不可靠,但文學家們卻很喜歡。有了這個緣故,所以甄宓讀fú就有充足的理由了。

㈣ 百家姓問題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 馮陳褚衛 蔣沈韓楊 朱秦尤許 何呂施張

孔曹嚴華 金魏陶姜 戚謝鄒喻 柏水竇章 雲蘇潘葛 奚范彭郎

魯韋昌馬 苗鳳花方 俞任袁柳 酆鮑史唐 費廉岑薛 雷賀倪湯

滕殷羅畢 郝鄔安常 樂於時傅 皮卡齊康 伍余元卜 顧孟平黃

和穆蕭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貝明臧 計伏成戴 談宋茅龐

熊紀舒屈 項祝董梁 杜阮藍閔 席季麻強 賈路婁危 江童顏郭

梅盛林刁 鍾徐邱駱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萬支柯 咎管盧莫

經房裘繆 干解應宗 丁宣賁鄧 郁單杭洪 包諸左石 崔吉鈕龔

程嵇邢滑 裴陸榮翁 荀羊於惠 甄麹家封 芮羿儲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烏焦巴弓 牧隗山谷 車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宮

寧仇欒暴 甘鈄厲戎 祖武符劉 景詹束龍 葉幸司韶 郜黎薊薄

印宿白懷 蒲台從鄂 索咸籍賴 卓藺屠蒙 池喬陰郁 胥能蒼雙

聞莘黨翟 譚貢勞逄 姬申扶堵 冉宰酈雍 郤璩桑桂 濮牛壽通

邊扈燕冀 郟浦尚農 溫別庄晏 柴翟閻充 慕連茹習 宦艾魚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終 暨居衡步 都耿滿弘 匡國文寇 廣祿闕東

毆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師鞏厙聶 晁勾敖融 冷訾辛闞 那簡饒空

曾毋沙乜 養鞠須豐 巢關蒯相 查後荊紅 游竺權逯 蓋後桓公

萬俟司馬 上官歐陽 夏侯諸葛 聞人東方 赫連皇甫 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 宗政濮陽 淳於單於 太叔申屠 公孫仲孫 軒轅令狐

鍾離宇文 長孫慕容 鮮於閭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車

顓孫端木 巫馬公西 漆雕樂正 壤駟公良 拓拔夾谷 宰父穀梁

晉楚閆法 汝鄢塗欽 段干百里 東郭南門 呼延歸海 羊舌微生

岳帥緱亢 況後有琴 梁丘左丘 東門西門 商牟佘佴 伯賞南宮

墨哈譙笪 年愛陽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終

㈤ 百家姓的歷史

李.
春秋時有著名思想家、道家創始人李耳(老子);唐代有政治家李淵、李世民,大詩人李白、李賀、李商隱等;五代詞人李煜;北宋女詞人李清照,名將李顯忠;明代傑出醫葯學家李時珍、文學家李夢陽、晚清重臣李光地、農民起義首領李自成。
清代太平天國將領李開芳、李秀成,戲曲理論家、作家李漁;近代有軍閥李純、李景林、李濟深,中華民國的代總統李宗仁,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中共特工王李克農、情報大亨李大翊、地質學家李四光、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朴等等。海外居住的李姓也涌現了許多傑出人才。美籍華人李政道、李遠哲,分別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為當今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學家;祖籍廣東的李光耀曾任新加坡總理;現代香港十大財團之首、廣東潮州人李嘉誠 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策劃專家李橋林(湖南人)李悅男

劉邦 劉徹
5.劉安 6. 劉向
7. 劉歆 8.劉秀 Liú Xiù
10. 劉協
11.劉備 Liú Bèi

12. 劉禪 。
33.劉基 Liú Jī
34.劉墉 Liú Yōng
35.劉永福Liú Yǒng Fú
36.劉銘傳Liú Míng Chuán
37.劉錦棠 Liú Jǐn Táng
41.劉伯承 Liú Bó Chéng
42.劉亞樓
47.劉德華:著名香港歌星、影星。
48.劉青雲:著名香港影星,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
49.劉謙: 。」

陳完, 陳勝(?-前208),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領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的農民戰爭。
陳平(?-前178),西漢王朝開國功臣,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宰相之一。
陳壽(233-297),西晉史學家。又作長壽,字承祚。蜀國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
陳安(?-323),十六國時秦隴人民起義軍領袖。322年,在秦隴發動起義。氐、羌族人民紛起響應,眾至十餘萬,他自稱大都督、大將軍、涼王。以上邽(甘肅天水)為根據地,攻佔附近各縣。次年,前趙國君劉曜親自督軍圍剿起義軍,他率軍血戰,戰死。隴上人作歌以悼之,稱他為「隴上壯士」。
陳霸先(503-559),南朝陳創建者。陳高祖。公元557-559年在位。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東)人。出身小吏,喜讀兵書,長於軍事。太清三年(548)在始興(今廣東韶關)起兵,受湘東王蕭繹節制,與王僧辯會師討滅侯景,進位司空,領揚州刺史,鎮京口。承聖三年,西魏陷江陵,殺梁元帝,他與王僧辯迎立蕭方智為梁王。四年,王僧辯又納北齊扶植的蕭淵明為帝。他起兵襲殺王僧辯,擁蕭方智為帝,並擊敗北齊軍,進爵為王,十月代梁即皇帝位,國號陳,改元永定。毛澤東也曾經要求人們讀讀《陳書》,了解陳霸先的身世經歷。陳霸先之所以偉大,不僅在於他是一朝開國皇帝,還在於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賢明人格。
陳後主(553-604),南朝陳皇帝。即陳叔寶。字元秀,小字黃奴,陳宣帝嫡長子。天嘉三年(562)立為安成王世子,太建元年(569)立為皇太子,十四年即位。大造宮室,親信佞臣,不理政事。恃長江天險,不設邊防。禎明三年(589)隋軍直入建康,被俘至長安。隋仁壽四年卒於洛陽,追封長城縣公,謚號煬。明人輯有《陳後主集》。

陳毅(1901-1972),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陳賡(1903-1961),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原名陳庶康。湖南湘鄉人。員會副主任、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
陳錫聯 1915.1-1999.6.10,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漢族。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縣)人。曾用名陳普慶。
陳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字同甫,學者稱龍川先生。紹熙四年(1193)進士第一。授簽書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赴而卒。才氣超邁,喜論兵事,力主恢復,反對和議。曾多次上書,遭當權者嫉恨,三次下獄。為學反對理學家空談道德性命,提倡經世濟民的「事功之學」。與朱熹友善,在學術思想上,卻屢辯「王霸義利」。為永康學派主要代表。議論縱橫,說理透闢。詞作豪放激越。有《龍川文集》、《龍川詞》,近經整理為《陳亮集》。
陳友諒(1320-1363),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沔陽(屬湖北)人。漁民出身。至正十一年(1351)從倪文俊起義,為徐壽輝軍薄掾,因功升為元帥。十七年殺倪文俊,兼得其眾,任平章。後連克江西,福建諸郡。十九年迎徐壽輝遷都江州(江西九江)自稱漢王。次年殺徐壽輝稱帝,建都江州,國號漢。二十三年率軍與朱元璋戰於鄱陽湖,大敗,中箭死。
陳圓圓,明末清初人。本姓邢,名沉,字畹芬。蘇州妓女。吳三桂納為妾。三桂出鎮山海關,留京,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入京,曾被押。三桂降清,引清軍攻陷北京,仍歸三桂,從至雲南,晚年出家為女道士,改名寂靜,字玉庵。清軍破雲南,自縊死(一說絕食而死)。
陳立(1809-1869),清經學家。字卓人,又字默齋,江蘇句容人。道光進士。曾任刑部主事。於《春秋公羊傳》用力最深,集唐以前及清代成果,「左右采獲,擇精語詳」(《清史稿》),成《公羊義疏》,至為精湛。另有《白虎觀疏證》、《說文諧聲孳生述》、《句溪雜著》等。
陳喬樅(1809-1869),清經學家。閩縣(今福建閩侯)人。字朴園。壽棋之子。宣宗道光間舉人,曾任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臨江(今江西清江)、撫州(今屬江西)知府。傳其父輯遺之學,續成《今文尚書經說考》。《齊魯韓三家詩遺說考》等。輯撰各書收入《小琅檈館叢書》,又名《左海續集》。
陳澧(1810-1882),清學者。字蘭甫,號東塾,廣東番禺人。道光舉人。曾任廣州學海堂長數十年,晚年又主講菊坡精舍。「與諸生講論文藝,勉以篤行立品,成就甚眾」(《清史稿》)。其學淵博,天文、地理、樂律、音韻,經學無所不涉,治經以不拘門戶之見為特色。著有《東塾讀書記》、《聲律通考》、《切韻考》、《漢書水道圖說》等。
陳玉成(1837-1862),太平天國將領。原名丕成。廣西藤縣人。農民出身。十四歲參加太平軍,為童子兵。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歷任左四軍正典聖糧、檢點、冬官正丞相、正掌率、前軍主將,封成天豫、英王先後從西征軍兩次攻克武昌,轉戰廬州、蕪湖,解鎮江之圍,擊破清軍江南大營、江北大營。咸豐六年(1856)天京「楊韋事變」後,得洪秀全倚重,和李秀成共同主持太平天國軍事。率部再破清軍江北大營,徹底摧毀清軍江南大營;與湘軍主力大戰於三河鎮,攻廬州,援安慶,會攻武漢不成,回師安徽,再退廬州,派部將遠征西北,擴大力量。同治元年(1862)五月,自廬州突圍,至壽州被叛將苗沛霖誘捕。六月,被殺於河南延津。
陳坤書(?-1864),清太平天國將領。廣西桂平人。渾號「陳斜眼」。咸豐四年(1854),為太平天國副侍衛。轉戰皖、蘇參與破江北大營十年,隨軍占安徽廣德,封求天義,投入摧毀江南大營之役。守蘇州。次年,攻寶山、鎮江,逼松江,任副掌率、後軍主將。賄封護王。同治二年(1863),戰於江陰援無錫,尋守常州次年城陷,被俘犧牲。近當代陳姓名人有近代民主革命家陳其美、陳天華、陳少白、陳作新,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陳獨秀,軍事家陳毅、陳賡、政治家陳雲、紅軍將領陳昌浩、陳壽昌、陳淺倫,抗聯將領陳翰章,愛國將領陳安寶,愛國民主人士陳叔通、陳此生、陳其尤、陳紹寬、陳銘樞,愛國華僑陳嘉庚,國民黨官員陳果夫、陳立夫、陳友仁、陳佈雷、陳儀,國民黨將領陳炯明、陳濟棠、陳誠、陳大慶,北洋軍閥將領陳宦,漢奸陳公博、陳群,數學家陳建功、陳景潤、陳省身,地理學家陳述彭,大地測量專家陳永齡,古生物學家陳旭,生物學家陳楨,動物學家陳義,昆蟲學家陳世驤,農學家陳鳳桐、陳友康,土壤學家陳恩鳳,林學家陳嶸,植物學家陳煥鏞,苔蘚植物學家陳邦傑,遺傳學家陳楨,葯理學家陳克恢,醫學史家陳邦賢,醫學家陳無咎、陳中偉,微生物學家陳文貴,寄生蟲學家陳心陶,心理學家陳立、陳大齊、陳元暉,電子學家陳芳允,電子學教育家陳章,冶金學家陳箎,造紙專家陳彭年,陶瓷學家陳萬里,紡織專家陳維稷,服裝教育家陳東生,建築師陳植,實業家陳六使,銀行家陳光甫,學者陳望道,國學大師陳寅恪,教育家陳寶泉、陳鶴琴,法學家陳守一、陳瑾昆,國際法學家陳體強,中共十大元老:陳獨秀,陳雲,香港著名作曲家、編曲家、製作人:陳輝陽 陳輝陽是香港樂壇近年來活躍分子之一,受古典樂風影響很深。他是近年來公認的把古典樂融入流行樂最好的音樂人之一

春秋戰國時的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黃歇,自不必提。他作為黃姓的後裔,曾揚名於世。秦漢之後。發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五代畫家黃筌,宋代詩人黃庭堅、佛教禪宗五家七宗之一的黃龍宗,元代女紡織家黃道婆、畫家黃公望,明代學者黃綰,清代經學有黃以周、圍棋國手黃龍土、詩人黃景仁、思想家史學家黃宗羲、中國民族學第一個學派"八桂學派"的開派領袖黃現璠、中國現代著名大右派黃紹竑、抗戰英雄黃繼光等則為中華民族、為黃姓族人爭得了榮譽。

周勃(?—前169年),沛縣(今江蘇沛縣)人,西漢開國功臣,名將,被封為絳侯。

周亞夫[?一前143],西漢名將。沛縣(屬今江蘇)人。周勃子,初封條侯。文帝時,匈奴東進,他以河內守為將軍,防守細柳(在今陝西咸陽),軍令嚴整,被譽為「真將軍」。景帝時,任太尉,平定吳楚七國之亂,遷丞相,謝病免。後以子私買御物所累下獄,絕食死。
周瑜[175-210]:三國吳之名將,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氏,建安13年[208年],火燒赤壁,大敗曹操大軍,創造了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精音樂,時稱「曲有誤,周郎顧。」
周樹人[1881-1936]: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本名,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氏。魯迅本姓周,原名樟壽,後取名樹人,魯迅是筆名,被稱為民族魂、脊樑骨最硬的中國人。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出身於沒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一方面從事教育工作,一方面研究古典文學和進行文學創作。他不顧國民黨右派的迫害,寫了大量戰斗的論(雜)文,揭露時局的黑暗。毛澤東稱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其是周敦頤的第三十二世孫。
周信芳[1895-1975]:字士楚,藝名麒麟童。浙江慈溪人,生於江蘇清江浦。京劇藝術家。
周恩來[1898-1976]:字翔宇,化名伍豪等,浙江紹興人,生於江蘇淮安。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總理,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無私地獻出自己的一切,建立了豐功偉績,贏得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愛戴和尊敬。周敦頤的第三十三世孫。
周潤發,英文名:Chow Yun fat,1955年5月18日生於香港南丫島,籍貫廣東寶安。1975年他開始拍電影,第一部是《投胎人》。他曾先後七次獲得「電影皇帝」稱號。主演《等待黎明》獲卅屆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獎和廿十四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主演《英雄本色》、《龍虎風雲》和《阿郎的故事》,又先後獲第二屆、第七屆和第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他還得過美國電影協會和韓國頒發的「亞洲最傑出的演員獎」。
周星馳,香港電影藝人,集導演、演員、創作人於一身。他開創了「無厘頭」的表演方式,他的名言名句、舉首投足被影迷爭相效仿,《大話西遊》更成了大學生的必看碟片之一。他被譽為亞洲最具票房號召力人物之一,被尊稱為「星爺」、「喜劇笑匠」。英文名: Stephen Chow.1962年6月22日生於中國香港.祖籍浙江寧波.
周傑倫, 英文名:Jay Chou。
1979年1月18日生於台灣省台北市,祖籍福建。著名華人歌手。
周華健,英文名:EMIL CHAU(WAKIN)。1960年12月22日生於香港 (西營盤) ,祖籍廣東省潮陽縣。著名華人歌手。
周迅,英文名:Jue。1976年10月18日生於浙江衢州,畢業於浙江省藝術學校,著名影視演員。

徐庶:東漢末年名士及戰略家。字元直,本名福。先歸劉備,輔佐劉備治理新野,先後敗曹軍新野討伐隊,被曹操器重,納程昱計賺徐母至許都以脅迫庶棄劉從曹。徐庶至孝,從曹後其母自縊死,庶至曹營終生不發一計。
13、徐盛:漢朝末期一直到三國時代的吳國武將,兒子為徐楷。避亂於吳依靠孫權,為別部司馬,領兵從討,數有功,遷建武將軍,領廬江太守。破劉備,進遷安東將軍封羌湖侯。
38、徐霞客:南直隸江陰(今屬江蘇)人,明代傑出的旅行家和游記文作家,後 人據其日記整理成富有地理學價值和文學價值的《徐霞客游記》。
40、徐光啟:上海縣徐家匯人,明代科學家,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文淵 閣大學士,尤以農學、天文學最見長,編著有《農政全書》等。
41、徐渭: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代傑出文學家、書畫家,其詩歌奇
90、徐悲鴻:江蘇宜興人,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尤擅畫馬。
150、徐靜蕾:中國大陸著名影視演員,導演,文化經濟先鋒人物。

何進:東漢大將軍,南陽宛人,何皇後的異母兄,時黃巾起義拜進為大將軍,率軍衛鎮京師,以功封慎侯及靈帝崩,皇子辯即位,以主幼宮廷內外不安,進謀誅宦官不密,反為所害。 。
何叔衡:字玉衡,湖南省寧鄉人,清末秀才。發起成立新民學會,1921年出席中國共產黨一大代表,歷任中央工農民主政府中央執行委員,工業檢查部長,內務部代部長,臨時法庭主席。
何香凝:當代傑出的女畫家,
何應欽:字敬之(1890-1987),貴州興義人,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後任貴州講武學校校長,黃埔軍校總教官,國民政府軍政部長,抗戰任總參謀長,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1945年代表中國政府接受日本政府代表岡村寧次投降,後曾任國防部長,行政院長。

馬超: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三國名將,出身於涼州豪強家族,劉備建蜀後,任驃騎將軍,五虎大將之一。
馬鈞:扶風(治今陝西興平東)人,魏時機械製造家,因改革綾機而聞名,曾製造翻車,指南車等,其所用機械原理比國外早七、八百年。
馬瑞臨:今江西樂平人,宋元之際著名史學家。一生博覽群書,歷二十年著成《文獻通考》,為記述歷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著作。
馬遠: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縣附近)人,南宋時著名畫家,擅畫山水,與夏圭並稱「馬夏」,為「南宋四家」之一。
馬致遠: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的雜劇和散曲作家,為「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寫下了大量的散曲和雜劇,以描寫王昭君的《漢宮秋》為其代表作。

東漢時有隱士梁鴻;大書法家梁鵠,他的作品受到曹操的喜愛,並且寫詩加以稱贊。
趙時有戌卒起義領袖梁犢;
唐代有天文儀器製造家、畫家梁令瓚,文學家梁肅;
北宋有權知開封府的梁顥,官至太尉、開府儀同三司;南宋有女將梁紅玉,抗金義軍首領梁興,畫家梁楷;
書法家梁章鉅、梁延楠;
近現代有曾於1921年出任國務總理的梁士詒;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維新變法倡導者梁啟超;森林學家梁希;建築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

韋昌輝,原名至正,或作正、政,廣西省桂平人。太平天國首領,韋昌輝出身於地主兼典當商家庭,後捐監生。因受官吏欺壓,接受馮雲山勸導,參加拜上帝會。獻出家產,開爐制械,積極准備起義。金田起義時,全家從征。任後護又副軍師,領右軍主將。太平軍攻克永安(今蒙山)後,被封北王、六千歲,後在與楊秀清爭權中,造成「天京事變」的慘劇,太平天國由此而衰,韋本人也被洪秀全處死,削其封號,貶稱「北孽」。
韋雲卿,清末廣西南寧人。早年入同盟會,並參加了鎮南關起義和河口起義,後在廣州起義中殉難,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韋庄(約836~910年左右),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陝西省長安縣東南)人。唐末五代後蜀詩人。唐末進士,唐初宰相韋見素之後,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唐朝花間派詞人,詞風清麗,有《浣花詞》流傳。
韋應物(737~792),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

謝玄(343~388)東晉名將謝道韞(約376年前後在世),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東晉女詩人。謝靈運(385~433)南朝宋詩人。謝安(320~385)中國東晉政治家。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1900年10月5日出生於福州一個具有愛國、維新思想的海軍軍官家庭,她父親謝葆璋參加了甲午海戰,抗擊過日本侵略軍,後在煙台創辦海軍學校並出任校長。

馮夢龍:〖FengMenglong〗(1574—1646)明末小說家 馮 如:廣東省恩平人。又名自如,號鼎三。我國第一個飛行家和飛機設計師。早年在美國三藩市(舊金山)當雜工謀生,後轉往紐約工廠工作,業余鑽研機械學,數年後自行製造抽水機、無線電報機。在日俄戰爭中,深感飛機之厲害,自此決心獻身於航空事業,以報祖國。在三藩市集資創辦飛機製造公司。1909年自製收音機試飛成功。廣州光復時,被任為陸軍飛機長。後在舉行飛行表演時,不幸失事遇難。1985年在恩平縣牛江本鄉建馮如紀念亭、馮如中學以紀念。
馮玉祥:近代愛國將領。1933年任抗日同盟軍總司令,多次擊改日寇,收復許多失地。建國前夕,因乘船失火,受傷身死。
馮國璋:直隸(今河北省)河間人。北洋武備學堂畢業。曾佐袁世凱練兵。1903年北京成立練兵處,任軍學司正使,與王士珍、段祺瑞並稱「北洋三傑」。辛亥革命爆發,任第一軍總統,率領北洋軍鎮壓武昌起義。後又鎮壓「二次革命」。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內部皖、直、奉三派分化,為直系首領。1916年當選副總統、次年代理總統。1918年被段祺瑞脅迫下台。病死於北京。

蘇秦:戰國時縱橫家,善辭辯,主張合縱抗秦,曾任齊相。
蘇武:西漢大臣,武帝時曾奉命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十九年,牧羊北海,衷心漢室,持節不屈。後獲釋歸朝,官至典屬國。
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著有《東坡七集》等。

㈥ 尋找詩句

送別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孟浩然
《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但去莫復向,白雲天盡時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接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別董大》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鄉愁的

獨到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凈沙.秋思》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回鄉偶書》
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
《王孫游》

崔顥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泊船瓜州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夏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酒的
《問劉十九》白居易紅泥小火爐,綠蟻新焙酒,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 吳姬壓酒勸客賞。 金陵子弟來相送, 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 別意與之誰短長? 渭城曲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新豐主人 儲光羲 新豐主人新酒熟, 舊客還歸舊堂宿。 滿酌香含北砌花, 盈尊色泛南軒竹。 雲散天高秋月明, 東家少女解秦箏。 醉來忘卻巴陵道, 夢中疑是洛陽城。 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少年行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東, 銀鞍白馬度春風。 落花踏盡游何處, 笑入胡姬酒肆中。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客中行 李白 蘭陵美酒鬱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 相期邈雲漢。 戲問花門酒家翁 岑參 老人七十仍沽酒, 千壺百瓮花門口。 道傍榆莢仍似錢, 摘來沽酒君肯否? 送李少府時在客舍作 高適 相逢旅館意多違, 暮雪初晴候燕飛。 主人酒盡君未醉。 薄暮途遙歸不歸?

春的
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後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
唐 杜甫《春運》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春城而色動微寒
唐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陽和:春天的暖氣《史記·秦始皇本紀》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陽春白日風在香。 晉 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 樂府古辭《盂珠》

春晚綠野秀,岩高白雲屯。 秀:秀麗。屯:駐,聚集。

南朝宋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替換了。 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雜英;各種各樣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 梁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洛城:洛陽城。風日:春光風物。道:說。 唐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夏的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徂:開始。 《詩經·小雅·四月》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農歷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麗景燭春余,清陰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麥隨風里熟,梅逐雨中黃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應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
寫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涼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軒:窗。
唐·杜甫《夏夜嘆》

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餘之景,時已至初夏。
唐·韋應物《游開元精舍》

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嵐:霧氣。
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夏半陰氣始,淅然雲景秋
夏半:夏季過半,農歷五月半後。淅:風吹拂的樣子。
唐·韓愈《送劉師服》

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
唐·白居易《宴散》

秋的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陝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雲《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誌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雲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准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合:長滿。意謂雨後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後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扇。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緻的團扇追撲螢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天階:宮中的台階。
唐•杜牧《秋夕》

冬的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梅花----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描寫冬天的詩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江 雪
劉長卿 柳宗元
日 暮 蒼 山 遠,千 山 鳥 飛 絕,
天 寒 白 屋 貧。萬 徑 人 蹤 滅。
柴 門 聞 犬 吠,孤 舟 蓑 笠 翁,
風 雪 夜 歸 人。獨 釣 寒 江 雪。

雨雪瀌瀌,見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樣子;一說猶「飄飄」。晛;太陽的熱氣。曰:語助詞,無實義。
《詩經·小雅·角弓》

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
漢·樂府古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凄凄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凄凄:寒涼。翳翳:陰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見。皓:白。
晉·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晉·謝道蘊《詠雪聯句》:「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朔風:北風。勁:猛烈。哀:凄厲。
南朝宋·謝靈運《歲暮》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牖:窗戶。風驚竹:風中帶雪,打在竹上,發出沙沙的響聲。
唐·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問《苑中遇雪應制》

水聲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劉長卿《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

一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歸舊山》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台
軒轅台:相傳為黃帝擒蚩尤之處。
唐·李白《北風行》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回風:迴旋的風。
唐·杜甫《對雪》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雲晴鷗更舞,風逆雁無行
無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

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
唐·杜甫《公安縣懷古》

斜陽疏竹上,殘雪亂山中
唐·韓翃《褚主簿宅會畢庶子錢員外郎使君》(一作張繼詩)

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唐·韓愈《李花二首》:「當春天地爭奢華,洛陽園苑尤紛拏。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嚴冬不肅殺,何以見陽春
肅殺:嚴酷蕭瑟的樣子。
唐·呂溫《孟冬蒲津關河亭作》

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風聲如吼。
唐·孟郊《苦寒吟》

才見嶺頭雲似蓋,已驚岩下雪如塵。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雲
唐·元稹《南秦雪》

六齣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六齣: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齣」稱雪花。瓊枝:竹枝因雪覆蓋面似白玉一般。
唐·高駢《對雪》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唐·白居易《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旋撲珠簾過粉牆,輕於柳絮重於霜
兩句寫雪花紛飛的景象。
唐·李商隱《對雪二首》

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凍而流動不暢,因以嗚咽來形容。吟:歌吟。
唐·劉駕《苦寒吟》:「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喬松,不覺滿衣雪。」

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玉龍:形容飛雪。敗鱗殘甲:形容雪片亂舞如鱗甲之片紛紛墜落。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詩話》載張元作《雪》詩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
玉:喻白雪。
元·黃庚《雪》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雲
清·洪升《雪望》

㈦ 盤點一起來看流星雨是山寨版

我也覺得哦,話說竟然端木代楚雨蕁去美特斯邦威買衣服,話說真正有錢的富家子弟應該不會去吧,編劇的品味問題啊。而且我覺得劇中有明顯的 打廣告。當初看了韓版的花樣男子,聽說湖南要翻拍,我原以為會比韓版的豪華一千倍,沒想到都沒超越。話說這部片如果僥幸的到國外播出,別的國家還以為我們國家的所謂富家子弟都是這樣啊。。。不過反過來想想也是好事,說明國產偶像劇進步空間很大啊!!!

㈧ 求一些姓

第一種,以租先的圖騰崇拜物為姓氏。

有些專家、學者認為,我國的百家姓,有些是由圖騰演變而來的,如:熊、馬、牛、羊、龍、鳳、山、水、花、葉等。但可惜這只是一些推測。由於年代久遠,史前無據可考,到底哪些姓氏源於圖騰崇拜,已不得而知。因為當今的『熊」「馬」「牛」、「龍」、「花」、等姓氏,於史書收及傳說中均可查出源出,但並不與圖騰有什麼聯系。黃帝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曾率領「熊、黑、貅、貔、虎」等。這些「 熊、羆、貅、貔、虎」等可能就是圖騰氏族的名號。但這些氏族的名號究竟有哪些傳遞下來,成為其後裔的姓氏,也已難尋蛛絲。

有案可查的《國語·晉語》記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炎帝(神農氏)是少典之子,因生長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濱,得姓姜
黃帝(軒轅氏)是少典之子,因生長在姬水之濱,而得姓姬。

又姜(徹吧)和羌(Qiang)雖同韻而不同聲,但音特別相近。且兩字都有 「羊」字頭。一個從羊從女,一個從羊從人。從「羌」字的組成看,羌即「羊人」。上古時代晚期,羌族居住在我國的北部,其部族或氏族的圖騰可能是羊。而姜族則是羌族的一支,或許因為語音的誤差而化「羌」為「姜」,或許是母系氏族的母權影響,羊下之「人」,化作了羊下之「女」。炎帝以「姜」為姓,不是偶然,炎帝恰恰是古羌族支系氏族部落的首領。以炎帝;黃帝為首的原居於陝、甘、青一帶的古羌戎部族的一支,在東進中原的過程中,與東夷等部族融合,成為漢族的前身華夏族。

第二種,以祖先名字中的字力姓氏。

年(Zian)春秋時,周靈王有子叫「王子年夫」(「年夫」應是其名,「王子」則是表明其身份的,如「公子」、公孫」)年夫的後人以其名中的「年」字為姓氏。

熊(Xiong)上古五帝之一有顓項(鬧旭氏,姬姓),其後人重黎在帝譽時擔任火官,被帝答賜為「祝融氏」。共工氏作亂時,祝融奉命平叛。叛亂雖被平息,但祝融並未將共工氏成員全部消滅,況融以此獲罪,被帝譽殺掉。祝融死後,其弟吳回擔任火官,依舊稱祝融

氏。吳回有子陸終,娶鬼方氏首領之妹女聵氏為妻,生八子,其中第六於叫季連。

牛:西周宋征子之後有任司寇的牛文。牛文。牛文之後以其中的字「牛」為姓氏。

魚:系出於姓。春秋時,宋襄公的弟弟為「司馬子魚」(司馬是官職,子魚為其字)。其後人以其宇中的「魚」為姓氏。

井:春秋時,虞國有大夫井伯。井伯之後以其字「井」為姓氏。晉滅虞國之後,井伯的後代井奚逃入泰國。秦穆公以井奚為大夫,封邑於「百吸」,井奚便號「百里奚」。百里買的支子依舊以「井」為姓氏。

牧:上古時代,黃帝以「力牧」為相。力牧的後人以其字:「牧」為姓氏。

終:上古時祝融弟吳回(後也稱祝融氏)的兒子為「陸終」。陸終後代支系中,有的以其先祖名的「終」字為姓氏。

常:上古時,黃帝曾以 「常先」為相。常先的後人以其字「常」為姓氏。

孔:出於子姓。周武王封商微子於宋,微於死後由其弟仲衍繼承封地。仲衍之後有弗父何,弗父何,的玄孫名嘉,字孔父。孔父的兒子木金父以父字中的「孔」為姓氏,在魯國定居。

廉:顓項的曾孫名廉,其後人以祖字中的「廉」為姓氏。

樂:出於子姓。宋戴公的兒子公子衍字樂父,其後人以祖上「樂父」中的「樂」字為姓氏。

皮:周有大夫樊仲皮,其後人以其祖上名字中的「皮」字為姓氏。

高:出於姜姓。齊文公有子公子高。其後人以「公子高」中的「高」字為姓氏。

第三種,以封地名和國名為姓氏。

趙:伯益後裔造父,拉馴馬駕車。周穆王常乘坐造父所駕的馬車游巡各地,朝中有事,造父就以熟練的駕車技術及時將車馬趕回。造父因駕車馬有功,被周穆王封地於趙(山西洪洞縣北趙誠),其後人便以「趙」為姓氏。

吳:出於姬姓。周武王封鍾雍的曾孫於吳(江蘇蘇州一帶),建立吳國。其後代以國名為姓氏。

鄭:出於姬姓。周歷三封少於友於鄭(陝西華縣東),建鄭國。友的後代以「鄭」為姓氏。

陳:周武王滅商之後,追封舜的後代媯滿於陳(河南淮陽)。媯滿死後被謚為陳胡公.其後代便以「陳」為姓氏。

衛:出於姬姓。周文王其於摩叔於衛,建衛國康叔於孫以名為姓氏。

蔣:出於姬姓。周公且的兒干伯齡被封於蔣(河南固始縣東北蔣集),建蔣國,其後以國名為姓。

沈:出於姬姓。周文王的兒子賄受封於深(河南平輿縣北),建沈國,其後以國名為姓。

韓:出於姬姓。周武王的小兒子受封於韓(山西河津縣東北),後被晉國滅掉。桓叔的兒子萬受封於韓。萬的後代以韓為姓氏。

秦:出於嬴姓。伯益之後有嬴非子。非於擅育良馬,周。孝王以其育馬之功封非於於秦谷(甘肅天水西南),為附庸國。用非子的孫子秦仲因功被升為諸侯。秦統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滅亡之後,其子孫以秦為姓氏。

許:出於姜姓,神農氏後裔。周武王封文叔於許,建許國。其後 以國名為姓氏。

呂:出於姜姓,神農氏後裔。怕夷在堯時任掌禮官,又輔佐大禹治水,因功受封於呂,其後以國名為姓氏。

戚:衛國大夫孫林父的封地為威邑(河南汝陽縣東馮東北)。孫

林父的孫以邑名為姓。

謝:周宣王封舅氏申侯於謝(河南唐縣南),申侯子孫中有一支 以其封地為姓氏。。

鄒:周代有曹挾封地於邾,戰國對改國號為鄒。其子孫中有一支 以國號為姓氏。

柏:出於柏皇氏。柏皇氏中有柏招,為炎帝的師傅,又有相同為帝嚳的師傅。其子孫受封於柏(河南舞陽縣東南),其後以封地)姓氏。

章:出於姜姓。齊太公封其庶子子郭(山東東平縣東)。受封於鄣的齊大公庶子的後代,去邑為章姓氏。

蘇:顓頊後裔終的最小的兒子樊受封於昆吾,樊的庶子後代受封於蘇(河南溫縣)。其後以國名為姓氏。

潘: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名高,受封於畢,稱為畢,稱為畢公高。華公高有庶於受封於潘,其後以封地為姓氏。

葛:出於嬴性。顓頊之後,封於葛(河南寧陵縣東北)。其後以封地為姓氏。

范:周宣王時有大夫杜伯,其子杜限到晉國,被任命為士師,其於以官名為姓。

彭:顓頊後裔陸終的第三個兒子錢鏗受封於彭(江蘇人徐州),為大彭氏,後人以彭為姓氏。

魯:出於姬姓。周公旦的兒干伯禽受封於魯(山東曲阜一帶),建魯國。怕食的子孫以國名為姓。

韋:出於累韋氏。豖韋氏在夏代居於豖韋(河南滑縣東南),為一路諸侯,建豖韋國,又稱韋國。韋君後人以國為姓氏。

苗:楚令尹斗之於賁皇亡命晉國。受封苗邑(河南濟源縣西南)。賁皇又名苗賁皇,

其後人以苗為姓氏。

任:出於有熊氏。黃帝的兒子禺陽受封於任,禺陽以任建國,其後國名為姓氏。

柳:魯孝公有兒公於展,公子展的孫子無駭以祖父名為氏,稱展無駭。展無駭的兒子叫展商。展禽的封邑為柳下。他死後號為惠。所以雙叫柳下惠,其後代取封地「柳下」第一個字為姓氏。

第四種,以職業或官職為姓氏。

司徒:上古時代官名,傳說堯、舜時已設,一直延續到秦漢。有以此官職為姓的,便是復姓「司徒。」

司空:據說為上古時所設官職,專管天下水利上本工程建設。帝堯時大禹的官職就是司空。大禹的子孫中,有人以此為姓氏。

司馬:上古代所設官職,為軍事長官。曾為官司馬的人的後代,有的以此官為姓氏。

第五種,以山名、河名為姓氏。

喬:出於有熊氏。黃帝死後,葬於橋山。黃帝的子孫中有守陵的入,就以陵山之名:「橋」為姓氏,後人去木為「喬」。

姜:出於神農氏。炎帝神農氏居住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濱,因此以河名為姓。春秋時代的齊、申、呂、許等封國都是姜姓。

第六種,以住地的方位為姓氏。

東郭:出於姜姓。郭,為古代時人們在城的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東郭,為外城的東牆附近。齊桓公的後裔中有住在臨淄城東外一帶的,被稱為東郭大夫,後人便以東為姓氏。

東門:出於姬姓。魯庄公有於叫公子遂,字襄仲,家住曲阜城東門旁,人稱東門襄仲。其後以東門為姓氏。

西門:春秋時,齊國和鄭國都有公族大夫住在都城的西門附近,人稱西門氏,有的後人便以西門為姓氏。

第七種,以部落的名稱為姓氏。

呼延:東晉時,匈奴呼延部進入中原;後來,其漢化後裔以原部落名稱再加以「漢化」的「呼延」為姓氏。

慕容:三國時,鮮卑族首領莫護跋率族人遷居遼西,後在棘城以北(河北昌黎縣境內)。建國,莫護跋以「慕容」為自己部落的名稱。後慕容部落的人便以慕容為姓氏。

宇文:鮮卑族呼天為「宇」,宇文為「天之子」之意。宇文氏為鮮卑部落。東晉時,字文部落進據中原便以宇文為姓氏。

尉遲:尉遲部也是鮮卑族的一個部落,尉遲部的人後來以部落名為姓氏。

萬俟:萬俟本為鮮卑族部落名。東晉時,萬俟部落進入中原,後以部落名為姓氏。

第八種.以出生時的異象為姓氏。

武:周乎王之子出生時掌紋呈篆文「武」。由此,周平王賜其姓為武。

第九種,以謚號為姓氏。

所謂「說」為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後,依其生前事跡所給予的稱號。

穆:出於於姓。春秋時有宋穆公,其後子孫中有以其謚號「穆」為姓氏。

文:一出姬姓。商未,周族首領季歷死後。其於姬呂繼泣,後被其為西伯。西伯思病死後,其於周武王繼位,並完成滅商大業,建立周朝。武王追說其父為周文王。文王的庶於中有以其謚號為姓的。一出媯姓。齊威王之孫田文,號孟嘗君。孟嘗君避亂到魏國,死後進號文於,其後人以其謚號「文」為姓氏。

康:周公且之弟叔封地於衛,其死後說號為「廢」,因此又稱衛康叔。衛康有庶於以其謚號為姓氏。

第十種,因避禍、避仇、避諱、避嫌所改的姓氏。

桂:出於炅氏。漢代炅橫有四個兒子。家中有難,四子逃避,其中一於避居到幽州。改姓為桂。

田:一兒子偽姓。春秋時,陳厲公子陳完避禍外逃,不願以國名為氏,改姓為「田」明代燕王朱棣以討黃於澄等為名起兵,推翻建文帝。黃於澄的後人因避禍而改姓田。

第十一種,帝王賜姓氏。

金:被尊為西方大帝的少昊,因五行說中的西方屬金而,稱金天氏,其後人有以金為姓的。漢武帝時,匈奴休盾王之於歸順漢朝,漢武帝賜其姓金,取名金日撣。

劉:出於陶庸氏。堯之後有劉累,到了周代成為唐杜氏。社隰在晉做官:為士師,又稱士氏,後來又從上氏改為劉氏。由於劉邦建立漢朝,劉姓成為中國的大姓。漢高祖因項伯有昔日相助之功,便賜項伯改姓為「劉」。

鄭:出於姬姓。周厲王的小兒子友封於鄭,其後人有的以國名為姓。明代太監馬三寶有功,被永樂帝賜姓為鄭,馬三寶因此改姓換名為「鄭和」。

第十二種,以數量詞、排行次序及天乾地支為姓氏。

萬山子姬姓。周文王的兒子畢公高有後叫畢萬,畢萬後代中有人以其祖先的名字中的「萬」字為姓氏。

丙:又寫作邴。春秋時,晉國大夫邴豫,受封於邴(河南成武縣東);其後以邴(丙)為姓氏。

第十三種,少數民族漢改姓氏。

元:春秋時,衛國大夫元亘之後以元為姓。另北魏孝文帝推行鮮卑族的漢化,令鮮卑

族改穿漢眼,改說漢話,並改換「拓跋氏」為「元氏。」

少數民族以漢姓的人物中,還有著名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李克用系沙陀族首領朱耶赤心之子,曾率沙陀聞助唐擊敗黃巢長安,任河東節度使,又進封為晉王。唐末,李存勖「李」姓起兵,建後唐王朝。

第十四種,漢族人改為少數民族姓氏。

遼、夏、金、元時代,漢族人改換為少數民族性的為數也不少。

第十五種,部分少數民族的姓氏。

滿族有穆昆組織,產生於姓氏社會,是構成滿族社會的基層血緣組織。穆昆由一個或數個家庭組成。同一個穆昆中,只有一個姓氏;同宗的幾個穆昆,則冠以幾個漢姓。如烏雅氏的五個穆昆,分別以吳、穆、包、黃、邵為姓氏;寧古塔氏的四個穆昆,以劉、寧為姓;喜塔喇氏的一支穆昆(居今新賓縣永陵鎮)以圖為姓,居盛京的穆昆以祝為姓。

壯族經父系計算世系,子女隨父姓。女兒出像後,須加雙姓,即夫姓在前、父姓在後。如:其夫姓莫,其父姓羅,她便稱為「莫羅氏」。此稱,與漢族舊習俗(張王氏、李揚氏等相同。

第十六種,容易讀錯的姓氏。

由於漢字有許多多音字及古音有變等,所以一些姓氏很容易被我們讀錯。如萬俟.音為Moqi(莫其),常有人誤讀為「萬壽」。

區,音為OU(歐)常有人讀為「區」(qu)

黑,音為He(賀), 常有人誤讀為「黑」(hei)。

蓋,音為Ge(葛),常有人讀為「蓋」(gai)。

查 本是檢查、考查的意思,念chá,但作為姓氏要念zhā,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先生的本名便是查良鏞。

教 指傳授、教授之意時念jiāo,但作為姓氏時要念jiào。

任 本義是信任、擔任、任何之意,念rèn。作為姓氏時念rén,代表人物有老一輩革命家任弼時同志。

曾 指曾經、未曾之意時念céng,但作為姓氏時要念zēng。古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清代名臣曾國藩,今有香港特首曾蔭權。

繆 本是修繕的意思,如用在「未雨綢繆」時念móu,但作為姓氏時念miào,代表人物有清末著名宮廷女畫家繆素筠。

晟 本是光明之意,念shèng,如廣東省有大型企業廣晟集團。但作為姓氏時念chéng。

㈨ 趙麗穎直播時念不出粉絲名字,她是什麼學歷

明星不識字到底有多可怕?這年頭,明星還是少給自己找點沒必要的事做,不然翻車了真的救都救不回來。特別是一些文化素質欠缺的明星,就更應該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

只是我個人覺得,明星作為公眾人物,尤其是像趙麗穎這樣的大明星,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享受了各種殊榮,得到了那麼多人的青睞,如果被扣上一個「文盲」的帽子,那就真的不好看了。對此,你怎麼看呢?請在評論區留言,感謝閱覽。

閱讀全文

與小說主人公叫慕時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看的軍旅耿美小說 瀏覽:692
小說重生之仙皇歸來 瀏覽:927
日常小說可以怎麼寫 瀏覽:841
黑道復仇小說好看的 瀏覽:662
小說重生之萬界修真 瀏覽:772
重生寫青梅竹馬的小說排行榜 瀏覽:460
重生民國反派小說 瀏覽:811
小說里的男女人物名字大全集 瀏覽:53
最出名好看的小說 瀏覽:28
法師奇幻網路小說 瀏覽:545
安卓小說閱讀器全 瀏覽:518
重生小說被拋棄 瀏覽:496
好看的一女多男穿越小說 瀏覽:997
主角很帥又有錢的都市系統小說 瀏覽:566
陪嫁限小說閱讀 瀏覽:540
小說活著的作者是 瀏覽:963
都市經典小說排行榜完結小說 瀏覽:433
主人公叫寧羽恬和東方的小說 瀏覽:954
風水鬼師全集有聲小說 瀏覽:861
你好市長大人小說閱讀 瀏覽: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