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沈陽鐵西鬼樓故事
這座樓大約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據說剛建成初期曾有人入住,只當那是座普通的樓房。可是後來住在裡面的居民逐漸發現這座樓時常發生一些奇怪的現象。比如說,在深夜裡樓內常能聽到一些奇怪的聲音,還有人說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隱約能聽到有女人的哭泣聲。更有甚者,有人在樓里過夜,明明是睡在床上,可次日醒來卻發覺身體竟莫名其妙地躺在地上或走廊里。而且這種情況不止一次發生。由此,住在這里的居民實在無法忍受這種恐怖的現象,開始陸續遷走。之後也有新的住戶遷入,但都由於同樣的原因,入住沒多久便遷走了。於是經歷了幾次新人來舊人走後,終於無人再願意接近它,這樓也真正成為了一座「鬼樓」。據說地方政府曾派遣一定規模的警力進入「鬼樓」偵察,但最終一無所獲,「鬼樓」依舊謎團不解。 \35FsKOjx
十幾年過去了,當我走近「鬼樓」時特意仔細觀察了它的外貌,也許是由於那些「奇聞」的緣故,與周圍的建築物相比,「鬼樓」的確有些特別。這是一座九層的建築,灰色的樓體布滿了破爛的窗戶,有些已經搖搖欲墜了,一層是派出所和一些門市,二層有零星的開墾處,三層至九層便是「無人區」,一片蒼涼。從牆壁的裂縫中長出了樹苗,有的已經很長,這些外表的另類就使得它與周圍環境極不相稱。隨著「鬼樓」周圍的住宅樓越來越多,人們對於身邊的「鬼樓」早已司空見慣。來來往往之間已很少有人會特意去打量它,我有些懷疑這里真的就是那些「奇聞」的誕生地。但也許這里曾經真的發生過什麼,即使十幾年過去了,不管周圍如何升溫,這里依然是冷酷凄涼。究竟是「鬼聞」造就了「鬼樓」還是「鬼樓」造就了「鬼聞。」我們不得而知。 對於「鬼樓」現象我不敢妄加解釋,也許它只是一個持續了十幾年的鬧劇,也許它裡面真的出現過某種超自然現象,總之,對於世上的一些「奇異現象」或「類奇異現象」人們應該理智地承認其存在或有存在的可能,在沒有真正認識它們之前最好不要感情用事......大家好
『貳』 有一本靈異小說女主叫瞳什麼
高校詭話,又名凝華校園捉鬼錄,貌似沒有第二部,據說作者喜歡這樣折磨人的結局
簡介:那棟傳說中鬧鬼的沁園樓,在被封存五十年後終於迎來了第一批學生。
那是四個年輕的女孩,因為得罪了凝華學園的太子被流放到這個生人勿近的鬼樓,在她們身上,究竟會發生什麼樣的恐怖故事。
在相處了一段時間之後,她們發現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個驚天的秘密,甚至……她們都不是人……
一定要採納呦!!!!!!!!!!!!!!!!!!!!!!!!!!!!絕對是,我看過的!
『叄』 主角李凡在鬼樓里當保安,看靈梯,什麼的,是什麼小說
民間絕密檔案
作者:吳一
希望是你要要找的小說
『肆』 求鬼樓契約小說
http://vdisk.weibo.com/s/jR6Dl?sudaref=www..com
『伍』 月下桑寫的 《鬼樓》到底是什麼樣的劇情 我看了2次沒看懂
我也沒太看懂,不好意思,不能為你解答
『陸』 《《鬼樓》那加》txt全集下載
《鬼樓》那加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很吵。
他聽見男人凄厲的慘叫聲,綿延不絕;有人在房間內奔跑,『咚咚』的聲響震動地板;玻璃珠四處滾動著;還有不知從哪裡傳來的輕微嗚咽……交織在一起。
距離很近的吵鬧,卻沒有讓他醒來。
他躺在床上,卻感覺自己站在卧室門口,看著空無一人的客廳,反復告訴自己這不是夢,忽然,一種奇怪的預感閃過心頭。
——『那個人要來了。』
於是一瞬間他又回到被窩里。
果然,一個黑影晃至他床邊,沒有實體,就像是一團黑色的煙霧,在空氣中凝聚成形體。
意外地,他並不害怕。盡管露在被子外的右臂似是被什麼壓著,五指努力蜷縮握成拳狀卻不受控制地展開,他直覺黑影拿了針或者其它尖銳的物體刺下,並不痛,只是嚇了一跳,感覺對方並無惡意。
他好像笑了,對黑影說了句話,可惜連自己也沒聽清。
眼角餘光彷彿看見那團黑影咧開嘴,而後消失。
他突然意識到……這是在夢里。
那天早晨醒來時,他失憶了。
陌生的環境,布局單調的房間,他坐在床上相當茫然。
起初他……
『柒』 夜探鬼樓……
你說的《樓》是恐怖片嗎?
這是簡介;
某市驚現鬼樓,網路小說家夏立冬為探求真相,加入鬼樓探險隊。兩次夜探鬼樓「見鬼」的離奇經歷令其惶恐不已,而同時在鬼樓背後卻隱藏著一個與她有關的巨大陰謀。 而就在揭開這個陰謀的時候,卻發現了更加詭異的秘密。
因為我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不能幫你太多。。
『捌』 誰有勁松鬼樓故事
勁松鬼樓 84年左右北京發生了件大事,當時人們、尤其是住在勁松附近的,個個都是人心惶惶的。大家都在傳說,說相聲的李老住的那幢樓鬧鬼,每當天黑,一進那個樓門,就能聽到凄慘的哭聲,在你耳邊縈繞,並可以看到周圍鬼火閃爍,而樓道里的照明燈也忽明忽暗,足已嚇破人膽。而到了夜深人靜家家進入夢香時,門外卻熱鬧非凡,聊天兒的、搬東西的、打架的、罵孩子的聲音都清清楚楚,但當人們打開房門,聲音驟停,只留下探頭觀看的鄰居面面相覷。 當時那座樓是新建不久的,搬進去的住戶只有一半左右,發生了這件事,樓里的住家又紛紛搬走了,只剩下空樓。奇怪的是人搬走了,鬼好象也跟著走了,整個空樓安安靜靜的。於是有些實在沒房住的人家又悄悄搬回來了,開始幾天平安無事,直到那天,有一個老太太晚飯後溜彎回來,上了樓梯看到有個披著長發的女人在自家門前站著,老太太納悶,不認識呀,便問那個背對自己的女人找誰。問了二遍,也沒有回應,老太太便一邊叫屋裡老伴和兒子的名字,一邊上前拉她一把,想把她推到一邊自己進屋去。女人被拉了一下就慢慢地轉過身來,就著樓道昏暗的燈光,老太太看見了她的正面,嚇叫一聲瘓在地上暈過去了。她的家人聽見叫聲來開門,看見母親不醒人事的躺在地上,馬上把她送到醫院搶救。老太太醒了以後還嚇得混身哆嗦,斷斷續續地說了事情的經過,原來那個女人轉過身子,老太太看見她的那一面也是個長發披肩的背影!可憐這個老太太被嚇得不能下床了,還整天疑神疑鬼,絮絮叨叨不知所雲,最後只好被送回鄉下老家休養。 375是一路公交車,現在是從北京西直門站開往頤和園北宮門,具體路線是從西直門出發一直向北走學院路,經過語言大學、清華大學等等七八個知名學府,最終到達頤和園。出事的時候,375路還在跑圓明園到香山的線路。 在北四環修建之前,清華大學以西非常偏僻,或者用另外一個詞形容更好――荒涼。尤其是到了冬天,北京的西北風一颳起來,真是嗚嗚做響,街道上經常一個人都看不到,那時375路經過的道路還全都是正反雙道的小窄路,過了圓明園以後,馬路兩邊都是荒野,一叢一叢幾十米高的參天大樹,當然也就少不了亂墳崗子。 具體是哪一天,給關嘯講鬼故事的人已經記不清了。總之,是個冬天,西北風嗷嗷的,地上早就結滿了冰。 375的夜班車是22:00從圓明園發車,一般情況下,末班車全程總共不會超過10個乘客。 發車的時候,車上一共有七個人,375是兩節的大公共,標准配置是一個司機兩個售票員,前門一個後門一個。375前半節座少,後半節坐著四個乘客,一對小夫妻,還有一個老頭和一個小夥子一前一後坐在單人座上。車一開起來,寒風順著門縫窗縫嗖嗖地向車里灌,包括售票員在內所有乘客都縮著脖子。 圓明園出發後馬上就是頤和園,接著就是頤和園北宮門,整個375路沿線也就這兩站還熱鬧點,有幾片平房還有點小飯店,過了北宮門之後大概是第二站。 突然,司機在前面用京腔罵上了:「操,這他媽的都什麼事?平時一路上連個鬼影子都看不到,今天見了鬼了,還他媽的不在車站上等車,跑到這里晃手有個屁用?」 大家順著車燈一看,在前面一百多米外,有兩個黑影沖公共汽車招手。 北京人大部分都是刀子嘴豆腐心,雖然罵罵咧咧的,但是真遇到事了,肯定不會掉鏈子,前門的售票員也說:「給他們停一下吧,這么晚了,他們也打不到車。」售票員說的對,別說當年那荒僻,就是2008奧運會前後,晚上10點以後想打車去香山,一般的計程車司機都得尋思尋思,說不定還要到派出所備個案什麼的。 公共汽車吱――扭――一聲停下了。 中門一開,車下上來兩個人……哦……不……是三個人,兩邊各一個人中間還夾著一個人,中間的人披頭散發一直垂著頭,就這樣腳不沾地地被架了上來。 車上所有人包括售票員都被嚇壞了,兩邊兩個人竟然都穿著清朝的官服,背後還拖著兩根大長辮子,在車廂昏暗頂燈照射下,兩張臉泛著慘白。 他們上車後也不打票,三個人一屁股擠在一個兩人座上,一動不動向前看。 後門的售票員膽子還挺大,和其他四個乘客說:「大家別害怕,估計是附近拍古裝戲,說不定喝多了,也沒有換衣服。」 這么一說,車上乘客還真就信了。頤和園和香山之間遍布古剎,不少人在附近拍戲,前幾天晚報上還說,黎明主演的《雪山飛狐》還是《飛狐外傳》正在西山大覺寺拍戲(距離375路公交線不過幾里地)。 就在這時,那個老頭突然轉身給了後面小夥子一拳,接著就嚷嚷起來:「嘿……你個小東西,你沒事你踩我幹啥?我不理你,你還三番五次地踩。」 「沒有哇,大爺,你搞錯了吧,我怎麼會踩您呢?」小夥子一臉冤枉。 「小兔崽子,不知道你爹媽怎麼教育你的,就這么對待老人?信不信我替你爹媽揍你!」老頭說話越來越不客氣。 車上的乘務人員和後面的小夫妻都皺起眉頭,如果不是看是個老人,他們早就替小夥子說話了。 「我真沒有!大爺,你別冤枉我!」 「還不承認!」老頭手腳還挺快,一把就薅住小夥子的脖領子:「你跟我下去,咱倆去頤和園派出所說理去!走!」 誰被人薅住領子也不會高興,小夥子也激眼了,一把反薅著老頭的領子,兩個人拉拉扯扯就下去了。 下去的時候售票員還說了一句:「小夥子,看好我們的車號,民警同志有問題,和我們聯系。」 375路末班車尾巴冒出一股黑煙,很快消失在西面的山路里。 老頭直到這車走遠了,才長出了一口氣,然後放開小夥子。小夥子還吵吵呢:「走啊,派出所去,頤和園派出所走上就半個小時,走!」 老頭瞪了小夥子一眼:「走什麼走呀,剛才要不是我,你就死了。」 小夥子還不明白呢。 老頭接著說:「剛才最後上去的三個,都不是人,他們都是鬼!」 西北風呼呼一吹,四周又是黑乎乎一片,小夥子一下子嚇出了一身的冷汗:「真的假的?大爺,你可別拿我開涮,我膽子小,我們家還是計劃生育,就我一個孩子。」 「騙你幹啥,你這小夥子看事一點都不仔細,你沒有發現?他們三個上來的時候,全都沒有影子!我在罵你之前,用手指給你比劃好幾次了,你都不理我。走,快去報案吧。」 一老一小跑到派出所去報案,結果小夥子和民警還挺熟――他是警校的學生,在頤和園派出所實習過。民警同志也就是看在他實習過的份上才沒有罵他是神經病,只是讓小夥子和老頭在派出所專用那種信紙上寫了半天情況報告,又留下電話住址,把兩個人給打發了。 結果,第二天一大早,出事了!公交汽車總站打電話給市局報案,昨天晚上,375路公共汽車末班車和三名司乘人員失蹤!後來,根據電話和地址找到了昨天晚上報案的小夥子和老頭,也就在同時,失蹤的375也找到了,竟然是在100多公里外北京密雲一個山溝里。車外是一大堆熊熊燃燒的篝火,車上只有三個死人,才過了不到24小時卻已經高度腐爛了,從衣服上能看出是司乘人員。 更讓人驚訝的是,375末班車只有很少的汽油,根本不可能一口氣跑100多公里。警察敲了敲油箱,油箱竟然是滿的,伸進根管子吸了一下,三四個刑偵大隊的老警察臉瞬間就變白了――汽車的油箱里根本不是汽油,全都是紅彤彤的鮮血。 這事很快就傳遍了,後來,晚報、日報、青年報等各大媒體為此事公開辟謠,一再聲明,純屬子虛烏有。再後來,在375路公交車司乘人員的強烈要求下,375路改線,也就是後來的西直門到北宮門。
『玖』 我聽說在沈陽有一個特別有名的鬼樓,叫做艷粉鬼樓
「沈陽鬼樓」身世
「鬼樓里住的不是『鬼』,而是『黑戶』。」
記者調查得知,31號樓和33號樓的開發單位原是沈陽一家集體經濟房屋開發公司。這兩座樓是該公司開發的永善里小區二期工程,當時分別命名為1號樓和2號樓。居民們說,因為資金問題,蓋樓時前後換了多個承建商,從1984年一直蓋到1992年。中間幾度停頓,甚至有鳥類在樓上築巢。
33號樓旅館的鄧先生說,兩座樓蓋好不久,因為欠資問題,債主們就將開發商告上了法庭,法院隨即將33號樓三層及以上房屋查封。此時整座樓的水電煤氣等尚未開通,因此,這其實是一座「爛尾樓」。樓上並非因為「鬧鬼」導致住戶搬走,而是根本就沒有人住過。
33號樓一層二層則被原永善里商店所佔用,這也是整棟樓僅有的已使用樓層。鄧先生曾是原永善里商店的員工,據他稱,當初集體經濟公司蓋這座樓時,原永善里商店動遷,開發商承諾大樓蓋好之後將一二層返還給商店,後來卻暗中將其轉賣給別人。通過打官司,商店最終討回產權。另有當地居民稱,在打官司中間,已經在外8年的永善里商店實在等不及,大概是在1993年,於一天晚上將樓門砸開,強行入住,並自行安裝水電煤氣等開始使用。
永善里商店隸屬原鐵西區副食品公司,該公司於1998年改制,永善里商店不復存在,更名為「貞觀商場」,後再度更名為「瑞祥商店」,大概因為不景氣之故,商店只佔用一樓部分房間,其他房間則用來出租,去年又在一樓辟出一部分開了家旅館,二樓部分由檯球廳改造為客房。
7月14日,記者徵得旅館同意,從二樓一道門一路爬上,終於探得「鬼樓」的真面目。該樓基本設施已經安裝完畢,但顯然未經使用。地上已經積了一指厚的塵土。有幾套房的房門上貼著沈陽市中級法院的封條,時間為1993年。
鄧先生稱,打了多年官司,33號樓最後被判給了幾家單位。結果誰都沒法用,一直空著。
當地居民對空置15年的「鬼樓」深感惋惜,「這樓其實質量不錯,要是歸個人的話,誰會讓它白白空著?」
31號樓由於最後的承建商接盤,賣了好幾年,該樓所有的42套房均成功售出。但與33號樓一樣,當時也沒有水電煤氣等基礎設施。住戶們經數年上訪,於1999年通了電。但由於承建商老范跑了,大部分房子至今也沒有拿到房產證。「沈陽鬼樓里住的不是『鬼』,而是『黑戶』。」蔣凡林說。
傳言追溯
晚上偶有燈火,便被議論為「鬼火」,窗戶被人打碎後發出怪聲,便被議論為「鬼哭」。
多位永善里小區的居民認為,33號樓鬧鬼的說法,是由於當年永善里商店與開發商的糾紛,商店個別人放出的謠言,目的是阻止開發商賣樓。如果這種說法屬實,那事情的發展著實出人意料,因為隨著永善里商店入住,他們自己也成為「鬼樓」傳聞的受害者。
巧合的是,在此期間,相鄰的31號樓的確出過幾件事:樓剛蓋好的時候,圍牆倒塌壓死了一個人;住戶裝修時,工人因為偷懶,將拆下的牆皮從窗戶扔下,不慎將一撿拾者砸死;一名精神病人在樓道中過夜,結果被凍死。
這幾件其實並無聯系的事件,成為「鬼樓」傳言的催化劑。
沈陽鬼樓「鬧鬼」的原因也漸漸被歸結為兩種:一說是這里原來曾有一座廟,蓋樓時把廟拆了——事實上當地確有一座廟被拆除,但離鬼樓至少有二百米遠;一說這里曾是一片墳地,蓋樓時將墳地平了——事實上當年鐵西區到處都是墳地,絕非這兩座樓所處地帶獨有。
由於物業公司未曾接手,導致31號樓的樓道一直臟亂不堪,甚至一度沒人出面在樓道里裝個燈泡,此外加上樓層結構有些特別,樓道內顯得頗為陰森可怕。
「沈陽鬼樓」名聲既已傳出,於是有「探險者」不斷造訪,居民們被騷擾得不耐煩,漸漸對來訪者頗沒好氣。一樓商場的王老闆乾脆將33號的樓門緊鎖,上了三把鎖,上書「倉庫重地」字樣。從31號樓通往33號樓的一個窗戶也被磚塊堵死,且通道內立起一道兩米高的鐵絲網。這一切使得33號樓越發神秘。
在媒體公開報道之前,過往的計程車司機們成為鬼樓說法最好的傳播工具。司機汪勇十年前對「鬼樓」就有耳聞。「那時候年輕,」他說,「我專門上去『練膽兒』。」汪勇承認,那次他並沒有看到傳說中的「靈異」現象,但還是感覺「不對勁」,他上樓的時候很慢,下來時倒是飛快,「一隻腳落地,我聽到兩下聲音,你說怪不怪?」
驚現女屍
去年,為了防止33號樓上的玻璃掉下砸傷路人,城管人員便架梯上去,將樓上的窗戶全部拆除,如此一來陽台裸露,不明就裡的人更加確信樓里無人居住,鬼樓傳聞因此又找到根據。
「沒鬼?沒鬼好好的樓怎麼會空著?」汪勇指著車窗外的33號樓說。
至於31號樓與33號樓究竟哪個是「正宗」的鬼樓,一直沒有定論。按所謂「靈異」現象發生地而言,應該是31號樓,因為只有這座樓有人居住;然而真正空著沒人住的卻是33號樓。最後經過一番過濾,大概是空置無人住這一因素起了作用,33號樓成為真正的「沈陽鬼樓」。不過這似乎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一旦定性為「鬼樓」,一些牽強附會的根據總會出籠,而且很快能找到市場。
一位居民稱,33號樓上由於久無人住,一度成為孩子們玩耍和乞丐定居的地方,晚上偶有燈火,便被議論為「鬼火」,窗戶被人打碎後發出怪聲,便被議論為「鬼哭」。
「沈陽鬼樓」遭恨?
能在此處買得起樓的,大都是當時的「暴發戶」。而此樓周邊那時卻還是棚戶區。傳聞一出,「鬼樓」便很快成為窮人對樓內富人表達不滿的載體。
「鬼樓」傳聞的擴大與沈陽市著名的「蘇老闆」也有關系。蘇老闆原名蘇英奇,據說是磨豆腐出身,曾干過警察。後來下海經商,發家後買下了「鬼樓」對面的一座7層樓。在33號樓出名之前,這座樓是當地的標志性建築之一。
據當地居民說,蘇老闆的樓集典當、餐飲、洗浴、娛樂於一體,整個樓裝飾得富麗堂皇,像一個宮殿。然而蘇老闆被認為國內最早從事非法集資的代表人物,他以三分利息為誘餌,吸儲高達數十億元。在一些老幹部的舉報下終於案發,蘇潛逃到國外。
將錢借給蘇老闆的債主們便把那座樓當成討債對象。每當周末,便有不少白發老人打著標語、橫幅到樓前聚集抗議,多年持續不衰,成為當地一景,一直到前年拆除方休。
嚴格說來,31號樓其實與蘇老闆的樓並無聯系,然而曾經發生的幾起死亡事故卻成為兩者的紐帶。在傳言中,事故中死去的人變成了蘇老闆的女秘書———債主們找不到蘇,便找到其一位女秘書,最後逼其從「鬼樓」上跳下,從此鬼樓不時傳出女人哭聲。
記者調查,蘇老闆根本沒有過一位跳樓的女秘書。
在現實中,或許唯一能將鬼樓和蘇老闆樓聯系起來的是路官派出所。該所原駐地是在對面蘇老闆樓旁拐角處,31號樓剛剛建成的時候,蘇老闆將對面的那整座七層樓買下,派出所遷到了31號樓一層。
「沈陽鬼樓」遭恨
派出所的存在顯然為鬼樓的傳言大餐提供了更多的佐料,當年派出所那次普通搬遷被解讀為給鬼樓「鎮邪」。去年,在此辦公十多年的派出所遷走,又有人反過來說:沒鎮住邪。上面所提的「靈異事件」,睡覺移位的當事人也一度變成派出所的民警們。
派出所搬走之後,原在31號樓的辦公用房分配給鐵西區市容辦公室,此後,人們便可以經常看到執法人員將一車車的查抄物品拉到此地。「這下我們這樓就更遭人恨了。」「鬼樓」的一位居民感嘆道。
這位居民說,鬼樓名聲傳出,「遭人恨」是原因之一。那時也正是下崗工人數量漸增的時候。鐵西區出名,除了出過一位女歌星艾敬,另外因為這一帶有著大量的國有企業。
沈陽鬼樓辟謠行動
「打那以後,連續好些天都有成群結隊的人來參觀。我們這鬼樓的帽子算是戴牢了。」
鬼樓傳聞漸漸引起了媒體的注意。事實上,早在六七年前,沈陽當地幾家媒體均曾派出記者「暗訪」鬼樓,並最後作出鬼樓無鬼結論。然而在辟謠的同時,此前僅通過口耳相傳的鬼樓,也因此愈加聲名遠揚。
影響最大的一次報道是在2002年11月,由沈陽當地影響力頗大的遼沈晚報發起。為戳穿謠言,該報派出由其一位「明星記者」領銜的4名記者到鬼樓特別體驗了三天兩夜,最後以《「鬼樓」無鬼》的標題作了整整一版的報道。
五年過去,31號樓一樓的譚阿姨對這篇報道記憶猶新。「打那以後,連續好些天都有成群結隊的人來參觀。我們這鬼樓的帽子算是戴牢了。」
2006年11月21日,「鬼樓」又迎來一批「辟謠者」。發起這次活動的是遼一網的項目經理阿陽。去年10月,他在網上偶然發了一篇關於鬼樓的帖子,結果一下走紅,不僅網民反應強烈,連央視「走近科學」欄目的記者也打來電話詢問。阿陽再接再厲,又在網上發帖號召到「鬼樓」探險,以配合央視原本打算要做的這期節目。
此時,「鬼故事」正在網路上盛行,但大都難找到真正依據,像沈陽鬼樓這樣有著確切地址和實物依據的,堪稱是「鬼故事」中的「精品」。
報名探險者共三十多人,其中還有幾位是政府機構的幹部。在供電所上班的一位網友將單位用的梯子貢獻出來,事後有細心的網友發現,探險那天恰恰是農歷傳統的「鬼節」。然而此次規模空前的鬼樓探險活動卻中途失敗。因為爬樓驚動了樓下的商店服務員,他們果斷地報了警。結果,這次志在辟謠的探險活動演變成一出鬧劇。當地一家媒體報道了此事,並以專家口吻稱此舉屬「荒誕行為」「不值得提倡」。此外,當地的交通台也報道了網友們的探險,鬼樓遂再次聲名遠揚。
沈陽鬼樓辟謠行動
「沈陽鬼樓」難拆?
「誰要受謠言影響拆這座樓,誰就是敗家子。」
困擾居民們多年的鬼樓傳言,本有望於去年被徹底打破———有關部門曾打算將這座樓拆掉重建。
去年3月份,原路官派出所的辦公室住進了幾個人,門口貼出了「拆遷辦」字樣,開始對樓上戶主進行登記摸底。
樓上還貼出一份「緊急通告」,通告中稱31號樓和33號樓「經查是嚴重影響城市規劃的違法建築物,現決定依法進行處理」,落款是鐵西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
當地媒體也對此作了報道,「全沈陽都知道鬼樓要拆了」,31號樓居民老黃說。然而調查摸底之後,此事卻又歸於沉寂。至今沒有消息。
5樓住戶蔣凡林去年曾接待過前來摸底的工作人員。據他回憶,當時曾問工作人員,好好的樓為什麼要拆?對方回答是因為與對面新建的樓「不協調」,「我說胡扯,我是學美術的,這樓怎麼個不協調法?」最後蔣老漢在意見表上寫道:誰要受謠言影響拆這座樓,誰就是敗家子。
未經證實的消息說,鬼樓拆遷擱淺的原因,主要是兩座樓皆屬高層,佔地面積太小,開發利用價值不大,加上住戶又較多,補償費用偏高,鮮有開發商願意接手。此外,由於房地產業向來講究「風水」,將來新蓋的房子會不會因為「鬼樓」傳聞賣不出去,也是一個未知數。
實際上,早在5年前的媒體報道中,亦曾提出要「搶救31號樓」。報道中稱,鐵西區委、區政府及區房產局表示將「力爭盡快解決該樓遺留的問題。」然而5年前即「力爭」解決的問題,如今仍舊擱置。
擱置的結果則是謠言的再次盛行。好事者再次以既定的「鬼樓」邏輯加以解釋:你看確實有鬼吧?要不政府能不敢拆?
沈陽鬼樓「身份」難定
沈陽市沈遼中路33號樓自1992年建成以來,至今無人居住,空置多年的樓房也成為「鬼樓」謠言的最好載體。目前這座樓到底歸誰仍然是謎。
據31號樓多名住戶介紹,去年3月份,沈陽市鐵西區曾組織有關部門研究31號樓和33號樓的動遷事宜。7月17日,記者來到沈陽市鐵西區城建局咨詢此事,一樓辦公室一位王姓工作人員稱對此並不知情。
記者調查發現,去年3月1日,沈陽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鐵西分局曾貼出一份《緊急通告》,通告稱31號和33號商住樓是「嚴重影響城市規劃的違法建築物」,「決定依法進行處理」,聯系人為「張福」。
7月20日,記者找到城管局鐵西分局,該局黨委辦公室一位趙姓負責人承認通告是該局所發,但對動遷一事卻並不知情,張福也並非該局工作人員,建議記者到區拆遷辦公室問。鐵西區拆遷辦公室孫主任則說,他確實在區有關會議上聽到「鬼樓」動遷消息,但此事因故暫停。
7月23日,記者再次來到鐵西區房產局,得知「張福」正是該局工作人員。他稱,去年區里確實一度打算對兩座樓進行動遷,但調查摸底時發現,兩座樓都有產權單位,31號樓還住了人,動遷也就沒能啟動。至於33號樓的產權,張福稱歸三家單位,分別是興業銀行沈陽分行、沈陽市木材公司和一家供暖公司。
張福的說法與31號樓旅館老闆老黃的說法吻合。
記者找到興業銀行,結果該行辦公室一位於姓工作人員稱「興業銀行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不良資產。」
記者又通過114電話查詢到沈陽市木材公司,結果電話打過去,對方稱已經不是木材公司。變成了「沈陽市物資租賃公司」。記者到該公司咨詢,被告知木材公司至少三年前就搬走了,現在是否存在還不知道。問了一圈下來,33號樓還是「無人認領」。
「沈陽鬼樓」一居民非正常生活
15年前,老黃從老范手中買下31號樓一層的那間店面房時,根本沒有料到以後會生出這么多事來,用老伴譚姨的話說,「一進來就倒霉,一直倒霉到現在。」
老黃原在沈陽市政管理部門上班,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做服裝生意,賺了些錢,成為當時所謂的「暴發戶」之一,那時都是單位分房,買商品房還是樁新鮮事,31號樓的買主們,大都是像老黃這樣的有錢人。
老黃後來查證,「老范」原是沈陽市法庫縣農村的一個包工頭,後來發了財,便掛靠到沈陽建築設計裝修工程公司,成為該公司的「第一工程處」。老范最後同意接手31號和33號兩座,但不曾想他因此踏進一個漩渦。1992年,兩座樓完工之後,由於沒錢支付工程款,集體經濟公司便將31號樓委託老范賣,用賣樓的部分資金來抵。農民出身的老范顯然是一個天才的銷售商,31號樓所有42套房子全部成功賣出。
老黃分兩次交齊近30萬元的購房款,然而住進後才發現,房子還沒通水通電,煤氣暖氣更不用說,此外,房子還辦不下房產證。
老黃不止一次地找老范,老黃不知道,當時老范把大夥買樓的錢拿去做生意了。而且,還賠了。等到老黃著了急,老范已經不見蹤影。於是大夥只能自己想辦法,經過努力,31號樓於1999年開始正常用電。
「鬼樓」的傳聞越來越凶,老黃開始沒當回事,但明顯感到生意不好做。開旅館之前,老黃先後在這里開過餐館和浴室。開餐館時,因為是開在了「鬼樓」,沒人敢來;開浴室時,由於水費太貴,加上其他原因,也賠了。老黃說,這些年來,一層的五六家商鋪,除了一個開游戲廳的,沒有一家能掙著錢。
老黃再次見到老范是在2000年左右,當時老黃正在門口照顧生意,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四五年前那個衣著光鮮、頭戴禮帽的老范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絡腮鬍子、拄著拐棍的老頭。原來,老范得了腦血栓,自知來日不多。這次是特意來看一眼自己親手蓋起的這兩座樓。
至此,老黃也就徹底絕望了。他開始感嘆自己命運不濟,和其他一些生意人一樣,在店裡供起了財神和菩薩。去年動遷的消息傳出,老黃心情頗為復雜。他從動遷辦公室貼出的通告上驚訝地發現,自己花了近30萬元、住了13年的房子,竟然是一座「違法建築」。不過工作人員後來告訴老黃,即使是「違法建築」,政府也會作出一定補償。老黃遂又對動遷有所期待。
老黃特意囑咐記者不要寫出他的名字,尤其是他的旅館的名字。「你們是外地報紙,要是外地人也知道我這兒是『鬼樓』,生意就沒法做了。」
沈陽鬼樓在沈陽已經是家喻戶曉的事情,在裡面住的不是鬼是黑戶,也沒有存在什麼真正的鬼火。這一切的傳言估計是心裡害怕的人傳出來的謠言,是謠言更成就了這樣一座鬼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