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知到小說《紅岩》裡面的主要人物》
是的
都是
2. 紅岩的作者是誰 紅岩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紅岩》是1961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民黨集中營的倖存者羅廣斌、楊益言。
該書講述了1948年在國民黨的統治下,處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的共產黨員在渣滓洞中,敵人為了得到口供,妄圖用炎熱、蚊蟲、飢餓和乾渴動搖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產黨員的堅強意志前,敵人卻是一籌莫展,一敗塗地。
紅岩,這史詩一般的稱號,是重慶的光榮象徵。
《紅岩》這神品一般的小說,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品質最高度的概括。紅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堅持真理、改造社會的人生偉大實踐;是革命先輩為國家、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是我們改革開放發展建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紅岩》小說中的很多素材都是取自真人真事。我們不能否認,藝術的東西有些可能要比生活的真實更完美一些,但當真實地接觸白公館、渣滓洞革命先烈斗爭史實材料時,不能不承認沒有誇大的真實很多時候要比加工過的藝術更具沖擊力量。
是初中必讀書目吧,好好讀~
3. 《紅岩》一書的主人公是誰
《紅岩》出版於1961年。作者羅廣斌、楊益言都是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的倖存者,他們親身經歷了黎明前血與火的考驗,目睹了許多革命烈士為革命犧牲的壯烈場面。根據這些親身經歷,他們於1957年寫出了革命回憶錄《烈火中永生》,隨後在這個基礎上創作了長篇小說《紅岩》。這部作品以驚心動魄的斗爭畫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廣大讀者的心,獲得了廣泛的好評,被稱為具有共產主義精神和革命氣節的教科書。
曾經影響過幾代人成長、在讀者中享有盛譽的長篇小說《紅岩》,是由好幾位作者集體創作而成的。羅廣斌是作者之一,也是署名排在最前面的作者。
羅廣斌,1924年生於四川忠縣,40年代參加地下工作並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前夕他被捕關在白公館秘密監獄。1949年11月27日在敵人大屠殺時從白公館越獄脫險。新中國建立後曾任「烈士資格審查委員會」委員、共青團重慶市委常委兼統戰部長、長壽湖漁場場長及市文聯專業創作員。1967年2月5日,紅衛兵闖入其家將其綁架,5天後羅廣斌在關押地墜樓而亡,時年42歲。
與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老舍、傅雷等作家不同的是,羅廣斌的悲劇是個特殊的案例,他既是極左思潮的參與者也是受害者。作為重慶文革初期的風雲人物,在群眾組織因意見分歧而形成對立的兩派時,他參與了激烈的派性斗爭,也是派性斗爭的犧牲品。羅廣斌死亡至今已有38年了。
因長篇小說《紅岩》在全國的巨大影響,羅廣斌作為作者之一,又是大屠殺倖存者,自然而然也成為青年們崇拜的英雄。但是那時他的日子並不好過,出版小說《紅岩》後他的名氣雖然已如日中天,但政治生活卻依然遭到諸多限制——1963年團中央提議推選他為訪日代表,被重慶市某些人以「歷史問題有個別疑點」為由否決;第二年共青團召開九大准備安排他為團中央委員候選人,也因同樣理由被否決。在階級斗爭「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的年代,羅廣斌當年在大屠殺之夜從獄中脫險的經歷,正好構成了讓人不放心的歷史疑點。因此羅廣斌在文革之前心情是壓抑的。當以「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為口號的文化大革命發動起來之時,他立即被那種「造反精神」所鼓動,所感召。他成為重慶最早的造反派之一。這也是他的悲劇人生的開始。
《重慶晚報》載文介紹說:文革伊始羅廣斌等作家就向全市發表公開信成立戰斗小組,參與造反奪取了市文聯領導權,在市級機關團體幹部中最早造反。「1966年8月底,市文聯職工郭青等發起成立造反派組織『紅衛兵戰斗小組』,當時羅立刻表示堅決支持並說:怕什麼,最多是坐監牢,掉腦袋,全家打成反革命!」摒棄文革的極左思潮,我們從羅廣斌這席話中似乎又依稀看到了當年參加地下斗爭時那個熱血青年的風采。只可惜,這次的獻身決心從開始就走錯了路,這是令我們為之無限惋惜的地方。
文革中上海造反派「一月奪權」被中央肯定,各地紛紛聞風而動。重慶造反派內部在奪權問題上產生嚴重分歧。因此埋下了仇恨的種子。1967年1月31日,矛盾終於一觸即發:支持奪權的北航紅旗駐渝紅衛兵率先拋出了批判羅廣斌的文章《羅廣斌很像革命造反派內部的定時炸彈》、《我們為什麼要揪羅廣斌》,攻擊他的帽子一頂接一頂:「周揚黑線上的人物」、「與黑幫分子沙汀、馬識途等關系十分密切」,「重慶文藝界最大的鐵桿保皇分子」,「山城頭號政治大扒手」……
在群眾組織兩派公開決裂時,羅廣斌在選擇站到其中一方的同時,也深深陷入派性斗爭。1967年2月2日,重慶紅衛兵革命造反司令部發令抓捕羅;2月5日,建工學院紅衛兵將羅從家中綁架並抄家;2月8日,奪權方的重慶市革聯會宣告成立;2月11日,宣布市文聯等反奪權組織為「反革命組織」、「保羅(廣斌)組織」,勒令解散……
1967年2月10日就傳出羅廣斌在關押地墜樓自殺的消息。當年看守羅廣斌的人說,羅廣斌實在是不堪忍受連續幾十小時的精神折磨而跳窗而死。羅當時被關押於大坪馬家堡後勤工程學院,審訊者要他必須認真交代1949年『11·27』如何被特務放出監獄。從5日被綁架到9日深夜,連續幾十個小時不間斷輪番逼供,羅一支接一支吸煙,還將清涼油塗在煙上,神態異常疲憊痛苦不安。這樣徹夜不眠到了10日早上,羅端著洗臉盆被押到3樓廁所打水洗臉,趁人不備他爬上窗檯,高呼「毛主席萬歲!」後跳下,墜地後撞在台階石梯上,當場死亡。
關於羅廣斌的死因,究竟是自殺還是他殺?是畏罪自殺還是以死抗爭?是謀殺還是逃走時不慎墜樓?……文革中這幾種說法曾被造反派對立兩方炒得沸沸揚揚。最後卻被江青一錘定音說:羅廣斌是「叛徒」、「反革命」。那個瘋狂的女人在會上表態說:「羅廣斌是羅廣文的弟弟,有人替他翻案,我們根本不理他。華鎣山游擊隊,根本糟得很,叛徒太多了。」 —— 一時間「華鎣山游擊隊叛徒很多」、「川東地下黨叛徒很多」的傳言廣泛傳播。這說明迫害羅廣斌並不是斗爭的終結,而是又一場政治迫害的開端。更多的人命運在一個女人的一番信口開河之後,徹底發生了改變。羅廣斌的命運確實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回顧往事,我們似乎可以觸摸到那個荒唐年代的氣息。直到1978年秋天,羅廣斌骨灰安放儀式在重慶隆重舉行,至此冤案才得以昭雪。
羅廣斌的死,到底應該定性為「犧牲」還是「自殺」,非本文所能夠勝任的事。羅廣斌是一個有缺點有過失的革命者。借用魯迅的話說:有缺點的戰士畢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不過是蒼蠅而已。特別在現在某些人動不動就講「犧牲」的時候,更應該讓他們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犧牲。人們看到,凡是開口閉口「改革」,開口閉口說要「犧牲」和「付出代價」的人,他們自己自始至終沒有付出過代價,也沒有做出過犧牲。不管是主流經濟學家、鼓吹國企改革最力的人,還是國有企業的廠長經理們、執行改革最堅決的人,他們從來沒有付出過代價,也從來沒有做出過犧牲。他們所說的代價和犧牲,都是給別人准備的。而他們自己,只需要大把的撈進銀子就行了,同時撈進的還有私家車、兩套住宅房,以及別墅之類。還有呢,就是「改革家」的桂冠和「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美名。至於下崗失業、看不起病、子女上不起大學、窮愁潦倒之類「犧牲」,都由那些被他們所瞧不起的「低素質」的年齡偏大的職工們給包攬完了。—— 他們的境界根本不能與羅廣斌同日而語。單憑羅廣斌當年放棄家庭的優越物質享受,甘願過清貧的日子,甘願冒殺頭的危險這一點,就足以反襯出如今口口聲聲要「改革」和「犧牲」的那幫人齷齪的靈魂。
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特務在重慶秘密監獄渣滓洞、白公館製造了駭人聽聞的「11.27」大屠殺。羅廣斌在那場屠殺中倖免於難。在1949年12月25日,也就是重慶解放第25天,羅廣斌同志向黨組織交上了長達幾萬字的《重慶黨組織破壞經過和獄中情形的報告》。「獄中意見」是《報告》中的第七部分,共八條,因此稱為「獄中八條」。
這是獄中革命者預見到國民黨政權在潰敗前夕很可能實行瘋狂的大屠殺,他們有話對黨講。「獄中八條」就是披瀝赤誠的訴說,是集體意志和智慧的結晶。他們商定,如果有人能夠活著出去,一定要把獄中同志集體討論的意見向黨匯報。而羅廣斌就光榮地完成了這個任務。他傳遞出來的「獄中八條」主要內容如下:
一、防止領導成員的腐化。
二、加強黨內教育和實際斗爭的鍛煉。
三、不要理想主義,對上級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線問題,不要從右跳到「左」。
五、切勿輕視敵人。
六、重視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經濟、戀愛和生活作風問題。
七、嚴格進行整黨整風。
八、懲辦叛徒特務。
事隔50多年重溫這「獄中八條」,彷彿就是針對今天的現實而寫的。白色恐怖時期,考驗革命者的是生死關、毒刑拷打關、威逼利誘關。和平年代、市場經濟時期,考驗共產黨員的是名利關、權力關、情色關。意志薄弱者過不了這些關,在生死考驗面前叛徒要顯露原形,身處花花世界腐敗分子要打敗仗。
這就是我佩服羅廣斌、懷念羅廣斌及其戰友的理由。我認為,羅廣斌和他的同齡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不應該忘記的。
4. 《紅岩》的主人公是誰
許雲峰
許雲峰是作者著力刻畫的人物之一。他是地下黨的領導者,在他身上比較集中地體現了無產階級革命者的才幹、品質和氣魄。他在作品中一出現就是一個堅定、勇敢、老練、機智的地下黨領導者。
他一到沙坪書店,就發現書店有兩個來歷不明的人,立刻意識到「危險就在眼前」,於是當機立斷,撤銷聯絡站,轉移人員,掩護革命同志,一切處理得有條不紊。
許雲峰堅強勇敢,毫不畏懼,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他與中國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李敬原在新生茶園碰頭,叛徒甫志高帶領特務突然襲擊,許雲峰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沉著掩護革命同志,自己被捕入獄。表現了革命者的高風亮節。
許雲峰足智多謀,立場堅定,具有非凡的膽識和善於應付瞬息萬變的局勢的才能。在獄中,他巧妙地引導徐鵬飛作出錯誤的判斷,承擔《挺進報》的領導責任,保護了地下黨組織。
面對敵人精心設計的酒宴,隨機應變,戳穿了敵人的陰謀,把筵席變成了揭露敵人的講台,機智地引出特務頭子毛人鳳出場。表現出共產黨人的無敵力量。
許雲峰具有壓倒任何敵人而不被敵人壓倒的大無畏氣概和勇於獻身的崇高精神。在獄中,他與徐鵬飛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他赤手空拳以頑強的毅力挖通了監獄通向獄外的洞口,並把它留給了戰友,自己帶著必勝的信念從容就義。
(4)小說紅岩女主人公的選項是誰擴展閱讀:
紅岩創作背景:
《紅岩》的作者羅廣斌、楊益言,曾於1948年先後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並囚禁在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集中營里。他們和小說中的英雄人物,共同經歷了那些驚心動魄的斗爭生活。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把這里的斗爭告訴後代」,他們先後寫了《聖潔的鮮花》《江姐》《小蘿卜頭》等報告文學與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接著,又在這些敘寫真人真事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提煉和藝術概括,創作了長篇小說《紅岩》。
從准備到成書,前後費時十年之久,寫了三百多萬字稿子,徹底返工過三次,大改過五六次。
5. 紅岩的主人公,是誰
《紅岩》的主要人物是許雲峰、江雪琴、成崗、余新江、劉思揚、丁長發。
1、許雲峰
許雲峰是作者著力刻畫的人物之一。他是地下黨的領導者,在他身上比較集中地體現了無產階級革命者的才幹、品質和氣魄。他在作品中一出現就是一個堅定、勇敢、老練、機智的地下黨領導者。
他一到沙坪書店,就發現書店有兩個來歷不明的人,立刻意識到「危險就在眼前」,於是當機立斷,撤銷聯絡站,轉移人員,掩護革命同志,一切處理得有條不紊。
2、江姐
江姐是《紅岩》中比較豐滿的藝術典型。作為一個地下工作者,她有著豐富的經驗和高度的警惕。在重慶的朝陽碼頭,她看到甫志高穿著西裝給她掮行李,當即識破了甫志高好表現的心理,表現了她高度的黨性。
在赴華鎣山的途中,她看到了掛在城頭上的丈夫的頭顱,悲痛欲絕,但她以堅強的革命意志和非凡的毅力剋制自己的感情,並化悲痛為力量,勇敢地擔負起丈夫未競的事業。
3、成崗
16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地下刊物《挺進報》的編輯、印刷和發行工作,在工作間被捕,關押於渣滓洞、白公館看守所,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下堅持自己的氣節,在獄中堅持出版《挺進報》。後被槍殺。
創作背景
《紅岩》的作者羅廣斌、楊益言,曾於1948年先後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並囚禁在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集中營里。他們和小說中的英雄人物,共同經歷了那些驚心動魄的斗爭生活。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把這里的斗爭告訴後代」,他們先後寫了《聖潔的鮮花》《江姐》《小蘿卜頭》等報告文學與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
接著,又在這些敘寫真人真事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提煉和藝術概括,創作了長篇小說《紅岩》。從准備到成書,前後費時十年之久,寫了三百多萬字稿子,徹底返工過三次,大改過五六次。
6. 紅岩中的兩位主人公是誰
1、許雲峰
許雲峰是作者著力刻畫的人物之一。他是我地下黨的領導者,在他身上比較集中地體現了無產階級革命者的才幹、品質和氣魄。他在作品中一出現就是一個堅定、勇敢、老練、機智的地下黨領導者。
2、江姐
江姐是《紅岩》中比較豐滿的藝術典型。作為一個地下工作者,她有著豐富的經驗和高度的警惕。在重慶的朝陽碼頭,她看到甫志高穿著西裝給她掮行李,當即識破了甫志高好表現的心理,表現了她高度的黨性。「如果需要為共產主義理想而犧牲,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也可以做到臉不變色,心不跳」,這一席話,充分展示了江姐作為共產主義戰士的生死觀。
(6)小說紅岩女主人公的選項是誰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紅岩》的作者羅廣斌、楊益言,曾於1948年先後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並囚禁在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集中營里。他們先後寫了《聖潔的鮮花》《江姐》《小蘿卜頭》等報告文學與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接著創作了長篇小說《紅岩》。從准備到成書,前後費時十年之久,寫了三百多萬字稿子,徹底返工過三次,大改過五六次。
作者簡介
羅廣斌(1924—1967),四川省成都市人。中學時代,因為與一個家境貧窮的女同學戀愛,遭到封建地主家庭的反對,憤然出走,去昆明求學。1958至1961年,與楊益言合著長篇小說《紅岩》。1962年調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任創作員。「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1978年得到平反昭雪。
楊益言(1925—2017),原籍四川省武勝縣,生於重慶市。曾在同濟大學讀書。因參加反對美蔣的學生運動被學校開除。在「文化大革命」中,楊益言被誣陷為「叛徒」 「特務」 「反革命」 , 粉碎「四人幫」後,楊益言才徹底平反,後擔任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專業作家。
7. 紅岩的主人公是誰
紅岩》里謳歌的部分革命事跡,正由市紅岩聯線研發中心開發成游戲程序,小蘿卜頭、華子良等小說主角將搖身一變成為游戲主角。市文化局有關負責人說,他們正斥資百萬元以上,開發紅岩系列游戲,使愛打游戲的青少年一代學習、認識紅岩英烈的革命事跡,宏揚紅岩精神。
據介紹,目前正在開發的是小蘿卜頭的故事。游戲最初的場景是:白公館監獄,瘋老頭韓子洞在掃地,跑動。一隊隊特務、看守在巡視。精明的小蘿卜頭躲藏在牆角、柱子等隱蔽處……
在這個場景下,打游戲者扮演小蘿卜頭,如果躲過了特務和看守的視線,來到瘋老頭身邊,則視為勝利過關,如果不幸被抓住則「Gameover」。過關之後,小蘿卜頭將自己省下的一小袋鍋巴送給瘋老頭做干糧,助瘋老頭越獄成功則過關,如果失敗則「Gameover」……
據介紹,紅岩系列游戲主要是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復現紅岩村(包括紀念館)、渣滓洞、白公館等場景,同時再現紅岩歷史上某些特定場景和情景,允許參觀者在數字場景中巡遊,與場景內的人物進行交互游戲,從中學習領會紅岩精神的精髓。
市文化局副局長厲華昨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說,紅岩精神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但它的思想價值再高,也需要用某些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出來。他說,宣傳紅岩精神不能只是一味灌輸,而應適應市民群眾變化了的文化需求。
厲華副局長說,開發紅岩系列游戲並不以贏利為目的,其符合因材施教、寓教於樂的教育原理。數字紅岩開發紅岩系列游戲,只是市紅岩聯線研發中心正在創建的「數字紅岩」的部分內容。今後,人們還將欣賞和參與到以紅岩人物和故事情節為原型的一系列動畫、互動娛樂等項目之中。
據了解,動畫部分將編輯劇本,製作若干集關於紅岩題材的動畫片。互動娛樂主要包括奇襲中美合作所、大轟炸、秘密營救等。
據了解,數字紅岩第一期將營建紅岩場景的虛擬世界;展開動畫的編劇工作;重新架構互動網站;展開游戲的設計;第二期將正式製作游戲和動畫片,同時製作立體電影式的半景畫;第三期將製作立體環形大屏幕,開發和配置專用設備等。
市文化局有關負責人說,打造「數字紅岩」的目的是:「用數字化形式,讓『紅岩精神』永生。」
重慶晚報評論(2)|贊同44
8. 紅岩的主人公是誰
主人公是江姐
作者:羅廣斌 楊溢言
《紅岩》是一部以共產黨人為爭取中國人民解放而進行的壯烈斗爭為題材的優秀長篇小說。作者羅廣斌、楊益言曾被共同關押在「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的集中營里,親身經歷過敵人的種種野蠻暴行和共產黨人不屈不撓的斗爭生活...
9. 《紅岩》的主要人物是誰
《紅岩》的主要人物是許雲峰、江雪琴、成崗、余新江、劉思揚、丁長發。
內容簡介
1948年,重慶地下黨工運書記許雲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書店,作為地下黨的備用聯絡站。
江雪琴江姐到離根據地不遠的一座縣城時,發現自己的丈夫、華鎣山縱隊政委彭松濤的人頭被高掛城頭。見到縱隊司令員「雙槍老太婆」後,她忍住悲痛,堅決要求到丈夫生前戰斗的地方工作。
由於甫志高的告密,許雲峰、成崗、余新江和劉思揚等人很快相繼被捕。特務頭子徐鵬飛得意忘形,妄圖藉此將重慶地下黨一網打盡。然而,他使盡各種伎倆,都沒能從許雲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東西。
江雪琴不幸被捕,關押在渣滓洞集中營里。在獄中,她受盡了折磨,兇殘的敵人把竹簽釘進了她的十指。面對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江姐的英雄氣概驚天地,泣鬼神!
轉眼到了年底。敵人為了表示和談的「誠意」,假稱釋放了一批政治犯,但實際上只將來自資本家家庭的共產黨員劉思揚一人遣回家中軟禁。鄭克昌在誘騙劉思揚失敗後,又偽裝成同情革命的記者高邦晉打入渣滓洞。他妄圖通過苦肉計刺探獄中地下黨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識破了他的偽裝,並借敵人之手除掉了這個陰險的特務。
解放軍日益逼近重慶,關在地窖中的許雲峰用手指和鐵鐐挖出了一條秘密通道。當解放軍攻入四川,即將解放重慶的時候,徐鵬飛等狗急跳牆,提前秘密殺害了許雲峰、江姐、成崗等人。
就在許雲峰等人被害當天的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館同時舉行了暴動。劉思揚、丁長發等一些同志犧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終於沖出了魔窟,伴隨著解放軍隆隆的炮聲,迎接黎明時分燦爛的曙光!
(9)小說紅岩女主人公的選項是誰擴展閱讀
《紅岩》是1961年12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民黨集中營的倖存者羅廣斌、楊益言。
該書講述了1948年在國民黨的統治下,處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的共產黨員在渣滓洞和白公館中受刑,敵人為了得到口供,妄圖用炎熱、蚊蟲、飢餓和乾渴動搖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產黨員的堅強意志前,敵人卻是一籌莫展,一敗塗地的故事。
1961年12月,正式出版,此書重印113次,再版2次,冊數則超過了一千萬。作為紅色經典作品,轟動一時。作者於1957年寫出了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隨後在這個基礎上創作了此長篇小說《紅岩》,後改編為紅色電影《烈火中永生》。
10. 紅岩主人公是誰
羅廣斌、楊益言 小說以解放前夕「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敵我斗爭為主線,展開了對當時國統區階級斗爭全貌的描寫。 許雲峰、江姐、成崗和華子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