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主角 > 西班牙騎士小說主人公

西班牙騎士小說主人公

發布時間:2021-07-21 14:34:58

❶ 《堂吉訶德》里提到的「騎士小說」出現在歷史上那個時代

騎士小說,Novelas de caballerías

西班牙15、16世紀流行的描寫游俠騎士的小說,它是在西班牙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中世紀西班牙人民在反抗摩爾人統治的解放斗爭中涌現出了一個騎士小貴族的特殊集團,成為光復運動的主力軍。以後西班牙復興,稱霸歐美,這種騎士就成為西班牙人理想中的英雄。反映在文學創作上,就是騎士小說盛行。它的前身,是英國的騎士故事和法國北部的英雄史詩。但不同之處在於史詩的主人公有崇高的目的,為祖國或宗教而獻身,而騎士小說的主人公則只為個人事業孤軍奮戰,有時則純粹為了冒險;史詩的情節是依據真實的歷史和地理環境敘述,而騎士小說的故事則是在純屬臆造的境界中展開;在史詩中,婦女居次要地位,主人公幾乎與愛情隔絕,而騎士小說的主人公則為美人赴湯蹈火;史詩中的英雄形象常常粗獷豪放,而騎士小說的英雄往往溫文爾雅。

騎士小說的主題反映封建騎士階層的生活理想,即為捍衛愛情、榮譽或宗教而顯示出的冒險的游俠精神。西班牙的民族自信心,十字軍的冒險精神,虔誠的宗教信念,在騎士小說中均有突出的反映。小說中的主人公游俠騎士,往往被寫成見義勇為,助強扶弱,英勇善戰,舉世無敵。而這一切出生入死建立武功的動力均來源於愛情,故事情節不外乎是:為取得貴婦人的歡心,騎士歷盡神奇的各種驚險遭遇,贏得騎士最高榮譽之後,凱旋而歸,成為國君、領主或朝廷里的顯赫人物,然後分封他的朋友和侍從,並與一貴婦人或一遠方公主成親。這時,一切宿敵,包括那些善於施用魔法妖術的敵人,均被掃盪殆盡。

西班牙最早的騎士小說在1321年左右出現,但具有本國特色的騎士文學形成高潮, 則在15世紀末 16世紀初。當時最為流行的騎士小說有《阿馬迪斯·德·高拉》(1508)、《埃斯普蘭迪安的英雄業績》(1510)、《希臘的堂利蘇阿爾特》(1514)、《帕爾梅林·德·奧利瓦》(1511)、《騎士西法爾》(1512)等。

西班牙耶穌會創始人聖伊格納西奧·德·洛約拉在其作品中不止一次地談到「耶穌的最初的騎士事業」,當時也出現不少小說,將耶穌、天使、聖徒的事跡也作為游俠騎士來描寫,如佩德羅·埃爾南德斯·德·比利溫布拉萊斯的《太陽騎士》(1552)。據統計,從1508至1550年間,幾乎平均每年有一部新的騎士小說問世,共出版60餘部,印了 300版。15世紀末16世紀初,上自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無人不讀騎士小說,可見其流傳之廣。

騎士小說行文冗長,敘事繁復,語言拖沓,人物的性格和外貌雷同,中心思想與內容大同小異,藝術價值不高。隨著騎士制度的衰落,騎士小說也就逐漸銷聲匿跡。

❷ 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筆下效仿騎士外出的主人公是誰

堂·吉訶德
曼查的落魄鄉紳,書中的主人公。喜好讀騎士小說,整日耽於幻想,立志恢復古代的騎士道。一番荒誕的「證險」後,他返回故里,臨終時幡然醒悟。
作品主人公唐·吉訶德是一個不朽的典型人物。書中寫道,這個瘦削的、面帶愁容的小貴族,由於愛讀騎士文學,入了迷,竟然騎上一匹瘦弱的老馬「駑騂難得」,找到了一柄生了銹的長矛,戴著破了洞的頭盔,要去當游俠,除強扶弱,為人民打抱不平。他雇了附近的農民桑丘·潘沙做侍從,騎了驢兒跟在後面。唐·吉訶德又把鄰村的一個擠奶姑娘想像為他的女主人,給她取了名字叫杜爾西內雅。於是他以一個未受正式封號的騎士身份出去找尋冒險事業,他完全失掉對現實的感覺而沉入了漫無邊際的幻想中,唯心地對待一切,處理一切,因此一路闖了許多禍,吃了許多虧,鬧了許多笑話,然而一直執迷不悟。他把鄉村客店當作城堡,把老闆當作城堡的主人,硬要老闆封他為騎士。店老闆樂得捉弄他一番,拿記馬料賬的本子當《聖經》,用唐·吉訶德的刀背在他肩膀上著實打了兩下,然後叫一個補鞋匠的女兒替他掛刀。受了封的騎士唐·吉訶德走出客店把旋轉的風車當作巨人,沖上去和它大戰一場,弄得遍體鱗傷。他把羊群當作軍隊,沖上去廝殺,被牧童用石子打腫了臉面,打落了牙齒。桑丘·潘沙一再糾正他,他總不信。他又把一個理發匠當作武士,給予迎頭痛擊,把勝利取得的銅盆當作有名的曼布里諾頭盔。他把一群罪犯當作受迫害的紳士,殺散了押役救了他們,要他們到村子裡找女恩主去道謝,結果反被他們打成重傷。他的朋友想了許多辦法才把他弄回家去。在第二卷中,他繼續去冒險,又吃了許多苦頭,弄得一身病。他的一位朋友參孫·卡拉斯科假裝成騎士把他打翻了,罰他停止做游俠騎士一年。唐·吉訶德永遠愛對著臆想中的敵人猛沖過去,亂戰一陣,但是由於他的美好願望不切實際,戰術荒誕可笑,因而處處碰壁,好心不得好報,甚至險些喪命。當他和桑丘吃盡苦頭,輾轉回到家鄉時,他已一病不起。但經過一番游歷,他已認識到自己從前是個瘋子,那些騎士小說都是胡說八道,只恨後悔得太晚了。
這個人物的性格具有兩重性:一方面他是神智不清的,瘋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著高度的道德原則、無畏的精神、英雄的行為、對正義的堅信以及對愛情的忠貞等等。他越瘋瘋癲癲,造成的災難也越大,幾乎誰碰上他都會遭到一場災難,但他的優秀品德也越鮮明。桑丘·潘沙本來為當「總督」而追隨唐·吉訶德,後看無望,仍不舍離去也正為此。唐·吉訶德是可笑的,但又始終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化身。他對於被壓迫者和弱小者寄予無限的同情。從許多章節中,我們都可以找到他以熱情的語言歌頌自由,反對人壓迫人、人奴役人。也正是通過這一典型,塞萬提斯懷著悲哀的心情宣告了信仰主義的終結。這一點恰恰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舊的信仰解體、新的信仰(資產階級的)尚未提出的信仰斷裂時期的社會心態。

❸ 堂吉訶德中提到的騎士小說是真實存在的嗎

西班牙15、16世紀流行的描寫游俠騎士的小說,它是在西班牙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中世紀西班牙人民在反抗摩爾人統治的解放斗爭中涌現出了一個騎士小貴族的特殊集團,成為光復運動的主力軍。以後西班牙復興,稱霸歐美,這種騎士就成為西班牙人理想中的英雄。反映在文學創作上,就是騎士小說盛行。它的前身,是英國的騎士故事和法國北部的英雄史詩。但不同之處在於史詩的主人公有崇高的目的,為祖國或宗教而獻身,而騎士小說的主人公則只為個人事業孤軍奮戰,有時則純粹為了冒險;史詩的情節是依據真實的歷史和地理環境敘述,而騎士小說的故事則是在純屬臆造的境界中展開;在史詩中,婦女居次要地位,主人公幾乎與愛情隔絕,而騎士小說的主人公則為美人赴湯蹈火;史詩中的英雄形象常常粗獷豪放,而騎士小說的英雄往往溫文爾雅。 騎士小說的主題反映封建騎士階層的生活理想,即為捍衛愛情、榮譽或宗教而顯示出的冒險的游俠精神。
西班牙的民族自信心,十字軍的冒險精神,虔誠的宗教信念,在騎士小說中均有突出的反映。小說中的主人公游俠騎士,往往被寫成見義勇為,助強扶弱,英勇善戰,舉世無敵。而這一切出生入死建立武功的動力均來源於愛情,故事情節不外乎是:為取得貴婦人的歡心,騎士歷盡神奇的各種驚險遭遇,贏得騎士最高榮譽之後,凱旋而歸,成為國君、領主或朝廷里的顯赫人物,然後分封他的朋友和侍從,並與一貴婦人或一遠方公主成親。這時,一切宿敵,包括那些善於施用魔法妖術的敵人,均被掃盪殆盡。
西班牙最早的騎士小說在1321年左右出現,但具有本國特色的騎士文學形成高潮, 則在15世紀末 16世紀初。當時最為流行的騎士小說有《阿馬迪斯·德·高拉》(1508)、《埃斯普蘭迪安的英雄業績》(1510)、《希臘的堂利蘇阿爾特》(1514)、《帕爾梅林·德·奧利瓦》(1511)、《騎士西法爾》(1512)等。
《阿馬迪斯·德·高拉》插圖西班牙耶穌會創始人聖伊格納西奧·德·洛約拉在其作品中不止一次地談到「耶穌的最初的騎士事業」,當時也出現不少小說,將耶穌、天使、聖徒的事跡也作為游俠騎士來描寫,如佩德羅·埃爾南德斯·德·比利溫布拉萊斯的《太陽騎士》(1552)。據統計,從1508至1550年間,幾乎平均每年有一部新的騎士小說問世,共出版60餘部,印了 300版。15世紀末16世紀初,上自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無人不讀騎士小說,可見其流傳之廣。
騎士小說行文冗長,敘事繁復,語言拖沓,人物的性格和外貌雷同,中心思想與內容大同小異,藝術價值不高。隨著騎士制度的衰落,騎士小說也就逐漸銷聲匿跡。

❹ 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筆下效仿騎士外出行俠冒險的主人公是誰

主人公是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於1605年和1615年分兩部分岀版的反騎士小說。故事發生時,騎士早已絕跡一個多世紀,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諾(唐·吉訶德原名)卻因為沉迷於騎士小說,時常幻想自己是個中世紀騎士,進而自封為"唐·吉訶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區的守護者),拉著鄰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僕人,"行俠仗義"、遊走天下,作出了種種與時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結果四處碰壁。但最終從夢幻中蘇醒過來。回到家鄉後死去。文學評論家都稱《唐·吉訶德》是西方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

❺ 塞萬提斯只是諷刺騎士小說的毒害嗎

我很欣賞你的看法。

作者寫這部小說的主要目的肯定不是要諷刺騎士小說的毒害。否則,當騎士小說不再有市場的今天,《堂吉訶德》應該失去了她存在的價值了,為什麼到現在還這么引人注目呢?

這部小說是我最喜歡的作品之一。通常認為堂吉訶德是一個可笑的人物,最多認為「他是一個性格復雜而矛盾的人物」。而我認為他應該象徵著一個固守著獨立自我的一個孤獨的奮斗者,是一個英雄。大凡常人不理解的先驅,在世俗的眼中都是一些可笑的人物,他們孤獨地在寂寞的曠野中奮進,但無知的眾生總是認為他們在同風車作戰。1829年普希金給自己畫了一幅題為「馬背上的普希金」的像,畫中的普希金手執長矛騎一匹瘦馬,那形象同與唐吉訶德極為神似。

另外,研究《唐吉訶德》時,還有一個現象是人們容易忽略的。小說中插入了大量的類似卜丘伽的《十日談》或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所講的故事,那些故事與主人公的歷險沒有任何關系。如果從創作不成熟方面去解釋,大概不太合理:西班牙歷史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的一部作品,怎麼會出現那麼多的贅文呢?

我個人認為,作者是有意為之的,那些故事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追求自由和個性,這與當時興起於英國的思想啟蒙運動的主張是一致的。由此是不是可以得出這樣一個說法:《唐吉訶德》是一部帶有思想啟蒙性質的作品?

這部作品充滿了浪漫色彩。我們不可以把堂吉訶德的「與風車作戰」當作實情。例如我們不會將屈原的「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當作怪異的勝出飾,怎麼要將他的「與風車作戰」看成可笑呢?

另外,這部作品中的另一個主要人物桑丘其與堂吉訶德相映成趣,但我以為這是一個人的兩個方面:「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的先驅都和實用的世故者。實際上每個人的身上都有這兩種特質。我借《紅樓夢》中」釵黛合一「的說法將這種現象稱為「堂桑合一」。

❻ 求幾部寫關於中世紀騎士的名著

《亞瑟王之死》 騎士傳奇 騎士傳奇的中心是法國北方。法國北方的詩人被稱為「特魯維爾」(也譯為行吟詩人)。騎士傳奇的主題大都是騎士為了愛情、榮譽或宗教,表現出一種冒險游俠的精神。騎士傳奇不同於英雄史詩,它沒有歷史事實根據,而是出自詩人的虛構,有的取自民間傳說,有的模仿古希臘、羅馬的作品。騎士傳奇可以按題材分為三個系統。 一、古代系統一般是模仿古希臘、羅馬文學的作品,像《亞歷山大傳奇》、《特洛伊傳奇》、《埃涅阿斯傳奇》等。這些傳奇寫古希臘、羅馬故事,但它們的英雄則具有中古騎士的愛情觀點和榮譽觀點。 二、不列顛系統是圍繞古克爾特王亞瑟的傳說發展起來的,其中主要寫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的故事。這些故事在西歐各國流傳很久。法國詩人克雷締安·德·特洛亞(12世紀)是這個系統的代表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朗斯洛或小車騎士》(1165?)、《伊凡或獅騎士》(1175?)、《培斯華勒或聖杯傳奇》(1180?)。《朗斯洛》是最典型的騎士傳奇,寫亞瑟王的騎士朗斯洛和王後耶尼愛佛的戀愛。為了尋找耶尼愛佛,朗斯洛不惜犧牲騎士的榮譽,不騎馬而坐上小車,隨後又冒生命危險爬過一道像劍一樣鋒利的橋。在比武場上,不論耶尼愛佛命令他退讓或還擊,他都唯命是聽,絕對忠誠。他集中體現了騎士的愛情觀點。《培斯華勒》寫騎士們到各處尋找盛過基督的血的聖杯,充滿神秘幻想。德國詩人哈爾特曼·封·奧埃(1170?-1215?)、沃爾夫拉姆·封·埃森巴赫(1170-1220)等都以克雷締安的作品為藍本,寫出長篇的騎士傳奇。 《特利斯坦和伊瑟》(12世紀)也屬於不列顛系統,是在德、法兩國民間流行很廣的一部亞瑟王傳奇。保留下來的只有法國兩詩人貝盧勒和湯瑪(均12世紀)及德國詩人高特夫里特·封·史特拉斯堡(創作時期約在1205-1220)等人的殘篇。這個傳奇寫特利斯坦和伊瑟無意中喝了一種葯酒,其功效是使人永世相愛。他們受到伊瑟的丈夫馬爾克國王的殘酷迫害,但他們的愛情永遠消滅不了。這個故事肯定騎士的愛情,把愛情描寫成為不可抗拒的力量,就這一點來說,是和基督教把愛情看成是邪惡的那種宗教道德觀點相抵觸的。 三、拜占庭用拜占庭古希臘晚期故事寫成的作品。《奧迦生和尼哥雷特》(13世紀)寫貴族子弟奧迦生愛上女奴尼哥雷特,遭到父親的反對。他為了愛情忘了保衛國家、抵抗外敵的騎士責任。這部傳奇說明從羅蘭到奧迦生的二、三百年中,騎士精神已經衰落了。《奧迦生和尼哥雷特》中詠唱和敘述互相交迭,詠唱部分是用韻文寫的,敘述部分是散文體。 騎士傳奇反映的生活面狹窄,虛構成分較多。它往往以一兩個騎士為中心人物,把他們的冒險經歷組織成一個長篇故事,在人物外形、內心活動、生活細節等方面都有細致的描寫,對話生動活潑。這些藝術特點使騎士傳奇初步具備了近代長篇小說的規模。 [編輯本段]騎士小說 西班牙15、16世紀流行的描寫游俠騎士的小說,它是在西班牙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中世紀西班牙人民在反抗摩爾人統治的解放斗爭中涌現出了一個騎士小貴族的特殊集團,成為光復運動的主力軍。以後西班牙復興,稱霸歐美,這種騎士就成為西班牙人理想中的英雄。反映在文學創作上,就是騎士小說盛行。它的前身,是英國的騎士故事和法國北部的英雄史詩。但不同之處在於史詩的主人公有崇高的目的,為祖國或宗教而獻身,而騎士小說的主人公則只為個人事業孤軍奮戰,有時則純粹為了冒險;史詩的情節是依據真實的歷史和地理環境敘述,而騎士小說的故事則是在純屬臆造的境界中展開;在史詩中,婦女居次要地位,主人公幾乎與愛情隔絕,而騎士小說的主人公則為美人赴湯蹈火;史詩中的英雄形象常常粗獷豪放,而騎士小說的英雄往往溫文爾雅。 騎士小說的主題反映封建騎士階層的生活理想,即為捍衛愛情、榮譽或宗教而顯示出的冒險的游俠精神。西班牙的民族自信心,十字軍的冒險精神,虔誠的宗教信念,在騎士小說中均有突出的反映。小說中的主人公游俠騎士,往往被寫成見義勇為,助強扶弱,英勇善戰,舉世無敵。而這一切出生入死建立武功的動力均來源於愛情,故事情節不外乎是:為取得貴婦人的歡心,騎士歷盡神奇的各種驚險遭遇,贏得騎士最高榮譽之後,凱旋而歸,成為國君、領主或朝廷里的顯赫人物,然後分封他的朋友和侍從,並與一貴婦人或一遠方公主成親。這時,一切宿敵,包括那些善於施用魔法妖術的敵人,均被掃盪殆盡。 西班牙最早的騎士小說在1321年左右出現,但具有本國特色的騎士文學形成高潮, 則在15世紀末 16世紀 初。當時最為流行的騎士小說有《阿馬迪斯·德·高拉》(1508)、《埃斯普蘭迪安的英雄業績》(1510)、《希臘的堂利蘇阿爾特》(1514)、《帕爾梅林·德·奧利瓦》(1511)、《騎士西法爾》(1512)等。 西班牙耶穌會創始人聖伊格納西奧·德·洛約拉在其作品中不止一次地談到「耶穌的最初的騎士事業」, 當時也出現不少小說,將耶穌、天使、聖徒的事跡也作為游俠騎士來描寫,如佩德羅·埃爾南德斯·德·比利溫布拉萊斯的《太陽騎士》(1552)。據統計,從1508至1550年間,幾乎平均每年有一部新的騎士小說問世,共出版60餘部,印了 300版。15世紀末16世紀初,上自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無人不讀騎士小說,可見其流傳之廣。 騎士小說行文冗長,敘事繁復,語言拖沓,人物的性格和外貌雷同,中心思想與內容大同小異,藝術價值不高。隨著騎士制度的衰落,騎士小說也就逐漸銷聲匿跡

❼ 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筆下效仿騎士外出行俠冒險的主人公是誰。

《堂·吉訶德》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於1605年和1615年分兩部分岀版的反騎士小說。故事發生時,騎士早已絕跡一個多世紀,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諾(堂吉訶德原名)卻因為沉迷於騎士小說,時常幻想自己是個中世紀騎士,進而自封為「唐·吉訶德·德·拉-曼卻」(德·拉-曼卻地區的守護者),拉著鄰居桑丘·潘沙「行俠仗義」、遊走天下,作出了種種與時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結果四處碰壁。但最終從夢幻中蘇醒過來。文學評論家都稱《堂吉訶德》是西方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

來自TXT電子書交流團和fANs電子書團為您的解答...

閱讀全文

與西班牙騎士小說主人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推薦的英文小說題目 瀏覽:987
倫理小說蛋疼小說網 瀏覽:214
小說雜志的簽約作者有什麼權益 瀏覽:985
完結戰爭小說TXT下載 瀏覽:937
穿越小說王妃變皇後 瀏覽:220
四個字名字的校園小說 瀏覽:604
主角是特種兵狙擊手退役小說 瀏覽:643
最好看都市娛樂小說 瀏覽:96
小說作者楊揚 瀏覽:899
市長寵妻小說全集 瀏覽:94
古代小說2020完結 瀏覽:478
跟龍族差不多的現代小說 瀏覽:974
小說重生1985軍長 瀏覽:716
天賜官福小說完結資源 瀏覽:972
穿越古代無敵文的小說完結小說 瀏覽:786
蘿莉兇猛的小說全集 瀏覽:599
女主有本命契約者強大的小說 瀏覽:681
無限穿越小說諾言第八 瀏覽:17
小說重生後女主變佛了 瀏覽:479
女主特工穿越小說古代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