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主角 > 小說社戲的主人公是

小說社戲的主人公是

發布時間:2021-06-27 04:55:34

A. 魯迅《社戲》的主人公是誰

《社戲》是散文,文中「我」確實不是魯迅自己,而是魯迅先生自己取得名字,因為在魯迅小時侯不叫魯迅,魯迅只是他後來的筆名,亦或當時夥伴們都叫他的小名,魯迅先生覺得寫自己的小名不合適,又取了個名字!
魯迅中「魯」取自其母親姓魯,「迅」表示愛國迅捷的意思!

B. 社戲的主人公是誰

我的老師說是平橋村的小夥伴或平橋村的勞動人民或是雙喜。

C. 《社戲》里的人物形象

「我」對什麼事都充滿好奇心,觀察仔細,天真無邪,犯了錯敢於承擔,知錯就改。

母親慈愛,關心「我」,母親也很嚴厲,在「我」犯錯時會懲罰我,刀子嘴豆腐心。

外祖母對「我」很嚴厲,知道很多道理,同時也很為我著想,很愛「我」,很慈愛。

雙喜是小夥伴中「最聰明的」,他的性格表現得也最為突出,他心細如發,聰明伶俐:當「我」看不成戲,「急得要哭」時,雙喜馬上能想出「好主意」,並且能舉出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的理由。

鐵頭老生夜晚不翻筋頭,「我」很失望,雙喜又用「誰肯顯本領給白地看」來安慰「我」,表現了大哥哥般的親切體貼;他敢於負責,當老旦唱個沒完沒了,大家都已經厭倦但又不好說回去的時候,又是他提議回家;回程時大家偷阿發家的豆,雙喜勸止大家「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又表現了他善於為他人著想的好品質。

D. 社戲主要描寫的人物是誰,其他人物是誰

社戲主要描寫了雙喜,其他的人物有:桂生、阿發、六一公公。

E. 社戲的主要人物性格特點

1、「我」

「我」是富裕人家的子弟,平常在城裡受著封建教育的束縛。與雙喜、阿發等相比,難免有一些缺點,只會死讀書,不會幹活,看不到戲就「急著要哭」;但「我」到底還是個孩子。心地無邪,對封建教育極為反感,以「免念詩書」為樂事,所以更加嚮往農村生活。

2、雙喜

雙喜是小夥伴中「最聰明的」,小領袖一般,他心細如發,聰明伶俐,當「我」看不成戲,「急得要哭」時,雙喜馬上能想出「好主意」,並且能舉出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的理由。

鐵頭老生夜晚不翻筋頭,「我」很失望,雙喜又用「誰肯顯本領給白地看」來安慰「我」,表現了他的親切體貼;他敢於負責,當老旦唱個沒完沒了,大家都已經厭倦但又不好說回去的時候,又是他提議回家。

回程時大家偷阿發家的豆,雙喜勸止大家「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又表現了他體貼他人的好品質。

3、六一公公

六一公公是淳樸鄉民的代表,六一公公對於孩子們偷他的豆,只是責備「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聽說摘豆是為了請客,馬上說「這是應該的」,他並不是吝嗇的人。

後來他又親自送豆,表現了他熱情好客的性格。「我」誇了他一句,「竟然非常感激起來」,體現了老實厚道的農民本色。

(5)小說社戲的主人公是擴展閱讀:

藝術特色:

1、構思巧妙,結構嚴謹。這篇小說以看戲為線索,從「我」在北京看中國戲的感受寫起,接著追憶了少年時在農村看社戲的愉快,最後又從回憶回到了現實。

中間過渡自然,上下銜接緊密。小說雖然沒有什麼驚一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復雜的結構,但是由於作者對情節的安排,起伏有致,情趣盎然。

2、圍繞中心取捨材料。題目是《社戲》,但真正寫社戲的內容並不多,作者用不少筆墨在開頭寫「我」到外祖母家的其他生活以及看社戲遇到的困難,在結尾又寫了六一公公送羅漢豆的事,這樣寫是為了更好地表達中心思想。

作者所懷戀的不是社戲本身,而是在看社戲過程中與農家孩子結下的誠摯友誼和農村的自由生活。「社戲」作為一條線索,在文中起著貫穿故事情節的作用。

3、景物描寫,細致逼真。碧綠的豆麥天地,水氣中朦朧的月色,淡黑的連山,星點的漁火,孩子們的談笑聲,潺潺的流水聲。宛轉悠揚的笛聲,豆麥和水草發出的清香,等等,寫得有聲有色,情景交融。景物描寫是這篇作品具有魅力的因素之一。

月夜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這幾個畫面,情景交融,充滿江南水鄉特色。把社戲置於這樣的場景之下,使它自然帶有北京城裡的京戲不可能具有的神韻風致。

4、語言生動簡練,富於表現力。「我」未能去趙庄看戲時「急得要哭」,「似乎聽到鑼鼓的聲音,而且知道他們在戲台下買豆漿喝」,這簡練而又具體的語言真切地寫出「我」想看社戲的急切心情。

而在找到船可以去看戲時,「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鬆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這一句誇張的話,生動地寫出「我」如願以償的喜悅。

5、用筆的濃淡疏密,即詳略問題,也是這篇小說最值得揣摩的地方之一。作者濃墨重彩地鋪寫看社戲,包括看戲前的波折、去看戲途中、看社戲的過程和看戲後歸航,如身臨其境,深受感染。

而對於得以看戲的機緣,看戲後的餘波,作者則簡略帶過,用筆非常高明。詳略之間,又並非簡單化地截然分開的詳寫中也間雜著略寫,略寫又不是作籠統地交代。

6、對比強烈,寓意深刻。《社戲》在表現手法上,運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第一部分寫「我」在北京看京戲,那荊具般的長凳,胖紳士的白眼,「冬冬哩哩的敲打,紅紅綠綠的晃盪」,使「我」感到「不適於生存」。

看過戲之後,決心和它「告別」,在精神上也就「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但是,在偏僻的小村莊和農民孩子一道看社戲,那「宛轉、悠揚的橫笛聲,使「我」「白失起來」,那模糊在遠處的月夜中的戲台,使「我」疑心是畫上見過的「仙境」。

看過戲之後,雖然是「遠哉遙遙」了,然而卻一直念念不忘。因此,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北京看京戲和在農村看社戲,看戲時所接觸的人物、環境、感受,就形成了鮮明強烈的對照。

F. 社戲 人物介紹

人物形象的塑造
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樸可愛的農村孩子的形象,如雙喜、阿發、桂生等。這些小夥伴聰明活潑,膽大心細,友愛熱情。「我」看不成戲,「他們都嘆息而且表同情」;開船時「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萬一;看戲時桂生殷切地為「我」買豆漿舀水;回家的路上阿發以「我們的大得多」為由,建議去「偷」自家的豆。這些都是他們無私品質的突出表現。
雙喜是小夥伴中「最聰明的」,好像小夥伴的小領袖一般,他的性格表現得也最為突出:他心細如發,聰明伶俐,當「我」看不成戲,「急得要哭」時,雙喜馬上能想出「好主意」,並且能舉出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的理由;鐵頭老生夜晚不翻筋頭,「我」很失望,雙喜又用「誰肯顯本領給白地看」來安慰「我」,表現了大哥哥般的親切體貼;他敢於負責,當老旦唱個沒完沒了,大家都已經厭倦但又不好說回去的時候,又是他提議回家;回程時大家偷阿發家的豆,雙喜勸止大家「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又表現了他善於為他人著想的好品質。
文章還刻畫了淳樸鄉民的形象,以六一公公為代表。六一公公對於孩子們偷他的豆,只是責備「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聽說摘豆是為了請客,馬上說「這是應該的」,他並不是吝嗇的人;後來他又親自送豆,表現了他熱情好客的性格。「我」誇了他一句,「竟非常感激起來」,體現了他的老實厚道的農民本色。至於他誇「我」「讀過書」「將來一定要中狀元」之類的話(就像今日誇某個孩子聰明,將來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學一樣),只不過是當時的時尚風氣而已,有人據此批評六一公公受封建禮教影響,就有些偏頗了。

G. 社戲小說描寫的主要人物是誰次要人物有誰分別表現了他們怎樣的品質

主要人物是雙喜。次要人物有桂生,阿發,六一公公。表達出作者對童年快樂的回憶,對鄉村生活熱愛,贊美人們的質朴。

H. 《社戲》這篇小說人物眾多, 誰是貫穿始終的人物小說再現了他什麼時候的生活情形

作者魯迅是貫穿始終的人物,小說再現了他童年時期的生活情形。

I. 魯迅 社戲人物

社戲人物有:迅哥兒(即我)母親,外祖母,八公公,雙喜,阿發,鐵頭老生,老六一公公,桂生,老六等.

社戲簡介:《社戲》全文原有前後兩個部分,課文節選自後一部分,描寫作者幼時一段看社戲的往事,表現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童年對許多人來說,是快樂美好的,是一段難忘的體驗。在成人後回憶往事時,對當時的人和事,更是懷著一種浪漫的情感。本文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樸可愛的農村孩子的形象,如雙喜、阿發、桂生等。這些小夥伴聰明活潑、膽大心細、熱情友愛。「我」看不成戲,「他們都嘆息而且表同情」;開船時「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萬一;看戲時桂生殷勤地為「我」買豆漿舀水;回家的路上阿發以「我們的大得多」為由,建議去「偷」自家的豆。這些都是他們純真童心的突出表現。
雙喜是小夥伴中「最聰明的」,好像小夥伴的小領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現得最為突出:他心細如發,聰明伶俐,當「我」看不成戲,「急得要哭」時,雙喜馬上能想出「好主意」,並且能舉出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的理由;鐵頭老生夜晚不翻筋斗,「我」很失望,雙喜又用「誰肯顯本領給白地看」來安慰「我」,表現了大哥哥般的親切體貼;他能拿主意,當老旦唱個沒完沒了,大家都已經厭倦但又不好說回去的時候,又是他提議回家;回程時大家偷阿發家的豆,雙喜後又勸止大家「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說明他善於為他人著想。
本文的景物描寫極具特色。作者採用寫意筆法,從色彩、氣味和聲響等方面,描繪了月夜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這幾個畫面,情景交融,充滿水鄉特色。色彩如豆麥的「碧綠」,遠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潔」,漁火、燈光的「紅」,航船的「白」;氣味如豆麥和水草的「清香」等;聲響如船行的「潺潺」聲,孩子們的笑聲,橫笛的「宛轉,悠揚」,諸方面寫得簡潔干凈,生動傳神。作者還運用各種比喻、擬人等手法,如表現船行之快,用遠山來陪襯,「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描寫船,「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化靜為動,增強了景物描寫的效果。

魯迅簡介:魯迅(1881-1936),清光緒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於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市)東昌坊口。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後改名為周樹人。至三十八歲,始用「魯迅」為筆名。浙江紹興人(祖籍河南省正陽縣),是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華民族文化偉大的奠基人,魯迅的精神被稱為中華民族魂,並且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母親魯瑞、父親周伯宜。在這一生中他寫了小說,散文,雜文100多篇.
魯迅出身於沒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學,先入江南水師學堂,次年考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其間接觸了西方資產階級的「科學」與「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1904年到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學醫,後因為在那裡發生的兩件事對他影響很大,從此棄醫習文。

閱讀全文

與小說社戲的主人公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叔個個不好惹小說全文閱讀 瀏覽:479
手機寫小說閱讀器 瀏覽:444
主角叫風忍的小說 瀏覽:891
雪狼小說馬蘭花TxT 瀏覽:936
離婚男主是甜寵小說排行榜 瀏覽:711
薄荷小說網 瀏覽:907
重生到開心鬼世界的小說 瀏覽:829
玄幻小說的校服 瀏覽:222
求經典重生小說完本小說 瀏覽:801
寫歷史武俠小說 瀏覽:929
天工天工TXT小說下載 瀏覽:918
單純女主綜漫小說 瀏覽:582
赤赫血物語小說結局 瀏覽:573
小說王者歸來主人公陳陽 瀏覽:912
總裁的契約妻有聲小說 瀏覽:267
寫世子妃的小說哪些好看 瀏覽:270
小說作者風雪冰 瀏覽:299
類似重生校草艷遇江湖的小說 瀏覽:624
輝夜姬重生小說 瀏覽:379
秦初白羽小說全文 瀏覽: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