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1962中印戰爭小說閱讀

1962中印戰爭小說閱讀

發布時間:2021-02-14 23:54:30

⑴ 中印戰爭小說下載

你可以試下用搜宜去下載,這個裡面小說也不少。

⑵ 看看美國雜志上1962年中印戰爭是什麼樣子的

美國美聯社新聞紀錄局曾經拍攝了一些很少被人知道的關於美國派駐印度戰地記者拍攝的一些中印局部戰爭的資料影片。雖然,當時美蘇處於冷戰期間。但是,作為同為印度後台的兩大軍事強國的美蘇,此次也是進行了仔細的分析以及資料秘密共享。因此上,那次戰爭,可以說等於處於中國1:3的絕對劣勢局面。表面上中國打贏的是印度。但是,事實實質是打贏印度就等於中國一同擊敗美蘇當時的兩大軍事世界強國。但是,時至今日,在美國國家新聞中心,被解禁的中印戰爭資料中仍然找不到這份影片資料。而後來的俄國俄羅斯檔案中心僅有文字記載。因此,美國人約翰·勞爾稱:「其實在上個世紀60年代末期,由於中美出現秘密接觸,在尼克松表示對華友好態度的同時,美國軍方秘密銷毀了一些「有礙總統東方戰略的不適合的資料」。但是美國的雜志上卻放上了一些我們看不到的中印戰爭的圖片。照片反映了整個戰爭的狀況。
美國遠東情報軍事中心原派駐官員霍華德·本傑明是這樣評述那場戰爭的:「那是一場印度最為愚蠢的戰爭。印度政府當時緊急接受了來自前蘇聯的13個陸軍師,2個空軍師的全套武器制式援助。作為當時的華盛頓軍方,十分尷尬的「中美韓戰」結果,急需要軍事領域裡面取得一次對華戰爭的勝利。同時,也是為了進一步擴展美國在中亞戰略位置上的「主導」地位。因此,即在蘇聯援助第3天,由英美以及北約成員國組成「亞洲軍事發展態勢委員會」決定對印度援助18個步兵旅的全部美式裝備,其中一些裝備是來自英國2戰期間剩餘軍事物資。

⑶ 尋1962年中印戰爭的來龍去脈 (要客觀的)

沖突起因
中國與印度的邊界約20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 到1951年前後,印軍侵佔中國歷屆政府從未承認過的「麥克馬洪線」以南約9萬平方公里的英國殖民者所佔的領土。此外,在中段和西段,印度亦侵佔部分中國領土。1959年,印軍越過雙方實際控制線建立了43個據點。中國政府提出談判解決邊境問題,未得印度方面的接受。所謂的「麥克馬洪線」是英國人自己定的,任何時候的中國政府都沒承認過,是西方肢解中國的一部分。就像英國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的所作所為一樣。

中國觀點
由於麥克馬洪線是英國殖民政府強加於西藏南部的分界線。並且直到1951年之前,印度政府也未公開承認麥克馬洪線。因此,上述爭議領土應該屬於中國。

印度觀點
1947年印度立國後,認為他們有權利繼承英國殖民者占據的中國領土。因此,他們認為上述藏南地區屬於印度。

戰爭過程
1962年6月起,印軍向中國邊防軍開槍攻擊,死傷中國軍人數十人。10月20日中國軍隊反擊,戰爭開始。
1962年10月20日至28日是中國反擊的第一階段。在東段,中國西藏的邊防軍暫時攻佔了藏南和達旺地區;在西段,中國新疆邊防軍驅除了37處據點的印軍。10月24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提出停止沖突、重開談判、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三項建議。印度表示無法接受,宣布印北地區進入「緊急狀態」,並在東線的藏南及達旺地區大力增援士兵。
11月16日至21日為中國軍隊的第二階段反擊。11月14日和16日,印軍再次於中印邊境發動進攻。在東線,中國西藏邊防軍在東、西段對印軍施以反擊,至11月21日,中國西藏邊防軍佔領了印軍的16處據點。在西段,中國新疆邊防軍則佔領了印軍在班公洛地區的據點。由於印度軍隊在東線藏南、西線新疆失敗,印度朝野提議要求美國介入,當時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同意此說,向美國要求國際介入調停。1962年11月,美國介入並以物資支援印度軍隊。中國邊防軍宣布停火,此後兩國邊境即以麥克馬洪線為界,但爭議並未就此平息。

關於戰爭的爭議
印度方面一直拒絕承認、否認或掩飾實際上第一次沖突早在6月就開始了,並且發動者是印方,而堅決認為開戰日期是中方10月的反攻.

中印停戰
麥克馬洪線示意中國政府突然單方面宣布停火,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避免戰爭進入長期化,不利於中國軍隊後勤補給,當時中國軍隊的後勤仍非常原始,必須倚賴西藏的藏民人力、氂牛拉車。中國方面於11月22日零時起下令邊防軍全線停火。12月1日起,中國邊防軍開始全線後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內,等於將西藏藏南和達旺地區交給了印度,另外還依約將繳獲的武器、軍車和軍用物資交還印方。1963年5月26日前釋放和遣返戰俘。

戰爭結果
中國方面:從麥克馬洪線上,再向北撤退20公里。
印度方面:印度官方將藏南和達旺納入版圖。
1979年2月鄧小平接見印度外長時指出:「中印兩國應該求同存異,世界問題可以通過友好協商,互諒互讓,公平合理地一攬子解決」。1987年印度議會通過法令,正式在「麥克馬洪線」之南建立「阿魯納恰爾邦」。至今印度已有多少移民屯居在藏南,數字不詳。但是根據阿魯納恰爾邦總人口數約為兩百萬來估算,在藏南地區的印度移民約為近百萬。然而因為阿魯納恰爾邦和藏南地區並不完全重合,所以中國以後如果再提出邊境的問題,如何處理這些移民將有很大的困難。
中國駐印度大使孫玉璽在2006年11月13日晚上播出的接受印度CNN-IBN電視台專訪節目中指出:「中國的立場是,你們所說的阿魯納恰爾邦全部是中國的領土,中國對其全部擁有主權。這就是我們的立場。」但印度外交部也公開重申「阿邦屬於印度的事實不容置疑」。2007年5月26日,印度公務員代表團原定訪問中國進行考察,但其中一名印度官員來自阿魯納恰爾邦,北京當局認為一旦發給該員簽證,無異承認阿邦屬於印度。新德里當局因此取消代表團出國訪問。

觀點
西方記者馬克斯韋爾在《印度對華戰爭》(Neville Maxwell ,India's China War,London:Jonathan Cape Ltd.,1970)一書中寫道,「當中國軍隊取得重大勝利的時候,中國政府突然宣布單方面無條件撤軍,這與其說讓全世界都鬆了一口氣,不如說是讓全世界都目瞪口呆。世界戰爭史上還從沒有過這樣的事情,勝利的一方在失敗者還沒有任何承諾的情況下,就單方面無條件撤軍,實際上也就是讓自己付出巨大代價來之不易的勝利成果化為烏有。」
解放軍作家金輝在《墨脫的誘惑》書中對那段歷史作了這樣結論,「勝利者和失敗者是十分明確的。但是,經過了近三十年之後,結合現在再來看那場戰爭及其結果,卻完全是另一種情況了——勝利者除了沒有失敗的名義,卻具備了失敗者的一切;失敗者除了沒有勝利的名義,卻得到了勝利者的一切。勝利者因為勝利的飄飄然,以至連對勝利成果的徹底喪失和巨大的屈辱都無動於衷。失敗者因為唯獨還沒有得到勝利者的虛名,所以一直在摩拳擦掌,發誓要報一箭之仇。也許這就是歷史的嘲弄,如果當年印度取得了勝利,那麼現在他們在這一地區肯定不會如此占盡便宜,如果當時中國在此地失敗,那麼現在反而大概不會這么被動和可憐。」

⑷ 關於1962年中印戰爭的書籍

《坦克裝甲車輛》增刊——《共和國之戰》,裡面詳細介紹了中印邊境之戰,中越邊境之戰,珍寶島之戰,還有抗美援朝戰爭。厚厚的一本書,很詳細的介紹。
可以上淘寶網找找。

⑸ 介紹下1962中印戰爭

起因: 中印邊界全長約2000公里,一條麥克馬洪線種下了邊界糾紛的禍根。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未至六十年代初,印方不斷升級邊境沖突。1962年8月至10月,中國曾反復建議中印雙方在官員報告的基礎上討論中印邊界問題,但印度卻堅持要中國從西段自己的大片領土上撤出,甚至要中國東段撤出位於「麥線」以北的扯冬地區,以北作為同意談判的先決條件,這就斷然關閉了和平談判之門。 1962年10月,印度當局錯誤地估計形勢,在大國支持下,向我發動了大規模的武裝進攻。我西藏、新疆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還擊。 經過: 這次自衛還擊戰,在中印邊境東段和西段進行。從1962年10月20日開始,至11月21日基本結束,歷時1個月,經歷了兩個作戰階段。 第一階段,自10月20日至28日。主要反擊方向為克節朗——達旺地區。戰前,印軍在東段和西段的兵力為1個軍部、1個師部、4個旅部、21個步兵營,約 22000人。我軍投入作戰的部隊有:西藏邊防部隊4個多團、新疆邊防部隊1個多團和昌都、林芝、山南分區的部隊。在克節朗方向,我軍根據印軍布勢前重後輕、翼側暴露、正面寬、縱深淺的特點和地形情況,採取了從兩翼開刀,迂迴側後,包圍分割,各個殲敵的戰法。自20日上午7時30分開始反擊至當天下午,便大部殲滅了該地印軍。接著,分兵5路,齊頭並進,乘勝追擊,於24、25日,先後進駐車新橋、達旺等地。在西段地區,我軍於20日8時25分對入侵加勒萬河谷和紅山頭之敵發起反擊,經1小時戰斗,全殲該敵。21日乘勝擴張戰果,至23日便全部掃除了班公湖兩岸及其以北地區的31個印軍據點。隨即揮戈南下,反擊巴里加斯地區之敵,殲其一部。昌都、林芝、山南分區部隊,也於10月20日實施反擊,先後拔除敵據點多處,進占易古通、馬尼崗、塔克新和哥里西娘等地。第一階段作戰至此便告一段落。 第二階段,自11月16日至21日,主要反擊方向為西山口——邦迪拉地區和瓦弄地區。 戰前,印度當局從全國各地調兵遣將,使東西兩段總兵力增至3萬人。我軍投入作戰的兵力也增加到13個多團並一部分炮兵。在西山口至邦迪拉方向,我軍根據印軍布勢特點,以部分兵力反擊西山口,打敵之頭;以部分兵從兩翼夾擊申隔宗、略馬東,擊敵背腹;另以部分兵力實施遠距離、大縱深的迂迴、直插德讓宗、邦迪拉之間,斷敵退路。這樣,便形成了對西山口、德讓宗地區之敵的多路向心合擊,經1天激戰,我軍佔領西山口、德讓宗、申隔宗,殲滅印軍一部。19日,佔領邦迫拉,並於略馬東地區圍殲近千名逃敵。 爾後,主力即在西山口至邦迪拉地區展開搜剿,一部分兵力繼續向南追擊,於21日進占吉莫山口、比里山口和鷹窠山口一線。在瓦弄方向,我軍一部於16日晨發起反擊,殲敵一部,印軍第4軍軍長和第11旅旅長倉皇逃走。我軍在當天下午即佔領瓦弄,一部就地搜剿,另一部分兵向南追擊,至21日,先後進至薩木維爾和金古底,逼近傳統習慣線。在西段地區,我軍於11月18日至20日,清除了殘存在我境內班公洛地區的6個印軍據點,殲滅大部守敵。在東段中部,我軍也於11月18日開始反擊,先後拔除印軍據點16處,殲敵一部。 結果: 1962年11月21日24日,中印邊境中國邊防部隊接到了毛澤東簽署的命令。 總參謀部用特急電報下發到各部隊。電文如下: 西藏軍區前指、軍區、丁指、康指、新疆軍區並成都、蘭州、北京軍區:為進一步爭取政治上的主動,中央決定我國政府發表聲明,宣布為了促成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我軍決定於11月22日零時起,主動停火,並於12月1日開始,主動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雙方實際控制線的內側20公里地區。 1962年11月22日零時。中國軍隊遵照毛澤東的命令,在中印邊界全線停火。 1962年12月1日,中國軍隊主動後撤。到1962年3月1日全部後撤到1959年9月7日的實際控制線20公里以內。這是中國政府出於保持中印友好關系的願望,再一次用實際行動表示中國主張通過和平談判而不是通過武力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誠意。 中國邊防部隊奉命將在反擊戰中繳獲的大批武器、車輛進行擦拭維修,將繳獲的其他軍用物資進行整理包裝,於12月中旬交還給印度。對被俘人員,一律不殺、不打、不罵、不侮辱、不沒收私人財物。生活上給予優待,受傷者給予治療。 中國軍隊後撤後,印軍自1963年開始,又逐步向前推進,繼續侵佔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的中國大片領土。對此,中國政府仍以維護中印兩國的傳統友誼為重,繼續主張通過和平淡判協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30多年來,盡管中印兩國進行了多輪會談,但由於雙方意見分歧較大,中印邊界問題仍無長足進展。

⑹ 印度人怎麼看待1962中印戰爭

派駐印度的美國軍事專家理查德·安德魯斯准將對外稱:這是一場中國形勢的「殲滅戰的開始」。我們在韓戰中多次領教過這種手法。印度通往前方的軍事補給線,完全被中國軍隊切斷。士兵們在缺乏食物的戰斗狀態下,開始出現大面積渙散。隨即,中國軍隊抓住有力戰機,開始發起「中國形式的」殲滅戰。短短8個小時。印度號稱「東亞1,2旅的」2支主力部隊被盡數殲滅。此時,中國軍隊繼續向前推進。其先遣部隊,已接近印度首都新德里外圍50公里處。其深入印度作戰達212公里。但是,此時中國政府作出了讓印度人驚訝的決定,中國軍隊開始快速回撤。中國在後期正式宣布:中印自衛戰爭結束。而且,中國方面歸還了包括印軍第7旅旅長達爾維准將在內3968名戰俘,以及全部繳獲的印度軍隊的武器裝備。

中國軍隊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 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擊斃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 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1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1524名)。

由於受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限制,這場戰爭基本上是雙方的步兵部隊參與,在這里只簡單介紹一下雙方的步兵裝備。中國軍隊步兵武器是新換裝不久的56式系列班用武器(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沖鋒槍、56式班用機槍),而印度士兵手中是二戰英國軍隊制式裝備李-恩菲爾德步槍和司登II、III及斯特林L2A3 沖鋒槍,印軍使用的輕機槍是布倫MKII、III輕機槍。其他的不談,印軍武器裝備還停留在1947年的水平上,而我軍輕武器比印軍的要先進2代,比英美援助印軍的先進1代。戰場上,中國軍隊戰士對大量繳獲的還沒開箱的英美自動武器根本就不屑一顧。雙方士兵的戰斗素質也沒有在一個檔次上,除了廓爾喀這支雇傭兵部隊,印度人從來就不是英勇的戰士。

這次戰爭一舉粉碎了印度的「前進政策」,維持了中印邊境近40年的和平局面,超過當時「1場戰爭管30年」的估計。最重要的是中國軍隊擊敗了來自當時世界上軍事兩大最強大陣營,北約以及華約聯合支持的印度。這是任何一個國家,即便是在現在的先進條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⑺ 2020中印戰爭小說全集下載

2020
印戰爭
txt全集說附件已傳網路網盤點擊免費載:
打字易滿意望採納

⑻ 求有關描寫1962年中印戰爭紀實的書,謝謝,請說書名

張大禾 金立昕(1997).影響二十世紀中國的十次戰爭,二十世紀中國掠影叢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⑼ 關於1962中印戰爭

印度人祈抄禱的現象還好,這襲種現象比較多的是在中東戰爭時期,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都是如此。關於那場戰爭中國勝利的原因很多。
1.中國是保衛國家領土主權的正義戰爭。
2.中國軍隊占據了絕對的地理優勢。中國在打過喜馬拉雅山以後就是一大片的平原和丘陵,印度軍隊沒有任何防守屏障。
3.中國全國解放不久,人心團結,將領作戰經驗豐富;印度本國是靠非暴力手段得到獨立的,軍隊沒有實戰經驗,印度的國教印度教也不允許人民使用暴力。
4.印度軍隊的裝備五花八門,而且幾乎沒有自造能力,對國外的依賴性很大。
5.國軍隊在懲罰了印度後馬上撤回來麥克馬洪線以北,沒有侵略、搶佔印度的一寸土地和一分財產。並重新回到談判桌前

⑽ 求1962年中印戰爭全過程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和印度的藏南邊境的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編輯本段]【背景】中印邊界全長約1700公里,習慣上分為東、中、西三段:東段長約650公里,從中國、印度、緬甸三國交界處至中國、印度、不丹三國交界之處的底宛格里;中段,長約400公里,從西藏普蘭縣的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至札達縣的6795高地;西段長約650公里,從札達縣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侖山口。整個邊界從來沒有正式劃定過,但根據雙方歷史行政管轄所及,形成了一條傳統習慣邊界線,東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南麓,中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西段是沿喀喇昆侖山脈。中印邊境戰爭的爆發不是偶然的,它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和復雜的背景。 一、英國種下中印邊界糾紛的禍根 西藏、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與印度在歷史上有著長期的交往和傳統友誼,過去中印兩國的地圖均按照傳統習慣線標畫邊界,兩國人民亦遵守這條傳統習慣線。只是在英國統治了印度以後,英屬印度當局以印度為基地,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中國的西南和西北邊疆地區,這才逐步使中印邊界發生了分歧。英印政府利用中印邊界從未正式劃定的狀況,對中國西藏和新疆進行侵略擴張活動,從而埋下了爭執的種子。 這次反擊作戰,是在號稱「世界屋嵴」的喀剌昆侖山上和喜馬拉雅山之脈南側地區進行的。該地區地勢險峻,氣候惡劣,人煙稀少,交通不便。這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對作戰行動有嚴重的影響,作戰的艱苦性是罕見的。中印邊界自衛反擊作戰從1962年10月20日開始,至11月21日基本結束,作戰經歷了兩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作戰(10月20日至28日) 自衛反擊作戰在中印邊境東段和西段地區進行。印軍部署的兵力有1個軍部、1個師部、4個旅部、21個步兵營,總計約22000人。印度陸軍原是英國殖民地軍隊,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北非、南歐、東南亞諸戰場作過戰,自吹噓為「打遍歐、亞的勁旅」。與我作戰的印度第四師號稱「王牌部隊」,是「印軍編制、裝備、訓練的試點部隊」。第一一四旅長期駐防克什米爾、受過山地戰訓練。這些部隊在印度陸軍中具有代表性。其作戰部署是:東段,第七旅4個營部署在克節朗地區;炮兵第四旅兩個步兵營配置在棒山口、達旺地區;第四師戰術司令部及1個營位於吉米塘、下地地區;第五旅8個營分布在「蘇班西里邊區」、「西安邊區」和「魯希特」;第四軍軍部和第四師師部位於提斯普爾。西段,印軍第一一四旅以5個營分散配置在邊境全線,其中1300餘人分布在入侵戰境的43個據點;旅部及1個營位於列城。印度的企圖是:在東段,依據正侵佔所謂「麥線」以南和以北的克節朗地區,繼續向西藏內地擴大侵佔范圍;在西段,依託其入侵的43個據點,繼續向我境內蠶食,逐步侵佔新疆阿克賽欽地區。 中國邊防部隊的主要部署是:以西藏4個多團的兵力,首先粉碎克節朗地區印軍的進攻,然後殲滅克節朗地區和可能由達旺地區來援之敵;以新疆1個多團的兵力,首先粉碎印軍進攻,然後殲滅侵入加勒萬河谷和紅山頭之敵,並視情況擴張戰果;同時,以西藏昌都、林芝、山南分區部隊,向當面之敵反擊,配合主要方向的作戰。 克節朗地區反擊作戰。克節朗,位於中印邊界東段西藏以南地區,該地山峰比高1500米以上,海拔4000米左右,森林密布,氣候惡劣,人煙稀少。該地區印軍第七旅、炮兵第四旅2個步兵營,共6個多營6000餘人,部署在克節朗、棒山口、達旺一線,企圖鞏固已侵佔之地,並繼續侵佔我克節朗河以北地區,實現其「以塔格拉(即拉則山)山嵴為界」的夢想。中國西藏邊防部隊集結了10300餘人的兵力,對印軍第七旅實施反擊。根據印軍前重後輕、翼側暴露、正面寬、縱深淺的布勢特點,貫徹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原則,以3至4倍於敵的絕對優勢的火力,採取從兩翼開刀、迂迴側後、包圍分割、各個殲滅的戰法,於20日拂曉開始反擊。實施主要突擊的右翼部隊在槍等、卡龍之間強渡冰冷刺骨的克節朗河,向槍等、卡龍、扯冬、絨不丟的入侵印軍進行反擊。指戰員們冒著槍林彈雨,互相掩護,交錯前進,與印軍展開的激戰。負責摧毀塞維拉河岸卡龍據點的我二連六班班長陽廷安一往無前,前仆後繼,勇猛反擊,共攻克27個印軍地堡,收復了卡龍據點,為驅逐入侵卡龍的印軍第七旅創造了條件。戰後,六班被國防部授予「陽廷安班」英雄稱號。負責清除克節朗河南岸扯冬據點的我三連二排,敢打敢拚,連續摧毀14個地堡,收復了扯冬據點。戰後,二排榮立集體一等功。當天即清除了槍等、卡龍、扯冬、絨不丟等據點的入侵印軍。

閱讀全文

與1962中印戰爭小說閱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公主的穿越小說 瀏覽:698
愛而不得小說古代 瀏覽:499
東野圭吾搞笑的小說推薦 瀏覽:169
寫商界的小說 瀏覽:658
重生之首席名媛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瀏覽:103
好的封神系統的小說 瀏覽:589
免費小說都市狂兵墨武 瀏覽:886
婊氣女主言情小說推薦 瀏覽:407
關於芙兒的短篇小說 瀏覽:864
重生小時候商業小說 瀏覽:655
寫小說怎麼證明版權 瀏覽:622
雙槍小說推薦網盤 瀏覽:773
利刃出鞘系統小說完結 瀏覽:192
師兄穿越小說網 瀏覽:190
連載機甲小說排行榜 瀏覽:795
張震鬼故事有聲小說下載 瀏覽:666
言情甜寵短篇小說 瀏覽:501
重生山賊土匪小說 瀏覽:186
一女n男現代小說男女主身心干凈 瀏覽:381
女主姓黎軍人小說 瀏覽: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