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寫小說應該看什麼書
當然是寫到老讀到老啊,怎麼可能你看個幾本書小說就能寫得很6了?那不是人人都專是大作家了嗎,甚至你去屬看教你如何寫小說這種有針對性的文章,你都不可能看了你就寫得出來,寫小說最主要的還是平時的積累和練筆,你叫個六年級小學生寫出一本打怪獸之類的小說,那人家也會寫啊,只不過寫得像流水賬你看得下去?
如果你是要寫網路小說這一塊,那主要還是看網路小說,多去看看那些大神是怎麼寫的,怎麼寫每個人物形象的,怎麼寫每段劇情的,怎麼寫伏筆鋪墊之類的,涉及到的東西太多,這里也沒辦法一一概括,你看了自然懂得網路小說是怎麼寫的,看了還不懂只能說你沒有天賦,或者是缺乏想像力,或者是缺乏筆力,不知道怎麼將腦子里的故事表達出來。
看網路小說還是初步,只是教你一個故事大概要怎麼表達出來,想要讓你的文有深度順便升華一下作者,也就是你自己的各方面世界觀,就去看那些名著,反正書是怎麼都讀不完的,很多作者都是邊寫邊讀,邊實踐邊學習,因為沒有哪個作者敢說自己的書是最nb的。
⑵ 自從微盤不能用了後,我沒地下載小說課!求大神指教哪裡能像微盤一樣下載免費小說,謝謝
書包網,其實還可以用瀏覽器自帶的小說書架,從那頂上緩存
⑶ 在東京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滿眼都是學霸但是你對他們不屑一顧。。。。
⑷ 在慶應義塾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最大的感覺,就是自由!第二個感覺,雖然每個校區的面積和國內很多佔地豪邁的校園比起來不值一提,但是和所有小而精緻的日式庭院一樣,一年四季的美。愜意而舒服。
關於教授和學生的看法,還是覺得不管學校的排名高低,「人」肯定哪裡都有好壞之分。
自己兩年接觸下來的教授人都是非常nice的,為人低調但是簡歷拉出來嚇哭人的教授一堆,各種深藏不露,隨便舉個栗子,一個對我們特別溫柔還給我們做飯吃的阿婆類型的教授,上課溫柔語調平穩(但是內容還是很不錯的),請我們去她老家的時候,住的是類似文化保護建築的庭院,家裡祖輩從明治維新開始就是出國留學回來發展日本農業和工業那種,老太太年輕的時候去美國學習,能喝酒,能飆車,追看rock concert沖進後台,經歷能寫一本青春小說能拍熱血日劇,但是整個人又低調又包容。
這樣的教授比比皆是,因為我們是文科類再加上項目組涉獵范圍比較廣,教授們性格也是各式各樣,穿著拖鞋閉門研究日本面具的,一口醉人British ecated accent的,東大本碩博土著拒絕說英語的,和我們一起喝酒喝到high太晚沒電車回家打的花了一兩萬日元回家的(一千多RMB,住在埼玉),還有興致勃勃和我們項目組斯坦福黑哥一起去看AKB演唱會的,瘋狂熱愛鄧小平的,熱愛紅星二鍋頭的,中文說得太溜以至於開學party上我當成了天朝同學的……
日本大學教授為大,為能夠專注科研的教授提供了足夠的安全感(對比天朝社科類教授也有論文指標來說),但是水水的教授也有的,保護教授某種程度上也給了混日子的人空間~不過教授有和我們提到過震後國家削減公立大學教授收入,雖然東大受到的影響不大,但是也有部分優秀教授會流向私立大學。
關於政治敏感的問題,我遇到的大多數教授會比較主動規避這樣的問題,比方說中國學生在的時候會主動探討一些日韓的歷史問題,不過也碰到又教授會主動聊「日本的反戰情緒更多來自於一種受過傷害之後的疼痛感」,學姐說遇到過主動挑釁的教授,但是相信應該是少數,可能法學院和政治學相關的會比較多的遇到這種類型的教授或者學生。
不過也有聽過理工科的同胞們會抱怨教授比較push,壓榨和實驗室勾心鬥角比較多,覺得這種都不能一概而論,還是要看自己遇到的教授和同學夠不夠好了。
至於同學,可愛的就更多啦。由於自己接觸的比較多的都是碩士,說說碩士同學吧。我們項目組成功避免了大半留學生天朝籍的現狀,所以感覺很有趣。主要需要澄清一點的就是關於日本人英語口音的誤解,大部分人都覺得日本人口語都非常差,但是自己接觸下來,優秀的人都非常優秀,即使口語比較吃虧一點的,詞彙量和閱讀也都非常厲害,就像天朝學英語的基數這么大,開口不尿的口語也是小部分,類比過去,優秀的日本學生英語真得超級贊Q-Q,我的女神不僅英語一口標准英腔,還法語順溜,還學拉丁語。
選修過和本科生一起上的一門小說課,日本學生不太愛發言的情況也比較明顯,上課互動和碩士課程比起來少多了,但是需要准備presentation的時候,日本學生看著悶悶的拖拖拉拉走上去,但是准備的材料豐富到嚇死人,和一些歐美交流生嘰里呱啦說了一堆沒什麼內容行程了比較鮮明的對比……
關於就業
據說就算是東大生,就職季也要投滿四五十份簡歷才能拿到一個offer~
不過男女差別和文理差別很大,和國內也差不多吧。
一個搞性別研究的教授說,現在好多女生不樂意讀東大,覺得不好嫁⊙﹏⊙,他們還曾經弄過一個項目去高中鼓勵能上東大的女生勇敢的上東大,讀理科!
剩下的………………我放圖吧~
都是日常邊走邊忍不住拿出手機拍拍拍我東大怎麼這么美!
呆多久還是覺得季節更迭非常美!
高大上的圖書館,常年宅在這里,而且不到考試期還是蠻空的【這么好的地方都不好好利用!!】
正面在修繕,放個側面全景。
春天滿地落英/櫻,急死林黛玉
鬱郁蔥蔥的夏天,芒種是在komaba校區,夏至是在文京本部
右下兩張小圖是文京校區的三四郎池,內有錦鯉野鴨以及夏天肆虐的蚊子,不過是安靜的好去處,對面還有個小花架,非常日系小清新,經常中午在那邊吃便當的時候碰到過來旅遊的妹子們拍照……
最愛的秋天!特點就是東大的銀杏,人稱銀杏校,到處都是金黃色,外加滿校園銀杏臭。經常會遇到來學校寫生的老爺爺老太太,支撐日本經濟起飛的那一代老人是非常有活力的,好多志願者團體的主力軍也是他們!非常有禮貌而且會很客氣的找你聊聊天,吃便當的時候坐在旁邊看他們畫畫還有老爺爺老奶奶給我投餵食物!
飄雪的冬天
著名的赤門,另外三張都是komaba校區
美好的小涼亭,午飯,發呆,等人,聊天最愛!
東大弓道部的孩子們
雖然棒球隊創下了70+不勝的記錄,東大弓道部還是很不錯的。
萌萌的手牽手兜球球雕像……
至於東大食堂,物美價廉,我這種對吃沒什麼要求的人覺得足夠了,當然菜式還是單調了一些~
學校健身館沒得說,就是自己沒有好好利用,強烈建議學弟學妹們去辦年卡啊!!!!!!
總之自己的感受就是在東大的日子還是非常幸福的,最自由的在當一個學生。雖然學校手續有時候會非常機械化,日本整個是一個對留學生很友好的國家,獎學金外加學費減免很好申請,現在的匯率折算下來一學期學費也沒比國內貴多少。回想本科時期去開個英文成績單被冷麵姐姐折騰到不行,日本學校各種staff態度好到淚流。
說得好想去再讀個博士了!!!!
⑸ 如何用3分鍾創造一個好故事《小說課》1 2
初中生學習方法指導 影響學生學習成績好壞的因素很多,例如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專,先天遺傳素屬質,後天身體狀況,教師與家長教育水平高低以及教育方法是否得當,校園小環境與社會大氣候的影響,原有知識基礎好差以及智力,能力強弱等等.其中最重要。
⑹ 高中語文教學中小說閱讀的教學該如何進行
小說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教會學生閱讀小說。我覺得這關鍵有兩點。一是要有一個適宜的閱讀態度。小說是文學作品,它反映著人與現實之間的一種審美關系,我們必須以審美的態度來鑒賞小說中所寫到的人和事,不能把小說里的人和事作「傳記」或「新聞報道」式的分析。二是要交給學生讀小說方法,才能實現葉聖陶先生的「教是為了不教」的思想。
小說的這兩個教學目的,都需要「知識」的支持。過去我們反對語文教學中過多的傳授知識,但語文本身並非不需要知識,恰恰相反,我們的許多教學目的,都需要知識教學這個載體,以知識教學為渠道來實現。我們不需要陳舊的知識,但我們迫切須要新知識。這新舊之別就在於,舊知識是客觀的陳述教學對象的特徵。新知識是從學生出發,幫助學生「閱讀」的知識,幫助學生「實踐」的知識。這樣的知識就是「管用」的知識。在小說教學中「敘事視角」知識就是這樣的知識,它教給學生如何閱讀小說的知識。
在不斷的反思中我還有更多的體會。小說的教學還要注意紮根語言教學。從文體的特點考慮,小說是敘事的藝術,是形象塑造的藝術,但它首先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根,敘事是干,形象是果。有時候教師見了這種形象之「果」就忍不住要從學生嘴裡搶過來,自己津津有味的吃下去,結果小說課成了老師人物形象的圖解演說。小說教學要紮根語言教學就要把「說」的機會,「說」的權力交給學生。小說的美是學生自己品出來的,而不是教師講出來的。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引導學生反復揣摩品味語言,讓學生自己看到小說情節的波瀾。在語言的表達,交流中去構想鮮明的形象,體驗獨特的情感。
還有就是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習如同登高,給學生一根繩子,讓他們自己爬上去。我們要給學生一個探索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教學中不光需要匠心獨運的構思與設計,更要有充滿人文關懷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去閱讀,去思考,去發現。教師要帶著欣賞的眼光有區別的去肯定他們的每一個發現。真正體現對學生主體性及個體性的充分而真誠的尊重與關懷。小說教學還要讓學生讀出他們的個性來。人們在現實中是有很多無奈的,無奈之一就是人在現實中的活法不只是一種。你選擇了這種就意味著你放棄了千百種活化。小說則最大限度的滿足了人體驗另一種人生的可能。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入精神享受的王國。因為文學是引領人走向真善美的藝術形式。讀著別人的故事,流著自己的眼淚。理想的小說閱讀境界大抵如此。
總之,在小說教學中我們不斷反思,就會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
2012高考小說閱讀答題技巧知識鏈接1.小說概念及三要素2.小說的情節結構3.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環境描寫襯托對比等)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及其作用社會環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作用: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氣氛等。命題角度(一)故事情節的把握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1.把握故事情節(1)三種題型: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抓住場面;②尋找線索;③理清小說的結構。(3)分析小說故事情節時要注意兩點:①情節的發展變化是矛盾沖突發展的體現,分析小說的情節時必須抓住主要的矛盾沖突;②分析情節不是鑒賞小說的目的,而是手段,是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說主題服務的。所以,在分析情節的過程中,要隨時注意體會它對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對揭示小說主題的作用。2.鑒賞故事情節。這類型的題目主要是圍繞情節構思及其作用命題。常見題型:1、文中寫了XX情景在小說中起到什麼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說中有什麼作用?解題思路:內容作用+結構作用明確情節構思為表現人物的宗旨,結合情節的一般作用:1、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2、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3、為後面的情節發展作鋪墊。4、照應前文。5、推動情節發展。6、刻畫人物性格。7、表現主旨或深化主題。8、起線索作用。9、埋下伏筆。一是創造懸念,引人入勝;二是前後照應;三是側面襯托、埋下伏筆;四是總結上文、點明題意;五起線索作用。然後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XX情節(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結構),突出了……,表現了…… (內容)。 2、情節安排評價①就全文來說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增強故事的戲劇性、可讀性。②就開頭結尾來說有首尾呼應式。作用:使結構緊密、完整。如《睡美人》,開頭說女A角失蹤,製造懸念,結尾寫她在觀眾席上鼓掌,揭穿謎底,使事故情節完整,又表現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主題。又如《雪夜》開頭結尾都寫雪花飄舞,渲染凄涼氣氛,暗示了人物命運。③就開頭來說有倒敘式(把結局放到開頭來寫)如《祝福》,先寫祥林嫂的死,然後再寫祥林嫂是怎樣一步步被封建禮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製造懸念④就結尾來說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如《書法家》。此外,還有出人意料式、悲劇、喜劇式等。解題技巧1、找出情節線索,理清情節的來龍去脈。2、由事及人,看情節發展如何為塑造人物服務。3、見微知著,從場面和細節描寫中分析情節對表現主題的意義。4、賞析技巧,注意發現作者組織情節的藝術匠心。命題角度(二)人物形象的揣摩:文學即人學,以敘事為主的小說更是以寫人為中心。因而在閱讀小說時,命題者自然會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常見題型:1、結合全文,簡要分析人物形象。2、XX是一個怎樣的人物?3、XX有哪些優秀的品質?4、分析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及其作用。解題思路:通過人物的描寫(語言、行動、心理、肖像、細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然後根據題目要求作答。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XX是一個……的人物形象。作為什麼人,他怎麼樣,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思想品質)。面對這些題型,我們該如何解答呢?一般可從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它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第二,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第三,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活動的,所以分析人物就應把他們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命題角度(三)·環境常見題型:①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環境的作用: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背景、習俗、思想觀念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身份、地位、性格;④渲染氣氛、奠定基調;⑤推動情節的發展或作為情節線索;⑥揭示或深化主旨。命題角度(四)·主題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解題模式:(1)梳理文章結構。(2)概括內容主旨。(3)聯系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主題的概括:這篇……(或文本)通過對……的記敘(或描寫),反映了(表現了)……精神;歌頌了(贊揚了)……品質;揭示了(揭露了)……實質(罪行、問題)。
抓住小說的文體特徵,也就抓住了小說命題的精髓。那就是人物、情節和環境。在應考時要充分認識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道理。這三者是緊密聯系的,在任何一點上設置問題,都可以聯繫到其他另外兩點,特別是人物與情節之間。 一、把握故事情節。分析情節是深入理解小說的基礎。所謂情節,是指小說中用於表現人物性格發展變化的事件,它既是生活片段的有機剪輯,又是小說中矛盾沖突發生、發展的過程。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尖銳激烈的矛盾沖突最能凸現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因此,把握住情節是分析人物的前提。故事情節常見題型1、文中寫了XX情景在小說中起到什麼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說中有什麼作用?解題思路:明確情節構思為表現人物的宗旨,結合情節的一般作用(一為塑造人物服務,體現人物的某種性格征;表現作者對其人或其事、物的某種特定情感;二為推動情節發展服務,造成情節的起伏,創造懸念,更引人入勝或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三是為表現小說的主題服務;四是前後照應;五是側面襯托、埋下伏筆;六是總結上文、點明題意),然後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3、概括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對事件的完整敘述,其一,我們一般按照何時何地何境何人何事何情的格式加以概括,萬萬不能粗枝大葉,丟失了本該有的要素;其二,由於事件的復雜性,我們在概括故事情節時,要避免前後情節的相互交錯,還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對象,做到前後一脈貫通。二、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是讀懂小說的關鍵。小說主要通過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來打動讀者,感染讀者。作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進行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細節等描寫,來塑造鮮明而獨特的形象。我們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須准確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感受到作者傾注在人物上的愛憎感情,同時要注意到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的關系。(一)人物形象常見題型:1、結合全文,簡要分析人物形象。2、XXX是一個怎樣的人物?3、XXX有哪些優秀的品質?4、分析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及其作用。1、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以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細節、側面等描寫為切入點來分析方法並點出其作用,常用語就是「通過以上描寫,充分表現了人物的某某特徵,表達了作者對此的某某情感。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徵要全文閱讀,首先看文中有無對其人性格特徵直接概括的詞語,如樂觀向上,自私等;然後要根據針對其人的描寫和情節,來概括人物在其中所體現出來的性格特徵。在答題時要對性格特徵進行歸類整理,使答案更加清晰。對內與對外分開,正面與反面分開,前期與後期分開等。概括人物形象題與概括性格特徵類似。不過人物形象試題在答題模式上常採用以下形式:一般要首先加以概括,然後在分詞在文中找到體現點。小說塑造了一個(或A是一個)abcd的人物形象。「……」可見其a;「……」可見其b;3、對文中人物或人物的行為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本題一般情況下屬於主觀開放性題目,6分,很能拉開差距。對此,一般可從以下四方面把握: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它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第二、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第三、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活動的,分析人物時還要把他們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中去理解。第四、通過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對立雙方的矛盾沖突,來分析人物性格。第五、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在回答時,首先要明確自己的態度。然後結合小說情節、人物描寫來分析觀點。三、分析環境作用。 環境描寫是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內容,小說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描寫對揭示小說的中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常見類型:①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對於環境描寫的作用,我們可從幾個方面進行思考: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揭示社會本質特徵,也就是交代背景。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④渲染氣氛,奠定感情基調。⑤推動情節的發展。⑥象徵暗示作用。⑦對比烘托,也叫比襯。⑧揭示或者深化小說主題。⑨給讀者帶來一定的審美愉悅。對於要求「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一定要明確寫作對像或主體,充分利用寫作技巧,力爭語言生動形象,要符合小說整體的氛圍特點。四、挖掘作品主題。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主題思想常見題型:①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②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③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某一個問題)的理解或看法。如何把握小說的主題呢?①從小說的題目入手思考小說的主題;(標題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幾種:1.設置了懸念。2.標題就是小說的線索。3.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務。4.推動情節的發展或推動了故事情節的轉折,化解了人物矛盾沖突。5.突出主題,一語雙關,對主題的表現起畫龍點睛的作用。)②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尤其注意高潮和結局,矛盾雙方的結局;③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時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時代特徵,達到揭示小說主題的目的;④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⑤注意從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角度給小說定性,是悲劇性的、喜劇性的還是悲喜交加的。在把握主題時,要從作品的客觀實際出發,不能出現認識上的偏見和情感、情緒上的偏激;在沒有認真閱讀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評價作品缺乏針對性。五、捕捉精妙技巧。 小說離不開精妙的寫作技巧,捕捉精妙技巧的題型主要有三種:①文中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方法或者說表達技巧、藝術特色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這就需要考慮到細節描寫、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巧合等;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例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或句式靈活,富於變化)、有節奏感和韻律美、用詞准確而形象(特別注意動詞的使用)、詞語豐富而多樣、語言幽默風趣或清新自然質朴等,巧妙使用技巧,形象生動;使讀者能感受到哪些藝術審美情趣。對表達技巧的評價鑒賞,就是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什麼內容,達到了什麼藝術效果等。對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可以從下幾方面去分析:①表達方式。一般涉及到描寫的角度,敘述人稱的選擇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交流。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敘述順序的安排手法的運用及作用。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人物形象或內容更加充實豐滿,與上文或下文對比照應;人物前後變化的對比照應。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描寫的特點——白描、細節描寫、景物描寫等的作用。白描:純用線條勾畫,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見大,寥寥幾筆勾勒出畫面,表現了性格、主題。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特別注意,如果是對景物的描寫,要注意:A抓住事物的特點來描寫;B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描寫角度;C常見技巧的使用②表現手法角度。看是否運用了象徵法、對比法、襯托法、先抑後揚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們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③從結構安排角度。看是否開頭結尾各有特色;是否結構嚴謹,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等。六、小說題目有什麼作用1.設置了懸念。2.標題就是小說的線索。3.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務。4.推動情節的發展或推動了故事情節的轉折。5.突出主題,一語雙關,對主題的表現起畫龍點睛的作用七、小說的語言常見題型:1、某一詞語在文中如何理解?2、某句在文中的含義是什麼?有什麼作用?此時一定要充分理解詞語的本來義和其在文中的臨時義,結合作者情感和主題來分析,此時該詞的意義。如「我將吞咽這大好春色」,吞咽就應該是指盡情欣賞美好春光的意思。解題思路:一是瞻前顧後,結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句子。然後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XX詞語(句子),使用了……手法,寫了……,表現了……3、語言特點、修辭、表達效果答題句式與詩歌鑒賞同。註:與題目照應是常常要用的作用。
⑺ 誰可以介紹一下巴金和茅盾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興),1904年11月25日生於成都一個舊式的大家庭中。
1920年秋巴金進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讀書,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下,大量閱讀西方文學和社會科學著作,尤其受到社會主義思潮中無政府共產主義理論的影響。1921年與朋友一起參與半月社和均社等社會團體的工作,1922年開始發表詩歌創作。1923年4月離開成都,到上海、南京等地,並在東南大學附中讀完中學。1925年與朋友組織民眾社,辦《民眾》半月刊,並從事無政府主義的理論探索和社會運動。
1927年巴金赴法國巴黎求學,這期間積極參與營救被美國政府陷害的義大利工人領袖薩坷、凡宰特的國際性活動,並受其影響寫作了中篇小說《滅亡》,歌頌為理想而獻身的革命青年。1929年回國後,因無政府主義運動已經失敗,將絕望與憤怒的心情寄託於文學虛構。所創作的小說有兩大主題: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會專制制度的罪惡,代表作有《春天裡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熱烈、真誠,文字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產生了重大的社會影響。
巴金於20世紀30年代起在上海定居,又不斷到南方和北方去旅遊,寫下了大量的散文游記。1934年秋去日本,寫作小說《神》、《鬼》、《人》,風格漸趨平和穩健。1935年回國參加朋友創辦的文化生活出版杜,任總編輯。編輯了《文學叢刊》、《譯文叢書》、《文化生活叢書》等大型叢書,在發現文學新人,推薦優秀作品方面,為20世紀30-40年代的新文學事業做出積極的貢獻。
抗戰爆發以後,輾轉於廣州、桂林、上海、重慶等地,將理想融入知識分子的民間出版事業。抗戰後期創作風格轉變,以描寫現實生活中的小人物為主,表現出深厚的人道主義,代表作有中篇小說《憩園》、《第四病室》、《寒夜》等。1946年返回上海定居。
1949年以後,歷任全國文聯三、四屆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主席,作協上海分會主席、名譽主席,上海市文聯主席,《收獲》和《上海文學》主編,歷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六、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現任中國作協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多次出國訪問,創作了大量散文游記,以及反映朝鮮戰爭的短篇小說集《英雄的故事》、《李大海》等,以歌頌新的時代和歌頌英雄為主調,並與作家靳以創辦合編大型文學刊物《收獲》。
1958年到1962年,《巴金文集》14卷陸續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以致失去愛妻。1973年起悄悄翻譯俄國民主革命家赫爾岑的回憶錄《往事與隨想》。
1978年"文革"結束後,以沉痛的心情反思知識分子在20世紀所走過的道路和教訓,並以個人為解剖對象,寫作了五卷《隨想錄》(包括《隨想錄》、《探索集》、《真話集》、《病中集》、《無題集》),總結文化大革命的歷史教訓,挖掘知識分子心理缺陷,提倡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文革博物館,寫得沉重、真誠、深刻,被文化界譽為是"一部說真話的大書"。
巴金1982年獲義大利"但丁國際獎",1983年獲法國"榮譽軍團勛章",198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85年獲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外國院士稱號,1990年獲前蘇聯"人民友誼勛章",1990年獲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創設特別獎",1993年獲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的"資深作家敬慰獎",1998年獲第四屆上海文學藝術獎傑出貢獻獎。
巴金晚年出版隨筆集《再思錄》、整理出版《巴金全集》(16卷)、《巴金譯文全集》(10卷)等。由於在思想上和文學上的突出成就,也由於在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道路探索上的典型性,80年代以後一直成為學術界研究中國20世紀文學和知識分子道路的重要對象,自1989年起,全國共召開過四屆巴金國際研討會,出版過十幾種研究年譜、傳記和理論專著。
巴金主要創作作品表
時間 作品 文體
1929 《滅亡》中篇小說
1931 《霧》中篇小說
1933 《砂丁》中篇小說
1933 《家》長篇小說
1933 《萌芽》中篇小說
1933 《新生》中篇小說
1935 《電》中篇小說
1935 《神·鬼·人》短篇小說集
1937 《長生塔》童話集
1938 《春》長篇小說
1940 《秋》長篇小說
1940~1945 《火》長篇小說
1944 《憩園》中篇小說
1946 《第四病室》中篇小說
1947 《寒夜》長篇小說
1979 《隨想錄》散文集
1981 《探索集》散文集
1982 《真話集》散文集
1984 《病中集》散文集
1986 《無題集》散文集??
巴金主要翻譯作品表
時間 原作名稱 原作作者及國別
1930 《丹東之死》A·托爾斯泰著(蘇聯)
1936 《門檻》屠格涅夫等(俄國)
1940 《一個家庭的戲劇》 赫爾岑(俄國)
1943 《父與子》屠格涅夫(俄國)
1943 《遲開的薔薇》斯托姆(德國)
1943 《處女地》屠格涅夫(俄國)
1950 《草原集》高爾基著(蘇聯)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筆名茅盾,生於1896年,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6年進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任編輯和翻譯。1921年參加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並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提倡為人生的現實主義文學。同年接編《小說月報》,該刊自第12卷第1期,內容大加改革,除發表大量的民主主義、現實主義的學術論文和文藝作品外,並經常介紹世界文學界潮流趨向,討論中國文學革進的方法,成為中國現代第一個大型文學刊物,對中國現代新文學的建設有傑出貢獻。1923年在上海大學教授小說課,還任教於上海大學等校。1925年8月,與陳雲等領導商務印書館職工罷工,要求承認職工會和改善生活條件,取得基本勝利。年底被選為國民黨上海市黨部代表、執行委員,1926年赴福廣州出席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任國民黨中宣部秘書,3月任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宣傳部部長,北伐時期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政治教官,後又兼漢口《民國日報》總主筆,四一二政變後被通緝。1927年9月後以茅盾為筆名發表《幻滅》等小說,1928年赴日本,1930年回上海,與魯迅一起參加組織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2年,完成長篇小說《子夜》,由開明書店出版。1936年生活書店出版了他主編的《中國的一日》,在讀者中有廣泛的影響。抗戰爆發後,應生活書店邀請創辦《文藝陣地》雜志, 1938年冬,任新疆大學文學院院長,1940年赴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講學,後到重慶,任文化工作者協會常委,皖南事變後,一度赴香港主編《筆談》。抗戰勝利後,1946年5月回上海主編《文聯》,並撰寫話劇《清明前後》。1947年到香港任《小說月報》編委,1949年2月任全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文學改造者協會主席。建國後,在周總理建議下出任我國第一任文化部部長,他還當選為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等職,主持日常工作、出訪、寫評論、扶持文學新人。在政務繁忙之際,他對文學創作仍念念不忘,曾寫成反映新時代幹部形象的小說《鍛煉》等。後又著手撰寫一部以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為題材的長篇小說《黎明》,作為《子夜》的續集,但未發表。他於1981年去世。發表有《動搖》、《追求》、《文藝陣地》、《虹》、《三人行》、《茅盾散文集》等小說和散文著作。小說《子夜》在建國後曾被拍成電影。
⑻ 年輕人讀書推薦
一、《百年孤獨》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
這是一個想像的世界,也是一個魔幻的世界。它深刻地告訴了你孤獨是怎麼一回事。你看的時候,會覺得它荒誕不經,甚至覺得它亂倫的有點齷齪。但是,它是一本真正意義上詮釋孤獨的書。
大家都能理解孤獨,簡書上也有很多關於孤獨的文章。但是,沒有人去探尋孤獨的永恆性。加西亞·馬爾克斯講述了一個家族一百年的孤獨史,這一百年裡所有的人都不得所愛,所有的人都過得痛苦不堪。直到最後,家族裡有一個愛的結晶出生,但卻長著一條豬尾巴,然後孩子被螞蟻吃掉,整個小鎮消失不見……
作者以這樣的形式,以這樣徹底地筆端去講述這樣一個故事,除了某種程度上的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外,最核心的想要的表達的道理便是:這個世界上,唯有孤獨是永恆的。一旦孤獨消失,這個世界也就不復存在。
二、《人間詞話》作者:王國維
假如,你想要了解什麼是美,一定要讀讀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這是一部極美的書籍,寥寥數萬字,無一句不美,無一段不雅。
這本書會讓你看到另一個關於詩詞的世界。與泰戈爾的《飛鳥集》不同,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會讓你看到中國詩詞的獨到美。我們經常說的「人生三境界」就是出自此書。如果,你對詩詞感興趣,對美學感興趣,那麼此書可列為必讀書目。
三、《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
在這本書里,你總能找到相似的自己。沒有什麼奇跡,沒有什麼一舉成名,沒有什麼一夜暴富。它講述的是最平凡的人和最平凡的現實。
這本書可以讓你沉澱下來,看清現實,會讓你以一顆最堅韌地心,去拼搏,去奮斗,去經受挫折,去經受苦難,去面對未來。
四、《曾國藩家書》作者:曾國藩
這本書都是書信形式的,描述的也都是有一些日常中的瑣事。但是,我們的生活,也不過是這些瑣事的總和。所以,這裡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真知灼見。
但最值得借鑒的是其中對為人處世的一些闡述。我相信看過此書後,會通透一些人情世故。這是一本能夠讓你成長,提高你行為認知的書。
需要說明的是,此書一定要做筆記。因為真知灼見藏在瑣事里,需要你勾畫出來,好好消化。
五、《圍城》作者:錢鍾書
或許我們都能把書里的那句經典名句背出來,但是我敢說,只有當你真正結婚後,你才能體會出這本書的偉大和價值。也才能真正了解到錢鍾書夫婦對世事的洞察有多麼透徹。
這是一本能夠指導你以後戀愛和婚姻的書,所以,你一定要讀一讀。
六、《傲慢與偏見》作者:簡·奧斯汀
在我看來,這是一本女性必讀書籍。因為它給你展示的是一個獨立自強自尊的女人有多麼可愛和吸引人。這本書告訴你,作為一個女人,你想要怎樣,而不是你應該是怎樣的。
伊麗莎白小姐能夠獨自思考,她不依附與任何人的思想,只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
七、《亂世佳人》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
在亂世中,一個女人竟然能夠像男人一樣堅韌,艱苦創業,自強不息。
一個女人喜歡一個男人,可能不是因為喜歡,而是因為那個男人不像別的男人一樣迷戀她。
書里的女主人公斯嘉麗是一個內心十分強大的女性,她好像不會被任何事打倒。她展示出了,女人的生活中,生存要比愛情重要太多。即使沒有了愛情,至少還有明天。
八、《菜根譚》作者:洪應明
這本書很少被列在推薦書籍里,因為它是一本語錄書,通篇全是一些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句子。而我之所以推薦給大家是因為濃縮的都是精華。
完全可以把它當成單詞去讀。每天早上讀一句,寫寫感想,保證你會受益匪淺。
推薦這本書,還有一個原因,是為了那些句子迷。有些大學生因為專業的原因,不喜歡看小說,覺得太冗長。喜歡看一些短小精華書籍的人,而此書便是你的不二之選。
九、《穆斯林的葬禮》作者:霍達
讀書最怕的就是局限,一旦局限了,思維就會固化。而人們總是對於不知道的事,抱有懷疑態度。認為不知道的,就不存在,這是一個十分可悲的事。
這本書講述的是另一個思想世界的故事。它是一個悲劇。有些東西,你會覺得匪夷所思,但是它是真實存在的。
十、《麥田裡的守望者》作者:傑羅姆·大衛·塞林格
在美國,閱讀這本書就像畢業要獲得導師的首肯一樣重要。所以,我建議大家也都要讀一讀。
這本書的言辭有點激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本書是太口語化了。不讀這本書,你就不知道自己的叛逆是怎麼回事;你就不知道,你要的理解和自由是怎麼回事;你就不知道,一個成熟的男人和一個不成熟的男人區別在哪裡。
編
⑼ 怎麼樣才能寫好一部小說
我之前讀過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別看好像很高大上,實際上他的套路都是沿用至今的,都是底層的邏輯,與你分享我整理的干貨。
1、首先要考慮的,是情節的主線,先設立大綱,把情節擺在眼前。在情節的發展符合必然律或或然律。人物的行動要詳略得當,詳寫對情節發展有推動作用的行動。
6、措辭清晰有條理,又不能平淡無味,由日常使用的詞彙構成,又具有一定高雅風格。也可用延伸詞、縮體詞和變體詞。在我看來是冗雜了古風的更為准確精煉的詞,還有句子結構排列的強調與美感的注重。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內容,不過如果初級學習的話,可以先看暢銷類的寫作書,例如舒明月的《大師的寫作課》、許榮哲的《小說課》,等寫到一定程度,有感覺了,再重頭看詩學,你會有種恍然大悟之感。
覺得OK的話請點贊~更多的學習技巧,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我從心理學和文學的角度,為你破解生活密碼。
微信公眾號:文學有毒
做全網最幽默的文學解讀頻道,別輕易關注,小心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