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七里茶坊閱讀答案小說情節

七里茶坊閱讀答案小說情節

發布時間:2021-02-06 11:43:28

❶ 茶館每個情節都分為那些

茶館的每個情節都分為起始木,中間的過程以及最後的結局

❷ 老舍的《茶館》內容概括

內容概括:故事講述了茶館老闆王利發一心想讓父親的茶館興旺起來,為此他八方應酬,然而嚴酷的現實卻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終被冷酷無情的社會吞沒。經常出入茶館的民族資本家秦仲義從雄心勃勃搞實業救國到破產,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爺在清朝滅亡以後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還揭示了劉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狀態。

全劇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館的興衰變遷為背景,向人們展示了從清末到抗戰勝利後的50年間,北京的社會風貌及各階層人物的不同命運。在滿清王朝即將滅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館卻依然一派「繁榮」景象,年輕精明的掌櫃王利發,各方照顧,左右逢源,然而,在這個「繁榮」的背後隱藏著整個社會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貨充斥市場、農村破產、太監買老婆、愛國者遭逮捕。

又過了三十年,國民黨和美帝國主義又使人民陷入了內戰的災難。吉普車橫沖直撞,愛國人士慘遭鎮壓,流氓特務要霸佔王掌櫃苦心經營了一輩子的茶館,王利發絕望了,這時,恰巧來了兩位五十年前結交的朋友,最後只剩下王利發一人,他拿起腰帶,步入內室,仰望屋頂,尋找安然了結一生的地方。

(2)七里茶坊閱讀答案小說情節擴展閱讀:

賞析:

《茶館》在藝術風格上,把悲劇和喜劇有機地揉合融會起來,以喜劇的形式表現了最為悲切的內容,形成了悲喜結合的特色。反映舊社會人吃人的黑暗現實,埋葬三個舊時代,構成了《茶館》的悲劇基調,但是老舍卻為這出人間的悲劇編織了一套喜劇的外衣。

這喜劇外衣正是舊社會的畸形和病態:吃人者張狂無恥、可憎可笑的嘴臉;弱小者被人吃掉的那一瞬間的奇異的情景,以及一些小人物的「人生零碎」。在階級社會里,人吃人的現象是普遍存在、平平常常的,並沒有什麼可笑之處。但這些平凡普通的社會現象,一經老舍的概括提煉、生發改造,就達到了化腐朽為神奇的境界,就能使人發出含淚的笑聲,達到對舊社會強烈諷刺的藝術效果。

❸ 《茶館》閱讀題 急急急!

1. 第一幕寫了:1、馬五爺施威 2、康六賣女 3、常四爺罵洋貨 4、鴿子之爭
5、秦仲義夢想實業救國 6、秦龐交鋒 7、茶客對話 8、常四爺被抓 9、龐太監買妻
這些事件涉及戊戌變法、實業救國、民族資本家興起,洋貨傾銷中國等,反映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封建統治的腐朽、農村的民不聊生,從而表明清末整個社會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葯。
2. 第一幕中,從頭至尾展現的都是晚清末年反動統治階級和人民大眾之間的尖銳對立。
達官貴人爭家鴿——八十孤老淪落街頭;
朝廷老太監娶妻——農家姑娘被賣入火坑;
人民群眾對現實稍有不滿就招致鋃鐺入獄;
馬五爺讓人們看到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
常四爺大罵洋貨,表現出中國人對帝國主義的仇恨;
秦仲義和龐太監唇槍舌劍,反映了維新派和頑固派之間的斗爭;
3.
王利發的形象特點:
王利發是裕泰茶館的掌櫃,也是貫穿全劇的人物。他從父親手裡繼承了裕泰茶館,也繼承了他的處世哲學,即多說好話,多作揖。他膽小、自私,又精明、干練、善於應酬,委曲求全,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態度。在黑暗的舊中國,盡管王利發善於應酬,善於經營,不斷改良,卻無法抵禦各種反動勢力的欺壓。他對此也抱有強烈的不滿,但表達得十分含蓄。就是這樣一個精於處世的小商人,最終仍然沒能逃脫破產的命運。王利發的悲劇,是舊中國廣大市民生活命運的真實寫照。
常四爺形象分析:
有鮮明的正義感和強烈的愛國意識,富有同情心。
常四爺是旗人,他愛大清國,怕它完了,他真是憂國憂民。由劉麻子身上的洋貨,憂慮「這得往外流多少銀子啊!」由康六賣女兒,憂慮「鄉下是怎麼了?會弄得這么賣兒賣女的!」由鄉婦賣小妞,憂慮「大清國要完!」
常四爺敢憎敢愛,敢作敢當,他有一股硬氣,也有一副俠腸。他敢於當面訓斥二德子:「尊家吃著官餉,可沒見您去沖鋒打仗!」他痛恨洋鬼子,痛恨洋人的走狗:「我就不佩服吃洋飯的!」他斥責傷天害理的纖手劉麻子:「您可真有個狠勁兒,給拉攏這路事!」他對受苦受難、啼飢號寒的鄉婦小妞是很同情的,叫李三要兩個爛肉面,給她們吃。剛正之士反倒被捕入獄,正表明政治的黑暗,歷史的發展也證明常四爺是有眼光的,他看透了清王朝的腐朽,看透了大清國即將滅亡的結局
秦仲義:
秦仲義是個民族資本家。一個自大高傲的民族資本家,幻想憑借自己的力量使這個腐朽的國家起死回生,有一定的愛國之心,但有相當大的局限性,不能夠正確把握形勢,對周圍的人不屑一顧。是當時社會一些民族資本家的形象代表。
第1幕登場的時候,只有二十幾歲,戊戌變法失敗後國勢衰落,他憑著一顆報國之心,變賣祖業創建工廠,想實業救國。他耗盡40年的心血辦起不小的企業,覺得這樣就足可以「富國裕民」。他錯了,抗戰剛結束,他的產業就被政府沒收了,當局不但沒有接著好好辦廠,還把機器當成碎銅爛鐵給賣掉了。眼看著工廠的廢墟,秦二爺痛心疾首,怨氣沖天:「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這樣的政府找不到?」他的人生結論比王利發的還慘:「……應當勸告大家,有錢哪,就該吃喝嫖賭,胡作非為,可千萬別干好事!」秦仲義有過比王利發大得多的生存能力。他立志變革中國現實,可是,他的人生也沒能逃脫世道的鉗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制度,帝國主義、封建寡頭和官僚買辦共同控制的國家經濟形勢,沒給他留下一丁點兒施展的空間。何況,他自視高人一頭,跟大眾無法溝通感情。他在黑暗歲月里單挑獨鬥了一輩子,終於慘敗下來,也是必然的。

4.
一、「圖卷戲」:卷軸畫式的平面結構
沒有一個統一的情節,也沒有一個非此不可的中心人物,只是像畫卷一樣,將一個個人物展覽進去,把一個個情節鑲嵌進去。劇中所有人物的活動,都是截取他們在茶館中的一個橫截面,這些畫面組織起來便構成了一幅卷軸畫,隨著劇情的發展逐步展開。
人物雖多,但人物之間的聯系都是單線的、小范圍的,每個人的故事都是單一的。即便是王利發的戲,很大一部分也是用來應付生意的,並不是他本人的戲。
二、特殊的戲劇沖突
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劇中雖然集中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但他們之間並不存在直接的、具體的、針鋒相對的沖突,那麼《茶館》的戲劇沖突是什麼呢?主題又是怎樣體現的呢?《茶館》所採用的是特殊的戲劇沖突——人民與舊時代的沖突。劇中人物彷彿是在某種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軌跡必然地運行,正直、善良的人民無法擺脫厄運的襲擊,那些異常活躍的渣滓,各自遵循著自己的道德准則行事。作者把矛盾的焦點直接指向那個時代,人物與人物之間每一個小的沖突都暗示了人民與時 時代的沖突。王利發的求情,二德子的蠻橫劉麻子的掙昧心錢,宋恩子、吳子祥的濫捕無辜等,都表現了帝國主義指使的軍閥混戰給社會造成的黑暗,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5.第二幕寫了如下事件:
1、李三向王淑芬發牢騷
2、王利發和王淑芬拌嘴
3、巡警和大兵的壓榨與掠奪
4、唐鐵嘴要租房
5、常四爺、松二爺來賀喜開張
6、吳祥子、宋子恩來抓 人、敲詐
7、康順子求工
8、劉麻子和老陳、老林的交易
9、王利發與崔久峰交談
10、老陳、老林被搶,劉麻子被抓
暗示了人民與舊時代的沖突。如李三的報怨,巡警的勒索,難民的哀告,逃兵的蠻橫,都表現了帝國主義指使的軍閥混戰給社會造成的黑暗,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深刻地反映了帝國主義的滲透、侵略和封建統治的荒淫、腐敗所造成的農民破產,市民貧困和社會黑暗。表明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末日將臨。
6. 商人:王利發、王淑芬
旗人常四爺、松二爺
軍警:巡警、大兵
偵探:吳祥子、宋恩子
窮人:李三、康順子、康大力
逃兵:老陳、老林
地痞無賴:唐鐵嘴、劉麻子
無所事事者:崔久峰

下層人民 王利發.王淑芬.李三.常四爺.康順子.難民.報童
遺老遺少 松二爺
走狗幫凶 宋恩子吳祥子兵 警
社會渣滓: 唐鐵嘴/劉麻子/林 陳
民族資本家 秦仲義
舊民主主義者 崔久峰

7. 「年頭越亂,我的生意越好!這年月,誰活著誰死都碰運氣,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唐鐵嘴)
「趕明兒我一總還給你,那一共才有幾個錢呢!」(唐鐵嘴)
這些個性化語言鮮明地體現唐鐵嘴是一個麻衣相士,算命騙人。抽大煙,油嘴滑舌的流氓。
「我已經不吃大煙了!」「我該抽白面了.你看,大英帝國的煙,日本的白面,兩大強國伺候著我一個人,這點福氣還小嗎?」唐鐵嘴誇耀自己抽白面的對話,看似可笑,卻激起人們對帝國主義侵略的仇恨。
王利發問報童「有不打仗的新聞沒有」,像句玩笑話,表現的卻是人民對動盪時局的不滿 。
松二爺看見宋恩子和吳祥子仍穿著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馬褂說:「我看見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兒!」。既表現出松二爺的懷舊情緒, 也諷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
作者把對黑暗社會的諷刺、批判與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聯系起來,在微笑中蘊藏著嚴肅和悲哀,寓庄於諧的幽默風格,給讀者留下了深長的回味和思考。

❹ 《茶館》的主要情節,人物的性格特點

」。《茶館》是中國當代話劇藝術的經典之作。戲劇運用側面透露的表現回方法,以北京裕泰茶館答為典型環境,以茶館的變遷和一些小人物悲劇命運來表現時代的主題。戲劇採用了人物展覽式的結構,塑造了具有時代特徵的人物群像,反映了清朝末年至國民黨統治時期近五十年的歷史變遷,深刻表現了「埋葬三個時代」的主題。
看這里:http://www.moderne.com/media/ziyuan/kejian/jichu/wenxue/chaguan2.htm

❺ 結合作品分析《茶館》的結構特點,作者是怎樣組織情節的

老舍是「人民藝術家」和「文藝界的勞動模範」。《茶館》是中國當代話劇藝術的內經典之作容。戲劇運用側面透露的表現方法,以北京裕泰茶館為典型環境,以茶館的變遷和一些小人物悲劇命運來表現時代的主題。戲劇採用了人物展覽式的結構,塑造了具有時代特徵的人物群像,反映了清朝末年至國民黨統治時期近五十年的歷史變遷,深刻表現了「埋葬三個時代」的主題。

❻ 《茶館》第二幕中,每一個情節的發展既是單一的,又為下一個情節做鋪墊。請簡要說明。

首先審清題干復要求,然後回顧《茶制館》中的故事情節,思考情節與情節之間的鋪墊關系,然後列舉作答即可;
故參考答案為:
①開場李三向王利發的妻子抱怨不長工錢,引發了王淑芬與王利發的口角;②李三抱怨要關城門了,可是菜還沒買,又給常四爺出場做了鋪墊.(每點2分)

❼ 老舍 《茶館》 第一幕 的故事梗概 150—250字 在線等! 六點前給我!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裕泰茶館生意興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雲集此處:信洋教的小惡霸,依仗洋人,神氣十足,連官府也怕他三分;有錢有勢的人家為了一隻鴿子,可以請來官方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吃朝廷錢糧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閑。

朝中的太監總管不僅家中人生活奢華,而且還可以用高價買來妻子;農民和城市貧民卻賣兒賣女;常四爺談國事被抓;秦仲義雄心勃勃興辦工廠,工業救國。

這種剪影式的描寫,展現了清末社會的眾生相,深刻反映了帝國主義的滲透、侵略和封建統治的荒淫、腐敗所造成的農民的破產、市民貧困和社會黑暗,表明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末日即將來臨。

(7)七里茶坊閱讀答案小說情節擴展閱讀

《茶館》是現代文學家老舍於1956年創作的話劇,1957年7月初載於巴金任編輯的《收獲》雜志創刊號。1958年6月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單行本。

劇作展示了戊戌變法、軍閥混戰和新中國成立前夕三個時代近半個世紀的社會風雲變化。通過一個叫裕泰的茶館揭示了近半個世紀中國社會的黑暗腐敗、光怪陸離,以及在這個社會中的芸芸眾生。

《茶館》的結尾描寫了王利發、常四爺、秦仲義三位老人經歷了三個黑暗的年代,已看透了舊中國社會現實的腐敗,在凄涼、絕望中,撤紙錢「祭奠自己」,同時也是在給舊時代送葬。王利發最後自縊,以死向黑暗的社會發出了抗議。

第三幕在揭露黑暗現實的同時,又從側面描寫了人民的覺醒與反抗,描寫了學生運動的高漲和教員的罷課,而且還通過康大力參加革命以及康順子、王大拴等投奔西山游擊區,暗示了光明的前景。

❽ 《茶館》,作者老舍,書中第三幕主要講的什麼,概括一下內容,謝謝(是書中的內容不是電影劇情的內容)

1、主要內容
劇中故事全部發生在北京城一個茶館里,茶館里人來人往,匯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老舍先生抓住了這個場景的特點,將半個世紀的時間跨度,五十七個主、次人物形象高度濃縮在茶館之中,展現了清末戊戌變法失敗後、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三個時代的生活場景,概括了中國社會各階層、數個勢力的尖銳對立和沖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歷史命運。
2、作品評價
《茶館》是一個無可奈何的悲劇。在那種年代,壞人囂張好人只有死路。而那些想拯救中國,又終無前途的人,他們的悲劇是沒有看到真理的悲哀,這都顯示了老舍先生劇作深刻的革命性。
舞台上的《茶館》煥發了劇本的全部光彩。台上的人物,不像是在演,而使人感覺是在生活,在那些年代裡闖盪、掙扎、作孽、腐爛下去。應該說,北京人藝有一批了不起的演員,他們的身上閃射出藝術家魅人的光輝。
3、作者簡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因為老捨生於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滿族正紅旗人。

❾ 《四世同堂》、《駱駝祥子》、《茶館》、《龍須溝》故事梗概

《四世同堂》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輔以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實地記述了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態,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心靈震撼和反抗斗爭,刻畫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史詩般地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偉大歷程及生活畫卷,可歌可泣,氣度恢弘,讀來令人盪氣回腸,是一部感人的現實主義傑作。

《駱駝祥子》講述的是中國北平城裡的一個年輕好強、充滿生命活力的人力車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經歷。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以人力車夫祥子的坎坷悲慘生活遭遇為主要情節,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者的剝削、壓迫,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茶館》描述的是腐敗的清王朝搖搖欲墜,北京的裕泰茶館卻在年輕精明的掌櫃王利發細心經營下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但在這貌似繁榮的背後,隱藏各種令人窒息的黑暗面,預示著大清國必將滅亡的命運。

終於到了民國,袁世凱死後,軍閥割據、內戰不斷、民不聊生。王掌櫃苦心「改良」裕泰茶館,令其重新開張,但動盪的社會令王掌櫃憂心不已,茶館的經營越發艱難。

《龍須溝》該劇描寫了北京一個小雜院4戶人家在社會變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現了新舊時代兩重天的巨大變化。劇中塑造了程瘋子、王大媽、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該片描寫了生活在同一地域的人民在舊社會和新社會的不同生活遭遇,歌頌了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關心群眾,為人民謀利益,並使其過上好日子的偉大業績。

(9)七里茶坊閱讀答案小說情節擴展閱讀:

《四世同堂》、《駱駝祥子》、《茶館》、《龍須溝》都是老舍的代表作,他是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

在中國現代作家之中,老舍是唯一一個能夠身體力行地將文學與曲藝進行結合,長時間地關注曲藝發展,並且在新中國成立後親自參與了曲藝,尤其是主要曲種(相聲)的社會主義改造的作家。

老舍的《茶館》、《龍須溝》奠定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獨特的風格,創立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劇學派。《龍須溝》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劇學派建立的奠基之作,劇本為演出建立了一個現實主義的,形象鮮明的,強調從生活中塑造一個鮮明形象的基礎。

❿ 老舍《茶館》的主要內容及寫作思想

主要內容:
故事講述了茶館老闆王利發一心想讓父親的茶館興旺起來,為此他八方應酬,然而嚴酷的現實卻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終被冷酷無情的社會吞沒。

經常出入茶館的民族資本家秦仲義從雄心勃勃搞實業救國到破產;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爺在清朝滅亡以後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還揭示了劉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狀態。

全劇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館的興衰變遷為背景,向人們展示了從清末到抗戰勝利後的50年間,北京的社會風貌及各階層人物的不同命運。

寫作思想:

老舍以茶館為載體,以小見大,反映社會的變革,是「吃茶」使各種人物、各個社會階層和各類社會活動聚合在一起,如果沒有「吃茶」一事,則茶館中任何事情都將不復存在。正因為如此,老舍在劇中對北京茶館文化也花費了不少的筆墨。

如早先的茶館里,除了喝茶,還有點心「爛肉面」可吃,一邊喝茶,一邊還可以做不少與茶無涉的事情;北京的茶館也和江南茶館一樣,是個「吃講茶」的地方;茶館的老顧客是可以賒帳的,茶客也可以自己帶茶葉來居坐;茶館也是聽書的好地方,說書人可以在此謀得一份生活的來源。

這類細節,給《茶館》所要表現的主題,增添了一種真切的氛圍。除了為表現主題服務之外,也展示了中國茶館文化之一斑。《茶館》的藝術價值不僅在於通過一個茶館反映了一段歷史時期的社會變革,同時也在於反映了社會變革對茶館經濟和茶館文化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七里茶坊閱讀答案小說情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解靈人小說全文閱讀 瀏覽:121
以總裁摯愛復仇的小說 瀏覽:853
霸道總裁愛上我系列小說30 瀏覽:747
關於病寵的小說推薦 瀏覽:425
胃疼哮喘的男主角現代小說 瀏覽:826
可愛7788小說閱讀網 瀏覽:258
好看的一對一女尊小說 瀏覽:876
極品偷窺手機小說全集 瀏覽:935
女主小說魔界女王 瀏覽:456
下載有聲小說手機免費聽 瀏覽:372
民國醫生類小說排行榜 瀏覽:353
女主角叫柳瀟瀟的穿越小說 瀏覽:803
主角強上冰山女總裁小說 瀏覽:31
都市絕品仙醫全本小說下載 瀏覽:159
關於公主的穿越小說 瀏覽:698
愛而不得小說古代 瀏覽:499
東野圭吾搞笑的小說推薦 瀏覽:169
寫商界的小說 瀏覽:658
重生之首席名媛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瀏覽:103
好的封神系統的小說 瀏覽: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