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指導學生有效閱讀小說
一、引導學生從小說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藝術的營養。
首先引導學生對小說有關知識的了解。通常情況下,先要充分清楚的了解小說人物、情節、環境「三要素」以及各要素內在表現與特點。其次探尋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因關系變化而生成的各具特色的作用。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其中有關「人物的典型性」、「情節的動人性」、「環境的呈現性」,無一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加大這一方面的了解,有益於提升小說文本綜合閱讀的水平。
再次融知識與藝術為一體,並將其滲透於小說閱讀教學之中。小說的中心是人物形象,小說的靈魂是主題思想。人物典型而又鮮活,主題卻復雜而又內斂。通過對小說藝術之「美」的方法、技巧、風格、特點等的分析,使形象層面到達精神層面,將文本的語言解讀升華為藝術的欣賞乃至藝術的鑒賞,並且還要深入到小說環境之中真正觸摸小說人物的思想,真正捕捉到了小說文本的靈魂。
二、引導學生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提高文學修養。
小說中隱藏著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因此要引導學生多角度探究小說的內蘊。循著小說敘事的脈絡,結合敘事的角度、敘事的背景、敘事的時空,認知小說反映的時代風貌和歷史背景和社會意義。把小說的思想和情感放在我們這個時代 ,古今對比,感受思想的光芒和睿智,認識社會的發展變化,認識社會的真實面貌和本質規律。再次將小說形象放入我們這個群體,兩相對比,真實體驗人物的命運遭遇和內心世界,認識自己的不足,改變自己,發展自我。豐富人生體驗,正確認識人生。
引導學生多元解讀小說,提高文學素養。針對對不同類型的小說文本,確定探究方向。譬如:人物小說,應側重人物的個性分析來探究社會與人生;情節小說,應抓住情節的曲折變化來探究深刻的意蘊。至於那些以刻畫心靈、心理或表現虛幻、魔幻為主的小說,在時空或虛實等方面更需要把好探究其旨的方向。從而理解作品所體現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風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見解,提高文學素養。
2. 如何指導學生有效閱讀
對於大部分書籍,重要的內容只佔全書的20%左右,所以學會高效閱讀很重要。閱讀中,最好能練成一邊閱讀一邊在腦海中簡單構架思維導圖的習慣和能力,這樣可以大大的提升閱讀效率。現在,我已經養成了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的習慣,這樣可以使我在閱讀中善於發現重點、新問題、新觀點和新材料,這樣既有助於提升閱讀速度,同時也能提升閱讀理解和記憶效率。當然了,這需要自己在平時的閱讀中有意識的培養。
如果閱讀效率低的話,可以學習一下快速閱讀法。快速閱讀是一種眼腦直映式的高效閱讀學習方法,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和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掌握不是一句兩句話就可以做到的,想學習的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主要就是訓練快速閱讀的,裡面也有「思維導圖」的訓練,如果你的閱讀效率低,可以好好的去練習提高一下。
讀書的過程中以及讀完一本書後,要學會做讀書筆記。讀書過程中:①遇到重要的、有趣的、有疑問的等的內容就記錄下來,以備份查閱。②做好讀書批註。也就是記錄閱讀過程中的閱讀感受或感悟,比如你對某一句話、某一觀點的理解、聯想、靈感等方面,都要及時的記錄下來。讀完之後:①以知識框架或思維導圖的形式來來整理書籍,主要是書本的重要內容提煉,也包括自己在讀的過程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知識框架,特備是思維導圖形式的筆記,有一個好處就是方便添加新內容,當我在後期的學習或閱讀中有相關的新知識點、新體會,都可以加進去,促進知識的銜接,方便掌握和運用。②針對一部分書,比如看了之後很有感觸的那種,我也會寫一寫讀書感悟。
3. 小說閱讀到底該教什麼和怎麼教
教什麼?
1、知識層次:小說的類型,小說的類別,小說的作者、題材、流派風格,小說的要素,小說的「描寫」「線索」「環境」「細節」「鋪墊」「伏筆」「照應」「懸念」「誤會」等等有關的基本知識以及積累一定的語言材料。
2、理解層次:課文內容,結構特點,情節發展步驟,小說的要素在文中的體現,表現手法,人物形象,環境描寫,人物語言品析,時代背景和創作意圖,主題等。
3、欣賞層次:培養具體分析作品情節結構、敘事方式、人物塑造、表現方法、語言特色、創作風格等方面的文學審美能力。
4、探究層次:深入理解作品產生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創作意圖,探究作品的情感與思想的蘊涵及其社會價值;從創新性、獨特性、多樣性、社會影響與文學史的地位對作品進行不同角度的評價;多角度地多元地理解作品的主題或人物;搜集相關作家作品的評論研究資料;嘗試寫作小說評論,等等。
怎麼教?
(一)點撥法 (問題引導法)
1、定向點撥學生思路。寶玉眼中的黛玉:「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2、指導點撥重點關鍵。《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三激」和「三拳」;謝樹其「你放心。」
3、捕捉疑點撥疑為明。《群英會蔣干中計》曹操如此姦猾之人怎會輕易上當。(「信」,曹操多疑)
4、排除障礙撥難為易。《范進中舉》范進面對中舉這么一件高興的事怎麼會瘋呢?(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後的變化。)
5、意猶未盡撥終為始。《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林沖蒙冤受屈被發配至滄州服刑,當時他的心情性格如何?(甘心服刑,一副逆來順受的樣子。)那他當時為什麼不能奮起反抗呢?(抱著「重獲生活的願望」。)那麼林沖最後火燒草料場,走上反抗之路是否違背了他的性格,顯得比較突然,並且前後矛盾呢?(陸謙夥同管營、差撥放火燒掉草料場,滿以為林沖以葬身火海,所以在山神廟前觀火議論,和盤托出了全部陰謀。
「不禁怒火中燒,新仇舊恨一齊湧上心頭」)
(二)陌生化策略
策略一,整合。
1.富有生活氣息的語言。
(康大叔)剛進門,便對老栓嚷道:「吃了么?好了么?老栓,這是運氣了你……「(《葯》)
你放著罷,祥林嫂」!四嬸慌忙大聲說。(《祝福》)
「怎麼了,你?」(《荷花澱》)
(王熙鳳)又忙攜黛玉之手,問:「妹妹幾歲了?可也上過學?現吃什麼葯?在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麼吃的、什麼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婆子不好也只管告訴我。」(《林黛玉進賈府》
2.從文化視角解讀文本意義。
程少堂「從文化視角看《荷花澱》」「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
策略二:比較。《失街亭》與《資治通鑒》中的「魏蜀街亭之戰」 ;《邊城》與《荷花澱》
策略三:迂迴。
《阿Q 正傳》:阿Q的「Q」字,情節角度,「Q」是含淚的結局。人物角度,「Q」是阿Q的腦袋,圓圓的腦袋,細細的小辮。環境角度,「Q」像是未庄,這里近乎封閉的只有一條河道與外界溝通。未庄則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下農村的縮影,是阿Q「精神勝利法」產生的土壤。主題角度,「Q」還是一面鏡子,這面鏡子照出了國民的弱點,照出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心。
《葯》:「血」「路」「鴨」「烏鴉」「花環」等意象的品味。
(三)「敘述」 策略(從敘事學角度鑒賞小說)
1、敘事人稱:《祝福》與葉聖陶《這也是一個人》對比
(1)敘述人的安排有什麼不同?
(2)敘述人的不同,會給小說帶來什麼影響?
(3)假如用《祝福》中其他人物代替「我」作故事的敘述人,效果會怎樣?
2、敘事結構與時間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3、敘事視角
內視角:「主人公講他自己的故事」 (《十八歲出門遠行》)
第一人稱外視角:「旁觀者講主人公的故事」(《孔乙己》《祝福》)
無限制視角:「全知」的作者的敘述(《林黛玉進賈府》 《荷花澱》 《阿Q正傳》 《范進中舉》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
第三人稱外視角:「作者從外部講故事」《葯》
(四)」仿演」策略
1、表演:《守財奴》「搶梳妝匣」(粉筆盒 「縱」「撲」「放」「噢,是真金!金子!」 ) 《葯》「茶館談葯」(話劇)
2、辯論:」秦王與趙王誰勝?「《林教頭》性格發展
3、研究性學習:「娶個寶釵做老婆」「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3、多媒體:《林黛玉進賈府》、《林教頭風雨山神廟》、《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4.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小說閱讀
一、引導學生從小說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藝術的營養。
首先引導學生對小說有關知識的了解。通常情況下,先要充分清楚的了解
小說人物
、情節、環境「三要素」以及各要素內在表現與特點。其次探尋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因關系變化而生成的各具特色的作用。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
環境描寫
來反映社會生活,其中有關「人物的典型性」、「情節的動人性」、「環境的呈現性」,無一不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加大這一方面的了解,有益於提升小說文本綜合閱讀的水平。
再次融知識與藝術為一體,並將其滲透於小說閱讀教學之中。小說的中心是人物形象,小說的靈魂是主題思想。人物典型而又鮮活,主題卻復雜而又內斂。通過對小說藝術之「美」的方法、技巧、風格、特點等的分析,使形象層面到達
精神層面
,將文本的語言解讀升華為藝術的欣賞乃至藝術的鑒賞,並且還要深入到小說環境之中真正觸摸小說人物的思想,真正捕捉到了小說文本的靈魂。
二、引導學生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提高文學修養。
小說中隱藏著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因此要引導學生多角度探究小說的內蘊。循著小說敘事的脈絡,結合敘事的角度、敘事的背景、敘事的時空,認知小說反映的時代風貌和歷史背景和社會意義。把小說的思想和情感放在我們這個時代
,古今對比,感受思想的光芒和睿智,認識社會的發展變化,認識社會的真實面貌和本質規律。再次將
小說形象
放入我們這個群體,兩相對比,真實體驗人物的命運遭遇和內心世界,認識自己的不足,改變自己,發展自我。
豐富人生
體驗,正確認識人生。
引導學生
多元解讀
小說,提高
文學素養
。針對對不同類型的小說文本,確定探究方向。譬如:人物小說,應側重人物的個性分析來探究社會與人生;情節小說,應抓住情節的曲折變化來探究深刻的意蘊。至於那些以刻畫心靈、心理或表現虛幻、魔幻為主的小說,在時空或虛實等方面更需要把好探究其旨的方向。從而理解作品所體現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風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見解,提高文學素養。
5. 如何指導學生閱讀整本書
「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這是《語文課程標准》給我們提出的要求。這句話中的關鍵點是「讀整本的書」。問題也隨之而來,這整本的書該怎麼讀呢?教學中我嘗試著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一、精彩導讀,激發興趣
導讀,顧名思義,就是引導孩子閱讀,一般在孩子閱讀一本書之前進行。根據作品特點,可以有多個切入點。
(一)以「書名」為切入點
書名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重要的信號,我們可以通過這個信號來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由於書名包含的訊息有些是明晰的、有些是模糊的,所以,由書名展開猜想本身也充滿了樂趣。孩子可以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閱讀經驗,去預言書中的故事;也可以展開想像的翅膀,去編織他們心中的故事。
(二)以「情節內容」為切入點
故事情節是吸引孩子的基本要素,我們可以選擇精彩的內容情節串講,以「情節分享」貫穿始終。有位老師導讀楊鵬的《裝在口袋裡的爸爸》,主要選擇了這樣幾個章節:爸爸為什麼會變小,變小之後的爸爸是怎麼生活的,爸爸成了巴巴馬戲團的團長,爸爸能不能成為明星。使孩子既對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又對爸爸的可憐與可敬有所感知,並能帶著這樣的情感基調興趣盎然地去閱讀整本書。
(三)以「人物形象」為切入點
人物形象鮮明(眾多)的作品,可以以人物形象為切入點,展現人物的所作所為和性格特點,由對人物的興趣引發閱讀的慾望。像《窗邊的小豆豆》《草房子》《長襪子皮皮》等。
(四)以「感知特點」為線索
對於短篇作品集,像《安房直子幻想小說代表作》《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和樹談心》《新月集》等,就要在以情節吸引孩子的同時,關注作品的風格特點。可以以感知作品的特點為線索,在眾多的作品中選擇幾篇進行導讀,達到「窺一斑見全貌」的效果。有位教師導讀安房直子的幻想小說,就選擇了《狐狸的窗戶》《熒火蟲》兩篇作品,一篇聽教師大聲讀,一篇由孩子夥伴共讀,在直覺感受與比較中,發現安房直子幻想小說奇幻的想像、淡淡的傷感、美麗的色彩等特點,並以隨機穿插的「作家自我談創作」「他人評論」以提升孩子認識。
二、深入文本,分享提升
要想讓孩子保持濃厚的閱讀興趣,組織學生深入討論是必不可少的。學生通過對書的討論,不但理清困惑、深化理解,還能分享快樂、分享經驗,增添閱讀的興趣。如何組織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閱讀討論呢?
(一)設計怎樣的話題
討論要有話題。話題是討論的靈魂,一個好的話題,既能反映閱讀材料的主題,又能激活學生的閱讀積累和生活經驗,觸動學生思維和心靈的琴弦。
有價值的討論話題著眼於對作品的整體把握和意味世界。有價值的話題產生於學生的認知沖突。當所選擇的話題與學生的認知發生一定程度的沖突的時候,學生討論的積極性最為高漲。《漂亮老師和壞小子》是楊紅纓校園小說系列作品之一,一位老師分析小說中的人物「漂亮老師米蘭」和「壞小子H4」形象時,設計了這樣的提問:「這四個H4真是壞小子嗎?說說你的理解;你認為他們是什麼樣子的孩子?」「你認為米蘭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從作品中找出有力的證據;有人說米蘭做事不認真,沒有資格當老師你怎麼看?」這些問題,與孩子的觀點有一定沖突,孩子們當然有話可說。
有價值的話題還來源於作品的文體特徵和作家的表達風格。有價值的話題能夠鏈接學生的生活和感情世界。討論的話題可以是學生的疑惑,也可以由教師直接提出。王林先生曾把讀書會討論話題提出原則概括為「五少五多」:「少提小問題,多提大問題;少提事實性的問題,多提詮釋性的問題;少提認同性的問題,多提批判性的問題;少提簡單陳述性的問題,多提創意思考的問題;少提封閉性的問題,多提開放性的問題。」這「五多五少」值得大家思考。
(二)如何將討論引向深入
把讀書引向深入,才是讀書會的真正目的,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教師具備追問、點撥、歸納、評價、激勵、調控等方面的本領。
討論時,教師不要越俎代庖,不要暗示問題的結論,應該以一個大朋友的身份認真傾聽學生的交際對話;啟發他們獨立思考,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啟發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到討論主題和爭論的焦點上;引導討論向縱深發展,謀求問題得到解決。
三、巧妙整合,拓展延伸
我們不能把一部作品討論交流的結束當作活動的中止,相反,我們認為,此時,學生由於觀點的碰撞、心得的交流而獲得了嶄新認識的生長可能,其閱讀體驗正激發起新一輪波峰。教師應該把握這一時機,巧妙整合資源,進行拓展延伸,順勢將閱讀活動進一步引向更為廣闊的時空,讓閱讀呈現推波助瀾、後浪趕前浪的理想態勢。
這里的延伸活動,自然同重在激趣的導讀、旨在分享提升的討論不同,行為方式帶有更多的個性化特質。延伸的向度應該是多元的,大致有:藝術延伸、生活延伸、自然延伸、肢體延伸、文學延伸。可作續寫、仿寫,可讀相關作品,如有興趣,還可就該作品該作家進行專題小研究。延伸活動的設計看似隨意,實則精心。有別於話題討論的是,延伸活動並不需要完全扣住作品的一個細節、一個局部,甚而一處閑筆。具體設計時,我們主要出於這樣幾方面的考慮:
強調趣味。「閱讀是一種游戲」的追求在這一領域得到了最為充分的體現。活動的設計力求體現無強迫性,力爭最大程度激活學生內在的探究欲、表現欲,使得活動的過程成為快樂的享受,使得培養閱讀興趣的真正目的得以逐步實現。
強調整合。上面的諸類「活動」劃分其實存在著很大程度的交叉,藝術延伸中有「肢體」,生活延伸中有「文學」,自然延伸中有「生活」,等等。這說明,延伸活動其實是基於作品基礎的文學閱讀的多領域綜合體驗活動。《一百條裙子》的延伸活動「設計自己想像中的裙子並配上設計說明」,就包含了多個領域智能的喚起與培養。
強調自主。延伸活動不應作為統一要求強加於學生,而淪為學生新的「作業」、新的負擔。同時,一部作品的延伸活動應該盡量作多維度設計,以供不同喜好的學生選擇。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創意、設計,「設計」本身就是一種很有意思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