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寫小說容易出錯的地方。
開篇易犯錯誤
(排名不分先後哦,總結或許不算很全,後續補充見評論吧~)
1、開篇角色出現過多:
··問題點:角色出現過多,在讀者還不知道男主是誰的時候,難以尋找代入角色。混淆主角視角,影響代入。增加讀者記憶壓力,造成閱讀混亂。(本來在看一本新書的時候,就不了解情況,角色太多,會讓視角更雜,更難了解作品內容情況)。也不利於角色塑造。—
··建議:不要出現過多有名字的角色,有台詞的角色斟酌出現。主角視角代入,配角盡量弱化,代入達成後,再進行配角深入塑造。對作者來說,寫起來比較容易,讀者接受度也相對高一些。
·· 舉例:a、《史上第一混亂》荊軻、嬴政等五人組也是依次出現,主角塑造後,出配角,配角塑造後,出下一個配角。節奏較快,但也是依次出現,有一個讀者熟悉的過程。且開篇角色一個一個的出,並不是一股腦出現在讀者視線。想像一下如果劉老六一口氣將所有角色都扔到小強家,會增加寫作難度不說,效果也很容易非常差。
b、 《大聖傳》主角出現,牛哥等配角依次出現。後期角色增加,寫作難度也增加了,很多角色的收尾都造成了一些困難。(開篇牛的目標渲染的非常好,後期也在為這個目標加碼。但是相比《許仙志》的開篇,少了些特色和味道,多了些功底,比上本書更懂商業目標設置了。)
c、 些專門反此道而行的開篇,如開篇一個角色特別牛逼,大家都以為他是主角,結果一章之後,突然出現另一個角色,將之幹掉了。這種是先出現配角,再出現主角的方式。但同樣也不會在開篇出現過多角色名稱。
2、 講解內容過多:
··問題點:冗長繁復,啰嗦難懂。很多原創體系和世界觀,最容易出現這種情況。為了將自己的全新世界觀在開篇呈現給讀者,就大篇幅的講解。特別容易讓讀者看的雲里霧里,甚至沒耐心看下去。一本書的世界觀和一些設定非常重要,但站在讀者角度,卻主要還是看故事。這種情況,非是超屌大家,基本上都是一個字:難看。就像很多的讀者願意玩一種游戲,卻沒有耐心看說明書一樣。就像一些吃貨很喜歡吃一種東西,卻也不願意研究做法一樣……
··建議:將世界觀附在故事中,通過講故事的過程,慢慢將世界觀呈現出來。主體依然是故事。先想辦法用附著在這些世界觀上的角色,劇情吸引讀者,再一點點的將世界觀豐富起來。不用急著一口氣托出。
··舉例:a、《仙逆》拿世界觀當個大懸念,但是作者忍耐著可沒有開篇就拿這個說事兒。而是先講故事,慢慢將這些當噱頭,一點點的牽出來。(不過這個開篇也慢了點,缺了自己的特色,爽點其實在中後,不過開篇感情渲染挺厲害的,作者筆力很吊。)
b、《大道獨行》,作者擅長設定,做系統世界觀設計,但是開篇依然是劇情慢慢引,從一個點,慢慢拉出世界觀的線。也耐著性子,不會炫耀的將自己覺得很值得炫耀的設定全盤托出。講故事才是主體。(這個開篇整個來看其實也相對中規中矩,但是好在文扎實,故事寫的好看。)
ps:開篇可以簡單交代清楚主角身份,和一些噱頭,但是一定要找好度。哪些是一定要交代清楚,才能清晰閱讀的,哪些又是啰嗦的,可以後續再慢慢解釋給讀者的?哪些是開篇一定要交代出來,能起到吸引讀者的,哪些又是啰嗦的,影響劇情流暢性的?
自己衡量好,找好感覺。
3、開篇太復雜。
··問題點:讀者拿起一本書的時候,常常是抱著看看是不是自己喜歡的書,來試讀。如果你是個老作者,那麼讀者對你有信任度,對你的書會多寫耐心。但是如果你是新人,那麼讀者不了解你是好作者還是不會寫的作者,對你並沒有建立信任。除非你有非常吸引人的書名和簡介,不然開篇如果太復雜,很容易讓並沒有專心和死心塌地的讀者,在看不明白的時候,就棄書。慢熱,其實是難點,不是助力。
··建議:用相對容易閱讀的方式寫,不要在前三章給讀者設置閱讀和接受障礙。如果你有個非常取巧的設計,要有一些轉折和懸念。那麼這種可能大好的開篇的難點也來了,如何讓懸念引發讀者的好奇,又不讓讀者覺得雲里霧里不知所雲——這些尤其注意。所以,簡單的開篇,對於一些行文能力,個性特色不突出的作者來說,可能沒有那麼有趣,沒有那麼吸引人,卻能讓讀者順暢看明白。
所以在這方面取捨,衡量的時候,要先考慮自己的風格特色,和能力狀況。或者遵編輯囑,不要亂吃葯哦。
···舉例:a、《絕對死亡游戲》,開篇作者設置了一個陷阱。開篇一直代入的一個角色,卻死了,然後引出玩這個游戲,是可能現實死掉的噱頭——這個開頭其實就有風險。讀者代入後,發現故事發展方向,與自己的期待點完全不同,要麼是出現《大明官》讀者產生的驚喜,要麼就是很不舒服。所以寫的時候,也要考慮到風險,和自己是否能夠達到這個開篇要營造的一個反轉趣味效果。
b、《公子留仙》開篇真假公子的設定,也過於復雜,但同樣是創意開頭。寫法上也是難點。大家也可以感受下。
ps:大家可以考慮下自己寫作的特點,是否善於把復雜的東西,深入簡出。再去考慮這樣復雜的開篇,是否能讓讀者讀懂,並感受到你要交代的東西。很多時候,這樣的開篇,作者因為是設計者,自己明白,但是讀者因為不是作者肚子里的蛔蟲,所以完全看不懂。
我記得之前跟前輩聊書的時候,他說過,哪怕用最簡單直接的話說:主角王小二穿越而來,拿到了一把大劍可以裝個空間。這樣簡單的闡述出來,也可能會比一個有細節卻過於復雜的開篇,更容易讓讀者接受。道理在此。
4、 開篇無目標:
問題點: 讀者會迷惑,你寫了半天不知道你在寫什麼。就比如重生文,很多讀者一看重生,就大概知道模糊的主線應該是彌補遺憾,大展神威,而小的主線,官場文,如果是站隊關鍵期,那麼現在的短期目標主線就是要站隊了。如果是仙俠文,寫這時候正是各個門派大選的時候,那麼主線應該就是進某個門派吧。很多作弊器的設定,主角身份的設定,其實就是目標的設置了,這個作者在寫的時候,要有意識。也要了解自己是否有設置目標,讀者是否對我要寫什麼有趣的故事,有個大概的了解,和模糊的期待。
沒錯,其實目標,對應的就是一些或清楚,或模糊的期待。有了目標指向,讀者會有所期待,有了期待,就想看下去。
建議:主角出現後,拿到作弊器,或者沒拿到作弊器,他都要有個要做的事情,要突破的難點,要解決的困難,要得到的東西,要報復的仇人,要達到的目標……
慾望。
舉例:a、《贅婿》主角的設定上,就潛在伏筆了目標和期待點。主角是駙馬,駙馬不能做的事情大家都了解,那麼如何突破這個困境?這就是主角一定要解決的問題,那麼解決這個問題,就是目標了。重大的期待點和目標在書名上,就已經清楚點出了。
相比香蕉的《隱殺》,裝b的確是的,角色屌的厲害,但是開篇在重生殺手這個設定之外,其實一直有點模糊了目標方向。(更多的筆墨用在伏筆後續劇情角色和線路,以及塑造角色上。在其他點上突出,在這里的第四點上,略弱)
b、血紅的復仇,月關《回到明朝當王爺》的當王爺這個目標(開篇的拯救韓幼娘),《悍戚》開篇破除牢獄之災的脫困目標,《斗破蒼穹》3年之約這個目標;《全職高手》主角從牛戰隊被擠走,失去一葉知秋,是否能奪回?是否能打回馬槍將那些擠兌他的人都欺負回去?
等等。好的,代入感強烈的,感受性高的,趣味性強的目標,也非常重要的開篇要素。一個開篇不需要有太多要素,那會亂,有一個優點足矣。
5、開篇無代入:
困難點:讀者不知道該如何代入。一些傳統作品,很習慣不設置主角,而設置一些主要角色,這里的主要角色,可能是一群人,或者幾個人。而不是單一視角的主角代入模式。一些作者看多了傳統作品,有時不太習慣這一點。
在網路作品中,一個超級長篇故事,要一直閱讀下來,如果沒有一個全身心的代入,其實是蠻難的。也可以換一種說法,那就是有了代入,更容易讓讀者有切身感,而看的更有激情,更忠誠。
像《倚天屠龍記》那樣先寫一堆父母的故事,來鋪墊復仇目標,故事背景,在網路文學來說,實在不太適合。不建議新作者倔強,傲嬌,偏要這樣寫……
建議:a開篇第一章盡量讓主角出現。
b以主角的所看所感所想所受,來做環境描寫,來講訴劇情。(就好像把「主角名如韓立」全改成『我』,幾乎也讀的通。)
c在開篇突出主角,弱化配角。在講故事的時候,寫一些主角的細節,來增加代入。
如復仇目標的開篇,主角在感受到痛苦的時候,做了一些什麼事情,有一些什麼感受,這些可以簡單的描述下,以增加感同身受的情緒。
d或者只寫主角,開篇出現的配角,都無名字,或者暫不出現名字,以弱化配角,突出主角。
E給主角增加主角模板格式,讓讀者輕易找到主角。一般有作弊器的,穿越的,重生的,得到寶物的,被殺全家獨獨他活下來的,這個多半都是主角。早點展示出來,讀者也就找到這小子了。
ps之前看過一些開篇,好幾章了,還在寫其他角色,鋪墊劇情,主角一直不出現,很糾結的尋找代入,找不到。
網文開篇易犯錯誤(冬瓜,隨筆)
2014-12-29 起點冬瓜冬冬瓜
閱讀 93
(排名不分先後哦,總結或許不算很全,後續補充見評論吧~)
1、開篇角色出現過多:
··問題點:角色出現過多,在讀者還不知道男主是誰的時候,難以尋找代入角色。混淆主角視角,影響代入。增加讀者記憶壓力,造成閱讀混亂。(本來在看一本新書的時候,就不了解情況,角色太多,會讓視角更雜,更難了解作品內容情況)。也不利於角色塑造。—
··建議:不要出現過多有名字的角色,有台詞的角色斟酌出現。主角視角代入,配角盡量弱化,代入達成後,再進行配角深入塑造。對作者來說,寫起來比較容易,讀者接受度也相對高一些。
·· 舉例:a、《史上第一混亂》荊軻、嬴政等五人組也是依次出現,主角塑造後,出配角,配角塑造後,出下一個配角。節奏較快,但也是依次出現,有一個讀者熟悉的過程。且開篇角色一個一個的出,並不是一股腦出現在讀者視線。想像一下如果劉老六一口氣將所有角色都扔到小強家,會增加寫作難度不說,效果也很容易非常差。
b、 《大聖傳》主角出現,牛哥等配角依次出現。後期角色增加,寫作難度也增加了,很多角色的收尾都造成了一些困難。(開篇牛的目標渲染的非常好,後期也在為這個目標加碼。但是相比《許仙志》的開篇,少了些特色和味道,多了些功底,比上本書更懂商業目標設置了。)
c、 些專門反此道而行的開篇,如開篇一個角色特別牛逼,大家都以為他是主角,結果一章之後,突然出現另一個角色,將之幹掉了。這種是先出現配角,再出現主角的方式。但同樣也不會在開篇出現過多角色名稱。
2、 講解內容過多:
··問題點:冗長繁復,啰嗦難懂。很多原創體系和世界觀,最容易出現這種情況。為了將自己的全新世界觀在開篇呈現給讀者,就大篇幅的講解。特別容易讓讀者看的雲里霧里,甚至沒耐心看下去。一本書的世界觀和一些設定非常重要,但站在讀者角度,卻主要還是看故事。這種情況,非是超屌大家,基本上都是一個字:難看。就像很多的讀者願意玩一種游戲,卻沒有耐心看說明書一樣。就像一些吃貨很喜歡吃一種東西,卻也不願意研究做法一樣……
··建議:將世界觀附在故事中,通過講故事的過程,慢慢將世界觀呈現出來。主體依然是故事。先想辦法用附著在這些世界觀上的角色,劇情吸引讀者,再一點點的將世界觀豐富起來。不用急著一口氣托出。
··舉例:a、《仙逆》拿世界觀當個大懸念,但是作者忍耐著可沒有開篇就拿這個說事兒。而是先講故事,慢慢將這些當噱頭,一點點的牽出來。(不過這個開篇也慢了點,缺了自己的特色,爽點其實在中後,不過開篇感情渲染挺厲害的,作者筆力很吊。)
b、《大道獨行》,作者擅長設定,做系統世界觀設計,但是開篇依然是劇情慢慢引,從一個點,慢慢拉出世界觀的線。也耐著性子,不會炫耀的將自己覺得很值得炫耀的設定全盤托出。講故事才是主體。(這個開篇整個來看其實也相對中規中矩,但是好在文扎實,故事寫的好看。)
ps:開篇可以簡單交代清楚主角身份,和一些噱頭,但是一定要找好度。哪些是一定要交代清楚,才能清晰閱讀的,哪些又是啰嗦的,可以後續再慢慢解釋給讀者的?哪些是開篇一定要交代出來,能起到吸引讀者的,哪些又是啰嗦的,影響劇情流暢性的?
自己衡量好,找好感覺。
Ⅱ 語文閱讀題錯題怎麼整理
你可以直接整理答題技巧,比如說論述類文本閱讀的論證方法,論證思路等的答題模內本歸納總結,容
在比如說文學類文本閱讀中的小說你可以整理標題的作用,結尾的作用,人稱轉換的作用等。
對於小說你可以摘抄題目與答案,反復地,慢慢地看,慢慢的體會,就可以從中摸索到答題思路。
加油,相信你可以做更好!!
以上僅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Ⅲ 小小說閱讀導學案及練習
這應該是從零基礎開始了。具體的原理就不說了。祝你成功。
一、重視積累 打好基礎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泉,「百字新事」訓練讓語言積累、語感培養與思維發展直接源於生活,要求學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記錄當天發生在身邊的,或當天聽過、讀過、看過的新聞,做到語言精煉、流暢。百字新事與寫作日記有著本質區別,不求長,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寫」方面。
閱讀是一種特殊的生活,「剪報作文」訓練要求學生每天剪報一篇,旁加對文章的點評、心得、聯想,可從文章的主題與內容、情感出發,亦可從文章寫作方式方法入手。這項訓練既使學生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也為學生自主選擇讀寫材料、自主寫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並落實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剪報作文與寫作讀後感有著本質區別,後者重在「感」,而剪報作文則重視了學生的評價能力,不僅在於對寫作內容的「感」,還在於對寫作的內容、過程與方法的「評」,體味文章成功之道,樹立自己的作文標准。
上兩者交替進行,讓學生直接或間接地從生活中吸收營養,也解決了「寫什麼」的問題。
二、新聞引路 輕松入門
筆者認為,作文訓練應當經歷「掌握作文特點—掌握寫作方法—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階段,因此而設計的「新聞引路」作文訓練序列(新聞寫作訓練—想像能力訓練—思維能力訓練—語言優化訓練—研究性作文訓練)中,「新聞寫作訓練」著重讓學生掌握作文特點和寫作方法,而想像、思維、語言優化、研究性作文訓練讓學生在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要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但小學到高中老師需不斷重復。「新聞引路」以結構模式簡單規范(一般為倒金字塔式)且易於掌握的新聞(消息)寫作訓練幫助學生快速闖入作文王國,牢固把握作文內容與情感真、新,語言簡明精煉等特點,並從此成為習慣。
新聞寫作對真實性的嚴格要求可規范學生運用典型事例寫出真情實感;對新聞價值的嚴格要求可規范學生寫出新意並進而培養創新精神;准確、精煉、生動的新聞寫作語言要求為改變學生華而不實的「學生腔」提供了訓練機會;為把新聞寫真實、生動而去觀察、琢磨的新聞寫作過程對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和動機有很好幫助;散文式通訊和副刊文藝作品也為中學生學習文學語言找到了新天地。
語言是學生在潛移默化、朝花夕拾中積累起來的,包括老師在內,其他人都幫不上忙,所以重視想像與思維能力的訓練成為最有效的作文教學內容,待學生有了一定語言積累再訓練語言優化。郭沫若曾說:「於無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後求其化」,與普通快速作文法相比,「新聞引路」作文訓練序列通過想像、思維和語言優化訓練求思維的廣度與深度、語言的精度,迅速化解新聞的規范模式,不會造成模式化的惡果。
三、交給工具 四步成文
筆者認為:寫作是一個「發散思維--聚斂思維--線性思維」的雙重轉化過程。即從寫作目標出發,充分發揮觀察、感受能力,從生活和頭腦中聯系各種知識、事物等寫作內容是「發散思維」;選材、煉意、構思、謀篇,是連續不斷地對已有材料與觀點進行整理的「聚斂思維」過程;作者心裡的東西變成文字,語言的「線性」特點(不同的字和話不能同時表達)就體現出來了。
基於此,筆者設計了4X積木式思維作文法。其基本步驟是:想(xiang)-選(xuan)-寫(xie)-修(xiu)。這一方法符合新課標指出的「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
腦圖是英國托尼·巴贊博士開發的全新思維方法,其要點是把主題詞寫在中心;把任何有關論點寫上從中心點引出分支,不同類別另開分支並不斷連接下去。4X積木式思維作文法中,腦圖被作為幫助學生思維的作文工具。步驟「想」展畫腦圖,實質是發散性思維,通過展開聯想引導線索、豐富內容,由一事物作為觸發點聯系熟悉的生活和知識領域,並引導學生遵從相似聯想、對比聯想、接近聯想等聯想三法則對事物進行聯想使文章內容全面、豐富;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結合連續思維使文章內容深刻。步驟「選」完善腦圖,實質是「聚斂思維」,要求學生按照「合題意要求、正確或合理、獨到而新穎、利於發揮優勢」的原則考慮寫作內容寫與不寫、詳寫與略寫、先寫與後寫,對內容進行歸類。現代腦科學研究表明,大腦左半
小小說閱讀導學案及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