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大官場小說排行榜
十大官場小說排行榜:《權力巔峰》、《官仙》、《官途》、《官道無疆 》、《官神》、《紅色權力》、《弄潮》、《侯衛東官場筆記》、《首席御醫》、《二號首長》。
1、《權力巔峰》
主要講述了多了12年前瞻性優勢的夏想重新站在大學畢業的路口,回味錯過的人生,珍惜眼前的時機,要自己規劃自己的人生,於是,從縣委書記秘書起步,以一種奇怪的起飛的姿勢,跑步進入了官場。
2. 找本小說
悲情?我理解的對的話就看這本
<魔劍錄>
角色都很重情,尤其男主角
很久以前看的,(想寫點簡介結果半天憋不出來....- -)
3. 求本小說 快來!
琥珀玫瑰 你復制有意思么 真鄙視你十級怎麼來的
樓主說的就是以《魔法學徒》為代回表的作品
這部小答說可以說是必看的 作者善用細致的幾個章節來烘托高潮章節
第一次看這部小說的時候絕對有身上發抖的感覺
其實樓主也許看過這部廣為人知的小說
但其實這只是作者血珊瑚的3部曲之一 其後的《魔眼》 《魔盜》更是延續了《魔法學徒》的創作方法 雖不稱神 但亦屬佳作 他們隨著飄渺 誅仙等神作的出世才變的鮮為人知 但絕對符合樓主的要求
看血珊瑚的小說 切記要看過2W字再下決定是不是要繼續看下去
血珊瑚是我認為目前所有的知名小說中最慢熱的作者
4. 虞舜大傳評書的下載地址(音頻和書的地址)
http://www.ebookcn.com/book/11319
200集長篇評書《虞舜大傳》還沒開講,所以沒有評書那能下載
5. 高分找小說
重生成神。現代奇人。現代奇人續。(很好看)天降神妻。(極度YY)華夏傳奇。幻龍帝國。投資大鱷(極品都市重生)自己看看把。。這些都是我自己看過的。也許有你願意看的還有些你要是看的爽給我留言
6. 虞允文轉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宋史•虞允文傳》譯文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壽人。父親虞祺,政和年間進士及第,做官到太常博士、潼川路轉運判官。虞允文六歲背誦《九經》,七歲能寫文章。因父親在任而入官。遭逢母親逝世,悲痛過度瘦弱不堪。下葬以後,早晚在墓旁痛苦,墓地有兩棵枯死的桑樹,有兩只烏鴉來做巢。惦念父親孤單又有病,七年不改官,一步不忍心離開父親身邊。父親死,紹興二十三年(1153)才進士及第,通判彭州(成都市的彭州市),代理黎州(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渠州(今四川達州市渠縣)知州。
秦檜主持國事,四川士人很多排斥不用。秦檜死,高宗想要任用他們,中書舍人趙達首先推薦虞允文,召入覲見,講論君主一定要敬畏上天,一定要安定百姓,一定要效法祖宗。又議論士大夫風氣的弊病,靠文章提拔的一定要抑制其中輕佻浮滑的人,靠議論提拔的一定要黜退其中巧言欺詐的人,靠政務提拔的一定要去掉其中苛細刻薄的人,大約如此才能夠承擔重任達到遠大目標。而且極力論述四川財務賦稅收取交納中的弊病。皇上贊許接受他的意見。
授任秘書丞(秘書省職事官),累積升遷到禮部郎官。金國主完顏亮修治汴京,已經有南下侵略之意。王綸回朝,說敵人恭順和好。湯思退再拜祝賀,把邊防軍備放在一旁不過問。等到金國使臣施宜生泄露了相當多的敵情,張燾秘密上奏。完顏亮又暗中讓畫工畫下臨安(浙江省杭州市)山水而回。完顏亮為畫賦詩,真情越發顯露。虞允文上奏疏進言:「金國一定會撕毀盟約,軍隊出征有五條道路,希望下詔命令大臣事先籌劃防備抵禦。」當時是三十年(1160)的正月。十月,暫任工部尚書充賀金國正旦使,和金國接待大臣舉行賓射禮,一箭射中靶心,眾人都驚異他的本領。虞允文看到運糧造船的人很多,辭行回朝,完顏亮說:「我將要到洛陽看花。」虞允文回來,上奏所見到的以及完顏亮的話,告誡申明注意淮、海的軍備。
授為中書舍人、直學士院。三衙的高級官員用宦官充任承受官,虞允文上言:「自古君王的大權,不移交給奸臣,就落在身邊寵臣手裡。秦檜竊取權力十八年,秦檜死了,權力才交還陛下。近來三衙勾結宦官,宣和、明受那時的鑒戒並不遠。」皇上恍然大悟,立刻罷免他們。
金朝使臣王全、高景山來祝賀生辰,口頭傳達完顏亮狂妄傲慢的話,想要得到淮南土地,索要將相大臣去商議事情。於是召集三衙大將趙密等商量出兵,侍從、台諫官會集討論。宰相陳康伯傳達皇上旨意:「今天再不必問和好還是防守,直接問作戰該怎麼做。」派遣成閔為京、湖制置使,率領禁衛軍五萬人守御襄水、漢水上游。虞允文說:「軍隊來攻不先清除道路,敵人是虛張聲勢而分散我們兵力,成全他們出軍淮地的奸計而已。」不聽,終於派出了成閔。(1161)七月,金主完顏亮遷都汴京,虞允文又對陳康伯說:「成閔部隊大約行程在江(九江)、池(池州)之間,應當命令他們到池州就駐扎池州,到江州就駐扎江州。如果敵軍攻上游,就讓荊湖的部隊抵禦在前,江、池的部隊增援在後;如果攻淮西,就讓池州的部隊出兵巢縣,江州的部隊出兵無為,可以做淮西的後援,這樣一支部隊可有兩種用途。」陳康伯同意他的話,但成閔部隊最終駐扎在武昌。
九月,金國主命令李通為大都督,造浮梁在淮水上。金國主親自領兵,部隊號稱百萬,氈房帳篷相連,金鼓的聲音不斷。十月,從渦口(渦水入淮之口,在安徽懷遠縣東北)渡過淮河。在此之前,劉錡處理淮東軍事,王權處理淮西軍事。到這時,王權首先拋棄廬州(今安徽合肥),劉錡也回到揚州,朝廷內外震驚恐懼。皇上打算乘船出海,陳康伯極力主張皇帝親自出征。這個月戊午日,樞密院事葉義問統率江、淮的部隊,虞允文參謀軍事。王權又從和州(今安徽巢湖市和縣)逃回,劉錡回到鎮江,全部喪失了兩淮之地。
十一月壬申日,金國主率領大部隊到達採石,而另外派兵奪取瓜洲(在今天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與鎮江隔江相對)。朝廷命令成閔代替劉錡、李顯忠代替王權,劉錡、王權都被召回。葉義問接受旨意,命令虞允文去蕪湖催促李顯忠交接王權部隊,並且在採石犒勞部隊,當時王權的部隊還在採石。丙子日,虞允文到採石,王權已經離開,李顯忠還沒來到,敵人騎兵到處都是。我朝軍隊三三五五零零散散,卸下馬鞍捆起甲胄坐在路邊,都是王權的敗兵。虞允文覺得坐等李顯忠來則會耽誤國家大事,於是馬上召集將領們,用忠義之道勉勵他們,說:「金帛財物、告命文書都在這里,等待有功的人。」大家說:「現在已經有人主持,請求決死一戰。」有人說:「你接受的命令是犒勞部隊,沒有接受命令督戰,別人壞了事,您承擔這個罪責嗎?」虞允文呵斥他說:「危難關系社稷,我將到什麼地方躲避?」
到達江邊,見到長江北岸已築起高台,相對樹立兩面紅旗、兩面彩旗,中間樹起黃色車蓋,完顏亮傲慢地坐在下面。偵察的人說,前一天殺白馬黑馬祭天,和眾人盟誓,在明天渡長江,到玉麟堂吃早飯,先渡過江的給黃金一兩。當時敵兵實際有四十萬人,馬匹是這個數的一倍,宋朝的軍隊才一萬八千人。虞允文就命令將領們排列大陣不動,把戰船分成五隊,兩隊沿東西江岸巡行,一隊停在江中,埋伏精銳部隊准備戰斗,兩隊藏在小巷中,防備意外的事情發生。分派剛完,敵軍已經大聲呼喊,完顏亮拿著小紅旗指揮數百隻戰船橫渡過江來,一轉眼,到達南岸的就有七十艘,直逼宋軍,軍隊稍稍後退。虞允文進入陣中,拍著時俊(統制官)的背說:「你的膽識才略四方有名,站在陣後就是婦人孩子了。」時俊就揮舞雙刀沖出,戰士拼力死戰。江中的宋軍也用海鰍戰船沖擊敵船,敵船都漸漸被擊沉,敵人一半被打死,一半還在作戰,天晚了還沒有退卻。恰巧有被打散的宋軍從光州來到,虞允文交給他們旗幟戰鼓,從山後面轉出來,敵人疑心是援軍來到,才逃走。又命令用強弓跟在後面追著射擊,大敗敵軍,屍體共有四千多具,殺死萬戶兩人,俘虜千戶五人以及生女真五百餘人。敵兵沒死在江里的,完顏亮把他們都殺掉了,是惱怒他們不出江。把捷報報知朝廷,並犒賞將士,對他們說:「敵人今天打敗了,明天必定會再來。」半夜裡,部屬將領們,分派兵把海船拉往上游,另外派兵在楊林口堵截。丁丑日,敵人果然來到,因而兩面夾擊敵人,又進行大戰,燒掉敵船三百艘,敵人才逃走,再次把捷報奏知朝廷。不久敵人派遣人帶著詔書來告知王權,好像有過事先的約定。虞允文說:「這是反間計。」仍然回信說:「王權已經按照刑法處理了,新任將領是李世輔(李顯忠),願決一死戰分個高低。」完顏亮看了信大怒,於是燒毀了龍鳳車,斬了梁漢臣(漢奸,梁師成養子)以及造船的兩個人,於是奔赴瓜洲。梁漢臣,是建議完顏亮渡江的那個人。
李顯忠從蕪湖到達,虞允文對他說:「敵入進入揚州,一定和瓜洲的兵合在一處,京口(鎮江市京口區)沒有防備,我應當前去,您能分派兵力幫助嗎?」李顯忠分派李捧的部隊一萬六千人前往京口,葉義問也命令楊存中率領部隊下來會合。虞允文回到建康,就上奏疏說:「敵人在採石失敗,將要企圖在瓜洲僥幸得勝。現在我朝精兵聚集在京口,穩重固守等待他們,可以一戰取勝。請求稍為推遲皇帝車駕出發的時間。」
甲申日,到達京口。敵人大部隊駐扎在滁河,建造三個閘門蓄水,深好幾尺,堵塞了瓜洲口。當時楊存中、成閔、邵宏淵各路部隊都聚集京口,不少於二十萬人,只是海鰍船不滿百艘,戈船是海鰍船的半數。虞允文認為遇風就使用戰船,沒有風就使用戰艦,數量少了恐怕不夠用。就聚集木料鍛造鐵器,把馬船改裝為戰艦,而且向平江借用戰船,命張深守住滁河口,扼守長江的交通要道,派苗定駐在下蜀作為後援。庚寅日,完顏亮到達瓜洲,虞允文和楊存中在江邊檢查試驗,命令戰士踏著車船在長江中間來回行駛,環繞金山三圈,來回轉動像飛一樣。敵人拉滿弓弦等待著,面面相覷駭怕驚愕。完顏亮笑著說:「紙船罷了。」一個將領跪下啟奏:「南軍有所防備,不可輕敵,希望駐扎在揚州,慢慢策劃進攻。」完顏亮發怒,想要殺他,哀求謝罪了很久,才只打了他五十大板。乙未日,完顏亮被他的部下殺死。
當初,完顏亮在瓜洲,聽說李寶沿海路進入膠西(山東膠州市膠西鎮),成閔等各部隊正在順流而下,完顏亮更加惱怒。回到揚州,召集將領們約定三天渡過長江,否則把他們全部殺掉。將領們商議說:「前進有淹死的災禍,後退有被殺掉的憂慮,怎麼辦?」有個叫萬戴的說:「殺掉郎主,跟南宋通好講和回歸故鄉就能活下去了。」大家說:「對。」完顏亮有一支紫茸細軍,不臨戰陣,總是用來保衛自己,大家擔心他們。有個叫蕭遮巴的騙他們說:「淮東的美女錢財都集中在海陵(泰州市海陵區)。」並且慫恿他們前往,細軍離去而完顏亮被殺死。
丙申日,敵人後退駐扎三十里外,派遣使節議和。己亥,奏報朝廷。召他入朝覲見,皇上慰勉嘉許感嘆,對陳俊卿說:「虞允文公正忠義是出於他的天性,真是我的裴度啊。」下詔令免去他的侍從的責任,到兩淮地區處理事情。虞允文到達鎮江,上奏收復兩淮的三條計策,沒有答覆。
明年(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正月,皇上到達建康(江蘇南京市)。不久商議車駕回臨安,下詔派楊存中任江淮、荊襄路宣撫使,虞允文做他的副手。給事中、中書舍人繳回楊存中的任命不發,於是虞允文任川陝宣諭使。上朝辭行,進言:「金完顏亮已死,新主剛剛即位,他們國內正亂,是上天扶助我國恢復。議和則使天下人垂頭喪氣,戰斗則使天下人揚眉吐氣。」皇上認為正確。虞允文到四川,和大將吳璘商議籌劃收復中原地區,吳璘進攻奪取鳳翔,收復鞏州(今甘肅隴西縣)。金國派兵爭奪陝西新近收復的州郡,蜀地士大夫想要放棄這些地區,虞允文堅持說不可以。
(六月),孝宗接受禪位,朝廷大臣有進言西部事情的,認為宋軍進攻征討,東面不可以越過寶雞,北面不可以越過德順(今寧夏隆德縣北),而且想要用忠義人守衛新收復的州郡,朝廷部隊退守蜀口。虞允文爭論不能成功,吳璘於是回到河池(今甘肅徽縣),可能是按參知政事史浩的意見,想要完全放棄陝西,台諫官袁季、任古附附和他的說法。虞允文再次上奏疏,大概是說:「恢復沒有比陝西更首要的,陝西的五路新收復州縣又取決於德順的存亡,一旦拋棄它,就窺伺進攻四川的道路更多了,西和(甘肅西和縣)、階州(今甘肅隴南市武都區)、成州(今甘肅南部的成縣),利弊非常重大。」前後共十五道奏疏,而且寫信給陳康伯,陳康伯因是同僚受到限制,不能回信。皇上將召見虞允文詢問陝西事情,執政顧忌他前來,以顯謨閣直學士為夔州知州,不久又命令他來奏事。
隆興元年(1163)時入朝覲見。史浩既然一直主張拋棄國土,等到拜相,立即推行他的主張,而且親自撰寫詔書,有這樣的話說:「拋棄雞肋沒有多少,卻可免除敵人無止無休的貪心。」虞允文入朝覲見進言:「今天有八項可以作戰的條件。」皇上問到放棄土地的事,虞允文用手板在地上畫圖,陳述它的弊端。皇上說:「這是史浩誤了我了。」以敷文閣待制身份為太平州(今安徽馬鞍山市當塗縣)知州,不久授任兵部尚書、湖北京西宣撫使,改為制置使。
當時(隆興二年)朝廷派遣盧仲賢出使金國議和,(左相)湯思退又打算放棄唐州(今河南南陽市唐河縣)、鄧州(今河南南陽市鄧州市)、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市海州區)、泗州(今安徽泗縣),頒手詔認為唐州、鄧州不是險峻要害,可以不予考慮,虞允文五次上疏力爭。湯思退惱怒,就上奏說:「這都是利害不切近自己,說大話害國家,以取得好名聲。宗廟社稷的大事,難道跟演戲一樣。」皇上意旨於是決定。湯思退表面上請求召見虞允文,實際是想要除掉他。虞允文交上官印,還請求不要放棄四個州,乞求退休。下詔令以顯謨閣學士官職為平江府(今江蘇蘇州)知府。湯思退終於決斷和議,交割唐州、鄧州。
二年(十月),金兵又到,湯思退被貶斥,皇上後悔不聽虞允文的話。陳俊卿也推薦虞允文能夠重用,授任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
乾道元年(1165),拜任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這年秋天,金朝派完顏仲來議事,傲慢不敬,虞允文請求殺掉他,朝廷上有不同意見,沒有做到。恰巧錢端禮接受李宏的玉帶,事情牽連到虞允文,被御史章服論列,罷免職務,奉祠祿回歸西方。
三年二月,召到朝廷,授任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吳璘去世,討論選擇替代的人,皇上告知虞允文說:「吳璘已經死了,汪應辰恐怕不熟悉軍事,沒有人能代替你去。遇事不要像張浚那樣迂闊,部隊里的事,你要一件一件親自去做。」就拜為資政殿大學士、四川宣撫使,隨即下詔仍舊知樞密院事。回四川一個月,召到朝廷,沒幾個月又出使四川。太上皇(宋高宗)賜他親筆寫的《聖主得賢臣頌》,皇上又為他寫跋語,上朝辭行,又把自己穿的一雙鞋子和盔甲賜給他。
經過郢州(今湖北省鍾祥市),上奏請求修築黃鷹山城。過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上奏請求修理府城。八月到漢中,又前往沔陽(陝西勉縣)。九月,到益昌(今四川廣元市元壩區昭化鎮)。先前接受手詔告誡九件事,等到了四川,全部尊奉辦理,尤其把軍政作為急務。又上奏檢閱核實各部隊,按強弱次序分為三等,上等准備作戰,中下等備辦軍用物資,老的少的不算數,淘汰士兵共一萬人,減掉軍費四百萬。淘汰的士兵中有功勞的,設置空缺職位安排他們。興州(陝西略陽縣)、洋州(陝西洋縣)的義士,是民兵,紹興初年有七萬人,大散關(亦稱散關,位於寶雞市西南26公里處的大散嶺上)之戰,將官不發給盔甲,驅趕他們在官軍前面作戰,戰死散亡幾乎沒有了。命令利州路軍帥晁公武核實,得到二萬三千九百多人。又得到陝西弓箭手的法則,參照紹興時制度編成一部書,讓將士官吏遵守。把馬政交付張松管理,上奏遵照舊制把茶馬司分為川司和秦司。
起初在樞密院,蕭遮巴訴說清洗部隊中的人,虞允文曾經奏請告知三衙撫慰安定他們。到這時,金州(安康市)、洋州、興元(漢中市)的歸正人(歸附南宋的金朝人)二萬,攔路訴說被監禁的苦楚,虞允文分給他們公田,使他們都能振興生計。想要交結敵將姜挺、白沂,遵照御札指示招募鞏人王嗣祖交結外族來謀取金人,又得到外族和尚叫六彪的同去,最終沒有結果。當時邛(今四川邛崍市)、蜀(今成都崇州市)等十四個郡上報飢荒,荒政一共六十五條,劍州通判獻來羨余錢五萬,退還不取。
五年(1169)八月,拜任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虞允文推薦很多知名人士,如洪適、汪應辰。等到任宰相時,登記的人才分為三等,有見到聽到的就記下來,名叫《材館錄》。凡是所舉薦的人,皇上都錄用,如胡銓、周必大、王十朋、趙汝愚、晁公武、李燾,是其中最著名的。皇上把兵士冗濫財物匱乏作為憂慮的事,虞允文和陳俊卿商議革除三衙里辦雜事的差役,淘汰冗濫的名籍,三軍都沒有怨言。
六年,陳俊卿因奏請留龔茂良違逆皇上意願,皇上非常震怒,陳俊卿在浙江亭待命,兩天不給他答覆。虞允文請求參見,極力論述體面禮遇大臣的道理,在床前多次下拜,於是命令陳俊卿判福州。
下詔任范成大為祈請使,因為皇帝陵墓的原因。金朝不肯,而且偵察人員報告敵人要用三十萬騎兵奉送遷移陵墓回來,朝廷內外議論紛紛,荊、襄的將領都請求增兵。虞允文說:「金國剛接受完顏亮的教訓,絕不會輕易動兵,不過是虛張聲勢動搖我們罷了。」於是上奏阻止。朝廷議論紛紛,虞允文屹立不動,敵人最終也沒有其他行動。
自從庄文太子去世,皇太子沒有確立。虞允文上奏疏,而且多次懇切陳述。七年正月,奉上兩宮尊號時,議論才決定,下詔皇帝第三個兒子恭王趙惇立為皇太子,皇子趙愷以雄武、保寧軍節度使判寧國府。皇太子不久出任臨安尹。侍衛馬軍司牧馬場地原在臨安,虞允文認為地方狹窄不利於放牧,請求命令到鎮江放牧,有緊急事情騎兵可以隨時過江。三軍有怨言,後來言官也拿這個作為彈劾的理由。
胡銓因台官譏評罷免,虞允文上奏留他任經筵。胡銓推薦朱熹,皇上問允文了解朱熹嗎?虞允文說朱熹不比程頤差,於是召見朱熹,朱熹不到。檢鼓院用六條抑止上書的人,虞允文極力進言不可以這樣做,聽從了他。
適逢慶節(孝宗生日)時,金國使臣烏林答天錫入朝進見,他是金國主的女婿,非常驕橫傲慢,一定要請皇上下床來問候金主安好,皇上不答應,烏林答天錫就跪著不起來,侍臣們張皇失措。虞允文請求皇帝大駕回宮中去,而且告訴他說:「大駕已經動身,不能再到殿上,使臣明天一早跟隨朝班祝壽。」金國使臣慚愧退下。
(乾道八年,1172年),皇上因為僕射名號不正,改為左、右丞相。八年二月,授任虞允文特進、左丞相兼樞密使,梁克家為右丞相。虞允文曾經舉薦梁克家代替自己,皇上不允許。這個月,因病請求解除樞密使職務,又推薦梁克家安靜穩重有宰相的器度,到這時才一同任宰相。皇帝發手詔給虞允文說:「我正想要試用武臣為樞密,曹勛怎麼樣?」虞允文認為曹勛人品卑下平庸,不可任用。然後用張說簽書樞密院事,右正言王希呂和台官交相彈劾他。皇上非常生王希呂的氣,下手詔說「給他遠處壞地方的馬監官」。虞允文交還手詔,皇上更加惱怒。梁克家說:「王希呂議論張說,是台官的紀律;左丞相救王希呂,是國家的大體。」皇上的惱怒稍稍消解,最終減輕了對王希呂的責罰。
四月,御史蕭之敏彈劾虞允文,虞允文上奏章聽候質罪。皇上到德壽宮參見,太上皇說:「採石建功時,蕭之敏在什麼地方?不要聽憑虞允文離職。」皇上因此讓蕭之敏出朝,並且作詩題在扇子上挽留他。虞允文進言蕭之敏端莊方正,請求召回朝廷以開辟言路。皇上認為他的話很寬厚,命令曾懷記錄在《時政記》上。
皇上命令選擇諫官,虞允文用李彥潁、林光朝、王質作為回答。三個人都鯁直誠信,又都因文才學識被當時人敬重,所以推薦他們,很久沒有答覆。曾覿(dí)推薦了一個人,賜給科第,提拔為諫議大夫。虞允文、梁克家爭論這事,不聽從。虞允文極力請求離職,授為少保、武安軍節度使、四川宣撫使,進封雍國公。上朝辭行,皇上告知他進兵收復失地的方略,約定在某一天在河南會師。虞允文進言:「以後要防備朝廷內外不相呼應。」皇上說:「假如西線部隊出兵了而我還在徘徊猶豫,就是我虧負你;假如我已經行動而你還在徘徊猶豫,就是你虧負我。」皇上駕臨正殿,斟酒賦詩為他送行,並且賜給他家廟的祭器。
九年,到四川。大部隊每月發米一石五斗,不夠贍養家屬,虞允文拿出宣撫司的錢三十萬買米,計算人口增添發給。規定戶馬的七條,收攬百姓的馬,上奏選拔良家子弟用來備戰。起初,北部邊界有個叫寇鄰的人,集合部眾幾萬人在商州(今屬陝西商洛市商州區)、虢州(今河南靈寶市)之間,虞允文執政期間來歸順,將要到達四川,又派人送信給虞允文,不回答,只維系著他們而已。不久寇鄰的密謀被發覺,金國秘密派人捕捉他。葉衡奏報皇帝,虞允文上奏疏為自己辯解,因而請求交還俸祿,不被允許。
皇上曾經對虞允文說:「丙午(靖康元年,1126)年間的恥辱,應當和丞相共同洗雪它。」又說:「我只有功業上不如唐太宗,富足豐饒不如漢文帝、漢景帝。」因此虞允文答覆皇上從事恢復大業。出使蜀地一年,沒有進兵的日期,皇上賜給秘密詔書催促他,虞允文說部隊所需物資尚未齊備,皇上不高興。
淳熙元年(1174)去世。四年以後,皇上駕臨白石大規模檢閱部隊,看到戰士都年輕力壯,對輔佐大臣說:「這是虞允文進行淘汰的功效。」不久下詔追贈太傅,賜謚號忠肅。
虞允文姿容雄壯健偉,身高六尺四寸(大約2米),慷慨磊落胸懷大志,而且言語行動都有法則氣度,別人一望而知他是能承擔重任的大器。早年因文章才學置身於台閣,後來遭逢時局艱難,出將入相將近二十年,孜孜不倦忠誠勤勉沒有兩樣。曾經注釋過《唐書》、《五代史》,收藏在家中。有詩文十卷,《經筵春秋講義》三卷,《奏議》二十二卷,《內外志》十五卷,流傳在世上。
兒子有三個:虞公亮、虞公著、虞杭孫。孫子八人,都善於修養自己,其中只有虞剛簡最為知名,嘉定年間,召見他不到朝,最終官職做到利州路提點刑獄。
(原文見《宋史》卷三百八十三·列傳第一百四十二·虞允文傳)
7. 求一部小說
福爾摩斯是偵探小說,應該沒有靈異的內容。LZ你還記得大概情節嗎?
8. 關於一本小說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一個從神魔園陵墓爬出的人尋找自己為什麼從墳墓爬出來的原因。
這是一本超級好看的書,語言風趣幽默,故事情節步步緊逼、扣人心弦,絕對值得一看。
9. 舜字重華瞽瞍之子文言文
舜字重華瞽瞍之子的譯文是虞舜(舜帝)姓桃名重華,叫桃重華,是瞽瞍(算命的瞎專子)的兒子。
原文是瞽瞍之屬子,性至孝,父頑,母嚚,弟象傲。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