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張愛玲1943年寫過什麼小說、具體順序是什麼
《沉香屑第一爐香》,上海《紫羅蘭》雜志,1943年5月,收入《傳奇》。
《沉版香屑第二爐香權》,《紫羅蘭》,1943年6月,收入《傳奇》。
《茉莉香片》,上海《雜志》月刊第11卷4期,1943年7月,收入《傳奇》。
《心經》,上海《萬象》月刊第2—3期,1943年8月,收入《傳奇》。
《傾城之戀》,《雜志》第11卷6—7期,1943年9—10月,收入《傳奇》。
《琉璃瓦》,《萬象》第5期,1943年11月,收入《傳奇》。
《金鎖記》,《雜志》第12卷2期,1943年11—12月,收入《傳奇》。
《封鎖》,上海《天地》月刊第2期,1943年11月,收入《傳奇》。
2. 請問:張愛玲的每一部小說都大致講的是什麼(請稍作詳細介紹)最出名最好看的是哪幾部
《沉香屑·第一爐香》
張愛玲的小說處女作,講述少女葛薇龍因為缺乏上學資金而投靠自己在上海的姑媽,卻被姑媽利用成為傍取有錢人的「色餌」,最終慢慢墮落的故事。這個故事揭示了人性因為無法擺脫虛榮心的控制而墮落的悲劇。
《傾城之戀》
張愛玲的代表作之一,講述離婚少婦白流蘇(流蘇是一種裝飾品,暗示了主人公如同附屬品的性格)在娘家生活壓抑急於再婚時,邂逅了歸國富商范柳原。白流蘇為了在娘家面前出一口惡氣也為了范柳原巨額的財產而和他在一起,范柳原也明白她的心思,對她若即若離,始終沒有給她名分。雖然結局兩人在一起了,但這樣的婚姻已經是感情枯竭的婚姻了。
本文主要寫出了中西方婚戀的差異,中重婚姻,西重愛情,然而在現代文明的摧毀下,愛情早已不復存在,具有一點「荒原意識」,體現罪者對現代文明的厭倦。
《金鎖記》
張愛玲最具代表的作品,傅雷先生極力贊揚的好作品。作者以插敘的手法,寫了主人公曹七巧的日常瑣事和勾心鬥角。由於長期生理心理的壓抑而慢慢變態,脾氣暴躁、性格乖戾,做種套上了黃金枷鎖。而她的小叔子兼情人姜季澤為錢而說的甜言蜜語也徹底粉碎了她的愛情夢,也帶走了她的理智,成為一個精神變態者。本文主要表現的是母性和人性在金錢慾望的淪喪。
《封鎖》
張愛玲的短篇小說之一,相當有哲理的一片文章。主角是一名大學女教師吳翠遠,她是一名老姑娘了,她的人生很平坦順利,可是她不快樂。由於在淪陷區,吳翠遠在一日上班時在封鎖的電車上,遇到了中年已婚好男人呂宗楨,兩人互訴生活瑣事,似乎擦出了火花。但是電鈴一響,封鎖解除,呂宗楨立刻逃開,吳翠遠無比失落。本文解釋了一個重要的悖論,平常生活未被封鎖之時,人性往往被封鎖了,而生活被封鎖時,人性反而敞開了。
3. 張愛玲一生作品寫作按怎樣的順序去讀更合適
只要用心去體會,多去了解他個人經歷,就能明白她的寫作心態,你也就容易讀懂它的作品了,沒必要分層次。
4. 未看過張愛玲,應該先看哪本
精華來答案風中散發/8-)3級2010-12-09我是張源迷,張愛玲是我非常崇拜的作家。我崇拜的作家不多,數的出來第一個是曹雪芹,第二個可能就是張愛玲了。建議你千萬不要一上來就看《小團圓》,雖然這是最熱門的。先看張愛玲的散文,比如《張看》或者其他散文集里的短文章,先了解張愛玲的風格,先理解和喜歡上她的獨特的辛辣、蒼涼和一針見血。然後看一些短篇小說,《金鎖記》是第一推薦的,然後是《傾城之戀》《紅玫瑰白玫瑰》《沉香屑》《色戒》這些耳熟能詳的。然後一定要看《半生緣》,就是《十八春》,長篇,非常棒!接下來了解一點張的生平傳記,其實不用看別人寫的,看她自己的《對照記》就非常好。看完《對照記》才能看《小團圓》。不了解張的生平,看不懂小團圓的。當然張愛玲的自傳三部曲《小團圓》是第三部,前兩部《雷峰塔》和《易經》也是非常棒的,但是現在在大陸還沒有出版,香港和台灣皇冠有出,在網上可以買到,就是比較貴。張愛玲的紅學著作《紅樓夢魘》,如果不是對紅學有研究,建議不用看了,比較深。 提問者 的感言: 非常感謝。我喜歡三毛、余秋雨、沈從文。張愛玲的一直想看,但不知道從何看起。
5. 張愛玲小說哪部最好看
張愛玲的電影不如小說,長篇不如中短篇。
《金鎖記》和《沉香屑:第一爐香》回是張答愛玲寫得最好的作品,
而《金鎖記》和《傾城之戀》則是張愛玲小說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因此,我們讀張愛玲的小說最起碼要讀三篇:
《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和《金鎖記》。
但我認為最好的還是她的長篇小說《半生緣》。
6. 張愛玲各部小說的簡單介紹一下
[編輯本段]張愛玲文集總匯
卷一:長篇小說
半生緣
卷二:長篇小說
怨女
卷三:散文(39-47年作品)(1)
童言無忌
自己的文章
燼余錄
到底是上海人
道路以目
更衣記
愛
談女人
走!走到樓上去
洋人看京戲及其他
說胡蘿卜
炎櫻語錄
寫什麼
造人
打人
詩與胡說
有女同車
私語
忘不了的畫
談跳舞
談音樂
卷四:散文(39-47年作品)(2)
公寓生活記趣
夜營的喇叭
必也正名乎
借銀燈
銀宮就學記
存稿
雨傘下
談畫
自序
姑姑語錄
論寫作
天才夢
代序
中國人的宗教
《卷首玉照》及其他
雙聲
氣短情長及其他
我看蘇青
華麗緣
中國的日夜
附記
卷五:散文(52年以後作品)(1)對照記
對照記——看老照相簿
羅蘭觀感
被窩
關於《傾城之戀》的老實話
《嘎?》
草爐餅
笑紋
卷六:散文(52年以後作品)(2)
自序
關於《笑聲淚痕》
羊毛出在羊身上——談《色·戒》
表姨細姨及其他
談吃與畫餅充飢
惘然記
憶胡適之
談看書
談看書後記
自序
再版自序
卷七:中短篇小說(43年作品)
金鎖記
傾城之戀
茉莉香片
第一爐香
第二爐香
封鎖
散戲
卷八:中短篇小說(44年作品)
琉璃瓦
心經
桂花蒸 阿小悲秋
年輕的時候
花凋
紅玫瑰與白玫瑰
連環套
卷九:中短篇小說(45年以後作品)
等
殷寶灧送花樓會
小艾
創世紀
留情
鴻鸞喜
多少恨
浮花浪蕊
相見歡
卷十:文學評論 《紅樓夢魘》
卷十一:譯注《海上花開》
卷十二:譯注《海上花落》
卷十三:譯作《愛默森選集》
卷十四:劇作暨小說增補/張愛玲年表《情場如戰場》
五四遺事——羅文韜三美團圓
色·戒
7. 張愛玲的小說從哪一部讀起
個人認為從她的散文集來始看起較好,《流言》就不錯,比較容易了解她的性格和文風。小說的話《金鎖記》是決不能錯過的―顛峰之作,另外後期的評論《紅樓夢靨》也更有可看性
8. 張愛玲寫的所有小說,按時間順序,能不能回答
《不幸的她》上海聖瑪利女校年刊《鳳藻》總第十二期,1932年,為作者處女作。
《牛》,上海聖瑪利亞女校《國光》創刊號,1936年。
《霸王別姬》,《國光》第九期,1937年。
《沉香屑第一爐香》,上海《紫羅蘭》雜志,1943年5月,收入《傳奇》。
《沉香屑第二爐香》,《紫羅蘭》,1943年6月,收入《傳奇》。
《茉莉香片》,上海《雜志》月刊第11卷4期,1943年7月,收入《傳奇》。
《心經》,上海《萬象》月刊第2—3期,1943年8月,收入《傳奇》。
《傾城之戀》,《雜志》第11卷6—7期,1943年9—10月,收入《傳奇》。
《琉璃瓦》,《萬象》第5期,1943年11月,收入《傳奇》。
《金鎖記》,《雜志》第12卷2期,1943年11—12月,收入《傳奇》。
《封鎖》,上海《天地》月刊第2期,1943年11月,收入《傳奇》。
《連環套》,《萬象》7—10期,1944年1—6月,收入《張看》。
《年青的時候》,《雜志》第12卷5期,1944年2月,收入《傳奇》。
《花凋》,《雜志》第12卷6期,1944年3月,收入《傳奇》。
《紅玫瑰與白玫瑰》,《雜志》第13卷2—4期,1944年5—7月,收入《傳奇》。
《殷寶灧送花樓會》,《雜志》第14卷2期,1944年11月,收入《惘然記》。
《等》,《雜志》第14卷3期,1944年12月,收入《傳奇》。
《桂花蒸阿小悲秋》,上海《苦竹》月刊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傳奇》。
《留情》,《雜志》第14卷5期,1945年2月,收入《傳奇》。
《創世紀》,《雜志》第14卷6期,第15卷1、3期,1945年3—6月,收入《張看》。
《鴻鸞禧》,發表刊物及年月不詳,收入《傳奇》。
《多少恨》,上海《大家》月刊第2—3期,1947年5—6月,收入《惘然記》,台灣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
《小艾》,上海《亦報》,1950年連載,江蘇文藝出版社,1987年7月。《十八春》,上海《亦報》連載,
1951年
9. 張愛玲 先讀哪本
《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都比較經典
主要作品有:
沉香屑第一爐香、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金鎖記,不了情,半生緣。
寫過不少很有味道的散文,編過電影劇本,還翻譯過一些英文小說,將海上花翻成普通話,做過紅樓夢考據。
說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當不為過。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鑽進你的心裡去。喜歡張愛玲的人對她的書真是喜歡,閱讀的本身就能給讀書的人莫大的快感。閱讀的快樂只有在她那裡才可以得到,至少對我是這樣。讀別的書你或許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識,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讀張愛玲的文章你才是快樂的。即便是有點悲劇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張愛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緻卻除此之外別無第二人可以相比。讀她的作品你會發現她對人生的樂趣的觀照真是絕妙!張愛玲的才情在於她發現了,寫下來告訴你,讓你自己感覺到!她告訴你,但是她不炫耀! 張愛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傳奇》其實用傳奇來形容張愛玲的一生是最恰當不過了。張愛玲有顯赫的家世,但是到她這一代已經是最後的絕響了,張愛玲的童年是不快樂的父母離婚,父親一度又揚言要殺死她,而她逃出父親的家去母親那裡,母親不久就又去了英國,她本來考上了倫敦大學,卻因為趕上了太平洋戰爭,只得去讀香港大學,要畢業了,香港又淪陷,只得回到上海來。她與胡蘭成的婚姻也是一個大的不幸。本來在文壇成名是件好事,可是這在解放後居然成了罪狀,最後只得遠走它鄉!
張愛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個善於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享樂主義者,又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悲劇感的人;她是名門之後,貴府小姐,卻驕傲的宣稱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憐人,時時洞見芸芸眾生「可笑」背後的「可憐」,但實際生活中卻顯得冷漠寡情;她通達人情世故,但她自己無論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獨標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讀者拉家常,但卻始終保持著距離,不讓外人窺測她的內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紅大紫,一時無二,然而幾十年後,她在美國又深居淺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以至有人說:「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
10. 第一次看張愛玲的小說應該看一部
我是讀的《小團圓》,這本書是張以自己為原型寫的,看完會對張愛玲身世有了解,再去讀作品可能會更好理解。但是有點一點悲傷的,看完之後會難受一陣子吧,我當時就是這種感覺,然後看的《重訪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