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蓮說全文小說閱讀

蓮說全文小說閱讀

發布時間:2021-07-01 15:27:37

⑴ 結合內容簡要說明《愛蓮說》一文的標題不能改成《蓮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愛」字直抒胸臆,感情色彩強烈。②「愛」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調。③「愛」使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點更鮮明。④「愛」是全文的文眼。(改換後則無以上效果與作用)

⑵ <<愛蓮說>>全文,譯文,注釋,重點語句分析,簡答題及回答技巧

【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皆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寶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或陸地上的草木及花,受人喜歡者特別的繁多。東晉陶淵明偏愛於菊;自李唐王朝以來,世上的人都特別的喜歡牡丹;可是我獨獨喜愛蓮花的出自於淤泥而不沾染污穢的高潔,它經過清水的洗滌,顯得純凈而不妖媚。它內心通達而外形剛直,不像藤蔓四處蔓延,也不像枝幹四處縱橫。香氣遠而清純芬芳,亭亭玉立如在水佳人,只可以遠遠的欣賞而不可以肆意的褻玩也。

我比喻菊,是花中的隱居避世之人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貴之人也。而蓮花呢?是花中的君子也。噫!(感嘆詞,在此作助詞,以加重語氣)愛菊之人,陶淵明死後很少聽到。愛蓮之人,與我同樣所好的又有幾人?(幾人又作何人)而愛牡丹之人呢,適合於大多數人也。 (葉依青)

【賞析】

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學家周敦頤來星子任南康知軍。周敦頤為人清廉正直,襟懷淡泊,平生酷愛蓮花。

周敦頤來星子後,在軍衙東側開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種植荷花。周敦頤來星子時已值暮年(55歲),又抱病在身,所以每當公餘飯後,他或獨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於池畔賞花品茗,並寫下了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愛蓮說》。《愛蓮說》雖短,但字字珠璣,歷來為人所傳誦。

一年以後,周敦頤由於年邁體弱辭官而去,在廬山西北麓築堂定居講學。他留下的蓮池和那篇《愛蓮說》,一直為後來者珍視。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調任南康知軍,滿懷對周敦頤的仰慕之情,重修愛蓮池,建立愛蓮堂,並從周的曾孫周直卿那兒得到周敦頤《愛蓮說》的墨跡,請人刻之於石立在池邊。朱熹作詩道:

聞道移根玉井旁,花開十里不尋常;
月明露冷無人見, 獨為先生引興長。

賞析《愛蓮說》,其重點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這是全文的中心題意。

古人寫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懷,同樣的一句話,都有二層意思,一層喻物,一層抒懷。同樣,「出淤泥而染,濯清蓮而不妖」也有第二層抒懷意思。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已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麼難。這也是他為官的經驗總結,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願望罷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獨蓮而能為,彌足可貴也。這也是作者的感嘆吧,因為在大環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獨善其身的,除了逃避與遠離。或者如他那樣兢兢業業的守著自已的一份志節。

周敦頤的《愛蓮說》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眾」。開篇深沉大氣,既點明了《愛蓮說》之蓮也屬水陸草木之花,也點明了蓮的可愛,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罷了。這為他下文的「予獨愛蓮」埋下了順理成章的伏筆。如此開篇,出筆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頤並沒在甚蕃里糾纏,只是直接縮景,一句「晉陶淵明獨愛菊」,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

接下句「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像是重復,但實為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更為強烈,為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為保持一份高潔,寧願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這種在污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的心態,與眾人皆羨富貴(牡丹)的從眾心態是有著思想境界上本質的區別的。這為愛蓮說所要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鋪墊。

下句周敦頤就直接進入了正題「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蓮之語,愛蓮之心,喻蓮之志,可謂一氣呵成,看似是對蓮的直觀描寫,其實字字句句皆是借蓮之表像傾訴心衷也。此運筆之老到,實讓人嘆為觀止。可說通篇讀者都無一絲喘息之機。語言超凡脫俗,而回味卻是雋永綿長,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頤先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雖平淡,但比喻帖切,讓人讀來也別有一番滋味。「予謂菊,花之隱者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節「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可謂渾然一體,不著絲毫痕跡。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描寫的淋漓盡致,而無一言直接指責。

周敦頤通過這樣的對比,將自已比喻為君子。君子難為,猶勝於避世也。從這一點來看,周敦頤有些孤芳自賞的意思。不過周敦頤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發出了深沉的感嘆「菊之愛,陶之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的,滾滾紅塵,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晉有陶淵明,可現在卻聽都沒聽到還有人會這樣做的。或是像我一樣的,在塵世中能相守一份純凈的,有著我這樣追求君子風范的,又有幾人?大多數的人,皆在紅塵世事中從眾罷了。從這里可以看出,周敦頤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眾只求純凈的心態,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感嘆,是因為世風日下,大多數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此文高風亮節,清雅脫俗,精短,鋃鋃上口,實為古文中難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雙解,內容厚實而意境深遠。加上其文近似白話,易讀易解,所以成了流傳後世膾炙人口的傳世佳品。在賞析此文的時候,如果能感動於文中的志節,這也就是讀此文的最佳所得吧。
《愛蓮說》練習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甚蕃( ) 淤泥( ) 濯清漣而不妖( ) 褻玩焉( )
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可愛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陶後鮮有聞
3.下列詞語中加點的「益」字與「香遠益清」的「益」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獲益匪淺 B。延年益壽 C。日益發達 D。良師益友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愛蓮說》的作者是宋代文學家周敦頤。
B.「說」是一種文體,既可以說明議論,也可用來抒發感情。
C.《愛蓮說》是一篇借物詠志的諷世散文。
D.《愛蓮說》這篇短文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5.下列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B.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C.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D.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6.翻譯下列句子。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2)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7.閱讀短文《愛蓮說》,完成題目。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本文從生長環境的角度描寫蓮品質高潔質朴的句子是: ,

(2)作者把蓮的形象概括為「 」(用文中詞句回答)。文中寫「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目的是 。
(3)本文以蓮為寫作對象,寫菊、牡丹的目的是什麼?

(4)描寫蓮的形象,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賦予蓮以美好的品格的?

(5)請品味文中「噫」這一嘆詞的妙處。

(6)本文贊揚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實則是作者思想情懷的抒發;可現實生活中,有人卻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這兩種觀點,你是怎樣看待的?請簡述理由。

參考答案:1.fán yū zhuó xiè 2.(1)多 (2)沾染(3)親近而不莊重(4)少 3。C。4。A。5。B。6。(1)我惟獨喜愛蓮花從淤泥里長出來卻不受沾染。(2)對於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7。(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2)花之君子 諷刺追名逐利的世風(3)襯托蓮花的高潔可愛。(4)作者是從生長環境、體態、香氣清高風度等方面賦予蓮以美好的品格。(5)用嘆詞,表示深沉的感慨。一嘆愛菊者少、難得,二嘆愛蓮者少,用疑問句,發人深省,三嘆愛牡丹者眾,厭惡爭名奪利的世態,不明說而暗諷,意味深長。(6)贊成任何一種觀點都可以,但必須扣住「人與環境的關系」來談。

⑶ 《爰蓮說》全文及作者簡介

《愛蓮說》北宋學者周敦頤所作的一篇議論散文。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頤與沈希顏、錢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於都縣)羅岩,有詩刻石。後來沈希顏在雩都善山與建濂溪閣,請周敦頤題詞,周敦頤作《愛蓮說》相贈,表明了他對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贊賞。

作品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和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以喜愛的有很多。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自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則唯喜愛蓮——蓮從淤積的污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泥的沾染;在清水裡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它的莖)內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傳播,更顯得清芬,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
我認為,菊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富貴的花;蓮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
特點
文章托物言志,以蓮喻人,通過對蓮花的描寫與贊美,歌頌它堅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表現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最突出的藝術手法是襯托,用菊正面襯托,用牡丹反面襯托。

⑷ 《爰蓮說》的譯文,不要重點詞翻譯

譯文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節,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⑸ 愛蓮說和為閱微草堂筆記作者寫的目的有什麼不同

愛蓮說是宋朝周敦頤的散文,表現了作者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上高貴品格。
閱微草堂筆記是清朝紀曉嵐的紀實體小說,記錄了當時的鬼怪志神故事。目的是記錄當下和獵奇。

⑹ 愛蓮說和陋室銘全文翻譯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水陸上草本木的花,值得喜愛的(花)有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自唐朝以來,人們大多喜愛牡丹。我(卻)

⑺ 《爰蓮說》閱讀答案

《爰蓮說》閱讀答案

匿名?11:17

回答
《愛蓮說》北宋學者周敦頤所作的一篇議論散文。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頤與沈希顏、錢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於都縣)羅岩,有詩刻石。後來沈希顏在雩都善山與建濂溪閣,請周敦頤題詞,周敦頤作《愛蓮說》相贈,表明了他對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贊賞。

作品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和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以喜愛的有很多。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自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則唯喜愛蓮——蓮從淤積的污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泥的沾染;在清水裡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它的莖)內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傳播,更顯得清芬,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
我認為,菊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富貴的花;蓮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
特點
文章托物言志,以蓮喻人,通過對蓮花的描寫與贊美,歌頌它堅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表現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最突出的藝術手法是襯托,用菊正面襯托,用牡丹反面襯托。
龍雪櫻娜?11:31
不知是不是

⑻ 求《論如何正確指導老中醫使用表情包》by愛蓮說 小說百度雲

你好,我是大魚兒耽推,用網路網盤分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接永久有效^_^鏈接: https://pan..com/s/1xopwtyL-LWT2xX2xE44ZaQ 提取碼: eh4v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⑼ 愛蓮說 陋室銘 小石潭記的翻譯和加點字解釋

文言文閱讀]
1、考查的篇目是什麼?
共16篇,可分為四層:
(1)考試首選層:4篇《魚我所欲也》、《記承天寺夜遊.》、《送東陽馬生序》、《論語》 ;
(2)考試次選層:5篇《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桃花源記》、《出師表》;
(3)考試三選層:2篇《陋室銘》、《愛蓮說》;
(4)考試不選層:5篇《馬說》、《曹劌論戰》、《小石潭記》、《三峽》、《鄒忌諷齊王納諫》。 近六年河北省中考已經考過的文言文:
2000年《出師表》、2001年《愛蓮說》、2002年《陋室銘》、2003年《曹劌論戰》、2004年《五柳先生傳》和《馬說》、2005年《三峽》
2、考查要點是什麼:
可細化為7個考點:
(1)文學常識:填空形式,注意「三要素」——①文章題目 ②作者姓名 ③作者朝代。其他如:作者的字型大小、對作者的評價、相關作品等不會作為考試內容。
(2)文中名句的默寫:空出兩個句子,根據前後句填空。要注意平時的默寫落實,防止音對字錯的現象。
(3)朗讀節奏的劃分:以前從沒有涉及,但2008年中考很可能會考,尤其是2006年的《考試說明》中已出現了劃分朗讀節奏的樣題。這種題要求考生用 「/」來劃出文言語句的朗讀節奏,可能會有一些具體的提示,如告訴考生劃兩處或三處。例如:「入/則無/法家拂士」。這可能是今年我省中考語文新增題型。
應對這一題型,我們教給學生劃分朗讀節奏的方法:首先要理解句義,再按意義劃分。一般主語謂語要分開,較長的修飾限制語要劃開。如「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主語+謂語+賓語),又如「今齊地/方千里」等。
(4)解釋實詞的含義。以課下注釋中的單個詞為主,多注意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等。如果有本義和句中義的,盡量答全,尤其不能丟掉句中意思,即這里指……的內容。
(5)文言句子的翻譯。從內容上看,易考關鍵語句的翻譯;從古漢語角度看,易考特殊句式的翻譯;從來源看,大多來源於課下注釋。
一般要用直譯法。直譯譯不通時再輔以意譯法。翻譯時注意運用「留」、「補」、「刪」、「換」、「調」的方法。考試時按語言點給分,所以翻譯句子時要字字落實。
(6)文章內容要點的歸納、文章中心的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這些題一般不是自由發揮題,盡量按照新教參,加以整理。牢牢記住每段的段意,每課的中心,注意每課的課後題。
(7)文章內容、語言、人物、寫法等方面的欣賞與評價。要求考生對文章的某一點談看法,寫出自己的觀點。就文中的人物、事件、觀點等某一方面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能力角度上說,是考鑒賞評價和發散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

《小石潭記》的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本文是如何逼真、生動、傳神地描寫小石潭及周圍景物的?
這篇游記是作者被貶謫到永州時寫的,通過對小石潭的景物描寫,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自主學習

一、字詞積累

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篁( )竹 清洌( ) 佁( )然 翕( )忽

為坻( ) 幽邃( ) 俶( )爾 差 ( )互

2、 熟讀課文,補全下列句子

(1)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______。(2) 日光下澈,_______________。

(3) 近岸,卷石底以出,為______,為______,為_____,為____。

(4) 青樹翠蔓,________,________。(5) 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_。

3、 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字的意思

(1) 青樹翠蔓______________ (2) 潭中魚可百許頭_________________

(3)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 (4)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

(5) 明滅可見__________________ (6) 乃記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

4、 翻譯下列句子

(1) 皆若空游無所依。

(2)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二、語言積累運用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環 如鳴佩環______________ (2)清 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四面竹樹環合__________ 以其境過清___________

(3)可 潭中魚可百許頭___________ 明滅可見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2、 翻譯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

(2)犬牙差互

3、下列是對本文的分析,其中不準確的一項是( )

A、 文章開頭採用未見其形,先聞其聲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環境的清幽。

B、 文中採用了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筆墨經濟,語言優美。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從各個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徵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動。

D、 本文所寫景物,透出作者與同遊人的高興愉悅的心情。

三、整體感悟

1、 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下列問題

(1) 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

(2) 小石潭的全貌怎樣的?

(3) 游魚和潭水有什麼特點?

(4) 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2、 本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突出地表現了「小石潭」的什麼特點?

互動學習

一、課內閱讀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 佁然不動_________ (2) 俶爾遠逝___________________

(3) 悄愴幽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以其境過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譯句子

(1) 全石以為底

(2)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 第2、3、4段文字依次寫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潭中氣氛。

4、 「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八個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麼氛圍,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

說行天下:小說網站上千個,總有一個適合您。 說行天下

閱讀全文

與蓮說全文小說閱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灰狼寫的小說周燕回 瀏覽:340
本年度渣男排行榜小說 瀏覽:982
寫秦羽和王珍珠的小說 瀏覽:373
張悅然什麼小說好看 瀏覽:333
古代王爺王妃小說推薦 瀏覽:137
玄幻小說主角用扇子 瀏覽:166
高飛的有聲小說 瀏覽:174
能穿梭不同世界的小說 瀏覽:54
桃紅情人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687
短篇小說合集白 瀏覽:827
主人公很無敵的小說 瀏覽:630
無罪之城小說閱讀 瀏覽:639
青梅竹馬小說推薦穿越小說排行榜 瀏覽:334
總裁小說撤她褲子 瀏覽:834
2019年最好看的武俠小說 瀏覽:437
都市言情小說假結婚 瀏覽:66
契珂夫短篇小說閱讀筆記 瀏覽:229
穿越小說反派的小說兵王系列 瀏覽:668
少帥你老婆又跑了全文免費下載小說 瀏覽:185
東北往事黑道風雲二十年第五部小說全集 瀏覽: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