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在什麼小說好看!
蟲鳴的 陽光如期而至 二五年後
李李翔 大約是愛 初情似情
王海蘭 空姐之戀
阿巳 大貓的TT奮斗史
人家小可 放棄你是我做過最勇敢的事
蘭思思 花間 相看兩相知
姬流觴 哪一年讓一生改變
十八子墨 迷迭香 等不到花開的時候
辛夷塢 原來你還在這里 山月不知心底事 至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桐華 被時光掩埋的秘密
特別推薦十八子墨的 有一種愛情叫兄弟 看一次哭好幾次啊
很純情的小說哈,都看過,推薦給你希望你能喜歡
⑵ 你們說這些頂級富豪每天看的是什麼書
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喜歡看小說的人,雖然我自己比較有錢,但是我也非常的憧憬平常人之間的愛情,我自己非常喜歡看青春故事書,比如說,我有一杯酒可以慰風塵,悲傷逆流成河。我每次看這些書籍都會讓我想到這人世間每一個人的生活狀況都是不一樣的,讓我更加的去感悟生命,更加珍惜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因為這些東西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定要對自己身邊的人好,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就不會在與你一起並肩同行了。
⑶ 億萬富翁的七日歡全文閱讀
我前兩天也有看0 0。。。
⑷ 跪求一篇穿越小說 女主是富豪之女,得到了一幅人魚的畫,然後穿越到古代變成畫中的人魚,男主喜歡吃魚
暴君專愛美人魚
小說閱讀網里的
⑸ 大家覺得寫小說能賺錢嗎
寫的好可以,唐家三少這種賺的很多
備受各界關注的「第七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由華西都市報全國獨家重磅發布。
中國作家富豪榜作為全球第一份持續追蹤記錄中國作家財富變化,反映全民閱讀潮流走向的著名文化品牌,自2006年由吳懷堯首創至今,已持續成功發布六屆,為推動全民閱讀時代到來與中國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吶喊助威,每年引爆全球媒體關注。在華人世界形成熱門話題,它讓中國作家群體和華語原創文學變得萬眾傾心舉世矚目。
與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相比,「2012第七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進行了全新升級:經過長達一年的精心策劃,我們首次隆重舉辦「中國作家富豪榜文化盛典」並正式啟動「華西閱讀文化周」,為您、為讀者帶來一場史無前例、盛況空前的文化盛宴。我們重磅發布的是全新品牌子榜單「網路作家富豪榜」,著名網路作家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天蠶土豆,分別以3300萬、2100萬、1800萬的版稅收入,榮登第七屆中國作家富豪榜子榜單「網路作家富豪榜」前三甲;而在本周之內,我們將依次發布「漫畫作家富豪榜」、「外國作家富豪榜」;到11月29日星期四,「2012第七屆中國作家富豪榜主榜」將盛大發布,這一天,眾多當紅上榜作家、最具影響力的頂級出版人、最具影響力的文化批評家將蒞臨成都,集體出席「第七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頒獎典禮」,在紅地毯和聚光燈下,在億萬讀者的矚目下,接受他們應有的榮耀與尊崇,「閱讀改變人生,寫作致富光榮」的口號由此變成共識。
親愛的讀者,「中國作家富豪榜」從誕生至今,在一個信息萬變的網路時代,能夠迅速成長為具有超級影響力的超級品牌,全部是因為您的支持;我們深知,在這種關注和支持的背後,一切皆因閱讀的力量。
閱讀的力量,讓我們有機會見證並推動全民閱讀時代到來與中國文化產業大發展,激勵我們起早摸黑在全國各地圖書市場調查數據,記錄中國作家群體生存現狀的變化;閱讀的力量,讓作家們埋首書齋筆行天下,以不同的角度記錄這個時代百態;閱讀的力量,讓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生機勃勃,讓這個國家在通往文化強國的路上一路狂奔;閱讀的力量,讓您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再孤單。
⑹ 陳章華小說集《混子是條什麼魚》出版
青年作家陳章華的中篇小說《混子是條什麼魚》刊發於《東坡文藝》第五期頭條,我饒有興趣,不忍釋卷,一口氣讀完。閱讀過程中,我腦海里不斷浮現出一個畫面,這幅畫就是全國第十一美展獲得金獎的油畫作品《小夫妻》。此畫是廣東畫家李節平的作品,他運用油畫寫實手法,成功塑造了新時期農民工的典型形象。畫中,灰暗的水泥牆前,年輕的丈夫手拿砌刀准備把最後一刀水泥抹上牆,他的妻子則彎著腰,准備挑起泥桶……畫面構圖平淡無奇,色調也很平常,油畫語言更是朴實無華,呈現的人物形象則健康、積極、向上。據說,此畫能否評為金獎,曾引起了爭論。有評委認為太平淡了,在手法上幾乎沒有什麼創新,甚至土氣、落後;力挺的人則贊揚此畫「弘揚主旋律,釋放正能量」。我喜歡這幅畫,恰恰是它的土氣,它的質朴,它平淡之中的不平凡,它展現的積極進取、清新感人的精神品格與昂揚向上的時代氣息。
章華的小說《混子是條什麼魚》前幾節讀起來令人愉快的,調子很明朗,頗能抓住讀者。尤其是小夫妻間那種小俏皮小情調,令人會心一笑,是啊,誰沒有過玫瑰色的年華呢?我一下就進入文中,一度將小說中的混子亮月與李節平畫中的形象劃上了等號,他們生於窮困,但人窮志不窮,不等不靠,憑自己的一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他們共同努力,一起打拚,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讓人溫暖,叫人感動。然而,讀著讀著,心情開始沉重起來,及至文末,心酸、抑鬱、憂傷,甚至發出無奈的一聲嘆息!
混子和亮月,是如同《小夫妻》畫中人一樣,他們年輕,有活力,有激情,有夢想,所不同的是,迫於生活壓力,混子外出打工,女的在家留守,不得不兩地分居,忍受著生理與物質、情感與歸依的雙重困境,他們在日復一日的思念、等待、煎熬中,艱難維護著一個來之不易的小家,這個家有著沉重的負擔,上有目障的老人,下有柔弱無依的女兒……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當下,類似亮月和混子這種生存狀態的農村家庭,實事求是說,是再尋常不過的。在我的老家,鄉村已經逐漸萎縮,有的村莊十室九空,留守的也是老弱婦孺。城鎮化的發展,是以鄉村的縮減換來的,這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
據我所知,在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比如黃岡市,打工經濟甚至已成為鄉鎮縣域經濟的的支柱,成千上萬的農民工進城務工,早已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司空見慣的常態。近十幾年來,文學藝術各個門類,底層寫作、關注民工一直風潮不減,已成為一個特定的表現題材,這是社會存在在文藝中的反應。在這空前的社會變遷中,具體到每一個人活生生的人,他們的生活情態,他們的心路歷程,他們所遭遇到的變故動盪,又有誰能切身體會到呢?老實說,作為城裡人,我感到隔膜,或不屑去關注。章華的小說,打開了一扇窗,幫我走進打工者和留守者的生活內核和心靈深處,較為真切地了解了混子亮月他們,是怎樣一條悲哀的混子,是怎樣的一輪憂傷的亮月。
二
混子是條什麼魚?初讀題目,還真不知道混子到底是條什麼魚,特意網搜了一下,原來混子就是平常所見的草魚。若以牲畜類比,胖頭魚大概像豬,憨頭憨腦的有憨福(就像文中的「胖頭」一樣),那麼草魚就好比牛,牛是什麼品格?任勞任怨,踏實肯干,無私奉獻,強勁厚實,生命力旺盛。生命力旺盛的標志之一,便是性慾的旺盛,那是一種鼓漲的生命激情。作者由衷寫道:「那時候多好啊,十七八的花骨朵,夜夜過得活色生香。兩人都身強力壯,都很貪杯,一晚上最多的要醉上好幾回。」關於夫妻間性事的描寫,在小說中佔了很大篇幅,以至於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心湖也禁不住泛起了小漣漪。我被這種濃郁的曖昧意緒所籠罩著,彷彿嗅到了植物咸腥的汁液氣息,彷彿看到鮮花盛開、蜂圍蝶陣的灼熱圖景。
小說第五節中有一段對話,初讀不過是小夫妻間調情的「葷話」,但我讀後,感到難過。話說,為了賺錢,也為了能隔三差五與亮月廝守,混子選擇在武漢、黃州等離家較近的城市打工,頭天回,次日走,來去誤了工,還花了車費。亮月心疼錢,說「要盡量克制些(慾望)……「四五百塊錢可以買好多東西哩。我們要給兒子買奶粉,將來還要買房子,要送兒子上大學,要用很多錢,得學會節約。」接下來混子說:「我看一點也不虧,來,我給你算一算。(混子就掰起指頭,油腔滑調地算起來),我們來一次,要親幾多嘴,要抱幾多次,要摸幾多回,還有,你要尖叫幾多聲,出現幾多次快感等等,把這些統統加起來,一個親嘴才幾毛錢,一個抱,一個摸才幾塊錢,一次尖叫才……」
夫妻之事,人生大倫,本該朝夕相處共享魚水之歡。為了生活,不得不別離,不得不計算每一次的親熱的成本和代價。愛情當然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作者這樣寫,表面上看是混子「不正經」,實則是一種無奈,是要給妻子一個心理安慰。這對信奉「距離產生美」的某些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對比,一種反諷。我讀到這里,內心竟顫了一下。有些底層的人們,有太多艱難困苦是我們不了解無法想像的。陳章華的可貴之處就在這里,他已經是一個城裡人,但他放下身價,以向下看的視角、以悲憫的情懷來描寫他所窺見的生活真實,這了不起。作家陳章華與畫家李節平一樣,也許他們的表達手法是土氣的,但是,他們是接地氣的,是真實動人的。
章華寫性,不是為了刺激感官而寫,他寫性也是為了製造沖突、推進情節、塑造人物,為主題服務。在小說中,蓬勃的慾望與困頓的現實,似乎永遠難以達成妥協。在滿足物質慾望的同時,不得不壓抑作為一個鮮活的生命個體的本能慾望,從而造成一種分裂,一種撕扯。在章華給我的信中,他寫道:「……就是表現鄉村留守婦女的情感壓抑,主要是性壓抑問題。在外打工的男人,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但是不少人採取傳統道德之外的方式釋放了,而留守在家的三八大軍,苦不堪言,置於傳統道德的大網之下,她們猶如困獸,孤獨、寂寞、無聊,有的把持不住自己,也紅杏出牆;有的在掙扎,精神生活陷入僵局。但如亮月者依然對愛情、親情和美好生活無限熱愛,堅守在日益「荒蕪」的鄉村,雖然苦累,但有精神支柱昂然挺立。」當火熱的情感和洶涌的慾望遭遇到了貧困與分離,就只有採取實用主義:「為賺錢、滅人慾」,或者「賺錢買欲」。可是,錢可以賺,欲也可以買,但情感精神是不能買賣的。小說暴露了現實的無奈和殘酷,作者發出了深沉的喟嘆和無限的悲憫。
三
陳勁松在《小說的尊嚴》里倡導「精神敘事」,藉以確立小說尊嚴。他說:所謂精神的敘事,即是在小說創作中「能看到生命的寬廣和豐富,能『饒恕』那些扭曲的靈魂,能有無所不包的同情心,能在罪與惡之間張揚『無差別的善意』,能對壞人壞事亦『不失好玩之心』,能將生之悲哀和生之喜悅結合為一,能在『通常之人情』中追問需要人類共同承擔的『無罪之罪』,能以『偉大的審問者』和『偉大的犯人』這雙重身份寫出『靈魂的深』。」換句話說,能通過小說傳達出人情與人性之美,將生命關懷和悲憫情懷滲透其中。」參照此論,不難看出章華是完全按照「傳達出人世的善良和溫情,表現出心靈的真實和厚度」這個「精神敘事」的創作標准來自覺地進行創作的。
在「傳達出人世的善良和溫情方面」方面,如第五節,章華寫道:「她們在空巢里守望,守望什麼呢?亮月想,無非是守著老人和兒女,眼巴巴望著遠在外地的丈夫,像放出去的一個風箏,線雖然攥在手裡,但生怕一不小心弄斷了。老人難伺候,兒女不聽話,男人隔省隔縣,還容易生出花花腸子。所以,她們心裡的這根弦,老是綳得緊緊的,弄斷了哪一頭,都會要了她們的命。漫漫長夜,獨守空房,美好的日子就這么白白流走。她們就這么苦苦地撐著,苦苦地熬著,眼睜睜看著自己花朵般的容貌,一天天變憔悴,一天天老去,直至變成老婦女。纖纖十指,會變成雞爪;風擺柳的水蛇腰會變成粗水桶;光滑細膩能掐出水的皮膚,會變成爬滿老年斑的老雞皮......」體察入微,貼心貼肺,深情婉至,以己之心體量留守婦女的艱難,道出了這個特定社會群體的辛酸憂懼。這告白,讓我信服,讓我感動,讓我佩服他觀察與體驗生活的深入精細。
在「表現出心靈的真實和厚度'方面,如第九節:「不過,一想到混子也在同樣惦記著她,她的心裡就甜滋滋的,一天一天慢慢挺了過來,孤單的日子走過來後,再回頭去看,倒覺得有一種成就感,也並沒有覺得日子特別難熬。」這段話更是擊中了我,熬過了孤單的日子,竟然會產生一種成就感,這可能嗎?當然!凡經歷過「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人,凡體味過「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人,都懂得作者此說,是多麼入情入理!章華真正是將生命關懷和悲憫情懷滲透其中,所以寫出了特別動人,特別有人性的溫度。
實在說,寫民工寫底層的作品我也讀過一些,比如浠水作家陳軍猛的小說《桂花的樓房》,留守婦女桂花,為了建造自己的樓房,不得的委身於村幹部……陳軍猛寫出了赤裸裸的現實。章華則從關注農民工的性問題角度切入,既獨辟蹊徑,也充滿冒險。作者把握住了敘說的分寸,駕馭住了小說的節奏,並保留了一份純真:亮月守身如玉,並未紅杏出牆;混子也把持自己,未見出軌——這尤其可貴!這對小夫妻,就像李節平畫中人一樣,為我們保留了一份希望和亮色,固守了一座純凈的精神堡壘。立意可謂高遠,也是文學作品有益於世道人心的價值所在。
四
在閱讀小說的後幾節時,我不斷在思考一個問題:混子到底是怎麼死的?在文末,章華給出了混子死因的幾種版本,有意放了幾個煙霧彈,迷霧重重,有點懸疑色彩。其實,讀者從亮月看到混子那燒成灰也認得的「一筆雞哈狗扒的字」就已經知道了答案,混子的死因,胖頭的版本才是「正版」的。我的理解,混子表面上是捲入了一場情感的糾葛,被誤傷,然後自盡……毋寧說,混子死於慾望,死於困境,死於扭曲的現實,死於分裂的人格。
作者來這么一個開放式的結尾,既增加了小說的現代性,在技術層面,與傳統寫實拉開了距離,同時,也是人物性格發展的必然,更是社會現實生活的生動折射。首先,信息社會,輿論紛紛,很多時候是難以真正抵達事實真相。其次,作者大概也是藉以「版本」的衍生,來暗示打工群體中類似事情的多元可能性。正如章華所說:「混子作為一個民工的代表,三種版本,代表民工們對待家庭,個人性壓抑問題的處理方式,一者堅守,二者迷茫,失去自我,三者背叛,小說中冷酷地玩失蹤,跟了富婆一種就是。」
小說中寫到了一個人物,就是與混子合租的工友黑皮,黑皮找了一個名叫臘梅的女人一起搭夥過日子,但其實他們各有家室。像他們這樣的臨時夫妻也是一種打工族中的普遍現象,也並不能盲目指斥為「道德敗壞」,如果站在當事人的立場上或「精神敘事」的原則上看,他們的所作所為,自有其合理之處。作者設置的黑皮與臘梅,更強烈對比出混子和亮月的忠貞程度和人性高度。在糾結「混子是怎麼死的」這個問題上,我甚至懷疑黑皮這個人物是否真的存在過,也許黑皮就是隱藏在混子靈魂深處的另外一條混子?
在小說中,性描寫佔了一定的篇幅,藉此反復強調和渲染小夫妻慾望的旺盛,甚至是亢奮。而在他們兩地分居之後,才是考驗的開始。在亮月這邊,胖子對她舊情不斷,一有機會就試探誘導,而她不為所動,故而難得可貴;而在混子那邊,則不明寫,是採取黑皮臘梅搭夥、胖頭的濫交等烘托對比的手法來暗寫。我們可以設身處地地為他想想一下:作為混子,他是一個男人,雖然窮困,但他一樣有正常的慾望。在民工聚居地那樣一個混亂環境里,他如何解決洶涌的性渴望?也找個女人搭夥過日子?或找鬼影一樣的站街女?但是,他又有那樣一個美麗忠貞的妻子,他怎麼辦?如果他找了女人,他的淳樸本性決定了他一定內疚自責;如果他不找,慾望又燒得他面目全非……
在富州,混子到底過著怎樣的情感生活?在那個晚上,到底發生了什麼?混子是怎麼死的?是引起了臘梅老公的誤會?是來自臘梅的直接毀容?或者混子根本就沒死,只是失蹤了?我們不得而知,章華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他甚至故意減少了關於混子的筆墨,除了給胖頭的電話借錢求救之外,混子失蹤後幾乎沒再路面,一切說法都是出自他人之口。這種處理手法類似於國畫中的留白,不著文字,勝過千言萬語,虛白生物,讀者可以去補充、去想像、去思考——這才是高明的技巧。
藝術不是真理,它只是引導我們如何去發現真理。一個優秀的作家,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從來都是這樣:只擺出他所看到的事實,提出他所思考的問題,而幾乎不提供解決問題的具體可行的方案。小說不是制度規定,不是操作流程,小說只是小說,在我們千千萬萬的讀者讀完之後,自然有千千萬萬的解決方案。混子是怎麼死的?章華給出了幾個版本,我們也可以提供自己的版本,在讀者的參與之中,我們可能還是沒有找到混子的死因,但是我們與作者一樣共同關注了這樣一個事件、這樣一個人物、這樣一部小說、這樣一個時代。
五
為了增加小說的可讀性與批判力度,作者也寫了一些美好的事物。如第三節描寫了黃梅特產魚面、第四節寫到了采菱和民俗「撤帳」,這些描寫美不勝收,極具文學感染力。作為一個外地人,我對魚面比較陌生,作者寫這種地方土特產的製作過程,既寫出了風土人情,又塑造了亮月這個女性的心靈手巧。寫采菱角這一段,我就感同身受了,因為我也有類似的經歷和體驗:「菱藤越織越密,把船底兜住了,劃不動的時候,細哥就讓亮月坐入木桶,放到湖中。亮月蹲坐在桶中,拉著菱藤兒穿行其間。亮月的眼尖,小手下去翻起一根菱藤,准能翻出一蓬紅菱。她興高采烈地忙個不停,左邊,右邊,前邊,後邊。紅菱一般有四個角,兩邊翹起,中間特別像兩只牛角,遇到又肥有嫩的,她就嘴饞起來,剝皮掏瓤,吃得滿嘴噴白漿。往往一桶菱角還未裝滿,她已經吃了個肚兒圓。」文字優美,如詩如畫,讀來興趣盎然。再比如撤帳那段,民風民俗繪聲繪色如在眼前。這些溫情而美好的事物,與小說後面部分的凌亂的工地、亂糟糟的蝸居、冰冷的大雪和雪中的城市,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對比,很好烘託了小說主題向縱深的的推進,同時具有隱性的卻是有力的批判效果。
章華是一個青年作家,他把握主題的能力,他駕馭文本的能力,他運用語言的能力,尤其是對生活細節的熟稔度,令我非常佩服。章華就像一位繪畫高手,能用寥寥數筆,生動刻畫出一個人物來,這不是一般的境界。我注意到小說中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人物,那就是混子的老母親,這是一個怎樣的女人?在小說第六節寫道:
「魚面和豬腿都燉熟了,香氣飄出來,亮月端上桌,先盛了一碗混子的瞎子娘。老娘問亮月,都要下雪了,混子那個鬼東西,還冇到家嗎?亮月說,應該快了吧!他是昨夜的火車,今天下午可以到九江,晚上到家不成問題。老娘說,哎——,年頭到年尾,見不著人影,也不曉得能帶回來幾多錢?亮月說,聽他說不錯吧!有三萬多。老娘卻不以為然,這么點有么事不錯的,人家胖頭一年二十多萬,抵得上他賣好幾年的命。亮月也沒有好語氣,回敬她,人家會來事,走了狗屎運,你兒子沒那個命。我曉得你一直後悔找了混子,老娘冷笑一聲,要是當年跟了胖頭,不也跟著成了富婆?噎得亮月只有跺腳的份,好心端魚面給她吃,倒受了她一餐氣,真是狗咬呂洞賓。」
這一段,看似漫不經心,但舉重若輕,字數雖不多,但人物的形象已經很豐滿了。這段文字照應了第五節中提到的「老人難伺候,兒女不聽話,男人隔省隔縣,還容易生出花花腸子……」據此,混子媽和亮月的婆媳關系,也大致可以了解一二。混子媽是怎樣一個老人?得了青光眼,眼睛不好使,心裡明鏡似的,人格卻多少有些扭曲。她對自己的兒子,是心疼的,但她說出來的話,卻是不滿的。明是不滿,其實是敲打媳婦:「這么點有么事不錯的,人家胖頭一年二十多萬,抵得上他賣好幾年的命……」而亮月則羞憤不已滿懷委屈:「好心端魚面給她吃,倒受了她一餐氣,真是狗咬呂洞賓。」這一則對話,生動註解了什麼叫做「老人難伺候」。
混子媽和亮月,都指望著同一個男人,她們都是孤獨的,但又是隔膜的。其實,孤獨的不僅是混子、亮月、混子媽,還有亮月爸媽、女兒星月,以及胖頭、黑皮、臘梅……幾乎小說中每一個人人物都是孤獨的值得悲憫的。一個個孤獨的靈魂,需要安妥,需要溫暖,而他們的周遭,如大雪天一樣寒冷,這不僅是打工族群的現狀,也是人生的現狀。小說很多地方雖然寫到了火辣辣的性,其氛圍也飽含著慾望的熱度,但難以隱藏內心深處的僵冷孤獨。反過來說,正是內心的孤冷,所以才需要肉體與慾望來點燃爆發?
六
在我看來,小說《混子是條什麼魚》是一篇優秀作品,但也有一些小瑕疵,試舉幾處,與章華商榷。一是,混子的死因仍值得懷疑。混子為什麼要死?作者似乎留白留得太多了點,似乎還要再交代明確一點;二是,盡管性愛描寫作用不可或缺,但覺得篇幅還是過多了。章華寫性寫得實在精彩,有點津津樂道剎不住車的意思,但過多過好的描寫,多少總會轉移讀者的注意力,如果稍微節制一點,或許更好。三,結尾部分匆忙了。亮月的移情別戀,似乎太快了一點,損傷了這個人物的形象。另外,可以給她安排一個不同的歸宿,如果就湯下面投入胖頭的懷抱……這就脫不了俗套;其四,文章第三節明白寫的是「女兒已經四歲多了,很有主見,嘟著小嘴,不肯去外婆家……」可是在小說中,幾次提到了混子和亮月有個兒子。比如亮月說「我們要給兒子買奶粉,將來還要買房子,要送兒子上大學,」文後遺書里也寫道:「親愛的老婆、兒子……」到底是女兒還是兒子?
當然,以上列舉有點吹毛求疵。總體看來,《混子是條什麼魚》是一部好小說,是難能可貴的優秀之作。編輯潭冰將它放在頭條發表,也的確是慧眼識珠。章華是近年來黃岡文壇脫穎而出的一名優秀的青年作家,是本土新生代作家的佼佼者。他與我同歲,還很年輕,經過人生歲月的沉澱和寫作實踐的磨礪,我相信並盼望他寫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自己的大作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