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找一部單田芳的小說
http://blog.xunlei.com/web/category.html?uin=045186567140&category_id=1270
『貳』 我曾經看過一本小說裡面有道月,雷暴天的有誰能告訴我它叫什麼名字
就是《龍公案》,2L說的是對的!!
———————————————————————————————————
是一本傳統的演義武俠小說吧?我小時在外祖父的藏書里看過,書名忘了。我記得道月禪師是武當還是五台的掌門;不是「雷暴天」而是「雷報天」,綽號活報應。還有一位姓宇文的外號碧血丹心武林巨擘的高人,他們反對一個王爺的陰謀,營救被囚禁的兩個人,所以要破一座機關很多的塔,死了很多人。
『叄』 求問一本武俠小說
書名是「風流劍客」,抄我只看了上半部,但上半部主人公路小峰一直用刀,一開始用山東三老的頭一老教的九九八十一路奪命追魂刀,後來打擂台後再用萍水相逢的和尚所教八八六十四路刀法,可能第二部會講他改用劍法吧?我沒能看到,看到群豪爭奪八寶珍珠荷葉燈的時候(此時八魔已被宋天亮用計幫馬青峰殺死),意外掉下,被一名劍客接下,忘了交給誰了,就此見到數字「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多年過去了,仍然無法找到下部,希望樓主能共同尋找。路小峰不止一次提起自己家住河南信陽府棋盤街的二友店,第一任妻子被聶小川殺死,第二任是盧鳳仙,姓楊的妻子忘了名字
『肆』 《龍公案》小說誰那裡有啊!這本小說怎麼到處找不著了 求哪位分享一下!!感激不盡!
孫岩先生播講的,大約是97年98年的中央電視台電視書場播的,書膽叫馬清風,綽號聖手震九州玉面昆侖青萍俠逍遙客,還有活閻王報應俠客公孫朗,出場的時候必帶一陣黑煙,山西人。第三個就是樓青樓步高,使一桿銀槍。
明朝弘治年間馬清風的父親馬文生被殺,馬清風被五台山文殊院道月禪師收養長大並傳授武藝,期間有青煙遮日月,鐵履踏乾坤的郭文清(此人山東人,非常詼諧)等高人傳授其武藝。馬清風下山後巧遇清官龍寶山,並承諾龍寶山今後若有困難,只要高聲呼喚三聲馬清風,馬清風就立即出現。
宋玉宋光明,此人乃登雲倒斗,金陀地龍宋崑山之子,武藝稀鬆但智慧過人,手使生銹的紅毛寶刀,游戲江湖,與馬清風一文一武,協助龍寶山左右。印象最深的是馬清風劍斷藍河水,劍挑三江統帥羅榮,大破桃花教,桃花老人為其喝號帶花,乃有——聖手震九州玉面昆侖青萍俠逍遙客這一綽號。
之後馬清風回家,其姐姐將馬清風武藝一一破去,原來馬清風的姐姐也受業與五台山,只是與馬清風不同師父,專門學了馬清風武藝的破法,為了殺其銳氣。後來馬清風二次學藝,手使乾坤宇宙風(即湛盧劍)闖盪江湖,與宋玉一起惹了不少麻煩。
宋玉夜闖大遠山,大當家的無極老叟尚傑尚天然,三當家的妙手居士張洪劍,還有個二當家的忘了。後來大遠山內亂,小蠍子沙玉坤殺死老大老二,只有張洪劍倖免……還有個北斗七星山,好像也是三個當家的,這兩個山有點記混了不好意思。
還有個情節就是打擂台,其中一個是槍林,將長槍反插於地上,比武者須以輕功兼硬功赤腳立於槍尖之上。平南道,鎮北僧,乾坤婆均死於此陣,還有一個是紙橋下邊架上油鍋,輕功不好者直接掉進油鍋被炸,蜻蜓點水韓宏偉,鑽天燕子李小飛夫婦死於此陣。
床前使者,勾魂一支蘭寧人寧博山乃三十三天天外仙,長白野叟逍遙自在仙萬古愁的徒弟,出山後即變壞,萬古愁收了公孫朗,要其替自己清理門戶。遼東三挫和他們的小個子徒弟李治李雲壁……等等。
可惜此書只沒講完,最後一集的最後一句印象最深——宋玉一看,馬清風人頭不見!!
我也只能想起來這么多了,希望聽過此書的朋友一起交流。孫岩後來還講過《光明復仇記》《薛葵傳》可惜都沒講完,現在網上也找不到相關音頻。
『伍』 中央台的電視書場,有一部小說裡面的有一位主人公名字叫宋玉的,還有一個叫馬清風的跪求小說的名字和說書
中央台<<曲苑雜談>>欄目曾播出孫岩的長篇評書<<九義十八俠>>,是由劉浩鵬所著的<<龍公案回>>改編答,又名<<清廉公案>>.
張少佐也曾講過<<大明劍俠>>,<<豪氣驚天>>,<<明史奇俠>>等,都是由<<龍公案>>改編
《龍公案》
明朝的故事。明朝弘治年間馬清風的父親馬文生被殺,馬清風被五台山文殊院道月禪師收養長大並傳授武藝,期間有青煙遮日月,鐵履踏乾坤的郭文清(此人山東人,非常詼諧)等高人傳授其武藝。馬清風下山後巧遇清官龍寶山,並承諾龍寶山今後若有困難,只要高聲呼喚三聲馬清風,馬清風就立即出現
『陸』 公案小說是如何演變而來,以及哪些代表作品
公案小說則從唐宋話本中「公案」類話本演變而來、如宋元話本中的《簡帖和尚》,明代的《龍圖公案》等都是公案小說。到了近代才大量出現公案小說和俠義小說的合流,形成為有固定格式的長篇小說,即俠義公案小說,如《三俠五義》(又名《七俠五義》)、《小五義》和《施公案》、《彭公案》等。內容多帶有公案類話本色彩,寫「朴刀」、「桿棒」,「發跡變泰」等,一般以「俠客」、「義士」如何協助名臣大吏或「清官」破案為主線,形成跌宕起伏的情節,構成完整的整體。這類小說對封建時代社會政治的黑暗腐朽有所反映,但又把剪惡除奸的希望寄託在「清官」、「俠士」身上,宣傳封建統治階級的威力,表現了作者一定的局限性。
『柒』 求孫岩的《九義十八俠》有聲小說全集
最進在網上聽了一段孫岩的評書小段 他在前邊墊話里說了有重說九義十八俠具體的時間還沒定
『捌』 公案小說的公案小說
《龍圖公案》(也叫《包公案》)是明代人整理元雜曲等民間包公故事整理的短篇小說集,每篇寫一則包公斷案的故事。其內容雖不連貫,但包公形象卻貫穿全書。包拯,歷史有其人,廬州(今合肥)人。宋仁宗時,曾官監察御史、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樞密副史等。《宋史·包拯傳》稱他「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日:「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包公在開封府尹任上,以清正廉潔著稱於世,深得百姓愛戴。有關包公的民間傳說廣為流傳,宋元以來就有包公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出現,明代出現了兩種有關包公的小說:一是《包龍圖斷百家公案》,二是《龍圖公案》,它又有百回本與六十二回本之別。這是兩種不同的小說,其中相同的故事佔四分之一。1967年上海嘉定出土的《明成化說唱詞話》中有與包公故事有關的八種詞話,從刊刻時間看,《明成化說唱詞活》最早,《百家公案》次之,《龍圖公案》最晚,可能是明末刊本;從內容方面考察,三書相同的幾個故事加以比較,也說明是《明成化說唱詞話》最早,《龍圖公案》最晚,因為在演化過程中,情節的漏洞得到彌補;如劉都賽故事,《明成化說唱詞話》、《百家公案》里都是劉都賽被趙皇親強虜進王府後,太白金星化為小蟲咬壞她的衣服,劉都賽要織匠來補,這才有與經營紡織業的丈夫師官受見面的機會。《龍圖公案》改為劉都賽衣服是被老鼠咬破的,情節更近情理。這部書屬於包公故事的版本流變。
小說的基本內容是歌頌包公的,寫他秉公執法,清正廉明。通過他審理的一系列有關「人命」、「姦情」、「盜賊」、「爭占」等類案件,作者塑造了一個半人半仙的清官形象。其中有些故事判斬了皇親國戚,如《黃葉菜》、《獅兒巷》;有的故事揭露了土豪劣紳的狠毒兇殘,如《栽贓》、《鬼推磨》;而《屈殺英才》、《久鰥》則對科舉制度進行了有力的抨擊。《龍圖公案》中夾雜了很多因果報應、鬼神夢兆等宿命論和封建迷信內容,作品中極力宣揚的忠君思想顯然是對封建皇權的「愚忠」,這是不足取的,全書文意較差,思想性、藝術性兩皆平平。像《盆兒鬼》里,關鍵情節是「算命先生——窯神——盆兒鬼」三者完成的,這些封建迷信愚民思想不適合社會的進步,而且龍圖公案里的故事充滿色情、荒誕不羈,在清代同治七年(1868)《龍圖公案》被查禁,江蘇巡撫丁日昌查禁「淫詞小說」,把《龍圖公案》列為榜首,將其與道光末問世的《品花寶鑒》並列。龍圖公案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清代《三俠五義》里的包公形象,胡適評價:「神話變成了人話,志怪之書變成了寫俠義之書了。這樣的改變真是「翻舊出新」,可算是一種極大的進步。」包公故事也因《三俠五義》而再次被廣為流傳。
本書的版本分繁簡兩種,繁本十卷一百則。主要有清初刊本、四美堂刊本及乾隆丙申重刊本。本書據四美堂刊本為底本,適當參照其他版本校點而成。囿於才識淺薄,學力不逮,校點中難免疏漏舛誤之處,誠望方家及熱心讀者不吝指正,以便重印時訂正,更臻完美。 《三俠五義》 (又叫《忠烈俠義傳》,早期版本也叫《龍圖公案》)作者清代石玉昆。 石玉昆是嘉慶、道光年間京城享有盛名的說書藝人。他推陳出新編著的《三俠五義》是俠義與公案完美合流模式的經典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三俠」指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與丁兆蕙兄弟。「五義」指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他們本都是江湖俠士,後來多數得到清官包公的賞識與薦拔而獲得官身。小說敘寫北宋仁宗年間包拯在眾位俠義之士的幫助下,審奇案、平冤獄、以及眾俠義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故事。書中塑造了一位鐵面無私、不畏權勢的清官形象,充分地體現了底層人民的願望。其中包公平冤獄、「鍘龐昱」、「除藩王」等情節,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表現了人民群眾的斗爭精神。書中穿插了大量俠客們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正義行為,表現出他們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本質。
《三俠五義》小說前面講述北宋仁宗年間,包公出世,赴任定遠縣、執掌開封府,奉皇命到陳州放糧賑災,公孫策設計要來御賜刑具三口銅鍘,安樂侯龐煜派人刺殺包公,南俠展昭暗中保護幫助包公,使包公得以刀鍘國舅,除暴安良。隨後,包公又查清了多年前的皇宮冤案「狸貓換太子」案,使仁宗與李娘娘母子二人得以團聚。南俠展昭因多次救包公,閱武樓獻藝被皇帝封為「御貓」,引發五鼠鬧東京的故事,後來五義同歸朝廷供職開封府,其中間穿插韓彰蔣平等人捉拿採花賊花蝴蝶的故事、包公的門生倪繼祖在北俠歐陽春、黑妖狐智化、小俠艾虎等人的幫助下鏟除霸王莊惡霸馬強的故事,後面主要講述包公的門生顏查散和白玉堂等人,治理洪澤湖水患、收復軍山、剪除襄陽王趙爵等誅強鋤暴的故事。這是一部「為市井細民寫心」(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七篇)的作品,體現了市井細民對於賢明政治的渴望與幻想。《三俠五義》中的包拯形象,集民間包公形象之大成,,使包拯不畏強暴、剛正嫉惡、處事干練的形象最為飽滿、得以更廣泛的流傳。特別是小說中詳細增加了包公的身世、包公的三口銅鍘由來、開封府三寶(古今盆、陰陽鏡、遊仙枕)的由來,開封四勇士(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的來歷,開封師爺公孫策的來歷,展昭、白玉堂等人的來歷等內容,及其大量包公斷案和俠義之士遊行鄉里除暴安良、為國為民的故事,把包公形象推向頂峰。
這部小說著力刻畫俠客和清官相輔相成的關系,塑造了清官和俠客正面而崇高的形象,是公案俠義小說的合流之作,是中國第一部具有真正意義上的武俠小說,堪稱武俠小說的鼻祖,對中國近代評書曲藝、武俠小說乃至文學藝術影響深遠。而《三俠五義》俠義公案的故事,又成為各類戲曲的題材來源,如京劇《打鑾駕》、《陳州放糧》、《鍘國舅》(鍘龐昱)、《遇皇後》、《狸貓換太子》、《烏盆記》、《打棍出箱》、《黑驢告狀》、《花蝴蝶》(鴛鴦橋)、《大破沖霄樓》、《北俠除霸》、《打龍袍》、《五鼠鬧東京》、《血手印》、《鍘判官》(探陰山)、《卧虎溝》(艾虎招親)、《茉花村》等24部戲曲都是敷演《三俠五義》的故事,《鍘美案》(秦香蓮)等包公戲也是深受《三俠五義》的影響。《三俠五義》情節紛繁曲折而又條理清晰,語言通俗,保留了宋元以來說書藝術的生動活潑、直截明快的特色,俞樾評此書:閑中著色,精神百倍。如此筆墨,方許作平話小說,如此平話小說, 方算得天地間另是一種筆墨。 述清代紹興府俠士黃三太聞清帝康熙貌丑,欲一睹。赴京,得九門提督飛天豹武七之助,於康熙出獵時假充武弁隨行。康熙遇虎,三太金鏢打虎相救,得欽賜黃馬褂。三太返鄉,邀江湖好漢慶賞。楊香武聞而不服,夜入皇宮盜得九龍杯,欲持往紹興與黃爭譽,不料在茂州客棧為神偷王伯燕竊去。王將杯售與一卸任官員,二郎山盜袁龍、袁虎劫杯,送給揚州避葯庄莊主周應龍。康熙失杯,命欽差彭朋訪緝。彭至三太處邀各路江湖好漢查詢,楊、王道出實情,眾好漢至揚州勸周應龍交出九龍杯,周拒之,楊香武二盜九龍杯,眾好漢大破避葯在,周應龍逃往河南紫金山。彭、黃伴楊香武回京送杯請罪,肅親王不信楊有盜杯技能,令楊入王府盜杯。楊香武三盜九龍杯,得以免罪。為追查周應龍拒交九龍杯之罪,眾好漢破紫金山擒周歸案。河南北星庄莊主花得雨為害地方,彭朋率眾好漢破庄除花,花弟得雷逃往大同,盤踞溪皇莊。彭朋至大同私訪,被得雷識破押禁。得雷欲殺彭為兄報仇,眾好漢喬扮戲人混入溪皇莊,殺死得雷,救出彭朋。女盜九花娘設迷人館誘惑少年,彭朋遣入前往探訪,並破之,九花娘逃往劍峰山,嫁寨主焦振遠第五子焦信。黃三太、諸彪等勸焦振遠獻出九花娘,不從,遂破劍峰山,擒焦氏父子和九花娘。飛龍島盜韓登劫彭朋,禁於島中。眾好漢破飛龍島救出彭朋,復又破清水灘、連環寨。賀蘭山白起戈擺木羊陣,眾好漢中伏,死傷過半,後經探明陣圖,打破木羊陣。彭朋功成回京,向帝復命。此書目傳人有朱耀良、胡天如等。又潘伯英早期亦曾據小說編演此書目,傳徒唐駿麟。
《彭公案》在敘述主人公彭朋在破案斷案中,不畏權貴,秉公執法,打擊、征治貪官贓吏和豪紳惡霸的同時,塑造了許多各具性格特點的人物,像心高氣傲、沈穩莊重、武藝超群的俠客黃三太,官逼民反、豪爽魯莽、不貪財色的綠林豪傑竇二墩,佔山為王、老奸巨猾、專干打家劫舍勾當的吳太山等,都寫得有聲有色,栩栩如生。 《施公案》 ,未署撰人。對待嘉、道以來日益激化的社會矛盾,《盪寇志》提供的是血腥鎮壓的模式,《施公案》提供的則是剿撫並用、以撫為主的模式。清官成為調和社會矛盾的杠桿,一方面抑制豪強,一方面消弭亂萌。小說以黃天霸歸順清官施仕倫而立身揚名為故事主幹,體現了對皇權頂禮膜拜的奴化意識與對功名利祿歆羨的庸俗心理。 其他俠義公案小說還有《綠牡丹》 、《彭公案》、《永慶開平》 、 《聖朝鼎盛萬年青》 、 《七劍十三俠》、 《仙俠五花劍》 、 《金台全傳》以及《警富新書》 、 《清風閘》等。
續書也層出不窮,此類作品,迤邐不絕,直衍變為後來的武俠小說。 《兒女英雄傳》作者文康,費莫氏,字鐵仙,一字悔庵。滿洲鑲紅旗人。他出身於累代簪纓的八旗世家,本人歷仕理藩院員外郎、郎中。天津河間兵備道、安徽鳳陽府通判。小說以何、安二家冤案為由展開情節,何玉鳳(化名十三妹)之父為人所害,她立志復仇,遁跡江湖。安驥之父亦為人所陷,安驥攜金往救,落難於能仁寺,為何玉鳳搭救,何並為安驥與同時落難於能仁寺的村女張金鳳聯姻。安父後來得救,而何之殺父仇人已前死,何也被說服嫁給安驥,二女相夫,終使安驥探花及第,位極人臣。馬從善《兒女英雄傳序》說作者少時家門鼎盛,晚年諸子不肖,家道敗落,他塊處一室,「著此書以自遣」。魯迅說:「榮華已落,愴然有懷,命筆留辭,其情況蓋與曹雪芹頗類。惟彼為寫實,為自敘;此為理想,為敘他。」(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七篇)小說作者雖與曹雪芹的境況相似,但沒有曹氏那種深刻的人文關懷和超拔凡俗的審美情思,只是一個皈依封建道德倫理規范的世俗之人,寫作此書,實是要在精神幻想中圓一個補天的夢。所以曹雪芹寫的是罪惡世家的衰敗史;而他寫的則是積善世家的發皇史,因此,濃重的封建道德說教、陳腐的綱常名教觀念以及玉堂金馬、夫榮妻貴的庸俗人生理想成為小說的主要思想缺陷。然而,《兒女英雄傳》是一部深於人生閱歷之作,加之藝術手腕圓熟高妙,熔俠義、公案、言情小說於一爐,仍不失為一部雅俗共賞之作。書中較成功地塑造了英風俠概的十三妹形象。孫楷第考證十三妹的形象淵源於明代凌?初的《程元玉店肆代償錢,十一娘雲岡縱譚俠》 ( 《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和清人王士禎的《女俠》 (《池北偶談》卷二六),然而該二則中的人物形象仍然比較蒼白,不脫詭秘之氣。可以說,直到文康筆下,才完成了一個血肉豐滿的人間俠女形象。作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封建名教的束縛,賦予十三妹以民間俠義色彩。這個出身宦門的女子,身懷絕技,遁跡深山,蔑視權臣,目無王法,由一腔不平之氣激成一副游戲三昧的性情。小說著重刻畫了她拯人於窮途末路的義骨俠腸。從悅來店尋根究底,到能仁寺殲滅凶僧,贈金聯姻,借弓退寇,生動地表現出她襟懷磊落、肝膽照人的豪俠氣概。文康筆下的十三妹,心高氣傲,豪爽天真,口角鋒利逼人,又帶幾分詼諧風趣,個性鮮明,氣韻生動。在她鏟除人間不平的俠義行為上寄寓著人民的審美理想。她最終成為安家的賢德媳婦,恪守三從四德,熱衷榮華富貴,前後面目迥異。作家立意要收服「十三妹這條孽龍」,「整頓金籠關玉鳳」(第十六回),把她送入溫馨的家庭生活中去作為最終的歸宿,與其他俠義公案小說之將俠士送至清官手下,表現了同樣的思想趨向。「兒女英雄」模式的確立,又為俠義、言情小說的合流推波助瀾。 《兒女英雄傳》具有切近世態人情的長處,所謂「描摹世態,曲盡人情」。作家以精細的筆觸勾勒出一幅19世紀中國社會風俗畫面。諸如官場的鬼蜮橫行,下層社會的光怪陸離,悅來老店、天齊廟會的喧闐擾攘,以及當時的各種典章禮俗,無不寫得細膩真切。首回寫蹭蹬場屋的五旬老翁安學海赴考、候榜前光景,笑中有淚,不遜《儒林外史》筆墨。第二十八回敘安、何結親,文字花團錦簇,滿洲貴族婚禮的一應儀注,皎然揭諸眉睫之下。人物描寫也有相當的功力,安學海忠厚善良而不免迂腐,張金鳳內剛外柔而深心周密,鄧九公豪爽拙直,張老夫妻又怯又土,各具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