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源來是我小說閱讀答案

源來是我小說閱讀答案

發布時間:2021-06-20 14:56:33

❶ 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都是有方法的,比如此題中要求我們概括文章中心思想,那首先我們要知道如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❷ 王俊凱源來是我太烊啊什麼意思

王俊凱原(源)來是我太陽(烊)啊

❸ 閱讀答案

1.文章為什麼以「星夜」為題,請簡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四段末尾說:「我是否能被這幅《星夜》感動呢?」到了倒數第二段,作者又說「我會被深圳畫家村的《星夜》感動嗎?」這樣寫,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結尾作者說,「如果科學家能把一滴眼淚里所有的成分都復制了,包括水和鹽和氣味、溫度——他所復制的,請問,能不能被稱做一滴『眼淚』呢?」對此你是如何看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正是深圳畫家村仿作的《星夜》,勾起了作者對梵高的原作《星夜》的感動,激起了作者的強烈共鳴。
(2)以梵高的名畫《星夜》為題,表達了作者對梵高生命體悟的認同。
2.(1)結構上,前後呼應,使文章前後勾連,行文連貫緊湊。
(2)內容上,反復設問,體現作者思考的深化——前一次思考,懷疑自己能否被贗品打動,同時留下懸念;後一次思考,在結尾段含蓄地給出答案:作品可以復制,感情不可復制,感動不可復制。
3.不能。(1)一種東西無論復製得跟原來多麼一樣,它都不是原來的東西,這是毫無疑問的。
(2)淚水是包含了物理成分和情感精神的,而情感是無法復制的,如感動。
(3)《星夜》帶給作者心靈的震撼由來已久,深圳畫家村的《星夜》只是重新觸碰了作者心靈最柔軟的地方罷了。(如果答「能」,只要言之有理)

16. 下面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4分)

A. 「今天知道了,跟它的關系可就不一樣了」作者這樣說的意思是,眼前這顆星星,不再只是一個美麗的天體,更是蘊含著美麗傳說及人們美好感情的文化載體。

B.揭露文化騙子,痛斥文物領域贗品充斥的亂像,是本文的一個重要內容,可以說是這篇散文的副主題。

C.作者認為被寂寞、痛苦的煎熬,被無可釋放熱情的沖擊到了一定的程度,梵谷才會發現夜的活與熱烈,遠勝白天。他筆下的《星夜》才有如此強烈的藝術震撼力。

D.作者說「三十七歲的凡·高真的買了一張死亡的單程票,說走就走了」,作者的主要意思是梵谷過早地結束自己的生命太過可惜,否則,他將給世界畫壇留下更多瑰寶。

E.本篇散文語言平和親切,敘事從容,議論委婉,但這並不妨礙作者追求藝術,追求美的熱烈的情感在文章字里行間激盪。

17. 閱讀本文,回答下列問題:(6分)

(1)文中說「《星夜》,在我看來,其實是一幅地圖──凡·高靈魂出走的地圖,畫出了他神馳的旅行路線」解釋這句話的含義。(2分)

(2)文章為什麼反復問 「我是否能被這幅《星夜》感動呢」 ?(4分)
18. 閱讀全文,分別概括出三類人對《星夜》的態度。(5分)

觀光客:

仿製者:

作者:

19. 結合對本文的閱讀,聯系你被藝術品感動的一次經歷,談談你的看法(不限於美術作品)(10分)

參考答案:

16、(4分)BD(B文章探討的重點在於審美趣味,且仿品不是贗品。D作者對梵谷的死,表達得更多的是崇敬,作者認為那是梵谷藝術追求的一部分。可惜在文中無著落。)

17、(6分)

(1)(2分)《星夜》表現了寂寞中的梵谷為掙脫痛苦,沖破壓抑,為釋放熱情而苦苦求索的心路歷程。

(2)(4分)

第一次出現針對上文提問,引出下文。承上啟下。(2分)

第二次出現回應前邊提問,總括全文,揭示主題:藝術品是否具有感染力在於其是否飽含著涌動的激情。 (2分)

18、(5分)

答:觀光客的態度:當作裝飾類商品,買來點綴生活。

仿製者的態度:出於功利目的,追求形式上的逼真,因而不可能體會作者的激情, 製品也不能感人。

作者的態度:用自己的體驗去盡力理解梵谷,感受作品,引起感動和共鳴。

19、(10分)評分標准:提出明確合理的觀點或認識,3分;圍繞觀點或認識作分析,4分; 語言表達,3分。

很高興為您解答,祝你學習進步!【語數英科】團隊為您答題。
有不明白的可以追問!如果您認可我的回答。
請點擊下面的【選為滿意回答】按鈕,謝謝!
如果有其他問題請另發或點擊向我或團隊求助,答題不易,請諒解,謝謝!
你可以隨時加入我團隊,我隨時恭候。
不要鄙視等級低的人,
親,請及時採納啊!

❹ 閱讀答案,急求!

1人的生命有限但是能夠有所作為,或者為他人作出無私奉獻的生命會被人們銘記。
2總領全文
3真正能夠讓人們記住的方式是為人民作出貢獻,給他們帶來好處。
4 (1)屈原流失在了江水中,然而一篇《離騷》卻能引出無數哀怨;李太白葬在了何處,後人也無從知道,然而他的詩篇卻能通古今,流萬世。(2)哪一個達官顯貴,不是為自己求去功名,樹碑立傳。精美的大理石碑,高超匠人的手藝,然而這些都是經不起時光淘滌的,
正反對比說明生命的真正意義在於給他人帶來幫助或者精神指導。
5當然想過。生命,那個人不想過的更加精彩一些,但是你越是急功近利,想通過能力、聲譽、地位來表現自己,往往不會得到預期的效果。而真正能夠腳踏實地做事,先做好自己本職地工作,然後,更重要的,擁有一顆善良、寬容、感恩和樂於施助的心。才會讓你的人生真正精彩而且有意義起來。

❺ 誰幫我找閱讀題,現代文閱讀,謝謝了!

①窗外,有一棵法桐,樣子並不大的。春天的日子裡,它長滿了葉子。枝根的,綠得深,枝梢的,綠得淺;雖然對列相間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態也各有別。沒風的時候,顯得很豐滿,嬌嫩而端莊的模樣。一早一晚的斜風里,葉子就活動起來,天幕的襯托下,看得見那葉背面了了的綠的脈絡,像無數的彩蝴蝶落在那裡,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婦,豐姿綽約的,作一個嫵媚的笑。

②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溫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位在枝間的鳥夫妻,它們停在葉下歡唱,是它們給法桐帶來了綠的歡樂呢,還是綠的歡樂使它們產生了歌聲的清妙?

③法桐的歡樂,一直要延長一個夏天。我總想,那( )滿著憧憬的葉子,一定要長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葉子並不再長,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來,寒傖起來。變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軟婀娜,用手一折,就一節一節地斷了下來。

④我覺得這很殘酷,特意要去樹下揀一片落葉,保留起來,以作往昔的回憶。想:可憐的法桐,是誰給了你生命,讓你這般長在土地上?既然給了你這一身綠的歡樂,為什麼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⑤來年的春上,法桐又長滿了葉子,依然是淺綠的好,深綠的也好。我將歷年收留的落葉拿出來,和這新葉比較,葉的輪廓是一樣的。喔,葉子,你們認識嗎,知道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嗎?或許就從一個葉柄眼裡長上來,凋落的曾經那麼悠悠地歡樂過,歡樂的也將要寂寂地凋落去。

⑥然而,它們並不悲傷,歡樂時須盡歡樂;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長過了窗檯,與屋檐齊平了!

⑦我忽然醒悟了,覺得我往日的哀嘆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來法桐的生長,不僅是綠的生命的運動,還是一道哲學的命題的驗證:歡樂到來,歡樂又歸去,這正是天地間歡樂的內容;世間萬物,正是尋求著這個內容,而各自完成著它的存在。

⑧我於是很敬仰起法桐來,祝福於它:它年年凋落舊葉,而以此渴望來年的新生,它才沒有停滯,沒有老化,而目標在天地空間里長成材了。

1.在第①自然段里,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去描寫梧桐葉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8個字)

2.第②自然段劃線句,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__兩種修辭格,表

現了春天桐葉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每空均填2個字)。

3.為第③自然段括弧處選擇一個合適的動詞( )

A.充 B.鼓 C.裝 D.寫

4.本文運用的主要表現手法是( )

A.聯想 B.襯托 C.對比 D.象徵

5.對本文結構層次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6.用簡潔的文字歸納出本文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標題最恰當的是:( )

A.綠葉 B.葉的聯想 C.落葉 D.葉之歌

【參考答案】

1、顏色、姿態和神韻

2、反問、擬人、歡樂、可愛

3、B 4、C 5、D

6、有榮就有衰,有生即有死;新舊更替,生死相依,這正是世間萬物發展的規律

7、C

《暗香》

突然,覺得辦公室內流動著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卻一時想不起來是什麼香味。開始,還以為是某個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個個挨著猛嗅了一番,卻都不是。這時,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

我才恍然醒悟,這確實是桂花香啊!於是,趕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花樹旁。果然,一股(濃烈、清冽)的幽香沁人心脾,激盪魂魄。再仔細瞧去,在那密密的樹葉後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黃的花兒正如天空的星星(閃爍、閃耀),卻又十分靜謐,毫無張揚之意。

瞧著瞧著,我的眼睛就濕潤了。這些惹人憐愛的小東西,竟在暗暗地飄香,飄香了還像什麼都沒發生似的,靜靜地立在枝頭,等著悄悄地凋零。我們如不仔細瞧,還不知道它們已經到過這個世界,已經香過這個世界。這時,我的思緒觸到一個最(溫柔、美好)的記憶,那是上中學時一個同學講的故事。

當時,這個同學家裡很窮,為了省電,他每天晚自習後十一點鍾才回家,學校的大門也在他走後一段時間才緩緩地關上。他一直以為大門是要到那個時候才關上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從不覺得有什麼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鎖在校園內過了一夜,他才知道學校大門是十點鍾就關的,而原來關門的老大爺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時他才明白,老大爺一直在默默在為他開著方便之門。當他流著淚買了一大堆禮品去看望老大爺時,老大爺已經去世了……

聽完這個故事,我們許多人的眼睛都濕潤了,為了那個默默行善的老人。我們的心濕漉漉的,因為在那一刻,我們才醒悟,其實我們每個人身旁都有那個開門的老人,在為我們開著方便之門,他們就像這小小的嫩黃的桂花,悄悄在(釋放、大放)幽香,然後悄悄地調零。

他們不張揚,是因為他們的生命本來就如此啊!

1.在文中括弧里選擇最恰當的詞。(畫上橫線)

2.作者在寫桂花開放時,有一句十分逼真的比喻,請找出來畫上波浪線,並仿照寫一個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四自然段在寫作方法上稱作什麼?起什麼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題目《暗香》,是寫桂花的,你能由此寫出一位詩人所寫的兩句著名的詠梅詩句嗎?這位作者是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兩次寫了「眼睛濕潤了」,請寫出來,並說說這兩次有什麼不同,為什麼?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用《暗香》為題目有什麼深刻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是根據這篇文章撰寫的一副上聯,請對出下聯。

上聯:風送桂花香滿四野。

下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濃烈、閃爍、溫柔、釋放

2、「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黃的花兒正如天空的星星閃爍」。

3、插敘,為作者借物抒情作了鋪墊。

4、(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5、第一次「我的眼睛就濕潤了」;

第二次「我們許多人的眼睛都濕潤了」。

第一次是「我」被桂花的風格所感動;

第二次是「我們」被老人的默默行善的精神所感動。

6、歌頌了那些像桂花一樣的人,他們從不張揚,卻默默地奉獻自己,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7、.霜染楓葉紅遍群山。

小小說《一枚古金幣》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一些法國老戰士回到了他們的故鄉。他們當中許多人都生活得還不錯,弗朗科·雷勃因為中了毒氣,健康始終不曾恢復,喪失了勞動能力,生活很是貧苦。弗朗科·雷勃素來自尊心很強,他從不接受別人的施捨。每年,這些老戰士都要聚會一次。有一年,他們在格蘭汀家裡聚會。格蘭汀長得胖乎乎的,錢袋總是滿滿的。席間,他興致勃勃地掏出一枚古金幣,滔滔不絕地介紹起這枚古金幣的年代、價值和來歷。來客們坐在長桌邊一一傳著觀賞,溢美之辭不絕於耳。客人們在歡宴中弄杯暢飲,談笑風生,話題從古金幣轉到了別的上面去了。忽然格蘭汀記起了金幣,但是,這枚金幣不翼而飛了。眾人嘩然,指責的指責,否認的否認。最後,有人提出搜身的建議。大家深表贊同,只有雷勃反對。朋友們無不為之驚訝。「你不同意搜身?」格蘭汀問道。

雷勃漲紅了臉說:「是的,我反對搜身。」

「你是否明白,拒絕搜身意味著什麼?」金幣的主人毫不客氣地追問道。

「我沒有偷金幣,所以我不允許搜身。」雷勃回答。

盡管如此,搜身照樣進行。人們一個個把口袋翻開,等著搜查,但始終不見金幣出來,於是注意力轉移到雷勃身上。「現在,你總不見得還堅持自己的意見吧?」格蘭汀問道。雷勃默不作聲。主人氣乎乎地走出房間,雷勃則在眾目睽睽之下,狼狽地退了出去。

從此,雷勃的聲譽一落千丈,人們有意避開他,雷勃更窮了。不久,他的妻子也離開了人間。

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格蘭汀的房子大修,一位工人在地板縫里發現了那枚光燦燦的金幣。真相既白,格蘭汀感到十分內疚。於是,他急忙跑到雷勃那破舊的小屋,連聲道歉。「不過,老弟,你也太固執了,既然金幣不在你身上,當時何必反對搜身呢?」格蘭汀嗔怪道。雷勃那呆滯的目光落在格蘭汀的臉上:「不,我那時確實是個賊啊!幾個星期來,我們全家老少實在餓壞了,我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食物偷偷地裝進自己的口袋,一心想讓我那可憐的妻子和孩子美美地吃上一頓啊。」

1、小說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說第一段最後一句說:「弗朗科·雷勃素來自尊心很強,他從不接受別人的施捨。」

(1)這樣寫和結尾所寫是否矛盾?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說結尾安排得非常巧妙,雷勃是因為「偷」了食品而拒絕搜身的。對此,前文至少有三處伏筆,請以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對這篇小說的分析和鑒賞,正確的兩項是( )

A 、小說以一枚古金幣為線索,通過金幣的失而復得,展現了返鄉老戰士之間的友情。

B、 小說通過對主人公悲慘境遇的描述,高度贊揚了雷勃這樣的窮人的自尊與坦誠。

C 、小說講述了一枚古金幣失而復得的故事,批評了人們常犯的主觀臆斷的錯誤,抨擊了資本主義社會貧富懸殊的丑惡現象。

D 、小說主題鮮明深刻,通過一個微小的故事,揭露了互相猜忌的人際關系,指出雷勃的悲劇就是這種關系的必然。

E、 小說短小而意蘊深刻,主要通過語言描寫、神態描寫表現主人公的性格,並含蓄地揭示了造成雷勃悲劇的真正罪魁是戰爭。

【參考答案】

1、一是交代了雷勃的性格特點,二是為故事的最終結局埋下了伏筆。(意思對即可

2、(1)不矛盾。(2)形成對比,表現了主人公性格的變化,揭示了作品主題。

3、(1)雷勃紅著臉拒絕搜身;

(2)雷勃說他沒有偷金幣,所以不允許搜身;

(3)雷勃在眾目睽睽之下,狼狽地退了出去。

4、BD

《你必須有一樣是出色的》

很久以前,德國一家電視台推出了高薪徵集「10秒鍾驚險鏡頭」的活動。許多新聞工作者為此趨之若鶩,徵集活動一時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諸多參賽作品中,一個名叫「卧倒」的鏡頭以絕對的優勢奪得了冠軍。拍攝這10秒鍾鏡頭的作者是一個名不見經傳剛剛踏入工作崗位的年輕人,而其他參賽選手多是一些在圈內很有名氣的大家。所以,這個10秒鍾的鏡頭一時引起轟動。對於這個作品,每個人都渴望一睹為快。

幾個星期以後,獲獎作品在電視的強檔欄目中播出。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電視機前看了這組鏡頭,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者議論紛紛,10秒鍾後,每一雙眼睛裡都是淚水。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德國在那10秒鍾後足足肅靜了10分鍾。

鏡頭是這樣的:在一個小火車站,一個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崗位,去為一列徐徐開來的火車扳道岔。這時在鐵軌的另一頭,還有一列火車從相反的方向駛近車站。假如他不及時扳道岔,兩列火車必定相撞,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這時,他無意中回頭一看,發現自己的兒子正在鐵軌那一端玩耍,而那列開始進站的火車就行駛在這條鐵軌上。搶救兒子或避免一場災難——他可以選擇的時間太少了。那一刻,他威嚴地朝兒子喊了一聲:「卧倒!」同時,沖過去扳動了道岔。一眨眼的工夫,這列火車進入了預定的軌道。

那一邊,火車也呼嘯而過。車上的旅客絲毫不知道,他們的生命曾經 A ,他們也絲毫不知道,一個小生命卧倒在鐵軌邊上——火車轟鳴著駛過的鐵軌邊上,絲毫未傷。那一幕剛好被一個從此經過的記者攝入鏡頭中。

人們猜測,那個扳道工一定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後來人們才漸漸知道,那個扳道工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許多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他惟一的優點就是忠於職守,從不遲到、礦工或誤工過一分鍾。這個消息幾乎震住了每一個人,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兒子是一個弱智兒童。他告訴記者,他曾一遍又一遍地告誡兒子說:「你長大以後能乾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須有一樣是出色的。」兒子聽不懂父親的話,依然傻乎乎的,但在 B 的那一秒鍾,他卻「卧倒」了——這是他在跟父親玩打仗游戲時惟一聽懂並做得最出色的動作。

一、給加點字注音:

趨之若鶩( ) 扳道工( )

二、對於「卧倒」這個作品,人們為什麼都渴望一睹為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者議論紛紛,10秒鍾後,每一雙眼睛裡都是淚水。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德國在那10秒鍾後足足肅靜了10分鍾」,此句採用了什麼寫法?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在面臨「搶救兒子或避免一場災難」的選擇時,那位扳道工做出了怎樣的選擇?從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樣的思想品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那位名不見經傳的記者的作品,為什麼會以絕對的優勢獲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你怎樣理解文中畫線的語句?此句在全文結構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結合上下文,將下列詞語分別填在文中空格處,不能重復,同時要保證語意順暢。(1)生命攸關 (2)千鈞一發

八、本文給你怎樣的啟示?(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不少於30個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略。

二、因為這是一位名不見經傳剛剛踏入工作崗位的年輕人的作品,它又以絕對的優勢奪得了冠軍,而其他參賽的圈內有名氣的大家卻落選了,所以,人們對於這個作品,都渴望一睹為快。

三、對比的寫法。這樣寫可以更鮮明地突出「卧倒」這部作品的震撼力!

四、他選擇了「避免一場災難」。

從中可以看出他具有忠於職守和無私、忘我的思想品質。

五、因為他捕捉到的這10秒鍾的鏡頭,足以震懾觀眾的心靈,同時,這部作品也在我們面前展示了一個普通人的高大的形象。

六、第一問屬開放問題,言之成理即可。

此句在全文結構上起點明文章主旨的作用。

七、A 千鈞一發 B 生命攸關

八、略。

❻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題。(15分)①微博出現於2006年,自進入大眾視野以來,迅速傳播。從唐駿和方舟子


小題1:C(2分)理由:用一句網路流行語做標題,既能概括出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也能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2分)
小題1:讓人們每時每刻都能向外界播報自己的所作所為;作為一種非正式渠道,對會議進行實時報道;能夠使人們參與到具有重要社會和政治意義的問題的討論中來。
小題1:舉例子(1分),列舉了幾個網上直播的熱點事件,說明了微博在互聯網生活中重要的角色,已成為一個分享有用信息和知識的強大平台,引出說明內容----微博的用途。(3分)
小題1:不能刪(1分)。「主要」有「重要」的意思(1分),這句話是說向外界播報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微博的重要用途(1分),但不是唯一的用途。刪去之後不符合願意,這樣寫能體現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和嚴密性。(1分)

❼ 急需語文說明文閱讀題5篇!!

《 氦-3人類未來的新能源》
① 氦-3是一種清潔、安全和高效率的核融合發電燃料。開發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將是解決人類能源危機的極具潛力的途徑之一。
② 氦—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兩個質子和一個中子。它有許多特殊的性質。根據稀釋製冷理論,當氦—3和氦—4以一定的比例相混合後,溫度可以降低到無限接近絕對零度。在溫度達到2.18k以下的時候,液體狀態的氦---3還會出現「超流」現象,即沒有粘滯性,它甚至可以從盛放的杯子中「爬」出去。然而,當前氦—3最被人重視的特性還是它作為能源的潛力。氦—3可以和氫的同位素發生核聚變反應,但是與一般的核聚變反應不同,氦—3在聚變過程中不產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而且反應過程易於控制,既環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3的儲量總共不超過幾百公斤,難以滿足人類的需要。科學家發現,雖然地球上氦—3的儲量非常少,但是在月球上,它的儲量卻是非常可觀的。
③ 氦大部分集中在顆粒小於50微米的富含鈦鐵礦的月壤中。估計整個月球可提供71.5萬噸氦—3。這些氦—3所能產生的電能,相當於1985年美國發電量的4萬倍,考慮到月壤的開采、排氣、同位素分離和運回地球的成本,氦—3的能源償還比估計可達250。這個償還比和鈾235生產核燃料(償還比約20)及地球上煤礦開采(償還不約16)相比,是相當有利的。此外,從月壤中提取1噸氦—3,還可以得到約6300噸的氫、70噸的氮和1600噸碳。這些副產品對維持月球永久基地來說,也是必要的。俄羅斯科學家加利莫夫認為,每年人類只需發射2到3艘載重100噸的宇宙飛船,從月球上運回的氦—3即可供全人類作為替代能源使用1年,而它的運輸費用只相當於目前核能發電的幾十分之一。據加利莫夫介紹,如果人類目前就開始著手實施從月球開采氦—3的計劃,大約30年到40年後,人類將實現月球氦—3的實地開采並將其運回地面,該計劃總似的費用將在2500億到3000億美元之間。
④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包括中國、以色列、日本、印度等國家在內,人類掀起了新一輪的探月高潮,在這次探月高潮中,氦—3成為世人矚目的目標。我過「嫦娥一號」探月衛星搭載的探月儀器2004年4月開始初樣研製,其中探測月球土壤厚度與元素含量是該探月儀器工作的重要內容。氦—3作為最有潛力的新能源,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能源研究的重要課題。
(選自《新華文摘》2005年9月,有改動)
15、為什麼說「開發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將是人類能源危機的極具潛力的途徑之一」?(2分)
答:
16、本文作者在《神奇的氦—3》一文中曾說:「科學家通過分析從月球上帶回來的月壤樣品估算,在上億年的時間里,太陽風為月球帶去大約5億噸氦—3。」這與本文第③段開頭畫線句所介紹的內容是否矛盾?為什麼?(3分)
答:
17、文中大量使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試舉出一例並說明其作用。(3分)
答:
18、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氦—3是含有兩個質子和一個中子的氦的同位素(元素),同時它也是一種清潔、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發電燃料(物質)。
B、作為未來新能源的氦—3,在其聚變過程中不易產生中子並且放射性小,所以它將是一種環保型的新能源。
C、從月壤中提取氦—3所得到的副產品可以滿足月球永久基地生產和生活的需要。
D、由我國「嫦娥一號」探月衛星搭載發射的探月儀器目前已進入對月球土壤厚度與元素含量的初步探測階段。
19、假若某年後由我國發射的宇宙飛船將氦—3成功運回地面,請你根據本文介紹,用上 「月球」「氦—3」「科學家」三個詞語(可以不考慮先後順序)寫一段話,代表學生向從事開發利用氦—3能源的科學家表示祝賀或感謝。(3分)
答: (2005年臨沂市)
【答案】
15、要點:①儲量可觀(或儲量相對較大)②環保、安全 ③能源償還比高④副產品可供月球永久基地使用(2分。答出其中三個要點即可得2分,每少答一個要點扣1分)
16、不矛盾;前者說明的是上憶年時間里太陽風為月球帶去的氦—3的的總量,而本文畫線句說明的是月壤中可以供開發利用的氦---3的總量。二者說明的具體內容不矛盾(3分。第一問1分,第二問2分)
17、示例:①這些氦—3所能產生的電能……是相當有利的「幾句中,用作比較的「250」「20」「16」三個數字,具體、清楚、直觀地說明了氦—3的能源償還比高,開發利用效益大。②「此外……也是必需的」幾句中所列舉的四個數字,具體說明了開采氦—3所得到的副產品數量大,利用價值可觀。③「加利莫夫認為……3000億美元之間」幾句中,所六數字清楚明白地說明了開采運輸氦—3的費用相對較低,開採的可行習慣內大(3分。舉例1分,分析2分)
18、A(3分)
19、提示:開放性答案。能綜合利用文中有關信息、合理串接給定的詞語,符合內容要求且語言通順即可(3分)

《警惕啊,無聲無息的土壤殺手》
土壤、水、陽光和空氣是地球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馬上就能引起大眾的關注,而土壤污染看不見,而且引起的不良後果要在幾個月、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後才會顯現出來。土壤污染不像大氣或水污染物那樣,可以直接進入人體,危及健康,而是間接地影響人體健康。因為土壤里的污染物是通過食物鏈,主要通過糧食、蔬菜、水果、奶、蛋、肉等進入人體的,所以有的地方往往不重視對土壤污染的整治。然而,土壤污染比其他污染的危害時間更長,污染物質在並不像在大氣和水體中那樣容易擴散和稀釋,通過長期積累以後,其影響往往是區域性的,而且重金屬污染基本上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受其污染的土壤可能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正常。
近年來,由於人口急劇增長,工業迅猛發展,固體廢物不斷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傾倒,有害廢水不斷向土壤中滲透,大氣中的有害氣體和飄浮的塵土也不斷隨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導致了土壤污染。農業生產所用的化肥、農葯和不合格的畜禽糞便肥料,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來源。此外,戰爭之後的炸葯、重金屬等化學殘留物,也對戰區的土壤造成嚴重傷害。陳同斌研究員指出,世界上90%的污染物最終滯留在土壤內。
日前我國估計有1000多萬公頃耕地受到污染,居然上全部可利用耕地面積的五分之一,其中礦區污染土地達200萬公頃,石油污染土地約500萬公頃,固體廢棄物堆放污染土地約5萬公頃。每年因土壤污染減產糧食1000多萬噸,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各種農業經濟損失合計200億元。
土壤污染已經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威脅。陳同斌研究員前後用了3年的時間對北京全市的土壤和蔬菜進行了大規模的取樣分析研究,發現土壤污染問題已經比較嚴重,並且已經影響到蔬菜等農產品的質量。土壤污染會使污染物在植物中積累,並通過食物鏈富集到人體和動物體中,危害人畜健康,引發各種疾病。土壤污染還會導致其他環境問題。(選自《自然與人》,有改動)

13.土壤污染跟其他污染物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點?(3分)
14.土壤污染物有多種,下面列舉了兩種,請你從文中找出其他幾種,仿照示例表述。(3分)
示例:(1)播散在農作物上的化肥、農葯和不合格糞便。
(2)殘留在土壤中的炸葯、重金屬等化學物。
15.第3段中多處引用數據,你認為有什麼作用?請結合具體內容加以簡要說明。(3分)
16.讀了這篇短文後,你對土壤污染問題一定有了新的認識,請你根據平時的觀察和思考,提一條防止土壤污染的建議或擬一條警示性的標語。(3分)
(2005年浙江省舟山市)
【答案】
13.⑴土壤污染看不見 ⑵間接地影響人體健康 ⑶污染的危害時間更長。
14.⑴堆放和傾倒在土壤表面的固體廢物⑵滲透在土壤中的有害廢水⑶(隨雨水)降落在土壤中的有害氣體和飄浮塵土。
15. 具體、准確地說明了目前我國土壤污染的嚴重程度和造成的巨大損失。
16.(此題答案開放,只要能圍繞防止土壤污染、告誡人們保護土壤等要點寫即可。)
《 科學認識海嘯》
任何災難對人類來說,興許是最好的老師。大災之後必有大識。A從海嘯災難中科學地認識海嘯,對提高防禦海嘯是十分有益的。
海嘯,古已有之。B中國對於海嘯災害的文獻記載始於公元前左右,當時稱之為海溢、海立,形象地描述了海嘯災害降臨時大海滿溢、波浪立起成海牆的情景。唐代詩人杜甫在《朝獻太清宮賦》中雲「九天之雲下垂,四海之水皆立」,描述了天空烏雲密布,海水立將起來、猛撲過來的態勢,說明中國人對海嘯早有所知。…
海嘯是一種極具破壞力的自然災害,它是由於地震、海底火山噴發或風暴而引起的海面巨大漲落。「海嘯」一詞是常受海嘯侵擾的日本人首先用的,英文海嘯「Tsunami」一詞是由日文音譯而來。海嘯的成因有三類:一是由氣象變化引起,諸如強大的低氣壓通過時產生的海面異常升高,稱為「風暴潮」;二是由地質變化引起,如地震、火山、海底斷層、滑坡都能造成,稱「地震海嘯」,就像這次印度洋發生的海嘯;三是由核爆炸、人工地震等引起。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島進行了持續多年的核爆炸試臉,曾經誘發海喻。
但是,也不是任何海洋地質的突變都會導致海嘯的發生。據統計,每15000次海底構造地震中,只有100次會釀成海嘯。通常海嘯的產生受震源條件、震源水深、震源深度和震級大小控制。震級大於里氏6.5級、震源深度在25千米以內的地震會產生海嘯,震級在里氏7、5級以上、震源深度在40千米以內,會形成災難性海嘯,如這次印度洋發生的地震海嘯。

14.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2分)(C)
A.中國對海嘯的認識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
B.導致海嘯產生的原因是各種海洋地質的突變。
C.海嘯的產生往往受震源的條件、水深、深度和震級等各種因素的制約。
D.由於海嘯產生的主要誘因在海底,所以它造成的危害都非常小,
15.文中畫線的A,B兩個句子都有語病,請改正。(2分)

16.分析句子「九天之雲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在文中的作用。(3分)

17.面對人類受到的各種自然災害威脅,我們應怎麼做?談談你的理解。(3分) (2005年雲南省曲靖市)
【答案】
14.C
15.A.從海嘯災難中科學地認識海嘯,對提高防禦海嘯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B.中國對於海嘯災害的文獻記載始於公元前。
16.用引用的方法既說明了中國對海嘯的認識比校早,又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海嘯發生時的狀貌。(每答對一方面給1.5分)
17.首先,要強化環保意識,加強環境保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其次,加大對自然災害知識宣傳的力度,科學地認識各種自然災害。第三,建立自然災害的監控和預警機制,以便科學有效地減災救災。(答對一點給1.5分,答對兩點及以上給滿分,表意相近即可酌情給分。)

《路面上的新科技》
長期以來,我國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瀝青和白色水泥兩種顏色),而在歐洲,如英國、德國、荷蘭等國,彩色路面已較為普及。通過道路顏色的不同,如紅、綠、藍、黃等,提示不同車輛的駕駛者在規定的路面上行駛,從而避免了車輛的混行,大大增強了安全性。
現在,國內一些城市也開始採用彩色路面。以北京為例,當汽車行駛到二環路雍和宮到東直門轉彎處時會發現此處路面與別處不同,一是呈暗紅色,原來此處為事故多發地,改變路面顏色以引起司機注意;二是路面加鋪了一層顆粒狀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區還出現了碧綠色、橘黃色的路面,各種車輛「各行其道」。這種彩色路面不僅美化了市容,還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機減速以減少交通事故發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與此同時,一種新穎的多孔隙瀝青透水路面也應運而生。這種能夠吸納回收雨水的路面技術的採用,對於缺水的城市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這種技術將瀝青路面做成「三層」:最上層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間層安置了雨水分流設施,將來自最上層的雨水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最底層為密封層,防止雨水滲透到地下。
透水路面採用的是在普通瀝青中加入了強化纖維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瀝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達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這種材料的特點還決定了其使用壽命要高於傳統路面,因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凍結對路面材料結構造成的破壞。另外,下雨時,這種路面不積水,不濺水,汽車行駛時不易打滑,有利於交通安全。
目前在歐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達15%一18%。德國計劃到2010年,把全國城市90%的路面改造為透水路面。在我國普遍缺水的城市也應大力推廣這項技術。 (選自《網路知識》2005年第3期,有刪改)

14.第2段中「此處路面與別處不同」中的「不同」指哪兩個方面?「各行其道」和第1段中的哪一句相照應?(4分)
15.閱讀第2、3兩段,任選一題回答。(3分)
(1) 第2段中的彩色路面有哪三個作用?請簡要概括。(不超過20個字)
(2) 第3段中所說的透水路面分為三層,每層各有什麼功能?請分別用兩個字加以概括。
16.最後兩段主要說明了什麼內容?請簡要概括。(2分)
17.根據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目前在我國,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基本鋪設了彩色路面。
B.普通瀝青路面的孔隙率不足4%,而透水路面的孔隙率大多為15%一30%。
C.採用彩色路面和透水路面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能。
D.由於透水路面優越性多,德國已把全國90%的路面改造為透水路面。
(2005年江蘇省鹽城市)
【答案】
14.顏色(或「呈暗紅色」)、材料(或「路面加鋪了一層顆粒狀防滑材料」)(2分) 提示不同車輛的駕駛者在規定的路面上行駛(2分)
15.(1)①美化市容(1分)
②減少交通事故發生(或「防滑並提示司機減速」)(1分)
③方便交通管理(1分) (每超過3個宇扣1分)
(2)①透水(1分) ②分流(或「回收」)(1分) ③密封(或「防滲」)(1分)
(如兩題都做,以答得較好的一題給分)(3分)
16.說明透水路面的特點及發展趨向(答到一個方面給1分)(意思對即可,2分)
17.C(3分)
《蜜蜂與排雷》
有些動物天賦的生理機制和特殊本領,可利用來造福人類。
科學家發現,經過特殊訓練的蜜蜂可以在污染控制和環境監測上大顯身手。美國蒙大拿大學研究人員還發現,蜜蜂在尋找地雷以及其他爆炸物方面同樣具有非凡的能力。與警犬相比,蜜蜂除了容易訓練且工作起來更吃苦耐勞外,在尋找「獵物」(各類爆炸物品)的准確性方面也顯得高出一籌。
目前世界各地約有1.1億顆地雷等待排除,每年約有2.6萬人因觸雷而死或致殘。小小蜜蜂可以為搜尋這些重大隱患開辟新路並做出貢獻。
為什麼蜜蜂能有這種本領?因為蜜蜂在長期生存競爭中形成的嗅覺十分敏銳,可以識別出狗無法分辨的許多種細微氣體。加之這種昆蟲經常是群體出動,因此在搜索同樣面積的情況下,它們的工作遠遠比狗更有效。科學研究表明,這些「探雷蜜蜂」只需要接受短短幾天訓練,就可以適應搜索地雷的要求。

12.本文第2段告訴我們,蜜蜂探雷比警犬探雷「高出一籌」表現在___ 、__、
__ 三個方面。(3分)
13.善於捕捉關鍵詞語,有助於把握主要信息,快速理解語意。上文畫線句子中能概括主要內容的關鍵詞語是口口和口口。(4分)
14.請你另舉一個利用動物本能或運用仿生學造福人類的事例。(3分)
(2005年福州市課改實驗區)
【答案】
12. 容易訓練(訓練)吃苦耐勞 (工作)准確性高(准確性)(3分)
13. 嗅覺 敏銳(4分)
14. 示例①利用豬的靈敏嗅覺來緝毒示例 ②運用蝙蝠超聲波定位的原理,研製出雷達,應用於軍事、氣象等領域。(3分)

散文——————
《 流浪與回歸》(略有改動) 高冰
錢鍾書先生的長篇小說《圍城》要告訴人們的,恐怕是說在愛情的「城堡」,外面的想進去,進去的想出來。這是一個很有意味的「寓言」。其實,推而廣之,我們對於許多事物的態度,大抵如 此 。
有一首歌唱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對於困守一隅的人來說,這句歌詞的魅力太大了。(①)人們往往不大清楚外面世界的真情,憑著想像繪出許多精彩的色塊,常常羨慕那些流浪者的生活,心裡總有一個「出去」的念頭。(②)面對早已熟悉的一切,失去了原有的新奇,自然要生出厭倦的情緒。
他們在心底自語:既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何不出去走走看,也不枉一世的時光。於是,有從婚姻的城堡紛紛走出去的,有從熟悉的故土紛紛走出去的,有從乏味的工作中紛紛走出去的,甚至有從生命這頭走向了死亡……人們態度堅定,義無反顧,大有「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英雄氣概。我想,這是人類的一個大悲劇,一種深刻的厭倦情緒無從排遣的必然結果——人類的大遷徙,大流浪。
一個人,當他對身邊的一切深感厭倦無聊時,生命也就失去了光彩,意義和價值盪然無存。改變生命困頓的局面,唯一的辦法就是「冒險」。而「流浪」正是「冒險」的具體行動。我們知道的許多大冒險家,往往是流浪者。分析他們的行為,固然可以找出不少對社會有意義的因素,但根本點卻是為了擺脫生命的厭倦情緒。(③)
我們看到了很多行色匆匆的流浪者,也看到了很多面色憔悴的 心靈流浪者 。
那麼,流浪者的情形如何呢?
又有一首歌唱道:「我想有個家」。
這個「家」不是日常概念的家,它的涵蓋面很大,是所有流浪者想回來的一個托詞,一個沉甸甸的戀舊「回歸」情緒。(④)但是,在經歷了許多陌生和新奇之後,興奮消失了,深感腿腳跑累了,骨架松馳了,心靈勞頓了,厭倦情緒再度油然而生。於是,永存於心底總不敢窺顧的一個銘心刻骨的詞冒出來了——「家」。心頭一驚。原來,無論走到哪裡也找不到可依戀的歸宿,只是隨便走了走,看了看;原來,我們只是世間的一個匆匆過客!「我想有個家」,這句低沉而嘹亮的呼喚從遙遠的地方傳來,震撼著流浪著的心魂。回去吧,我從哪裡來,願回哪裡去。對從前嫌棄厭倦的一切又生出一種巨大的親切感,土也可親,城也可親,人也可愛,夢里總是從前的人和物。「回去」又成了一個揮之不去的想頭,並構思著一步步具體化行動。最後,終於「回來」了。
出去又回來,回來又出去。
人生就這樣反反復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和「我想有個家」。這兩首歌為什麼使我們百聽不厭?就是因為在我們的心底和骨頭里與生俱來地存著一個信念——流浪與回歸。

17. 第一段說「我們對於許多事物的態度,大抵如此。」「此」指代什麼?
18. 分別寫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想有個家」這兩首歌受歡迎的根本原因。
19. 「行色匆匆的流浪者」和「面色憔悴的心靈流浪者」的 相同點 和 不同點 分別是什麼?
20. 「外面的世界確實很精彩,充滿新奇,有新的朋友,新的山水,新的生活,魅力無窮。」是從原文中抽出來的一句話,它應復位於哪個括弧處?
A. ①處 B. ②處 C. ③處 D. ④處
21. 下列各項中,與原文意思不符的兩項是( )
A. 「心靈流浪者」指常想著「流浪」,但未能實現的人。
B. 我們每個人只不過是世間的匆匆過客,因為人是沒有一般意義上的「家」的。
C. 在人們心目中,「流浪」與「回歸」是一對矛盾的存在。
D. 產生「回歸」的心情是因為對從前的一切又生出了一種親切感。
E. 「出去又回來,回來又出去」含有不安於現狀的消極因素,是不值得肯定的。
【答案】
17. 外面的想進去,進去的想出來( 2 分)(必須完全一樣,否則不給分)
18.(1)人們面對早已熟悉的一切,失去了原有的新奇,生出厭倦的情緒。(2分)(面對「……新奇」,「失去……情緒」各 1 分)
(2)在經歷了許多陌生和新奇之後,興奮消失了,厭倦情緒再度油然而生。(2分)(「在」……消失了」「厭倦……而生」各 1 分)
19.相同點:對身邊的一切深感厭倦無聊,感覺生命失去了光彩,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盪然無存。( 2 分)
不同點:已走出原有的環境( 1 分)對外面的環境還只停留在心嚮往之的階段(1分)
20. D ( 2 分)
21. B E ( 2 分)

《綠》節選,完成 1—4題。
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了。揪著草,攀著亂石,
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沒有瀑布了。 我的心隨潭水的綠而搖盪。 那醉人的綠呀!彷彿一張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 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站在水邊,望到那面,居然覺著有些遠呢!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鬆鬆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著,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著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叢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餘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愛的,我將什麼來比擬你呢?我怎麼比擬得出呢?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著這樣奇異的綠;彷彿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裡面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裁你以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
妹;她必明眸善睞了。我捨不得你;我怎捨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 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 好么?

1.句子「揪著草,攀著亂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 的潭邊了」中的「揪、攀、探身、又鞠躬過了、便到了」與文中哪兩個詞語相照應?(2 分)

2.根據文章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對我來講那醉人的綠可以有怎樣實際的用處。(2 分)
3. 聯繫上下文分析文中劃線句的表現手法,並說明它表現了梅雨潭的綠怎樣的特點。 (3 分)
4.選段用形象的比喻從不同的角度來描繪梅雨潭的綠,試仿照例句賞析文中的比喻句。 (3 分)
例句:她鬆鬆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
賞析:這里把皺纈的水波比喻成少婦拖著的裙幅,表現出梅雨潭綠的清亮的特點。
句子:她滑滑的明亮著,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
賞析:
【答案】
1.招引、追捉。(2 分,1個詞語 1分。)
2.可以裁她以為帶,贈給輕盈的舞女;可以挹她以為眼,贈給善歌的盲妹。(2 分,一 個 1 分。)
3.用對比、襯托手法表現了梅雨潭的綠明暗適度、濃淡相宜、綠得恰到好處的特點。 (3 分,方法 1 分,特點 2 分,特點只要說出其中一個即可)
4.答案:這里把滑滑、明亮的水光比喻成雞蛋清,表現出梅雨潭的綠柔軟、鮮嫩的特點。(3 分,本體 1分,喻體1 分,特點 1 分。)

字數太多,散文只能放2篇了~

❽ 源來我愛你免費閱讀

《我心中的那個人就是你》風雨的前兆 ☆Teens-源說-love☆『原創』 花季(小說) 《四葉草不放手》 《唯愛凱源璽》 《王俊凱你鬧夠了沒有》 TFBOYS愛你們。

與源來是我小說閱讀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書旗小說網在線閱讀 瀏覽:200
民國婚後虐心小說推薦 瀏覽:63
女主穿越成古代將軍的小說 瀏覽:955
異界召喚系統小說排行榜6 瀏覽:258
穿越古言小說女強爽文完結 瀏覽:395
小說貼吧排行榜2018 瀏覽:969
2016好看小說排名 瀏覽:319
寫小說翻拍電視劇能賺多少錢 瀏覽:667
小說都市佳人愛上我 瀏覽:15
主角無敵女人多小說 瀏覽:107
重生萌妻帶著淘寶闖七零小說 瀏覽:805
有聲小說都市超級全能 瀏覽:763
小說都市絕品少帥免費閱讀 瀏覽:323
梅花落與君說小說txt 瀏覽:741
穿越小說王爺雙腿癱瘓是裝的 瀏覽:303
言蹊同人小說 瀏覽:973
摸金校尉有聲小說資源 瀏覽:259
全球雇傭兵系統小說排行榜 瀏覽:996
男主叫燕洵的穿越小說 瀏覽:952
小說女主是狼養大 瀏覽:75
© Arrange www.hxxez.com 2014-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