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諷刺文學的對比
西方的諷刺文學作品,最早見於希臘羅馬古典文學之中,中世紀以後,在荷蘭、法國、西班牙和英國等國相繼發展。諷刺文學作品題材極其廣泛,形式主要是詩、戲劇、小說和小品文。
諷刺作家大體分為賀拉斯派和尤維納利斯派。諷刺文學的最終目的是暴露社會罪惡,以責備來糾正社會惡習。諷刺文學的表達方式主要有獨白、模仿和敘事。
『貳』 找一篇諷刺短篇小說
《自知之明》 紀伯倫
貝魯特。
一個細雨蒙蒙的夜晚,賽里姆坐在寫字台前,台上放著許多古書和紙。
賽里姆正在讀一篇哲學通信,那是蘇格拉底示意門生柏拉圖要有「自知之明」的一篇文章。
賽里姆邊細讀文中那些珍貴字句,邊回憶哲學家及導師們關於這個問題的論述。他發現,西方思想家無不堅守蘇格拉底的思想,東方學者也都遵循蘇格拉底的教誨。讀著想著……賽里姆的思想完全沉浸在了「自知之明」題目中,禁不住突然站起來,伸展雙臂,高聲喊道:
「是的,是的!自知之明乃各門學問之母!我嘛,應該知道自己。我完全了解自己。了解我的個性,細微入里,我理當揭開我心靈的幕簾,除去心靈深處的飾物,同時闡明:我的精神存在的意義在於物質存在,物質存在的秘密在於精神存在。」
賽里姆侃侃而談,激情洋溢,異乎尋常,雙目間燃燒著渴求自知的火炬。之後,他走進隔壁房間,塑像似的站在上頂天花板、下到地面的巨大玻璃鏡前,留神觀看自己的身影,仔細端詳自己的面容,看過自己的頭形,又照自己的整個形體-…
就這樣,賽里姆站了半個鍾頭,彷彿永恆觀念已將宏偉思想降予他,使他憑借其力量,足以明察自己的靈魂深處,令其內心各個角落充滿光明。接著,他從容不迫地張開口,自言自語說:
「我身材矮小;拿破崙、雨果也都是小個子。
「我的前額狹窄;蘇格拉底、斯賓諾莎也都是窄額頭。
「我的前頂光禿;莎士比亞也有個光禿前頂。
「我的鼻子大,且有個彎兒;賽凡魯拉、伏爾泰和喬治·華盛頓,都生著鷹鉤鼻。
「我有眼病;使徒保羅和尼采亦均有眼疾。
「我的嘴大,下唇前凸;西塞羅和路易十四也都是大嘴凸唇。
「我的脖子粗;翰尼巴勒、邁爾蓋斯·安東尼奧也是粗脖子。
「我的耳朵長且外凸;拜倫、塞萬提斯也都生著一對扇風耳。
「我顴骨凸出,面頰下凹;拉菲特、林肯也是這樣。
「我的兩個肩膀不一般平,而是一高一低;奧比塔、艾迪布·伊斯哈格亦如此。「我手掌粗大,手指短小;佩利科、但丁也是這樣。
「總而言之,我體態瘦弱,就像大多數思想家那樣,因勞心而累垮了軀體。奇怪的是,我像巴爾扎克一樣,寫作或閱讀時,身邊總放著咖啡壺。此外,我像托爾斯泰和馬克西姆·高爾基,喜與平民交往。
「我一兩天才洗一次手臉;貝多芬、沃爾特和泰曼,都有這種習慣。奇妙的是,我像薄伽丘和倫勃朗,喜歡探聽女人的消息,希望知道她們在丈夫不在家時的所作所為。
「我饞酒,堪與諾亞、艾卜·努瓦斯、德彪西和馬爾羅相比;我貪食美味,可與彼得大帝和白什爾·舍哈比國王並論。」
賽里姆先生沉默片刻,然後用指尖摸著腦門,又說道:
「這就是我!這就是我的實際情況!古今偉人的特質都集中到了我的身上。一個具有這樣優點的青年人,必定能在這個世界上干出一番偉大事業。
「自知之明乃格言之首。今夜,我已經了解自己。自今夜始,我將開始一項偉大的工作;那是這個世界啟示我的,並給我的靈魂注入了各種不同因素。我曾陪伴過人類的若干偉人,自諾亞至蘇格拉底、薄伽丘及艾哈邁德·法里斯·舍德亞格。我不知道我將開始的那項偉大工作是什麼。但是,像我這樣一個集物質與精神於一身的人,確乎是日夜所創造的奇跡。我已經了解自己。是的!憑安拉起誓,我已充分知道自己。願我的靈魂長在,個性永存,宇宙久在,直至我的大業告成。」
賽里姆先生在房間里踱來踱去,人的外觀掛在他那醜陋的面孔上,他邊走邊動,用貓叫聲混雜著骨頭碰撞的音調,重復著艾布·阿拉的詩句:
縱然僅留下我一個人,
也要創出空前的奇跡。
一個時辰過後,我們這位朋友身裹襤褸衣衫,躺在他那張破床上睡著了,鼾聲如雷,響徹天空;那響聲與其說像人打呼嚕,不如說更像石磨轟鳴。
『叄』 有那些著名的寫諷刺小說的作家
★世界幾大諷刺小說家:
1 歐亨利
1862年9月11日,美國最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之一歐·亨利(O.Henry)出生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一個小鎮。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出身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波羅鎮一個醫師家庭。父親是醫生。他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他所受教育不多,15歲便開始在葯房當學徒,20歲時由於健康原因去得克薩斯州的一個牧場當了兩年牧牛了,積累了對西部生活的親身經驗。此後,他在得克薩斯做過不同的工作,包括在奧斯汀銀行當出納員。他還辦過一份名為《滾石》的幽默周刊,並在休斯敦一家日報上發表幽默小說和趣聞逸事。1887年,亨利結婚並生了一個女兒。 正當他的生活頗為安定之時,卻發生了一件改變他命運的事情。1896年,奧斯汀銀行指控他在任職期間盜用資金。他為了躲避受審,逃往宏都拉斯。1897年,後因回家探視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獄,判處5年徒刑。在獄中曾擔任葯劑師,他在銀行工作時,曾有過寫作的經歷,擔任監獄醫務室的葯劑師後開始認真寫作。他開始以歐·亨利為筆名寫作短篇小說,於《麥克呂爾》雜志發表。1901年,因「行為良好」提前獲釋,來到紐約專事寫作。
他最出色的短篇小說如《愛的犧牲》(A Service of Love)、《**與贊美詩》(The Cop and the Anthem)、《帶傢具出租的房間》(The Furnished Room)、《麥琪的禮物》(The Gift of the Magi)、《最後一片藤葉》(The Last Leaf)等都可列入世界優秀短篇小說之中。
2 巴爾扎克
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他創作的《人間喜劇》被稱為法國社會的「網路全書」,共91部小說,寫了兩千四百多個人物,展示了19世紀上半葉法國社會生活的畫卷.
3 莫泊桑
莫泊桑,全名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曾拜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是與契訶夫和歐·亨利並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構思別具匠心,情節變化多端,描寫生動細致,刻畫人情世態惟妙惟肖,令人讀後回味無窮。
4 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說家。雖然其家財不多,卻無損其幽默、機智與名氣,堪稱美國最知名人士之一。其交友廣闊,威廉·迪安·豪威爾士、布克·華盛頓、尼古拉·特斯拉、海倫·凱勒、亨利·羅傑諸君,皆為其友。他曾被譽為:文學史上的林肯。海倫·凱勒曾言:「我喜歡馬克吐溫——誰會不喜歡他呢?即使是上帝,亦會鍾愛他,賦予其智慧,並於其心靈里繪畫出一道愛與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納稱馬克·吐溫為「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其於1910年去世,年七十五,安葬於紐約州艾瑪拉。
寫作風格:熔幽默與諷刺一體,既富於獨特的個人機智與妙語,又不乏深刻的社會洞察與剖析,既是幽默辛辣的小的傑作,又是悲天憫人的嚴肅!
5 果戈里
俄國19世紀前半葉最優秀的諷刺作家、諷刺文學流派的開拓者、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出生於烏克蘭一個地主家庭,中學畢業後在十二月黨人革命運動的影響下到了彼得堡,當過小公務員,薪俸微薄,生活拮據,這使他親身體驗了「小人物」的悲哀,也目睹了官僚們的荒淫無恥、貪贓枉法、腐敗墮落。1831年辭職,專門從事文學創作。
1831~1832年他的處女作短篇小說集《狄康卡近鄉夜話》問世,書中贊揚烏克蘭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善良,揭露封建主義和金錢勢力的罪惡。1835年,中篇小說集《米爾戈羅德》和《彼得堡的故事》的出版給他帶來聲譽。《米爾戈羅德》收入四篇小說,其中《塔拉斯·布爾巴》是歷史題材,塑造了哥薩克英雄布爾巴的形象,歌頌了民族解放斗爭和人民愛國主義精神。《彼得堡的故事》取材當時現實生活,展示了生活在專制制度下「小人物」的悲劇,尤以《狂人日記》、《鼻子》和《外套》最為突出。《狂人日記》藝術構思獨特,出現在讀者面前的是狂人和狗的通訊、幾篇日記,形式荒誕。小說主人公是一個微不足道、安分守己的小公務員,受階級社會重重壓迫,處處被人侮辱蹂躪,最後被逼發瘋。《外套》寫地位卑微的小官吏唯一生存樂趣是渴望攢一點錢做一件外套。不料新外套剛上身便被人劫走。這件事反成笑料,主人公最後含恨死去。
★中國四大諷刺小說:《儒林外事》、《聊齋志異》、《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官場現行記》。
★世界四大吝嗇鬼其中莎士比亞喜劇《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劇《慳吝人》里的阿巴公,巴爾扎克小說《歐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果戈理小說《死魂靈》里的潑潑留希金,堪稱為歐洲文學中不朽的四大吝嗇鬼典型。
★「諷刺小說」這種小說類型比較適合並且也多見於短篇小說,如馬克吐溫的《競選州長》、歐亨利的《警察與贊美詩》、契訶夫的《套中人》與《變色龍》等。而像《聊齋志異》、《歐也妮·葛朗台》等等其實也不能完全算是諷刺小說,其中兼有悲、喜、正劇的成分。而且要說諷刺小說中國的魯迅、錢鍾書、王小波也寫得很好,按較寬的標准還有卡夫卡、米蘭昆德拉、索爾貝婁、貝克特,以及加西亞馬爾克斯等慣於以南美政治、歷史為題材寫的小說也算。大凡現代文學大師多斗都具有冷嘲的智慧,因而也都會寫諷刺小說。
★
『肆』 推薦些幽默的諷刺小說
除了馬克吐溫的作品還有契科夫,歐亨利之類作家的都還算是蠻不錯的,比較著名的就是(僅僅是個人感覺)《羊脂球》《警察與贊美詩》《死魂靈》《卡夫卡作品集》《獵人筆記》等等……尤其是卡夫卡,你要是讀諷刺小說就一定要讀他的,雖然我說的這些在你看來不一定幽默,但是都是世界古典文學史上的洪篇巨作
『伍』 變色龍這是一篇諷刺小說結合課文具體內容說說這篇小說是如何進行對比.誇張等藝
作者在文中中四次寫了奧楚蔑洛夫的大衣,通過對「脫大衣」與「穿大衣」的細節描寫,揭示其誠惶誠恐的心態。他面對將軍家的狗,如同面對將軍,惟恐照顧不周,殷勤不夠;衣服成了他出爾反爾的遮掩之物,是他「變色」的最好工具。
面對小百姓時,奧楚蔑洛夫的大衣似乎威風八面、作威作福的象徵,穿著這大衣,就有了藉助的權力,可以對小百姓凶橫霸道;對位高權重者奧楚蔑洛夫的大衣又成了權力的衛道士,極力袒護那些位高權重者。契訶夫通過「大衣」細節的設置,出神入畫的刻畫了奧楚蔑洛夫的內心。
奧楚蔑洛夫的語言又是多變的,對不同的對象可以說不同的話;對同一對象說不同的話,語言明快,其隨心所欲、見風使舵的技巧可說是純熟無比,顯示出官場「老油子」的心態,更表現出他是沙皇忠實走狗。
(5)諷刺小說對比閱讀擴展閱讀:
作品鑒賞
《變色龍》中的對話描寫,以奧楚蔑洛夫為中心,可以分為五組:奧楚蔑洛夫與赫留金的對話描寫,奧楚蔑洛夫與圍觀群眾的對話描寫,奧楚蔑洛夫與助手的對話描寫,奧楚蔑洛夫與將軍家廚師普洛柯爾的對話描寫,奧楚蔑洛夫與小獵狗的對話描寫。
契訶夫通過這五組對話描寫,一方面起到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展示了《變色龍》中涉及到的人物的性格,揭示了奧楚蔑洛夫及周圍眾人的心理。
奧楚蔑洛夫對不同的說話對象採取不同的態度,其對話內容有時是漸變的,有時卻是突變的;對人如此,對狗亦如此。漸變時靠「脫加」或「穿大衣」的動作過渡,突變時乾脆、果斷,直接用語言和面部表情顯現。
『陸』 四大諷刺小說
我只知道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應該是你說的諷刺小說吧:)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魯迅認為的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是中國清末4部譴責小說的合稱 。即李寶嘉(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沃堯(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游記》、曾樸的《孽海花》。
由於資產階級改良派和民主革命派的大力倡導,晚清的小說創作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涌現出了一大批有影響的小說,形成了晚清小說創作繁榮的局面。而「晚清四大譴責小說」的出現,則是中國小說創作進入到又一個繁榮時期的重要標志。
《官場現形記》 李伯元(1867-1906)著,共五編60回。這是我國近代第一部在報刊上連載並取得社會轟動效應的長篇章回小說,開創了近代小說批判現實的風氣。小說由30多個相對獨立的官場故事聯綴起來,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太後,下至佐雜小吏等一百多個大小官吏,並將這些形形色色的官僚們的各種惡行丑態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們或侵吞公款,貪贓枉法;或賣官鬻爵,大發橫財;或名「剿匪」,實則害民;或冒名得官,寡廉鮮恥;或媚外懼洋,奴性十足。作品有如一幅封建社會末期官場的百丑圖長卷,觸 及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小說在寫作方法上仿效《儒林外史》又有所發展,充分運用了誇張、漫話式的諷刺手法,往往寥寥幾筆,就將人物的音容體態勾勒出來;又善於描寫細節,使筆下的人物生動傳神,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故其後效仿之作頗多,蔚為大觀。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吳趼人(1866-1910)著,計108回。這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它通過主人公九死一生從奔父喪開始,至其經商失敗為止所耳聞目睹的近200個小故事,勾畫出中法戰爭後至20世紀初的20多年間晚清社會出現的種種怪現狀,所反映的社會生活范圍比《官場現形記》更為廣闊,除官場外,還涉及商場、洋場、科場,兼及醫卜星相,三教九流,揭露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狀況、道德面貌、社會風尚以及世態人情都頗為深刻,具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可以幫助讀者透視晚清社會和封建制度行將滅亡、無可挽救的歷史命運。小說採用第一人稱的方式敘述故事,結構全篇,使讀者感到親切可信,在中國小說史上開了先河。結構上亦非常巧妙:「九死一生」既是全書故事的敘述者,又是全書結構的主幹線,同時又運用了倒敘、插敘等方法,將它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全書繁簡適宜,渾然一體。
《老殘游記》 劉鶚(1857-1909)著,共20回。劉鶚本是一位企業家、學問家,並不是職業作家,但其文學家之名卻遠勝企業家和學問家。這部小說是他晚年所寫的帶有自傳性質的未竟作品。小說以一個搖串鈴的江湖醫生老殘(鐵英)為主人公,敘寫其在中國北方游歷期間的見聞和活動,對清政府的腐朽黑暗,官吏的殘暴昏庸,百姓的貧困交迫等等,都有所暴露,尤其著重地對那些名為「清官」,實為酷吏的虐民行為進行了有力抨擊,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國家危亡現實的強烈憂患意識。小說的藝術成就很高。首先是高超的描寫技巧,無論狀物、寫景,還是敘事,都能歷歷如繪,如千佛山、大明湖的景緻,明湖居說書,桃花山月下夜行等,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其次是它的心理描寫和心理分析,能用貼切的語言,出色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其三、精巧的結構藝術。小說以游記的形式,以游歷為線索,以老殘為中心人物,以散文的筆法敘事狀物,將沿途的所見、所聞、所思、所做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小說獨特的結構特點。
《孽海花》 曾樸(1872-1935)著,35回。《孽海花》是一部既具有譴責小說、又具有歷史小說,還具有政治小說特點的長篇小說。小說寫金汮(字雯青)中狀元後在蘇州納名妓傅彩雲為妾;後奉命出使俄、德、奧、荷等國,帶傅彩雲同往;歸國後,金雯青病死北京,傅彩雲離開金家,赴上海重操舊業,改名曹夢蘭;後又到天津為妓,稱賽金花。小說以金雯青和傅彩雲的故事為主線,生動地描寫了從同治至光緒30多年間的歷史文化的推移和政治社會的變遷,暴露了統治者的腐朽沒落,批判了封建的科舉制度,諷刺了那些達官名士,真實地反映了他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心態;同時也熱情地歌頌了馮子材、劉永福等抗戰英雄和孫中山等民主革命黨人的革命活動,表達了作者反對封建專制,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的愛國救亡的思想。小說中所寫之人物,無不有所影射。在具體寫作中,作者採用了近代較流行的塊狀小說結構與傳統的網狀小說結構相結合的方式展開情節,波瀾起伏,曲折感人,井然有序,始終圍繞主線,時放時收,東西交錯,給人留下就像一朵珠花的感覺。作者又工於細節描寫,詞采華美,寥寥數筆,就能使人物的神態畢肖,故魯迅稱贊它「結構工巧,文采斐然」。
『柒』 諷刺小說與譴責小說的區別
譴責小說在我國古典文學領域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在諷刺小說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的一個重要分支。從兩者的目的性上講,譴責小說和諷刺小說實質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文學表現手法不一樣。
中國譴責小說從內容上看有著很強的時代特點。這些小說的作者大都是有著進步思想的先驅,他們既是改革、改良的呼喚者,又是參與者,他們的小說真實而廣泛地反應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些作品敘述和描寫的對象有皇帝、宦臣、官僚、買辦、污紳、貴戚以及僧侶、車夫、商販、流氓、地痞、妓女、侵略者等各種人物。通過對這些人物的反映,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的殘酷,官僚制度的腐敗,貪官污吏的卑鄙以及侵略者等的殘暴和勞動人民生活的悲慘。把這個動盪不安、行將滅亡的社會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為它的滅亡敲響了喪鍾。
『捌』 有沒有那種比較諷刺的短篇小說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都是,其中有一篇是《連升三級》講一個目不識丁卻無意中專受得皇帝跟前紅人「九屬千歲」指引進入考場,用一隻蟲子腳上蘸墨在試卷上亂爬,最後考官深覺這位考生與九千歲關系非比尋常,攝於九千歲威勢給考卷滿分,那個考生也因著陰差陽錯的誤會官運亨通,連升三級,最後文章最後一段是四個字「一群混蛋!」,讓讀者深感大快人心。
PS:貌似不是現狀。。。樓主當滿足我的傾訴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