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鄉村聽雨》—吟嘯徐行 閱讀答案
1.從雨的聲、雨的形,雨中的景、雨中的人、雨中的事方面寫的。賞析(略)
2.夏雨:忽有雷龍叱詫,天開一縫,彷彿噴泉流下,浩浩盪盪,皆有傾倒之勢,一霎那,天地混沌間蒙起一層又一層的水簾霧。
3.冬雨綿綿,習習涼風吹過,絲絲冬雨幻成一片蒙蒙的輕紗,仰望中,雨柔柔地撲向我的臉頰。窗外雖沒有一片新綠,但幽幽的暗黃也隨著風和雨的身影傾斜飛舞。
2. 閱讀答案 《過年》
閱讀《過年》一文,完成小題。(10分)
①雪飄下來,不斷飄下來,是誰的衣裳,飄落到麥苗的身上,積蓄著體貼的溫度。一片又一片,很多片,是誰的知音,在片片雪花上寫滿愛的祝願。
②在這場年底下起的大雪面前,人們臉上都洋溢著掩飾不住的笑容,「瑞雪兆豐年」是大家想得出來最好聽的一個詞語。還有什麼比來年的豐收與富足更讓人滿懷希冀的呢?
③忙著趕制年糕的人家冒出騰騰的熱氣,剛出鍋的年糕帶著秫米的香味,沾滿了新年的氣氛。饅頭上、花捲上點上紅紅的圓點,炸魚與熏肉的香味感染著空中的雪花,雪花也似乎成了一份美味。大家都在自己的家裡貓著,積蓄著身體里的能量和情緒,為盡情的娛樂消遣做好准備!孩子們最大程度地發揮著自己的想像力力,用雪創造著一切!
④屋檐上滾落下的雪花,消失在金黃色的光中。四處里燈火通明,整個城市像一塊發光的琥珀,照亮了野外被風吹起的雪,照亮了踏雪歸來的人腳下的路……在一片銀白色里溫柔了那串長長的腳印《過年》閱讀附答案《過年》閱讀附答案。
⑤是誰擁有這張至高無上的通行令,占據了所有的地面和天空——快樂的人們,在漆黑的角落裡燃起火龍一樣的爆竹;寧靜的夜空里,間或有色彩繽紛的煙花綻放,點燃了夜空的激情。煙花散處,如流星閃爍,照亮了樹上每一根細小的枝椏,保留下了臉上每一絲幸福的笑容,人們已經放開了腳步,向新年進發。
⑥清晨,路中央不知被誰堆出了一個樣子可愛的雪人,胖胖的臉龐,紅紅的鼻子,黑如點漆的眼仁,他是誰夢里的人呢?
⑦狂歡了一夜的人們還在沉睡中。院子里貼滿猩紅的剪紙,樹幹上、窗欞上、院門上……
⑧路上穿梭著趕早拜年的人,並相互傳遞著心裡的祝福和感恩。
⑨清晨的陽光把樹枝的影子照在斑駁的牆上,對聯映紅了門口的積雪,倒貼的福字里更有說不完的年的味道,太陽出來了,像一張紅紅的銅鑼,敲響新年的開始……
小題1:閱讀第②段,為什麼「在這場年底下起的大雪面前,人們臉上都洋溢著掩飾不住的笑容」?
(3分)
小題2:全文洋溢著濃濃的過年的氣氛,年的味道無處不在,你從哪些詞句中讀出年的味道,請摘錄下來。(不少於四處,4分)
小題3:本文的語言十分優美,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個句子(例句除外),按下面例子寫出你喜歡的理由。(3分)
【例】
句子:雪飄下來,不斷飄下來,是誰的衣裳,飄落到麥苗的身上,積蓄著體貼的溫度。
理由:我喜歡這一句將飄落的雪花比作衣裳,用「積蓄著體貼的溫度」將雪花寫得含情脈脈,充滿溫暖感。
喜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歡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小題1:瑞雪兆豐年,來年的豐收與富足更讓人滿懷希冀充滿喜悅。(3分)
小題2:①剛出鍋的年糕②饅頭上、花捲上點上紅紅的圓點,炸魚與熏肉的香味③在漆黑的角落裡燃起火龍一樣的爆竹④寧靜的夜空里,間或有色彩繽紛的煙花綻放⑤院子里貼滿猩紅的剪紙⑥路上穿梭著趕早拜年的人⑦倒貼的福字里⑧牆上的對聯。(任意四點即可,4分)
小題3:選出語言優美的句子(1分),說出喜歡的理由(2分)
《過年》閱讀附答案閱讀答案。
小題1:
試題分析:抓住「瑞雪兆豐年」一句理解即可,事實上大雪對來年的作物產生確實有好處。
小題2:
試題分析:可以結合自己生活的體驗,看尋找文字,想一想,過年有哪些特殊的特殊的活動,比如「放鞭炮」「貼窗花」「對聯」打「彩燈」,還有飲食方面的「餃子」「元宵」等。
小題3:
試題分析:要求是找出「語言優美」的句子,即要找描寫的句子,並說明它「美」在什麼地方,或詞語生動,或寫法獨到,或情境豐富,或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
3. 踏雪尋春的閱讀答案吳建
【一】踏雪尋春(22 分) 吳建 ①春寒料峭,乍暖還寒,一場大雪悄然而至。雪花像是頑劣的孩童,斜斜地飄落在玻璃上,調 皮地敲打著窗欞,輕聲入耳!雪,震撼著我,激揚著我,誘惑著我。我披衣下床,推開窗,望著眼 前這銀白的世界, 驀然萌發了踏雪尋春的念頭。 妻側卧在床, 正沉浸在瓊瑤的言情小說中時哭時笑, 聽我說去尋春,瞪大眼睛罵我有毛病,我誑她,難得下一場春雪,這雪中恐怕別有一番風景和情趣 呢。經我這一說,妻來了興致,忙穿衣著靴,挽住我的臂彎步出家門。 ②天色尚早,萬籟俱寂,雪後的大地銀裝素裹,分外美麗。我與妻踏著松軟的積雪,來到小區 後邊的馬路上。馬路北邊是一望無際的農田。放眼望去,平原曠野覆蓋著厚厚的素緞,雪花飄飄, 晶瑩茫茫,天地交融成潔白的一體。妻跌足叫道:「尋春尋春,尋你的魂!」我笑道:「若是桃紅 柳綠,鳥語花香,那是游春;這踏雪尋春,妙在一個『尋』字。」妻一副無奈的樣子,極不情願地 跟我穿過馬路。寒風裹著雪花直往脖子鑽,化成滴滴水珠,冰涼冰涼的,妻滿腹怨氣,我勸她稍安 勿躁,漏泄的春光是雪壓不住的,只要細心點,定會尋得。 ③我們走向田野,那裡早已被罩上一層神秘的白紗裙,彷彿是婀娜多姿又不失神韻的女子,分 外妖嬈!路過一叢草地,踏上去,軟綿綿的,彷彿讓人感覺春天就藏在那雪底。我撥開浮雪,驚訝 地發現雖然枯草已被頑童放火焚毀了,一片焦黑,但灰燼之下,幾葉嫩嫩的草尖已破土而出,綠得 透徹,綠得晶瑩,雖然此刻依然風雪交加,但是這抹綠意著實讓我們驚喜!我脫口而出:「野火燒 不盡,春風吹又生。」妻說:「這抹綠色要真正復甦自己的生命,還有待時日。」但在我的眼裡卻 看到了一個蓬勃的春天。 ④觀賞完「侵陵雪色還萱草」的美景,妻問哪裡去,我說就去西邊的柳林吧。妻調侃道:「那 里也有春可尋嗎?」我點點頭。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進柳林,我們恍如走進了一幅最美的圖畫里。但 見銀絮壓枝,柳垂玉掛,一片冰清玉潔。妻牽過一根柳條,拂去銀屑,歡呼:「柳枝吐芽了!」我 湊過去細瞧,果然枝椏上綻放出鵝黃色的嫩綠。這雪中的嫩芽啊,讓人感到它既神秘又平凡,讓人 感到一種生命的慰藉與舒展。妻許是看到我痴呆的神色,輕輕推我:「怎麼,又想作詩不成。」我 嘆道:「不作詩,難以抒情。」 ⑤穿過柳林,不見路的蹤跡,妻問怎麼走,我說隨意走吧。妻先是疑惑,繼而微笑、點頭,朝 我眨眨眼。走不多遠,只聞幾聲「嘎嘎」的鴨叫。抬頭望,前面有一方小池,幾只野鴨正在歡快地 戲水。我們佇立岸邊,觀賞池面上雪花在輕盈地曼舞,小鴨在盡情地嬉戲。妻搶在我之前吟出蘇東 坡的名句:「春江水暖鴨先知。」
第 2 頁 共4頁
⑥回家途中,雪已消停,忽然眼前一亮,路邊的積雪中透出或黃或紅之色。我倆駐足蹲下,扒 開積雪一瞅,哦,原來是迎春花,紅與白相映,黃與銀競美,溢彩流光,楚楚動人。那小巧的花朵 宛如一支支金燦燦的喇叭, 似乎在吹奏春天的樂章。 我問妻: 「今兒踏雪尋春感覺如何?」她笑答: 「妙哉!明年再下春雪,咱倆還來。」 (選自《中國教師報》2014 年 02 月 26 日) 5.作者尋到了哪些具體的春景?請你仿照下面的格式 概括回答。 (6分) ....... 破土的草尖—— —— —— 6.第①段畫線句子的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3 分)
7.第②段中描寫妻子的語句能否刪去?為什麼?(3 分)
8.結合語境,說說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6分) (1)那小巧的花朵宛如一支支金燦燦的喇叭 ,似乎在吹奏春天的樂章。 ...... (2)妻許是看到我痴呆 的神色,輕輕推我:「怎麼,又想做詩不成?」 ..
9.品讀下面的句子,簡要回答:你認為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4分) 「望著眼前這銀白的世界,驀然萌發了踏雪尋春的念頭。 」 「雖然此刻依然風雪交加,??但在我的眼裡卻看到了一個蓬勃的春天。 」
4. 白發蘇州閱讀題答案
蘇教版八年級下期末測驗題
第一部分 (20分)
1.在括弧里寫上加點字的讀音。(2分)
迥( )異 暈( )圈 迸( )濺 墮( )落
2.根據拼音寫漢字。(2分)
不____(xǐng)人事 群英____(huì)萃 坦盪如____(dǐ) 以身____(xùn)職
3.寫出下邊詩文名句的上句或下句。(8分)
①春蠶到死絲方盡,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隱《無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③夕陽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
④濁酒一杯家萬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漁家傲》)
⑤抽刀斷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簾青。(劉禹錫《____________》)
4.下邊一段話中有三個錯別字,還有1處標點符號用得不恰當,請你用橫線在原文中把它們標出來,然後在表格中改正。(4分)
從這一天起,他就不斷地有作品問世。他高產,穩產,顯示出爐火純清的功力,令我驚嘆。短篇小說,中篇小說,源源而出,無限地豐富多采,無不精湛決妙,令人嘆為觀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劇,一出小小完整的戲劇,打開一扇令人頓覺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讀他的作品的時候,可以笑或是哭,但永遠是發人深思的。
錯 誤
改 正
5.花與葉相依,寫花常寫葉,這里蘊涵著美學的道理。與「枝間新葉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有著相同美學效果的一項是( )(2分)
A、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B、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C、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D、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6.《水滸》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個個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鮮明的個性特徵。請寫
出其中你喜歡的一位好漢,並結合故事內容簡要說說人物的個性和你對這個人物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第二部分 (40分)
閱讀《送東陽馬生序》,回答7-10小題(12分)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綉,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苦此。
7.寫出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錄畢,走送之( ) ②不敢出一言以復( )
③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 ④腰白玉之環( )
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譯文]
9.文章最後一句「蓋余之勤且艱苦此」中的「此」指代上文哪些方面的內容?請分項列出。
(2分)
10.結合文章內容,分析宋濂學有所成的主要原因是什麼?(2分)
11.你是怎樣看待學習條件與學習好壞之間的關系?(2分)
閱讀《孔乙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2-14小題。(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整天的靠著火,也須穿上棉襖了。一天的下半天,沒有一個顧客,我正合了眼坐著。忽然間聽得一個聲音,「溫一碗酒。」這聲音雖然極低,卻很耳熟。看時又全沒有人。站起來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櫃台下對了門檻坐著。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見了我,又說道,「溫一碗酒。」掌櫃也伸出頭去,一面說;「孔乙己么?你還欠十九個錢呢!」孔乙己很頹唐的仰面答道,「這……下回還清罷。這一回是現錢,酒要好。」掌櫃仍然同平常一樣,笑著對他說,「孔乙己,你又偷了東西了!」但他這回卻不十分分辯,單說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麼會打斷腿?」孔乙己低聲說道,「跌斷,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懇求掌櫃,不要再提。此時已經聚集了幾個人,便和掌櫃都笑了。我溫了酒,端出去,放在門檻上。他從破衣袋裡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裡,見他滿手是泥,原來他便用這手走來的。不一會,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說笑聲中,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了。
12.孔乙己在這個社會里是個多餘人,他的結局必然是悲慘的。發揮你的想像力,在段首橫線處為孔乙己的最後一次出場設置一個合適的自然場景。(不少於30個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對待孔乙己的腿被打折這件事上,「孔乙己自己」和「掌櫃」有不同的表現,試作簡
要評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果在文中肖像描寫後面加一個比喻句,下面兩句中你覺得哪一句更恰當?請簡述理
由。(3分)
A、哆嗦得像寒風中飄零得一片落葉 B、猶如土地廟里一尊破舊的泥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邊文字,完成15-17小題(8分)
「勇氣」號——漫步火星的「地質學家」
①北京時間1月4日中午順利在火星表面登陸的美國「勇氣」號火星車,被科學家們親切地稱為機器人野外「地質學家」。它能像人一樣環顧因周環境,尋找有價值的探測目標,走上前去對岩石等敲敲打打、搜集數據,然後向下一個目標前進。
②美國宇航局的專家們說:「勇氣」號如能不辱使命,那將標志著人類發射的星際探測器自動化程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它有自己的大腦、頸、頭、眼睛、手臂,甚至還掌握著與人類地質學家所用工具類似的放大鏡和錘子。
③「勇氣」號長1.6米、寬2.3米、高1.5米,重174克。它的「大腦」是一台每秒能執行約2000萬條指令的計算機,不過與人類大腦位置不同,計算機在火星身體內部。
④所謂「頸」和「頭」是火星車伸出的一個桅桿式結構,距火星車輪子底部高度約為1.4米,上面裝有一對可拍攝火星表面彩色照片的全景照相機作為「眼睛」。兩台相機高度與人眼睛高度差不多,有了它們,火星車能像站在火星表面的人一樣環視四周。
⑤當「勇氣」號發現值得探測的目標,它會以6個輪子當腿,運動至目標面前,然後伸「手」進行考察。火星車的「手臂」具有與人肩、肘和腕關節類似的結構,能夠靈活地伸展、彎曲和轉動,上面帶有多種工具。
⑥工具之一是顯微鏡成像儀,能像地質學家手中的放大鏡一樣,以幾百微米的超近距離對火星岩石紋理進行審視。另外還有穆斯鮑爾分光計和阿爾法粒子X射線分光計,可以用來進一步分析岩石構成。還有一個相當於地質學家常用的小錘子的工具,能在火星岩石上打出直徑45毫米、深約5毫米的洞,為研究岩石內部提供方便。
⑦ 「勇氣」號依靠餐桌大小的太陽能電池板獲得能源,在理想情況下每天最多可在火星上漫步20米,它的觀測預計持續90個火星日(相當於地球上的92天)。
⑧這台火星車科學儀器的負責人、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斯奎爾斯認為,「勇氣」號將是迄今人類遣往其他行星上第一個可以移動的、自動化的大型實驗室。他說:我認為這是人類在火星探測方面向前邁出的一大步。
15.閱讀全文,給「勇氣號」火星車下一個較為科學的定義。(2分)
16.「勇氣號」的「手臂」、「眼睛」各有什麼特點?請簡要說明。(4分)
17.原文第②段「『勇氣』號如能不辱使命,那將標志著人類發射的星際探測器自動化程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中的加點詞語能否去掉,為什麼?(2分)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問題。(10分)
蘇州散憶
張含冰
昨天讀了余秋雨的散文《白發蘇州》。
秋雨先生是個造詣很高的人,他看蘇州,蘇州是「中國文化寧謐的後院」。
我看蘇州是在十年前了,當時以一個稚童的眼光來評判,背不動「文化」兩個字。唐伯虎的故事後來才懂,還有那個金聖嘆。後來又知道了他們都是那個江南小城人氏,一點也不奇怪——只有那樣的地方才會有那樣的人。壁壘上垂延至地的藤蔓;小橋下發如墨雲的洗衣婦人;街暮人淡之時,似聽見卻又似想見的寒山寺里的鍾鳴。蘇州,美得有聲有色。
蘇州人熱情,或許是因為習慣了賓客盈門的生活——蘇州每年的旅遊者是以萬計的。那一回在去拙政園的路上,公車里一位婦女跟我媽媽聊了起來。她先是用夾著細軟方音的普通話向我們我們介紹蘇州的景點,什麼時間去好,路怎麼走,都一一顧到。末了,便打聽起我們的來處。「桂林!」得到這個答案後,那先前不曾歇過話的婦人竟呆了一小會,臨下車時她滿臉疑惑地遺下一句:「桂林多好!你們何苦來看我們這兒人造的山水呢?」
萬物自然為妙,婦人的驚異再平常不過了。倘若是生長在西北高原的漢子,倘若是從大興安嶺蒼莽森林裡來的客人,想像品著茉莉花茶般地來蘇州求個神清氣爽,倒可以理解。可是,生在桂林山清水秀間的人們也來了,為什麼呢?我也常常自問。
鬼斧神工用來形容天的造化,桂林便是這樣一個蒙恩於天功的地方。奇山俊水引來無數文人騷客,後來有了鐫於洞間石壁上的經文詩篇。在那些或清秀流暢或健拔有力的字跡里,有柳宗元,有徐霞客,還有那描畫了「八駿圖」的徐悲鴻。久而久之,桂林成了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不斷涌來的人們看罷山水,還忘不了看一看那流溢於山水之間的斑斑墨跡,發一番「願作桂林人,不願作神仙」的唏噓同感。
蘇州不同,我國古代園林建築大師計成在他的《園治》中這樣描寫蘇州園林,「軒楹高爽,窗戶虛鄰,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浪漫」。軒楹窗欞之間,是一雙雙曾經勞碌修葺的手,在這兒,製造奇跡的是人類自己!
明清時候,江南是富人的天地,為卜居鬧市而又兼事自然風致之美,有錢人們建起了一座座園林。封建文化較為發達的蘇州城裡,不少文人畫家同時也是造園家,而造園師又多能詩善畫,在無數園林竣工的同時,他們也完成了蘇州文化的營建。許多年以後,造園人曾經的政績,曾經的富貴榮華都已逝作塵埃,唯獨因為一個園子,歷史記下了他們的名字,真趣亭,芙蓉榭,網師園……蘇州人腰的,不,應該是中國人要的只是一個「後院」,在里邊,「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唐伯虎晚年信了佛,住在他的桃花庵里,唱著他的《桃花庵歌》:「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者趣(通「趨」追求),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有了富貴在地貧在天的曠達,他的殷厚又有誰人能比呢?其實,這是蘇州人的心靈皈依。這種皈依不是寄情於自然山水的神羨,而有如在自家屋後開了一畦菜地的恬趣曉暢。在屬於他們的、屬於天下所有心態恬淡者的「後院」里,人們體味到了「自鋤明月種梅花」的真趣。
也許服人的問題背後早已自有了答案,只不過想引我這個「回家的孩子」費些思考,寫下上邊一段文字。
18.在作者看來,蘇州與桂林不同的美分別是怎樣造成的?(用原文回答)(4分)
19.蘇州人疑惑:「桂林多好!你們何苦來看我們這兒人造的山水呢?」聯系全文內容想一想,作為桂林人,作者為什麼來到蘇州?下邊的理解哪一項最恰當?(2分)
A、身臨「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享受蘇州有聲有色的美。
B、品位蘇州茉莉花茶般的神清氣爽。
C、憑吊唐伯虎和金聖嘆,追尋歷史文化的足跡。
D、回到所有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因為蘇州是「中國文化寧謐的後院」。
[ ]
20.《桃花庵歌》中能看出唐伯虎的生活志趣,揣摩下列古詩文名句,想一想,哪幾位作者與唐伯虎有著同樣的生活態度?(3分)
A、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
B、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C、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劉禹錫《陋室銘》
D、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E、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 ]
21.余秋雨先生評價蘇州是「中國文化寧謐的後院」,你是否贊同?請簡述理由。(3分)
第三部分 (40分)
22.作文。(40分)
以「周末」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中心明確,詳略得當;不少於500字。
期末綜合測試
1、jiǒng yùn bèng daò 2、省 薈 砥 殉
3、①蠟炬成灰淚始干 ②沉舟側畔千帆過 ③斷腸人在天涯 ④燕然未勤歸無計 范仲淹 ⑤舉杯銷愁愁更愁 ⑥苔痕上階綠 《陋室銘》
4、
清 采 決 ,
青 彩 絕 ;
5、C 6、略 7、①跑 ②辯解 ③等待 ④掛在腰間 8、因為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就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了。 9、求學之苦,求師之苦,行路之苦,衣食之苦 10、勤奮艱苦,用心專一,誠懇謙虛。以上三點必須要結合課文具體內容來談,答出兩點即可。 11、略 12、略 13、掌櫃仍然同平常一樣嘲笑他偷東西,可以看出他冷酷無情的本性。孔乙己說自己是跌斷的,表明他死要面子。 14、B 略 15、「勇氣號」火星車是人類遣往火星的可以移動的、自動化的大型實驗室 16、「手臂」可靈活地伸展、彎曲、轉動,帶有多種工具「眼睛」是一對全景照相機,可環顧四周 17、不能:「如能不辱使命,那將」,表明這是設想的情況,因為「勇氣」號剛剛登陸,能否不辱使命還有證實,去掉的意思不嚴密 18、鬼斧神工用來形容天的造化,桂林便是這樣一個蒙恩於天功的地方。蘇州不同,軒楹窗欞之詞,是一雙又曾經勞碌修葺的手,在這兒,製造奇跡的是人類自己! 19、D 20、 A C E 21、略 22、 參照中考作文評分標准
5. 有沒有「蜘蛛」的閱讀答案
蛛蜘 ⑴那是一個夏日的午後,天空突然下了一陣不算小的雨,夾帶著風,一下子就把我窗前的那些盆花,淋得面目全非。泥水從花盆裡向外溢,使鋪著花磚的走廊,濺上了許多,也使原來十分清潔的小園子,立刻呈現出一幅骯臟不堪的樣子。⑵我提了一桶水,正想沖洗一下走廊。突然,在靠牆的地方,我發現了一隻蜘蛛,它挺著鼓鼓的肚皮,正十分吃力地、從污染著泥水的地面上朝著乾燥的地方爬。看到蜘蛛,我本能地有一種厭惡的感覺,便抬起腳來,想把它踩死。⑶我之所以討厭蜘蛛,是因為無論在什麼地方,它都會張起網來捕捉小蟲。在窗欞上,在屋檐下,甚至於屋裡的吊燈上面,大蜘蛛張著大的網,小蜘蛛張著小的網,蛛網上掛著小蟲的殘骸。無論是怎樣整潔的房子,一有了蛛網,就會令人生厭,令人覺得這個屋子裡的主人不勤於打掃。可是那些蛛網,常常在頭一天清除,第二天又出現了;它們是那樣勤於和人纏斗,好像永遠都除不掉,打不散似的。因此,每當我拿了掃帚,或是竹竿,清理隱藏在角落裡的蛛網時,總是生氣地想把它們趕盡殺絕。⑷我抬起腳來,心想,這一回,這只落難的蜘蛛是死定了;而它似乎也知道自己正面臨生死關頭。它略一遲疑,便拚命地掙扎著,艱難地向牆角里爬。⑸不知是一種什麼意念,我抬起的腳竟沒有踩下去。我看到它那樣驚恐,那樣吃力的爬著,頓然萌生了惻隱之心。我很快地挪開了腳,怔怔地注視著它,對於自己想弄死它的念頭,反而感到不安起來。⑹我從小就喜歡小動物,平時,連一隻小螞蟻都不願意隨便加以傷害,何況是一隻正在困難中掙扎的蜘蛛呢?⑺它奮斗的意志,是那樣堅忍,單憑這一點,我便不該有傷害它的心理。無論如何,蜘蛛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雖然它不受人們的重視,可是它也應該有生存下去的權利。不是嗎?它到處結網,原是和我們人類一樣,只是為了經營生活,我怎能夠對它心存厭惡呢?於是我找來一根竹竿,把它從地面挑起來,送到乾燥的地方。我這個舉動,起先一定使它大為驚恐,它一定以為自己是死定了,可是等我把它放到干凈的地方,它又似乎有點迷惑起來的樣子。我好像覺得它回過頭來,奇怪地望著我,似乎是懷著感激的心情,然後便安穩地爬走了。我靜靜地看著它爬走的背影,那神態,使我心中忽然感到無比的舒泰。⑻夏天的雷雨是短暫的。雨過天晴後,空氣特別清新,悶熱也消散了。尤其到了傍晚,更是分外清純美麗。那時候晚霞映照著我的屋子,走廊上灑滿淡淡的金黃。我懷著滿心的喜悅,站在走廊上欣賞著這難得的傍晚景緻。⑼突然,我抬起頭來,看到屋檐下又新結了一個蜘蛛網。蛛網在夕陽的光輝映照下,是那樣明顯:那織著多角形的網,由疏而密;有著鼓鼓的肚皮的蜘蛛,坐在中央,它偶爾動彈一下,蛛網便在夕陽中微微晃動,顯示出那是一個多麼安適而優美的處所。⑽我凝神注視著蛛網,心中想著,不知道這只蜘蛛是不是就是我本來想要把它弄死的那一隻?如果是,那它真是夠幸運了。它原該死在我的腳下,卻由於我一時的憐憫,使它得以逃生。也就因為這個緣故,我現在對於蜘蛛,反而會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它。其實,蜘蛛織的網,點綴在屋檐下,只要你肯用另一種眼光,從某種角度去欣賞,它將會是一幅最原始而且優美的圖畫呢。⑾不知道為什麼,我以前只看到蜘蛛會令我討厭的一面,從沒有發現它也有可愛的一面呢?它那不屈不撓的精神,那巧妙地織成的網,在滿天晚霞的襯托下,是多麼動人啊!大自然里隱藏著純潔和恩惠,我竟然都把它給忽略了。直到這一刻,我才深深地領悟到:原來,太陽、風雨、草葉、昆蟲……全都是造物者為了愉悅我們而安排和使其存在的,問題只是看我們持什麼樣的心情和角度去欣賞,如何去發現和愛惜它罷了。1、文章記敘了作者對蜘蛛態度的變化過程:⑴最初我對蜘蛛的態度怎樣?為什麼會有這種態度呢?⑵後來我對蜘蛛萌生惻隱之心,並把它送到乾燥的地方,是由於我看到它 還由於它 。2、它略一遲疑便拚命地掙扎著,艱難地向牆角里爬」一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反映了蜘蛛當時什麼樣的心理?3、第⑺段寫作者看到蜘蛛「奮斗的意志,是那樣的堅忍」,便產生了「不該有傷害它的心理」,並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作者認為 4、第⑺段寫我靜靜地看著它爬走的背影,爬走的神態時,心中忽然感到無比的舒泰,作者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心情?5、作者對蜘蛛結網的看法前後不同,第⑺段中表現作者對蜘蛛結網看法發生改變的一句是 6、第⑽段中「只要你用另一種眼光」一句中的「另一種眼光」的眼光是指 7、用另一種眼光去看,會發現蜘蛛有可愛的一面,作者認為蜘蛛的可愛表現在:它有 的精神,它織成的網 。8、第⑾段中的「直到這一刻,我才深深地領悟到」一句中,「這一刻」指的是 時刻,「我」深深領悟到的內容是 1. ⑴有一種厭惡的感覺。無論在什麼地方,它都會張起網來捕捉小蟲。無論是怎樣整潔的房子,一有了蛛網,就會令人生厭,令人覺得這個屋子裡的主人不勤於打掃。 ⑵那樣驚恐,那樣吃力地爬著 奮斗的意志,是那樣堅忍。 2.擬人 對生存的渴望。 3.蜘蛛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應該有生存的權利,它的結網是為了經營生活。4.對於在困難中掙扎的蜘蛛,「我」不但沒有傷害它,還把它送到乾燥的地方,「我」覺得蜘蛛對「我」懷著感激之情。5.它到處結網。原來和人類一樣,只是為了經營生活。6.欣賞的眼光 7不折不撓 在滿天晚霞的襯托下,是多麼動人啊。(或:一幅最原始而且優美的圖畫。) 8.發現它也有可愛的一面 原來,太陽、風雨、草葉、昆蟲……全都是造物著為了愉悅我們而安排和使其存在的,問題只是看我們持什麼樣的心情和角度去欣賞,如何去發現和愛惜它罷了。
6. 閱讀題答案
1.因為馬克吐溫完全是出於禮貌,但是富翁夫人侮辱他,他為維護尊嚴而反駁。
2.富翁會啞口無言,因為他受到了侮辱別人的不好下場。
3.他一定會也很恭敬的問候馬克吐溫,而不會輕蔑的嘲笑。他可能會說:先生,您真有紳士風度!
完全是自己回答的,答題方向肯定是對的,希望可以採納
希望你學習進步!
7. 《雪》梁實秋 閱讀答案
雪 梁實秋
李白句:「燕山雪華大如席」。這話靠不住,詩人誇張,猶「白發三千丈」之類。據科學的報導,雪花的結成視當時當地的氣溫狀況而異,最大者直徑三至四吋。大如席,豈不一片雪花就可以把整個人蓋住?雪,是越下得大越好,只要是不成災。雨雪霏霏,像空中撒鹽,像柳絮飛舞,緩緩然下,真是有趣,沒有人不喜歡。有人喜雨,有人苦雨,不曾聽說誰厭惡雪。
但雪虐風號之際,飢寒交迫,就許一口氣上不來,焉有閑情逸致去細數「一片一片又一片……飛入梅花都不見」?晉王子猷居山陰,夜雪初霽,月色清朗,忽然想起遠在剡的朋友戴安道,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假如沒有那一場大雪,他固然不會發此奇興,假如他自己饘粥不繼,他也不會風雅到夜乘小船去空走一遭。至於謝安石一門風雅,寒雪之日與兒女吟詩,更是富貴人家事。
一片雪花含有無數的結晶,一粒結晶又有好多好多的面,每個面都反射著光,所以雪才顯著那樣的潔白。我年輕時候聽說從前有烹雪論茗的故事,一時好奇,便到院里就新降的積雪掬起表面的一層,放在瓶里融成水,煮沸,走七步,用小宜興壺,沏大紅袍,倒在小茶盅里,細細品啜之,舉起喝乾了的杯子就鼻端猛嗅三兩下我一點也不覺得兩腋生風,反而覺得舌本閑強。我再檢視那剩餘的雪水,好像有用礬打的必要!空氣污染,雪亦不能保持其清白。有一年,我在汴洛道上行役,途中車壞,時值大雪,前不巴村後不著店,飢腸轆轆,
乃就路邊草棚買食,主人饗我以掛面,我大喜過望。但是煮麵無水,主人取洗臉盆,舀路旁積雪,以混沌沌的雪水下面。雖說飢者易為食,這樣的清湯掛面也不是頂容易下咽的。從此我對於雪,覺得只可遠觀,不可褻玩。蘇武飢吞氈渴飲雪,那另當別論。
雪的可愛處在於它的廣被大地,覆蓋一切,沒有差別。冬夜擁被而眠,覺寒氣襲人,蜷縮不敢動,凌晨張開眼皮,窗欞窗簾隙處有強光閃映大異往日,起來推窗一看,啊!白茫茫一片銀世界。竹枝松葉頂著一堆堆的白雪,杈芽老樹也都鑲了銀邊。朱門與蓬戶同樣的蒙受它的沾被,雕欄玉砌與瓮牖桑樞沒有差別待遇。地面上的坑穴窪溜,冰面上的枯枝斷梗,路面上的殘芻敗屑,全都罩在天公拋下的一件鶴氅之下。雪就是這樣的大公無私,裝點了美好的事物,也遮掩了一切的蕪穢,雖然不能遮掩太久。
雪最有益於人之處是在農事方面,我們靠天吃飯,自古以來就看上天的臉色,「天上同雲,雨雪雰雰。……既沾既足,生我百般。」俗語所說「瑞雪兆豐年」,即今冬積雪,明年將豐之謂。不必「天大雪,至於牛目」,盈尺就可成為足夠的宿澤。我自己也有過一點類似的經驗,堂前有芍葯兩欄,書房檐下有玉簪一畦,冬日幾場大雪掃積起來,堆在花欄花圃上面,不但可以使花根保暖,而且來春雪融成了天然的潤溉,大地回蘇的時候果然新苗怒發,長得十分茁壯,花團錦簇。我當時覺得比堆雪人更有意義。
據說有一位梟雄吟過一首詠雪的詩:「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出門一啊喝,天下大一統。」俗話說「官大好吟詩,何況一位梟雄在夤緣際會躊躇滿志的時候?這首詩不是沒有一點巧思,只是趣味粗獷得可笑,這大概和出身與氣質有關。我們這位梟雄的詠雪,應該算是很出色的一首歪詩。
14. 閱讀文章二、三段,回答問題。(6分)
(1)文章第二段寫了幾位古人與雪有關的逸事,意在表現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三段寫出了雪的什麼特點?作者藉此想說明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指出第四段畫線部分的描寫順序和修辭手法。(6分)
(1)描寫順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辭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文章最後引用了一位梟雄的一首詠雪詩,並說它「應該是很出色的一首歪詩」,請對它的「歪」與「出色」作簡要分析。(對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請簡要分析本文是怎樣寫得趣味盎然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15分)
18. 讀下面一段話,完成後面的問題。(4分)
一所國家級示範高中向全校師生廣泛徵集新校區各樓群的樓名,在學校舉辦的樓名徵集聽證會上,一位同學為實驗樓創意的樓名「躬行樓」博得了全體與會人員的一致認可。
如果你就是這位同學,請你從兩方面為「躬行樓」寫出樓名詮釋。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下面一則報道摘自《燕趙都市報》,請你用兩個字數相等的短句為這則新聞擬一個標題。(5分)
本報12月26日廊坊電 6名醉漢拳毆一名年輕小夥子,並輪流毆打一名中年婦女,廊坊市公安局一名協勤挺身制止暴行卻橫遭痛打,而上百名圍觀者竟無人制止惡行,哪怕打個電話報警。
標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6分)
有這樣幾幅圖畫:
第一幅是一片鮮艷的紅,上沿呈鋸齒狀,不知何物。
第二幅畫上立著一支雙目圓睜的大公雞,金黃色的喙,綠色的翅膀撲閃著,那片紅原來是它的冠。
第三幅畫上原來這只公雞站在一堆木頭上,兩個小男孩趴在窗檯上緊緊盯著它,躍躍欲試。
第四幅畫顯示這是一個農家的院子,院子里有5隻羊、3隻雞,一隻小白狗在追著雞子滿院子跑,院子的小主人即那兩個小男孩,一心一意要逮住那隻雞。
第五幅畫:鏡頭拉遠,原來上述這些都是玩具做的,一個扎著馬尾巴辮子的小女孩在認真地擺弄著它們。
第六幅畫:一個老人,花白的頭發,在看電視。仔細看,上面所有的畫面竟然是電視里的一個鏡頭。
(1)請發揮你的想像,下一幅畫面會是什麼?(表述不超過40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完全部畫面,你有什麼感悟,請用一句話表述,不超過30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題答案】
一. (l2分,每小題3分)
1. D(A. 稱秤 功工 B. 談一彈 D. 頃傾 知一執 劍一箭)
2. D(A. 信手拈來:隨手拿來。多形容寫文章時詞彙或材料豐富,不費思索,就能寫出來。
B. 「集腋成裘」」感情色彩錯。C. 緊鑼密鼓:比喻正式或公開活動前緊張的輿論准備。
D.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比喻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對策。)
3. B(A項「要求人員具有……才能勝任」句式雜糅。C項人稱代詞指代不明。D項「經歷…目光…考量」搭配不當)
4. B(所選語句照應「喜歡」一詞)
二. (9分,每小題3分)
5. A(B項絕對武斷,由第三自然段第一句「這些研究似乎表明」和最後一段「我們的研究將說明,環境不潔與社會行為可能存在因果關系」可知;C項答非所問,該項內容不屬於
「麥克白效應」試驗的內容;D項無中生有。)
6. C(C項錯在「認為」,這些人並沒有如此清醒的認識。)
7. B(B項強加因果,沒有分發紙巾的受試者因為道德上的污點造成了對身體清潔的渴
望,所以更願意幫助他人以「洗」凈自己。)
三. (9分,每小題3分)
8. B(B兩個都是語氣詞 A若①如果 ②代詞,你的 C且①暫且 ②將要
D辭①辭別 ②辭謝)
9. D(②是宰妻為宰出的主意④寫的是奴僕)
10. B(沒有真誠)
四. (23分)
11. (1)有個盜賊戴著刑具(受審),案件尚末判定。(「系械」「獄」「具」各1分共3分)
(2)我不是賊,但也不是一般人。(某,顧,判斷句,各1分,共3分)
(3)縣令便留(恩人)在廳中,和(他)對床而眠,高興融洽地過了十幾天,那個縣令也不回家。(因,省略句,其,宰各1分共4分)
12. (1)「獨」字突出了罷官後的孤獨、 寂寞(「獨」2分,心情2分。共4分)
(2)詩人借放浪山水,婉曲地表達了他深感英雄無用武之地,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4分)
13. (1)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猿猱欲度愁攀援 百步九折索岩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2)湖月照我影 明月松間照 楊柳岸曉風殘月 波心盪
冷月無聲 淮水東邊舊時月(每空1分,共5分,有錯則該空不得分)
五. (22分)
14. (1)賞雪,須肚中不餓(或:賞雪須「衣食無憂」、「生活優裕」)。(3分)
(2)雪的顏色潔白,其實並不幹凈;說明雪只可遠觀,不可褻玩。(意思對即可)(3分)
15. 順序是由高到低;修辭手法有比喻、排比、借代等。(各3分,共6分)
16. 該詩「歪」在「俗而不雅」;「出色」在於通過狗身上的變化突顯了雪的特點,極具典型性。(每條2分,共4分)
17. 從雪出發,進行了豐富的聯想與想像;運用典故,引用詩文,使文章飽含深厚的文化底蘊;對雪進行了生動的描寫;運用了多種多樣的修辭手法。(每點2分,答對3點即給
滿分6分)
8. 中考語文閱讀套路
最全語文萬能答題公式總結
語文閱讀在語文考試中算是失分大項了,不僅閱讀量大,對答題要求也挺高的。現在小編整理了語文閱讀中最常見的問題及最易得分的答題公式,雖然稍顯死板,但拿到高分是沒問題的!優秀語文教師都點贊哦~ 家長們一定記得為孩子收藏!
語文閱讀常見問題
▊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