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考小說題目的作用解題技巧
1、命題角度一:標題的含義是什麼
首先明確標題的表面義即字典義,然後弄清標題的語境義及延伸義,而語境義和延伸義一般與文章的主題有著直接的關系。
2、命題角度二:為什麼設這個標題
一般從文章的寫作內容、行文結構和中心主旨這三個方面作答。
3、命題角度三:標題和內容的關系
答題時多從思路、從內容、從中心著手,要善於發現潛在的命題點,挖掘出命題中的表層與深層含義。
4、命題角度四:更換標題好不好或哪一個合適
①確認回答題干。回答用語用「好」 或「不好」,「行」或「不行」。
②聯系文章中心。採用抽出關鍵詞句的方法獲得信息,找那些能集中體現作者寫作意圖和文章主旨的語句,含義較深、富含哲理的句子等,看中心與標題的關系,如緊扣中心、點明中心、深化中心、形象地表現中心等。
③比較置換者優劣點。比較時主要從語言特點、技巧、風格、中心聯系的緊密與否、結構安排上的合理與否上回答合乎主題與否,當然,回答時不一定面面俱到。
四、答題模式
1、含義類:
①表面義與真實義
②指代義、引申義、象徵意義等
③一語雙關,雙重含義
2、、意蘊類
①文中具體意思(表層義)
②與主題相關的意思(深層義)
③對揭示主題,塑造人物等作用。
3、小說標題作用
(1)①以時間、地點、環境為題:點名時間、地點、環境,創設背景,渲染氛圍。②突出小說主題。③線索作用、設置懸念作用。
(2)以物件為題:①結構線索,文章結構嚴謹,②設置懸念,引發聯想。③概括故事情節,寄託作者情感,揭示主題,隱含比喻象徵義。
(3)以人物為標題:①突出人物形象,②暗示故事情節,③緊扣中心,突出主題。
(4)以形象特徵為標題:①鋪開情節,呼應細節,②對比諷刺,強化效果。
(5)以事件為標題:①突出主要故事情節,②緊扣中心,突出主題。
(6)以問題為標題:①設置懸念,引發思考。
4、標題優劣類(更換題目)
①這個題目是文章的線索或概括主要內容或製造懸念或諷刺或雙關的作用。
②這個題目有助於突出某個人物形象。
③這個題目有助於突出文章的某個主題。
④替代的題目有這樣那樣的缺點。
Ⅱ 高考語文探究題的答題技巧
高考現代文閱讀主觀試題解題方法探討
高考現代文閱讀是一個常考常新的考點。但萬變不離其宗,它始終緊扣對學生篩選、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所佔分值18分,是高考語文中的重頭戲,決定著高考語文的成敗與否。那麼,怎樣才能科學、准確、高效地解答這類試題呢?下面就以近年的高考試題為例對此作一番探討。
1審析題干,坐標定位
高考現代文主觀閱讀試題的題干設置,限定了考生答題的內容,指示著思維的方向。我們在解答現代文閱讀試題時就要仔細地審析題干,弄清題目要求,然後以要求為坐標來定位,根據上下文的意脈,尋找答題的信息,這樣才能有的放矢解答試題。例如,解答2002年高考第19題,「俞伯牙遇到鍾子期這個知音,為什麼會『萬分地興奮和感激?』」要准確地解答這道題就必須仔細地審析題干要求,並以其為坐標定位。俞伯牙與鍾子期成為知音的內容敘述在文章的第二段,文中就有「春秋時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專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鍾子期竟會聽得出神入化。」鍾子期對俞伯牙「變幻無窮和神秘莫測的琴聲」,「感應得如此絲毫不差,竟猶如從自己心弦上盤旋著飛翔出來的」,「如此神奇地領悟和熟稔伯牙彈奏出來的裊裊情思,真像是變成了他的化身一般,這怎麼能不讓伯牙分地興奮和感激?」等句子。通過以上的分析,這道題的答案就水到渠成地凸現在我們的眼前。
2整體閱讀,搜索提取
高考現代文主觀閱讀試題,不單單考查對段落和某些主旨句、關鍵句、關鍵詞的理解闡釋,還要考查對整個全文內容的總體把握。包舉萬象,駕馭全局,這是一種更高的思維要求,也是閱讀能力的一種最高境界,也是高考命題的必然選擇之一。例如,2002年高考第20題,「知音的傳說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根據文意,分兩點對此概括說明」。要正確解答這道題,就必須整體閱讀全文,根據命題要求,在全文中去搜索提取信息。放眼全文,文中的第一段就有「兩千多年前的關於知音的傳說,已經深深地珍藏在無數華夏子孫的心坎里」,「神往神往和渴求充滿崇高友誼的知音,是一種多麼純潔而神聖的情操」等句子。文章的第三段也有「我偶或在黝黑的深夜裡瀏覽著《呂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湯問》,思忖著知音這兩個字的分量……」「我曾在《樂府解題》里看到過這樣的記載」等句子。這些語句就從兩個方面說明「知音」已經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再如,2002年高考第21題,「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在鼓琴的故事已成為千古佳話,但作者為什麼還要『唐突地勸慰他』?根據文意,簡要回答。」解答這道題,同樣要整體閱讀全文,根據題意,搜索提取信息。原文中第三段、第四段就從不同的側面闡述了這方面的內容。第三段中「當我向他衷心地致敬時,多麼想唐突地勸慰他,依舊要奏出震撼人們靈魂的聲音,其中自然有悼念那位知音的悲歌,讓人們更透徹地理解,智慧的靈魂和豐盈的情感是多麼值得懷念和尊重,像這樣美麗動人的樂曲,難道不會熏陶出第二個、第三個乃至更多的知音?……知音總是越多越好!」第四段中有「像這樣花費千辛萬苦學得的技藝,輕易放棄了是多麼嚴重損失,藝術的追求必須不懈地堅持下去,不能動搖和沉淪。」以上句子都說明了作者要「唐突地勸慰他」的原因。
3理清文脈,舉綱張目
高考現代文閱讀主觀試題,在強調整體閱讀的同時,必須緊緊把握文章的主旨,抓住文章的線索、理清文章脈絡。只有把握了文章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脈絡,才能舉綱張目。例如,2002年高考北京試題第22題「通觀《一片樹葉》)全文,回答以下問題」。
(1)作者是按怎樣的季節順序描述樹葉的?
(2)從一片樹葉中作者獲得了哪些感悟?請用自己的話概述。
要准確地回答這道題,我們就必須把握住文章的主旨,本文以小見大,以充滿感情的描寫詩化了人與自然的聯系,自然界中蘊含了豐富的啟示,即使一葉墜地,也隱含著深刻的哲理;同時也要抓住文章的線索。本文在觀察自然時是以時間為線索。原文第三段中就有「我注視著院子里的樹木,更准確地說,是在凝望枝頭的一片樹葉。「那是去年冬,就在這片新葉尚未吐露的地方,吊著一片乾枯的黃葉」,第五段中有「春天終於來了,萬木高高興興地吐翠」,第六段中有「你迅速長成一片嫩葉,在初夏的太陽下浮綠泛金」,第七段中有「我預測著你的未來。等一場台風襲過,天氣也隨之涼爽起來……你的綠意,不知不覺黯然失色了,終於變成了一片黃葉在冷雨里垂掛著。夜來,秋風敲窗,第二天早晨起來,樹枝上已消失你的蹤影」等句子就較好地體現了作者描寫樹葉的季節順序,回答問題的第一小題也就水到渠成了。回答第二小題,就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原文第八段中有「一葉墜地,決不是毫無意義的。正是這片片黃葉,換來了整個大樹的盎然生機。這一片樹葉的誕生和消亡,正標志著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變化」;第九段中有「同樣,一個人的死關系著整個人類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歡迎的,但是,只要你珍愛自己的生命,同時也珍視他人的生命,那麼,當你生命漸盡,行將回歸大地的時候,你應該感到安寧。這就是我觀察庭院里的一片樹葉所得到的啟示」等句子,這些句子,很好地回答了第二小題。
4優化整合,准確答題
高考現代文主觀閱讀試題的答題,必須扣緊文本,優化整合,方能准確高效。為達此目的,特提出如下幾種方法以饗莘莘學子。
1.中心主旨句移用法
高考現代文閱讀主觀試題的答題,難度大,要求高,往往事倍功半,或者廢力不討好,是高考語文中最為棘手的問題。如果我們運用中心主旨句移用就能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例如,解答2002年高考第21題就可以移用原文中的中心句來回答: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應在失去鍾子期之後去尋找更多的新知音;千辛萬苦學得的技藝不應輕易放棄,藝術的追求必須不懈地堅持下去。再如,2002年上海高考語文試題第11題,「對於『作者既有自己的獨特的感悟,又在傳統文化中找到了淵源,試分別用一句話加以說明」。
作者的獨特感悟____傳統文化的淵源:____
要准確回答這道題,用原文中的語句可謂天衣無縫。說明作者的獨特感悟就直接移用原文第二段中「濕了的大自然的景色卻格外地有韻味」來回答;說明傳統文化的淵源仍可直接移用原文第二段中「中國畫家愛畫風雨歸舟,愛畫『斜風細雨不須歸』的詩境」來回答。
2.關鍵語句、中心片語合法
高考現代文閱讀能力的考查,既要求能夠篩選並提取文中的信息,還要求能夠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歸納、概括能力是一種較高的能力。要答好這類高考題,如果運用關鍵語句、中心片語合法,就可以恢恢乎游刃有餘地也,而再也不會茶壺煮餃子,有貨倒不出了。例如,回答2002年全國高考第20題,我們就可以運用第一段和第三段、第四段中的關鍵語句和關鍵詞來組合答案:①知音傳說已經深深地珍藏在無數華夏子孫的心坎里,神往和渴求知音成為了華夏子孫的一種純潔而神聖的情操;②知音的傳說在《呂氏春秋》、《樂府解題》等古代典籍中多有記載、傳誦。再如,回答2002年北京高考試題第22題第2小題,也同樣可以運用原文第九、十段中的關鍵句、關鍵片語合,答案可為:(1)當你生命將盡,行將回歸大地的時候,你應該感到安寧。(2)一片樹葉的誕生和消亡,正標志著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轉化。
3.綜合分析,條分縷述法
高考考試說明要求,高考現代文閱讀不但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更要考查其綜合能力。而且還要在此基礎上考查表述能力。因此,我們在回答高考主觀試題的時候,就要在綜合分析之後,條分縷析地表述出來。例如,2002年北京高考語文試題第22題就可以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條分縷析地表述出來。本題答案可為:①從今年仲夏開始去年初冬____今年春天____初夏暑天____秋季____明年春天。(1)應對個體生命的自然消亡持安寧的態度。(2)生命是一個生生不息的過程。再如,2002年北京高考語文第21題:本文結尾,在「這就是我觀察庭院里的一片樹葉的啟示」之後,作者又加上一句「不,這是那片樹葉向我娓娓講述的關於生命的要諦。」這樣結尾含有什麼用意?請試著分析。要准確地答好這道題,就必須仔細地閱讀題干,准確地理解題目要求。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根據全文內容進行綜合分析。原文第二段中就有「人應當謙虛地看待自然和風景,體會自然給我們的啟示」這個主旨句。因此,本文結尾,在「這就是我觀察庭院里的一片樹葉的啟示」之後,再用「不,這是那片樹葉向我娓娓講述的關於生命的要諦」來照應,同時,這句話運用了擬人化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述了人與自然親切和諧生命相依相通的關系。此後我們便可以把這些內容條分縷析地表述出來:(1)把樹葉擬人化,使樹葉獲得了主體位置。(2)照應了「人應當謙虛地看待自然和風景」的觀點。或「表達了人與樹葉具有平等地位的思想」。《高考現代文閱讀主觀試題解題方法探討》一文由中國搜課網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Ⅲ 高考小說題目的作用解題技巧有哪些
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誤區:分析人物形象時,不從實際出發,過分拔高人物的思專想品質;屬沒有立足原文,無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沒有的東西;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評價人物。
解題思路應分四步走:
首先總體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特點,確定作者的感情傾向是褒還是貶,是頌揚還是諷刺。然後畫出小說中關於這個人物言行的語句,以及作者的議論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對他的評價的語句。接著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在此基礎上進行歸類概括。最後選擇恰當的詞句表述出來。
Ⅳ 高考小說的答題技巧怎樣去答題
小說閱讀訓練題型
(1) .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誤區:分析人物形象時,不從實際出發,過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質;沒有立足原文,無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沒有的東西;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評價人物。
解題思路應分四步走:
首先總體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特點,確定作者的感情傾向是褒還是貶,是頌揚還是諷刺。然後畫出小說中關於這個人物言行的語句,以及作者的議論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對他的評價的語句。接著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在此基礎上進行歸類概括。最後選擇恰當的詞句表述出來。
(2) .重要情節(細節)作用的分析,解題時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
①.是對表現主題的作用。其作用一般來說是點題或突出主題。
②.是對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發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現了人物性格。
③.是對整個故事情節的構成上的作用。一般來說是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3) .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首先找到環境描寫的語句在文章中的位置。處於不同的位置的環境描寫其作用將會是不同的。然後再概括所描寫的環境。
分析環境描寫作用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①.借環境描寫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
②.增添或烘托某種氣氛;
③.襯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時有推動故事情節向前發展的作用
⑤.揭示主旨
(4) . 思想內容(主題)和寫作技巧的鑒賞和評價。理解主題主要看重要情節和主要人物;而小說主要的寫作技巧也表現在重要情節的安排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把握主題時,不從作品的客觀實際出發,不能避免認識上的偏見和情感.情緒上的偏激,沒有認真閱讀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評價作品缺乏針對性,這是學生做這類題最大的誤區。鑒賞評價小說思想內容和寫作特點時的誤區是,過分拔高小說所表現的主題和哲理;偏激地看待創作技法的成敗,認為一發表的文章總是好的,不敢提出批評的意見;以自己頭腦中固有的觀念看待作品和作者,要求作品和作者符合自己先入為主的思想觀念;以自己的興趣愛好作為評價小說的標准,合自己口味的則說好,否則,就說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