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母愛 王祥夫 閱讀 母親一天比一天老了,走路已經顯出老態。她的兒女都已經長大成人了,各自忙著自己的事
等了這么多天 還沒人回答 我真是醉了
呵呵
『貳』 山西作家王祥夫《上邊》(獲魯迅文學獎),在哪裡可以看到這篇作品
山西作家王祥夫《上邊》(獲魯迅文學獎),主角是劉子瑞,這個網站可以看:
http://www.gtcfla.net/PersonalWeb/ReadingWriting/Manage/view.asp?id=834
『叄』 王祥夫的個人榮譽
散文《荷心茶》獲第一屆「趙樹理文學獎」散文獎第一名
中篇小說《顧回長根的最後生活》答獲第二屆「趙樹理文學獎」中篇獎第一名
中篇小說《西牛界舊事》、《永不回歸的姑母》分別獲1986年、1988年《山西文學》優秀小說獎
短篇小說《兩盞桔黃的燈》獲首屆雲岡文學獎一等獎
短篇小說《上邊》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第一名
個人專輯獲2006年度《滇池》獎
短篇小說《橋》獲《小說月報》第十三屆「百花獎原創獎」
長篇小說《種子》英譯本獲美國丹佛爾獎
短篇小說集《狂奔》獲2009年中國「三個一百獎」並參展法蘭克福書展
中短篇小說《兒子》、《懷孕》、《回鄉》、《西風破》、《駛向中北斗東路》等改編並拍攝為電影。
『肆』 2007「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
2007年6月28日,備受矚目的第三屆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日前在深圳市舉行。中國作協、廣東省委和深圳市委領導,獲獎作家、魯迅文學獎評委代表及深圳文藝界代表400餘人出席頒獎典禮。
中國作協主辦的魯迅文學獎是國家級文學獎,包括中短篇小說、散文雜文、詩歌、報告文學、文學理論評論以及文學翻譯7個獎項,與長篇小說領域的茅盾文學獎齊名。本屆魯迅文學獎評獎在7個獎項中評選出29篇(部)作品《玉米》 畢飛宇 、《松鴉為什麼鳴叫》 陳應松 、《好大一對羊》 夏天敏 、《歇馬山莊的兩個女人》 孫惠芬 4篇作品獲中篇小說獎,《上邊》 王祥夫 、《馱水的日子》 溫亞軍 、《大老鄭的女人》 魏微 、《發廊情話》 王安憶 4篇作品獲短篇小說獎,《中國有座魯西監獄》 王光明、姜良綱 、《寶山》 李春雷 、《瘟疫,人類的影子——「非典」溯源》 楊黎光 、《西藏最後的馱隊》 加央西熱 、《革命百里洲》 趙瑜、胡世全 5部作品獲報告文學獎,《野詩全集》 老鄉 、《郁蔥抒情詩》 郁蔥 、《幻河》 馬新朝 、《倖存的一粟》 成幼舒 、《娜夜詩選》 娜夜 5部詩集獲詩歌獎,《賈平凹長篇散文精選》 賈平凹 、《大河遺夢》 李存葆 、《病隙碎筆》 史鐵生 、《獨語東北》 素素 、《一個人的經典》 鄢烈山 5部文集獲散文雜文獎,《難度·長度·速度·限度——關於長篇小說文體問題的思考》 吳義勤著 、《〈手稿〉的美學解讀》 王向峰 、《打開詩的漂流瓶——現代詩研究論集》 陳超 、《朱向前文學理論批評選》 朱向前 4篇 部 作品獲文學理論評論獎,田德望譯的《神曲》 但丁著,義大利文 獲文學翻譯獎榮譽獎,黃燎宇譯的《雷曼先生》 斯文·雷根納著,德文 獲文學翻譯獎。這些獲獎作品,集中反映了2001至2003年間我國文學界取得的創作成就。
『伍』 母愛王祥夫閱讀答案
答:選文中主要通過母親如何關心兒子來表現母親的性格。
答:因為「我」在外那麼多年,離開母親那麼多年,好不容易回來一次,母親想讓我體會一下家的溫暖。
答:因為母親日日夜夜為「我」操勞,半輩子都過去了,「我」還不能讓她享福,還讓她為我擔心。
答:可以看出「我」是一個孝順母親的兒子,從「我除了每天去看母親一眼,幫她買買菜擦擦地」的行動中可以體會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意思是:感嘆「我」對母親的孝心和深深的愛。
答:本文採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注重強調、重點感嘆「我」對母親深深的愛和母親對「我」無微不至的關心,這樣寫的妙處是:表達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愛。
答:讀後我受到的啟示是:母親的愛是偉大的,因為她能包含我們的所有脾氣,她能在我們傷心的時候安慰我們,在我們灰心的時候鼓勵我們....但是她的愛卻不求回報。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不要讓愛等得太遲。
『陸』 第3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
第三屆魯迅文學獎(2001—2003年)獲獎作品
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玉米》畢飛宇
《松鴉為什麼鳴叫》陳應松
《好大一對羊》夏天敏
《歇馬山莊的兩個女人》孫惠芬(女)
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上邊》王祥夫
《馱水的日子》溫亞軍
《大老鄭的女人》魏微(女)
《發廊情話》王安憶(女)
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中國有座魯西監獄》王光明、姜良綱
《寶山》李春雷
《瘟疫,人類的影子———「非典」溯源》楊黎光
《西藏最後的馱隊》加央西熱(藏)
《革命百里洲》趙瑜、胡世全
全國優秀詩歌獎
《野詩全集》老鄉
《郁蔥抒情詩》郁蔥
《幻河》馬新朝
《倖存的一粟》成幼殊
《娜夜詩選》娜夜(滿、女)
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
《賈平凹長篇散文精選》賈平凹
《大河遺夢》李存葆
《病隙隨筆》史鐵生
《獨語東北》素素(女)
《一個人的經典》鄢烈山
全國優秀文學理論、文學評論獎
《難度·長度·速度·限度——關於長篇小說文體問題的思考》吳義勤
《〈手稿〉的美學解讀》王向峰
《打開詩的漂流瓶———現代詩研論集》陳超
《朱向前文學理論批評選》朱向前
全國優秀文學翻譯獎
《神曲》但丁/著(義大利文),田德望譯
《雷曼先生》斯文·雷根納/著(德文),黃燎宇譯
『柒』 魯迅文學創作的著名成果
2007年6月28日,備受矚目的第三屆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日前在深圳市舉行。中國作協、廣東省委和深圳市委領導,獲獎作家、魯迅文學獎評委代表及深圳文藝界代表400餘人出席頒獎典禮。
中國作協主辦的魯迅文學獎是國家級文學獎,包括中短篇小說、散文雜文、詩歌、報告文學、文學理論評論以及文學翻譯7個獎項,與長篇小說領域的茅盾文學獎齊名。本屆魯迅文學獎評獎在7個獎項中評選出29篇(部)作品《玉米》 畢飛宇 、《松鴉為什麼鳴叫》 陳應松 、《好大一對羊》 夏天敏 、《歇馬山莊的兩個女人》 孫惠芬 4篇作品獲中篇小說獎,《上邊》 王祥夫 、《馱水的日子》 溫亞軍 、《大老鄭的女人》 魏微 、《發廊情話》 王安憶 4篇作品獲短篇小說獎,《中國有座魯西監獄》 王光明、姜良綱 、《寶山》 李春雷 、《瘟疫,人類的影子——「非典」溯源》 楊黎光 、《西藏最後的馱隊》 加央西熱 、《革命百里洲》 趙瑜、胡世全 5部作品獲報告文學獎,《野詩全集》 老鄉 、《郁蔥抒情詩》 郁蔥 、《幻河》 馬新朝 、《倖存的一粟》 成幼舒 、《娜夜詩選》 娜夜 5部詩集獲詩歌獎,《賈平凹長篇散文精選》 賈平凹 、《大河遺夢》 李存葆 、《病隙碎筆》 史鐵生 、《獨語東北》 素素 、《一個人的經典》 鄢烈山 5部文集獲散文雜文獎,《難度·長度·速度·限度——關於長篇小說文體問題的思考》 吳義勤著 、《〈手稿〉的美學解讀》 王向峰 、《打開詩的漂流瓶——現代詩研究論集》 陳超 、《朱向前文學理論批評選》 朱向前 4篇 部 作品獲文學理論評論獎,田德望譯的《神曲》 但丁著,義大利文 獲文學翻譯獎榮譽獎,黃燎宇譯的《雷曼先生》 斯文·雷根納著,德文 獲文學翻譯獎。這些獲獎作品,集中反映了2001至2003年間我國文學界取得的創作成就。
『捌』 王祥夫小說花生地讀後感
我讀的第一個短篇,當然是2011年之後讀的第一篇小說,那就是《花生地》,一路讀下去,沒有停歇,一口氣,一直把眼淚讀出來了。這才去看作者——王祥夫,並沒有聽說過,印象里也沒有這個人。我的印象里是有幾個作家名字的,比如,王安藝,比如,張抗抗,比如,方方,比如,劉慶邦……突然出來一個王祥夫,還真是意外邂逅啊。其實,突然的感覺更易引起人的注意,打那天,我就開始注意王祥夫了。
再讀王祥夫的作品,是他的《端午》,之後是《菜地》,之後是《上邊》,後來又讀到了他的《狂奔》。
我一下子,迷住了,被王祥夫老師的作品迷住了。
沒有想到,真的驚訝了,被王祥夫老師的風格震驚了。
王老師的小說,比如「花生地」,一開始其實就有了伏筆,說總看見老趙在小區里走來走去,卻很少能看到老趙那個個子細高細高的兒子在做什麼?在做什麼呢?人們早上能看到老趙個子細高細高的兒子上學去了,騎著一輛舊車子,「嘩啦、嘩啦」。晚上,人們又看到老趙個子細高細高的兒子放學回來了,還騎著那輛舊車子,「嘩啦、嘩啦」。寫到這里,突然轉筆寫一種花,叫蜀葵,說這種花就是給風吹倒在地上,它還會照樣橫在那裡開花。這幾筆看似好像閑筆其實是在蘊含著老趙一家在什麼樣的艱苦環境里都依然不屈不撓。
王祥夫老師的小說有特點:
第一、多數是關於城鄉之間的一種沖突,其次是一些表現親情、友情的,還有就是一些對知青生活回憶性的小說。看出他熱衷於描寫下層人民的生活。
第二、在表現手法上,多用講故事的的敘事手法,每篇小說隱藏一個講話人。
第三、在語言上,用生活化的話語,讓人覺得如日常談話一樣,擬聲詞是其特點。
第四、小說揭露人性深刻,多用人物行動、語言等外部描寫來表現人物心理、性格特徵。
『玖』 王祥夫小說有修辭手法嗎
王祥夫小說有修辭手法
王祥夫先生以小說名於世。以小說名於世者多了,似祥夫而能動人心弦者則不夥。前某年某期《讀者》頭條《最後一盤菜》,即祥夫小說《花生地》的縮寫版,當時念中學的女兒告我她前後讀過七遍,她顯然是當作「貧賤憂戚,玉汝於成」那樣的勵志作品讀了,而這也是《讀者》編排的意思。有趣的是,愛人幾乎把那篇文章當教材使喚了,常常拿文中那個默默苦讀的男孩兒來教育孩子。不知道那篇文章感動了多少類似我家這樣的普通讀者組成的中國家庭,這個數據是可以量化測評的——據說《讀者》若干年前就發行量超過一億冊了。好在此前此後祥夫老師饋贈過我兩本小說集,她們就可以看全一些了。
前多年教語文,在教學上也有一些想法,希望學生們有一個比較開闊的文學視野,比如趕上一半個課時出來,然後給學生在課堂上讀些我喜歡的課外文學作品,祥夫的小說我讀過兩次,讀至那些些婉轉哀絕的描摹和苦難傷心的情節,座中的小兒女也往往泫然而淚下,試想一下,若無有細致入微的力量,如何可以撥動這些不諳世事的少年的心弦?——反觀教材里的課文(不排除孩子們對功課心存逆反),則鮮有如此感人的力量,這是可以驗證於課堂的。
由此想見,關懷人心的作品,方能叩動人心,一如化學課里的置換反應,心血之作蘸取的墨水也摻和了心血,祥夫寫苦人,寫不具姓名的微茫如塵埃的小人物,每每交加著出自肺腑的疼和切膚之痛,並將次疼痛加諸讀者,讓讀者感同身受。
『拾』 求《母愛》王祥夫 閱讀答案!
想讓兒子盡興又擔心兒子健康的矛盾 的心理 和 喜悅又心疼孩子 的感情
是個 疼愛孩子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