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閱讀理解
答案:
18.(1)霍金來西湖赴荷花之約;(2)我們與如荷花般的霍金相會。
(評分說明:大意對即可。每點1分,共2分)
19.(1)這個比喻生動(或形象)地寫出了霍金面對榮譽時的從容(或實現人生價值後的無悔)。
(評分說明:大意對即可。"生動"或"形象"1分,具體作用1分,共2分)
(2)形成對比,突出了霍金在身體殘疾時表現出的堅強樂觀(或從容高潔)的精神品質。
(評分說明:大意對即可。"對比"或"突出"1分,具體作用1分,共2分)
20.示例1:經歷了淤泥般的黑暗生活並將之淡遠,所展現出來的亭亭玉立的生命是最美的。
示例2:付出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心血與汗水,把它化作一縷甜蜜的回憶與沉潛的智慧,擁有這個過程的生命是美的。
(評分說明:大意對即可。"經歷苦難"的意思1分,"超越苦難"的意思1分,語言表達1分,共3分)
21.示例1:簡單即美。有一句歌詞說"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是最真"。花開花落是最寧靜的美;和諧相處是最質朴的美;笑看得失是最從容的美。生活的本質不在於浮華與繁復,而在於從最簡單處感受真,於最平凡中體味美。
示例2:美的創造往往是曲折的,美的內蘊往往是豐富的。當人們贊嘆《永州八記》的清秀之美時,可曾想到它蘊含著柳宗元貶謫的心酸;當人們稱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境界之美時,可曾想到它源自於杜甫屋漏難眠的凄楚。只有經歷歲月的沉澱和苦痛的磨礪,美才能綻放出永恆的華彩。
(評分說明:言之成理即可。角度明確,理解深刻,思路清晰,語言有文采5~6分;角度明確,理解准確,思路較清晰,語言通順3~4分;角度基本明確,理解基本准確,有簡單思路,語言基本通順1
⑵ 子夜曇花閱讀答案
1.作者寫到「我對花樹沒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滿意足。」,繼而又說「何等驀然的驚喜!」。
作者「心滿意足」是因為(曇花有著雍容氣度,如恩師一樣性格寡言,自信而低調行事不張揚,是他一貫的作風,我們能夠與之沉默交流。)
「驚喜」是因為(本來對花樹沒有期待的「我」發現曇花已經垂首含苞了。)
2.文章用大量筆墨描寫了曇花,請概括出作者賦予曇花哪些品格。
作者賦予曇花的品格:他總是默默等待,蓄積力量,美麗綻放,雖短暫卻毫無保留,無怨無悔。
3.文章開頭結尾部分寫了恩師,而中間部分卻寫曇花,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作者借花喻人,採用象徵手法,贊頌恩師就像曇花一樣,低調不張揚,生命雖短暫,卻能盡情綻放,把最光輝的一面留給人們,表達了對恩師的深切懷念之情。
4.讀了本文,談談你對生命的認識與感悟。
生命是美好的,有轟轟烈烈,也有默默無聞,究根應重在價值。也許短暫,但若能毫無保留,發揮極致,則同樣精彩。
個人理解,願對你有所幫助!
⑶ 草木有本心的閱讀答案
1.文中「廢品」和「無用之物」各有怎樣的特點?(6分)
答:廢品:
(2分)
無用之物:
(4分)
2.本心在文中的含義是什麼?(2分)
答:
3.請概括出作者喜歡「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這句話的理由。(4分)
答:
4.如何理解文中的「成功都是用犧牲換來的,而犧牲不一定與成功有聯系」?(2分)你怎樣評價文中作者對成功的看法?(4分)
答:(1)
(2)
5.「生命是一朵千瓣蓮花,如果我的「本心」拒絕盛放,那麼也就拒絕了枯萎和零落」的含義是什麼?(4分)
答:
參考答案:
1.廢品:被按照某種希望、某種模式改造、加工、已經弄得面目全非(1分),卻沒有達到被改造的物。(1分)
無用之物:無用,沒有什麼過錯,或答「人們沒有想出用處,不想為人所用」(2分);第二層含義答「自然,放任的物」,或「以一無所有保全了天然。」(2分)
2.保持自我、保持本真或堅持自己的立場,恪守人生信念或不「為了實現一種可能而舍棄生命九百九十九種可能。」(意思對即可)(2分)
3.這句詩與作者的心意相合,作為草木春來自青,花開花落。在山間櫛風沐雨,遠離欣賞和利用,然後死去,不必被攀折,不必被扭曲;作為一個人來講,不必遵照別人眼中的成功標准而舍棄自我,應該保全本心、保全自我。(意思對即可,二個方面各2分)(4分)
4.(1)要獲得成功必須付出努力,但成功的因素不單單只有「努力」。(2分)
(1)評價:①在「成功」與「犧牲」二者關繫上,作者是辯證的。②作者對成功的看法冷靜、理智、讓人警醒。③對於成功的標准,作者有不同於大多數人的看法。(答對兩點即給4分)
5.如果拒追求「按大多數人的標準的成功」而堅持自我,(2分)那麼就能避免被扭曲避免厄運。(2分)
⑷ 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真題
春雨梨花
每當梨花盛開的時候,梨鄉都要舉辦梨花節。每年的梨花節前,都會有一張素潔得如同,梨花一樣的請柬飛到我的案頭,傳達著梨花對我的召喚。
我在一個飄雨的日子,踏上了去梨鄉的路途。一路風雨,心中默念著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卻全然沒有女詞人那種灑脫和悠然。「梨花一枝春帶雨」,美倒是美,可那柔弱的梨花,能經得住幾番風吹雨打?記得當年秋末,大豐收後銷不出去的雪梨堆得像小山,壓得人們心裡透不過氣來,梨農們的眼裡噙滿了淚水。去年夏天,梨鄉的朋友捎來一箱他們自己生產的雪梨汁,細細地品上一品,那甜絲絲和涼幽幽的浸潤,又讓人聞到了梨花的芬芳。我想,今年梨農們該不會為銷梨發愁了吧。
細雨霏霏,春意闌珊。路旁是一片片青綠色的麥田,阡陌間的農人披著雨衣,煙雨中,一望無垠的綠一直鋪上西邊山影朦朧的太行群峰。乾旱的北方原野,此時競有了一種江南水鄉的氣息和韻味。
車到梨鄉,、只見蒙蒙細雨之中,地上一層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樹萬樹,依舊如雪,只是有些稀薄。地上的白與樹上的白渾然一體,冷香接天,梨花如海,儼然一片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讓人整個身心都變得清純而寧靜。
撥開橫陳的枝椏,迎著甜絲的細雨,我小心翼翼地走進樹林,去親近梨花。枝頭上,或一叢叢一簇簇.或星星點點,或密或疏,或濃或淡,一色的淺素嫩白,有著一種令人心顫的聖潔的美。越往深處,枝與花越稠密,不時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那些可愛的梨花在雨中浸潤著,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掛滿了晶瑩的雨滴,顆顆粒粒如散珠碎玉.懸墜欲滴。叢叢梨花,在風雨中相互依偎,綻放著少女般清純的笑靨,深情地貪看著這雨中的春光,讓人不忍去觸摸他們,生怕驚動了一個個美麗的夢。
細雨還在飄著,天空中似有千萬條飛舞著的絲線,北國的雨竟然也像江南的雨一樣的纏綿。身旁的花枝在雨中簌簌抖動,不時有一陣雨珠和花瓣掉落,一層素馨飄零,如同一曲縹緲而傷感的弦樂。花濃雨密,香霧迷離,分不清哪是花哪是雨。這雨中的花,這花中的雨,這清涼的芬芳,這芬芳的清涼,花香水色,似夢非夢。啊,這美麗而聖潔的陶醉與洗禮,竟會是如此的刻骨銘心。不由得想起一些古人吟詠梨花的詩文,李重元的「杜宇聲聲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秦少游的「梨花滿地不開門」,還有洪升的「天涯誰品梨花雪」等。這花與詩,澆上這纏綿的細雨,營造出一片憂傷的美麗,讓人深切地體味到人類古今相通的一種美好情感,那就是對真善美的嚮往和鍾愛,雖年華暗替,終也不改。
一年一度,花開花落。梨花的花期雖短,留給人的美卻永恆。更何況花落過後,還有果實的生長,還有秋天的希望。遙望中秋時節,這片片梨園當是枝葉蔥蘢,黃金萬點,雪梨飄香。到那時,人們就又會想起這些潔白的,在細雨中飄落的梨花。
1.讀完全文,你認為作者賦予了梨花哪些美好的象徵意義?
2.本文寫的是春天的梨花,看過後,你能聯想到《春》中的哪兩個情節?請具體寫出來。
3.文中第二段主要記敘了什麼內容?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4.文中第五段文字運用了哪種描寫方法?請試舉一例。
5.用簡潔的文字說一說作者在梨花林中內心的感受是什麼樣的?
6.本文中除了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外,還大量引用了古代詩詞,你認為引用這些詩詞有哪些作用?
7.如何理解「讓人深切地體味到人類古今相通的一種情感,那就是對真善美的嚮往和鍾愛」這句話的 含義?
8.文中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梨花的一種什麼樣的情感?
答案:
1.是生活中純潔、美好的事物的象徵。 2.描寫梨花的第五段與「春花圖」都具體寫了花;文中在雨中描寫花,同時也寫了春雨,使人聯想到「春雨圖」,都抓住了春雨的特點,多而連綿。3.記敘了作者去梨鄉的心情和內心的想法。 4.細節描寫。那些可愛的梨花在雨中浸潤著,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掛滿了晶瑩的雨滴,顆顆粒粒如散珠碎玉,懸墜欲滴。 5.沉醉於這美好的景象之中。 6.引用詩詞,對梨花進行贊美,增強了文章的詩情畫意,說明對梨花的贊頌是古已有之的。 7.梨花以其自身的美好喚起了人們對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8.喜愛、贊美之情
白鵝(節選)課外閱讀練習
豐子愷
這白鵝,是一位將要遠行的朋友送給我的。我親自抱了這雪白的大鳥回家,放在院子內,它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我一看這姿,想著:「好一個高傲的動物!」鴨的「軋軋」,其音調瑣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鵝的「軋軋」,其音調嚴肅鄭重,有似厲聲呵斥。它的舊主人告訴我:養鵝等於養狗,它也能看守門戶。後來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聲的嚴厲,不亞於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專對生客或宵小(盜賊)用的;見了主人,狗會搖頭擺尾,嗚嗚地乞憐。鵝則對無論何人,都是厲聲呵斥;要求飼食的叫聲,也好像大爺嫌飯遲而怒罵小使一樣。
鵝的步態,更是傲慢了。這在大體上也與鴨相似。但鴨的步調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評劇里的凈角出場。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現。我們走近雞或鴨,這雞或鴨一定讓步逃走。這是表示對人懼怕。所以我們要捉住雞或鴨頗不容易。那鵝就不然:它傲然地站著。看見人走來簡直不讓;有時非但不讓,竟伸過頸子來咬你一口。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量這傲慢終歸是狂妄的。我們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項頸,而任意處置它,家畜之中,最傲人的無過於鵝。同時最容易捉住的也無過於鵝。
鵝的吃飯,常常使我們發笑。我們的鵝是吃冷飯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樣東西下飯:一樣是水,一樣是泥,一樣是草。先吃一口冷飯,次吃一口水,然後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約這些泥和草也有各種滋味,它是依著它的胃口而選定的。這食料並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絲毫不苟。
為了避免抗戰時期住在荒村的苦悶,我便在讀書、作畫之餘,在院子里種豆,種采。養鴿,養鵝。而鵝給我的印象最深。因它有那麼_______ 的身體,那麼_______的顏色,那麼_______的叫聲,那麼_______的態度,那麼_______的脾氣,和那麼_______的行為。在這荒涼_______的環境中,這鵝竟成了一個焦點。凄風苦雨之中,手酸意倦之時,推窗一望,死氣沉沉;惟有這偉大的雪白的東西,高擎著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獨步,好像一個戎裝的守衛,使得這小屋有了保障,這院子有了主宰,這環境有了生氣。
1.為什麼下面每組句子中的第①句比第②句好?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弧里。
(1)①我親自抱了這雪白大鳥回家。
②我親自抱了這雪白的鵝回家。( )
(2)①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
②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高歌。( )
(3)①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
②鵝的步調慢條斯理,懶洋洋的。( )
(4)①我們的鵝是吃冷飯的。
②白鵝是吃冷飯的。( )
A.第②句的意思與情境不符。
B.第②句與作者對白鵝的感情相悖。
C.第①句能表達喜愛的感情。
D.第①句能表示親切的感情。
2.第二段,作者用了什麼寫法?其用意是什麼?
3.第二、四段劃線句中的「簡直」和「競」可以體會到哪些深刻含義?
4.作者怎樣看待鵝「終歸是狂妄的」?持怎樣的態度?你怎樣認為呢?
5.將「雄偉、高傲、可笑、雪白、軒昂、龐大」填人第四段的空白處。
6.文章最後說「在這荒涼的環境中,這鵝竟成了一個焦點」,找出文中與之照應的句子。
答案:
1.(1)c (2)A (3)B (4)D 2.對比的寫作手法。用狗的叫聲來表現勢利小人的性格。
鵝的叫聲體現了正直、凜然的君子形象。對比的手法突出了鵝。 3.「簡直」二字體現了鵝不讓人的堅決態度:既不猶豫,也無商量的餘地——就是不讓!「竟」字表現了作者意外的驚喜:沒有想到鵝竟如此勇敢無畏,真是「狂妄」,天真得可愛。這兩個詞是作者對鵝的喜愛、贊賞之情的自然流露。 4.傲慢而狂妄,「被捉」也在所不惜,表現了鵝的勇敢和坦誠。言之成理語句通順即可。5.龐大雪白 雄偉 軒昂 高傲 可笑 6.「使得這小屋有了保障……有了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