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個官場小說里寫著辦公室領導要調走,然後女的唱歌,十送紅軍。這是
親,已為您說上傳網路知道,望您滿意並及時採納喲~
Ⅱ 以紅軍長征為題的短篇小說作文,1000字左右
「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么?沒有,從來沒有。」偉大的長征早就以其英雄的史詩永遠載入了中國革命的史冊。今年是偉大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央視四套前不久重播了以長征為題材的電視劇《長征》。這是一部感天撼地的劇作。這部電視劇幾年前就已經看過,這次重播,相信許多人會一集不拉地再看,會再一次地被震撼,被感動。
長征的艱難是遠遠超出一般人想像的,真可謂驚天地,泣鬼神。長征途中,我們英雄的紅軍,每天要面臨幾十架敵機的偵察轟炸,面對幾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途中又沒有根據地可作為依託,紅軍所經過的地方,又多數是貧窮落後的地區,部隊要想籌集到自己所需的給養該是何其艱難。可以想像,紅軍是在怎樣缺衣少食,缺醫少葯的情況下每天還要行軍打仗,但是,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揮下,英雄紅軍二占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不僅巧妙地調動了敵人,迷惑了敵人,拖垮了敵人,而且達到了消滅敵人,使戰局始終朝著有利於我的方向發展,而長征途中最精彩,最驚心動魄的一仗,要數飛奪盧定橋了,為了粉碎國民黨妄想紅軍成為石達開第二的夢想,我們的英雄居然在下雨路滑的山路上,在一天的時間里奔襲240里!要知道,他們是在長途行軍,連續作戰,是在吃不飽,睡不好的極端疲憊的情況下完成這一壯舉的。這該是怎樣的壯舉啊!如果沒有這一天240里,如果國民黨增援部隊搶先到達盧定橋,紅軍的命運會如何,是人們不敢想像的。由於缺衣少食,飢寒交迫,有多少英雄倒在了雪山,長眠在了草地!整個長征,我們英雄的紅軍,由離開江西蘇區時的9萬多人,到長征結束時僅剩一萬多人!可以說,烈士的鮮血灑滿了漫漫長征路!巨大的犧牲,也從一個側面宣示著長征的艱難。
說到長征,還不能不說到遵義會議,遵義會議前,由於王明左傾路線把持了中央的領導大權,不僅造成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致使紅軍損失慘重,使無數英雄的紅軍犧牲了生命,最終導致根據地的丟失,紅軍被迫長征,而且,在長征途中,又執行了一條錯誤的逃跑路線,搬著各種裝備輜重,壇壇罐罐長征,最終導致湘江一役,紅軍犧牲大半!如果不是遵義會議確立了毛在黨和紅軍的領導地位,紅軍長征會是什麼結局是不可想像的。
說到長征,也不能不說到張國濤分裂紅軍,另立中央的罪行。用主席的話說,同張國濤的斗爭是長征中最大的危險。在同張國濤的斗爭中,如果不是葉劍英機敏果敢地把張國濤欲加害中央的電報給了主席,中國革命恐怕只會是悲慘的結局。由於張國濤的錯誤,不僅使我英雄的紅四方面軍和紅一方面軍五、九軍團三過草地,而且在其後的近一年的時間里,使紅四方面軍八萬多紅軍損失過半!歷史的事件似乎反復說明,中國革命的危險不在黨外,而在黨內。
電視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貫穿全劇的如泣如訴的紅軍歌曲《十送紅軍》,那是一首歌嗎?那是一首歌,那是一首攝人心魄,撼人心靈的歌,那是一首用鮮血寫成的懷念親人,歌頌英雄的歌,那是一首激勵後人勿忘歷史,奮發向上的歌。史詩般的長征,雖然已經過去八十年了,但是,我們英雄的紅軍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慨,藐視一切敵人和困難的勇氣,堅韌頑強的品質,不屈不撓的精神,將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有時,人們會想,革命前輩拋頭顱,灑熱血,為了什麼呢?難道不是為了絕大多數人民的幸福,難道只是為了少數人的富有?當然不是。因為舊中國本身就是少數人的天堂!如果只是為了少數人,而不是為了大多數人的翻身解放,中國革命還有必要進行嗎?中國革命還能夠進行嗎?還能夠取得成功嗎?顯然不能。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謀幸福,才是中國革命的初衷,才是中國革命不變的選擇。如果這些革命前輩能夠活到今天,看到中國只是少數人富有,甚至在逐步成為少數人的天堂,會不會象有的人說的那樣,會被氣死,有可能的,因為事物已經走向了革命初衷的反面。
偉大的英雄的紅軍萬歲!偉大的英雄的紅軍不朽!
Ⅲ 長征各章內容概括
1、突出重圍:
1934年10月,閩浙贛蘇區圍剿已經進行了四年,在王 明錯誤指揮下,敵人步步緊逼。廣昌失守、萬年亭失守、驛前失守、石城失守,敵人已經逼近了瑞金。
2、絢麗之夢:
1930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開辟以瑞金為中心的根據地。紅一方面軍發展到擁有一、三、五、七、八、九軍團,約12.7萬人。
3、十送紅軍:
1934年10月,江西瑞金紅軍反圍剿失利,紅軍主力8.6萬人被迫長征。地方部隊1.6萬人,留在蘇區,蘇區百姓依依不捨,送別紅軍。
4、路在何方:
1934年11月 粵北與湘南,長征前夕,粵系軍閥陳濟棠命令軍隊放開防線,紅軍突破粵軍封鎖線,長征開始。
5、山河蒼茫:
1934年12月 湘西與豫西。
6、橘子紅了:
1934年11月湘南事件。
7、血漫湘江: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敵軍苦戰五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敵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湘江戰役是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 紅軍雖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渡過湘江後,紅軍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
8、恭賀新年:
1935年1月1日,紅軍突破烏江江界河,烏江戰役打響。至1月3日,紅軍主力部隊以較小傷亡,取得突破烏江的偉大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妄圖憑借烏江天險堵截紅軍於南岸並予以徹底消滅的黃粱美夢,使紅軍從此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9、夜郎之月:
遵義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 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左」傾 錯誤而召開的。
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0、殘陽如血:
二渡赤水後,敵人調集大軍企圖殲滅紅軍。2月26日,紅軍主力在婁山關及其以南擊潰王家烈部,攻佔板橋,殘敵向遵義逃跑。
27日,紅1、紅3軍團乘勝追擊,在遵義以北擊潰敵3個團的阻擊,28日凌晨再占遵義。接著於遵義以南忠庄鋪擊破敵吳奇偉縱隊兩個師的進攻,殲其第59師大部,重創第93師,戰役結束。
11、巴山蜀水:
1935年4月 川北、湘西與陝南。
12、金沙水畔:
1935年5月,金沙江位於長江的上游。紅軍到達金沙江後,先後找到七條船並控制了皎平渡兩岸渡口。紅軍主力就靠這7隻小船從容地過了江。兩天以後,敵人的追兵才趕到南岸。紅軍主力早已渡過金沙江。
13、喜極之淚:
紅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難,翻越終年積雪、空氣稀薄的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夾金山。
紅四方面軍正分路西進,先頭部隊攻佔懋功(今小金),一部前出達維。12日,紅一軍先頭部隊和紅四軍一部在達維會師。
14、黑暗時刻:
1935年8月紅軍穿越草地,是中外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跡。渡過松潘草地所遇到的困難難以想像,飢餓、寒冷,以及布滿鮮花的泥沼,它超越了人體所能承受的極限。
但是,面對死亡的威脅,紅軍指戰員始終保持高昂的激情,他們依靠積極樂觀的革命精神,依靠堅忍不拔的鋼鐵意志,依靠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將困難和艱險甩在身後,前仆後繼,一往無前,用熱血和生命在亘古荒原上奏響了一曲團結奮斗、視死如歸的壯麗凱歌。
15、北斗高懸:
1935年九月紅一方面軍率領8000人脫離張國濤秘密北上。同月紅二十五軍到達陝甘蘇區的永坪鎮,次日同紅軍第26、第27軍會師,紅二十五軍結束長征。
16、天高雲淡:
1935年10月,紅一軍翻越六盤山之後到達吳起鎮,10月19日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此次會師,標志著紅一軍長征結束。
17、北上北上:
1936年1月 湘西與川北。
18、江山多嬌:
1936年10月10日,紅一、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10月22日,紅一、紅二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至此,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王樹增所著的《長征》以嚴肅的歷史責任感記述了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驚人壯舉,是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生動、動情的長征紀實作品。
(3)十送紅軍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王樹增的《長征》這部作品歷時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長征》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從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重新認識了長征的重要意義,是紅軍長征 70 年以來,第一 部用紀實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長征的文學作品;
作品以客觀、真實的態度敘述歷史,並以宏大、厚重的筆觸展開這一考驗人類意志的大規模轉移。紅軍轉移的浩大場面,在作品中得到真實而翔實地再現,令人震動和感慨。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賦予了長征以嶄新的認知高度——長征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最壯麗的英雄主義史詩,長征給予人類的精神財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滅的信念。
作者激情澎湃的記述做到了這一點,這是過去所有記述長征的文學作品所從未具有的。作者王樹增查閱了大量的史料, 實地采訪了許多 老紅軍戰士,書中的許多重大事件和資料都是首次披露;
在書中,作者弘揚了長征體現出來 的國家統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還講述了在這一偉大壯舉許多感人小事,讓 我們通過豐富的細節更加親近地去接觸長征的歷史。
展現長征是一部偉大的革命英雄主義史詩。它向全中國和全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記述在長征征途上,武器簡陋的中國工農紅軍所面對的,往往是裝備了飛機大炮的數十倍於己的敵人。年輕的紅軍官兵能在數天未見一粒糧食的情況下,不分晝夜地翻山越嶺,然後投入激烈而殘酷的戰斗,其英勇頑強和不畏犧牲舉世無雙。
在兩萬五千里的路途上,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世界不曾有過像中國工農紅軍這樣的部隊,官兵軍裝是一樣的,頭上的紅星是一樣的,犧牲時的姿態也是一樣的。
在中國工農紅軍中,無論是政治和軍事精英,還是不識字的紅軍戰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們都堅信自己是一個偉大事業的奮斗者,他們都堅信中國革命的隊伍「殺了我一個,自有後來人」,他們激情萬丈、前赴後繼、視死如歸,決心為每一個紅軍所認同的理想犧牲生命。
表達紅軍長征,鑄就了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從1934年開始到1936年結束的長征,他們突破幾十萬敵軍的包圍封鎖,唱響戰略轉移的凱歌,是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凡人譜寫出的英雄史詩。
Ⅳ 長征王樹增小說每章概括(共11章)
第一章突出重圍————1934年10月,閩浙贛蘇區
圍剿已經進行了四年,在王 明錯誤指揮下,敵人步步緊逼。廣昌失守、萬年亭失守、驛前失守、石城失守,敵人已經逼近了紅色心臟——瑞金。
第二章絢麗之夢————1930年8月,江西瑞金
1930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開辟以瑞金為中心的根據地。紅一方面軍發展到擁有一、三、五、七、八、九軍團,約12.7萬人。
第三章十送紅軍————1934年10月,江西瑞金
紅軍反圍剿失利,紅軍主力8.6萬人被迫長征。地方部隊1.6萬人,留在蘇區!蘇區百姓依依不捨,送別紅軍。
第四章 路在何方————1934年11月 粵北與湘南
長征前夕,粵系軍閥陳濟棠命令軍隊放開防線,紅軍突破粵軍封鎖線,長征開始!
第五章山河蒼茫————1934年12月 湘西與豫西
無簡介
第6章橘子紅了————1934年11月 湘南
無簡介
第七章血漫湘江————1934年11月湘江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敵軍苦戰五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敵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湘江戰役是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 紅軍雖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渡過湘江後,紅軍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
第八章恭賀新年————1935年1月 烏江
1935年1月1日,紅軍突破烏江江界河,烏江戰役打響。經過廻龍場、茶山關、江界河等戰斗,至1月3日,紅軍主力部隊以較小傷亡,取得突破烏江的偉大勝利,粉碎了國 民 黨妄圖憑借烏江天險堵截紅軍於南岸並予以徹底消滅的黃粱美夢,使紅軍從此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第九章夜郎之月————1935年1月 遵義
遵義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 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左」傾 錯誤而召開的。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自此,我黨由稚嫩走向成熟。
第十章殘陽如血————1935年2月遵義
二渡赤水後,敵人調集大軍企圖殲滅紅軍。2月26日,紅軍主力在婁山關及其以南擊潰王家烈部,攻佔板橋,殘敵向遵義逃跑。27日,紅1、紅3軍團乘勝追擊,在遵義以北擊潰敵3個團的阻擊,28日凌晨再占遵義。接著於遵義以南忠庄鋪擊破敵吳奇偉縱隊兩個師的進攻,殲其第59師大部,重創第93師,戰役結束。遵義戰役,是紅軍在敵情非常嚴峻的情況下,5日之內連下桐梓、婁山關和遵義,共擊潰和殲滅國民黨軍2個師、8個團,俘敵3000人,取得中央紅軍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
第十一章巴山蜀水————1935年4月 川北、湘西與陝南
無簡介
第十二章金沙水畔————1935年5月金沙江
金沙江位於長江的上游。紅軍到達金沙江後,先後找到七條船並控制了皎平渡兩岸渡口。紅軍主力就靠這7隻小船從容地過了江。兩天以後,敵人的追兵才趕到南岸。紅軍主力早已渡過金沙江。
第十三章喜極之淚————1935年6月 四川達維
紅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難,翻越終年積雪、空氣稀薄的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夾金山。紅四方面軍正分路西進,先頭部隊攻佔懋功(今小金),一部前出達維。12日,紅一軍先頭部隊和紅四軍一部在達維會師。
第十四章黑暗時刻————1935年8月 松潘草地
紅軍穿越草地,是中外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跡。渡過松潘草地所遇到的困難難以想像,飢餓、寒冷,以及布滿鮮花的泥沼,它超越了人體所能承受的極限。但是,面對死亡的威脅,紅軍指戰員始終保持高昂的激情,他們依靠積極樂觀的革命精神,依靠堅忍不拔的鋼鐵意志,依靠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將困難和艱險甩在身後,前仆後繼,一往無前,用熱血和生命在亘古荒原上奏響了一曲團結奮斗、視死如歸的壯麗凱歌。
第十五章北斗高懸————1935年九月 陝南與甘南
紅一方面軍率領8000人脫離張國濤秘密北上。同月紅二十五軍到達陝甘蘇區的永坪鎮,次日同紅軍第26、第27軍會師,紅二十五軍結束長征。
第十六章天高雲淡————1935年10月 陝北和川西
1935年10月,紅一軍翻越六盤山之後到達吳起鎮,10月19日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此次會師,標志著紅一軍長征結束。
第十七章 北上北上————1936年1月 湘西與川北
無簡介
第十八章 江山多嬌————1936年10月 甘肅會寧
1936年10月10日,紅一、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10月22日,紅一、紅二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至此,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Ⅳ 什麼小說鴻鈞讓送他唱的十送紅軍
十送鴻鈞
Ⅵ 長征 每一章 閱讀感悟
長征精神----- 寧可犧牲自我,去保全集體的團隊精神。當年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率部隊為紅軍墊後,掩護主力隊伍撤退以後,他們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們撤退的時候,湘江已經被國民黨封鎖了。他們又餓著肚子翻山越嶺退回到湘西打游擊。撤退途中,陳師長腹部中了敵人的子彈,他命令其他的戰士撤退,自己來掩護,不幸被敵人抓住。敵人非常得意,在抬著他去邀功的時候,陳師長把自己的腸子掏出來扯斷,最後壯烈犧牲,年僅29歲。這個故事讓我流淚,長征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紅軍戰士為了大部隊的安全,犧牲了自己,如果一支軍隊,一個民族擁有這種精神,那就無堅不摧了。長征精神是一個寶庫,過去,現在和將來都能讓我們受益匪淺。
紀念長征的感悟是什麼?我們今天紀念紅軍「長征」,已經沒有了戰火紛飛的氛圍,七十年前艱苦程度甚至超乎我們的想像,但其精神卻會永遠激勵著我們。毛主席曾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艱苦奮斗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是最難最難的啊!我想,人生可以平談,但不能虛度光陰。這就是我的最大感悟。我們今後要繼續發揚紅軍長征精神。遙望著眼前的山山水水,眼前總會浮現長征中一個個鮮活的面容。今天的紀念活動遠遠無法表達出我們對紅軍的崇敬之情。
Ⅶ 因為長征 高洪波閱讀答案
二萬五千里長征肯定是有原因的,但結果卻出人意料。
長征初始,其實是中國工農紅軍的一次突圍,或曰:戰略性轉移。後人一聽起《十送紅軍》,悲哀中有酸楚,惆悵中有無奈,較之以後的「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來,格調壓抑低沉,「十送紅軍」到何方?無盡的遠方。這首歌是萬里長征的最初的旋律,至今聽來,仍讓人萬般悲愴。不久前與一批作家重走長征路,十餘日內驅車4000里,在四川阿壩地區轉悠。在這塊土地上,有著長征時頂著名的一批雪山:夾金山、夢筆山、巴郎山,還有更著名的日干喬大沼澤,熱爾大草原……平均海拔3000多米,走動起來,明顯氣短,是空氣稀薄所致;可是風光殊絕,草地上盛開著黃色的人參果花,藍色的報春花,山崖間則是艷麗的格桑花,時或有大片大片的高山杜鵑花映入眼簾,雪山亘古地呈現出銀白的色澤,天卻意外的湛藍若寶石,偶或有白雲出岫,像哈達一樣引人驚喜;白的羊群與黑的氂牛部落輪流出場,紅軍走過的地方因此顯得魅力無窮。
然而在70年前,正是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上萬名紅軍戰士的骸骨!他們或戰死在一個連一個的戰役中,或凍餓犧牲在雪山草地間,據一位老紅軍回憶:那時掉隊的人迷不了路,沿途都是犧牲的戰友,他們生前是戰士,死後是路標……
悲壯、慘痛。悲壯與慘痛之後是記憶,是反思。萬里長征就這樣一步一步地走過來了。一支疲憊不堪、衣衫襤褸的「叫花子部隊」(當地百姓稱謂)卻硬是走出一個新中國!
關於長征,毛主席曾高度並詩意地評價過,比喻為「播種機」和「宣傳隊」,而事實上當我徜徉在那片高原時,我更佩服的是毛主席「馬背上哼成」的那些卓越大氣的詩詞,是他把彈雨當春雨欣賞的生命狀態,這樣的領袖率領的隊伍,哪怕是打到一人一卒,也斷然不會屈服!
因為長征,造就了一隻鐵軍;
因為長征,造就了一位詩人;
因為長征,造就了一種精神――我想這種精神是執政黨最珍貴的遺產,甚至不僅僅局限於一國一黨一民族,事實上長征挑戰了人類極限,也證實了個體的生命在大自然中的頑強程度,人類意志在特殊環境中所迸發出的巨大潛能!所以長征是70年前發生在中國的一個重大事件,但長征的影響力是世界范圍的,這個「長征波」正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日益凸現出極特殊的輻射圈――這毫無疑問是世界性的。
踏在求吉寺的舊址前,這是發生過「求吉戰役」的地方,紅軍師長王友均戰死在這里,他的無數戰友也犧牲在這寺廟前,寺廟已成為廢墟,但牆上彈洞累累,像逼問歷史的一隻只大睜著的眼。向導一指後山,山上隱然有一溝壑,說那是當年拖屍體拖出來的溝呀!
向導又一指腳下的土地,說這里當年全沁透著鮮血――求吉戰役打了20天,是長征途中打得最久的一次戰役!
然後呢?然後寺廟就搬走了,然後就不住人了,然後每年喇嘛們來這里做法事超度死者的靈魂,因為這是「地獄的入口處」,死的人太多了。
這一刻我默然無語,但我感到腳下土地的滾燙,彷彿聽到廝殺與吶喊,聲浪正從山脊沖下,挾裹起雷霆風暴,直直地沖入我的心底。
年輕得不可思議的師長王友均,一個24歲的勇士,將機槍架在警衛員的肩頭,怒吼著掃射,直到一發子彈奪去他的生命……
多少個24歲的生命,堆積在70年漫長光陰和歲月的記憶里。
這一切,都因為長征……忘記往往與背叛同在。歌舞昇平的太平盛世中,幸虧有長征,兩個字,一段歷史,讓我們的血性仍在,理想仍存,於是,清醒和睿智也伴我們同行,同行在新長征的漫漫征途中……
感謝長征。
Ⅷ 十送紅軍電視劇有小說版的嗎哪裡有的下載
這首歌的演唱者並不是專業歌唱演員,她是來自北京軍區的孫亞平,劇中毛澤東對這位愛唱歌的女游擊隊長印象很深,一見到她就讓她唱歌。紅軍離開蘇區的時候,百姓夜送紅軍,場面非常感人,大家想讓阿玉再唱一首歌,她就唱起了情深意長的《十送紅軍》。孫亞平不是專業歌唱演員所以網上沒有下載資源
你幫過他網站都有
自己去看好了
Ⅸ 《長征》王樹增每章內容概括
第一章突出重圍————1934年10月,閩浙贛蘇區:圍剿已經進行了四年,在王明錯誤指揮下,這個時候敵人也步步緊逼。廣昌、萬年亭、驛前、石城都失守了,這個時候敵人已經逼近了紅色心臟——瑞金。
第二章絢麗之夢————1930年8月,江西瑞金:1930年8月, 中國工農紅軍 開辟以瑞金為中心的根據地。
第三章十送紅軍————1934年10月,江西瑞金:因為紅軍反圍剿失利, 紅軍主力8.6萬人被迫長征。但是地方部隊1.6萬人,留在蘇區!這個時候蘇區百姓依依不捨,都來送別紅軍。
第四章 路在何方————1934年11月 粵北與湘南:在長征前夕,粵系軍閥 陳濟棠命令軍隊放開防線,紅軍 突破粵軍封鎖線,長征開始!
第五章山河都蒼茫了————1934年12月 湘西與豫西
第六章橘子也紅了————1934年11月 湘南
第七章血漫 湘江————1934年11月湘江: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 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敵軍苦戰五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 突破了敵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第八章恭賀 新年————1935年1月 烏江:1935年1月1日,紅軍突 破烏江江界河,烏江戰役打響。經過廻龍場、茶山關、江界河等戰斗。至1月3日,紅軍主力部隊以較小傷亡, 取得突破烏江的偉大勝利,粉碎了 國 民 黨妄圖憑借烏江天險堵截紅軍於南岸 並予以徹底消滅的黃粱美夢,使紅軍 從此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第九章夜郎之月————1935年1月 遵義:遵義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 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左」傾 錯誤而召開的。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自此,我黨由稚嫩走向成熟。
第十章殘陽 如血————1935年2月遵義:遵義戰役,是紅軍在敵情非常嚴峻的情況下,5日之內連下桐梓、婁山關和遵義,共擊潰和殲滅國民黨軍2個師、8個團,俘敵3000人,取得中央 紅軍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
第十一章巴山 蜀水————1935年4月 川北、湘西與陝南
第十二章金沙 水畔————1935年5月金沙江:金沙江位於長江的上游。紅軍到達金沙江後,先後找到七條船並控制了皎平渡兩岸渡口。紅軍主力就靠這7隻小船從容地過了江。兩天以後,敵人的追兵才趕到南岸。紅軍主力早已渡過金沙江。
第十三章喜極 之淚————1935年6月 四川達維:紅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克服 重重困難,翻越終年積雪、空氣 稀薄的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夾金山。紅四方面軍正分路西進,先頭部隊攻佔懋功(今小金),一部前出達維。12日,紅一軍先頭部隊和紅四軍一部在達維會師。
第十四章黑暗 時刻————1935年8月 松潘草地:紅軍穿越草地,是中外軍事史上的 一大奇跡。渡過松潘草地所遇到的困難難以想像,飢餓、寒冷,以及布滿鮮花的泥沼,它超越了人體所能承受的極限。
第十五章北斗 高懸————1935年九月 陝南與甘南:紅一方面軍率領8000人脫離張國濤秘密北上。同月紅二十五軍到達陝甘蘇區的永坪鎮,次日同紅軍第26、第27軍會師,紅二十五軍結束長征。
第十六章天高 雲淡————1935年10月 陝北和川西:1935年10月,紅一軍翻越六盤山之後到達吳起鎮,10月19日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此次會師,標志著紅一軍長征結束。
第十七章 北上 北上————1936年1月 湘西 與川北
第十八章 江山 多嬌————1936年10月 甘肅 會寧:1936年10月10日,紅一、紅四 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10月22日,紅一、紅二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至此,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二、圖書簡介
1、《長征》是第一部用紀實方式最全面反映長征的文學作品
2、作者:王樹增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狀態:選載
3、分類:紀實文學 點擊數:748127 字數:111044 出版時間:2006-09-01
長征是黑暗天際間迸裂出的一道照徹大地的光亮。
回首長征,我們始知什麼是信仰的力量,什麼是不屈的意志,什麼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的英雄主義。
無疑,人類歷史上所有的不敗皆源於此。具備了這樣的精神,中國革命才得以取得勝利。
具備了這樣的精神,中華民族才得以歷經苦難而生生不息。具備了這樣的精神,中國就有希望爭取到光明燦爛的未來。長征永存人類史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