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散文小說閱讀技巧

散文小說閱讀技巧

發布時間:2021-02-20 07:56:13

A. 關於 高考語文散文小說閱讀答題格式與技巧 有什麼好的資料

現代文閱讀常用術語解說

表達技巧:表達技巧是指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原理、規律和方法來表現文章內容的。對表達技巧的評價鑒賞,就是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什麼內容,達到了什麼藝術效果等。鑒賞的核心是審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達到某種美感享受。對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不同的文體應從不同的角度考慮。

記敘文(包括散文)應從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從表達方式角度:各種表達方式是否運用自如,靈活多變;敘述人稱的選擇,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的好處;敘述順序的安排,倒插敘手法的運用及作用;描寫的特點(白描細描、細膩生動),心理描寫、細節描寫、景物描寫等的作用。

②從選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關系的處理,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

③從表現手法角度:是否運用了象徵法、對比法、襯托法、先抑後揚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從結構安排角度:是否開頭結尾,各有特色;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

⑤從語言運用角度:語言是否准確、簡練、生動、形象;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運用了什麼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

小說還應從人物塑造是否豐滿、典型,情節的安排是否合理、嚴密、變化、曲折等方面來考慮。

議論文主要從論證方法來考慮,特別是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引申論證等手法及其作用。說明文主要看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點功用,順序安排是否適當等。

表達方式,是指寫文章時所採用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達方式有5種,即: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和說明。

記敘文主要以記敘和描寫為主,其中兼有說明、抒情和議論;說明文主要以說明為主,也有敘述、議論甚至描寫;議論文以議論為主,兼有記敘、說明或是抒情。

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對比、象徵、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等。

分辨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幾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並分析其表達作用:

記敘文的四種記敘方式:順敘、倒敘、插敘、平敘(分敘)。記敘文的描寫分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記敘文的間接抒情方式:寓情於景、寓情於事、寓情於理。

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細節描寫描寫要抓住事物特點。「畫眼睛」是形象的說法,指寫人要寫出人的心靈,寫事要寫出事件的本質,寫景要寫出人對景的感悟,景的個性。

描寫要生動形象,這是描寫的特點決定的,也是描寫有別於敘述的地方。所謂生動形象,無非是使描寫對象有形、有聲、有色地再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此外,描寫要根據對象特點決定描寫方法,描寫時往往要帶有一定的情感,描寫有白描與細描等等。

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

記敘文的議論是「畫龍點睛」。記敘文的議論的「畫龍點睛」作用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闡發事物的意義

(二)表達作者的看法

(三)揭示文章的主題

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愛樂等主觀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

不同情形下的術語:

評價主旨用語: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 意境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語言淺近易懂,主旨深遠。

言簡意豐:語言簡潔,內容豐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盡而意無窮

含蓄蘊藉 委婉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意含而不露,或表達得不明顯,耐人尋味。

分析手法用語:

卒章顯志:在文章末尾點明主旨。

畫龍點睛:用一兩句精彩的話點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發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徵: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藉助於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來。

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

開門見山:文章開頭就進入正題,不拐彎抹角。

寄寓 寄託:把感情、主題放在一種事物上表現。

襯托 烘托: 用一個事物來陪襯另一個事物,以使後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強效果。

側面描寫:

對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懷古傷今 借古諷今:追念古代,傷感現實。

起興(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

語言特點用語:

勾勒:簡潔的語言描寫,介紹事物的大概。

濃墨重彩:描寫詳盡、細膩。

惟妙惟肖:描寫逼真,多指人或動物。

體物入微 窮形盡態(相):描寫細致入微、刻畫細致生動。

詩情畫意:

議論類 富有哲理 淋漓盡致 。

語言風格用語

行雲流水:結構、語言自然流暢。

形神兼備:語言、結構等形式與內容主旨 都無可挑剔。

簡潔 洗煉(練):語言簡練利落。

淺顯 明白如話:不雕塑飾,不加修飾。 平淡無奇 質朴清新 淡雅

詞藻華麗明快:明白通暢。

沉鬱頓挫蒼涼:低沉、蒼勁、舒緩、悲涼等。 雄健 雄渾:雄壯、強健、渾厚。

文章結構用語:

做鋪墊:在情節發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筆:前段為後段埋下的線索。

呼應 照應:前後的互相聯系。

渾然天成:結構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用語:

虛實相生:虛,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緊密結合在一起。

其它: 構思精巧 新穎 獨樹一幟 別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機杼:有創新,不沿用陳舊的格式、作法。

頗具匠心 感情細膩 感情真摯 躍然紙上 曲折 層次分明 一氣呵成 琅琅上口

考題在鑒賞作品的語言時,常常涉及以下內容:

⑴分析作品語言特點,如准確、簡練、生動、形象等;

⑵理解作品語言風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簡明、含蓄、深沉等;

⑶辨析作品採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主要包含:

⑴表達方式,如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⑵表現手法,如想像、聯想、象徵、渲染、烘托、對比,先抑後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等;⑶選材剪材,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詳略是否得當等;⑷行文的結構,如開頭和結尾、烘托鋪墊、前後呼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承上啟下、起承轉合等;⑸意境的創設,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辭方法的運用等等。

掌握運用八種常見的修辭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比喻: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運用比喻可以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比擬: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運用比擬,可使人或物色彩鮮明,描寫生動,蘊含豐富。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借代可使表達具體形象。

誇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像,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誇張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增強表達效果。

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用對偶,句子整齊,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排比: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其作用在加強語氣、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設問:總的作用是引起讀者思考。用在標題上,能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考,更好地體現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對「理解作者在文中所運用的表達技巧及其效果(作用) 」題, 結合原文信息和所學語文知識進行解答。答題要點包括三個方面:

1、用了什麼方法。要辨明本語句所運用的是哪一種修辭或表現手法。

2、表達了什麼內容。分析這種修辭或表現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現什麼內容, 要清楚此種修辭或表現手法的一般表達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種修辭或表現手法的一般表達效果,並結合具體語句加以說明。

答案表述的原則:

1、忠實於題干。題干包含了題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題的信息,題干中往往隱含了表述的范圍、角度和表達方式。審清題干是做好閱讀題的前提。

2、忠實於原文。「現代文閱讀題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憑空去想。」這教給我們做現代文閱讀題的一條基本原則,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題目找不出原詞句組成答案,也要弄通語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發,離「題」萬里。

3、忠實於語言規則。閱讀題答案表述要依據題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點全面,內容精確,用詞准確,語言簡潔,字數不超過規定數。

如何在原文中尋找語句答題:

1. 定區域。先確定題干中的語句在原文中哪個段落,從而劃定選擇答案的有效區域。

2. 明方向。認真審讀題目,弄清所問,找准答題方向,再「瞻前顧後」結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進行分析,找出最切題的語句作答。

B. 求語文小說散文閱讀技巧 高分同學分享一下

去採納

C. 散文、說明文、議論文、小說閱讀技巧

散文,主要是抒情。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抓住要點,帶著情感進一步理解。

說明文內
。首要先找到說明對容象。然後把說明對象的各種特徵搞清楚,沒有更深的含義,只要把主要對象和特點抓住,就可以應付閱讀題。

議論文
。首先要抓住論點,也就是文章主旨,從題目入手,有些主旨就暗含在題目里。然後找論據,議論方法,比如說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引用論證等。最後才到結論。

小說。首先明白文章的主要內容,比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然後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帶著感情分析人物特點和時間。抓關鍵字詞,用心體會。

其實閱讀也並非很困難,只要多練多讀,增強理解能力,一道閱讀題基本不扣分是很容易的。

D. 散文閱讀答題技巧

一、散文的特點
內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經驗,通過狀物、記人、寫景等方式表達出來。所謂自我感悟,也就是對事物的特殊意義和美質的發現、認識。
形式上:(1)以個人抒情為主,把抒情、敘述、議論熔為一爐;(2)從細處落筆,小中見大;(3)從側面暗示,發揮讀者的想像力;(4)行文自由,結構靈活。
綜合以上兩點: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不散」。閱讀散文時,要透過「形」抓住「神」,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結構和線索(文脈),要注意欣賞優美的語言。
二、散文分類
記敘散文:以記人、敘事、狀物、寫景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還有的側重是記寫一定的風物、場景。作者對它們不是純客觀的描述,而是將外物與內情融合起來,以表達一定的思想、抒發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發感情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發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願。抒情散文抒發的是怎樣的感情,如何抒發,都與文章揭示的思想意義是否深廣有極大的關系。
議論散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它說理,往往藉助於事例的簡述,形象的描繪和感情的抒發來進行,文學色彩很濃。它同一般議論文一樣,要求觀點鮮明、概念准確、說理充分、層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邏輯推理,嚴密論證。常見的文學性很強的隨筆、雜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屬此類;作者常常藉助於對古今故事、花鳥草蟲等具體事物的描敘來說理,顯得妙趣橫生並富於感情。
三、 散文的線索
散文構思的線索,一般常見的有:以情為線索;以理為線索;以物為線索;以空間為線索;以行為為線索;以文眼為線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線,還有暗線,線索的特徵有:在結構上貫穿全文,時隱時現,有明顯的標志(或是標題本身,或在文中反復出現)。
四、散文的語言
散文的語言感情色彩濃厚,委婉含蓄,聲調和諧,表現力強。在分析時,要特別注意它在語言環境中的特定含義,要結合上下文,結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結合文章的語言風格,甚至修辭,才能既理解詞語的表層意義,又理解其深層含義。
五、 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觀生活、景物與主觀思想、情感相熔鑄的產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優美的散文可謂「無韻之詩」,其意境可以與詩相媲美。閱讀散文時,就要善於通過自身的感受,進入散文所描繪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語言的揣摩,要調動豐富的想像,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情感,獲得主觀體驗,才能達到思想的共鳴與升華。

E. 小說閱讀技巧

親愛的同學你好,我是中國快速閱讀協會會員,很高興為你解答。

本人專注於速讀記憶能力研究8年以上,同時有幸成為快速閱讀協會會員。對於如何增強記憶力和快速閱讀效率,速讀記憶力專家普遍認為,只要通過訓練,通過學習,記憶力是可以成倍提高的,下面給你說一些關於記憶力的經驗:

1、快速閱讀的技巧就是一眼看上去,能夠閱讀多個字,看到一堆字就知道文字的意思,不用去過多思考,習慣性的看上去就直接理解文字大意。所以速度就上去了。同時,學習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2、快速閱讀的技巧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主要是復習課本的效率,讀的速度快,相同的時間可以重復讀好幾遍,自然記住的就快了。但是,快速閱讀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習慣,很多人以為學習了理論知識,就能夠領悟到快速閱讀的方法,其實不是的。快速閱讀既然是一種方法,那麼首先要懂得方法,其次,快速閱讀還是一種習慣,那麼既然是習慣,就需要練習,只有勤加練習,才有可能提高。所以,建議平時要多刻意的在實戰的時候多訓練自己的速度。

3、快速閱讀主要針對考試或者學習的人,能夠提高記憶力和學習效率。我女兒高考和後來的公務員考試都是用精英特快速閱讀來訓練速讀的,精英特是快速閱讀加快速記憶,她以前的閱讀速度在300字,記憶力不行,在2008年的時候就學習精英特,高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市因為學習速讀。包括現在的公務員考試,也是因為這個,大大提高復習效率。

4、如果是正在考試或者正在忙著備考的學生,我建議學習一下精英特,能夠提高記憶力和學習效率,精.英特速讀也是我們協會認可的。希望你早日進步!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望採納。

F. 語文閱讀的技巧(各種類型都說吧,如:散文,小說,說明文等等)

現代文閱讀鑒賞答題模式及解法
一、有關語言修辭的題型:
描繪類
提問方式: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或:文章的某個句子說成另一個句子好不好?為什麼?
答題模式: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具體(形象、准確)地寫出了+對象+效果,換了後就變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為該詞比另一詞的感情更強烈(或該詞比另一詞更切合對象的性格特徵)。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答題示例:山間林密,泉隱其中,有時,泉水在林木疏朗處閃過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尋,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時,常常繞我膝下的愛女。每見我伸手欲攬其近前,她必遠遠地跑開,仰起笑臉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顧,她卻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間。好一個調皮的孩子!(節選自謝大光《鼎湖山聽泉》)
問:「好一個調皮的孩子」,為什麼不說成「真是可愛的孩子」?
答:因為「好一個」比「真是」感情更強烈,「調皮」比「可愛」更切合愛女的性格特徵。

結構類
提問方式:某兩個或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答題模式: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表達了……
答題示例:「記住:想佔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親指著碗里的荷包蛋告誡兒子……「記住,想佔便宜的人,可能要吃虧!」父親指著蛋教訓兒子說……「不想佔便宜的人,生活也不會讓他吃虧!」父親意味深長的對兒子說。(節選自《荷包蛋》)
問:文中的「告誡」「教訓」「意味深長」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答:不能。因為文中這三個詞語是遞進關系,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
修辭類
提問方式: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
答題模式:確認修辭手法+修辭本身的作用+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比擬:給物賦予人的形態情感(指擬人),描寫生動形象,表意豐富。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3.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
4.誇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5.對偶:便於吟誦,易於記憶,使詞句有音樂感;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節奏鮮明,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闢,條分縷析;長於抒情。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7.反復:寫景抒情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分清層次;多次強調,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8.對比:使所表現的事物特徵或所闡述的道理觀點更鮮明、更突出。答題格式:強調了……突出了……
9.設問:自問自答,提出問題,引發讀者的思考。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10.反問:強調語氣,語氣強烈,強化情感。答題格式:強調,加強語氣等;
答題示例1:兩千多年前的這個關於知音的傳說,已經深深地珍藏在無數華夏子孫的心坎里,有時發出細微的聲響,讓人們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時卻又像颶風似地咆哮,催促人們趕快付諸行動。神往和渴求充滿了崇高友誼的知音,是一種多麼純潔而神聖的情操。(節選自2002年全國卷《話說知音》)
問:怎樣理解這一段中「有時發出細微的聲響,讓人們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時卻又像颶風似地咆哮,催促人們趕快付諸行動」的表達作用?答:此處運用了比喻、比擬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達了知音的傳說帶給人們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答題示例2:(2004年高考題)文章最後一段關於喝酒的描述和議論,運用了什麼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運用了類比(比喻)的手法,將參加社會活動類比(比喻)為喝酒,將過分熱衷社會活動而不再創作類比(比喻)為酗酒。少喝有眼健康(有益創作),多喝則無益,酗酒則造成「快樂的死亡」(沒有作品發表)。通俗易懂,極富諷刺意味,起到生動形象的批評作用。

二、有關布局謀篇的題型:
提問方式:某句(段)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答題思路:
1)確認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
1.文首:開篇點題;照應題目;總領全文;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作輔墊。
2. 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呼應前文。
3. 文末:點明中心;升華感情,深化主題;照應開頭,結構嚴謹;照應上文,前後呼應;畫龍點睛;言有盡而意無窮。
2)明確段落的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一般從內容和結構兩個角度入手)
答題示例1:我怕我父親,他打我是真打。看著他瞪圓了眼,一步一步逼近,還不敢躲,綳緊了肌肉等著,於是一巴掌扇過來,於是腦袋嗡的一聲……(節選自韓羽《父子之間的怯意》)問:請簡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為下文寫父親對「我」的愛作反襯;(2)為文末寫父親對「我」的怯意作鋪墊;(3)照應了「父子之間的怯意」這個題目。
答題示例2:(2004年高考題)從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來電話」這件事,在內容和結構上分別起了什麼作用?——① 內容上,這件事啟示人們要熱愛生命,感悟生活,詩意地看待生活。② 結構上,起過渡作用,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發了議論。
答題示例3:(2004年高考題)本文以懷表為線索,可以分三個層次,請分析這樣安排的作用和好處。
①作用:第一層寫修表的經過,為下文介紹表的來歷作鋪墊;第二層寫表的來歷凸顯父親的精神;第三層寫表的傳承突出作者對父親精神的感悟。②好處:由表及人,層次分明;環環相扣,嚴密緊湊。
補充:
1.線索:記敘文常以時間推移、空間轉換、情景變化、思維邏輯順序等來安排層次。散文構思的線索,一般常見的有如下幾種:以情為線索;以理為線索;以物為線索;以空間位置為線索。
2. 段意的歸納
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3.矛盾句。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內涵,表達深刻見解。

三、有關表現手法的題型(象徵、聯想、想像、對比、襯托、渲染、抑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人稱等):
藝術類
提問方式:文章這樣寫有什麼好處、效果、作用?
答題模式:使用的方法+內容+效果(或作用)
答題示例1:這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內涵,不可一概而論,卻都是時代浮沉的側影,歷史浩盪前進中飛濺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並不取決於地理距離的遠近。我們第一代的華僑,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兒育女,卻世代翹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當祖國需要的時候,他們都做了慷慨的奉獻。香港蕞爾一島,從普通居民到各業主王、紳士爵士、翰苑名流,對大陸踴躍捐助,表示休戚相關、風雨同舟的情誼,是近在眼前的動人事例。(節選自2003全國卷《鄉土情結》)
問: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寫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並贊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戚相關。請你結合情結,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
答:把鄉土情結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來認識,豐富並深化了鄉土情結的涵義。具體說明了鄉土情結不因時間的悠遠(歷史)和空間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應了開頭,也使本文的主題得到深化。
答題示例2:(2004年高考題)(1)這篇文章寫到了哪些方面的對比?
——①昔日茅屋與今日杜甫草堂公園的對比 ②杜甫生前困頓落寞與身後巨大聲譽的對比 ③杜甫的苦寒人生與輝煌創作成就的對比 ④杜甫的宏圖大志與現實遭遇的對比 ⑤杜甫人生低谷與創作高峰的對比 ⑥杜甫不計個人遭際與心憂天下的對比(2)結合全文,簡要分析這種寫法的好處。
——通過多方面的對比,層層深入,使「文章憎命達」的內涵更加豐富,內容表現更加集中。
答題示例3:(2004年高考題)作者在痛哭和珍時,也寫到自己。她是怎樣寫自己的?這樣寫有什麼作用?——作者寫了自己的渺小,寫自己「早已丟失了嚇跑了」。以自己的渺小襯托出和珍的偉大,以自己的膽怯襯托出和珍的英勇無畏。

人稱類
提問方式:使用這種人稱寫的好處是什麼?或:為什麼要改變人稱?
答題模式:
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便於直接抒情,自由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
第二人稱:呼告抒情更強烈感人,便於對話(感情交流),增強文章的抒情感和親切感,還能起擬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稱:顯得客觀冷靜,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
答題示例:但幻想畢竟是幻想,封閉終不能封閉。幾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帶著環佩的響聲在月夜中歸來了。幾多寒霜凍硬的弓弦,射出了斷喉的利箭。薊門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嘯著風聲的寶劍,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們發現:邊牆不再是屏障,紫塞(註:指長城)不再是嶔奇。它變得可笑,彷彿受盡了時間與空間的嘲弄。在風沙剝蝕下,它過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說,你是一個文化愚鈍的標志,長城!(節選自2000年全國卷《長城》)
問: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⑵第六段的結尾改用第三人稱「它」,原因是什麼?
答:⑴將長城擬人化:A. 便於與長城對話,B. 便於抒發感情。⑵因為這句話承接「由是人們發現」而來,寫的是「人們」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長城抒懷。

四、表達方式類
1)明確五種表達方式中具體分類及作用,以便答題時明確方向。
2)確認所指定語段運用何種表達方式,結合文章具體分析
敘述方式
1.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
2.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波瀾起伏。
3.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4.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描寫
總體來說,描寫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現自然風光。②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
1.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以形傳神;動作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點;語言描寫,言為心聲;心理描寫,揭示人物內心世界。都可以表現人物性格特點,推動情節發展, 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
2.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感情基調,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
3.環境、場面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4.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6、白描:簡筆勾勒,簡潔准確傳神 工筆細描:精雕細刻,纖毫畢見,具體生動
7、寫景技巧:動靜結合、明暗結合、點面結合、聲色結合、繪聲繪色、虛實結合、遠近高低;仰視、俯視、平視;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
抒情、議論
1、 敘後議論:畫龍點睛,點明題旨,升華主題;比喻論證: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2、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盡致
間接抒情:寓情於景,物,事,含蓄 蘊藉。
表達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記敘文中的議論往往起畫龍點睛、揭示記敘目的和意義的作用;
2、議論文中的記敘往往起到例證的作用;
3、說明文中描寫、文藝性筆調起到點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動形象的作用。
4、夾敘夾議,記敘與議論交叉運用的寫法,使文章在輕松活潑之中,闡發議論,讀來饒有興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記敘是為議論服務的,而議論又以記敘為基礎,敘為議提供了事實依據,使立論有根有據,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答題示例:(2004年高考題)本文切入點與其他寫讀書的文章有什麼不同?作者又怎樣把本文寫得情趣盎然?——第一問,一般談讀書的文章,大多從書的內容切入,談讀書的心得、感受和方法等;而本文則以書的外形為切入點,談有關書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第二問,豐富而飄逸的聯想與想像;充滿詩意的形象化描寫;化用典故,使文章飽含深厚的文化底蘊;比喻的運用和形、聲、色的生動描寫。

四、有關歸納內容要點的題型:
提問方式:請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內容要點。
答題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劃分本段的層次,第二步提取要點詞語,第三步整合答案。
答題示例:母親愛花,我也跟著愛起花來。家住在石門鄉間,前後有兩個小小的院子,於是,也種了不少雜七雜八的植物,按著季節,也會開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時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來淡淡的清香,覺得自己好像也安靜古雅了起來。夏天的傍晚,茉莉會不停地開,摘下兩三朵放在手心裡,所有青春的記憶都會隨著它的香氣出現在我眼前。我想,我愛的也許並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時光,在每一朵花後面,都有著我珍惜的記憶。(節選自席慕容《花的世界》)
問:本段寫我愛花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三點,請概括寫出。
分析:四句話中很顯然前兩句各是一層,後兩句是一層。再提取每層的要點詞「母親的愛花」「安靜古雅」「珍惜的記憶」,最後整合答案。
答:(1)受母親的愛花的影響 (2)花讓自己變得安靜古雅 (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記憶。

五、有關鑒賞人物形象的題型:
提問方式:請簡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題模式:按總分(分總)來回答。先用一句話從整體上對該人物作出一個定性分析,然後再從幾個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從幾個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後再用一句話作定性式的總括。
答題示例:女主人很快發現了我的反常行為,她嗅到了屋子裡的油煙味。即刻提出了質疑。那時我正站在廚房裡陶醉地聽著三兄弟的叫聲,我已經能夠准確地分清他們聲音中的微小差異了,有一個不叫我就會心事重重。女主人說,傻瓜蛋,有吸油煙機不用,你有神經病啊?我剛給她幹活時,她對我的稱呼是四個字——文學青年。這四個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話發出來,顯得無比的惡毒。僱用我三個月後,她叫我的就是這三個字——傻瓜蛋,她說之所以沒有解僱我,是因為我看上去不像別的人一樣嚇她一跳。
我示意她小聲一點,低聲說,煙囪里有一窩小麻雀,他們是我的兄弟。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像我是個什麼怪物),扭身走出了廚房,在門口她從牙縫里擠出了兩個字——農民。我喜歡這個稱呼,雖然它同樣惡毒,但我確實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我認為做個農民並不可恥。(節選自安勇《煙囪里的兄弟》)
問:文中的「女主人」是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請用一句話加以概括,並舉一例說明。
答:是一個鄙視進城打工農民的城裡人形象。如:從牙縫里擠出了兩個字——農民。(或無比的惡毒地將「我」稱為「文學青年」「傻瓜蛋」等)

G. 小說,散文等類閱讀有什麼答題技巧

現代文閱讀常用術語解說

表達技巧:表達技巧是指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原理、規律和方法來表現文章內容的。對表達技巧的評價鑒賞,就是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什麼內容,達到了什麼藝術效果等。鑒賞的核心是審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達到某種美感享受。對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不同的文體應從不同的角度考慮。

記敘文(包括散文)應從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從表達方式角度:各種表達方式是否運用自如,靈活多變;敘述人稱的選擇,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的好處;敘述順序的安排,倒插敘手法的運用及作用;描寫的特點(白描細描、細膩生動),心理描寫、細節描寫、景物描寫等的作用。

②從選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關系的處理,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

③從表現手法角度:是否運用了象徵法、對比法、襯托法、先抑後揚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從結構安排角度:是否開頭結尾,各有特色;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

⑤從語言運用角度:語言是否准確、簡練、生動、形象;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運用了什麼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

小說還應從人物塑造是否豐滿、典型,情節的安排是否合理、嚴密、變化、曲折等方面來考慮。

議論文主要從論證方法來考慮,特別是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引申論證等手法及其作用。說明文主要看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點功用,順序安排是否適當等。

表達方式,是指寫文章時所採用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達方式有5種,即: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和說明。

記敘文主要以記敘和描寫為主,其中兼有說明、抒情和議論;說明文主要以說明為主,也有敘述、議論甚至描寫;議論文以議論為主,兼有記敘、說明或是抒情。

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對比、象徵、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等。

分辨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幾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並分析其表達作用:

記敘文的四種記敘方式:順敘、倒敘、插敘、平敘(分敘)。記敘文的描寫分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記敘文的間接抒情方式:寓情於景、寓情於事、寓情於理。

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細節描寫描寫要抓住事物特點。「畫眼睛」是形象的說法,指寫人要寫出人的心靈,寫事要寫出事件的本質,寫景要寫出人對景的感悟,景的個性。

描寫要生動形象,這是描寫的特點決定的,也是描寫有別於敘述的地方。所謂生動形象,無非是使描寫對象有形、有聲、有色地再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此外,描寫要根據對象特點決定描寫方法,描寫時往往要帶有一定的情感,描寫有白描與細描等等。

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

記敘文的議論是「畫龍點睛」。記敘文的議論的「畫龍點睛」作用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闡發事物的意義

(二)表達作者的看法

(三)揭示文章的主題

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愛樂等主觀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

不同情形下的術語:

評價主旨用語: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 意境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語言淺近易懂,主旨深遠。

言簡意豐:語言簡潔,內容豐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盡而意無窮

含蓄蘊藉 委婉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意含而不露,或表達得不明顯,耐人尋味。

分析手法用語:

卒章顯志:在文章末尾點明主旨。

畫龍點睛:用一兩句精彩的話點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發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徵: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藉助於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來。

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

開門見山:文章開頭就進入正題,不拐彎抹角。

寄寓 寄託:把感情、主題放在一種事物上表現。

襯托 烘托: 用一個事物來陪襯另一個事物,以使後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強效果。

側面描寫:

對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懷古傷今 借古諷今:追念古代,傷感現實。

起興(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

語言特點用語:

勾勒:簡潔的語言描寫,介紹事物的大概。

濃墨重彩:描寫詳盡、細膩。

惟妙惟肖:描寫逼真,多指人或動物。

體物入微 窮形盡態(相):描寫細致入微、刻畫細致生動。

詩情畫意:

議論類 富有哲理 淋漓盡致 。

語言風格用語

行雲流水:結構、語言自然流暢。

形神兼備:語言、結構等形式與內容主旨 都無可挑剔。

簡潔 洗煉(練):語言簡練利落。

淺顯 明白如話:不雕塑飾,不加修飾。 平淡無奇 質朴清新 淡雅

詞藻華麗明快:明白通暢。

沉鬱頓挫蒼涼:低沉、蒼勁、舒緩、悲涼等。 雄健 雄渾:雄壯、強健、渾厚。

文章結構用語:

做鋪墊:在情節發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筆:前段為後段埋下的線索。

呼應 照應:前後的互相聯系。

渾然天成:結構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用語:

虛實相生:虛,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緊密結合在一起。

其它: 構思精巧 新穎 獨樹一幟 別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機杼:有創新,不沿用陳舊的格式、作法。

頗具匠心 感情細膩 感情真摯 躍然紙上 曲折 層次分明 一氣呵成 琅琅上口

考題在鑒賞作品的語言時,常常涉及以下內容:

⑴分析作品語言特點,如准確、簡練、生動、形象等;

⑵理解作品語言風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簡明、含蓄、深沉等;

⑶辨析作品採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主要包含:

⑴表達方式,如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⑵表現手法,如想像、聯想、象徵、渲染、烘托、對比,先抑後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等;⑶選材剪材,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詳略是否得當等;⑷行文的結構,如開頭和結尾、烘托鋪墊、前後呼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承上啟下、起承轉合等;⑸意境的創設,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辭方法的運用等等。

掌握運用八種常見的修辭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比喻: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運用比喻可以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比擬: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運用比擬,可使人或物色彩鮮明,描寫生動,蘊含豐富。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借代可使表達具體形象。

誇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像,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誇張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增強表達效果。

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用對偶,句子整齊,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排比: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其作用在加強語氣、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設問:總的作用是引起讀者思考。用在標題上,能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考,更好地體現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對「理解作者在文中所運用的表達技巧及其效果(作用) 」題, 結合原文信息和所學語文知識進行解答。答題要點包括三個方面:

1、用了什麼方法。要辨明本語句所運用的是哪一種修辭或表現手法。

2、表達了什麼內容。分析這種修辭或表現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現什麼內容, 要清楚此種修辭或表現手法的一般表達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種修辭或表現手法的一般表達效果,並結合具體語句加以說明。

答案表述的原則:

1、忠實於題干。題干包含了題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題的信息,題干中往往隱含了表述的范圍、角度和表達方式。審清題干是做好閱讀題的前提。

2、忠實於原文。「現代文閱讀題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憑空去想。」這教給我們做現代文閱讀題的一條基本原則,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題目找不出原詞句組成答案,也要弄通語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發,離「題」萬里。

3、忠實於語言規則。閱讀題答案表述要依據題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點全面,內容精確,用詞准確,語言簡潔,字數不超過規定數。

如何在原文中尋找語句答題:

1. 定區域。先確定題干中的語句在原文中哪個段落,從而劃定選擇答案的有效區域。

2. 明方向。認真審讀題目,弄清所問,找准答題方向,再「瞻前顧後」結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進行分析,找出最切題的語句作答。

H. 閱讀的技巧和方法。

閱讀方法和技巧是理解讀物內容,從中接受信息所採用的手段或途徑。有不同類別和層次。
(1)綜合類,有朗讀法、默讀法、精讀法、略讀法、速讀法等;
(2) 分項類,有解詞、釋句法,文章結構分析法,文章中心思想歸納法等;
(3) 與思維方法結合,有分析、綜合、比較、概括、歸納和演繹閱讀法等;
(4) 閱讀筆記方法,有劃重點、寫標題,編寫讀書提綱,寫讀後感及讀書心得等方法;
(5)按文體閱讀,有散文閱讀法、小說閱讀法、詩歌閱讀法、劇本閱讀法、科技文閱讀法等。
拓展資料:
信息式閱讀法
這類閱讀的目的只是為了了解情況。我們閱讀報紙、廣告、說明書等屬於這種閱讀方法。對於大多數這類資料,讀者應該使用一目十行的速讀法,眼睛像電子掃描一樣地在文字間快速瀏覽,及時捕捉自己所需的內容,舍棄無關的部分。任何人想及時了解當前形勢或者研究某一段歷史,速讀法是不可少的,然而,是否需要中斷、精讀或停頓下來稍加思考,視所讀的材料而定。
文學作品閱讀法
文學作品除了內容之外,還有修辭和韻律上的意義。因此閱讀時應該非常緩慢,自己能聽到其中每一個詞的聲音,如果嘴唇沒動,只是因為偷懶。例如讀「壓力」這個詞時,喉部肌肉應同時運動。閱讀詩詞更要注意聽到聲音,即使是一行詩中漏掉了一個音節,照樣也能聽得出來。閱讀散文要注意它的韻律,聆聽詞句前後的聲音,還需要從隱喻或詞與詞之間的組合中獲取自己的感知,得到自己的理解。
文學家的作品,唯有充分運用這種接受語言的能力,才能汲取他們的聰明才智、想像能力和寫作技巧。這種依賴耳聽—一通過眼睛接受文字信號,將它們轉譯成聲音,到達喉嚨,然後加以理解的閱讀方法,最終同我們的臆想能力相關。
經典著作閱讀法
這種方法用來閱讀哲學、經濟、軍事和古典著作。閱讀這些著作要像讀文學作品一樣的慢,但讀者的眼睛經常離開書本,對書中的一字一句都細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從而理解其中的深奧的哲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用經典著作閱讀法閱讀文學作品,往往容易忽略文學作品的特色,以 使讀者自己鑽進所謂文學觀念史的牛角尖中去。
麻醉性的閱讀法
這種閱讀只是為了消遣。如同服用麻醉品那樣使讀者忘卻了自己的存在,飄飄然於無限的幻想之中。這類讀者一般對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不感興趣,把自己完全置身於書本之外。如果使用麻醉性的閱讀方法閱讀名著,讀者只能得到一些已經添加了自己的幻想的膚淺的情節,使不朽的名著下降到鴛鴦蝴蝶派作家的庸俗作品的水平。
如果漫不經心地閱讀《安娜·卡列尼娜》,猶如讀一本拙劣的三角戀愛小說。麻醉性的閱讀在將進入成年的時候達到頂峰。年輕人的麻醉閱讀是造成大量的文學作品質量低劣的原因。
不同的閱讀材料要用不同的速度。例如,閱讀一部令人興奮的小說要比閱讀一本生物學的課本要快。
不同課本所用的速度也不同,因為有的寫得好,有的寫得差,因此,有的就比較難讀。每一學期,在讀不同課本的一個章節時, 給自己定一個時間,看一小時能讀多少頁。一旦你對你的閱讀速度有比較精確的估計,你就可以較好地安排你的閱讀和學習時間。
通用式閱讀法是一種時常採用的精讀方法。通常分五個步驟進行:
1、瀏覽。就是對文章做鳥瞰式感知,用較短的時間通讀一遍,獲取大量的有效信息,得到總體的印象,概括了解文章的主題,大意或觀點、材料。
2、提問。根據瀏覽的印象和自己的需要,提出需要弄清的問題,使閱讀文章的目標具體明確。提問可以從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去設計。內容方麵包括中心思想、社會意義、作者的情況、寫作的背景與動機、內容要點、主要章節和段落的研究等;形式方麵包括文章的結構布局、各個部分的關聯、體裁形式、表達手段、用語特點、詞句的推敲等。
3、精讀。這是關鍵的步驟,必須認真閱讀文章,圈點、批劃、評注,弄清詞句含義,逐段理解內容,理清線索,把握主題,針對自己提出的問題,作摘要,抄卡片,寫筆記,列提綱,繪圖表等,求得切實具體地解決問題。
4、背誦。強調記住需要記憶的內容,不一定都是一字不差的背誦,可以作嘗試性回憶,再與文章對照反復記憶,力求記得准確、迅速,也可以復述文章的主要內容,默寫提綱,記住要點。
5、復習。包括系統整理提綱和讀書筆記,重溫主要問題解決的辦法,完成必要的練習。通用式閱讀法,綜合運用了感知、記憶與思維的規律,能使閱讀獲得較好的效果。

I. 散文閱讀解題技巧

題型一:「詞語或句子的含意是什麼?或有什麼意蘊?

解題方法:

考查詞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動、形象、含蓄的句子;

2、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關鍵作用的句子。

解題時要先從詞句的表層含意理解,再聯系前後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規范答題」1.標明句子出處。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體和喻體。3.去掉喻體成分,概括為平實准確的語言即可。

抓關鍵詞+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結合主旨)

題型二:人稱類

提問方式:使用這種人稱寫的好處是什麼?或:為什麼要改變人稱?

——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A.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於心理描寫以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小說除外——小說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強見聞和感受的真實性。

B.第二人稱:以對面交流的形式,加強了互動效果,親切(有親和力),強化了抒情作用,還能起擬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稱:作者從旁敘述,增強了客觀性,顯得客觀冷靜,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

題型三:分析作品結構

語段在文中的結構作用

提問方式:某句(段)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從全文看,×× 件事在內容和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分析作品結構,考查某句(段)話或某物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方法:結構作用(專用術語):

(1)文首:

①開篇點題、總領全文。

②渲染氣氛,營造氛圍,烘托情感;

③設置懸念,為下文作鋪墊。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呼應前文、照應後文。

(3)文末:①點明中心、升華感情;深化主題;②收縮全文(總結全文)、照應開頭,結構嚴謹;畫龍點睛;言有盡而意無窮。

題型四:鑒賞藝術手法類。

題型表述方式通常為:

1.運用了什麼樣的藝術手法(藝術技巧、表達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寫「……」?

3.「……」這樣寫有什麼作用(或好處、妙處)?

4.賞析這段文字(這句話)的藝術手法和作用或表達效果。5.賞析這段文字(這句話)。

答題模式:手法+分析+藝術效果(注意疊詞:)+表達感情

方法:

1、表達方式:敘述:說明、議論、描寫、抒情(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

(1)敘述方式

順敘:按照時間或空間順序較清楚地進行記敘。

倒敘:從結尾或情節中的某一段寫起,造成懸念,引人人勝。

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可起到補充、豐富、深化原敘述的作用。

(2)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間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以樂景襯哀情、以哀景襯樂情;

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即事抒懷;

借古諷今:懷古傷今。(含蓄委婉)

(3)描寫方法(特點)

①、寫景的順序:如由遠到近、由高到低等

②、多角度描寫: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

③、描寫景物的手法技巧

A、結合

動靜結合 :以動襯靜、以聲襯靜

虛實結合 :如《雨霖鈴》正側結合:如《口技》

點面結合 : 如《江雪》 聲色結合

B、對比:明與暗、昔與今、

C、襯托:以動襯靜、以聲襯靜、樂景寫哀、哀景襯樂

D、白描(粗筆勾勒)與工筆(精雕細刻)

人物描寫:環境、場面描寫:

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生動再現景物特徵,營造一種氣氛,創造身臨其境之感,烘託人物的形象、情感(思想),為下文議論、抒情作鋪墊。

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既可用細描,精雕細刻,具體傳神,纖毫畢現;也可用白描,勾勒輪廓,簡潔傳神。

正面描寫:也稱直接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

側面描寫:也稱間接描寫,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側面描寫一般不單獨出現,往往與正面描寫結合起來。

點面結合: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共性與個性、總體情況與局部特點統一。

2、其他表現手法:想像、聯想、象徵、渲染、襯托、、映襯烘托對比、懸念、類比、用典、欲揚先抑、以小見大等。

3、材料安排:主次、詳略、線索、繁簡。

4、行文結構:承上啟下、起承轉合、銜接、鋪墊、伏筆、照應、開門見山、卒章顯志、畫龍點睛、首尾照應

5、修辭手法:比喻、比擬、設問、反問、對偶、排比、對比、借代、誇張

閱讀全文

與散文小說閱讀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情深不過相思語小說全文 瀏覽:601
泰劇紅繩小說txt 瀏覽:373
類似超強掌門系統的小說 瀏覽:620
地下城邂逅神大人同人小說 瀏覽:454
網路小說app排行榜 瀏覽:719
玄幻小說男主角叫朱什麼名字 瀏覽:771
女主姓紅的古言小說 瀏覽:718
魏七類似的小說推薦 瀏覽:66
江湖武俠網路小說 瀏覽:978
華麗回歸小說免費 瀏覽:623
女主變美復仇的小說 瀏覽:980
鄉村寡婦艷遇小說全集 瀏覽:145
女主網游小說百度雲 瀏覽:197
城鎮醫生小說最新免費 瀏覽:656
小說還海底兩萬里的作者是誰 瀏覽:497
斗魂小說的結局是什麼 瀏覽:236
寫人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瀏覽:441
有本小說主角外號叫小白兔 瀏覽:830
到韓國打游戲的小說排行榜 瀏覽:308
沈月溪是哪本小說的主人公 瀏覽: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