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中課外小說閱讀答題技巧
寫事的文章,要站在主人公的角度思考問題
說明文,從文章里找答案
(建議去買新閱讀訓練營)
② 初中語文閱讀的方法指導
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這句話充分表明了閱讀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為了使學生認識到閱讀的重要作用,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近兩年的中考語文閱讀題的分值一路攀升。閱讀題的分值幾乎佔了整個中考語文分值的半壁江山。因此,閱讀題做得如何、得分高低,不僅影響到語文成績而且還影響到整個中考成績。 針對這個變化趨勢,在這里給出幾點較實用的應答技巧,供考生參考。
一、要點概括類
1.摘引文中原句作為答案。
2.選取文中重要詞語語句組合成答案
3.劃分相關內容層次,一般有幾個層次就有幾個要點
二、感想啟迪類
1. 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義,聯系中心作答
2. 聯系自己或社會實際情況,引發感悟
3. 遣詞造句,講究三美:運用古詩文、名言警句;恰當運用對比比喻排比等修辭;運用成語。
4. 偷梁換柱法:把作者在該文章中的體驗、觀點用自己的話重新演繹一遍。
三、詞句品味類
1. 詞語品味:
A了解詞性感情色彩,揣摩詞語所表達的喜怒哀樂。
B.分析修辭,體會詞語的形象含蓄
2. 句子品味: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從它帶給你的啟迪去體會。
B.看句式結構(句式不同,表達的效果也不同):陳述句語氣平穩,不溫不火;疑問句能吸引讀者好奇心,能製造懸念;反問句能加強語氣;感嘆句能抒發強烈的感情;排比句層層深入,顯得氣勢磅礴;
C.從修辭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淺顯易懂,具體形象;誇張能突出事物的特徵;擬人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對比給人鮮明印象;反語顯得幽默風趣,諷刺意味強烈。
★答題方式:我認為……美在……它表現了…….
四、獻策舉例類
1.問題獻策分類
A.自然環境問題:大氣水體污染、生態平衡問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問題等等
B.社會環境問題:農村城市差別問題、留守兒童問題、輟學問題、文明問題等等
2.問題獻策舉例類解題注意事項
A.看清問題,問什麼答什麼,切忌答非所問。
B.所提出的方法措施必須是可行的有助於解決實際問題的,切忌紙上談兵空想主義。
C.主張創新
五、句子仿寫類
一審修辭,二看句式,三析句間關系,四品語體色彩,五考慮要保留的詞語和要替換的詞語。修辭、句式、句間關系、語體色彩弄明白了,再仿寫也就不難了。在沒有答題思路的情況下,要考慮和例句關鍵詞語相對、相同的詞語,
例如:「沒有藍天的開闊,可以有白雲的悠閑」這句子的仿寫。我們通過審題可以知道:1.要保留「沒有… …,可以有… …」2.可以考慮用」 大地、高山、海洋」 等來替換藍天。3.得出答案「沒有海洋的遼闊,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沒有河流的奔騰洶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沒有高山的險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氣;沒有高樓大廈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溫馨」等等。
六、 語言准確類
1.「××」詞好在哪裡?
★答題方式:用了「××」詞,生動地(准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
2.文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刪去:這樣的題目分四步:
1:判斷,一般是不能刪
2:解釋這個詞語在這句話中的含義,在程度.狀態.性質.范圍等方面加以限制.
3.比較:即比較刪掉這個詞語與沒有刪掉以前的區別,一定要結合具體的句子進行分析,意思變為「…「,與實際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4 結尾一定要有這樣的句子:這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准確性與科學性。
★答題方式:不能,刪掉了「××」詞,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顯得絕對化;用了「××」詞,准確地說明了……,符合實際情況,留有餘地,具有科學性,體現了語言的准確嚴密。
七、文段結構類
(一)要求理解文章重要環節並且明了其在全文中的作用類解題模式
1.看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位置,選擇它在文中的作用類別
如果用在文章的開頭,主要是:引起下文,總領全文,引出懸念,開門見山、點題、埋伏筆等
如果用在文章的中間,主要是: 承上啟下,總結上文,引出下文等
如果用在文章的結尾,主要是: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題目),深化文章的主旨,畫龍點睛等。
2.概括段意
★答題方式:段意+作用
(二)段落能否刪掉或者段落能否調換類的解題模式
1.判斷能否刪掉或調換(一般不行)
2.判斷這些文段之間的順序關系:並列關系、層進關系、總分關系、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答題方式:不能調換(刪掉),原文採用由……到……的順序介紹事物,調換(刪掉)後不合邏輯。
八、 修辭手法作用類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最常用的還是生動形象。
2借代: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與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
3誇張:誇張指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
作用: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可以引起豐富的想像,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4對偶:它是一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5排比: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強語言的氣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6設問:無疑而問」。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要確定答案。
作用:引起讀者思考。用在標題上,能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考,更好地體現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7反問: 反問的特點也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問號,有的打感嘆號。
作用:以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起強調作用
8擬人: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語言富有神采
9反復:由二個相同的詞語或句式構成反復..作用:主要起強調作用
★答題方式:這一句採用了… …的修辭手法, …....(作用)論述了… …(內容).
九、說明方法作用類
1.舉例子:使文章更具體、更有說服力,更好的說明了事物的特徵
2.下定義:完整、科學、准確的揭示了事物的本質特點,使之與其他事物區別開
3.列數字:更科學、准確、具體的說明了……的……特點。(《死海不死》關於死海含鹽量的一系列數字科學准確地說明了死海含鹽量高,浮力大的原因及特徵。)
4.打比方:形象生動的說明了……事物特徵。(《中國石拱橋》「石拱橋的形狀就像虹」形象生動地說明了石拱橋的形狀特徵。)
5.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向沙漠進軍》沙漠危害人類的兩種方式:游擊戰、陣地戰)
6.作比較:使被說明的事物特點突出。(答題要結合內容)突出了……(尋找比較點)
7.列圖表:直觀形象的寫出了……
8.作詮釋:對事物的某些特徵作一番的解釋
9.摹狀貌:(類似於描寫)比較生動形象
10.作引用:更有說服力的說明了……
★答題方式:這一句(段)採用了… …的說明方法,說明了… …事物的… …特點,起到… …的作用。
十、概括議論文論點類
方法1、論點出現的形式和位置: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應該是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標題、②開頭、③篇末、④論述過程中(注意承上啟下的過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當碰到文中沒有現成的表達論點的句子時,盡管有一定難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確理解全文內容的基礎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據論題和論據,參考作者要解決的問題,准確判斷和提煉作者的觀點,然後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達中心論點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較,找出最簡潔、最明確的句子。
十一、 根據短文提出的觀點補充舉例類
一定要看清楚是讓你舉什麼樣的例子,是名人的還是其他的。
1、可舉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說服力,並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識面,但一定要寫准確人物、事件,切忌張冠李戴。
2、也可舉凡人事例,可以編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實感,切忌過於誇大,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編亂造的。
★答題方式:人物+事例+簡短評價
十二、論證手法及其作用類類
1.舉例論證:運用具體事例,真實可信,更有說服力,有力的論證論點。
2.道理論證:引用名言,具有權威性,有力的論證論點
3.比喻論證:道理講得通俗易懂,語言生動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論證論點
4.對比論證:正確錯誤分明,是非曲直明確,給人印象深刻。有力的論證論點(答題要結合內容)
注意:答論證方法的作用時,先從內容上考慮,再從論證角度考慮,有力的論證論點一句必不可少。找論證方法時,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的順序就可以萬無一失。
★答題方式:這一段(一句)運用了…. 論證方法,論證了……(論點),顯得……(好處)。
十三、環境描寫的作用類
1.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A、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B、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以《孔乙己》為例,開篇關於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紹便屬於社會環境描寫,它揭示了當時社會等級森嚴,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冷酷勢利,為主人公的出場做了鋪墊。
2.自然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A烘托、渲染……氣氛,為下文埋下伏筆。
(《孔乙己》「中秋過後,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悲涼氣氛)
B表現人物……的心情。
(《我的叔叔於勒》)「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表現人物沮喪失望的心情。)
C暗示社會環境。
(《變色龍》「四下里一片沉靜,廣場上一個人也沒有」——暗示社會環境,反映沙皇統治的黑暗)
D結合具體語境:設置了……的背景,烘托形象,深化主題,與開頭形成照應,使文章形象、生動、細膩,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增強文章感染力。(例:《驛路梨花》中關於「梨花樹林」的描寫)。
E散文中景物描寫作用——用景物襯托所歌詠的對象的特徵,為後文作鋪墊。
環境描寫的作用。可以從以下六種情況判斷:是否烘託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氣氛,是否設置了背景,是否烘託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題,是否推動情節的發展。
十四、表達方式作用類
常見的表達方式如: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
抒情:引起讀者的共鳴,深化中心,畫龍點睛。
說明: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
描寫:身臨其境,栩栩如生
記敘文中的議論:點明中心,升華主題
記敘:要結合具體語言環境來分析(例:《最後一課》中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看到「鋸木廠後邊草地上, 普魯士兵正在操練」一句交代了時代背景。)
★答題方式:本段採用了… …的表達方式,表達了作者的… …感情,起到使讀者……的作用.
十五、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類
塑造人物手法包括:語言、動作、神態、肖像、心理(正面、側面、細節)描寫。
★答題方式:本段運用了… …的描寫手法, 塑造了(如果是側面描寫用襯托)……形象,表現了……性格,體現了……精神品質等
十六、指代詞指代對象的判斷類
1、常考的指代詞有:這、那、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後,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當通順
③ 中考現代文閱讀詳解技巧
具體的過程及目標包括這樣三個層次:
一是整體感知課文,要求用較快速度讀課文,能明確文章寫的主要內容,各段之間的聯系,以及文章的體裁、中心。不過多顧及細節。"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是文章閱讀的一個重要的原則。任何語言片斷都是由特定的語言環境的;任何問題都是有語言背景的。
二是細部研讀課文,要逐句逐段的精讀,理清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內在聯系,分層分段,運用分析與綜合的思維方法,對段意進行歸納概括。由段到篇,理清句、段、篇的關系,從各段之間的聯系中,體會作者的思路。
三是總體把握課文,達到理清全文結構,了解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中心,以及文章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即怎麼寫的,為什麼這樣寫。從閱讀行為看,經過對各部分的感知、辨認、理解,才有可能理解各部分在整體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致更完整、深刻地理解文章全貌。
其次培養自己良好的臨場閱讀習慣,拿到一篇注意理清內部的相互關系,從宏觀上居高臨下地駕馭文章,領會文章的主旨內涵。也就是說要"整體閱讀",大體瀏覽一二遍,了解文章的話題是什麼,寫作的對象是什麼,這是十分關鍵的環節,也是容易忽略的環節。在這一步,要善於"藉助",也就是要藉助文段的題目和出處,還要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後的注釋等,特別要瀏覽一下後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測文章的主旨,明確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這樣解題就心中有數了。同時 要善於藉助文段的首括句、小結句、過渡句、關鍵句,藉助經常出現的詞語,藉助重要的關聯詞。尤其要注意把觀點和材料分開,看看哪裡是作者運用的材料,把這些材料放到一旁,觀點就水落石出了,抓住這些觀點,就抓住了文段內容的核心。良好的閱讀素質不僅體現在對文章的整體把握上,還體現在對局部的確認。閱讀文章要抓住問題進行,沒有問題的閱讀在考場上是不存在的,閱讀時,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確定對應的語句,再仔細分析這一段里每一句話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同時要善於抓住命題者的命題意圖,也就抓住了閱讀的要害。閱讀題一般是從選文里有可能被學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來編成各種形式的問題,用來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接觸到具體題目時,要注意題目涉及的范圍,有的是局部題,有的則涉及文段的整體。涉及局部的題,要善於准確找到有效搜索區域,適當在文中做一點標記,也有的局部題涉及的區域可能需要在文段中遠距離搜索,考生要加強這個意識。
第三要善於掌握答題技巧和方法,善於在考場上抓網(系統)找點(准確)連線(關聯)。中考現代文閱讀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包括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比喻義、引申義、臨時意義,以及特點的關鍵詞語。(2)在具體的語境中分析句子的含義和作用。分析句子的深層含義,領會句子的弦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達作用,把握文中的關鍵句,句式的修辭作用等。把握文中的關鍵語句和內容豐富、含義深刻的語句(段)閱讀材料,首先要著眼於文章的整體,關鍵語句可以是概括段落中擬的句子,提示文章主旨的語句,或結構上承上啟下,或含義深刻表現力豐富的語句。不論是一段文章,還是整篇文章,常常有直接表達中心的語句,善於把握這樣的語句,是一種閱讀能力,要在閱讀實踐培養這種能力。(3)把握段內、句間的層次關系,理清全文結構,歸納文段要點,綜合文段的內容等。通過理清段內的層次關系,特別是內容復雜的段落。關系理清楚了,文章的脈絡也清楚了,通過合並同類項歸納文章內容要點。經過對文章各部分的感知、辨認、理解,才有可能理解各部分在整體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系;同時,我們從各部分在文中的作用,則更完整、深刻地理解整體,從而達到整體把握文章中心。(4)對文章的思想內容進行分析、概括,會提取主要信息,對表達技巧進行評價等。如文章的選材立意、布局謀篇、結構安排、語言的運用和錘煉,表現手法等。
當然現代文中閱讀中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不同文體特點的文章,要結合文體特徵的閱讀難點進行訓練。說明類的文章應該把握說明的對象和特徵,應用篩選要點的方法;記敘類的文章應當把握敘事、寫人、狀物的目的、抒發的感情,即寫作的意圖來歸納;議論類的文章應把握住中心論體即作者的觀點和態度的方面來概括。抓主旨句段,提全文之綱,抓語言脈絡,挈各段之領。歸納要點,確立中心。對於客觀性較強的題目,往往提示性和干擾性都很強,我們要善於排除干擾,利用提示。怎樣排除干擾呢?平時訓練中應注意總結主要的干擾源。例如"偷換概念""混淆概念間的關系""以偏概全""擴大范圍""張冠李戴""無中生有" "答非所問"對之提高防範意識。要善於比較,特別要注意內容的對應點和選項之間的比較。現在的趨勢是現代文閱讀的主觀題目增多,他的答案更具靈活性、多樣性,可能不惟一,只要意思對就可以,我們應該更重視作答的表述。准確根據題意概括出思維的結果,表述要准確、全面、簡潔。特別要注意范圍程度等方面的准確表達
④ 初中小說閱讀答題技巧一般在哪裡。。。答題技巧方法
初中文章閱讀重點是記敘文,閱讀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把握其文體特徵。記敘文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文章。中學階段,為了教學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訊、人物傳記、回憶錄、寓言、童話、小說等,都劃歸到記敘文教學中。
二、掌握記敘文的分類:從寫作內容與方式看,可分為兩類:簡單的記敘文和復雜的記敘文。從寫作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四類:1.寫人的記敘文;2.敘事的記敘文;3.寫景的記敘文(即散文);4.狀物的記敘文。
三、牢記記敘的要素:記敘文有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四、學會記敘的順序:常用的有三種——順敘、倒敘、插敘。
五、找准記敘的線索:一般有以下幾種——人線、物線、情線、事線、時線、地線。
六、區別記敘的人稱:一般採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個別時候使用第二人稱。
七、了解記敘的中心與詳略:整體感知,准確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與中心的關系,理解材料的詳略安排。
八、辨別記敘文所用的表達方式:常見的是五種——記敘、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比較復雜的記敘文,往往幾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
說明文也是初中閱讀的重要方面,關鍵是掌握說明方法。
1.舉例子:為了說明事物的情況或事理有時光從道理上講,人們不太理解,這就需要舉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來加以說明。如(中國石拱橋)把古代的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對我國建設石拱橋歷史的悠久、成就的傑出作了說明。
2.分類別:要說明事物的特徵或事理,從單方面往往不容易說清楚,可以根據形狀、性質、成因、功能等方面的異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標准分成若干類,然後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如《向沙漠進軍》一文將沙漠進攻的方式分成「游擊戰」和「陣地戰」兩類。
3.列數據:數字是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特徵或事理的最精確、最科學、最又說服力的依據。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數字說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作比較:為了把事物或事理說得通俗易懂,有時可以從人們已有的感性知識出發,利用人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較,從而喚起讀者的想像,獲得一個深刻的印象。如《人類的語言》一文將鸚鵡、猩猩的「語言」與「人類的語言」作比較,得出「只有人類才有真正的語言」的結論。
5.下定義: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內容或主要問題,常常用簡明扼要的語言給事物下定義。這是說明事物特徵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質的一種方法。如《統籌方法》一文,開頭就給"統籌方法」下了定義:「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下作進程的數學方法」。這個定義既指明了"統籌方法"的本質--數學,也指明了"統籌方法"的應用特點--安排工作進程。這樣,就把統籌方法和其他的數學方法區別開來了。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在說明文中運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們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變得具體、生動、形象。如《中國石拱橋》中「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讓讀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橋的特點。
7.畫圖表:有些事物的關系抽象而復雜,僅用文字說明還不能使讀者明白,這就需要附上示意圖,或按比例精確繪制圖,如產品設計圖、軍事行動路線圖等。有時,被說明的事物項目較多,也可制定統計表,將有關數字分別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瞭然。如《統籌方法》一文,畫了三幅箭頭圖,配合文字說明.使統籌方法更加具體可信。
8.作詮釋:這是對事物進行解釋的一種說明方法。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別是:定義要求完整,即定義的對象與所下定義的外延要相等,並且要從一個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內涵;而詮釋並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內涵就可以了,並且解釋的對象與做出的解釋外延也可以不相等。詞是能獨立運用的最小語言單位"這個定義,主語與賓語的內涵與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顛倒。即說"能獨立運用的最小的語言單位是詞"也行。而"鈾,是銀白色的金屬",則是詮釋,其內涵與外延都不相等,"鈾」的外延要小於"銀白色的金屬」的外延,因而主語與賓語不能倒過來說,即不能說"銀白色的金屬是鈾"。作詮釋不僅可以用來解釋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來解釋事物或事理的性質、特點、功用和原因等。作詮釋的語言雖不像下定義那樣要求嚴格,但也須簡明、准確、通俗易懂。如《死海不死》一文「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用的便是作詮釋的說明方法,這里的"死」指的是魚蝦草木的死,因為死誨鹹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長,所以叫"死海",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徵。
9.摹狀貌:就是通過具體的描寫揭示事物的特徵,有助於把被說明的對象說得更具體、生動。如《中國石拱橋》中"這些石刻的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這樣的說明顯得十分生動、活潑。
議論文閱讀,首先要了解議論文的特點。議論文有論點、論據、論證三大要素。只有把握住議論的這些特點,在閱讀時才知道從何入手,怎樣去「讀」。
一 把握論點。
閱讀議論文,最關鍵的是要找出文章的中心論點。大多數文章,標題只是提出了一個論題,中心論點隱含在文章的論述中。有的文章,標題就是中心論點。那麼,作為論點的標題,一般是個表判斷、表肯定的句子或短語。也有的文章,在開頭提出中心論點。還有的文章,在行文當中或篇末提出中心論點。。
二 弄清論據。
閱讀議論文,在抓住論點之後,還要弄清楚文中是用哪些論據來證明論點的。論據一般分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兩種。事實論據包括事例、史實、統計數字等。事實必須確鑿可靠,有代表性。道理論據包括革命導師的正確論述和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等。此外,正確反映自然規律和人類生活經驗的名人名言、諺語、格言等,也屬於道理論據。
三 搞清論證方法及論證方式。
搞清論證方法,才能更好地把握、理解中心論點。要搞清論證方法,首先要了解常用的論證方法。經常使用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其次,還要明確議論文的兩種論證方式,即立論和駁論。立論就是針對事物或問題直接闡明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駁論就是通過反對錯誤或反動觀點,從而樹立起自己的正確觀點。在駁論文中,用到的論證方法還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及歸謬法等。
四 理清議論文的結構。
閱讀議論文,必須理清議論文的結構。立論文的結構一般分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個部分,也就是引論、本論和結論。議論文的常見結構形式有:並列式,段落層次間是平行並列的關系;層進式,各部分之間是層進關系,即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總分式,論證的層次間是總論和分論的關系,或先總後分,或先分後總,或總分總。駁論文的一般結構方式是:擺錯誤論點、分析錯誤論點的實質及危害、得出正確的觀點。
五 了解議論文的語言特點。
由於議論文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一種文體,因而它的語言往往有鮮明的個性,或針砭時弊入木三分,或剖析事理一針見血,或諷刺社會不良風氣毫不留情。除了嚴密的邏輯性外,遣詞造句也是頗費心機的,我們在閱讀時要細心體會。分享給你的朋友吧:i貼吧 新浪微博騰訊微博QQ空間
⑤ 初三語文小說閱讀方法整理 求學霸
一、把握小說的故事情節。
閱讀小說,既要緊緊抓住人物某個動作或某個事件,同時,也要注意小說情節的曲折跌宕這是整體感知小說的基礎,是鑒賞小說藝術特色的前提。也是小說閱讀考查的重要內容。它要求考生能概括小說的故事情節,了解小說情節安排的特點和作用。把握小說的故事情節,常見的設題方式有:
①
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言)概括小說的故事情節;
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②
某段文字(或某個情節)在文中有何作用,請作簡述。
③
為什麼小說要幾次寫到某某事件?小說在描寫人物時有哪些伏筆或照應?找出來並作簡要分析。
解題思路:明確情節構思為表現人物的宗旨,結合情節的一般作用(一是創造懸念,引人入勝;二是前後照應;三是側面襯托、埋下伏筆;四是總結上文、點明題意;五起線索作用)。然後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
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
XXX情節(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現了……
回答小說情節安排的特點和作用方面的問題,必須掌握情節安排方面的基本知識。情節安排指的是作者是如何敘述故事的,方法有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其中倒敘和插敘是考查的重點。敘述順序的安排(手法的運用及作用)
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
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平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情節安排還包括照應和伏筆。照應就是文學作品前後文之間的互相呼應。照應能使情節連貫、脈絡清晰、結構緊溱。伏筆是指文學作品中,在前段里為後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在小說中使用伏筆,能使小說情節曲折,結構緊湊,構思精巧,前呼後應。
情節安排對刻劃人物形象和突出小說的主題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小說的開頭和結尾
小說是否成功,關鍵在於構思的精巧別致。巧妙的構思首先表現在新穎、獨特、有懸念、有起伏,結構精巧。小說的構思精巧還表現在含蓄曲折。
小說常用的開頭:
1、設疑法(懸念法):提出疑問,然後在行文過程中或結尾才回答疑問。作用是造成懸念,引出下文,並引起讀者的思考,吸引讀者把小說讀下去。
①引起讀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節。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說的主題。
2、寫景法。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
小說的結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結局。(思維方向)好處:
①從結構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節陡然生出波瀾,如石破天驚,猛烈撞擊讀者的心靈,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從表現手法上看,與前文的伏筆相照應,使人覺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題。
2、分析令人傷感的悲劇結局。
①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題。
②從表現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 這種結局令人感動,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悅的大團圓結局
這種結局符合人們的閱讀心理。人們閱讀小說,目的是要得到快樂;因為真實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樣缺多圓少,所以才希望文學的夢境結局是圓滿的,以寄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①從表達效果上看,小說喜劇結局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耐人尋味。
②從閱讀者的情感體驗看,喜劇性的結尾與主人公、作者的意願構成和諧的一體,給人以欣慰、愉悅之感
③從主題上看,這樣的結局凸顯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戰爭,反映出人類嚮往和平美好生活的願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結尾。它留下了 「空白」給讀者想像,讓讀者進行藝術再創造。
二、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
小說塑造典型性格的寫作方法包含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小說創作用間接描寫方法塑造典型性格,以描寫其他人物來襯托、表現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最常見的還是用直接描寫方法塑造典型性格,在故事情節發展中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肖像、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
分析人物性格特徵,必須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全面、恰當、實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徵是從情節中引出的結論,反過來可以解釋情節。只有全面而恰當的結論才能正確解釋全部情節。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多重性,多角度進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徵。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
⑥ 中考小說閱讀答題方法
1.揣摩文章標題
應對策略:
*從標題表層意思及語境義、引申義或比喻義兩方版面回答
應對策權略:
*揣摩標題中的修飾限制詞的表達效果及其在文中的特殊含義
*從貫穿情節、概括主要內容和標題本身形象、生動、簡潔等方面回答
應對策略:
*擬訂標題,可借鑒上述方法,進行反推
2.補充情節
應對策略:
*理清小說情節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用詞或短語或短句概括,與題目對照
*①把題中已經給出的情節部分在文中找到相應的位置,縮小填空處需要概括的內容範圍;
②按六要素的概括方法及參考題目已給出部分情節的表述形式概括需補充的情節部分。
應對策略:
*抓住文中表示人物情感變化的詞語
注意點:
抓住小說中提示性詞語
注意題目中已給出的短語的結構形式
3.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小說內容
應對策略:
*按記敘文六要素提取關鍵詞,按「什麼人(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做了什麼事,結果如何」的形式組織成完整的語句;
4.分析人物形象、性格
應對策略: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
*將典型人物置於典型環境中去理解
*通過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
*通過人物間的關系分析人物性格
⑦ 中考語文閱讀技巧
拿過文章要先略讀,記住大概內容,第二遍讀再深入理解,然後看文的什麼題,根據題意,再從文章中找答案,我每次都這樣寫閱讀,每次只丟0·5分或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