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集作者 > 寫一個小媽蕭紅的小說

寫一個小媽蕭紅的小說

發布時間:2021-01-18 15:39:05

⑴ 蕭紅小說的文體特點

蕭紅是一位體驗型、情緒型的極富才華的現代女作家。她的一生顛沛流離、短專促悲涼,飽受被放屬逐的寂寞、孤獨和痛苦。蕭紅的小說創作正是她的悲劇人生的真實寫照。她以自己悲劇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體驗,觀照她所熟悉的鄉土社會的生命形態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國民性弱點,抒寫著人的悲劇、女性的悲劇和普泛的人類生命的悲劇,從而使其小說獲得一種濃烈而深沉的悲劇意蘊和獨特而豐厚的文化內涵。蕭紅的小說具有鮮明的文體特徵,她打破了傳統小說單一的敘事模式,創造了一種介於小說、散文和詩之間的邊緣文體,並以其獨特的超常規語言、自傳式敘事方法、散文化結構及詩化風格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蕭紅體」小說文體風格,從而促進了現代小說觀念的更新,使小說取得另一種特殊意義的存在。蕭紅小說正是以其深沉的悲劇意蘊和獨特的文體風格在我國現代文壇上獨佔一隅,構築了一個獨具韻味的藝術世界。

⑵ 蕭紅小說的背景是什麼

蕭紅(1911.6.2—1942.1.22),原名張乃瑩,另有筆名悄吟,黑龍江呼蘭人。幼年喪母,1928年在哈爾濱讀中學,接觸五四以來的進步思想和中外文學。尤受魯迅、茅盾和美國作家辛克萊作品的影響。由於對封建家庭和包辦婚姻不滿,1930年離家出走,幾經顛沛。1932年與蕭軍同居,兩人結識不少進步文人,參加過宣傳反滿抗日活動。
1933年與蕭軍自費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魯迅的幫助和支持下,1935年發表了成名作《生死場》(開始用筆名蕭紅),螢聲文壇。
1936年,為擺脫精神上的苦惱東渡日本,在東京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
l940年與端木效蕻良同抵香港,不久發表了中篇小說《馬伯樂》和著名長篇小說《呼蘭河傳》。
1942年,歷盡坎坷之後在香港病故,時年31歲。

著作書目:

《跋涉》(小說、散文集)與蕭軍合著, 1933(自費出版)
《生死場》(中篇小說)1935,上海容光書局;1980,黑龍江人民
《商市街》(散文集)1936,文生
《橋》(小說、散文集)1936,文生
《牛車上》(小說、散文集)1937,文生
《曠野的呼喊》(短篇小說集)1940,上雜
《蕭紅散文》 1940,重慶大時代書局
《回憶魯迅先生》(散文)1940,重慶婦生活社
《馬伯樂》(中篇小說)1941,重慶大時代書局
《呼蘭河傳》(長篇小說)1941,上雜 1954,新文藝;1979,黑龍江人民
《手》(小說)1943,桂林遠方書店
《小城三月》(小說)1948,香港海洋書屋
《蕭紅選集》(中、短篇小說集)1958,人文
《蕭紅選集》 1981,人文
《蕭紅書簡輯存注釋錄》蕭軍輯,1981,黑龍江人民
《蕭紅短篇小說遜 1982,黑龍江人民
《蕭紅散文選集》 1982,百花
《蕭紅》(中國現代作家選集)1984,人文
《蕭紅代表作》(短篇小說集)1987,人文
創作背景看這篇文就了解了~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x/05-xiao_h/009.htm

⑶ 蕭紅的長篇小說有啥

《呼蘭河傳》1940年寫於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

《生死場》寫於1934年9月

⑷ 蕭紅生前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是什麼

《馬伯樂》是蕭紅生前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作品描寫了馬伯樂在抗戰前夕為回躲避戰答亂,攜家眷從青島逃到上海,又輾轉松江、南京最後抵達漢口。馬伯樂是個典型的舊知識分子形象,膽小而怯懦,靈魂空虛,缺乏理想。一遇險情便六神無主,而危機一過,卻又忘乎所以。逃難到漢口後,竟不顧自己是有家室的人,還想入非非地想同自幼認識而今在漢口邂逅的王小姐談戀愛。小說的風格屬於辛辣的諷刺意味,馬伯樂是作者塑造的一個相當成功的形象,遺憾的是這部小說的第二部未能寫完。因此劉以鬯在《蕭紅的〈馬伯樂〉續稿》一文中認為,「青島、上海、漢口與重慶,都是蕭紅熟悉的大城。蕭紅以這四座大城作為《馬伯樂》一書的背景,是可以滿意地表現出抗戰前夕與抗戰期間一部分人的生活內容的。如果蕭紅能夠將《馬伯樂》下篇也寫出的話,寫中國現代文學史的人必定會對這部意義深長的諷刺予以較高的評價。」

⑸ 蕭紅寫小說的風格

蕭紅是具有悲天憫人的憂郁情懷的作家,其小說出色地呈現了憂郁之美回本文在這樣四個層面展答開對蕭紅小說憂郁詩學的剖析論憂郁、悲天憫人、憂郁的詩化、憂郁風格的根基「論憂郁」旨在闡明憂郁作為一種美學范疇的特徵「悲天憫人」是對蕭紅小說抒寫對象的概括,蕭紅始終把對生命現象的敏銳關注和悲憫關懷作為小說抒寫的重心,這份憂郁悲憫又是為其藝術筆觸所詩化的,「憂郁的詩化」即是對其小說藝術造型特點的探討蕭紅小說的憂郁詩學風格乃是生長在作家心靈土壤上的藝術之芽,「憂郁風格的根基」是對其小說憂郁風格賴以生成的精神緣由的發生學探源由此作為作家心理的憂郁、創作動力的憂郁、藝術風格的憂郁,共同構成了其小說憂郁詩學的各個環節以憂郁詩學的視角打量蕭紅,那麼她對中國現代文學的貢獻不僅在題材方面,更在美學方面同時試圖表明,經文本細讀亦可提煉出一種小說詩學品格,這對理解作家和小說美學研究都不無裨益

⑹ 京派小說的理論主張李劼人「大河小說」的寫作特點蕭紅小說的文體特點

美學特徵
從某種意義上說,京派文化是鄉土文化的典型象徵,具有雙重的文化和美學特徵:
一,對現代性既追求,又懷疑,從而導致對現代性的焦慮;
二,在現代性的強大沖擊下,對本土的傳統美感日漸消失而感受到了一種輓歌情懷。
京派小說家們的文學觀念和主張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堅持自由主義,反對政治和意識形態對文學的干預和制約;
二,追求純正的文學趣味,對抗文學的商品化。
在30年代的政治歷史語境中,京派作家無疑是處在邊緣的,因為左翼要求文學為政治服務,海派主張文學商品化,而他們的主張與時代格格不入,但是他們所追求的文化價值和人文理想,他們對人的尊嚴、對和諧生命境界的追求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固守,都具有某種永久的啟示意義。

李劼人作品最大的特點是以方言寫作,真實記錄成都地區生活百態。
李劼人小說中關於川劇的描述甚多,他的「大河三部曲」被稱為「小說的晚清川劇史」。《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和《大波》中,往往一段對話,一段場景,就把當年川劇的盛況生動地展現出來。川劇藝術中那簡練而經典的對白、豐富的方言以及濃郁的鄉土氛圍,也都自然融入到李劼人先生的作品中,從而增加了他作品的藝術魅力。
李劼人先生一生熱愛川劇。他的小說中到處都有關於川劇的描述。川劇研究員蔣維明先生曾化用郭沫若的評語,稱「大河三部曲」是「小說的晚清川劇史」。
既然是「史」,當然就有對川劇的全方位描寫。川劇的演變,川劇、唱腔、演員、觀眾,川劇演出的環境等等,在李劼人筆下都有生動而親切的記述。《死水微瀾》寫鄧幺姑對成都的嚮往就是從川戲開始的:「她知道(成都)有很多會館,每個會館里,單是戲台就有三四處,都是金碧輝煌的;江南館頂闊綽了,一年要唱五六百台整本大戲,一天總有兩三台戲在唱。」對於川劇的劇目和演員,作家借書中人物之口,隨意就拈出一大串:「悅來茶園三慶會的川班,老角色也多,新角色也好。楊素蘭的《大劈棺》,劉文玉、周名超的《柴市節》,李翠香的《三巧掛畫》,鄧少懷、康子林的《放裴》,蔣潤堂的《飛龍寺》,還有游澤芳的《痴兒配》,小群芳的《花仙劍》。這才是高尚娛樂啊,好不安逸!」諸如此類的文字,在《暴風雨前》《大波》中也比比皆是。往往一段對話,一段場景,就把當年川劇的盛況生動地展現出來。
一、 創造了中國現代長篇歷史小說的一種新形式"大河小說"。
在這個形式中,波瀾壯闊的社會歷史大變動,被有聲有色地以風俗史的面貌再現出來,而探討社會歷史變動的原因,也成為小說隱含的主題。郭沫若曾經稱贊李劼人的小說為"小說的近代史"、"小說的華陽國志"。《華陽國志》是東晉時江源(四川崇慶縣)人常璩寫以四川為中心的方域史,李劼人在民國史還沒有問世之時,以過來人的身份對地域史料征之於野,集中描繪歷史轉折時期一個多事的內地省份的政治風雲和人情世態,帶有地方域史小說的色彩。所以,稱他的小說為"小說的近代《華陽國志》",是恰到好處的。
二、 注重細節刻畫及環境描寫的真實性和整體性,追求客觀、冷靜地再現現實。
這一點體現著對法國19世紀現實主義的借鑒,而與中國現代小說主流現實主義,即不避主觀抒情的、表現手法開放的現實主義,有著明顯的差異。
三、對女性形象的塑造,具有福樓拜、左拉作品女性形象刻畫的某種特徵。
《死水微瀾》中的鄧幺姑,《暴風雨前》中的伍大嫂,《大波》中的龍蘭君(黃瀾生太太),以及後來寫的《天魔舞》中的陳莉華等人一起,構成了李劼人小說的女性形象系列,而在注重女性形象塑造方面,法國文學對李劼人的影響是明顯的。
總之,在中國現代現實主義文學的具體形態中,李劼人代表了一種古典的、法國式的追求客觀真實的風格。

《呼蘭河傳》是蕭紅後期完成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相對於《馬伯樂》的未完成而言),是蕭紅小說創作的顛峰之作。蕭紅對小說文體的追求,蕭紅小說風格的建樹,都見之於這部作品。而我認為,蕭紅小說風格最重要的特質,遠非所謂抒情的、感性細膩的,而是在於戲劇性的諷刺。適應這種想像方式,蕭紅創造出場景性的小說結構,發展了一系列反諷手段,從而建立了她個人的成熟的小說文體形式。如果我們錯過了這個最重要的特質,我們也就忽略了這位女作家孜孜以求的藝術建樹,我們也就會錯過在中國現代女性寫作傳統中如此可貴的一個新要素。
文字,是文學作品訴諸讀者的審美情感和認知活動的最原初的物質形態。它直接體現著作家的情感心理和作品的藝術風格。在中國現代文壇上,具有不同藝術風格的女作家都呈現出不同的語言特色。如冰心的清瑩圓潤、蘊藉空靈,丁玲的細膩直白、激切酣暢,廬隱的凄麗悱惻、感傷沉鬱……,均各呈異彩,各有千秋。而蕭紅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別具一格,表現為超常規的句法形式及由此而來的新鮮自然、稚拙渾朴的美學意趣,形成了獨特的「蕭紅味」。
讀蕭紅的小說,最初最直接的感受便是她超常規的文體語言。她並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維循規蹈矩地寫,而是以一種極自然的陌生語言去描寫她所熟悉的一切,借用作者的話來說,就是「非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鮮」(《九一八致弟弟書》)。比如《王阿嫂的死》中的首段文字:

「草葉和菜葉都蒙蓋上灰白色的霜。山上黃了葉子的樹,在等候太陽。太陽出來了,又走進朝霞去……
這里,不說霜覆蓋了草葉和菜葉。而說草葉和菜葉都蓋上霜;不說山上的樹黃了葉子,而用一個修飾語來修飾中心詞「樹」,讓它去「等候」太陽;不說太陽被朝霞擋住,而說它「走進朝霞去」。顯然,前者都是日常的語言,而後者則多少都超乎規范了。這就給讀者帶來了一種生疏感和新鮮感——一種「明麗和新鮮」
蕭紅對語言的超常規運用既表現為新鮮、生疏,同時又表現為直率、自然。蕭紅語言的直率首先表現在她率性而言,以她特有的童心觀照世界時對這個詩意世界不加雕飾的語言描繪。這里有《牛車上》中的三月春陽,有《後花園》中的六月鮮花,有《小城三月》中的初春原野等等,它們都是一個個兒童眼中的世界,毫不雕飾,秀韻天成。同時,這種直率的語言又表現出自然的特點,因為直率,毋庸偽飾、矯情,就更顯得自然質朴。在蕭紅的文學語言中,直率和自然這兩種特性是水乳交融、渾然一體的。蕭紅的小說語言清純童稚,拙樸天成,純而多韻,拙而能巧;於渾朴中帶有雋逸的色彩,在清純中內蘊醇厚的意韻,從而成為「蕭紅體」小說敘述風格的重要特徵。
蕭紅在本質上是一位自傳型和情感型的作家,她認為「一個題材必須要跟作者的情感熟悉起來,或者跟作者起著一種思戀的情緒」。【33】正是基於這樣的審美意識,自傳式敘事方法才成為蕭紅自覺的選擇與追求。在她的小說中,這種自傳式敘事方法主要體現在下述的兩個方面:
首先,是自傳性的懷舊筆調。
蕭紅最成功、最富藝術魅力的作品,大多是那些融進她個人生命體驗和生活經歷的自傳體小說,如《後花園》、《家族以外的人》、《呼蘭河傳》、《小城三月》等,它們均無一例外地運用了自傳性的懷舊筆調,通過回憶的方式,「以我觀物」敘事記人,寫景狀物。
蕭紅之所以如此執著地運用自傳性的懷舊筆調,緣於其一種自覺的創作觀。一般說來,與現實貼得太近,常常不容易把握住生活的本質與內涵;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造成適當的審美心理距離以後,才有可能看清它的全部價值。因此,蕭紅非常重視「思索的時間」,她曾以雷馬克的創作為例強調了這種時間距離的重要性【34】。正是這種心理距離,使她有充分觀照和反思的時間,從而為她深入地揭示生活以至人生的真實底蘊創造了條件,她的自傳性懷舊作品因此獲得了巨大成功。此外,這種適度的心理距離不但為蕭紅提供了一種「思索的時間」,而且也為她提供了一個題材與她的情感熟習的時間。蕭紅也是這樣認為的,題材與情感的熟習,「這多少是需要一點時間才能夠把握的。」【35】而這里所說的情感不再是簡單的原始情緒,而是較高層次上的審美情感。由於蕭紅在時空上已遠離故事中的題材、人物和環境,過去的一切已經經過時間的過濾與沉澱,這就使她能夠抽身事外,而以一種審美靜觀的態度去回憶,用懷舊的筆調將自己的原始情緒升華為一種審美情緒,並進而與題材溶為一體。《呼蘭河傳》回憶的是故鄉呼蘭河的平庸的生活,刻畫的是動物般生存著的人們,但這里「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36】

⑺ 蕭紅的小說《生死場》好看嗎內容是什麼

《生死場》是蕭紅早期創作的一個巔峰。這部作品奠定了蕭紅作為抗日專作家的地位,使屬她成為三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特別是魯迅為之作序,胡風為其寫後記,都使《生死場》成為一個時代民族精神的經典文本。

內容簡介:
這部小說的構思開始於哈爾濱時期,前半部的片斷曾於1934年4月至6月,在哈爾濱《國際協報》的《文藝》周刊連載。全書共有十七節,在第一節《麥場》至第十節《十年》里,作者用充滿感情的筆調,描寫了東北農民貧苦無告的生活。他們身受地主的殘酷壓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背向藍天、臉朝黑土、辛勤操勞、累彎了腰、累跛了腿,還是得不到溫飽,受著飢餓和疾病的煎熬,在這種牛馬不如的生活中,有的婦女生下來的孩子也是畸形的。

⑻ 蕭紅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短篇小說集《曠野的呼喊》、《蕭紅散文》、《回憶魯迅先生》

⑼ 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是部什麼題材的作品

蕭紅的代表作《呼蘭河傳》
描述了蕭紅的家鄉呼蘭河那一群蚊子似生,蚊子似死的人民,以及他們愚昧、落後的生活。蕭紅從呼蘭河人民對老中國的病態文明的繼承、集體無意識的殺人兩方面對他們身上這種國民劣根性進行了有力的批判。
但她也通過作品展現了未被這愚昧的社會淹沒的生命力。同時她通過這種無目的、無意識的混沌生活狀態,揭示出人應該確立主體意識,主動地追求人生存的價值,唯有這樣,我們的民族才會發展進步。

巜呼蘭河傳》是一本童年回憶錄,是藝術風格獨特的長篇小說,是蕭紅作品中最成功的篇章是一部文化散文小說史詩.
巜呼蘭河傳》比之於《生死場》,情感上要細膩得多,文字也打磨得比較漂亮,三十歲的蕭紅用一種較為包容的眼光看待愚昧的故鄉,看待那些麻木的心靈,當她寫到童年的記憶,寫到後花園中的小黃瓜、大倭瓜,那些蝴蝶、螞蚱、蜻蜓時,筆觸彷彿還有了一些溫暖、一些陽光的氣息, 但它與《生死場》在本質上的凄冷、荒寒是一致的。這些許溫暖更映襯了心靈荒寒、靈魂死滅的存在的可怖。敘述者變得更為深藏不露,彷彿沒有了生死場里那種撕心裂肺似的直接吶喊,但我們仍舊能感受到作者悲憫的眼光在文字之上流淌,在那些表面溫和平靜的故事裡頭,有著她泣下的血淚:「人生何如,為什麼這樣的悲涼?」

「呼蘭河這小城裡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在埋著我的祖父。」「那園里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仍舊,也許現在完全荒涼了。」「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地種著,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不久春裝換起來了,只是不見載著翠姨的馬車來。」《呼蘭河傳》是她家鄉的事,這個含淚而出走的娜拉漂泊一生,不肯承認自己是有家的人,然而,她的心底是多麼依戀家鄉,思念著她的祖父啊。

蕭紅的一生凄慘。童年時期沒有享受到正常的父母之愛,少女時期感情受騙,被人拋棄在旅館做人質,這種打擊是毀滅性的。後來跟蕭軍相依為命,但是性格不合,常常產生矛盾沖突。

閱讀全文

與寫一個小媽蕭紅的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看的小說不狗血言情 瀏覽:657
小說萌妃駕到古代 瀏覽:882
好看的娛樂圈假戲真做小說 瀏覽:18
免費小說紅裙閱讀 瀏覽:124
有聲小說骨雕美女 瀏覽:429
好看不膩的言情校園小說 瀏覽:419
古代姐弟師生戀小說下載 瀏覽:640
有小李飛刀傳入的玄幻小說 瀏覽:298
古代小說牝中 瀏覽:274
當妖女遇到大神有聲小說 瀏覽:192
邪惡武俠小說全集在線閱讀 瀏覽:10
有關奶爸的完本小說排行榜 瀏覽:664
後宮小說排行榜完本經典之作 瀏覽:882
小說主角鄧飛 瀏覽:660
主角養蠱的小說 瀏覽:216
天鵝系列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199
如何免費看人間失格小說 瀏覽:91
校園小說2008 瀏覽:708
好看的香港黑幫小說 瀏覽:531
推薦爆笑都市小說 瀏覽: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