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說由什麼因素組成
小說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形象的描寫方法有: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人物描寫的角度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故事情節(故事情節是指作品所描寫的事件發展,演變的全過程,故事情節的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環境描寫(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環境和事情發生的背景作描寫。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及花草鳥蟲的描寫。社會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具體背景,處所,氛圍以及人際關系等作描寫。) 影響小說發展的因素 影響小說發展的因素很多,概括起來分析,不外乎小說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個方面。小說內部因素主要指小說文體和小說類型。小說文體不同於詩賦、散文和戲曲,它在敘事的層面上與史傳十分接近,但文體仍然有別。白話小說文體自宋元以來已形成一種比較穩定的體制,這個體制要求小說家在創作時必須順應它的種種規則。劉勰《文心雕龍》講「定勢」,曹丕《典論·論文》講「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都是強調文體不同,表現方式和風格也就不同。清代小說上承明代,它在文體上有所發展,也是在前代敘事經驗的基礎上發展的。小說文體是相對於文學別的門類而言的,在小說文體內部,還有類型之別。這里應當特別地說明一下,作為文學范疇的「類型」,決不只是由題材來劃分的,我們說「講史」、「神魔」、「人情」等等,很容易令人誤解為僅僅是題材的區別;題材固然是一個重要因素,不過它同時還包含有體裁(長篇和短篇)、主題和敘事風格等等因素。比如《大宋中興通俗演義》和《說岳全傳》都是寫岳飛抗金,但前者是「講史」,後者卻是「英雄傳奇」。類型是小說創作傳統所形成的文學規范,小說家在創作時不能不受其影響,誰也不能徹底擺脫寫作傳統所固有的慣性張力,因此他的作品也就是作品所屬類型中的最新成果,或者是傳統類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變異,變異可能成為新的類型,但它仍然含有舊的類型的基因。 影響小說發展的外部因素指的是小說創作的環境因素,如政治、經濟、宗教、倫理以及文學的其他門類如說唱、戲曲等等。外部環境因素對小說創作的影響,有許多論著專門論述這個問題,這里似乎不必多談。但我想要強調的是,在封建文化專制比較嚴苛的時代,政治因素起的作用就很大。明末時事政治小說十分活躍,入清以後,這個類型仍有強勁的活力,但其主題卻發生了根本變化,明清鼎革成為主要話題。隨著「文字獄」的文網收緊,這個類型很快就銷聲匿跡。就是寫世情和家庭生活的作品,也盡可能將故事背景虛化,以避免有譏刺現實之嫌。乾隆年間有人用白話譯述《聊齋志異》的若干作品,就將原作的清初背景都改作了前朝。 所有小說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都不是各自孤立的存在,更不可能各自孤立地決定小說的面貌,所有這些因素都要聚集於小說創作主體,也就是小說家身上。小說家作為社會的具體成員,他必定出身在一個具體時代,出身在當時社會結構中的某一階級、某一家族和家庭之中,他的社會地位、經歷以及他受到的教育必定影響到他的社會立場、生活態度、審美觀念以及藝術創造能力,而這些對於他所創造出來的作品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可以說,小說家對於小說發展的歷史是有決定意義的。歷史是由一系列彼此關系錯綜復雜而有時間連續性的事件所組成的,而決定歷史發展的卻是人的活動。小說史作為整個歷史的一個側面,也概莫能外。從事小說創作的人的綜合素質決定著小說的質量,一個時代的創作群體的整體素質自然也決定著這個時代的小說面貌。中國白話小說的初期形態在敦煌石室所藏的話本小說文本上可以看到。那些作品寫於唐末五代或北宋初年,由是可知白話小說的出現是很早的了。可是從北宋到南宋,到元代,白話小說長時間地處於一種樸拙的狀態,在藝術上沒有多大長進。這是為什麼呢?原因當然很多,但其中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就是白話小說的作者。在由宋至元的漫長歷史時期中,參與白話小說寫作的基本上是「說話」圈子中所謂「書會才人」,或者是書坊主人及其相關之人。他們也許諳熟「說話」伎藝,但對於作為書面文學的小說敘事並不擅長,他們的社會地位不高,文化修養遠不及從事詩文創作的士大夫文人,因而他們只能將十分受聽眾歡迎的「說話」節目進行記錄加工。「說話」是口頭表演藝術,「說話」人的臨場繪聲繪色的表演與小說敘事完全是兩回事,「說話」表演可能十分動人,但記錄成文字則可能令人不堪卒讀。南宋和元代的「說話」,據《東京夢華錄》等文獻記載已十分繁榮,在伎藝上已達到相當成熟的境地;但我們見到的元代平話的藝術水準有極大反差,症結就在於作家駕馭文字的功力不行,也缺乏謀篇布局的機心。這種狀態一直到明代嘉靖以後才有根本的改變。導致這種變化的是小說創作群體的文學素質的提升。而要讓文人參與通俗小說的創作與批評,首先就要轉變傳統觀念對通俗小說鄙夷不屑的態度。這個在文化上歷史性的轉變,是由王陽明心學促成的。王陽明有一個著名的「親民論」,他認為人皆有良知,無論是聖人還是愚夫愚婦,無論士、農,還是工、商,都有良知良能,「親民」就是要讓天下人都能「明德」,因此他們要為社會大眾立教。既然以化俗為己任,那麼就必須採用俗人所能接受的教化方式,用王陽明的話來說,就是「須做得個愚夫愚婦方可與人講學」。這樣,通俗小說便被選擇成為了化俗的工具之一。嘉靖以後的文人如李贄、袁宏道、謝肇淛、馮夢龍、凌濛初等涉足於小說創作與批評,乃是時代思潮使然。正是由於有這樣一批高水平文人的參與,通俗小說才產生了一批雅俗共賞的不朽之作,一躍而登上被詩文所壟斷的傳統文壇。到了清代嘉慶年間,文人大多被乾嘉學術吸引過去,小說家群體頓然萎縮,有的作者受時代思潮的影響,竟把小說當作炫耀學問的工具,小說從高峰跌入低谷。直至清末,一批受到西方文化不同程度影響的革命家、改良派和專業編輯、記者們積極從事小說創作,小說才走出低谷,成為一時之盛。從上述小說歷史發展的事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社會文化環境以及小說傳統等諸多因素都是通過小說創作主體而發生作用的,決定小說創作面貌、作品風格、思想傾向、藝術水準的關鍵因素當然是小說家。所以,我們在敘述小說歷史的時候,作品文本固然是分析評論的主要對象,但創作主體――小說家的因素在觀念中應當擺在核心的位置。
② 小說都是怎麼寫的
小說不完全是來虛構的,自但是不可能全是真實的,所謂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就是這個意思,如果全是真的,那叫做「散文」
無論寫什麼文章,都不存在技巧問題,如果說非要說有技巧,那就是熟能生巧,多寫,才能提高你自己的水平
前期需要准備的就是素材,這是在生活中不斷的積累起來的,有了一定的素材,接下來就是小說的框架,先把你的小說准備好框架,這是開寫的第一步,然後就開始寫吧
③ 滇西1944是根據什麼小說寫的
公正客觀的基本沒有,唯一一本描寫國軍正面抗戰的書從淞滬會戰一直寫到湘西會戰很感人,不過作者有些地方明顯是不敢寫,尤其是74軍,寫的很少,更無奈的是,因為孟良崮,給張靈甫寫的很不好~基本是一筆帶過
其實你可以多查查網路,那些網路都是很客觀的
張靈甫的抗戰功績其實不是特別突出,國軍英勇的將軍實在太多了,推薦幾位可以查查~
王耀武,傅作義,張自忠,邱清泉,孫立人,胡漣,郝夢玲,謝晉元,杜聿明,衛立煌,廖耀湘,戴安瀾,張治中,薛岳,張靈甫,孫連仲,李天霞,李宗仁
這是我從前寫過的帖子,裡面有很多戰役,你可以去查查
史迪威說過:中國軍人非常能吃苦,給他們一碗飯,差不多的裝備,他們就是世界上最好的軍人!
寢室的同學有說,因為貪生怕死的多,才讓日本人如此囂張~
心裏面不由的感慨很多~
開羅會議洗刷了清朝盡百年的恥辱,也讓中國站在了世界最高舞台,中國也從新走向了世界強國之路,這一切不都是國人用鮮血反法西斯換來的么?
想想當年號稱歐陸頭號軍事強國的法國兩星期就招淪陷
驕傲的英國人在緬甸面對日甲級軍團更是不堪一擊,狼狽跑回印度
而我們取得了抗戰的勝利~我們為此應該感到自豪啊!
淞滬會戰,軍人傷亡30多萬人,面對日軍坦克,我們只能去閘北肉搏~
徐州會戰,台兒庄我軍只有四門山炮,面對敵人的飛機,大炮,坦克的輪番轟炸,卻讓敵人血流成河~一學生連在全部犧牲前一刻,在竹簽上寫下:總有一天要讓國旗插在富士山頂!
南京保衛戰,火器時代,環山傍水的南京已成死地,我們軍人拚死在雨花台與日軍展開肉搏,中華門的守軍戰斗到最後一刻
太原會戰,娘子關,平型關讓日本人知道他們不是不可戰勝的~即使他們用上了毒氣,飛機,大炮,而我們用的是山西的老步槍
蘭豐會戰,如果不是日軍現代化的飛機硬生生的炸開一天血路,早就圍殲了松井石根!
南昌會戰,戰前貪生怕死的韓復渠被槍斃,最後訣別南昌的時候,犧牲了多少人啊!
武漢會戰,軍民共報必死決心,敵人臨近武漢,軍人都早以寫好遺書~殲敵20餘萬,萬家嶺殲第六師團,為南京同胞報仇!
棗核會戰,張自忠用「我不死則國亡,我死則國生!」留下一世忠名
3次長沙保衛戰,「天爐戰術」,燒的鬼子抱頭鼠竄!留電「雖無必勝之把握,卻有成仁之決心」
衡陽會戰,敵數倍於我軍,我軍可以突圍,但不忍丟下的傷兵,戰士堅守到最後一電:「來生再見」 這一戰導致日本內閣下台!
昆侖關大戰,真的是用血肉來擋住鬼子的軍艦轟,飛機炸,毒氣熏!斬殺「鋼軍」中村駿雄
上高會戰,鬼子最後是血流成河,戰士們讓世界看到中國人的不屈
百團大戰,在敵後攪的鬼子和偽軍們雞犬不寧,亮劍精神擊斃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
常德會戰,守軍最後一封電報是幾個字,「彈完,援決,糧盡,陣亡」~
反攻緬甸,在野人谷,我們為了英國人犧牲了10萬人,他們很多都是學生軍!而孫立人為他們報了仇,坑殺日18師也為南京的同胞報了仇
滇西1944,決戰松山,被外國記者稱為,20世紀最慘烈的玉碎戰!
湘西會戰:
這次我們是真正意義的取勝,我們用上了半裝備的美式裝備~ p51VS零式,頑強的中國人VS日本人是1比2的傷亡,我們是完勝!全美式的美國人也不過如此吧!
我不想去硬生生的反駁我的同學,但我心裡還是想說,我們犧牲了三百多萬軍人換來了抗戰的勝利,我們打的不好是因為武器不行罷了,中國軍人是頑強的,就像史迪威的那句話,中國軍人是世界上最好的軍人
在這發下感想~
······································
說行天下 是非常不錯的小說網站大全,你值得擁有。
······································
說行天下:小說網站上千個,總有一個適合您。 說行天下
④ 一本小說是怎麼樣完成的就是怎麼去寫小說
構思,完整框架,再寫,你怎麼寫作文的,差不多,只是字數比較多
⑤ 怎麼寫小說
愛情小說一直都有個固定的模式和順序,只要依著這個規律來就能寫出來了。
一、
角度確認
第一人稱第三人稱任選。第二人稱一般不作考慮。要清楚自己的文筆適合用哪一個角度,適合便可。
二、
風格認定
這跟作者的性格有關。小說風格是陽光還是傷感由作者自己的心情、狀態而定。
三、確定人物
人物是小說的關鍵!一般的愛情小說有自己、自己的好朋友、自己喜歡的人、喜歡自己的人、自己的情敵。這些都是必有的!其他的任意添加。人物太少使人厭煩,人物太多使人迷茫,所以要適當。
四、人物性格
人物的性格很重要。它往往能確定整個小說主題,它甚至控制著最終的結局。過程中許多事情都和這個有關系!另外,人物的性格要有所不同,最好有很大差異!這樣情節才能生動、曲折。
五、
場景布置
這也不能隨意。注意到浪漫和推動小說發展的作用。但不可太過華麗,以免華而不實。多場景多角度,不要太單一。
六、
情節設置
這是最最重要的一環了!它決定了這本小說好不好看,別人會不會喜歡。重要的是你要把握好收和放。兩者都要有度。放時要大膽想像,並且可以融入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事。首先,寫過程的時候,一定要有自己的感情!萬不可空洞,胡寫!建議多讀一些書,也許會有幫助,在別人的基礎上做適當修改,可以為己所用。切莫照搬。有些地方一定要留懸念,不該說明的地方要含蓄。該抒情才抒情,不要濫情。盡量做到引人入勝!
七、
結局安排
結局可喜可悲。這完全取決於風格和內容。結局和風格內容不能有太大分歧,否則感覺會很怪,別人難以接受。結局一般要在開頭就埋下伏筆。
八、
適當引用
能引用名言佳句盡量引用,但自己的東西應該更多。引用適當,不可過多,也不可太少,否則會被質疑文化水平。自己要注意結合別人的和自己的,適當搭配,才會出好文。
九、
懸念去留
小說中間的一些懸念一定不要忘記。該揭開的要揭開,但也要適當保留一些懸念,萬不可忘記,這樣的話讀者會很難讀懂。
十、另類風情
這一點可以為小說添彩。可以加一些古典的或幻想的成分進去。但要注意適當。此文介紹的方法僅適合於現代愛情小說,切不可胡亂套用。另類風情的多少要注意把握,不可喧兵奪主。但如果缺了這一點,小說就略現單調。
以上均為個人想法,僅作參考。
真是不好意思啦~我自己寫的
⑥ 小說名的略寫是根據什麼
沒有什麼特殊的規定,一般是口頭方便且能讓大多數人明白的簡稱即可
⑦ 寫小說靠的是什麼
最重要的是毅力吧……爛尾和棄坑會被罵死……
事先寫大綱也很重要。有的人習慣跟著感覺寫,但這樣容易出BUG,坑的可能也很高……
還有適當的閱讀,不只是小說,專業書籍的閱讀也很重要!閱讀可以帶來靈感!
至於文筆這個東西……我一直視文筆如浮雲吶……誰能評出哪種文筆好,哪種文筆不好?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寫出帶有自己風格的東西就好了,不必拘泥於什麼風格文字的,自由的寫作才是王道!……這樣才不容易爛尾……
⑧ 小說怎麼寫
寫一部小說的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一、准備工作
(1)創意。創意又稱靈感,寫小說是一件需要想像力的事兒,而且你永遠不會知道一個好點子會在什麼時候迸發。所以你必須主動尋找靈感,記錄靈感。
靈感不一定只能從書籍中尋找,電視節目、電影、甚至是一次博物館的參觀,都是靈感的源泉。
仔細想想你生命中那些曾經給你靈感、困擾你、讓你好奇的事情,在回憶自身經歷的過程中你時常能夠得到很大啟發。
(2)選定小說類型。並不是每一篇小說都能清晰地分類的,但是考慮好你傾向於寫哪一類型的小說以及它的讀者群體仍然是有益處的。
一旦選好大方向後,把這個類型里的主要作品都通讀一遍,對於如何構建這個類型的小說框架有個深入的了解。
(3)設定背景。一旦你決定了寫哪種類型(或多種類型)的小說,就要開始想像你的小說的背景。
這背景並不僅僅意味著你的角色居住的某個城市,一整個虛構的宇宙空間都需要你來創造。
你架構的背景將決定小說的感情基調,並影響你的角色將面臨的種種困境。
(4)創造角色。小說中最重要的角色也就是主角,他們應該具有充滿辨識度的個性和思維,主角要與其他角色要鮮明的區分開來,
他們並不一定非要很討人喜歡,但一定要是現實中可能存在的某一種人的類型,這樣讀者才會對故事保持興趣,
畢竟閱讀小說很大的快樂之一就是通過小說人物看到自己,並想像自己透過小說生活在一個虛構的世界中。
(5)創造情節。無論哪種類型的小說都會有不同程度上的矛盾沖突,一個矛盾需要不斷地做鋪墊、增加張力,然後到達情節上的高潮,
最後通過某種方式解決這個矛盾,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小說都有一個大團圓結局,更側重的是為角色的行為提供動機,為小說的後續發展中的轉變和寓意創造一個渠道。
(6)確定視角。通常小說都是用第三人稱或第一人稱寫就的,當然,第二人稱或者多角度敘述方式都有。
第一人稱就是以「我」的視角,也就是直接從主角的立場進行講述的;
用得較少的第二人稱則是用「你(你們)」來指代讀者,告訴讀者作者本人正在做的事;
第三人稱則是以局外人的視角描繪角色或場景的。
對於什麼類型的小說適合哪一種敘事角度,並不存在統一的規律,不過如果你寫的是一部融合眾多角色的全景式小說,第三人稱或許能幫助你更換的掌控大局。
二、起草小說
(1)考慮編寫大綱。每一個小說家都有自己獨特的下筆方式,而先編寫出一個故事大綱是一個很好地組織想法、由點發展到面的方法,
不過如果你是從中間部分寫起的,還沒有想好所有的細節——或者一點細節都還沒想過,就先別寫大綱了,
應該繼續尋找靈感、記錄點滴,直到你的素材已經累積足夠。擬出大綱以後,並不需要嚴格地遵守。
大綱的目的只是幫你開啟寫作的過程,用可視的方式呈現故事可能發展的方向。一旦你真正開始了,故事的走向在寫作過程中肯定會發生變化。
有的時候大綱會在你已經完成了一兩次草稿之後開始發揮「奇效」,它能讓你對於小說的結構有個更深入的理解,告訴你哪些合適哪些不合適,以及哪些值得擴充描寫哪些可以縮減。
(2)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日程表。要完成初稿的話,首先你要找到能便於你創作的時間點和地方,可以固定在每天上午或晚上寫作,
或者一整天連續不停地寫作,又或者把戰線拉長到每周只固定寫作三天,無論你給自己設置了怎樣的日程安排,
不能隨意地在有靈感的時候就立刻著手寫起來——實際上這是一個誤解,因為必須將寫作當成真正的工作一樣看待,並嚴格遵循規律的日程表,而不是隨性而寫。
(3)進行研究。具體需要進行的研究量則取決於你要寫的小說,確保你了解過、研究過,並且對於你的小說中的場景設置(例如背景文化、角色的所在地和時間點等等)了如指掌。
比如說你要寫一部歷史小說,那麼了解獨立戰爭時期的相關背景肯定會讓你收獲頗豐,而如果你寫的是一部受自己高中生活而啟發的青春小說,那麼這些信息也許對你就沒什麼作用了。
總而言之,不管你寫哪種小說都要事先做足研究,才會保證小說中出現的事件足夠精確可信。
(4)寫初稿。當你感覺已經准備充分了,就坐下來開啟寫作之旅吧!
不要拘泥於語言的精緻與否——除了你沒有第二個人會讀這篇初稿的,所以不要帶任何約束地寫吧,
初稿無需巨細靡遺——只要完成就好,不要有所保留,初稿中最粗糙的部分很可能在經過打磨後成為最引人入勝的部分。
三、修改小說
(1)一稿又一稿地修改,直到滿意為止。也許你會很幸運,只要改三次就完美了,又或者你需要改上20次才能讓小說看起來夠好,
最重要的是把速度放慢,弄清楚你的作品怎樣才算好,什麼時候才算做好准備可以分享給別人閱讀——如果你分享得過早,你的創造力可能會就此打住。
一旦你覺得已經修改足夠、可以繼續下一步了,你就可以進入到編輯的環節了。
(2)練習自己修改。當你終於寫出了讓自己滿意的一篇稿子,你就可以開始編輯了。
可以將與情節無關的片段或段落刪掉,將重復性的或者不通順的表達改掉,或者讓段落之間過渡得更久流暢。
在初稿完成之後,你就不必每個句子都去改了——在定稿之後基本上所有表達都已經和初稿不同了。
(3)把作品展示給其他人看。從你完全信任的人開始,然後逐漸習慣讓別人讀你的作品的感覺。
鑒於從愛你的體諒你的人那裡往往很難得到誠實的反饋,你可以考慮用以下方式獲取外部意見:寫作研討會、網友等。

⑨ 電視劇水月洞天是根據什麼小說改寫的
沒有小說。大部分電視電影都是直接寫劇本。
回樓上那位,水月洞天是內地電視劇,雖然製作公司老闆是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