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集作者 > 名家寫秋天晚上的小說

名家寫秋天晚上的小說

發布時間:2021-09-25 06:27:38

A. 關於秋天的名家散文

秋雨
文|張愛玲
雨,像銀灰色黏濕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纏滿著蛛絲網的屋頂。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雲片,就像屋頂上剝落的白粉。在這古舊的屋頂的籠罩下,一切都是異常的沉悶。園子里綠翳翳的石榴、桑樹、葡萄藤,都不過代表著過去盛夏的繁榮,現在已成了古羅馬建築的遺跡一樣,在蕭蕭的雨聲中瑟縮不寧,回憶著光榮的過去。草色已經轉入了憂郁的蒼黃,地下找不出一點新鮮的花朵;宿舍牆外一帶種的嬌嫩的洋水仙,垂了頭,含著滿眼的淚珠,在那裡嘆息它們的薄命,才過了兩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這樣霉氣薰蒸的雨天。只有牆角的桂花,枝頭已經綴著幾個黃金一樣寶貴的嫩蕊,小心地隱藏在綠油油橢圓形的葉瓣下,透露出一點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靜悄悄地下著,只有一點細細的淅瀝瀝的聲音。桔紅色的房屋,像披著鮮艷袈裟的老僧,垂頭合目,受著雨底洗禮。那潮濕的紅磚,發出有刺激性的豬血的顏色和牆下綠油油的桂葉成為強烈的對照。灰色的癩蛤蟆,在濕料發霉的泥地里跳躍著;在秋雨的沉悶的網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滿愉快的生氣的東西。它背上灰黃斑的花紋,跟沉悶的天空遙遙相應,造成和諧的色調。
雨,像銀灰色黏濡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

B. 描寫秋天的名家名作

《秋雨》張愛玲

雨,像銀灰色黏濕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纏滿著蛛絲網的屋頂。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雲片,就像屋頂上剝落的白粉。在這古舊的屋頂的籠罩下,一切都是異常的沉悶。

園子里綠翳翳的石榴、桑樹、葡萄藤,都不過代表著過去盛夏的繁榮,現在已成了古羅馬建築的遺跡一樣,在蕭蕭的雨聲中瑟縮不寧,回憶著光榮的過去。

草色已經轉入憂郁的蒼黃,地下找不出一點新鮮的花朵;宿舍牆外一帶種的嬌嫩的洋水仙,垂了頭,含著滿眼的淚珠,在那裡嘆息它們的薄命,才過了兩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這樣霉氣薰薰的雨天。

只有牆角的桂花,枝頭已經綴著幾個黃金一樣寶貴的嫩蕊,小心地隱藏在綠油油橢圓形的葉瓣下,透露出一點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靜悄悄地下著,只有一點細細的淅瀝瀝的聲音。桔紅色的房屋,像披著鮮艷的袈裟的老僧,垂頭合目,受著雨底洗禮。那潮濕的紅磚,發出有刺激性的豬血的顏色和牆下綠油油的桂葉成為強烈的對照。

灰色的癩蛤蟆,在濕爛發霉的泥地里跳躍著;在秋雨的沉悶的網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滿愉快的生氣的東西。它背上灰黃斑駁的花紋,跟沉悶的天空遙遙相應,造成和諧的色調。它噗通噗通地跳著,從草窠里,跳到泥里,濺出深綠的水花。

雨,像銀灰色黏濡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

(2)名家寫秋天晚上的小說擴展閱讀:

張愛玲的《秋雨》詞句賞析

張愛玲的秋雨,以秋的凄涼蕭索為主線,寫出盛夏過後秋日雨夜的沉悶與蕭索。

抒發情感,將才與情打成一片,作品中又有著深深進入有超脫過去盛夏的繁榮,回憶著光榮的過去,草色已經轉入了憂郁的蒼黃,地下找不出一點新鮮的花朵。都符合她悲天憐人的性格她實際生活中卻顯得冷漠寡情;她通達人情世故,但她自己無論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獨標孤高。

她在文章里同讀者拉家常,但卻始終保持著距離,不讓外人窺測她的內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紅大紫,一時無二,然而幾十年後,她在美國又深居淺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以至有人說:「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

她細膩的筆風,把普普通通的一場秋雨描繪得那麼有細膩。從這篇散文中也不難看出作者內心的多愁善感。文字中充滿了灰色、憂郁,黯然,寥落,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僅是那株低矮的無人問津的桂花樹。

有人說,讀她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鋼琴上行走,每一步都發出音樂。但她創造了生之和諧,而仍然不能滿足於這和諧。她以獨特的文字結構以低微的姿勢仰視平淡,以高貴的眼神俯視浮華。

成為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超級女生」;成為當今文壇里私下同魯迅相提並論的唯一女性;成為上個世紀40年代上海那座淪陷區的廢墟上綻開的最美的一朵麗春花;成為這個時代女性一味摹仿的對象。

她文章風格細膩溫婉,就其對人物心理的刻劃,對文章語言的掌控,暫時內可能無人能超越。作為海歸派的先驅,在中國的文學地位是無可替代的!

C. 有沒有描寫秋天景色的名家名作



挾著春的氣息的南風,吹著他的頭發,報春的燕子往來梭巡,空中充滿了它們的呢喃的繁音,新生的綠草,笑迷迷地軟癱在地上,象是正和低著頭的蒲公英的小黃花在綿綿情話;楊柳的柔條很苦悶似的聊為搖擺,它顯然是因為看見身邊的桃樹還只有小嫩芽·,覺得太寂寞了。

(茅盾,《動搖》 《蝕》第174頁)

到十二點,北海已裝滿了人。新春的太陽還不十分暖,可是一片晴光增加了大家心中的與身上的熱力。「海」上的堅冰微微有些細碎的麻坑,把積下的黃土都弄濕,發出些亮的光來。背陰的地方還有些積雪,也被暖氣給弄出許多小坑,象些酒窩兒似的。除了松柏,樹上沒有一個葉子,而樹枝卻象柔軟了許多,輕輕的在湖邊上,山石旁,擺動著。天很高很亮,淺藍的一片,處處象落著小小的金星。這亮光使白玉石的橋欄更潔白了一些,黃的綠的琉璃瓦與建築物上的各種顏色都更深,更分明,象剛剛畫好的彩畫。小白塔上的金頂發著照眼的金光,把海中全部的美麗彷彿都帶到天上去。

(老舍:《四世同堂》第761頁)

在春季漫長的白天,蛤蟆灘除了這里或那裡有些挖荸薺的和掏野菜的,地里沒人。雁群已經嗷嗷告別了湯河,飛過陝北的土山上空,到內蒙古去了。長腿長嘴的白鶴、青鸛和鷺鷥,由於湯河水混,都鑽到稻地的水渠里和爛漿稻地里,埋頭捉小魚和蟲子吃去了。日頭用溫暖的光芒,照拂著稻地里復種的一片翠綠的青稞。在官渠岸南首,桃園里,赤條條的桃樹枝,由於含苞待放的蓓蕾而變了色——由淺而深。人們為了護墓,壓在墳堆上的迎春花,現在已經開得一片黃燦燦了。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33頁)

是暖流又融化了岩石上的冰層,滴下第一顆粗大晶瑩的水珠,宣告了春的來到。春天,山野的春天。最先是朝陽的山坡處的雪在融化,慢慢地露出黃黑色的地皮;雪水滋潤著泥土,浸濕了去年的草楂,被雪蓋著過了冬眠的草根蘇醒復活過來,漸漸地倔強有力地推去陳舊的草楂爛葉,奮力地生長起來。在同時,往年秋天隨風搖落下來的草木種子,也被濕土裹住,在孳殖著根須,爭取它們的生命。 山的背陰處雖還寒氣凜凜,可是寒冷的威力已在漸漸衰竭。朝陽處的溫暖雪水順著斜谷流過來,融化了硬硬的雪層,沖開山澗溪水的冰面。那巨大的凍結在岩層上的瀑布也開始活動了,流水聲一天天越來越大地響起來,最後成為一股洶涌的奔流,沖到山下流進河裡,那河間的冰層就吭嚓嚓吭嚓嚓碎裂成塊,擁擠著向下流淌去。趕那燕子出現在搖曳著的青樹枝上時,到處已是滿目春光了。

(馮德英:《苦菜花》第135—136頁)

在早春的日子裡,當四周一切都發出閃光而逐漸崩裂的時侯,通過融解的雪的濃重的水氣,已經聞得出溫暖的土地的氣息,在雪融化了的地方,在斜射的太陽光底下,雲雀天真爛漫地歌唱著,急流發出愉快的喧嘩聲和咆哮聲,從一個溪谷奔向另一個溪谷。

(【俄】屠格涅夫:《獵人筆記》第420頁)

春天姍姍來遲。大齋期的最後兩三個星期,天氣一直是晴朗而嚴寒的。在白天,太陽光下溫暖到可以融解冰雪,但是在晚間,卻甚至冷到冰點以下七度。……復活節的時候還是滿地的雪,但是突然之間,在復活節的第二天起了一陣暖和的風,烏雲籠罩起來,溫暖的、猛烈的雨傾瀉了三天三夜。到禮拜四,風平息下來了,灰色的濃霧迷漫了大地,好象在掩蔽著自然界所起的變化的神秘一樣。在霧裡面,水流動著,冰塊坼裂和漂浮著,混濁的、泡沫翻飛的急流賓士著,在復活節一周後的第一天,在傍晚的時候,霧散開來了,烏雲分裂成了小小的卷縮的雲朵,天空晴朗了,真正的春天已經到來。在早晨,太陽燦爛地升起來,迅速地融解了蓋在水面上的薄薄的冰層,溫暖的空氣因為從蘇生的地面上升起來的蒸汽而顫動著。隔年的草又顯出綠色,新嫩的草伸出細微的葉片,雪球花和紅醋栗的枝芽,和粘性的樺樹的嫩枝因為液汁而脹滿了,一隻探險的蜜蜂正繞著布滿在柳樹枝頭的金色的花朵嗡嗡著。看不見的雲雀在天鵝絨般的綠油油的田野和蓋滿了冰的、刈割後的田地上頗巍巍地歌唱著,田鳧在那積滿了塘水的窪地和沼澤上面哀鳴,鶴和鴻雁高高地飛過天空,發出春的叫喊。脫落了的毛還沒有全長起來的家畜在牧場上吼叫起來了,彎腿的小羊在它們那掉了毛的咩咩地叫著的母親身邊跳躍。敏捷的小孩在蓋滿了赤腳印跡的幹了的路上奔跑,可以聽見在池旁浣衣的農婦們的快活的閑談,和農民們在院子里修理犁耙的斧聲。真正的春天已經到來了。

(【俄】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第222—223頁)

雙層窗框卸下了一層,春天以雙倍的活力闖進房來。含笑的春日向灑滿陽光的窗口探望,山毛櫸樹的禿枝搖曳著,田野遠處呈現出黑黝黝的一片,田野上有些地方還有星星點點正在融化的白雪,有些地方新生的青草剛剛出土。人們的呼吸也暢快和舒服多了,一切都洋溢著春天的萬象更新和朝氣蓬勃的生命力。

(【俄】柯羅連科,《盲音樂家》第「頁)

舢板船靠近右岸劃行,河面往左岸突然變得十分寬闊,河水漫到有草的沙岸上了。眼看水在高漲,水波飛濺,沖擊著沿岸的灌木林,一股股清瀅的春汛順著許多溝渠和地面的裂縫喧囂著滾竄到河流裡面來。太陽是明媚的,幾只黃嘴鴉在陽光里閃著黑鋼般的羽毛,咕咕咕咕地叫著,在忙著搭新巢。在向陽的地方,從土裡欣欣向榮地茁長出一片片綠茸茸的嫩草。人身上是冷颼颼的,心裡卻感到美滋滋的,也在茁長出新的希望的幼芽。春天的大地實在太舒適了。

(【蘇】高爾基:《我的大學》第100頁)

三月十號的傍晚,夜霧象一張絨毯一樣的落在格內米雅其。整個的晚上,融雪的水從家家的屋頂上潺潺的流下,從南方,從草原那面的一列小山上,溫和潮濕的風吹來了。迎接春天的最初的夜,蒙著飄流的霧和寂靜的黑絹面幕,被春天的微風吹拂著,籠罩在格內米雅其的上面。早晨很遲,薔薇色的夜霧吹開了,露出天空和太陽,從南方吹來的含著濕氣的風,有力的沖擊著,帶著轟聲和怒吼,大粒的雪珠凝積起來的雪,開始崩陷了,屋頂都變成了褐色,道路布滿了黑色的大斑點。到中午,象淚珠一樣晶瑩的小山上面的水,滔滔的流下山峽和山谷,分成無數的奔流流進小溝、草地和果園,沖洗著櫻桃樹的苦味的根,淹沒了河邊的蘆葦。三天之內,風可以吹到的小山,都裸露了,山的浸潤了的斜坡上面,閃耀著潮濕的粘上,山上的水,變得混濁了,在那滾滾的、起伏不平的水波之上,漂浮著繁多的泡沫的黃色的帽子、沖洗得乾乾凈凈的穀物的根、耕地上面的乾枯的廢物,和那連根拔了出來的叢生的小樹。在格內米雅其村的附近,河水泛濫著。從河的上流的什麼地方,被太陽融瘦了的淡青色的冰塊,漂流了下來。在河流的每個轉彎處,冰決被沖得離開了流水的中央,好象落在柔枝編織的魚網裡面的大魚一樣的迴旋、沖撞。有時,水流把它們沖到陡峭的河岸上,有時,被那流到大河去的小溪帶來的冰塊,會沖進果園,在群樹中間漂浮著,擦著樹身,撞折樹苗,傷損著蘋果樹,屈曲著櫻桃樹的繁茂的嫩枝。村莊外面,解除了雪的束縛耕地,挑逗地呈顯著黑色。被犁頭翻了轉來的粘性的黑色土層,在太陽的溫暖之下,發散著蒸氣。中午時候,一種深遠的、可愛的寂靜,籠罩著草原。在耕地上面,是太陽、乳白色的霧、最早的雲雀的動人的歌,和用它們成三角形飛翔的胸脯、貫穿沒有雲彩的天空的深藍的那鶴群的勾引人心的啼叫陵墓上面,一種由熱氣所形成的蜃樓,顫動著,漂流著。草葉的尖銳的綠刺,沖開死去了的、去年的莖,掙扎著向太陽伸去。被風吹乾了的冬麥,好象立在腳尖上一樣的豎立著,伸出它們的叫·去接受那燦爛的陽光。但是,草原里還是看不見多少有生命的東西;土撥鼠還沒有從它們的冬眠中醒來,田間的野獸都跑到森林和山峪里去了,間或,一隻田鼠,會倉惶的跑進衰敗的草叢,一對一對的分開的鷓鴣,會飛到它們的冬天的窠巢去。

(【蘇】肖洛霍夫:《被開墾的處女地》第一卷283—284頁)

春天悄悄地來到了人間。赤裸裸的樹木還在陣陣的寒風中顫抖。溝渠里,秋天的敗葉正在腐爛,但那裡,黃色的蓮馨花已在潮濕的草叢中開始探出頭來。從整個原野上,從農庄的院子里,從滲透了水分的耕地里,到處可以聞到一種潮濕的、發酵似的氣息。無數嫩綠的幼芽從褐色的泥土裡鑽出來,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法】莫泊桑;《一生》第119頁)

昏睡的土地覺得它的心復活了。似是而非的初春悄悄地溜入空中,溜入冰凍的地下。象翅膀一般伸展著的櫸樹枝上:雪滴滴答答的掉卞來。一望皆白的草原上面,已經有些嫩綠的新芽象針尖似的探出頭來,它們周圍,在雪的空隙中間,潮濕的黑土彷彿張著小嘴在那裡呼吸。每天有幾個鍾點,在堅冰底下昏睡的流水重新吐出喁喁的聲音。光禿的林中,幾只鳥唱出尖銳響亮的歌。

(【法】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第四冊167頁)

春天漸近,實際上已經來臨,冬天的嚴寒已經消除,雪已融化,刺骨的寒風也緩和了。……褐色的花壇上已長出新綠,它一天比——天新鮮,使人覺得彷彿希望之神曾經在夜裡打這兒經過,在早上留下了更加明亮的足跡。花兒從葉簇中探出頭來,有雪蓮花、藏紅花、紫色耳狀報春花和長著金眼睛似的三色堇。

(【英】夏洛蒂·勃朗特;《簡·愛》第94頁)

--------------------------------------------------------------------------------

仲春

清明已過了,大概是,海棠花不是都快開齊了嗎?今年的節氣自然是晚了一些,蝴蝶們還很弱,蜂兒可是一出世就那麼挺拔,好象世界確是甜蜜可喜的。天上只有三四塊不大也不笨重的白雲,燕兒們給白雲上釘小黑丁字玩呢。沒有什麼風,可是柳枝似乎故意地輕擺,象逗弄著四外的綠意。田中的清綠輕輕地上了小山,因為嬌弱怕累得慌,似乎是,越高綠色越淺了些,山頂上還是些黃多於綠的紋縷呢。山腰中的樹,就是不綠的也顯出柔嫩來,山後的藍天也是暖和的,不然,大雁為何唱著向那邊排著隊去呢?石凹藏著些怪害羞的三月蘭,葉兒還趕不上花朵大。小山的香味只能閉著眼吸取,省得勞神去找香氣的來源,你看,連去年的落葉都怪好聞的。

(老舍:《微神》 《老舍短篇小說選》第98頁)

光明的盟友是蘇生的春天。新生命的夢在溫暖麻痹的空氣中醞釀。銀灰的橄欖樹有了綠意。古水道的暗紅穹窿之下, 杏仁樹開滿了白花。初醒的羅馬郊野:青草如綠波,欣欣向榮的罌粟如火焰。赤色的葵花,如茵如褥的紫羅蘭,象溪水一般在別庄的草坪上流動。蔓藤繞著傘形的柏樹,城上吹過一陣清風,送來巴拉丁古園的薔薇的幽香。

(【法】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第四冊229頁)

在海洋上,春天差不多老是守在熱帶的永恆的八月天的門口。那種暖洋洋而涼爽晴朗、鳥語花香、多色多艷的白天,就象是波斯那種盛冰果子醬的水晶杯子——光閃閃地高堆著玫瑰色的水沫。繁星閃爍、端莊肅穆的夜空,象是穿著珠光寶氣的天鵝絨衣服的傲慢貴婦,一邊高傲孤單地在家裡哺養孩子,一邊在想念著那不在她身旁的南征北伐的公爵,想念著那盔甲輝煌的太陽I在熟睡的人說來,這種逗人興致的白天和如此誘人的夜晚,都同樣是可以酣睡的。不過,這種富有誘惑力的燦爛天氣,並不光是給外界增添了新的迷惑力,它還打開了人們的心靈,尤其是每當這種靜穆柔美的夜色攏來的時候;那時候,象冰霜在萬籟俱寂的夜空里結成水晶體一樣,記憶也突然結晶了。

(【美】麥爾維爾:《白鯨》第183頁)

迷人的春天慷慨地散布著芳香的氣息,帶來了生活的歡樂和幸福。杜鵑隱藏在芒果樹的枝頭,用它那圓潤、甜蜜、動人心弦的鳴囀來喚醒人們的希望。成群的畫眉象迎親隊似的蹲在瑪胡樹的枝頭。楝樹、花梨樹和醋栗樹都彷彿被自身的芬芳熏醉了。何利走到芒果園里,看見芒果花開得象滿天繁星一樣。

(【印】普列姆昌德:《戈丹》第352頁)

--------------------------------------------------------------------------------

暮春

田裡到處是熱鬧的蛙鳴,山肚裡,陽雀子悠徐地發出婉麗的啼聲,而泥土的潮氣,混和著野草和樹葉的芳香,也許還夾雜了茁壯的秧苗的青氣,彌漫在溫暖的南方四月的夜空里,引得人要醉。

(周立波:《在一個星期天里》 《山那面人家》第87頁)

藍湛湛的天空象空闊安靜的人海一樣,沒有一絲雲彩。空氣濕潤潤的,呼吸起來感到格外清新爽快。在陽光下,周圍遠山就象洗過一樣,歷歷在目,青翠欲流,它看去好象離眼前挪近了許多,也陡峭了許多。渠岸堤上的楊柳,已經把鵝毛似的飛絮漫天漫地的灑下來。

(李准:《春筍》 《李雙雙小傳》第447頁)

不覺間,已到三春時候,雜花生樹,飛鳥穿林。春色怡人淡復濃,南山花放北山紅,楊枝吹做千條線,喚侶黃鸝弄曉風。只見那百花深處,杜鵑成群,飛去飛來,爭鳴不已,把春光點綴得十分熟透。真是一年好景,旖旎風光。

(【朝】《春香傳》第5頁)

這最後一天是一個真的春天,突然看見這慣常擾攘的天空沒有一片雲,現得異常寧靜,真是特殊的、使人覺得奇怪的事情。風已完全停止了。海面非常平穩,隨處都是同樣的淡青色,並且一動不動。太陽閃著一種耀目的白光,而布勒達涅一帶粗野的地方,正象一件貴重的東西一樣被這種陽光浸染著,連極遠的地方都象快樂而且復活了一樣。空氣裡面有著一種使人感到夏季的愉快的溫暖,並且象是永遠停滯著,再不會有陰暗的日子和暴風雨似的。再沒有雲的變化的陰影浮過的海^甲與海灣,在太陽底下現出了它們的巨大不變的輪廓,它們也象是在無盡的靜寂中休息著一樣……這一切都象是為著要使得他倆的戀愛的佳節更加甜蜜,更加永久似的,——並且人們已經看到一些早開的花,一些沿著溝渠生長的蓮罄花,或是一些脆弱而沒有香氣的堇花。

(【法】羅逖:《冰島漁夫》第178頁)

D. 急求名人寫的秋天文章

【秋聲賦】(歐陽修)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
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
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予謂童子:
「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
間。」予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乎來哉?」
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
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奮發。豐草綠縟
而爭茂,佳木蔥籠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
乃一氣之餘烈。
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
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
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
形。有動乎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
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
賊,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予之嘆息。
dddddd

E. 名家描寫秋天的散文

秋天的黃昏,一人獨坐在沙發上抽煙,看煙頭白灰之下露出紅光,微微透露出暖氣,心頭的情緒便跟著那藍煙繚繞而上,一樣的輕松,一樣的自由。不轉眼繚煙變成縷縷的細絲,慢慢不見了,而那霎時,心上的情緒也跟著消沉於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講那時的情緒,而只講那時的情緒的況味。待要再劃一根洋火,再點起那已點過三四次的雪茄,卻因白灰已積得太多,點不著,乃輕輕的一彈,煙灰靜悄悄的落在銅爐上,其靜寂如同我此時用毛筆寫在中紙上一樣,一點的聲息也沒有。於是再點起來,一口一口的吞雲吐露,香氣撲鼻,宛如偎紅倚翠溫香在抱情調。於是想到煙,想到這煙一股溫煦的熱氣,想到室中繚繞暗淡的煙霞,想到秋天的意味。這時才想起,向來詩文上秋的含義,並不是這樣的,使人聯想的是蕭殺,是凄涼,是秋扇,是紅葉,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確有另一意味,沒有春天的陽氣勃勃,也沒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於枯槁凋零。我所愛的是秋林古氣磅礴氣象。有人以老氣橫秋罵人,可見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時中,我於秋是有偏愛的,所以不妨說說。秋是代表成熟,對於春天之明媚嬌艷,夏日之茂密濃深,都是過來人,不足為奇了,所以其色淡,葉多黃,有古色蒼蘢之慨,不單以蔥翠爭榮了。這是我所謂秋的意味。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懍烈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那時的溫和,如我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溫香罷了。或如文人已排脫下筆驚人的格調,而漸趨純熟煉達,宏毅堅實,其文讀來有深長意味。這就是莊子所謂「正得秋而萬寶成」結實的意義。在人生上最享樂的就是這一類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為佳。煙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遠勝於香煙,因其味較和。倘是燒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紅光炙發,有無窮的意味。鴉片吾不知,然看見人在煙燈上燒,聽那微微嘩剝的聲音,也覺得有一種詩意。大概凡是古老,純熟,熏黃,熟煉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樣的愉快。如一隻熏黑的陶鍋在烘爐上用慢火燉豬肉時所發出的鍋中徐吟的聲調,是使我感到同觀人燒大煙一樣的興趣。或如一本用過二十年而尚未破爛的字典,或是一張用了半世的書桌,或如看見街上一塊熏黑了老氣橫秋的招牌,或是看見書法大家蒼勁雄深的筆跡,都令人有相同的快樂,人生世上如歲月之有四時,必須要經過這純熟時期,如女人發育健全遭遇安順的,亦必有一時徐娘半老的風韻,為二八佳人所絕不可及者。

使我最佩服的是鄧肯的佳句:「世人只會吟詠春天與戀愛,真無道理。須知秋天的景色,更華麗,更恢奇,而秋天的快樂有萬倍的雄壯,驚奇,都麗。我真可憐那些婦女識見偏狹,使她們錯過愛之秋天的宏大的贈賜。」若鄧肯者,可謂識趣之人。

F. 名家描寫秋的文章有哪些

1、《秋天的況味》林語堂著

作者在文章中由秋天的贊許過渡到對人生的感悟,展現了林語堂抒發個人懷抱的小品文章的風格。全文行文舒緩悠遊,侃侃而談,筆調幽默,顯示了作者達觀清淡的人生態度。

內容節選:

秋天的黃昏,一人獨坐在沙發上抽煙,看煙頭白灰之下露出紅光,微微透露出暖氣,心頭的情緒便跟著那藍煙繚繞而上,一樣的輕松,一樣的自由。不轉眼,繚煙變成縷縷的細絲,慢慢不見了,而那霎時,心上的情緒也跟著消沉於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講那時的情緒,而只講那時的情緒的況味。

待要再劃一根洋火,再點起那已點過三四次的雪茄,卻因白灰已積得太多而點不著,乃輕輕一彈,煙灰靜悄悄的落在銅壚上,其靜寂如同我此時用毛筆寫在中紙上一樣,一點的聲息也沒有。於是再點起來,一口一口的吞雲吐霧,香氣撲鼻,宛如紅倚翠偎香在抱的情調。

於是想到煙,想到這煙一股溫煦的熱氣,想到室中繚繞暗淡的煙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2、《秋的公園》矛盾著

內容節選:

一般的上海小市民似乎並不感到新鮮空氣,綠草,樹蔭,鳥啼……等等的自然界景物的需要。他們也有偶然去游公園的,這才是真正的:「游園」;匆匆地到處兜一個圈子,動物園去看一下,呀!連老虎獅子都沒有,掃興!他們就匆匆地走了。

每天午後可以看到的在草茵上款款散步,在樹蔭椅上綿綿絮語的長客,我敢說什九是戀愛中的俊侶,幾乎沒有例外。 春是萌芽,夏是蓬勃,秋是結實,也就是衰落的前奏曲;過了秋,公園中將少見那些俊侶的游蹤了,漸漸地漸漸地沒有了。

4、《報秋》馮鍾璞著

《報秋》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對比的運用是這篇文章突出的藝術表現手法。

內容節選:

秋是收獲的季節,我卻兩手空空。一年,兩年過去了,總是在不安和焦慮中。怪誰呢,很難回答。

久居異鄉的兄長,業余喜好詩詞。前天寄來南宋詞人朱敦儒的那首《西江月》。原文是:

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歌自舞自開懷,無拘無束無礙。

青史幾番春夢,紅塵多少奇才, 不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若照他譯的英文再譯回來,最後一句是認命的意思。這意思有,但似不夠完全,我把「領取而今現在」一句反復吟哦,覺得這是一種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實不必深杯酒滿,不必小圃花開,只在心中領取,使得逍遙。

領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獲得的意思。那麼,領取秋,領取冬,領取四季,領取生活罷。那第一朵花出現已一周,凋謝了。可是別的一朵一朵再接上來。圓鼓鼓的花苞,盛開了的花朵,由一個個柄擎著,在綠波上漂浮。

5、《秋雨》張愛玲著

《秋雨》是張愛玲的散文作品,發表於雜志《鳳藻》上。

內容節選:

雨靜悄悄地下著,只有一點細細的淅瀝瀝的聲音。桔紅色的房屋,像披著鮮艷的袈裟的老僧,垂頭合目,受著雨的洗禮。那潮濕的紅磚,發出有刺激性的豬血的顏色和牆下綠油油的桂葉成為強烈的對照。

灰色的癩蛤蟆,在濕爛發霉的泥地里跳躍著;在秋雨的沉悶的網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滿愉快的生氣的東西。它背上灰黃斑駁的花紋,跟沉悶的天空遙遙相應,造成和諧的色調。它撲通撲通的跳著,從草窠里,跳到泥里,濺出深綠的水花。

雨,像銀灰色粘濡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

G. 有關秋天的名家名作

郁達夫(1896.12.07~1945.09.17),原名郁文,幼名蔭生,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
、詩人。代表作《沉淪》《故都的秋》《過去》《遲桂花》等。
故都的秋 作者:郁達夫
秋天,無論在什麼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
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
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
淡,並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
的市民中間,渾渾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
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並不是名花,也
並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餘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
然亭的蘆花,釣魚台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鍾聲。
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罷,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
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
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
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象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
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
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教長著幾根疏
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象花而又不是花的
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
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後,灰
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
識下並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
約也就在這些深沈的地方。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
又低,所以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
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秋蟬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象
是家家戶戶都養在家裡的家蟲。

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
更象樣。

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了。一
層雨過,雲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著著很厚
的青布單衣或夾襖曲都市閑人,咬著煙管,在雨後的斜橋影里,上橋頭樹
底下去一立,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微嘆著互答著的說:

「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

「可不是么?一層秋雨一層涼了!」

北方人念陣字,總老象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念錯的歧韻,倒來
得正好。

北方的果樹,到秋來,也是一種奇景。第一是棗子樹;屋角,牆頭,
茅房邊上,灶房門口,它都會一株株地長大起來。象橄欖又象鴿蛋似的這
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的時候,正是秋
的全盛時期;等棗樹葉落,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北方便是塵沙
灰土的世界,只有這棗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
北國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GoldenDays。

有些批評家說,中國的文人學士,尤其是詩人,都帶著很濃厚的頹廢
色彩,所以中國的詩文里,頌贊秋的文字特別的多。但外國的詩人,又何
嘗不然?我雖則外國詩文念得不多,也不想開出賬來,做一篇秋的詩歌散
文鈔,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詩人的集子,或各國的詩文的An-thology
來,總能夠看到許多關於秋的歌頌與悲啼。各著名的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
或四季詩里,也總以關於秋的部分。寫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見有感覺的
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於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沈,幽遠,嚴厲,
蕭索的感觸來的。不單是詩人,就是被關閉在牢獄里的囚犯,到了秋天,
我想也一定會感到一種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於人,何嘗有國別,更何
嘗有人種階級的區別呢?不過在中國,文字里有一個「秋士」的成語,讀
本里又有著很普遍的歐陽子的《秋聲》與蘇東坡的《赤壁賦》等,就覺得
中國的文人,與秋的關系特別深了。可是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國的秋的
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
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
比起北國的秋來,正象是黃酒之與白乾,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
黃犬之與駱駝。

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願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
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H. 寫秋的文章(名人寫的).求求了,老師要的很急!!!!!

沒有秋蟲的地方
葉聖陶的作品,總是筆調清新,描寫細致,情感真摯,具有一種恬淡雋永的風格。這篇發表於1923年9月3日的散文一開始,寫了作者身居沒有秋蟲的城市中的一番感受。秋天來了,生活在深夜弦歌雜作、清晨輪震石響的環境中,「總聽不到一絲的秋蟲的聲息」。接著,作者想像在鄉間這時令的夜裡,該是滿耳朵的秋蟲的合奏,這是「無上的美的境界,絕好的自然詩篇」。於是感慨道:這種蟲鳴聽起來即使是酸楚的,「總比淡漠無味勝過百倍」。可是眼前又不能逃避這種淡漠無味的生活,還只好死守在這「井底似的庭院」之中。作品含蓄而曲折地表達了「五四」落潮後,部分知識分於不甘寂寞又有所期待和追求的矛盾、苦悶的情思。

階前看不見一莖綠草,窗外望不見一隻蝴蝶,誰說是鵓鴿箱里的生活,鵓鴿未必這樣枯燥無味呢。秋天來了,記憶就輕輕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蟲又要響起來了。"可是一點影響

也沒有,鄰舍兒啼人鬧弦歌雜作的深夜,街上輪震石響邪許並起的清晨,無論你靠著枕頭聽,憑著窗沿聽,甚至貼著牆角聽,總聽不到一絲秋蟲的聲息。並不是被那些歡樂的勞困的宏大的清亮的聲音淹沒了,以致聽不出來,乃是這里根本沒有秋蟲。啊,不容留秋蟲的地方!秋蟲所不屑居留的地方!

若是在鄙野的鄉間,這時候滿耳朵是蟲聲了。白天與夜間一樣地安閑;一切人物或動或靜,都有自得之趣;嫩暖的陽光和輕談的雲影覆蓋在場上。到夜呢,明耀的星月和輕微的涼風看守著整夜,在這境界這時間里唯一足以感動心情的就是秋蟲的合奏。它們高低宏細疾徐作歇,彷彿經過樂師的精心訓練,所以這樣地無可批評,躊躇滿志。其實它們每一個都是神妙的樂師;眾妙畢集,各抒靈趣,哪有不成人間絕響的呢。

雖然這些蟲聲會引起勞人的感嘆,秋士的傷懷,獨客的微喟,思婦的低泣;但是這正是無上的美的境界,絕好的自然詩篇,不獨是旁人最歡喜吟味的,就是當境者也感受一種酸酸的麻麻的味道,這種味道在另一方面是非常雋永的。

大概我們所蘄求的不在於某種味道,只要時時有點兒味道嘗嘗,就自詡為生活不空虛了。假若這味道是甜美的,我們固然含著笑來體味它;若是酸苦的,我們也要皺著眉頭來辨嘗它:這總比淡漠無味勝過百倍。我們以為最難堪而極欲逃避的,惟有這個淡漠無味!

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工愁多感,迷朦的醒不如熱烈的夢,一口苦水勝於一盞白湯,一場痛哭勝於哀樂兩忘。這里並不是說愉快樂觀是要不得的,清健的醒是不必求的,甜湯是罪惡的,狂笑是魔道的;這里只是說有味遠勝於淡漠罷了。

所以蟲聲終於是足系戀念的東西。何況勞人秋士獨客思婦以外還有無量數的人,他們當然也是酷嗜趣味的,當這涼意微逗的時候,誰能不憶起那美妙的秋之音樂?

可是沒有,絕對沒有!井底似的庭院,鉛色的水門汀地,秋蟲早已避去惟恐不速了。而我們沒有它們的翅膀與大腿,不能飛又不能跳,還是死守在這里。想到"井底"與"鉛色",覺得象徵的意味豐富極了。

大 明 湖 之 春
老舍《大明湖之春》發表於1937年3月。大明湖是濟南名勝,可是在作者寫作本文時,卻已經是「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了,「湖變成了溝」,「水黑而不清」,「水定而無波」,「一望無景,只有高高低低的莊稼」。文章從濟南沒有春天感嘆大明湖已今非昔比。最後從作者毀於戰火的小說手稿《大明湖》說到一位友人畫的一幅名叫《大明湖之秋》的油畫,對大明湖的秋景作了一番生動的描繪。結末寫道:「題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卻說了大明湖之秋」。行文一波三折,極盡騰挪頓挫之致。語言俗白生動,婉而多諷。

北方的春本來就不長,還往往被狂風給七手八腳的颳了走。濟南的桃李丁香與

海棠什麼的,差不多年年被黃風吹得一干二凈,地暗天昏,落花與黃沙卷在一處,

再睜眼時,春已過去了!記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開的時候,也就是下午兩三點鍾

吧,屋中就非點燈不可了;風是一陣比一陣大,天色由灰而黃,而深黃,而黑黃,

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兩株紫丁香,花已像煮過一回,嫩葉幾乎全

破了!濟南的秋冬,風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有這樣的風在這兒等著,濟南簡直可以說沒有春天;那麼,大明湖之春更無從

說起。

濟南的三大名勝,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麼響亮好聽!

一聽到「大明湖」這三個字,便聯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現出一

幅美景來。事實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中現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壩劃開的多少塊「地」。「地」外留著幾條溝,

遊艇沿溝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麼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

所以水定而無波。東一塊蓮,西一塊蒲,土壩擋住了水,蒲葦又遮住了蓮,一望無

景,只見高高低低的「莊稼」。艇行溝內,如穿高梁地然,熱氣騰騰,碰巧了還臭

氣烘烘。夏天總算還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總能聞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

綠葉兒。春天,則下有黑湯,旁有破爛的土壩;風又那麼野,綠柳新蒲東倒西歪,

恰似掙命。所以,它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話雖如此,這個湖到底得算個名勝。湖之不大與不明,都因為湖已不湖。假若

能把「地」都收回,拆開土壩,挖深了湖身,它當然可以馬上既大且明起來:湖面

原本不小,而濟南又有的是清涼的泉水呀。這個,也許一時做不到。不過,即使做

不到這一步,就現狀而言,它還應當算作名勝。北方的城市,要找有這么一片水的,

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滿可以不算數兒,配作個名勝與否簡直沒多大關系。因為

山在北方不是什麼難找的東西呀。水,可大難找了。濟南城內據說有七十二泉,城

外有河,可是還非有個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備,這才顯出濟南的特色

與可貴。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這個湖是少不得的。設若我游湖時,只見溝而

不見湖,請到高處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則見城北灰綠的一片——

大明湖;城外,華鵲二山夾著彎彎的一道灰亮光兒——黃河。這才明白了濟南的不

凡,不但有水,而且是這樣多呀。

況且,湖景若無可觀,湖中的出產可是很名貴呀。懂得什麼叫作美的人或者不

如懂得什麼好吃的人多吧,游過蘇州的往往只記得此地的點心,逛過西湖的提起來

便念叨那裡龍井茶,藕粉與蒓菜什麼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許比一過眼的美景更容易

記住,那麼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還真許是它馳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

論怎麼說吧,這些東西既都是水產,多少總帶者些南國風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

帶著一束束的大白蓮花

出賣,在北方大概只有濟南能這么「闊氣」。

我寫過一本小說——《大明湖》——在一二八與商務印書館一同被火燒掉了。

記得我描寫過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詞句全想不起來了,只記得是什麼什麼秋。桑子

中先生給我畫過一張油畫,也畫的是大明湖之秋,現在還在我的屋中掛著。我寫的,

他畫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這里大概有點意思。對了,只是在秋

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濟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無風,處處明朗。這時

候,請到城牆上走走,俯視秋湖,敗柳殘荷,水平如鏡;唯其是秋色,所以連那些

殘破的土壩也似乎正與一切景物配合:土壩上偶爾有一兩截斷藕,或一些黃葉的野

蔓,配著三五枝蘆花,確是有些畫意。「莊稼」已都收了,湖顯著大了許多,大了

當然也就顯著明。不僅是湖寬水凈,顯著明美,抬頭向南看半黃的千佛山就在面前,

開元寺那邊的「橛子」——大概是塔個塔吧——靜靜的立在山頭上。往北看,城外

的河水很清菜畦中還生著短短的綠葉。往南往北,往東往西,看吧,處處空闊明朗,

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這時候;我們真得到個「明」字了。桑先生那張畫便是在

北城牆上面的,湖邊只有幾株秋柳,湖中只有一隻遊艇,水作灰藍色,柳葉兒半黃。

湖外,他畫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聯成一幅秋圖,明朗,素凈,

柳梢上似乎吹著點不大能覺出來的微風。

對不起,題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卻說了大明湖之秋,可誰教亢德先生出錯了題

呢!

載一九三七年三月《宇宙風》第三十六期

故都的秋

郁達夫《故都的秋》作於1934年8月。文章通過一系列北京秋色的描寫表現作者對故都的秋的嚮往和眷戀之情。作者認為,北京秋天的特點是清靜和悲涼。接著把南方的秋和北國的秋加以比較,處處突出北京「秋的意境與姿態」。文中指出,「陶然亭的蘆花,釣魚台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杯寺的鍾聲」固然是著名的秋景;而普遍存於街頭巷尾的景象,如「碧綠的天色」,「馴鴿的飛聲」,透過槐蔭「漏下的日光」,攀附於破壁間的牽牛花,街旁落下的槐蕊,秋蟬的殘聲以及棗子、柿子、葡萄等鮮果,都是北京居民所領略的秋景和秋味。作者憑著他廣博的見識和敏銳的觀察,把北京的秋意寫得無處不在,色味郁厚,意境與姿態特別深沉動人。最後發出一段關於中國文人學士特愛寫秋悲秋的議論,認為這種對「秋的深味」的感受,只有在北方才能領略得最徹底,進一步贊美了北國的秋。全篇把景、情、理三者融合,結構完美,情意至深。

秋天,無論在什麼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並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混混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並不是名花,也並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餘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台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鍾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輟。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後,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並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秋蟬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在家裡的家蟲。
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了。一層雨過,雲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著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的都市閑人,咬著煙管,在雨後的斜橋影里,上橋頭樹底下去一立,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微嘆著互答著地說:
「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
「可不是嗎?一層秋雨一層涼了!」
北方人念陣字,總老像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
北方的果樹,到秋天,也是一種奇景。第一是棗子樹,屋角,牆頭,茅房邊上,灶房門口,它都會一株株地長大起來。像橄欖又像鴿蛋似的這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的時候,正是秋的全盛時期,等棗樹葉落,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北方便是沙塵灰土的世界,只有這棗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國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評家說,中國的文人學士,尤其是詩人,都帶著很濃厚的頹廢的色彩,所以中國的詩文里,贊頌秋的文字的特別的多。但外國的詩人,又何嘗不然?我雖則外國詩文念的不多,也不想開出帳來,做一篇秋的詩歌散文鈔,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詩人的集子,或各國的詩文的Anthology來,總能夠看到許多並於秋的歌頌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或四季詩里,也總以關於秋的部分。寫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於秋,總是一樣地特別能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不單是詩人,就是被關閉在牢獄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種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於人,何嘗有國別,更何嘗有人種階級的區別呢?不過在中國,文字里有一個「秋士」的成語,讀本里又有著很普遍的歐陽子的《秋聲》與蘇東坡的《赤壁賦》等,就覺得中國的文人,與秋和關系特別深了,可是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國之秋,當然也是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乾,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願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秋夜

魯迅的這篇最初發表在《語絲》1924年3期上的散文詩,寫秋天夜晚作者在室外、室內的所見所感。在後園里,那奇怪而高的「天空」,它高高在上,「使人們仰面不能看見」;它洋洋得意,裝出微笑,卻灑下「繁霜」,使「園里的野花草」遭到嚴酷的摧殘。可是棗樹堅信春天會到來,並已知道「春後還有秋」,斗爭還會有反復。它雖然光禿禿地「單剩乾子」,並還身帶「皮傷」,但巍然屹立,像一柄利劍,伸出又長又直的乾子,刺劈「夜氣」,直逼「天空」,迫使這「天空」窘迫不安,退避躲藏,表現了堅韌、頑強的戰斗精神。另一方面,它對在濃重的「繁霜」、「冷氣」下瑟縮著的「小粉紅花』則充滿著同情和理解。接著由室外寫到室內。作者看到後窗許多「小飛蟲」殞身不恤地撲向燈火,追求著光明。以無限崇敬的心情,贊頌它們是「蒼翠精緻的英雄們」。全篇藉助於象徵、暗示、隱喻等手法,描繪出一幅深秋之夜的圖景。通過這幅畫面,寄寓著作者對當時黑暗現實的憤怒與抗爭,對被壓迫者的弱小者的同情,對追求光明的未來,敢於向黑暗現實進行戰斗的英雄的贊頌,反映了作者在寂寞中的韌性戰斗精神。色彩冷峻,氣氛肅殺,結尾以象徵光明的火顯示一層暖色。冷暖交錯,動靜映襯,體現了作品精巧的構思,給人以雋永的回味

秋夜 —魯迅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沒有見過這樣奇怪而高的天空。他彷彿要離開人間而去,使人們仰面不再看見。然而現在卻非常之藍,閃閃地眨著幾十個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現出微笑,似乎自以為大有深意,而將繁霜灑在我的園里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麼名字,人們叫他們什麼名字。我記得有一種開過極細小的粉紅花,現在還開著,但是更極細小了,她在冷的夜氣中,瑟縮地做夢,夢見春的到來,夢見秋的到來,夢見瘦的詩人將眼淚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訴她秋雖然來,冬雖然來,而此後接著還是春,蝴蝶亂飛,蜜蜂都唱起春詞來了。她於是一笑,雖然顏色凍得紅慘慘地,仍然瑟縮著。
棗樹,他們簡直落盡了葉子。先前,還有一兩個孩子來打他們別人打剩的棗子,現在是一個也不剩了,連葉子也落盡了。他知道小粉紅花的夢,秋後要有春;他也知道落葉的夢,春後還是秋。他簡直落盡葉子,單剩乾子,然而脫了當初滿樹是果實和葉子時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幾枝還低亞著,護定他從打棗的竿梢所得的皮傷,而最直最長的幾枝,卻已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閃閃地鬼眨眼;直刺著天空中圓滿的月亮,使月亮窘得發白。
鬼眨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藍,不安了,彷彿想離去人間,避開棗樹,只將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東邊去了。而一無所有的乾子,卻仍然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樣地眨著許多蠱惑的眼睛。
哇的一聲,夜遊的惡鳥①飛過了。
我忽而聽到夜半的笑聲,吃吃地,似乎不願意驚動睡著的人,然而四圍的空氣都應和著笑。夜半,沒有別的人,我即刻聽出這聲音就在我嘴裡,我也即刻被這笑聲所驅逐,回進自己的房。燈火的帶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後窗的玻璃上丁丁地響,還有許多小飛蟲亂撞。不多久,幾個進來了,許是從窗紙的破孔進來的。他們一進來,又在玻璃的燈罩上撞得丁丁地響。一個從上面撞進去了,他於是遇到火,而且我以為這火是真的。兩三個卻休息在燈的紙罩上喘氣。那罩是昨晚新換的罩,雪白的紙,折出波浪紋的疊痕,一角還畫出一枝猩紅色的梔子。
猩紅的梔子開花時,棗樹又要做小粉紅花的夢,青蔥地彎成弧形了……我又聽到夜半的笑聲;我趕緊砍斷我的心緒,看那老去②白紙罩上的小青蟲,頭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麥那麼大,遍身的顏色蒼翠得可愛,可憐。
我打一個呵欠,點起一支紙煙,噴出煙來,對著燈默默地敬奠這些蒼翠精緻的英雄們。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異國秋思

廬隱《異國秋思》作於1930年。1930年作者曾赴東京旅居,作品抒寫重遊少年時代曾去過的井之頭公園時的感慨。先寫異國秋景所引起的悵惆之情。再敘專程到井之頭公園看秋景,引起一縷愁心和故國之思。當看到那熟悉的茶館,激起了往日的回憶和身世之感。那時正值暮春三月櫻花亂飛的季節,她們滿懷著玫瑰色的希望在畢業前與老師同游公園,高聲談笑、驕傲於青春與幸福之中。但九年之後,「我走的是崎嶇的世路,我攀緣過陡削的崖壁,我由死的絕谷里逃命,使我嘗著忍受由心頭淌血的痛苦」。追懷往事,更激起秋思的悲涼。最後由叢林中見到少女劃舟景色勾起了悲祖國悲同胞之情,抒發出對「破碎紊亂的祖國」的前途和對「窮苦的同胞」的命運的憂患嘆息。作品從悲涼的秋思中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人民的同情。作者敏於體察感受,善於繪景抒情,用細膩流暢的文筆傾瀉出曲折起伏的感情,給文章增添藝術魅力。

自從我們搬到郊外以來,天氣漸漸清涼了。那短籬邊牽延著的毛豆葉子,已露出枯黃的顏色來,白色的小野菊,一叢叢由草堆里鑽出頭來,還有小朵的黃花在涼勁的秋風中抖顫。這一些景象,最容易勾起人們的秋思,況且身在異國呢!低聲吟著「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之句,這個小小的靈宮,是彌漫了悵惘的情緒。
書房裡格外顯得清寂,那窗外蔚藍如碧海似的青天,和淡金色的陽光。還有挾著桂花香的陣風,都含了極強烈的,挑撥人類心弦的力量,在這種刺激之下,我們不能繼續那死板的讀書工作了。在那一天午飯後,波便提議到附近吉祥寺去看秋景,三點多鍾我們乘了市外電車前去,——這路程太近了,我們的身體剛剛坐穩便到了。走出長甬道的車站,繞過火車軌道,就看見一座高聳的木牌坊,在橫額上有幾個漢字寫著「井之頭恩賜公園」。我們走進牌坊,便見馬路兩旁樹木蔥籠,綠蔭匝地,一種幽妙的意趣,縈繚腦際,我們怔怔地站在樹影下,好像身入深山古林了。在那枝柯掩映中,一道金黃色的柔光正盪漾著。使我想像到一個披著金綠柔發的仙女,正赤著足,踏著白雲,從這里經過的情景。再向西方看,一抹彩霞,正橫在那迭翠的峰巒上,如黑點的飛鴉,穿林翩翻,我一縷的愁心真不知如何安派,我要吩咐征鴻把它帶回故國吧!無奈它是那樣不著跡的去了。
我們徘徊在這濃綠深翠的帷幔下,竟忘記前進了。一個身穿和服的中年男人,腳上穿著木屐,提塔提塔的來了。他向我們打量著,我們為避免他的覷視,只好加快腳步走向前去。經過這一帶森林,前面有一條鵝卵石堆成的斜坡路,兩旁種著整齊的冬青樹,只有肩膀高,一陣陣的青草香,從微風里盪過來,我們慢步的走著,陡覺神氣清爽,一塵不染。下了斜坡,面前立著一所小巧的東洋式茶館,裡面設了幾張小矮幾和坐褥,兩旁列著櫃台,紅的蜜桔,青的蘋果,五色的雜糖,錯雜地羅列著。
「呀!好眼熟的地方!」我不禁失聲地喊了出來。於是潛藏在心底的印象,陡然一幕幕地重映出來,唉!我的心有些抖顫了,我是被一種感懷已往的情緒所激動,我的雙眼怔住,胸膈間充塞著悲涼,心弦凄緊地搏動著。自然是回憶到那些曾被流年蹂躪過的往事;「唉!往事,只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呢!」我悄悄地獨自嘆息著。但是我目前仍然有一副逼真的圖畫再現出來……
一群驕傲於幸福的少女們,她們孕育著玫瑰色的希望,當她們將由學校畢業的那一年,曾隨了她們德高望重的教師,帶著歡樂的心情,渡過日本海來訪蓬萊的名勝。在她們登岸的時候,正是暮春三月櫻花亂飛的天氣。那些綴錦點翠的花樹,都是使她們樂游忘倦。她們從天色才黎明,便由東京的旅捨出發;先到上野公園看過櫻花的殘裝後;又換車到井之頭公園來。這時疲倦襲擊著她們,非立刻找個地點休息不可。最後她們發現了這個位置清幽的茶館;便立刻決定進去吃些東西。大家團團圍著矮凳坐下,點了兩壺龍井茶,和一些奇甜的東洋點心,她們吃著喝著,高聲談笑著,她們真像是才出谷的雛鶯;只覺眼前的東西,件件新鮮。處處都富有生趣。當然她們是被摟在幸福之神的懷抱里了。青春的愛嬌,活潑快樂的心情,她們是多麼可艷羨的人生呢!
但是流年把一切都毀壞了!誰能相信今天在這里低徊追懷往事的我,也正是當年幸福者之一呢!哦!流年,殘刻的流年呵!它帶走了人間的愛嬌,它蹂躪英雄的壯志,使我站在這似曾相識的樹下,只有咽淚,我有什麼方法,使年光倒流呢!
唉!這僅僅是九年後的今天。呀,這短短的九年中,我走的是崎嶇的世路,我攀緣過陡削的崖壁,我由死的絕谷里逃命,使我嘗著忍受由心頭淌血的痛苦,命運要我喝乾自己的血汁,如同喝玫瑰酒一般……
唉!這一切的刺心回憶,我忍不住流下辛酸的淚滴,連忙離開這容易激動感情的地方吧!我們便向前面野草漫徑的小路上走去,忽然聽見一陣悲惻的唏噓聲,我彷彿看見張著灰色翅翼的秋神,正躲在那厚密枝葉背後。立時那些枝葉都悉悉索索地顫抖起來。草底下的秋蟲,發出連續的唧唧聲,我的心感到一陣陣的凄冷;不敢向前去,找到路旁一張長木凳坐下。我用滯呆的眼光,向那一片陰陰森森的叢林里睜視,當微風分開枝柯時,我望見那小河裡潺xu碧水了。水上縐起一層波紋,一隻小劃子,從波紋上溜過。兩個少女搖著槳,低聲唱著歌兒。我看到這里,又無端感觸起來,覺得喉頭梗塞,不知不覺嘆道:
「故國不堪回首」,同時那北海的紅漪清波浮現眼前,那些手攜情侶的男男女女,恐怕也正搖著畫槳,指點著眼前清麗秋景,低語款款吧!況且又是菊茂蟹肥時候,料想長安市上,車水馬龍,正不少歡樂的宴聚,這飄泊異國,秋思凄涼的我們當然是無人想起的。不過,我們卻深深地眷懷著祖國,渴望得些好消息呢!況且我們又是神經過敏的,揣想到樹葉凋落的北平,凄風吹著,冷雨灑著的這些窮苦的同胞,也許正向茫茫的蒼天悲訴呢!唉,破碎紊亂的祖國呵!北海的風光不能粉飾你的寒傖!今雨軒的燈紅酒綠,不能安慰憂患的人生,深深眷念祖國的我們,這一顆因熱望而顫抖的心,最後是被秋風吹冷了。
原載1932年9月25日《申江日報》副刊《海潮》第2號
好不容易找了這么多,體諒體諒,把我選成最佳吧!!!!!!!!!!!!!!!!!

I. 描寫秋天的文學作品有哪些

秋天死於冬季趙玫著/2006-01-01/四川文藝出版社
秋天的養生湯水周承俊著/2011-09-01/人民出版社
在這本「秋天的養生湯水」中,養生烹飪老師周承俊利用這個季節盛產的蔬果,如芡實、蓮藕、山葯、百合、蓮子、銀耳、水梨、甘蔗,搭配上能滋陰養肺的食材,像黑白木耳、麥冬、白蟲草、枸杞、西洋蔘、山...
品味秋天的色彩:藍版曲紅顏編/2004-05-01/格致出版社
春去秋來,四時之景變換,最易引發作者流露真性情。因此詠四季之名篇也代代迭出,在文學史上佔有相當的篇幅,於是這套《回歸經典四季書系》就這樣自然而然地誕生了。
經典名著里的秋天古愛英主編,戈豐編寫,崔中田繪/2007-01-01/海燕出版社
這是一套別開生面的書,你無論是在暖風吹醒花瓣的春天,還是在深夜乘涼數著星星的夏天,無論你是在果香彌漫的秋天,還是雪花迷眼的冬天,你都可以在這套書里翻一頁頁賞心怡情的畫面,讀一段段拍案稀奇
秋天的走向胡炎著/2010-05-01/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小小說名家檔案》由100名小小說作家一人一冊單行本(共100冊)組成,麒麟書香出品,尚振山(東方)先生總策劃,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本書為其中一冊《秋天的走向》
秋天的況味:林語堂散文集精讀
林語堂原著,馬玉文,孫彧編注/2007-08-01/東方出版中心
本書節選了語堂先生的部分小品,分為四個單元進行編輯,即「智慧人生」、「透視社會」、「中西文化」、「讀書作文」。「智慧人生」是林語堂獨標自我的窗口,在這里,我們可以目睹語堂先生日常燕居的情
《秋天的火車夢里來》安武林等主編/2011-05-01/光明日報出版社
慢閱讀,是一種閱讀姿態,如果,能變成一種閱讀習慣,那麼,孩子的一生會受用無窮。
秋天的懷念史鐵生著/2011-05-01/華夏出版社
《秋天的懷念》選入作者從1979年至今發表的短篇小說、散文、隨筆等23篇。作者作品眾多,《秋天的懷念》所選文章主要是圍繞著作者對殘疾的認識、對生命意義的探討和對人道、對愛的理解這些主題展開的。.

J. 小生跪求名人寫秋天的文章

沒有秋蟲的地方

葉聖陶的作品,總是筆調清新,描寫細致,情感真摯,具有一種恬淡雋永的風格。這篇發表於1923年9月3日的散文一開始,寫了作者身居沒有秋蟲的城市中的一番感受。秋天來了,生活在深夜弦歌雜作、清晨輪震石響的環境中,「總聽不到一絲的秋蟲的聲息」。接著,作者想像在鄉間這時令的夜裡,該是滿耳朵的秋蟲的合奏,這是「無上的美的境界,絕好的自然詩篇」。於是感慨道:這種蟲鳴聽起來即使是酸楚的,「總比淡漠無味勝過百倍」。可是眼前又不能逃避這種淡漠無味的生活,還只好死守在這「井底似的庭院」之中。作品含蓄而曲折地表達了「五四」落潮後,部分知識分於不甘寂寞又有所期待和追求的矛盾、苦悶的情思。

大明湖之春

老舍《大明湖之春》發表於1937年3月。大明湖是濟南名勝,可是在作者寫作本文時,卻已經是「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了,「湖變成了溝」,「水黑而不清」,「水定而無波」,「一望無景,只有高高低低的莊稼」。文章從濟南沒有春天感嘆大明湖已今非昔比。最後從作者毀於戰火的小說手稿《大明湖》說到一位友人畫的一幅名叫《大明湖之秋》的油畫,對大明湖的秋景作了一番生動的描繪。結末寫道:「題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卻說了大明湖之秋」。行文一波三折,極盡騰挪頓挫之致。語言俗白生動,婉而多諷。

故都的秋

郁達夫《故都的秋》作於1934年8月。文章通過一系列北京秋色的描寫表現作者對故都的秋的嚮往和眷戀之情。作者認為,北京秋天的特點是清靜和悲涼。接著把南方的秋和北國的秋加以比較,處處突出北京「秋的意境與姿態」。文中指出,「陶然亭的蘆花,釣魚台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杯寺的鍾聲」固然是著名的秋景;而普遍存於街頭巷尾的景象,如「碧綠的天色」,「馴鴿的飛聲」,透過槐蔭「漏下的日光」,攀附於破壁間的牽牛花,街旁落下的槐蕊,秋蟬的殘聲以及棗子、柿子、葡萄等鮮果,都是北京居民所領略的秋景和秋味。作者憑著他廣博的見識和敏銳的觀察,把北京的秋意寫得無處不在,色味郁厚,意境與姿態特別深沉動人。最後發出一段關於中國文人學士特愛寫秋悲秋的議論,認為這種對「秋的深味」的感受,只有在北方才能領略得最徹底,進一步贊美了北國的秋。全篇把景、情、理三者融合,結構完美,情意至深。

秋夜

魯迅的這篇最初發表在《語絲》1924年3期上的散文詩,寫秋天夜晚作者在室外、室內的所見所感。在後園里,那奇怪而高的「天空」,它高高在上,「使人們仰面不能看見」;它洋洋得意,裝出微笑,卻灑下「繁霜」,使「園里的野花草」遭到嚴酷的摧殘。可是棗樹堅信春天會到來,並已知道「春後還有秋」,斗爭還會有反復。它雖然光禿禿地「單剩乾子」,並還身帶「皮傷」,但巍然屹立,像一柄利劍,伸出又長又直的乾子,刺劈「夜氣」,直逼「天空」,迫使這「天空」窘迫不安,退避躲藏,表現了堅韌、頑強的戰斗精神。另一方面,它對在濃重的「繁霜」、「冷氣」下瑟縮著的「小粉紅花』則充滿著同情和理解。接著由室外寫到室內。作者看到後窗許多「小飛蟲」殞身不恤地撲向燈火,追求著光明。以無限崇敬的心情,贊頌它們是「蒼翠精緻的英雄們」。全篇藉助於象徵、暗示、隱喻等手法,描繪出一幅深秋之夜的圖景。通過這幅畫面,寄寓著作者對當時黑暗現實的憤怒與抗爭,對被壓迫者的弱小者的同情,對追求光明的未來,敢於向黑暗現實進行戰斗的英雄的贊頌,反映了作者在寂寞中的韌性戰斗精神。色彩冷峻,氣氛肅殺,結尾以象徵光明的火顯示一層暖色。冷暖交錯,動靜映襯,體現了作品精巧的構思,給人以雋永的回味

異國秋思

廬隱《異國秋思》作於1930年。1930年作者曾赴東京旅居,作品抒寫重遊少年時代曾去過的井之頭公園時的感慨。先寫異國秋景所引起的悵惆之情。再敘專程到井之頭公園看秋景,引起一縷愁心和故國之思。當看到那熟悉的茶館,激起了往日的回憶和身世之感。那時正值暮春三月櫻花亂飛的季節,她們滿懷著玫瑰色的希望在畢業前與老師同游公園,高聲談笑、驕傲於青春與幸福之中。但九年之後,「我走的是崎嶇的世路,我攀緣過陡削的崖壁,我由死的絕谷里逃命,使我嘗著忍受由心頭淌血的痛苦」。追懷往事,更激起秋思的悲涼。最後由叢林中見到少女劃舟景色勾起了悲祖國悲同胞之情,抒發出對「破碎紊亂的祖國」的前途和對「窮苦的同胞」的命運的憂患嘆息。作品從悲涼的秋思中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人民的同情。作者敏於體察感受,善於繪景抒情,用細膩流暢的文筆傾瀉出曲折起伏的感情,給文章增添藝術魅力。

閱讀全文

與名家寫秋天晚上的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本重生小說主角秦朗 瀏覽:545
都市小說完結免費豪門隱婚 瀏覽:325
抗日英雄穿越現代當醫生的小說 瀏覽:718
顧西爵小說人物名字大全 瀏覽:60
影帝重生劇本小說 瀏覽:830
小說男主角上官夜 瀏覽:49
邪瓶漫畫小說網 瀏覽: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園言情小說 瀏覽:376
悅看小說網資源分享 瀏覽:906
男主強女主弱的仙俠小說 瀏覽:992
替身女帝的逆襲小說排行榜 瀏覽:115
小說這樣寫 瀏覽:29
兩個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說 瀏覽:138
女主是網紅重生小說排行榜 瀏覽:867
擁有冒險島技能的穿越小說 瀏覽: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俠小說排行榜 瀏覽:658
神通板磚有聲小說鏈接 瀏覽:295
男主角叫陰陽的小說全集 瀏覽:596
總裁小說灰姑娘 瀏覽:896
葉辛周鐵有聲小說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