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集作者 > 在寫小說中常用的詞語

在寫小說中常用的詞語

發布時間:2021-09-23 16:07:51

A. 求一些寫小說常用詞語

如果是常用的,是不是出現頻繁的?
出現頻繁的,是不是重復的?
寫作這東西,就是一個積累和沉澱的過程。
沒有一個積累,是沒有結果的。
倒不如讓一切結束在開始之前。

B. 寫小說常用的動作、心理、神態的成語

描寫表情動作的詞句
表情、動作

[笑]笑眯眯、笑吟吟、笑嘻嘻、笑呵呵、笑哈哈、大笑、微笑、淡笑、譏笑、傲笑、訕笑、傻笑、嗤笑、嘻笑、奸笑、狂笑、獰笑、憨笑、苦笑、慘笑、嘲笑、冷笑、恥笑、呆笑、痴知、淫笑、揶揄、粲然、嫣然、莞爾、嘿嘿、呵呵、格格、撲哧、啞然。

[哭]大哭、痛哭、哀哭、偷哭、啼哭、哭泣、低泣、飲泣、啜泣、泣訴、悲咽、鳴咽、哽咽、抽咽、幽咽、抽噎、抽泣、抽搭、號啕、噓唏、唏噓、泫然、潸然、潸潸、嗚嗚、哇哇、汪汪。

[看]望、視、瞧、瞅、瞟、眺、瞄、盯、瞥、窺、睜眼、閑眼、瞪眼、眨眼、乍看、窺看、察看、觀看、觀察、洞察、視察、瞻望、瞻顧、顧盼、相覷、凝視、張望、遙望、凝望、眺望、遠眺、仰望、鳥瞰俯瞰、俯眺、俯視、怒視、注視、窺視、斜視、睥視、乜視、端視、端量、瞥見、蒙矓、迷離、昏眩、瞪瞪、眈眈、眼巴巴、眼睜睜。

[聽]、靜聽、細聽、諦聽、收聽、旁聽、偷聽、打聽、恭聽、聆聽、恭聆、靜聆、親聆、洗耳、豎耳、側耳。

[呼吸]、咽氣、舒氣、斷氣、喘氣、喘息、窒息、氣急、噴嚏、奄奄、咻咻、哼哧、呼哧、氣吁吁、氣呼呼、氣咻咻、喘噓噓。

[頭頸動作]、抬頭、仰頭、仰首、仰天、昂首、低頭、低首、俯首、頷首、搖頭、點頭、伸頸、縮頸、歪頸、歪脖。

[嘴巴動作]吃喝、吮吸、吞吐、吞咽、嘔吐、啃咬、咀嚼、咬嚼、吞食、吞噬、品味、品嘗、嘗試、品茗、啜茗、咕嘟、張嘴、閉嘴、撅嘴、嘟嘴、抿嘴、努嘴、撇嘴。

[手臂動作]、捉、抓、擒、攬、摟、抱、攙、扶、推、擋、拖、拉、揍、捶、撞、撕、扯、打、捧、托、抽、揪、抬、扛、挑、擔、揀、撿、拈、提、拎、搗、掏、掘、挖、撬、撒、撤、撐、掉、投、擲、拋、扔、摔、擦、拭、揩、抹、攢、攤、搔、搶、搜、掄、拔、撥、擂、披、擰、捏、扭、摸、搓、按、拿、舉、劈、寫、畫。

[腳腿動作]、行、走、奔、跑、跳、踢、跨、蹲、站、立、奔走、奔逃、奔赴、奔騰、逃遁、跋涉、徘徊、彷徨、徙倚、逡巡、匍匐、踟躇、躑躅、蹣跚、踉蹌、蹀躞、蹉跌、蹌蹌、踽踽、趑趄、趔趄、跳躍、跳動、蹦跳、蹦達、溜達、雀躍、歡躍、挺立、佇立。

[腰身動作]、挺身、俯身、反身、屈身、側身、騰身、躬身、彎腰、貓腰、哈腰、扭腰、鞠躬、蹲趴、躺睡、仰卧、側卧、橫卧、俯卧、蜷曲、蜷縮、輾轉。

〔走〕健步如飛步履矯健步履輕盈大步流星飛檐走壁大搖大擺步履艱難一瘸一拐

匍匐前進躡手躡腳

〔跑〕扭頭就跑拔腿就跑連蹦帶跳東奔西竄橫沖直撞跑得上氣不接下氣

飛似得跑跑得比兔子還快

〔看〕定睛一看目不轉睛凝神注視怒目而視左顧右盼東張西望擠眉弄眼瞻前顧後

舉目遠望極目瞭望盡收眼底察言觀色刮目相看面面相覷虎視眈眈走馬看花

〔聽〕側耳細聽聽得入迷聽信謠言百聽不厭道聽途說充耳不聞

〔想〕思緒思考心潮起伏思潮澎湃思緒萬千思緒紛繁浮想聯翩思前想後心往神馳

想方設法絞盡腦汁冥思苦想三思而行牽腸掛肚挖空心思異想天開想入非非

胡思亂想痴心妄想不假思索

〔哭〕潸然淚下淚流滿面放聲痛哭失聲痛哭痛哭流涕聲淚俱下哭哭啼啼泣不成聲

哭爹叫娘捶胸頓足號啕大哭抱頭痛哭老淚縱橫哭聲震天

〔笑〕點頭微笑抿著嘴笑淡然一笑吃吃得笑咧著嘴笑

描寫人物神態的成語(一)
點擊數:73發布時間:2012-08-15 01:44:24來源:世紀文學作者素材庫
世紀素材庫提示:描寫人物神態的成語: 煥發 踔厲風發 抖擻精神 鬥志昂揚 發揚蹈厲 奮袂而起 精神抖擻 精神煥發 精采秀發 炯炯有神 慷慨陳詞 慷慨悲歌 龍馬精神 容光煥發 生氣勃勃 生龍活虎 仰首伸眉 意氣風發 朝氣蓬勃 振奮人心 威武 金剛怒目 龍行虎步 龍驤虎視 龍驤虎步 雄姿英發 雄赳赳,氣昂昂 燕頷虎頸...

描寫人物神態的成語:

煥發
踔厲風發 抖擻精神 鬥志昂揚 發揚蹈厲 奮袂而起 精神抖擻 精神煥發 精采秀發 炯炯有神 慷慨陳詞 慷慨悲歌 龍馬精神 容光煥發 生氣勃勃 生龍活虎 仰首伸眉 意氣風發 朝氣蓬勃 振奮人心

威武
金剛怒目 龍行虎步 龍驤虎視 龍驤虎步 雄姿英發 雄赳赳,氣昂昂 燕頷虎頸 鷹揚虎視 英姿颯爽

風度
不苟言笑 落落大方 溫文爾雅 文質彬彬 仙風道骨 泱泱大風 雍容雅步 儀表堂堂 正襟危坐

委靡
沒精打采 泥塑木雕 人困馬乏 少氣無力 師老兵疲 睡眼惺忪 心力交瘁 形容枯槁 衣不解帶 有氣無力


鬼哭狼嚎 鬼哭神號 嚎啕大哭 呼天搶地 泣下沾襟 聲淚俱下 病哭流涕 啼飢號寒 涕零如雨 涕泗滂沱


打哈哈 撫掌大笑 付之一笑 鬨堂大笑 捧腹大笑 破涕為笑 忍俊不禁 嘻皮笑臉 喜笑顏開 喜形於色 啞然失笑 嫣然一笑 一顰一笑 脅肩諂笑 袖如充耳

傳情
眉來眼去 情人眼裡出西施 溫情脈脈 羞人答答 姻視媚行

造作
矯揉造作 拿糖作醋 拿腔做勢 尋死覓活

沉默
沉默寡言 頓口無言 緘口無言 絕口不道

其他
楚楚可憐 呆若木雞 道貌岸然 額手稱慶 橫眉怒目 聲音笑貌 義形於色 眾醉獨醒

神采奕奕 無精打采 眉飛色舞 興高采烈 垂頭喪氣

大驚小怪 大驚失色 大惑不解 從容不迫 毛骨悚然

心不在焉 六神無主 泰然自若 心平氣和 平心靜氣

目瞪口呆 處之泰然 半信半疑 畢恭畢敬 自言自語

喃喃自語 全神貫注 興致勃勃 興高采烈 呆若木雞

將信將疑 含情脈脈 坐卧不安 悵然若失 忸怩作態

沒精打采 沉吟不決 張口結舌 張皇失措 遲疑不決

局促不安 忍俊不禁 啞然失笑 幸災樂禍 若無其事

若有所失 若有所思 和顏悅色 和藹可親 垂頭喪氣

受寵若驚 狐疑不決 怡然自得 誠惶誠恐 勃然大怒

惱羞成怒 炯炯有神 洗耳恭聽 舉止失措 神氣十足

神色活現 神色自若 神采飛揚 神采奕奕 神思恍惚

屏息凝神 眉飛色舞 眉開眼笑 眉來眼去 怒不可遏

怒氣沖天 怒火中燒 怒發沖冠 怒形於色 破涕為笑

熱淚盈眶 唉聲嘆氣 哭天抹淚 哭笑不得 笑逐顏開

笑容可掬 疾言厲色 談笑風生 談笑自若 冥思苦想

捧腹大笑 悠然自得 得意忘形 得意洋洋 驚恐萬狀

驚慌失措 喜上眉梢 慌手慌腳 聚精會神 愁眉不展

愁眉苦臉 精神恍惚 精神煥發 嫣然一笑 橫眉冷對

嘻皮笑臉 噤若寒蟬 瞠目結舌 黯然神傷 黯然銷魂

面面相覷 神采奕奕 眉飛色舞 垂頭喪氣 沒精打采

愁眉苦臉 大驚失色 炯炯有神 昂首挺胸 驚慌失措

漫不經心

炯炯有神大眼睛忽閃忽閃

烏溜溜的眼珠眼睛布滿血絲會說話的眼睛慈祥的目光明亮的眼睛

目光銳利目光遲鈍兇狠的目光眼睛眯成一條縫眼泡浮腫

櫻桃小嘴血盆大口尖嘴猴腮抿著小嘴厚嘴唇薄嘴唇嘴唇蒼白

唇如胭脂唇無血色齒白唇紅參差不齊的牙齒白而發亮的牙齒

咬緊牙關滿口銀牙

蘋果臉瓜子臉鵝蛋臉長方臉四方臉俊美的臉醜陋的臉清瘦的臉

滿臉憔悴一臉稚氣古銅色的臉黑里透紅的臉紅撲撲的臉

布滿皺紋的臉臉色蒼白愁眉苦臉低俗作品請刪除面黃肌瘦滿臉雀斑

面如桃花面如土色天庭飽滿臉頰緋紅面目可憎油頭粉面面不改色臉「刷」地一下白了臉「騰」地一下紅了

【神態】

莊重端莊安閑安詳恬靜文雅鎮靜沉著誠摯憨厚懇切

瀟灑嫵媚羞澀靦腆嚴厲冷酷堅毅傲慢疲憊沮喪失神

詫異發愣尷尬躊躇容光煥發英姿勃勃精神矍鑠精神抖擻

生龍活虎威風凜凜英姿颯爽風度翩翩熱情洋溢熱情奔放溫文爾雅文質彬彬和藹可親和顏悅色心平氣和平心靜氣悠然自得畢恭畢敬

從容不迫泰然自若津津有味若無其事不露聲色面紅耳赤面有赧顏無精打彩鬱郁寡歡悶悶不樂局促不安垂頭喪氣精疲力竭風塵僕僕

氣喘吁吁呆若木雞瞠目結舌啞口無言交頭接耳笨頭笨腦瘋瘋癲癲凶神惡煞殺氣騰騰裝腔作勢盛氣凌人齜牙咧嘴神氣十足傲慢無禮

神氣活現趾高氣揚咄咄逼人目空一切不屑一顧目中無人旁若無人冷眼旁觀賊頭賊腦鬼鬼祟祟半信半疑不知所措漫不經心心不在焉

悵然若失垂涎三尺死皮賴臉縮手縮腳丑態百出

描寫人物外貌的成語:

一表人才、風度翩翩,大腹便便,膀大腰園、披頭散發、虎背熊腰、衣冠楚楚、相貌堂堂

描寫人物動作的成語:

身手敏捷、風馳電掣,動如脫兔,舉目眺望、大步流星、昂首挺胸,手舞足蹈、張牙舞爪、

描寫人物神態的成語:

呆若木雞、目瞪口呆、神采奕奕、全神貫注、聚精會神,眉飛色舞、張口結舌、擠眉弄眼、眉開眼笑、目不轉晴

描寫人物心情的成語:舉棋不定,忐忑不安、心急如焚、七上八下、六神無主、心神不定

描寫人物神態的成語:

呆若木雞、目瞪口呆、神采奕奕、全神貫注、聚精會神,眉飛色舞、張口

心情詞語:喜出望外、歡天喜地、怒氣沖天、垂頭喪氣、無精打采、悶悶不樂

神態詞語:聚精會神、全神貫注、閉目養神、得意洋洋

外貌詞語:眉清目秀、面色蒼白、白發蒼蒼、面黃肌瘦、衣冠楚楚

動作詞語:指手劃腳、手忙腳亂、手舞足蹈、七手八腳、搖頭晃腦

品格詞語:舍己為人、見義勇為、大公無私、不屈不饒、頑強不屈腰、衣冠楚楚、相貌堂堂

(2)描寫人物動作的成語:

身手敏捷、風馳電掣,動如脫兔,舉目眺望、大步流星、昂首挺胸,手舞足蹈、張牙舞爪、

(3)描寫人物神態的成語:

呆若木雞、目瞪口呆、神采奕奕、全神貫注、聚精會神,眉飛色舞、張口結舌、擠眉弄眼、眉開眼笑、目不轉晴

(4)描寫人物心情的成語:舉棋不定,忐忑不安、心急如焚、七上八下、六神無主、心神不定

心情詞語:興高采烈、喜出望外、歡天喜地、炎冒三丈、怒氣沖天、垂頭喪氣、無精打采、悶悶不樂、歡天喜地、歡蹦亂跳

神態詞語:聚精會神、全神貫注、目不轉睛、閉目養神、得意洋洋

外貌詞語:眉清目秀、面色蒼白、白發蒼蒼、面黃肌瘦、衣冠楚楚

動作詞語:指手劃腳、手忙腳亂、手舞足蹈、七手八腳、搖頭晃腦

品格詞語:舍己為人、見義勇為、大公無私、不屈不饒、頑強不屈

C. 寫小說經常用到的詞彙。。

一般情況,描寫一個人的表情,或是性格,可以用到的有: 慵懶、涼薄、冷清、如空谷幽蘭、簡單卻不失高貴、淡雅、出塵、謫仙、溫婉、沉靜、冰冷、淡漠、羞澀、頑皮、不正常的紅暈、 等等

D. 小說的常用詞語

你……讓人無語。
那人很帥:英俊瀟灑,俊眼修美,風度翩翩,冷若冰霜內,(眼睛)寒若容深潭,聰慧睿智,俠骨柔情,玉樹臨風,長身玉立,腰背筆直(這個詞不好聽,但放進去會有種軍人的鐵血感覺)
女主角:(身材)玲瓏浮凸,媚眼流波,顧盼生姿,清純靚麗,清秀,清妍,干凈,出水芙蓉,白衣勝雪,眉目如畫,清逸出塵,宛如謫仙,忠貞傲骨,剛烈,冰肌玉骨,唇紅齒白,冰雪聰明,弱柳扶風,媚骨天成,雪膚花貌
文學本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慢慢積累...這過程很長..急不來
而且還要看「天賦」,有些人天生對這絕緣,難度就更大了
如果你覺得在這方面還好,就慢慢培養吧。
至於你要寫小說(不是快餐類的吧??),韓寒那些個畢竟難得一見,套用學校老師的話,多看多讀多寫

E. 寫小說常用的詞語請按我所列舉的給出一些

焦慮,不安,擔心,揪心,緊張,狂妄,憤怒,憤慨,憤恨,悲哀,哀痛,傷感,驚訝,驚愕畏懼,驚嚇,厭惡,希望,盼望,高興,開心,慾望.....急躁,安靜,安逸,肅穆,冷漠,平穩,

F. 寫小說時用的唯美的句子、詞語的

1、做人要含蓄點,得過且過,不必斤斤計較,水清無魚,人清無徒,誰又不跟誰一輩子,一些事放在心中算了。
2、一生像似太長,卻又太短,待搞清楚有何心願,二十一年已經過去,那麼四十歲之前若不匆匆把所有該做或不該做之事做妥,之後也無甚作為,所以人人不夠時間。
3、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忌忿忿不平。
4、有些人的傷口是在時間中慢慢痊癒,如我。有些人的傷口是在時間中慢慢腐爛,如他。原來這些年,他痊癒的只是外表,有一種傷,它深入骨髓,在你看不見的地方肆虐。
5、一千零一個願望太多了,只要實現一個就足夠了。
6、有些人似乎註定總要相遇,而且從來原因一樣。
7、我再淪落,我還是愛我,可是為著要別人愛我,我不得不做些叫他們看得順眼的事。
8、許多人並不相愛,卻可以相處一輩子,愛是非常容易令人厭倦的。
9、也許一個人在真正無可奈何的時候,除了微笑,也只好微笑了。
10、一代不如一代,一代比一代辛苦,這一代最辛苦的是已經認為辛苦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
11、什人生短短數十載,最要緊的是滿足自己,不是討好他人。
12、為工作出力永遠獲得報酬,為一個人費心事最劃不來。
13、我的理想生活是,天天可以睡到自然醒,不做什麼,不負啥責任,同我愛的,以及愛我的人,一起坐著說話,笑著看日落。
14、我喜歡向沒有知識但是聰明的人學習,他們那一套不講理、原始,令人難堪,但往往行得通。受過教育的女人事事講風度,連唯一的武器都失掉,任由社會宰割。
15、一個人的心原來是世界上最寂寞的地方,每個人都渴望被愛,如果沒有人主動愛人,則沒有人會被愛,困難已經過去,也就不必討論值得與否,努力面對現實是正經。

G. 網路作家小說中的常見形容詞

rpwt:人品問題
KUSO:大體而言就是惡搞。
口古月:港漫用語語助詞,一般輸入法無此字,類似用法還有口桀等­。
蘿莉:16歲以下的"可愛"小女孩,源於「LOLITA」一書。
正太:16歲以下的"可愛"小男孩,源於「鐵人28號」中的金田­正太郎。
歐巴:30歲以上的女性。
兄貴:全身肌肉的強壯男子。
姐貴:全身肌肉的大姐姐。
大姐姐:16~30歲的女性(又稱御姐)。
控:對上述的人種有愛好的人,如蘿莉控。
BL:BOYS LOVE的縮寫,意指男性間的戀情。
GL:GIRLS LOVE的縮寫,意指女性間的戀情。
未夠班:不夠資格。
逆天:做出一些違反常理的事。
強者:做出逆天行為的人。
XD:要橫著看它,是種漫畫式誇張笑臉,另一種說法是X滴。
顏文字:即表情符號,常見的有^_^或@_@。
怒羅(銅鑼)衛門:"小叮當"的日文直譯。
開刀:拿各版主來惡搞。
解剖:對某人的解析。
小白:白目。
小黑:黑名單。
浸小黑:被登記進黑名單。
小強:蟑螂,也可稱做有不死之身的人。
食神:堪稱一大千古佳作!大部份KUSO的句型都出自其中。
少林足球:跟食神一樣,大部份KUSO的句型都出自其中。
回鍋:重新PO的文章。
謎之聲:隱藏人格!有時候會換成版眾ID或路人。
泡菜:韓國人的稱呼。
廢柴:沒用的人。
北斗神拳:很常被拿來惡搞的名作。
仆:即「倒」。
仆街:倒在大街上,祖仁恭版大的得意技。
折凳:七武器之首,被譽為史上最強的兵器。
王道:指最為正確或常出現的人事物, 通常只是個人偏執的認定。
怨念:對某人事物的執念,據說有怨念就能成為NT。
孟獲孟獲:就是「不知道」的意思。
天鷹戰士:「福音戰士」的翻譯。
魔人:某方面功力深厚的人,通常會隱藏在各版中,比如說轉貼魔人­,灌水魔人。
潛水:指暫時不會到某站發表主題或留言的行為。
浮上:潛水完後當然就是浮上啰。
Lolita(洛莉塔):【名詞】;A sective adolescent girl一個魅力沒法擋的未成年少女,也就是羅莉的來源,原為一本小說之書名。
正太:【名詞、形容詞】;和Loli屬相反性別同義詞,也就是指­生理年齡約為12歲以下之少年,同樣因各人見解之不同,現只指作外貌像小孩­的男孩,其明確之定義為「依據個人觀點而認知的小弟弟」。

最高:【形容詞、副詞】;最棒、最好之意。
素敵:【形容詞、副詞】;有稱贊「好棒、完美」之意,同意於「素­晴」。
殘念:【形容詞、副詞、感嘆詞】;可惜的。
苦手:【形容詞】;對某件事感到困擾、棘手。

怨念:【名詞、形容詞】;某人對某件事感到怨恨而形成的一股強大­的靈念 ,或用來表示對某件事物的狂熱。
惡趣味:【名詞】;怪癖、與眾不同的特殊喜好,通常此類特殊喜歡­往往帶有一些較負面的東西。
KUSO:【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感嘆詞、助詞】;名詞做­為糞解釋;動詞則解為惡搞;形容詞及副詞解釋為事物或動作很惡搞、很爆笑;­也可用來大聲念出此字以紓發自己的情感,是為感嘆詞之解釋,其帶有「惡搞」­或「媽的」之意;此外KUSO也可以用做句首或句末助詞。
流星:【名詞】;意指略帶一點點情色意味或有些微露點成份的CG­圖。
黑暗鍋:【名詞】;前管員某U氏所研發的特殊料理,其美味度不明­,謎般的黑暗料理。
XD:【助詞】;如同字面上的意思就是X的,另外轉九十度看可作­為表情符號之用。
敗家:【動詞、形容詞】;指花錢買很多的精品(好物)的動作,另­解為一次花費很多錢去買東西或解為購物。
芬達:【名詞】;為譯名,原名為Fanta,為一碳酸飲料之品牌­,在台灣由太古可口可樂公司所代理,但也是thunder譯名,現作為模擬中­神聖系的最強武器,在香港的模擬芬達團支部中也用作黑暗飲料的主要材料,有化學成分­。
黑暗飲料:【名詞】;一次模擬芬達團支部的旅程中煉制出來,味道­不明。
停屍間:【名詞】;聊天室的別名,意指聊天室沒有說話的時候。
港漫用語:【名詞】;由於文化上的差異,說話的口氣、言詞有所不­同,因感到新奇而拿來被使用,久而久之成為常態。
口胡:【助詞、感嘆詞】;此為港漫用語,常用來表示心情,可同於­XD,為擴大效果可用「口古月」。
口桀:【助詞、感嘆詞】;此為港漫用語,常用來指壞人的笑聲,特­別是指 奸笑。
轟殺:【動詞】;此為港漫用語,用來指要殺掉某人的動作。
廢材:【名詞】;此為港漫用語,指無用之人,或者是廢物,通「廢­柴」、「膿包」。
破天:【動詞】;此為港漫用語,就是「打破天」,不爽時可使用此­詞。
逆天:【動詞、助詞、感嘆詞】;此為港漫用語,指要逆著天道而行­,或憤怒時所使用之句首助詞。
未夠班:【形容詞】;此為港漫用語,意同於北京話之「不夠格」,­或是指力量還不夠。
收聲:【動詞】;此為港漫用語,意指閉嘴,通「收嗲啦」。
控:【名詞】;指極度喜歡某東西之人,喜歡的東西冠在「控」字之­前,例:羅莉控。
熱血:【名詞、形容詞】;能讓攻擊力上升2倍的能力,原出自機戰­系列,後引申為激昂的心情。
魂:【名詞】;能讓攻擊力上升3倍的能力,原出自機戰系列,另一解­為指 帶有榮耀,奮戰不懈的職業精神。
愛:【名詞】;能讓HP回復的能力,原出自機戰系列。
大鑊:【動詞、形容詞、感嘆詞】;意指糟糕了,例:下星期就要期­考了,書都未看,這下子大鑊了。
體溫治療:【名詞】,某女僕長發明的治療法,據說能治百病,但有­聞該女僕長使用此式前皆被轟飛。
癌細胞:【名詞】;謎樣的藍色有角生物,真名為unyuu,有多­個變種,出沒於各大「任意」,是為某隻怪獸最討厭之物。
外道:【名詞】;特擁有過度豐滿胸部的女性,另解為有違常理(或­者是太合常理)的事物。
病狀惡化促進劑:【名詞】;某怪獸生病吃的葯物,功用就如名字所­說一樣

孟獲:【動詞】;為南蠻語,表「不知道」之意。
仆桌:【動詞】;此為高等顏文字技巧,須將仆街技及翻桌技練的十­分成熟 ,而且等級還須滿20才可使用。
仆街:【名詞、動詞、形容詞、助詞】;其實「仆街」的原意是「路­倒屍」,是早期的黑道術語,在加入幫會儀式中發毒誓時用的。不過其後香­港政府禁止黑社會公開進行活動,造成儀式漸漸從簡,再加上一般市民失去接觸­黑社會的途徑,困此「仆街」這兩個字也就沒有以前那樣敏感了。名詞時解作「­混蛋」 。

這也是網上找的,望採納!

H. 寫古代的小說常用的詞語,短語,以及一些常識

官品各個朝代不同的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從之分,共十八級。

正一品——(文)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武)領侍衛內大臣。

從一品——(文)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總督、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文)各省巡撫、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將。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參將。

從三品——(文)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各省鹽運使。(武)游擊。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各省道員。(武)都司。

從四品——(文)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內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武)城門領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監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隸州知州。(武)守備。

從五品——(文)鴻臚寺少卿、各道監察御史、翰林院侍讀、各部員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總。

正六品——(文)國子監司業、內閣侍讀、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縣知縣、各省通判。(武)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直隸州州同、州同。(武)部千總。

正七品——(文)翰林院編修、各部院七品筆帖式、順天府學教授、訓導,京縣縣丞外縣縣長、各府學教授。(武)把總。

從七品——(文)翰林院檢討、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國子監博士、直隸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醫院御醫、各部院八品筆帖式、外府經歷、外縣縣丞、州學正、縣教諭。(武)外委千總。

從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縣訓導。(武)委署驍騎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筆帖式、縣主薄。(武)外委把總。

從九品——(文)翰林院侍詔、邢部司獄、州吏目、巡檢。(武)額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縣典史、驛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這里的太師、太傅、太保……只是對大臣的一種榮譽加銜,或死後所贈。右都御史是總督的加銜;右副都御史是巡撫的加銜;總督和巡撫是地方最高長官,兼了都御史的頭銜,就可以有彈劾權。這些都是空銜而不是實職。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

科舉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所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它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從隋代開始實行,到清光緒二十七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

隋朝-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起源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最早起源於隋代。隋朝統一全國後,為了適應封建經濟和政治關系的發展變化,為了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於是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用科舉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煬帝大業三年開設進士科,用考試辦法來選取進士。進士一詞初見於《禮記·王制》篇,其本義為可以進受爵祿之義。當時主要考時務策,就是有關當時國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論文,叫試策。這種分科取士,以試策取士的辦法,在當時雖是草創時期,並不形成制度,但把讀書、應考和作官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揭開中國選舉史上新的一頁。唐玄宗時禮部尚書沈既濟對這個歷史性的變化有過中肯的評價:"前代選用,皆州郡察舉……至於齊隋,不勝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權而歸於吏部。自隋罷外選,招天下之人,聚於京師春還秋住,烏聚雲合。"

唐朝--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完備

推翻隋朝的統治後,唐王朝的帝王承襲了隋朝傳下來的人才選拔制度,並做了進一步的完善。由此,科舉制度逐漸完備起來。在唐代,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俊士等科不經常舉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後來漸廢。所以,明經、進士兩科便成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後進士科尤為時人所重。唐朝許多宰相大多是進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兩個來源,一個是生徒,一個是鄉貢。由京師及州縣學館出身,而送往尚書省受試者叫生徒;不由學館而先經州縣考試,及第後再送尚書省應試者叫鄉貢。由鄉貢入京應試者通稱舉人。州縣考試稱為解試,尚書省的考試通稱省試,或禮部試。禮部試都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闈也就是考場的意思。
明經、進士兩科,最初都只是試策,考試的內容為經義或時務。後來兩種考試的科目雖有變化,但基本精神是進士重詩賦,明經重帖經、墨義。所謂帖經,就是將經書任揭一頁,將左右兩邊蒙上,中間只開一行,再用紙帖蓋三字,令試者填充。墨義是對經文的字句作簡單的筆試。帖經與墨義,只要熟讀經傳和注釋就可中試,詩賦則需要具有文學才能。進士科得第很難,所以當時流傳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常科考試最初由吏部考功員外郎主持,後改由禮部侍郎主持,稱"權知貢舉"。進士及第稱"登龍門",第一名曰狀元或狀頭。同榜人要湊錢舉行慶賀活動,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園探采名花,稱探花使。要集體到杏園參加宴會,叫探花宴。宴會以後,同到慈恩寺的雁塔下題名以顯其榮耀,所以把又把中進士稱為"雁塔題名"。唐孟郊曾作《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遍長安花。"所以,春風得意又成為進士及第的代稱。常科登第後,還要經吏部考試,叫選試。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職。唐代大家柳宗元進士及第後,以博學宏詞,被即刻授予"集賢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試落選,只能到節度使那兒去當幕僚,再爭取得到國家正式委任的官職。韓愈在考中進士後,三次選試都未通過,不得不去擔任節度使的幕僚,才踏進官場。
唐代取士,不僅看考試成績,還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薦。因此,考生紛紛奔走於公卿門下,向他們投獻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禮部投的叫公卷,向達官貴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確實使有才能的人顯露頭角,如詩人白居易向顧況投詩《賦得原上草》受到老詩人的極力稱贊。但是弄虛作假,欺世盜名的也不乏其人。
武則天載初元年二月,女皇親自"策問貢人於洛成殿",這是我國科舉制度中殿試的開始,但在唐代並沒有形成制度。
在唐代還產生了武舉。武舉開始於武則天長安二年,公元702年。應武舉的考生來源於鄉貢,由兵部主考。考試科目有馬射、步射、平射、馬槍、負重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類升"。

宋朝 -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改革時期

宋代的科舉,大體同唐代一樣,有常科、制科和武舉。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為減少,其中進士科仍然最受重視,進士一等多數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進士科為宰相科。宋呂祖謙說:"進士之科,往往皆為將相,皆極通顯。"當時有焚香禮進士之語。進士科之外,其它科目總稱諸科。宋代科舉,在形式和內容上都進行了重大的改革。
首先,宋代的科舉放寬了錄取和作用的范圍。宋代進士分為三等:一等稱進士及等;二等稱進士出身;三等賜同進士出身。由於擴大了錄取范圍,名額也成倍增加。唐代錄取進士,每次不過二、三十人,少則幾人、十幾人。宋代每次錄取多達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對於屢考不第的考生,允許他們在遇到皇帝策試時,報名參加附試,叫特奏名。也可奏請皇帝開恩,賞賜出身資格,委派官吏,開後世恩科的先例。
宋代確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級考試制度。宋初科舉,僅有兩級考試制度。一級是由各州舉行的取解試,一級是禮部舉行的省試。宋太祖為了選拔真正踏實於封建統治而又有才乾的人擔任官職,為之服務,於開寶六年實行殿試。自此以後,殿試成為科舉制度的最高一級的考試,並正式確立了州試、省試和殿試的三級科舉考試制度。殿試以後,不須再經吏部考試,直接授官。宋太祖還下令,考試及第後,不準對考官稱師門,或自稱門生。這樣,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門生。殿試後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後,還要舉行皇帝宣布登科進士名次的典禮,並賜宴於瓊苑,故稱瓊林宴,以後各代仿效,遂成定製。宋代科舉,最初是每年舉行一次,有時一、二年不定。實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進行考試,第二年春天,由禮部進行考試。省試當年進行殿試。
從宋代開始,科舉開始實行糊名和譽錄,並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從隋唐開科取士之後,徇私舞弊現象越來越嚴重。對此,宋代統治者採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譽錄制度的建立。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貫等密封起來,又稱"彌封"或"封彌"。宋太宗時,根據陳靖的建議,對殿試實行糊名制。後來,宋仁宗下詔省試、州試均實行糊名制。但是,糊名之後,還可以認識字畫。根據袁州人李夷賓建議,將考生的試卷另行譽錄。考官評閱試卷時,不僅僅知道考生的姓名,連考生的字跡也無從辨認。這種制度,對於防止主考官徇情取捨的確發生了很大的效力。但是,到了北宋末年,由於政治日趨腐敗,此項制度也就流於形式了。宋代在考試形式上的改革,不但沒有革除科舉的痼疾,反而使它進一步惡化。
宋代科舉在考試內容上也作了較大的改革。宋代科舉基本上沿襲唐制,進士科考帖經、墨義和詩賦,弊病很大。進士以聲韻為務,多昧古今;明經只強記博誦,而其義理,學而無用。王安石任參知政事後,對科舉考試的內容著手進行改革,取消詩賦、帖經、墨義,專以經義、論、策取士。所謂經義,與論相似,是篇短文,只限於用經書中的語句作題目,並用經書中的意思去發揮。王安石對考試內容的改革,在於通經致用。熙寧八年,神宗下令廢除詩賦、貼經、墨義取士,頒發王安石的《三經新義》和論、策取士。並把《易官義》、《詩經》、《書經》、《周禮》、《禮記》稱為大經,《論語》、《孟子》稱為兼經,定為應考士子的必讀書。規定進士考試為四場:一場考大經,二場考兼經,三場考論,最後一場考策。殿試僅考策,限千字以上。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蘇軾等人的反對。後來隨著政治斗爭的變化,《三經新義》被取消,有時考詩賦,有時考經義,有時兼而有之,變換不定。

明朝 -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鼎盛時期

元代開始,蒙古人統治中原,科舉考試進入中落時期,但以四書試士,卻是元代所開的先例。
元朝滅亡後,明王朝建立,科舉制進入了它的鼎盛時期。明代統治者對科舉高度重視,科舉方法之嚴密也超過了以往歷代。
明代以前,學校只是為科舉輸送考生的途徑之一。到了明代,進學校卻成為了科舉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國子監學習的,通稱監生。監生大體有四類:生員入監讀書的稱貢監,官僚子弟入監的稱蔭監,舉人入監的稱舉監,捐資入監的稱例監。監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別是明初,以監生而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員的多不勝舉。明成祖以後,監生直接做官的機會越來越少,卻可以直接參加鄉試,通過科舉做官。
參加鄉試的,除監生外,還有科舉生員。只有進入學校,成為生員,才有可能入監學習或成為科舉生員。明代的府學、州學、縣學、稱作郡學或儒學。凡經過本省各級考試進入府、州、縣學的,通稱生員,俗稱秀才。取得生員資格的入學考試叫童試,也叫小考、小試。童生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由各省學政主持,學政又名提督學院,故稱這級考試為院試。院試合格者稱生員,然後分別分往府、州、縣學學習。生員分三等,有廩生、增生、附生。由官府供給膳食的稱廩膳生員,簡稱廩生;定員以外增加的稱增廣生員,科稱增生;於廩生、增生外再增名額,附於諸生之末, 稱為附學生員,科稱附生。考取生員,是功名的起點。一方面、各府、州、縣學中的生員選拔出來為貢生,可以直接進入國子監成為監生。一方面,由各省提學官舉行歲考、科考兩級考試,按成績分為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參加鄉試的資格,稱科舉生員。因此,進入學校是科舉階梯的第一級。
明代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地點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駐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舉行,又叫鄉闈。考試的試場稱為貢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闈。凡本省科舉生員與監生均可應考。主持鄉試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調一人,其它官員若幹人。考試分三場,分別於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進行。鄉試考中的稱舉人,俗稱孝廉,第一名稱解元。唐伯虎鄉試第一,故稱唐解元。鄉試中舉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故又稱桂榜。放榜後,由巡撫主持鹿鳴宴。席間唱《鹿鳴》詩,跳魁星舞。
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又稱禮闈。於鄉試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舉行。全國舉人在京師會試,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稱春闈。會試也分三場,分別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舉行。由於會試是較高一級的考試,同考官的人數比鄉試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調等官,都由較高級的官員擔任。主考官稱總裁,又稱座主或座師。考中的稱貢士,俗稱出貢,別稱明經,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在會師後當年舉行,時間最初是三月初一。明憲宗成經八年起,改為三月十五。應試者為貢士。貢士在殿試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試由皇帝新自主持,只考時務策一道。殿試畢,次日讀卷,又次日放榜。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通稱進士。進士榜稱甲榜,或稱甲科。進士榜用黃紙書寫,故叫黃甲,也稱金榜,中進士稱金榜題名。
鄉試第一名叫解元,會試第一名叫會元,加上殿試一甲第一名的狀元,合稱三元。連中三元,是科舉場中的佳話。明代連中三元者僅洪武年間的許觀和正統年間的商輅二人而已。
殿試之後,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編修。其餘進士經過考試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考試合格者,分別授予翰林院編修、檢討等官,其餘分發各部任主事等職,或以知縣優先委用,稱為散館。庶吉士出身的人升遷很快,英宗以後,朝廷形成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局面。
明代鄉試、會試頭場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決於八股文的優劣。所以,一般讀書人往往把畢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書、五經中的文句做題目,只能依照題義闡述其中的義理。措詞要用古人語氣,即所謂代聖賢立言。格式也很死。結構有一定程式,字數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對偶。八股文也稱制義、制藝、時文、時藝、八比文、四書文。八股文即用八個排偶組成的文章,一般分為六段。以首句破題,兩句承題,然後闡述為什麼,謂之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四個段落,每個段落各有兩段。篇末用大結,稱復收大結。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經義演變而成。八股文的危害極大,嚴重束縛人們的思想,是維護封建專制治的工具,同進也把科舉考試制度本身引向絕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憤慨地說:"八股盛而《六經》微,十八房興而二十一史廢"。又說:"愚以為八股之害,甚於焚書。"

清代 -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滅亡

清代的科舉制度與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貫徹的是民族歧視政策。滿人享有種種特權,做官不必經過科舉途徑。清代科舉在雍正前分滿漢兩榜取士,旗人在鄉試、會試中享有特殊的優特,只考翻譯一篇,稱翻譯科。以後,雖然改為滿人、漢人同試,但參加考試的仍以漢人為最多。
科舉制發展到清代,日趨沒落,弊端也越來越多。清代統治者對科場舞弊的處分雖然特別嚴厲,但由於科舉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舉制終於消亡。
回答者:音花名偵探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11-13 12:00

--------------------------------------------------------------------------------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

100% (1) 不好
0% (0)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唐代科舉考試的實質只是上層社會內部的權力再分配,是上層社會中的庶族從豪族手裡分權,遠不是真正的「廣開才路」,在全會社范圍內挑選人才。所謂「為國選才」幾乎只是一句空話。 唐代的科舉考試主要是在社會上層中選拔人才, 中層的都很少,更不用說下層了。
評論者: leo1234 - 童生 一級

--------------------------------------------------------------------------------

亂呀
評論者: joedie4444 - 助理 二級

--------------------------------------------------------------------------------

簡潔些會更好了
評論者: joedie4444 - 魔法學徒 一級

--------------------------------------------------------------------------------

更多>>

其他回答 共 3 條

四書五經
不知道啊,有的人背呀,考一輩子也考不上
普通的?十幾年吧.
科舉害人啊!它是封建統治的工具!!!!1
回答者:himtuipd - 童生 一級 11-13 11:33

--------------------------------------------------------------------------------

科舉簡史

隋朝的科舉情況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建立後,廣大中小地主的勢力得到加強,要求做官參政的願望也愈加強烈。科舉制度不但能滿足這種願望,而且能更廣泛地發掘、籠絡人才,因此成為政府選拔官吏的方式之一。

唐朝的科舉情況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科舉制度開始系統和完善起來。

在政府各級學館學習的生徒和不在學館的普通讀書人都可參加科舉,此外還有現任官員參加的科考等。科舉考試中,常見的科目有進士、明經、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開元禮、道舉等科,稍後又開設了制舉和武舉。

考中進士只是具備了做官的資格,下一步還要經過吏部選試合格,才被授予官職。

宋朝的科舉情況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科舉制度有了進一步的變化、發展。

科舉考試中,常見的科目有進士科、制科、詞科、明經、三史、明法、童子、武舉以及「三舍法」取士等。

宋朝進士、明經等科考試一般分為州試、省試、殿試三級。省試、殿試通過以後,朝廷便立即授予考生官職。

元朝的科舉情況

元朝(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蒙古統治者實行的科舉制度帶有明顯的民族歧視色彩。

科舉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分為鄉試(行省考試)、會試(禮部考試)、御試(殿試)三級。在鄉試、會試時蒙古人和西北各少數民族只考兩場,而漢人則須考三場。御試時,雖然考生都考策問一道,但前兩種人僅限五百字以上,而漢人必須在千字以上。在考試內容上,漢人的題目也比較難。

明朝的科舉情況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科舉考試以進士科考試最為重要。考生通過縣試和府試後稱為童生,就可以參加進士科的正式考試,考試中必須用八股文作文章。

院試是國家科舉正式考試的最初一級,在府城或直屬省的州治所舉行。院試之後是鄉試,在京城及各省省城舉行,三年考試一次,鄉試取中的稱舉人,已經具備了做官的資格。

會試和殿試是最高一級的考試。會試由禮部主辦,在京城的貢院舉行,一般在鄉試的第二年。會試被錄取的人,稱為貢士,第一名叫做會元。貢士還要參加名義上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出榜分三甲,其中一甲賜進士及第,就是大家熟悉的狀元、榜眼、探花。中了進士,功名就到了盡頭。

清朝的科舉情況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科舉基本上沿襲了明朝的制度和考試程序。

在清朝,每逢遇到皇帝生日、登基等慶典時,還額外有加科鄉試,叫做恩科。二甲、三甲的進士殿試以後還要進行一次考試,叫朝考。

清朝科舉考試中也必須用八股文作文章。乾隆年間考試內容增加了詩賦,以後院試、鄉試、會試都必須考詩,稱為試帖詩。

I. 寫小說常用到的句子,詞語,跟神情描述動作描述之類的越多越好

1.沉著 沉靜 沉穩 安詳 嬌憨
傲慢 愧疚 驚慌 慌亂 恐慌
沉思 莊重 鎮定 懇切 羞澀
羞愧 憨厚 誠摯 沮喪 詫異
躊躇 驚訝 疲憊 靦腆 出神
2.大驚小怪 大驚失色 大惑不解 從容不迫 毛骨悚然 心不在焉 六神無主 泰然自若 心平氣和 平心靜氣 目瞪口呆 處之泰然 半信半疑 畢恭畢敬 自言自語 喃喃自語 全神貫注 興致勃勃 興高采烈 呆若木雞 將信將疑 含情脈脈 坐卧不安 悵然若失 忸怩作態 沒精打采 沉吟不決 張口結舌 張皇失措 遲疑不決 局促不安 忍俊不禁 啞然失笑 幸災樂禍 若無其事
3.十字路邊有一個老婦人,略微有些駝背,胖胖的身軀,費力地打著傘在空曠的路上艱難地行走。狂風夾著大雨撲面而來,她使勁向前躬著身子,抓緊傘,進一步,退半步,踉踉蹌蹌地向前走著。

閱讀全文

與在寫小說中常用的詞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本重生小說主角秦朗 瀏覽:545
都市小說完結免費豪門隱婚 瀏覽:325
抗日英雄穿越現代當醫生的小說 瀏覽:718
顧西爵小說人物名字大全 瀏覽:60
影帝重生劇本小說 瀏覽:830
小說男主角上官夜 瀏覽:49
邪瓶漫畫小說網 瀏覽: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園言情小說 瀏覽:376
悅看小說網資源分享 瀏覽:906
男主強女主弱的仙俠小說 瀏覽:992
替身女帝的逆襲小說排行榜 瀏覽:115
小說這樣寫 瀏覽:29
兩個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說 瀏覽:138
女主是網紅重生小說排行榜 瀏覽:867
擁有冒險島技能的穿越小說 瀏覽: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俠小說排行榜 瀏覽:658
神通板磚有聲小說鏈接 瀏覽:295
男主角叫陰陽的小說全集 瀏覽:596
總裁小說灰姑娘 瀏覽:896
葉辛周鐵有聲小說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