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集作者 > 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寫的是什麼的故事

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寫的是什麼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1-09-23 13:37:37

❶ 三國演義這小說寫的是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哪三國爭雄的故事

《三國演義》中的「三國」指的是魏國,蜀國,和吳國。
介紹一下背景吧,由曹操這個大奸雄建立的魏國占據著當時長江北部一帶,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被一些朝中忠臣暗罵為「曹賊」。而自從魏國打敗袁紹之後,收編了大批軍馬,已成為三國中國力最強盛的一國。
而蜀國,則是劉備建立的,由於劉備是漢獻帝的叔叔,所以被叫做「劉皇叔」。其實劉備在初起的時候還是挺慘的,從徐州一直跑到成都,走了大半個中國。
最後是吳國,吳國是由東漢末年反董卓聯軍中的孫堅創建的,孫堅帶兵走到江南一帶,於是就在這里創下了基業。

❷ 三國演義這部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寫的是什麼的故事

只要人物
曹操
劉備
孫權,公元190-280之間的歷史小說,講述的是以三國志為題材的歷史小說,這東西禍害了幾千年了,很多人錯誤的認識三國的事和人,因為有了它的存在,首先樓主不介意我鄙視你一下吧!
三國是指魏

東吳!希望樓主不要中毒!
現在哥哥告訴你怎麼回事!
滿意就給點分,最好看三國志!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明朝》,但個人建議少看為好暈

❸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寫的是三國時期什麼什麼什麼的故事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描寫了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以曹操、劉版備、孫權為首的權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復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沖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的文學、軍事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❹ 三國演義長篇歷史小說寫的是什麼故事

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

❺ 三國演義寫的是什麼歷史時期的故事

《三國演義》(Romances of the Three Kingdoms/San-kuo yen-i)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描寫了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集體表現了統治者之間政治和軍事斗爭。該書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元年刊印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分24卷,240則,每則一個七言標題。此後新的刊本迭出,卷數、回目、引用詩詞等均有改動。清康熙時,毛綸、毛宗崗父子對《三國志演義》進行了修訂,遂成為最通行的本子。今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版。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我國古代歷史演義小說的代表作。明代小說家羅貫中依據有關三國的歷史、雜記,在廣泛吸取民間傳說和民間藝人創作成果的基礎上,加工、再創作了這部長篇章回小說。作品寫的是漢末到晉初這一歷史時期曹魏、蜀漢、孫吳三個封建統治集團間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復雜斗爭。通過這些描寫,揭露了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譴責了統治階級的殘暴與奸詐,反映了人民在動亂時代的苦難和明君仁政的願望。其結構宏偉而又嚴密精巧,語言簡潔、明快、生動。小說也反映了作者對農民起義的偏見,以及因果報應和宿命論等思想。戰爭描寫是《三國演義》突出的藝術成就。這部小說通過驚心動魄的軍事、政治斗爭,運用誇張、對比、烘托、渲染等藝術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諸葛亮、曹操、關羽、張飛等一批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注】。《三國演義》標志著歷史演義小說的輝煌成就。在傳播政治、軍事斗爭經驗、推動歷史演義創作的繁榮等方面都起過積極作用。
《三國演義》的版本主要有明嘉靖刻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清毛宗崗增刪評點的《三國志演義》。
(註:《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其中武將436人,文官451人,漢、三國、晉的皇裔、後妃、宦官等128人,其他176人。 有的評論認為這部作品在藝術上的不足之處是人物性格缺乏發展變化,有的人物渲染誇張過分導致失真。)

【作者介紹】
[編輯本段]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誰,至今並無定論。不過一般認為是羅貫中。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別號湖海散人。相傳為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縣),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羅仲祥後唐時仕青州(即今清徐),後因原籍水災且路遠途遙落籍太原清源,遷居城西白馬山(今白石溝)寺溝村;其父羅錦生有六子,羅貫中行居第二。或雲其師傅為施耐庵。也有記載說曾當過元末起義軍首領張士誠的謀士。著有《三國志通俗演義》、《三遂平妖傳》、《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等。
另一版本介紹: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滸傳》、代表作《三國演義》等。

【演義年表】
[編輯本段]
(註:本人製作的《三國演義》故事梗概,因本詞條字數過多而無法發表,在本人BLOG上,決非有意做廣告,確實是為對《三國演義》感興趣或者是未讀過作品卻希望了解情節的廣大讀者有所幫助,感興趣的可以來看,最早的那篇日誌。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chunnilove)

漢章帝以來,東漢政府一直處於宦官集團與外戚集團的權力斗爭,這兩大集團力量的互相鬥爭,形成了東漢獨特的政治局面;權力每次交接,無不伴隨大規模的殺戮,嚴重削弱了東漢帝國的勢力。
公元184年,中國大地上爆發了以張角三兄弟為首的、規模空前的農民起義;東漢政府為了鎮壓黃巾起義,一方面放權到州牧、太守,一方面默認並支持地主階層組織私人武裝,對抗起義軍。經過近一年的較量,基本上把黃巾軍鎮壓下來。但是經過黃巾起義,東漢政府已經遙遙欲墜,加上權力下放到州、郡一級和容許地主階層擁有私人武裝;各州牧、太守紛紛擁兵自重,地方豪強為了共同利益,形成利益共同體,並推舉德高望重或有能力的當塢帥,東漢政權已經名存實亡。
公元189年,靈帝亡,劉辯即位;宦官和外戚展開新一輪權力爭奪,為了在權力爭奪中取得決定性勝利,何進聽取袁紹建議,征調四方猛將、英雄豪傑率兵入京,造成董卓亂政;地方勢力借口討伐董卓,紛紛招兵買馬,後王允計殺董卓,西涼軍閥再度把持政權,並互相拼殺;而各地軍閥為了搶奪地盤,紛紛兵刃相交,亂世正式來臨。
公元196年,盤踞袞州的曹操擊敗呂布,聽取部下的意見,推行屯田,並西迎獻帝,取得了無與倫比的政治優勢,其後擊敗劉備、袁術、呂布等,佔有袞、司隸和徐州、青州的一部分;河北的袁紹也攻克易京,徹底消滅軍閥公孫瓚,占據了冀州、幽州、並州、青州的絕大部分,成為最大的割據勢力;江東的孫策先後打敗許貢、王郎等人,佔有會稽、丹陽、吳郡等地,在江東立穩了陣腳。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焉、劉璋父子也成為軍閥中的有力競爭者。
公元200年,袁紹挑選10萬精銳步兵,騎兵萬余,南下與青少年好友曹操爭鋒,曹操先後擊殺袁紹勇將顏良、文丑後勒兵官渡;袁紹在正面戰場無法撕開曹操防線,同時在青州、並州和曹操後方汝南開展第二戰場,先後被曹操採取相應措施一一瓦解。後曹操放火燒掉袁紹屯放於烏巢的軍糧等軍用物資;袁紹大將張郃、高覽投降曹操,袁軍士氣全無,曹操乘機發動大反攻,殺萬余,俘虜7萬余。其後袁紹一蹶不振,二子爭位,曹操加以利用,公元207年,曹操遠征烏丸,出其不意,大勝,平定了北方,一舉成為最強大的軍閥。江東孫策准備在曹操和袁紹決戰時偷襲許昌,不料正在加緊策劃的時候給刺客刺殺,傷重身亡,其弟孫權即位,加強了對南方發展的力度。
公元208年,荊州牧劉表病死,幼子劉琮在地方豪強蒯良、蒯越兄弟和舅舅蔡瑁的支持下當上了荊州牧;寄居劉表的劉備和江東孫權也加緊搶奪荊州;曹操知道劉表死亡後,馬上率領精銳騎兵5000,輕裝簡備,日夜兼程,南下搶奪荊州;並於長坂擊潰南逃的劉備;劉琮投降,曹操擁有荊州大部分。孫權、劉備為了對抗曹操,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曹操,208年11月,曹操率領一百四五十萬大軍,水陸並進,進軍赤壁,與孫劉聯軍對持。周瑜用黃蓋計,大燒曹操連環船,加上曹軍水土不服,大敗而歸,荊州所受降的水軍全部死亡或者投降。曹操失去了水軍和部分的嫡系部隊,急劇上升勢頭受到嚴重打擊,從此致力於北方。赤壁之戰後期,周瑜與曹仁在南郡展開激烈爭奪,劉備乘機搶奪了荊州南部四郡,並派關羽北上攻打襄陽,被守將樂進擊敗;經過一年的爭奪,曹仁不得不奉命撤回襄陽,徹底失去了南下的據點;同時,孫權從合肥方向進攻也被曹軍挫敗。
公元211年,劉備聽取謀士龐統、諸葛亮的建議,留關羽鎮守荊州,自己帶領大軍借口抵抗張魯,入川謀取益州;經過3年的爭奪,終於奪取了益州。從此,三國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公元214年,曹操借口進攻張魯,挑撥關中割據勢力馬超、韓遂等公開作反;曹操乘機消滅關中勢力並一舉攻下割據漢中的張魯;劉備恐懼曹操乘機攻擊成都,馬上向孫權退步。公元218年,劉備在攻取三巴後,親自帶領主力部隊北上爭奪漢中,擊殺漢中守將夏侯淵;曹操不得不親自到漢中前線指揮作戰,無法挽回敗局,不得不退出漢中,也失去了進軍益州的據點,三國勢力達到了平衡,鼎立局面正式出現。
公元219年,關羽受劉備勝利勝利攻取漢中的鼓舞,出兵進攻襄陽,遇上山洪爆發,水淹曹軍於禁所督7支救兵,包圍襄陽、樊城;曹操馬上派遣徐晃領軍救援曹仁,同時和孫權達成短暫同盟,徐晃於襄陽城外擊敗關羽;孫權以呂蒙為都督,偷襲南郡,並利用政治手段來鞏固在荊州的統治,擒殺企圖逃走的關羽;徹底粉碎了劉備利用南郡為據點北上攻取襄陽並乘機進軍中原的戰略。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曹丕即位,同年稱帝,國號魏;221年,劉備稱帝,國號漢;229年,孫權進位稱帝,國號吳;三國才正式出現。
公元222年,劉備遣將軍吳班、陳式督水軍進入夷陵地區,鎖江東西岸;自己帶領步兵主力,准備奪回南郡。孫權求和不成,任命陸遜為都督,領50000大軍,橫兵夷陵,阻擋劉備大軍,並利用劉備補給線長遠的優勢;劉備求戰不成,士氣日益衰減,加上天氣炎熱,放鬆戒備;陸遜利用這一有利形勢,先是派朱然帶領水軍主力,截斷劉軍歸路,然後火燒連營,大敗劉備。劉備經此一役,元氣大損,失去了爭奪天下的資本,自己也死於白帝城。
公元229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利用魏文帝曹丕病故,出師漢中,北伐曹魏;派趙雲為偏師,揚言從斜谷攻打長安,吸引曹魏主力;自己親自帶領萬軍,從祁山出發,准備奪取關西。曹睿親臨長安,派大將軍曹真帶領10萬大軍攔阻趙雲,同時派駐防關中的名將張郃帶領5萬精銳部隊日夜兼程救援祁山。張郃在街亭大敗蜀漢先鋒馬謖,諸葛亮失去了街亭,處處為張郃所制,無奈只有退兵。後蜀漢多次出兵,都被對手張郃、司馬懿所牽制,由於補給不足,不得不退兵。公元234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與司馬懿對陣於五丈原;司馬懿堅守不出;8月,諸葛亮病亡,蜀漢退兵。
公元241年,司馬懿發動政變,一舉消滅曹魏宗親曹爽勢力;255年,257年,司馬師、司馬昭分別平定曹魏余黨;確立了西晉的基礎。
公元263年,曹魏以鍾會、郭淮、諸葛緒帶領共18萬大軍進攻蜀漢。鄧艾率兵3萬多,自狄道向甘松、沓中,進攻駐守在此的姜維;諸葛緒率3萬多人馬,自祁山向武街、陰平之橋頭,切斷姜維後路;鍾會率主力10餘萬人,分別從斜谷、駱谷、子午谷,進軍漢中;取漢中後與姜維相對於劍閣。鄧艾出奇兵從陰平小路歷經艱辛,突然出現在成都附近,諸葛亮子諸葛瞻戰死,後主阿斗遂投降;蜀漢滅亡。
公元265年,司馬炎廢曹奐稱帝,改國號晉。
公元279年12月,王渾出江西,王戎向武昌方向進攻,胡奮出擊夏口,杜預自 駐地襄陽進軍江陵,王戎、唐彬率巴蜀之卒浮順江流而下,大舉進攻東吳。公元280年,王渾於三山擊潰東吳丞相張悌主力,不久,吳主孫皓投降;西晉統一全國,三國正式宣告結束。

❻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寫的是三國時期什麼的故事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以及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在對三國態度上,尊劉反曹鄙吳是民間的主要傾向,而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隱含著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和皇室正統思想,盡管這些舊有觀點已不容於今日。清人毛氏父子批改三國演義時,把明代流傳下來的版本中不實譏望、怪力亂神之處刪除勘正。魯迅在《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稱:「因為三國底事情,不像五代那樣紛亂;又不像楚漢那樣簡單;恰是不簡不繁,適於作小說。而且三國時底英雄,智術武勇,非常動人,所以人都喜歡取來做小說底材料。」 而書中亦刻畫了近二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經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曹操則被塑造成一位「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奸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和陰謀家。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主要以個人恩怨為前提。劉備則被塑造成為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而當中的戰爭,手法多樣,讀者往往感到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爭場面。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被認為是波瀾起伏、跌宕跳躍,使人讀來驚心動魄,將史書上所沒有的情節描寫得十分細致。不過,前33回寫了從桃園結義到曹操統一北方的24年,71回半寫了劉備三顧茅廬到諸葛亮死於五丈原的27年,而以後的46年只用了15回半就草草收場。 由於《三國演義》在民間的流傳范圍、影響程度,都可謂是中國古代歷史小說中獨一無二的,這就造成了普通民眾,甚至一部分專家學者對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也就是小說所描述的歷史時期的概況、事件、人物缺乏正確的常識,從某種程度上說,小說《三國演義》的內容在國人心目中已經占據了真實歷史的地位,這種現象在近來的電影、文學作品中都有所反應。民間也一直對這類現象有不少爭論。 非凡的敘事才能,全景式的戰爭描寫,特徵化性格的藝術典型,淺近的文言,構成了《三國演義》的主要特色。

❼ 小說《三國演義》.寫的是什麼時期,誰和誰之間的故事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寫的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魏國,蜀國,吳國的故事。

❽ 三國演義小說 講的是怎樣的一個故事

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

第三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

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行凶 匿玉璽孫堅背約

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第九回 除暴凶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

第十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

第十一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孟德大戰呂布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楊奉董承雙救駕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

第十六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

第十八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敦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馬步三軍 關張共擒王劉二將

第二十三回 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國賊行凶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第二十八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斬於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

第三十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

第三十一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

第三十二回 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

第三十九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

第四十一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張翼德大鬧長坂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第四十三回 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會蔣干中計

第四十六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第四十七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

第四十八回 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第五十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諸葛亮智辭魯肅 趙子龍計取桂陽

第五十三回 關雲長義釋黃漢升 孫仲謀大戰張文遠

第五十四回 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銅雀台 孔明三氣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龍吊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

第五十八回 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須棄袍

第五十九回 許諸裸衣斗馬超 曹操抹書問韓遂

第六十回 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趙雲截江奪阿斗 孫權遺書退老瞞

第六十二回 取涪關楊高授首 攻雒城黃魏爭功

第六十三回 諸葛亮痛哭龐統 張翼德義釋嚴顏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計捉張任 楊阜借兵破馬超

第六十五回 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關雲長單刀赴會 伏皇後為國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漢中地 張遼威震逍遙津

第六十八回 甘寧百騎劫魏營 左慈擲杯戲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輅知機 討漢賊五臣死節

第七十回 猛張飛智取瓦口隘 老黃忠計奪天盪山

第七十一回 占對山黃忠逸待勞 據漢水趙雲寡勝眾

第七十二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郡

第七十四回 龐令明抬櫬決死戰 關雲長放水淹七軍

第七十五回 關雲長刮骨療毒 呂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賦詩 侄陷叔劉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廢帝篡炎劉 漢王正位續大統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

第八十二回 孫權降魏受九錫 先主征吳賞六軍

第八十三回 戰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書生拜大將

第八十四回 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陣圖

第八十五回 劉先主遺詔託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難張溫秦宓逞天辯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興師 抗天兵蠻王初受執

第八十八回 渡瀘水再縛番王 識詐降三擒孟獲

第八十九回 武鄉侯四番用計 南蠻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驅巨善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

第九十一回 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趙子龍力斬五將 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朝

第九十四回 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馬懿克日擒孟達

第九十五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

第九十六回 孔明揮淚斬馬謖 周魴斷發賺曹休

第九十七回 討魏國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維詐獻書

第九十八回 追漢軍王雙受誅 襲陳倉武侯取勝

第九十九回 諸葛亮大破魏兵 司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漢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陣辱仲達

第一百一回 出隴上諸葛妝神 奔劍閣張郃中計

第一百二回 司馬懿佔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

第一百四回 隕大星漢丞相歸天 見木像魏都督喪膽

第一百五回 武侯預伏錦囊計 魏主拆取承露盤

第一百六回 公孫淵兵敗死襄平 司馬懿詐病賺曹爽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歸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

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奮短兵 孫峻席間施密計

第一百九回 困司馬漢將奇謀 廢曹芳魏家果報

第一百十回 文鴦單騎退雄兵 姜維背水破大敵

第一百十一回 鄧士載智敗姜伯約 諸葛誕義討司馬昭

第一百十二回 救壽春於詮死節 取長城伯約鏖兵

第一百十三回 丁奉定計斬孫綝 姜維斗陣破鄧艾

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驅車死南闕 姜維棄糧勝魏兵

第一百十五回 詔班師後主信讒 托屯田姜維避禍

第一百十六回 鍾會分兵漢中道 武侯顯聖定軍山

第一百十七回 鄧士載偷度陰平 諸葛瞻戰死綿竹

第一百十八回 哭祖廟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爭功

第一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

第一百二十回 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

❾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寫的是什麼時期

《三國演義》(Romances of the Three Kingdoms/San-kuo
yen-i)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描寫了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集體表現了統治者之間政治和軍事斗爭.該書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元年刊印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分24卷,240則,每則一個七言標題.此後新的刊本迭出,卷數、回目、引用詩詞等均有改動.清康熙時,毛綸、毛宗崗父子對《三國志演義》進行了修訂,遂成為最通行的本子.今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版.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我國古代歷史演義小說的代表作.明代小說家羅貫中依據有關三國的歷史、雜記,在廣泛吸取民間傳說和民間藝人創作成果的基礎上,加工、再創作了這部長篇章回小說.作品寫的是漢末到晉初這一歷史時期曹魏、蜀漢、孫吳三個封建統治集團間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復雜斗爭.通過這些描寫,揭露了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譴責了統治階級的殘暴與奸詐,反映了人民在動亂時代的苦難和明君仁政的願望.其結構宏偉而又嚴密精巧,語言簡潔、明快、生動.小說也反映了作者對農民起義的偏見,以及因果報應和宿命論等思想.戰爭描寫是《三國演義》突出的藝術成就.這部小說通過驚心動魄的軍事、政治斗爭,運用誇張、對比、烘托、渲染等藝術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諸葛亮、曹操、關羽、張飛等一批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注】.《三國演義》標志著歷史演義小說的輝煌成就.在傳播政治、軍事斗爭經驗、推動歷史演義創作的繁榮等方面都起過積極作用.
《三國演義》的版本主要有明嘉靖刻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清毛宗崗增刪評點的《三國志演義》.
(註:《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其中武將436人,文官451人,漢、三國、晉的皇裔、後妃、宦官等128人,其他176人. 有的評論認為這部作品在藝術上的不足之處是人物性格缺乏發展變化,有的人物渲染誇張過分導致失真.)
【作者介紹】
[編輯本段]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誰,至今並無定論.不過一般認為是羅貫中.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別號湖海散人.相傳為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縣),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羅仲祥後唐時仕青州(即今清徐),後因原籍水災且路遠途遙落籍太原清源,遷居城西白馬山(今白石溝)寺溝村;其父羅錦生有六子,羅貫中行居第二.或雲其師傅為施耐庵.也有記載說曾當過元末起義軍首領張士誠的謀士.著有《三國志通俗演義》、《三遂平妖傳》、《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等.
另一版本介紹: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滸傳》、代表作《三國演義》等.
【演義年表】
[編輯本段]
(註:本人製作的《三國演義》故事梗概,因本詞條字數過多而無法發表,在本人BLOG上,決非有意做廣告,確實是為對《三國演義》感興趣或者是未讀過作品卻希望了解情節的廣大讀者有所幫助,感興趣的可以來看,最早的那篇日誌.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chunnilove)
漢章帝以來,東漢政府一直處於宦官集團與外戚集團的權力斗爭,這兩大集團力量的互相鬥爭,形成了東漢獨特的政治局面;權力每次交接,無不伴隨大規模的殺戮,嚴重削弱了東漢帝國的勢力.
公元184年,中國大地上爆發了以張角三兄弟為首的、規模空前的農民起義;東漢政府為了鎮壓黃巾起義,一方面放權到州牧、太守,一方面默認並支持地主階層組織私人武裝,對抗起義軍.經過近一年的較量,基本上把黃巾軍鎮壓下來.但是經過黃巾起義,東漢政府已經遙遙欲墜,加上權力下放到州、郡一級和容許地主階層擁有私人武裝;各州牧、太守紛紛擁兵自重,地方豪強為了共同利益,形成利益共同體,並推舉德高望重或有能力的當塢帥,東漢政權已經名存實亡.
公元189年,靈帝亡,劉辯即位;宦官和外戚展開新一輪權力爭奪,為了在權力爭奪中取得決定性勝利,何進聽取袁紹建議,征調四方猛將、英雄豪傑率兵入京,造成董卓亂政;地方勢力借口討伐董卓,紛紛招兵買馬,後王允計殺董卓,西涼軍閥再度把持政權,並互相拼殺;而各地軍閥為了搶奪地盤,紛紛兵刃相交,亂世正式來臨.
公元196年,盤踞袞州的曹操擊敗呂布,聽取部下的意見,推行屯田,並西迎獻帝,取得了無與倫比的政治優勢,其後擊敗劉備、袁術、呂布等,佔有袞、司隸和徐州、青州的一部分;河北的袁紹也攻克易京,徹底消滅軍閥公孫瓚,占據了冀州、幽州、並州、青州的絕大部分,成為最大的割據勢力;江東的孫策先後打敗許貢、王郎等人,佔有會稽、丹陽、吳郡等地,在江東立穩了陣腳.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焉、劉璋父子也成為軍閥中的有力競爭者.
公元200年,袁紹挑選10萬精銳步兵,騎兵萬余,南下與青少年好友曹操爭鋒,曹操先後擊殺袁紹勇將顏良、文丑後勒兵官渡;袁紹在正面戰場無法撕開曹操防線,同時在青州、並州和曹操後方汝南開展第二戰場,先後被曹操採取相應措施一一瓦解.後曹操放火燒掉袁紹屯放於烏巢的軍糧等軍用物資;袁紹大將張郃、高覽投降曹操,袁軍士氣全無,曹操乘機發動大反攻,殺萬余,俘虜7萬余.其後袁紹一蹶不振,二子爭位,曹操加以利用,公元207年,曹操遠征烏丸,出其不意,大勝,平定了北方,一舉成為最強大的軍閥.江東孫策准備在曹操和袁紹決戰時偷襲許昌,不料正在加緊策劃的時候給刺客刺殺,傷重身亡,其弟孫權即位,加強了對南方發展的力度.
公元208年,荊州牧劉表病死,幼子劉琮在地方豪強蒯良、蒯越兄弟和舅舅蔡瑁的支持下當上了荊州牧;寄居劉表的劉備和江東孫權也加緊搶奪荊州;曹操知道劉表死亡後,馬上率領精銳騎兵5000,輕裝簡備,日夜兼程,南下搶奪荊州;並於長坂擊潰南逃的劉備;劉琮投降,曹操擁有荊州大部分.孫權、劉備為了對抗曹操,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曹操,208年11月,曹操率領一百四五十萬大軍,水陸並進,進軍赤壁,與孫劉聯軍對持.周瑜用黃蓋計,大燒曹操連環船,加上曹軍水土不服,大敗而歸,荊州所受降的水軍全部死亡或者投降.曹操失去了水軍和部分的嫡系部隊,急劇上升勢頭受到嚴重打擊,從此致力於北方.赤壁之戰後期,周瑜與曹仁在南郡展開激烈爭奪,劉備乘機搶奪了荊州南部四郡,並派關羽北上攻打襄陽,被守將樂進擊敗;經過一年的爭奪,曹仁不得不奉命撤回襄陽,徹底失去了南下的據點;同時,孫權從合肥方向進攻也被曹軍挫敗.
公元211年,劉備聽取謀士龐統、諸葛亮的建議,留關羽鎮守荊州,自己帶領大軍借口抵抗張魯,入川謀取益州;經過3年的爭奪,終於奪取了益州.從此,三國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公元214年,曹操借口進攻張魯,挑撥關中割據勢力馬超、韓遂等公開作反;曹操乘機消滅關中勢力並一舉攻下割據漢中的張魯;劉備恐懼曹操乘機攻擊成都,馬上向孫權退步.公元218年,劉備在攻取三巴後,親自帶領主力部隊北上爭奪漢中,擊殺漢中守將夏侯淵;曹操不得不親自到漢中前線指揮作戰,無法挽回敗局,不得不退出漢中,也失去了進軍益州的據點,三國勢力達到了平衡,鼎立局面正式出現.
公元219年,關羽受劉備勝利勝利攻取漢中的鼓舞,出兵進攻襄陽,遇上山洪爆發,水淹曹軍於禁所督7支救兵,包圍襄陽、樊城;曹操馬上派遣徐晃領軍救援曹仁,同時和孫權達成短暫同盟,徐晃於襄陽城外擊敗關羽;孫權以呂蒙為都督,偷襲南郡,並利用政治手段來鞏固在荊州的統治,擒殺企圖逃走的關羽;徹底粉碎了劉備利用南郡為據點北上攻取襄陽並乘機進軍中原的戰略.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曹丕即位,同年稱帝,國號魏;221年,劉備稱帝,國號漢;229年,孫權進位稱帝,國號吳;三國才正式出現.
公元222年,劉備遣將軍吳班、陳式督水軍進入夷陵地區,鎖江東西岸;自己帶領步兵主力,准備奪回南郡.孫權求和不成,任命陸遜為都督,領50000大軍,橫兵夷陵,阻擋劉備大軍,並利用劉備補給線長遠的優勢;劉備求戰不成,士氣日益衰減,加上天氣炎熱,放鬆戒備;陸遜利用這一有利形勢,先是派朱然帶領水軍主力,截斷劉軍歸路,然後火燒連營,大敗劉備.劉備經此一役,元氣大損,失去了爭奪天下的資本,自己也死於白帝城.
公元229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利用魏文帝曹丕病故,出師漢中,北伐曹魏;派趙雲為偏師,揚言從斜谷攻打長安,吸引曹魏主力;自己親自帶領萬軍,從祁山出發,准備奪取關西.曹睿親臨長安,派大將軍曹真帶領10萬大軍攔阻趙雲,同時派駐防關中的名將張郃帶領5萬精銳部隊日夜兼程救援祁山.張郃在街亭大敗蜀漢先鋒馬謖,諸葛亮失去了街亭,處處為張郃所制,無奈只有退兵.後蜀漢多次出兵,都被對手張郃、司馬懿所牽制,由於補給不足,不得不退兵.公元234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與司馬懿對陣於五丈原;司馬懿堅守不出;8月,諸葛亮病亡,蜀漢退兵.
公元241年,司馬懿發動政變,一舉消滅曹魏宗親曹爽勢力;255年,257年,司馬師、司馬昭分別平定曹魏余黨;確立了西晉的基礎.
公元263年,曹魏以鍾會、郭淮、諸葛緒帶領共18萬大軍進攻蜀漢.鄧艾率兵3萬多,自狄道向甘松、沓中,進攻駐守在此的姜維;諸葛緒率3萬多人馬,自祁山向武街、陰平之橋頭,切斷姜維後路;鍾會率主力10餘萬人,分別從斜谷、駱谷、子午谷,進軍漢中;取漢中後與姜維相對於劍閣.鄧艾出奇兵從陰平小路歷經艱辛,突然出現在成都附近,諸葛亮子諸葛瞻戰死,後主阿斗遂投降;蜀漢滅亡.
公元265年,司馬炎廢曹奐稱帝,改國號晉.
公元279年12月,王渾出江西,王戎向武昌方向進攻,胡奮出擊夏口,杜預自 駐地襄陽進軍江陵,王戎、唐彬率巴蜀之卒浮順江流而下,大舉進攻東吳.公元280年,王渾於三山擊潰東吳丞相張悌主力,不久,吳主孫皓投降;西晉統一全國,三國正式宣告結束.

❿ 三國演義說的是什麼時期什麼的故事

說的是東漢末年的故事。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漢、魏、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東漢末年,漢室衰弱,黃巾起義,各路英雄乘剿黃之機發展勢力。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力最強。連年混戰,弱肉強食。官渡之戰,曹操滅袁紹,統一北方。赤壁之戰,吳國大將周瑜大敗曹操,使曹操暫無力侵犯長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對穩定的局面。三國是曹操的魏國,孫權的吳國,和劉備的蜀國。曹操死後,曹丕稱帝。大將司馬昭統一全國,結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奪魏為晉,建立晉朝。

羅貫中將來自雅、俗兩個不同層面的文化融為一體,並按自己的主體認識、價值觀念和藝術好惡加以扭合,從而使作品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蘊涵。在《三國演義》中,既有上層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折光,又沉澱著廣大、深沉的民間思想。它是一部形象化的三國興亡史,同時也是一部民眾眼中的政治、軍事史。

閱讀全文

與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寫的是什麼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本重生小說主角秦朗 瀏覽:545
都市小說完結免費豪門隱婚 瀏覽:325
抗日英雄穿越現代當醫生的小說 瀏覽:718
顧西爵小說人物名字大全 瀏覽:60
影帝重生劇本小說 瀏覽:830
小說男主角上官夜 瀏覽:49
邪瓶漫畫小說網 瀏覽: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園言情小說 瀏覽:376
悅看小說網資源分享 瀏覽:906
男主強女主弱的仙俠小說 瀏覽:992
替身女帝的逆襲小說排行榜 瀏覽:115
小說這樣寫 瀏覽:29
兩個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說 瀏覽:138
女主是網紅重生小說排行榜 瀏覽:867
擁有冒險島技能的穿越小說 瀏覽: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俠小說排行榜 瀏覽:658
神通板磚有聲小說鏈接 瀏覽:295
男主角叫陰陽的小說全集 瀏覽:596
總裁小說灰姑娘 瀏覽:896
葉辛周鐵有聲小說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