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河渠書的原文
史記卷二十九·河渠書第七
夏書曰:禹抑洪水十三年,過家不入門,陸行載車,水行載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橋。以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通九州,陂九澤,度九山。然河淄衍溢,害中國也尤甚。唯是為務。故道河自積石歷龍門。南到華陰,東下砥柱,及孟津、洛汭,至於大邳。於是禹以為河所從來者高,水湍悍,難以行平地,數為敗,乃廝二渠以引其河。北載之高地,過降水,至於大陸,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勃海。九川既疏,九澤既灑,諸夏艾安,功施於三代。
自是之後,滎陽下引河東南為鴻溝,以通宋、鄭、陳、蔡、曹、衛,與濟、汝、淮、泗會。於楚,西方則通渠漢水、雲夢之野,東方則通(鴻)溝江淮之間、於吳,則通渠三江、五湖。於齊,則通菑濟之間。於是,蜀守冰鑿離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餘則用溉浸,百姓饗其利。至於所過,往往引其水蓋用溉田疇之渠,以萬億計,然莫足數也。
西門豹引漳水溉鄴,以富魏之河內。
而韓聞秦之好興事,欲罷之,毋令東伐,乃使水工鄭國間說秦,令鑿涇水自中山西邸瓠口為渠,並北山東注洛三百餘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覺,秦欲殺鄭國。鄭國曰:「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為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余頃,收皆畝一鍾。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因命曰鄭國渠。
漢興三十九年,孝文時河決酸棗,東潰金堤,於是東都大興卒塞之。
其後四十有餘年,今天子元光中,而河決於瓠子,東南注巨野,通於淮、泗。於是天子使汲黯、鄭當時興人徒塞之,輒復壞。是時武安候田蚡為丞相,其奉邑食鄃。鄃居河北,河決而南則鄃無水菑,邑收多。蚡言於上曰:「江河之決皆天事,未易以人力為強塞,塞之未必應天。」而望氣用數者亦以為然。於是天子久之不事復塞也。
是時鄭當時為大農,言曰:「異時關東漕粟從渭中上,度六月而罷,而漕水道九百餘里,時有難處。引渭穿渠起長安,並南山下。至三百餘里,易漕,度可令三月罷;而渠下民田萬余頃,又可得以溉田:此損漕省卒,而益肥關中之地,得谷。」天子以為然,令齊人水工作法伯表,悉發卒數萬人穿漕渠,三歲而通。通,以漕,大便利。其手漕稍多,而渠下之民得以溉田矣。
其後河東守番系言:「漕從山東西,歲百餘萬石,更砥柱之限,敗亡甚多,而亦煩費。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陰下,引河溉汾陰、蒲板下,度可得五千頃。五千頃故盡河蠕棄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萬石以上。谷從渭上,與關中無異而砥柱之東可無復漕,天子以為然,發卒數萬人作渠田。數歲,河移徙,渠不利,則田者不能償種。久之,灌東渠田廢,予越人,令少府以為稍入。?
其後人有上書欲通褒斜道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張湯。湯問其事,因言:「抵蜀從故道,故道多阪,回遠。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道渭,皆可以行船漕。漕從南陽上沔入褒之絕水至斜,間百餘里,以車轉,從斜下下渭。如此,治中之谷可致,山東從沔無限,便於砥柱之漕。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饒,擬於巴蜀。」天子以為然,拜湯子印為漢中守,發數萬人作褒斜道五百餘里。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
其後庄熊羆言:「臨晉民願穿洛以溉重泉以東萬余頃故鹵地。誠得水,可令畝十石。於是為發卒萬餘人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顏山下。岸善崩,乃鑿井,深者四十餘丈。往往為井,並下相通行水。水頹以絕商顏,東至山嶺余里間。井渠之生自此始。穿渠得龍骨,故名曰龍首渠。作之十餘歲,渠頗通,猶未得其饒。
自河決瓠子後二十餘歲,歲因以數不登,而梁楚之地尤甚。天子既封禪巡祭山川,其明年,旱,乾封少雨。天了乃使汲仁、郭昌發卒數萬人塞瓠子決。於是天子已用事萬里沙,則還有臨決河,沈白馬玉璧於河,令群臣從官自將軍已下皆負薪填決河。是時東郡燒草,以故薪柴少,而下淇園之竹以為楗。
天子既臨河決,悼功之不成,乃作歌曰:「瓠子決兮將奈何?皓皓旰旰閭殫為河!殫為河兮地不得寧,功無已時兮吾山平。吾山平兮巨野溢,魚沸郁兮柏冬日。延道弛兮離常流,蛟龍騁兮方遠游。歸舊川兮神哉沛,不封禪兮安知外!為我哀河伯兮何不仁泛濫不止兮愁吾人!嚙嗓浮兮淮、泗滿,久不反兮水淮緩。」一曰:河湯湯兮激潺緩,北渡污兮浚流難。搴長茭兮沉美玉,河伯許兮薪下屬。薪不屬兮衛人罪,燒蕭條兮噫乎何以御水!頹林竹兮楗石菑宣房塞兮萬福來。「於是卒塞瓠子,築宮其上,名曰宣房宮。而道河北行二渠,復禹舊跡,而梁、楚之地復寧,無水災。?
自是之後,用事者爭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灑泉皆引河及川穀以溉田;而關中輔渠,靈軹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東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為溉田,各萬余頃。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勝言。然其著都在宣房。?
太史公曰:余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遂至於會稽太湟,上姑蘇,望五湖;東窺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濟、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離碓;北自龍門至於朔方。曰:甚哉,水之為利害也!余從負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詩而作灌渠書。

② 語文翻譯
譯文如下:
所以秦國的人,家中富有的,兒子長大成人就與父母分家,家庭貧窮的,兒子長大後就出去當卑賤的贅婿;兒子借農具給父親,臉上就顯示出施恩的表情;母親來拿簸箕掃帚,立即遭到責罵;兒媳抱著懷中吃奶的嬰兒,竟與公爹並排而坐;媳婦與婆婆關系不好,就公開爭吵。
我讀三代兩漢的書,書中的奇妙言辭,玄奧意旨,照耀清澄的深淵,洞徹我的心扉,就好像登臨高山來望長江的流水,而忽然驚駭於它氣勢的壯美。所以詭譎的言辭引誘它但不能使它動搖,恫嚇的言辭威脅它但不能使它害怕,辨別是非就好像辨別黑白一樣不會混淆。浩浩盪盪,水波直達天際,即使是有千萬年的歷史,若是在我心裡看來,是歡喜匯入它的河流又深又多。於是遇到事情就發作,足以自己壯大自己的氣勢,察覺到言辭滾滾而來良莠不齊,我就去粗取精,鞏固我的根本來豐富我的智慧。他抬腳來欺凌青雲,抗擊長天,但是不被詭譎荒誕迷惑,他把腿放下來查看草木山川的紋理,形狀變化情趣,但是不被卑俗污染。到了事情及多時〔他的〕深憂遠慮的激動與剽悍觸動了我的心,動搖了我的志氣。所以他的言辭多但是出於無聊而作,(然而)讀起來其中的憂愁好象令人不能忍受,雖然如此,他的氣勢和中心沒有受到動搖,所以我又自己高興他沒有沉迷於憂愁而不自拔。
如果我在朝廷里做官,看皇帝指示,計劃,號令天下的意圖,(被)作成訓令,鏤刻在器物石碑上,來傳頌天下太平,盛世無窮的功業,也沒有什麼不值得看的,正逢他的感想,寄託他的鴻圖(罷了),我以為對己對人都是沒有損害的。
我為賈生懷才不遇的境遇而悲哀,看他的文章,(都是)治理天下的計劃,足以看出他造福天下的決心。看他造訪湘江寫賦來憑吊屈原,足以看出他憂慮時政國事的心,感觸了他的志氣。後人指責他一不被重用就作出這樣憂愁怨恨的文章,卻不知道古時的詩文,都是古時一文不名的人寫的,它的要旨不有悖於道義的,都可以取用。賈生少年多才,見文帝極言天下的是,很有毅力地不去阿諛迴避。而與絳灌這樣的武夫在朝廷上遭遇,就好像把圓放進方框,即使強迫他,(他)也不同流合污,所以朝廷貶他,不讓他參與朝廷的事(防止他)說心中想說的話。但是他不在那時發表(言論),仍然可以借文章來抒發他的蘊藉,那麼賈生的志氣,也可以治罪嗎?所以讓人窮困挨餓,他就知道窮人的生活,也是這樣。又曾經學習文章,而知道一文不名的人的言辭,自古是這樣,所以對於賈生來說少啊。哎!如果讓賈生完成他的抱負,作為他的功業,又怎麼會用空話來說呢?我之所以自悲的原因,也是這個。但是世上知道他的人是誰呢?如果不是我,誰是呢!
③ 誰幫我的小說寫篇千字評論
寫好了。發的時候用的也是「天空與海島」。
④ 含有兮字的古詩文
桑田海水兮如許,泡沫風燈敢自憐。九曲棹歌 朱熹
伐檀 詩經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獾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輪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哀郢 屈原
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
去故都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國門而軫懷兮,申之吾以行。
發郢都而去閭兮,怊荒忽其焉極!
楫齊楊以容與兮,哀見君而不再得。
望長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過夏首而西浮兮,顧龍門而不見,
心蟬媛而傷懷兮,眇不知其所,
順風波以從流兮,焉洋洋而為客。
凌陽侯之汜濫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
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
羌靈魂之欲歸兮,何須臾之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遠,
登大墳而遠望兮,聊以舒吾憂心,
哀州土之平樂兮,悲江介之遺風,
當陵陽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為丘兮,孰兩東門之可蕪!
心不怡之長久兮,憂與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遼遠兮,江與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復。
慘鬱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歡之汋約兮,諶荏弱而維持,
忠湛湛而願進兮,妒被離而鄣之。
堯舜之抗行兮,嘹杳杳而薄天,
眾讒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偽名,
憎慍論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眾蹀而日進兮,美超遠而逾邁。
亂曰:曼余目以流觀兮,冀一反之何時?
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綠衣 詩經
綠兮衣兮,綠衣黃里。
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
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無訧兮!
絺兮綌兮,凄其以風。
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淇奧 詩經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
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久別離 李白
別來幾春未還家,玉窗五見櫻桃花。況有錦字書,開緘使
人嗟。至此腸斷彼心絕。雲鬟綠鬢罷梳結,愁如回飆亂白雪。
去年寄書報陽台,今年寄書重相催。東風兮東風,為我吹行雲
使西來。待來竟不來,落花寂寂委青苔。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盪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時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你可以去愛詩詞查哦,網址http://www.ishici.com/
(*^__^*) 嘻嘻……
⑤ 女主人公是歐陽若水的一本穿越小說叫什麼
言情小說】北安憶浮兮 【古裝小說】冷王斗蠻妃
⑥ 有人看過浮兮寫的小說嗎寫的好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應該可以解答
⑦ 離若浮兮txt全集下載
離若浮兮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離若浮兮
作者:左冥幽
作者的話
更新時間2012-6-13 22:02:57 字數:119
大家好,我是左冥幽,作為一個新人,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本人每日三更,一章最少2000字,保證大家看到開心。
本書分為宮廷篇和江湖篇兩個篇章,分別寫女主在宮廷之中的斗爭和江湖上的恩恩怨怨。
另外,大家有什麼想說的隨時留言,以便冥幽改進,謝謝大家。
序章
更新時間2012-6-13 18:31:24 字數:3333
「滾,從此,李家沒有你這個不孝女」伴隨著憤怒的咒罵聲,鐵門無情的關上了,門外,長發席地,身著黃色印花睡衣的女孩站在那裡,低著頭,沒有說話,李家從此再沒有他這個不孝女,她聽見了,她記得了。
夜,靜悄悄的,烏雲遮住了露出笑臉的半月,像似可憐這女孩一般,轟的一聲悶雷,隨後砸下傾盆大雨。夜,不再安靜,雨聲宛若天空的悲鳴。
抬起頭,任由雨水拍打自己的臉頰,露出一絲笑容,爸,你就為了那個女人把我趕出家門了,銀行卡里的錢真的不是我拿的,為什麼你寧可相信她也不相信你的女兒哪?媽,你哭了,別哭,女兒,很開心的。
不帶任何留戀的轉身走向夜幕,雨還在下,女孩撫上自己留了20年的長發,再次勾起一抹絕美的笑容。
「媽媽,為什麼你明明是短頭發,卻要給我留這么長的頭發呀?」一個年僅7歲的小女孩坐在鏡子前,望著鏡子里正一臉笑容給自己梳著頭發的女人一臉不解。
女人手握檀木梳,手中的力道又輕了幾分,看著疑惑的女兒沒有直……
⑧ 你有喜歡的小說作者嗎
我非常喜歡浮兮這個作者,我在書旗小說上看過一本叫《末日走私商》的書,就是這個作者寫的非常不錯
⑨ 求《論語述而》原文
論語·述而
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7.2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7.3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7.6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7.7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7.8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7.9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7.10 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7.11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 子曰:「暴虎馮河,死而不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7.12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7.13 子之所慎:齊,戰,疾。
7.14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7.15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 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為也。」
7.16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7.17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7.18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7.19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7.21 子不語怪,力,亂,神。
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23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7.24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7.25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7.26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7.27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7.28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7.28)
7.29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7.30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7.31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 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 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7.32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7.33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7.34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雲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7.35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禱久矣。」
7.36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7.37 子曰:「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7.38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屈原賈生列傳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絜,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平既絀,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詳去秦,厚幣委質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原獻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兵擊之,大破楚師於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於藍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原得地,原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是時屈平既疏,不復在位,使於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其後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眛。
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柰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後,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復之秦,竟死於秦而歸葬。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柰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聖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易曰:「井泄不食,為我心惻,可以汲。王明,並受其福。」王之不明,豈足福哉!
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
屈原至於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
乃作懷沙之賦。其辭曰:
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窈窈,孔靜幽墨。冤結紆軫兮,離愍之長鞠;撫情效志兮,俯詘以自抑。
刓方以為圜兮,常度未替;易初本由兮,君子所鄙。章畫職墨兮,前度未改;內直質重兮,大人所盛。巧匠不斫兮,孰察其揆正?玄文幽處兮,蒙謂之不章;離婁微睇兮,瞽以為無明。變白而為黑兮,倒上以為下。鳳皇在笯兮,雞雉翔舞。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夫黨人之鄙妒兮,羌不知吾所臧。任重載盛兮,陷滯而不濟;懷瑾握瑜兮,窮不得余所示。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誹駿疑桀兮,固庸態也。文質疏內兮,眾不知吾之異采;材朴委積兮,莫知余之所有。重仁襲義兮,謹厚以為豐;重華不可牾兮,孰知余之從容!古固有不並兮,豈知其故也?湯禹久遠兮,邈不可慕也。懲違改忿兮,抑心而自強;離湣而不遷兮,原志之有象。進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將暮;含憂虞哀兮,限之以大故。
亂曰:浩浩沅、湘兮,分流汨兮。修路幽拂兮,道遠忽兮。曾唫恆悲兮,永嘆慨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謂兮。懷情抱質兮,獨無匹兮。伯樂既歿兮,驥將焉程兮?人生稟命兮,各有所錯兮。定心廣志,余何畏懼兮?曾傷爰哀,永嘆喟兮。世溷不吾知,心不可謂兮。知死不可讓兮,原勿愛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將以為類兮。
於是懷石遂自汨羅以死。
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後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
自屈原沈汨羅後百有餘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
賈生名誼,雒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事焉,乃徵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
是時賈生年二十餘,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於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
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餘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之。於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雒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於是天子後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
賈生既辭往行,聞長沙卑濕,自以壽不得長,又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其辭曰:
共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聞屈原兮,自沈汨羅。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隕厥身。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聖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謂伯夷貪兮,謂盜跖廉;莫邪為頓兮,鉛刀為銛。於嗟嚜嚜兮,生之無故!斡棄周鼎兮寶康瓠,騰駕罷牛兮驂蹇驢,驥垂兩耳兮服鹽車。章甫薦屨兮,漸不可久;嗟苦先生兮,獨離此咎!
訊曰:已矣,國其莫我知,獨堙郁兮其誰語?鳳漂漂其高遰兮,夫固自縮而遠去。襲九淵之神龍兮,沕深潛以自珍。彌融爚以隱處兮,夫豈從螘與蛭螾?所貴聖人之神德兮,遠濁世而自藏。使騏驥可得系羈兮,豈雲異夫犬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辜也!瞝九州而相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皇翔於千仞之上兮,覽德軍而下之;見細德之險兮,搖增翮逝而去之。彼尋常之污瀆兮,豈能容吞舟之魚!橫江湖之鱣鱘兮,固將制於蟻螻。
賈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有鴞飛入賈生舍,止於坐隅。楚人命鴞曰「服」。賈生既以適居長沙,長沙卑濕,自以為壽不得長,傷悼之,乃為賦以自廣。其辭曰:
單閼之歲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施兮,服集予舍,止於坐隅,貌甚間暇。異物來集兮,私怪其故,發書占之兮,筴言其度。曰「野鳥入處兮,主人將去」。請問於服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災。淹數之度兮,語予其期。」服乃嘆息,舉首奮翼,口不能言,請對以意。
萬物變化兮,固無休息。斡流而遷兮,或推而還。形氣轉續兮,變化而嬗。沕穆無窮兮,胡可勝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憂喜聚門兮,吉凶同域。彼吳強大兮,夫差以敗;越棲會稽兮,句踐霸世。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傅說胥靡兮,乃相武丁。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命不可說兮,孰知其極?水激則旱兮,矢激則遠。萬物回薄兮,振盪相轉。雲蒸雨降兮,錯繆相紛。大專槃物兮,坱軋無垠。天不可與慮兮,道不可與謀。遲數有命兮,惡識其時?
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則;千變萬化兮,未始有極。忽然為人兮,何足控摶;化為異物兮,又何足患!小知自私兮,賤彼貴我;通人大觀兮,物無不可。貪夫徇財兮,烈士徇名;誇者死權兮,品庶馮生。述迫之徒兮,或趨西東;大人不曲兮,億變齊同。拘士系俗兮,羖如囚拘;至人遺物兮,獨與道俱。眾人或或兮,好惡積意;真人淡漠兮,獨與道息。釋知遺形兮,超然自喪;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乘流則逝兮,得坻則止;縱軀委命兮,不私與己。其生若浮兮,其死若休;澹乎若深淵之靜,氾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寶兮,養空而浮;德人無累兮,知命不憂。細故粦兮,何足以疑!
後歲余,賈生徵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居頃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
文帝復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賈生數上疏,言諸侯或連數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
居數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後。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賈生之死時年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舉賈生之孫二人至郡守,而賈嘉最好學,世其家,與余通書。至孝昭時,列為九卿。
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沈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服烏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屈平行正,以事懷王。瑾瑜比潔,日月爭光。忠而見放,讒者益章。賦騷見志,懷沙自傷。百年之後,空悲吊湘。
⑩ 有沒有一個小說名字,女主角叫小北的
是 北安憶浮兮?還是 方寸仙路?還是 冤孽,請滾開!?這幾本都是主角叫小北呢,還內都是容17k的簽約文,你看看是不是你想要的吧,17k還有很多好看的小說,我一直都在那裡看小說,覺得不錯哦,還有手機客戶端,看書超方便的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