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金庸大俠好偉大,為何有人叫他查包衣呢包衣有何典故
查家祖上的舊賬我就不翻了,單說查良鏞
康熙朝許多漢人官員如湯斌張伯行施世倫陸瓏琪於成龍等等,(這里且先不討論他們算不算漢奸的問題)
抱著為民造福的動機入仕,兩袖清風一塵不染.
下場卻無不是屢遭康熙和以他為代表的滿洲貴族猜忌,打擊,晚景凄涼,理由居然是他們和"我大清皇帝"爭奪民心!
相反是明珠索額圖噶禮這些滿洲的貪官墨吏,卻春風得意屢被包庇.因此吏治腐敗積弊難挽.滿清江山岌岌可危.
直到抄家皇帝上台救命.
這樣一個畢生嚴守滿漢之防,滿腦子殖民者心態的獨裁者如何會和一個漢人小太監成為兄弟?
一直到唯我獨尊的乾隆上台,百官不分滿漢一律當做奴隸鞭笞.滿清政權才不再有熙朝那麼明顯的民族壓迫色彩.
這樣一個皇帝被吹噓成曠代聖君,號召漢人百姓都學韋小寶這個漢奸+墨吏於一體的小人做其奴才.只要"有衣穿,有飯吃"
單一鹿鼎記一本書而論,被罵成"查包衣"並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