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龍小說創作有幾個階段
古龍把自己的小說創作劃分為:束縛於傳統武俠小說的「闖盪期」;打破傳統,賦予新意的「探索期」;風格獨特,意境深遠的「創新期」三個階段:顯而易見,古龍中後期小說的創造,明顯地把握住武俠小說的創作思路,力圖開拓全新的主題。作為新武俠小說的代表人物,古龍最大的創新就是將強烈的現代意識融入到創作之中。其一,將現代人、情、事融入歷史事件的背景中,以感情沖突製造情節高潮和動作。作品中呈現新的倫理准則、道德觀念、心理特徵。乃至某種偏嗜或忌諱,尤其對於男女愛情的描寫,更帶有時尚的現代做派。古龍筆下的女性不僅突破男女授受不親的禮教大防,不少人還拋棄從一而終的傳統條規,建立了新的貞操觀。例如《絕代雙驕》中,胡葯師與白夫人、又與鐵萍姑的三角愛情糾葛,最後以胡葯師與鐵萍姑的患難愛情的歸宿作為終結。另外,古龍對愛情的描寫有時還向兩極延展,比如,黑蜘蛛對慕容九無條件的愛、沈壁君個性的覺醒,掙脫了傳統禮教的樊籠等等。其二,在聚集著古代武林俠士的環境中製造大量的現代偵探推理情節。他筆下的武林高手,不僅多謀善斷,而且具有洞察幽微的分析推理能力。如足智多謀的楚留香(《楚留香》)從鑒定海上浮屍入手推理出潛伏在武林的陰謀;精明有致的江小魚(《絕代雙嬌》)在對慕容姐妹閨房擺設的精密觀察後作出判斷,以訛詐訛地讓奸詐陰險的江玉郎上當受騙;細心敏捷的沈浪(《武林外史》)從微小的破綻中發現王麟花棺材店的秘密。這類有現代科學數據的分析推理,不僅使作品情節跌宕起伏,而且使之呈現出鮮明的現代品格。其三,將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孤絕、深沉感投注到作品人物的內心世界中去。例如孤獨寂寞的蕭十一郎(《蕭十一郎》)存在主義的影子始終伴隨著他,虛偽的圍困,過多的傷害,使他覺得這世上沒有值得信任的人,終日鬱郁寡歡。當然,古龍筆下的蕭十一郎與現代存在主義作家塑造的多數人物畢竟不同,在他那似乎冷酷的外表之下,還深藏著一顆熾熱的心。蕭十一郎的外冷內熱的品性正說明其仍生活在現實世界之中。
⑵ 古龍寫的小說為什麼那麼悲傷
為撒子悲傷?
我也找求不到哇!!
可莫是古龍同學原來有過不堪回首的戀愛..
才寫出如此悲傷里小說哇!
⑶ 古龍小說的寫作時間順序是什麼
古龍,原名熊耀華,籍貫江西,1938年6月7日生於香港。
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說泰斗,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代表作有《多情劍客無情劍》、《絕代雙驕》、《浣花洗劍錄》等。古龍把武俠小說引入了經典文學的殿堂,將戲劇、推理、詩歌等元素帶入傳統武俠,又將自己獨特的人生哲學融入其中,使中外經典鎔鑄一爐,開創了近代武俠小說新紀元,將武俠文學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
1985年9月21日,因肝硬化、靜脈出血,古龍在台灣去世,終年48歲。
1955年 《從北國到南國》 第一篇短篇文藝小說
1960年 《蒼穹神劍》 武俠處女作
1960年 《劍毒梅香》 清華出版只寫4集14章
1961年 《殘金缺玉》
1960年 《劍氣書香》 真善美出版古龍只寫3集
1960年 《月異星邪》
1960年 《游俠錄》 海光出版
1960年10-12月 《失魂引》 明祥出版
1961年 《劍客行》
1960年10月-1963年7月 《湘妃劍》 真善美出版
1962年10月 《護花鈴》 春秋出版 又名《諸神島》
1963年-1965年1月 《飄香劍雨》 華源出版
1963年4月-1964年8月 《情人箭》 真善美出版
1963年9月-1965年10月 《大旗英雄傳》 真善美出版
1964年-1966年5月 《浣花洗劍錄》 真善美出版
1964年4月 《龍吟曲》 真善美出版
1961年 《名劍風流》 斷續書寫五、六年其後由春秋出版
1967年4月 《武林外史》 春秋出版
1966年9月 《絕代雙驕》 春秋出版
1967年1月 《楚留香傳奇》 真善美出版
1968年 《多情劍客無情劍》 香港武俠世界連載
1969年11月 《蝙蝠傳奇》 春秋合並出版
1969年 《蕭十一郎》 香港武俠春秋連載
1971年12月 《歡樂英雄》 春秋出版
1971年10月 《大人物》 春秋出版
1971年5月-1972年1月 《桃花傳奇》 武藝期連載
1971年8月 《流星·蝴蝶·劍》 春秋出版
1973年10月 《邊城浪子》 南琪出版
1973年 《陸小鳳傳奇》 明報發表
1973年 《九月鷹飛》 南琪出版
1973年 《七殺手》 南琪出版
1973年 《絕不低頭》 漢麟出版
1974年2月 《長生劍》 南琪《武林七靈》之一
1974年2月 《孔雀翎》 南琪《武林七靈》之二
1974年10月 《碧玉刀》、《多情環》 南琪出版
1974年10月-1975年3月 《霸王槍》 南琪出版
1974年10月 《血鸚鵡》 南琪出版
1974年或1975年 《劍·花·煙雨江南》 南琪出版
1974年 《天涯·明月·刀》 南琪出版
1975年 《拳頭》 南琪出版
1977年8月 《三少爺的劍》 桂冠出版
1976年 《白玉老虎》 南琪出版
1978年 《圓月彎刀》 漢麟出版
1976年9月-1977年2月 《碧血洗銀槍》 中國時報連載
1977年 《大地飛鷹》 南琪出版
1978年 《七星龍王》 春秋出版
1978年10月 《離別鉤》 春秋出版
1978年9月-1979年6月 《鳳舞九天》 民生報連載
1978年 《新月傳奇》 漢麟出版
1979年 《英雄無淚》 萬盛出版
《午夜蘭花》 以電影《玉扳指》續寫的楚留香故事
1981年 《飛刀又見飛刀》 萬盛出版
1981年5月 《劍神一笑》 萬盛出版
1981年 《風鈴中的刀聲》 萬盛出版
1985年 《白玉雕龍》 萬盛出版(由申碎梅、薛興國代筆)
1985年 《怒劍狂花》 萬盛出版(大部分丁情代筆)
1985年 《那一劍的風情》 萬盛出版(大部分丁情代筆)
1986年 《邊城刀聲》 萬盛出版(大部分丁情代筆)
1985年11月 《大武俠時代》 萬盛出版
1985.07.26-08.23
《財神與短刀》
⑷ 未成名前的古龍寫文生活是怎樣的
古龍和金庸都是寫武俠小說很傳奇的作家,很多人把他們兩個拿來對比,金庸的江湖是俠者為道,古龍的江湖是情懷,是酒。其實在成名之前,古龍的生活是極其不易的,幼兒被父親拋棄,成年以後便開始混江湖,因而他寫出來的江湖是頗有情懷的,那是一種不拘泥於世俗,不安分於規矩的情懷。
古龍能夠成名跟他的經歷有很大的關系,他曾經遭受過的磨難,幼年被父親拋棄,以及在台北當古惑仔的那段時光,對於他寫武俠小說來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同時也是因為金庸的賞識,讓他有了步入武俠史的機會,所以對於古龍來說,金庸就是他的恩師,是他成名路上的貴人。
⑸ 古龍的小說特點是什麼。。
古龍的小說則根本拋開歷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憑感性筆觸,直探現實人生。古龍的小說不是注重於對歷史的反思、回顧,而是著重在對現實人生的感受。現代人的情感、觀念,使古龍武俠小說意境開闊、深沉。
古龍小說最注重的是人性的體驗,他常用細膩的筆觸去描寫人物微妙而復雜的情感,常用生與死、幸福與痛苦這樣尖銳對立的矛盾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高貴獨立的人格,以此來揭示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真諦。在古龍小說中,多寫變態人格,追求外化怪異人物性格的刻畫,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誕、神秘、孤僻、行事固執,自尊心強,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種子。這種情況可能與古龍的身世、心境、經歷有關。
古龍武俠小說的情節又不相同。他的小說從頭至尾都跳動著最強的音符,情節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著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計中套計,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變幻莫測。小說情節的發展根本無法預料,驚險頻出,令人喘不過氣來,而全書的縝密無隙又讓人口服心折。古龍武俠小說的情節營構的確堪稱一絕。
古龍的「武功」風格與眾不同,他是以「怪招」取勝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邊城刀聲》中寫葉飛的「飛刀」絕技,「天上地下從來也沒有人知道他的『飛刀』在哪裡,也沒有人知道刀是怎麼發出來的。刀未出手前,誰也想像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應該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絕對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種偉大的精神,就絕不能發出那種足以驚天動地的刀!飛刀!飛刀還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並不是殺氣,但卻比殺氣更令人膽怯。」這里所寫的「飛刀」,已不是一種純粹的武功,而是一種高尚人格,偉大的精神,即葉飛老師李尋歡那種「仁慈、博愛」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義必定戰勝邪惡」!古龍的「武功」又強調「攻心為上」,舉凡人物的性情、情緒、脾氣、衣飾、環境,乃至肌肉的顫動、松緊等,都會對武功的發揮產生影響,而高手決戰是不容有絲毫錯誤的,「他們的心情,他們的神態,他們站著的姿勢,都是絕對完美的。」 在這種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間,生死立判。古龍的「武功」還表現出一種境界——禪的境界。它以徹心見性為宗旨,對敵手的體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認識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確地體察敵手武功的弱點。這種忘我境界是一種經過長期訓練後所達到的隨心所欲的自如狀態,在這種忘我狀態中,戰斗者已成為「無意識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為觀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對面的敵人;在這種狀態中,身劍合一,戰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武功的威力,一擊之下,毀滅敵手。正因為古龍「武功」有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風格別具特色:無招無式,簡短有力,重在精神,一擊見效。
而且古龍筆下強調的是 邪不勝正 的精神,已經不僅僅是招式武功了,比如李尋歡的武功本不如上官金虹,楚留香的武功也不如石觀音,卻都因心中的正氣而取勝,乍一看不可理喻,實則情理之中,令人有感。
我並不認為古龍的小說有歧視女性,他說了女人的種種不好,多嘴,等等等等,不過是以惡寫美,筆中透露 的,依舊是喜愛,他筆下的女子,風四娘,朱七七,藏花,雙雙,哪一個不是寫得至善至美,令人動容,敢問一個歧視女性的作家,怎能寫出這么許多風華絕代絲毫不比男人差的女人?
總之,古龍寫的是一種理想的精神。
⑹ 古龍是怎樣在小說中描寫男女性事的
轉載自新浪博客
古龍是怎樣在小說中描寫男女性事的
轉載自文/聶鑫
她們充滿誘惑,像長
在樹上的桃,令人饞涎欲滴
也像月光下的小溪
在有情人面前
無盡地開放,流淌……
多想隨波逐流而去
到她的長發,細腰……
——聶鑫
古龍筆下的女角,身材都很美,即使容貌一般甚或醜陋,身材也必走性感動人。古龍較少正面描寫女性之美,即使寫,也是淡淡幾筆,若有若無。他著重的是男人的感受,他從男人的感受烘托女性的美。
他常用的一句話是:從未見過這樣美麗的女子。他大部分作品中的美女都曾被男人如此誇贊過,所以,我們很難選出哪個女子最美。似乎只有兩種情況,一是古龍作品中的男人過於好色,二是古龍作品中的美女真的都很美,難分高下。
印象中給人難以忘懷的有風四娘、林仙兒、上官小仙、丁靈琳、沈璧君、蘇蓉蓉、貴芝、波波、葬花,林黛羽、鐵心蘭、蘇櫻、蝶舞、秋靈素、小仙女張菁、慕容九等等。
古龍筆下的女性出場大多具有誘惑性,她們總喜愛充分展示她們作為「女性」的一面,甚或「性感」的一面。一位女演員說:「性感與暴露完全不同,後者是低級趣味,而前者則很健康,顯現的是生命本身的質感與美麗。」
古龍的女角性感,但不暴露更不挑逗。她們充滿誘惑,就像春天陽光里的花朵,像月光下的溪流,無忌地開放,流淌,撩人心弦。
風四娘以沐浴的形象出場:「陽光透過那層薄薄的窗紙照進來,照在她光滑得如同緞子般的皮膚上。」
上宮小仙的出場更是別具一格:
忽然間,窗戶開了。
一個非常美的女人,手裡抱著個泥娃娃,站在窗口。
她的臉白里透紅,眼睛又圓又亮,紅紅的小嘴半張著,顯得說不出的天真。
她本身看起來就像是個泥娃娃。
可是她的身材卻不像是泥娃娃。
她竟真的要解開衣襟,餵奶給這泥娃娃吃了。
她的胸膛成熟而高聳。
古龍女角的性感當然不僅僅表現在人物出場這一瞬間,更表現在她們的整個生活方式中。她們不排斥男女間「身體上自然而然的相互愉悅」,更不排斥靈肉的相諧。
有人批評古龍筆下的女性動不動就「寬衣解帶」。這種批評陳述了一個事實,但對於這個事實如何看待,則似乎難以三言兩語說清。這里涉及到性與道德、性與美等諸問題。
比如,葉開與崔淑真並非情人,崔暗戀葉,葉對於崔也有好感,在一個特定的情景下,他們發生了肉體關系。對於葉與崔來說,這是否應當呢?或者說,這是否涉及道德的墮落?
如何看待男女間在某種時空里爆發的純粹的情慾沖動,恐怕無法用言詞即能確切他說應當如何或不應當如何。
就像電影《不道德的交易》中提出的設問:一個英俊瀟灑的中年大亨,以一百萬美元為代價,要求你――一個已婚的女子陪他一夜,你答應還是不答應。也許,對於任何誠實的女子來說,都不可能簡單地說「不」或「好」。這種設問觸及到了人類生活深層,超於價值判斷之上的那種兩難情景。
所以,古龍在描寫男女性愛場面時,筆端流露的是某種困惑,某種難以捉摸的迷茫。正是此種困惑與迷茫,使得他的描寫具備了較為嚴肅的因素,而與一般的色情作品區別開來。
古龍描寫女角時,表現出他內心對女性的一種矛盾,一方面是渴望、尊崇、膜拜、神化,另一面則是恐懼、疑慮、鄙視。
他寫了一些純粹為反角的男性,但幾乎沒有一個女性為純粹的反角。像林仙兒、上官小仙這樣的女人,心機多端,害人無數,然而,古龍的寫法仍讓人恨她們不起來。更確切他說,在古龍的筆下,再壞的女人,只要美麗,也就仍有幾分可愛。
所以,究其根底,古龍內心更多地偏於「女性崇拜者」,更多地屬於那種將「女性」詩意化、神聖化作為自己感情、理想歸依的作家。他的矛盾可能源自他的自卑。與此相關的是,他的女角多少帶點迷濛的氣息,總讓人感到轉瞬而逝,難以把握。
古龍描寫了一片女性的花海,帶著點謎一樣的飄逸恍惚。女性就像美夢,似真似幻,似遠似近。這種氣息,為古龍的作品蒙上了詩的韻致。
以人物描寫的生動性、立體性、復雜性而言,風四娘可能是古龍小說中最成功的女性形象,或者可以這樣說,這是古龍塑造得最有個性的女主角。
古龍作品中的女性大致有類型化的傾問,唯獨風四娘,似乎很難將她歸於哪一類。
風四娘給入一種暈眩的迷惑的美。她確實像風一樣不可捉摸。你能清晰地感受到她的音容笑貌,她的舉手投足,但你彷彿永遠說不清她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女人。她已經三十多歲,有成熟女人的那種迷人的風貌,又有青春少女的那種體態天真。
她的整個身心是開放的、明朗的,什麼男女授受不親的規矩,在她眼裡全是一錢不值,她只憑著自己的喜好去做事。她可以當著強盜的面從容不迫地洗浴,一寸一寸地展示自己美麗的肌膚,而沒有絲毫的膽怯。
她與男人一樣,大碗大碗喝酒,喜歡騎最快的馬,爬最高的山,吃最辣的菜,玩最利的刀,殺最狠的人。她殺人的時候絕不留情,巧笑之際,纖手一拂,銀光飛出,敵手即已被擊倒。
風四娘的一生,永遠是多姿多彩的,永遠都充滿了令人興奮的波折和傳奇。無論遇著什麼樣的人,她都有法子去應付。對付男人,她更是有一套獨特的手段。
她活得率真奔放,無憂無慮。成婚路上跳出花轎一幕,似能活現她的性格:
但這新娘子,卻是例外。簾子居然被掀起了一線,新娘子居然躲在轎子里向外偷看……轎簾突然掀起。
紅綢衣、紅綉鞋,滿頭鳳冠霞披,穿戴得整整齊齊的新娘子,竟然從花轎里飛了出來。
蕭十一郎也不禁怔住。
他再也想不到這新娘子竟飛到他面前,從紅緞衣袖裡伸出了手,「啪」的一聲,用力拍了拍他的肩頭,銀鈴般嬌笑道:「你這小王八蛋這些日子,你死到哪裡去了?」
四娘就是這樣一個刁蠻任性的女人。然而,她內心還有另外一面,在熱情、率性的外表下,深藏著寂寞、純真的一面。她是那種表面看似隨便實質上極具自律的女子。
她的放盪,往往只是一種煙霧,是她自欺欺人,乃至自我保護,自我麻醉的手段,為什麼?
因為她內心寂寞,無論什麼樣的刺激也填不滿那份寂寞,一種深入骨髓的寂寞。另外還有思念,對往事的思念,對青春的思念,尤其是對某個人的思念。
盡管她不管有意無意地否認、逃避,實則上她很清楚地知道:她已經忘不了蕭十一郎。無論他是在天涯,還是在海角,無論他是活,還是死,她都一樣忘不了他,永遠忘不了。
她比蕭十一郎大了5年4個月零3天,兩人一見面就相互調侃,一個說:「等天下男人
都死光了,也不會嫁給你。」
另一個說,「我才十六,就算要成親,也得找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像你這種老太婆呀。」
到最後,她不知不覺中才發現自己已深深愛上了那個不修邊幅的江湖大盜。而蕭十一郎,也慢慢明白最了解自己的,就是這位可以做他姐姐的不拘小節的女人。
風四娘的愛,其實相當細膩,而且無私。她得知蕭十一郎迷戀上沈璧君,盡管也感到痛若、不安,卻仍盡自己的一切努力,甚至甘冒生命危險去成全他們倆。
她對於楊開泰,由開始的戲弄到最後的悔疚,內心充滿矛盾,她理智上覺得楊開泰對自己一片真心,是一個可靠的丈夫,但情感上無論如何擺脫不了蕭十一郎的影子,因此,在成婚的路上,她還是跳出花轎,隨著蕭十一郎走了。
深愛卻不能言明,被愛卻不能相許,這是風四娘這個人物身上散發出的悲劇氣氛之一。還有她的孤兒身世,同樣引人同情。
別人都認為她活得很快樂,其實只不過是她早已學會將眼淚往肚裡流。她從小沒有親人,沒有家,別的孩子還在母親懷里撒嬌的時候,她已經在外面流浪。到了三十五歲,還是沒有家,沒有親人。
在風四娘身上,還有青春將逝的哀婉。總之,風四娘幾乎是矛盾的混合體,連蕭十一郎在與她一夜纏綿後,竟然「直到現在,他不完全了解風四娘。他竟是風四娘的第一個男人,難道風四娘一直都在等著他?」
母性與天真,堅強與脆弱,歡快與悲哀,性感與純情,開放與封閉,奇妙地摻合於一人身上。她像一位寬厚的姐姐,也像一位調皮的妹妹;是妻子,也是情人;是女中豪傑,也是纖弱的小女子。
這是古龍獻給讀者最完美的一個女性、也許,她反映了古龍理想中的女人風范。
耐人尋味的是古龍筆下這類女性並不多見,勉強有點類似的大概只有朱淚兒一人而已。
古龍筆下的男英雄愛的往往只是像沈璧君、林黛羽這樣的女性。她們文靜,高貴,內向,而且帶點陰郁。這一類女子,無論外形還是氣質,都很容易被男人理想化,成為牽腸掛肚的夢中情人。
沈璧君恐怕最有代表性,她的美貌被古龍誇張得最為極端:「車廂的門開了,一個人走了出來。在這一剎那間,所有的人不但都停止了動作,幾乎連呼吸都已停頓,他們這一生中從來也未曾見到過如此美麗的人!她的美麗是任何人也無法形容的。」。
她的引人注目,當然不僅僅在於美貌,更在於她的心靈。在她身上,體現了既定的生活規范與心靈激情之間的沖突。
作為一名大家閨秀,一位社會名流的妻子,她過著優裕的生活,也有著無形的約束。但在偶然的機會,她遇到了一位大盜,一位被社會所不齒的人,她潛沉在內心的某種欲情,某種生命的力量,突然迸發而出,致使一個美麗的女人從此陷於深深的矛盾之中,時而冷漠,時而柔情萬千,時而屈服於環境的壓力,時而放縱自己的情感,將愛她們的男人折磨得心神憔悴,也將她們自己折磨得形銷神蝕,是這一類女子的拿手好戲,也是她們惹人愛憐的原因。
古龍筆下的男英雄易於愛上的女子還有一類是像丁靈琳這樣較為單純的少女。她們活潑、純潔,充滿青春氣息,她們的喜怒哀樂都帶著明朗的色彩,像春天的陽光與春天的細雨,她們對於愛情永遠懷著美麗的遐想,她們對於人世間永遠懷著善良的心。
至於像崔淑真、唐琳、大婉之類的女性,似乎註定要使那些男英雄深深感到人生的「不能兩全其美」。她們明知無望,也苦苦相戀,暗許芳心」這類女子在古龍的每部小說中都有,在其他武俠作家的小說中也大量存在。相反,在瓊瑤式的小說中,則是另一種模式,那就是多個男子同戀一個女子,也是明知無望,而不放棄。
這可能顯示出男女作家都有各自的「自戀」情結,都希望被很多異性愛慕的潛在心理。可能很庸俗,卻能滿足大部分讀者的感情。
與其他作家不同的是,古龍的這些單戀者,都是些賢妻良母型的女性。大婉對於馬如龍不僅高度信任,而且對他無微不至地關懷,使陷於不白之冤的馬如龍得以度過難關。至於崔淑真,「實在是個本性很善良的女孩子,而且有一種真正的女性溫柔。」連英雄葉開,已經有了心上人的葉開也不禁心猿意馬:「心裡忽然有了種奇妙的感覺。假如他只不過是個做小買賣的生意人,假如他們是夫妻,假如他們都沒有過去那些往事,他們是不是會活得更幸福?」
不過,從根本上講,古龍的浪子情懷使他並不迷戀這些賢妻良母型的女性,他讓他的英雄只愛那種「情人型」的女子,那種神秘的,超越現世的,若隱若現的女子,如張潔潔之類。
古龍筆下有許多讓人難以忘懷的反面女角,讓人又愛又恨,無可奈何。
她的腳踝是那麼纖美,她的腳更令人銷魂,若說這世上有很多男人情願被這雙腳踩死也一定不會有人懷疑的。
這張臉實在美麗得令人窒息,令人不敢逼視,再配上這樣的軀體,世上實在很少有人能
抗拒。就算是瞎子,也可以聞得到她身上散發出的那一縷縷甜香,也可以聽得到她那銷魂盪魄的柔語。
那已是男人無法抗拒的了。
她的眼睛會說話,她的媚笑會說話,她的手,她的胸膛,她的腿………她身上每分每寸都會說話。她胴體雖豐滿,腰卻很細走起路來,腰肢擺動得很特別,帶種足以令大多數男人心跳的韻致。她的確是個非常美的女人,彎彎的眉,大大的眼睛,嘴唇玲瓏而豐滿,看來就像是個熟透了的水蜜桃。
無論誰看見都忍不住想咬一口的。但是她身上最動人的地方,並不是她這張臉,也不是她的身材,而是她那種成熟的風韻。
古龍的本意是想把她們寫成反面角色――邪惡的女子的,但寫著寫著就為她們的美色所惑,筆調就變得同情加欣賞。
他一方面告訴讀者,那些美麗的女人是最危險的,甚至是最惡毒的。但另一方面,他又告訴讀者,那些美麗的女人無論做什麼,都是值得原諒的。
小公子殺人不眨眼,詭計多端,狡詐多變,但她臨死前,嘴角突然露出一絲甜笑,瞧著連城璧,柔聲道:「我真該謝謝你,原來死竟是件這么容易的事,早知如此,我又何必辛辛苦苦地活著呢?」又對另一個受害者說:「你的解葯就在我懷里,你若還想活下去,就來拿吧!可是我勸你,活著絕沒有死亡那麼舒服,你想想,活著的人哪一個沒有痛苦,沒有煩惱……」這一番話完全沖淡了她的邪惡色彩,給人以無奈、悲涼的感覺。
上官小仙在《九月鷹飛》中,是整個陰謀的暗中操縱者。她野心勃勃,又極富機心,騙得武林第一高手葉開與他的情人丁靈琳保護自己。利用葉開一一除掉所有對手,實現她稱霸武林的野心。
按一般的倫理觀念,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反面角色,但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怎麼也恨她不起來。原因在於古龍不時地添加了一點東西,也就是不時地描寫一下上官小仙對於葉開的痴情,以及得不到愛的寂寞,還有一個女性內在的脆弱。所以,葉開到最終都無法下手殺她,只是在氣勢上、心理上打敗了她。
古龍的解釋是:「寬恕遠比報復更偉大」。「生命如此美好,愛情如此奇妙,一個人若還不能忘記仇恨,豈非愚蠢得很?」這當然符合佛祖和那酥基督的教訓:對於我們的敵人,對於那些邪惡者,我們要深懷同情,更要愛他們勝於我們的親人、朋友。
然而,有意思的是,古龍描寫他的男性反面角色,似乎不太講究寬容,他引發讀者的只是對他們的厭惡。看來,在古龍的眼中,邪惡的女人則另當別論,如果她美麗的話。
古龍寫了許多女人,也在作品中發表了許許多多關於女人的高論。他努力著要走進女性的內在世界,要理解她們,熱愛她們,同時,反過來,又想讓女人理解他筆下的男主角。
他也許做到了,也許沒有做到。他的女性形象也許很真實,也許很虛假,或者只是他心造的幻影。
有篇當代小說叫作《請女人猜謎》,不妨改作兩個相關的題目:男人請女人猜迷,女人請男人猜謎。自人類誕生以來,兩性之間就玩著無窮無盡的猜謎游戲。然而,過去,現在,未來,男人都沒有猜透女人,女人也沒有猜透男人。
他們不可分離,又總是企望分離;他們如膠似漆,又總是有深隱的鴻溝不可跨越。
所以,要是說古龍的女性形象如雲如煙,一點也不奇怪。
⑺ 古龍小說分析
電腦硬碟里的,給你了……
我更願意稱古龍為浪子,而不是大俠,我想,古龍也更願意人們這么稱呼他,他可以獨自仗劍在絕嶺長嘯,也可以縱情狂歌,開懷暢飲,醉卧鄉村野店,與山夫野老相雜,他有數不清的知交好友,更不乏紅顏知己,然而,他的內心,紅塵中笑傲一生,留在心裡的卻是孤獨。
他死前最後一句名言,淡淡地說出他對一生的感悟---「我靠一隻筆,得到了一切,連不該有的,我都有了,那就是寂寞。」
正如武俠小說中通常寫的那樣,古龍的一生就是一部長篇傳奇,幼年父母的離異,兩次刻骨銘心的失戀,無異是坎坷人生,但他卻用如神的筆和如神的心,給我們那麼多神奇的故事,他一生都在追求快樂,是那種內心真正的快樂,所以給我們那麼多神奇的故事,他一生都在追求快樂,是那種內心真正的快樂,所以他能寫出『歡樂英雄』,能創造出盲眼卻永遠微笑的花滿樓,有在惡人群中長大卻不泯善良和歡樂的小魚兒,也因為寂寞,所以有白衣如雪的西門吹雪,有寂寞的小李探花,有黑衣黑刀的傅紅雪,還有蕭十一郎。每個人的一生都在追求著什麼,古龍追求到了他自己想要的嗎?無從知曉。但是留給我們的,卻是許多很難隨著時間而逐漸淡漠的形象,也留給我們一個同樣的深思---人,追求的是什麼?這是所有古龍小說中的另一個主題。
因為古龍,我讀出武俠中另一種味道,那不僅僅是對夢境的嚮往,更是對人生的感悟和人性的探索,這是幾乎所有的小說,武俠,或是非武俠,所要力圖展現的,而展現的方式,與其說是由不同的風格決定,不如說是由作者內心決定,有作者的影子。不喜歡古龍的人很大的一個理由是古龍的書中太多的警句,太多象是老生常談似的哲理。而我在想:古龍寫這些話的時候,當不是右手執筆,左手翻著一本『名人語錄』,他自己不是比大多名人更「名」么?那必是個極富意境的場面---一個微胖的人,貌不甚揚,一手握筆,一手有杯,杯是美玉雕成的夜光杯,杯中是美酒,也許是五蒸五釀的波斯葡萄酒,或者是法國的XO,衣襟敞開著,露出一腔的豪氣,這人微蹙著眉,凝思想著,忽地眉毛一挑,落筆如飛瞬間千言成就,然後直起身滿意地嘆口氣,一口喝乾杯中的酒,又是滿意地嘆口氣…這方是古龍。
我無意斷言金古哪個更好,因為我既喜歡金,也喜歡古,也喜歡溫梁,也喜歡陳青雲卧龍生蕭逸陸魚,也喜歡李涼黃易,大多的武俠小說,都能讀出些味道來,朋友說我品味太低不講檔次,也由得他們,難道說還會因為他們的調侃就改來,朋友說我品味太低不講檔次,也由得他們,難道說還會因為他們的調侃就改變了我最大的樂趣不成?更何況金古各擅勝場,二十年過去了,各有所愛的讀者們仍在為這個問題論戰不倦,不由得想到當年香港兩大天皇巨星譚、張之爭,譚詠麟的歌迷與張國榮的歌迷甚至大打出手,『朋友』『水中花』『難舍難分』都是我最喜歡聽的歌,但是『縱橫天下』『英雄本色』(II)也是我最喜歡看的片子,不明白為什麼這么出色的人,為什麼非要弄得一個退出歌壇,一個黯然傷神才好,古語說「文人相輕」,金庸古龍尚未說什麼,倒是讀者群中硝煙彌漫,好在二人一個封筆,一個已去,任憑後人去說吧。
既然想寫寫古龍,自然是單說古龍,但是「同行」的比較是少不了的,倒不是相厚薄彼厚此,但說自己怎麼想怎麼看。
一刀叢中的那首詩
如詩的意境,是古龍小說所追求的。
所以,他用短句,用深富哲理的短句,用極富激情的短句。
所以,也會令讀著這些短句的人,突然,就被激動,連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剛才還平平靜靜地讀著根本不關自己事的小說,一下子血湧上頭,有從椅子上,從躺著的床上跳起來的沖動。也有時候,就那麼讀著讀著,忽然間腦袋「嗡」的一聲,感覺那一句話,好象是說到自己心坎里了。是什麼感覺呢?是心靈乍然間的共鳴。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雖說古龍小說中的人物似乎離現實更遠,但是,當你讀它的時候,會忽然覺得其中的某一段話讓你心中一跳,想:「對啊,我就該這樣做,這句話就是說給我聽的。」特別是當你意氣消沉的時候,當你為某事猶豫躊躇的時候。而讀別的任何武俠小說,有的能深深打動我,讓我合上書仍然會久久地回味其中最動人的情節,甚至產生「要是我是主角,我會如何如何」的感慨,因為深深的共鳴而產生強烈的對書中人物的好惡,但可曾有過感覺能給自己點什麼啟示么?從這點上來說,古龍就是獨一無二的。
古龍試圖用自己的小說,向每個讀它的人,說著什麼,書中那富有哲理的句子,正是他自己對人生對人性的感悟。從古龍的書中,總能讀到給自己啟示的東西,而且,如天外流星,在你根本無法預料的時候,一下子闖進你的腦中。他在用自己的書,和能讀懂自己的心的人交流。
讀金庸,能都出很濃郁的中國古味來,金庸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豐富得如同深隧的大海,你永遠別想知道他有多深,那是一種經歷過很多的滄桑沉積下來的東西,山川河流,風土人物,高冠古者,悲歌豪士,佳人才子,都是極古典的,他用一種經歷世情的眼光,看著這一切,也寫著這一切,表面是俠是武,內里是禪是儒。古龍則是西方式的,宛如一個披甲的武士,來到這布衣長劍的世界,試圖用自己的西洋劍術,打出一片局面。這「西方」,體現在他的語言、他的文風上,體現在他的快刀快劍上,『浣花洗劍錄』中那個日本刀客,也許已經說明了很早古龍心裡就已經有的--「迎風一刀斬」VS中原武功,西方風格VS中國風格--因為,他要求新,求變,追求武俠小說中的另一中全新的風格。刀客最終是敗了,因為摘下西洋的鎧甲,裡面的那個古龍還是中國的。但是,這種風格的震撼力,一如日本刀客對中原武林的震撼力。
我曾親見一個男孩,在讀金庸的小說時流淚,那是『天龍八部』,當蕭峰將雙箭插入自己的胸膛的時候,男孩是我的一個好友,很內向的一個人,容易被感動,另一個完全外向的好友讀完這一段,左手握拳用力在右掌上一捶,長長呼出一口氣說了聲:「他媽的!」他的眼圈竟然也有些發紅。不提女孩,是因為不需要提,和我相識的幾個女孩在喬峰打死阿朱的時候便都被感動得一蹋糊塗。那都是讓人掩卷後久久還沉浸在其中,為別人憂,為別人喜,為別人落淚為別人痴心的文章。從文章上說,是絕妙文章。而古龍的文章,奇怪的很,為何那麼多愛之切的人也那麼多不喜歡的人?我的一個網上好友說:「當我被煩惱折磨的時候,讀古龍小說,讀到某一句話,心底一顫,突然就想通了,這句話在我最失意的時候鼓舞了我,使我重新振作起來。」那句話是什麼話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個讀過古龍的人是不是都有同樣的感覺?---讀著讀著,某一句話,突然就如一把鑰他的作品,不但要向我們說明什麼,也希望我們能從中領悟到什麼,不但會有共鳴,更能體會到自己的人生。又如『七種武器』,那是武器么?分明是人性,是勇敢,仇恨,信心,誠實…還有「愛」,它告訴我們人性的力量,讓我們試著去微笑,去努力,去愛。古龍書中常有類似這樣的話:「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對失敗。眼淚既不能洗去恥辱,也不能挽回失去的。所以你若真的想改過,就該擦去眼淚,重頭再來。即使你再被擊倒也無妨,只要你活著,就有站起來的一天!」
這樣的話也是令一些不喜歡古龍的人所深詬的,認為是「套話」,但是,還有比這話更能令一個恰好被失敗的痛苦所折磨的人所更能聽得進的嗎?這樣的哲理是作者對人生的深深的體會,而哲理正是積累無數人的經驗和生活所得到的真知灼見,用古龍的文筆風格表現出<<西遊記>>之<<仙履奇緣>>中那一段著名的話---來,讓人深深地被打動。在周星馳主演的一部片子「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沒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可以給我一個機會再來一次的話,我會跟那個女孩子說我愛她。如果非要把這份愛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被這段話感動的人很多很多,而本來是一部喜劇片,也因為這一段話增色不少,成為一部既有可看性又很有深度的片子。奇怪的是,單拿出這樣一段話來看,不過是簡單的甚至是很土氣的情話,為什麼會感動那麼多人?是特有的環境,特有的人物,讓這樣的話發出無比的魅力,古龍小說中也正是如此。人人都可以寫出幾句深富哲理的句子,能寫出一個酷得很的人物,也能用簡短有力的句子創造出類古龍風格的文風,但是,有誰能創造出古龍的人物?古龍人物所包含的很深的內涵?和給自己以感悟和啟示的感覺?模仿古龍的人很多,卻都是一味突出人物的酷,根本無法表現人物內在的很深的「人性」---軟弱,寂寞,無奈,愛。
就彷彿是在復述周星馳的那段名句,卻缺少那個特定的環境襯托,缺少了說這話時那種既義無返顧又痛心地放棄時的復雜的心情,顯得蒼白而老土。
古龍小說多用短句,既有緊湊感,又能一下子突出一個人的鮮明特徵,這一特色,在溫瑞安手上更進一步發展了,但是,語言上的發展並沒有帶著人性刻劃的發展,那更短,更緊,更玄的語言是走向另一個極端,溫瑞安也在求新求變,那是另一種風格了。從內涵上少了些什麼,語言上也缺少了那種緊中有慢,富有節奏,富有詩意的意境。
金文如杜子美詩,一個高冠智者在向你述說著經歷過的人世間悲歡離合。
古文如李太白詩,豪放灑脫縱酒狂歌但求意態飛揚激情與深刻並存。
金文是墨筆山水,大方而凝重,古樸渾厚悠遠,畫中有意,意中有畫。
古文是印象派,抽象的畫面突出的是意境,意在畫外。
金文是古詩詞,格律嚴格,合摺押韻,有美感,有意境。
古文是十四行詩,浪漫激情,同樣不缺節奏與美感。
那別的作家呢?
我同樣喜歡別的武俠作家,梁的小說如工筆人物畫,整齊中規,線條分明,配上一首古意盎然的詞,是掛在家中壁上的上品。司馬翎的鬥智誰能及?宛如獨特的油畫,卧龍生是圓潤的漆畫,溫瑞安是棱鋥的鐵畫,蕭逸是小幅山水畫,李壽民是長卷的潑墨山水,白羽則是一幅織錦綉畫…
二寂寞的滋味
寂寞如雪。
西門吹雪輕輕吹了吹劍上的血,血珠輕輕在空中劃了道弧,落在地上,滲入泥土中,轉眼只剩下淡淡的痕跡。劍,依然如雪般閃亮,映出一張蒼白落寞的臉。
那血,是葉孤城的?還是別人的?不記得有多少次這樣吹下劍上的血珠,甚至那號稱「天外飛仙」「天下第一劍」的白雲城主葉孤城,也只在劍下這一粒血珠。吹雪,明明吹的是血,鮮紅的血。白的是雪,是劍,是如雪的白衣,是如雪的寂寞。(《陸小鳳》?)
寒風呼嘯,路上行人稀稀落落,低矮的路邊小酒肆,李尋歡坐在屋子的一角,一碟菜,一壺酒。
酒菜已經上了很久,李尋歡卻沒有動筷,店主早已懶得注意他了,這樣一個穿著已經泛白的青布長袍,滿面滄桑的人,一定是個見得多了的窮鬼,三文錢,打上二兩燒酒,一碟花生,就是他的美餐。如果說這個窮鬼還有些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他那依然明亮的眼睛,亮得仍然如年輕人,亮得如一弘水。
還有他的手,修長的手指並沒有被歲月刻上痕跡,白皙,柔嫩,如少女的手。
有誰知道,這雙手就是天下最可怕的手?
「小李飛刀,例不虛發!」這雙手,是妙手文章,曾考中過探花的手,是武林中人人尊敬畏懼的手,而如今,這手裡赫然拿著一把小刀。
難道那就是名聞天下的小李飛刀?
手很穩,刀很薄,那手拿著這一把刀,正在一塊木頭上熟練地刻著。顯然已經不知道刻過多少次,刀飛轉,木屑紛飛,很快木頭就變成一個人,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
而那雙明亮的眼中,如蒙上了一層霧,落寞的神色更濃,看著自己雕出來的人像,他竟然象是已經痴了。
風仍在呼嘯,荒村,小店,人聲喧雜,鄰桌過路客們酒興已發,大聲地談論著,而屋角,獨自一個人坐著的,是天下聞名的一個人。
也是天下最寂寞的一個人。(《多情劍客無情劍》)
雪,紅色的雪,你見過嗎?
荒山,小徑。
路已經很久沒有人走了,高及腰部的野草快要掩住小道。
傅紅雪拖著一條腿,撥開草,一拐一拐向前走著。
他的手緊握著刀,黑色的刀,江湖上人人害怕的黑刀,握刀的手,青筋暴出,他額前的長發垂下,遮住了半個臉,那是一張英俊的臉,只是太過慘白,沒有一絲血色,為什麼天下人人都害怕這張臉呢?
他們怕的不是這張臉,而是這個人,是這個人的那把刀,黑色的刀。
他雙眼直視前方,兩眼閃著堅定的光,象是燃著兩團熾烈的火。但是,在火焰的深處,隱隱有一絲茫然。
這世界上,有誰見過紅色的雪?他,出生的時候,就是紅色的雪,鮮血染遍了白雪覆蓋的大地。他,活著就是為了仇恨。誰讓他是白天羽的兒子?荒山苦練,每天拔過多少次那把黑色的刀?一千次?兩千次?他甚至可以感覺到那刀上附著他的靈和血,能感到刀上傳來的脈動。
仇人盡滅,人皆畏懼,這天下第一的刀客,堅定如鐵的目光第一次露出了些許迷惑,他並不是白天羽的親子,白天羽的親生兒子,是天下聞名的小李探花的弟子,是人人敬仰的葉開,而他算什麼呢?離開了仇恨,他還算什麼?他將何去何從?或許,只有想起翠濃來,心中才會浮起一絲暖意來。
路在腳下延伸,這刀客,卻在苦苦搜尋。
他的路,註定是寂寞。(《天涯明月刀》)
暮春三月,羊歡草長;天寒地凍,問誰飼狼?
人心憐羊,狼心獨愴;天心難測,世情如霜。
一聲悠長的嘯聲,滿是蒼涼,那是絕頂上孤傲的狼王在對月問天。
一個同樣的孤傲的人,在月下獨立,問著同樣的問題---人心憐羊,狼心獨愴,天心難測,世情如霜。天真有心么?
難道,他就是那個被人遺棄的狼孩?
或許這世界上,只有狼才是他最忠實最好的朋友,與狼為友的人,豈不是孤獨的人?
他有風四娘一樣的知己,有沈壁君那般的紅顏,但是最了解他的,竟然還是狼,最了解狼的,也只有他,在人世間,他卻如狼般被人追,被人殺。
在同類間,他孤獨得如同曠野中的孤狼。(《蕭十一郎》,我最喜歡的一部,這一段,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段――宇慧按)
「你知不知道,寂寞的滋味?」
這一首老歌,最合用粗啞的嗓子放聲唱,那蒼涼的氣氛和迴旋的韻味,能感染許許多多的人,那是因為歌,也是因為意。因為人最深刻的本質,就是孤獨,自從離開母親的身體,人就註定了要懷著一份孤獨去行走,朋友如時聚時散的萍飛來飛去,父母親友如霧中的山忽遠忽近,親如妻子也永遠無法觸及你心靈最深處那一扇緊閉的門。
最深的寂寞,是無法道出的寂寞,你可以去感覺,去獨自品味,卻無法三兩良朋一壺濁酒去交流,這寂寞可以用朋友用熱鬧去掩蓋,可以用酒去澆,卻永遠無法沖淡,消去。不信?當你靜夜獨處的時候,當你對月獨斟的時候,悄悄問問你的心靈。
古龍也許比更多的人更能體會這種寂寞,所以,他好酒而狂飲,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手中仍握著杯,所以,他將這份寂寞用筆用心靈寫出來,那是只可意會的,我常想,小李探花,西門吹雪,傅紅雪,蕭十一郎,每個人身上都有古龍自己的最真實的影子,寄託著自己的內心。楚香帥,陸小鳳,也是如此。當他呼朋引伴,大口喝酒,大聲談論的時候,看著神采飛揚的他,你能想到他心裡想的是什麼嗎?
我也想不到。但是我在感覺,用自己的心在感覺。
那還是寂寞。
而這份寂寞,並非是平常人所擁有的。小李探花是天上地下,獨一無二的;西門吹雪就象是在珠峰之頂,人跡全無的地方,冷冷地,漠漠地;傅紅雪十一郎是另樣的;胡鐵花能明白什麼都那麼美滿的香帥醇酒佳人還有何求?這些人都是天下每一個少年敬仰嚮往的人,是天下每一個少女夢中的情人,是每一個好漢贊嘆佩服的英雄。
古龍不是個平常人。
他的心中,何嘗不想著美酒,美人,相識滿天下,萬眾敬仰。
人內心的慾望越多,得不到時越會感到心靈的寂寞,當他得到了這一切,他非但沒有逃開他的心靈,還帶來了更多的東西--空虛與失落。更何況,還有人與生俱來的那種孤獨,也許,這時候最合適的,就是用酒把自己麻醉。
冠蓋滿京華,思(斯)人獨憔悴,對太白是最合適的,對古龍,也是最合適的,莫非,古龍就是五百年一輪回的謫仙?
好在古龍在追求的時候,也在思考,在探索,人的一生究竟在追求什麼?他在分析人性,別人的,也有自己的。他又有一隻如神的妙筆,所以,我們可以讀他,讀他的內心,他的思索,他的---寂寞。
寂寞如雪,潔白,冰冷,你感覺到了嗎?古龍小說中給我們最深刻的印象的,無疑是人性的揭示和友情的描寫,從讀者的感覺來看,對人性的揭示使我們在讀了書之後,心裡總有一種異常的滋味,或是沉甸甸的,或是豁然開朗,或是充滿了希望,或是為人性而沮喪不已,這時候,讀者已經放開了書,但是還是不能走出書中,這就是古龍的高明之處---真實地揭露人的本性。人並不是完美的,從行為上看他(她)有正常行為和反常行為,歸根到底都是心理和內心的影響,若是從強化和深化這種人性的沖突方面來說,古龍絕非任何武俠作家所能比擬的。(這將是我的另一個話題)而最能激動我們,讓我們心裡燃起熊熊熱火的,是友情。
是朋友間那種最真摯、最深邃的友情。
這種友情,已經跨越了時間,空間,超越了敵我,恩仇,也越過了性別,和愛情。
所以上官金虹和李尋歡是最大的死敵,卻也是最了解李尋歡的人,所以胡鐵花雖然總是罵道:「這老臭蟲,為什麼天下的好事都會到他的頭上呢?」卻又甘心為楚留香做一切事情,所以有西門吹雪和陸小鳳,有郭大路和燕七和王動,有謝曉峰和燕十三,還有最具有陽剛之氣的鐵中棠。奇怪的是,在古龍的小說中,深仇死敵間的這種「友情」也非常深刻,也許因為古龍寫的都是最出色的人,所以,高處不勝寒,所以也都是孤獨的人,只有他們的對手,才是與他們處在相同高度的人,能了解他們,值得他們了解,值得他們尊敬。所以古龍說:「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最大的敵人。」記得第一次讀到這句話時我心中的感觸竟是那麼的強烈,這句話無疑是古龍嘗遍人生滋味後說出的真諦,我深深地感服於古龍的深刻,那決不是簡簡單單一句話所能表達的,所以,當後來有一次,幾個朋友談論的時候,一個交情並不算差的朋友用一種輕視的口吻說:「古龍算什麼,最多不過是說幾句看似好象很有哲理的話,諸如『你最好的朋友是你最可怕的敵人』,『最了解你的人是你最大的敵人』,『如果你試圖想了解一個女人,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等等等等的話,這樣的套話誰不會說?」我竟然從胸中油然而生一股怒氣,用從未在朋友面前露出過的憤怒的神情大聲說道:「你懂得什麼?你給我說兩句這樣的話來看看?你不過是想顯示你自己有見地罷了,其實你根本不懂古龍。」朋友們都用驚訝的目光看著我,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一下子發那麼大的火,後來,我想,也許是因為我正如古龍般將朋友看得特別重,所以常常覺得古龍的話是那麼的深刻,所以,也決不容我的朋友們輕視古龍。我常自覺得古龍不但是我所喜愛的一個作家,更是一個我的朋友,一個已經無法見面,但是卻相知的朋友。想起鄒陽在《獄中上樑孝王書》中寫道:「是故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說的是「有的人一輩子相交,只到頭發都白了,卻還是象陌生的人剛剛認識一樣,根本不了解對方。而有的人只是在路上休息時偶然的相遇,一塊兒坐在路邊臨時搭起遮陽的傘下談了幾句,就象是三生的知交。」這是一種何等的感覺啊,是我心中最嚮往的,讀古龍的書,每每給我這樣的感覺,不知道是人在書中,還是心在書中,是在讀書,還是在用心去感覺書。
古龍在給我們塑造一個朋友的模式,至少,是他自己心中的朋友的模式,那已經超越了朋友的界限,而是一種更深更高的境界。那是一種完全的心靈的默契,是真正的理解,真正的「心心相應」。古龍在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在贊頌這種友情,在激揚這種友情,在讓我們為這種友情而傾心,甚至,為這種真正的友情而不惜放棄所有的世俗的東西,金錢、地位、生命、甚至愛情。
我的心裡不由問自己:「古龍自己是不是就是因為這樣的友情,所以才失去了愛情?」
生命誠可貴
愛情價更高
若為朋友故
二者皆可拋
在古龍心中,朋友是遠高於愛人的,為了朋友可以隨時將愛情和愛人「暫時」放在一邊,這,決不會是任何一個女子所能忍受的。友情是博大的,而愛情是自私的。
這世界上很多的得失,其實都是由你自己的內心決定的。
這種重友輕妻,仍然是最最古典的中國風格,若是在西方,雖然並沒有多少人能有溫莎公爵一樣萬里江山換美人那樣的大手筆,也沒有多少人能如堂?吉訶德那樣為了一個心目中虛幻的偶像去征戰,但是為了自己心中的女神和自己的愛情而決斗,那是一種榮耀和值得驕傲自豪的事情,也是每一個真正的勇士和男子毫不猶豫就會拔劍而出的。崇尚西方風格並且將西方風格大量注入到自己小說中的古龍,到底從骨子裡還是個中國人,而且,是一個古典的中國人,一如他在西方風格的渲染下的那幅古代俠客們的山水世界,劍,是中國的,情,也是中國的。古龍不是一個現代的人,他不屬於這個世界,不屬於這個時代。或許是因為他的浮沉的身世,或者是因為他坎坷的人生,或者是因為他本就有一顆如萍的心。
古龍想重新塑造那種讓人揮灑熱血的友情,他在用洋溢著激情的筆揮灑著自己的心思,人要首先感動自己,然後,才能感動別人,古龍被自己所創造的每一個出色的人物所感動,酣暢地揮動著筆,淋漓地賓士著心。
用他所描述的友情感染每一個人,至少,他是希望喜歡他的人都如他般有那種豪氣和豪放真摯的友情,即使不能從行為上還原古風,至少能從心靈上有。
寫著寫著,忽然腦中浮出阿倫那首老歌來:繁星流動和你同路從不相識開始心接近默默以真摯待人人生如夢朋友如霧難得知心幾經風暴為著我不退半步正是你遙遙晚空點點星光息息相關你我哪怕荊棘鋪滿路替我解開心中的孤單是誰明白我情同兩手一起開心一起悲傷彼此分擔總不分我或你你為了我我為了你共赴患難絕望里緊握你手朋友同樣的感動,同樣的喜愛,就將這作為這一篇結束吧。
還有有一個《字母里的古龍》,很不錯,你搜一下看看……
⑻ 古龍為什麼那麼會寫小說
因為在他少年時期便嗜讀古今武俠小說及西洋文學作品,一般多以為他內是受到吉川英容治、大小仲馬、海明威、傑克倫敦、史坦貝克小說乃至尼采、沙特等西洋哲學的影響啟迪。(古龍自己也說過「我喜歡從近代日本及西洋小說『偷招』。」)
故能日新又新,後來居上,且別開武俠小說新境界。
還有生活經歷的關系,不一般。
⑼ 古龍寫小說是怎麼進步的
求新、求變、求突破。就是古龍小說的創作理念
先生一生歷經坎坷,豐富的人生經歷版使他在一步步的成權長,進步,終於由一個青色懵懂的少年成長為人人敬仰的大師。先生在時,一身的刀疤傷痕無數,一生的創傷武術。也正是這些豐富的人生經歷造就了這樣一個古龍
⑽ 古龍寫作的一些特點
一。牢記並活用以下短語和句子
·沒有人能說得出他出手有多快,因為見過他出手的人都死了。
·沒有人知道他的武功來歷,也沒有人知道他的武功究竟有多高。
·手指纖長,有力,指甲修剪得很乾凈。
·皮膚比綢緞還要光滑
·小腹依然平坦(描述三十歲以上女性專用)
·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能把別人都當作死人
·喝的酒越多,眼睛越亮,頭腦越清醒。
二。以字為詞法、以詞為句法、以句為段法
古龍小說每每以單字為詞,以單詞為句,以單句為段。世人或以為此種寫法純為古龍當年為湊篇幅賺稿費而生出的小小伎倆,此說大謬!古龍先生曠世奇才,將詩和散文的語言融入到小說創作中,又集采眾家之長,方練得這種奇麗筆法。其小說語言因此具有詩的震撼力與散文的感染力,學者須悉心體會。
[例1 ]
黑
黑衣
黑斗篷
黑色披風
披風下面,一把漆黑的刀握在一隻蒼白無血的手中。
廟
破廟
一座破舊不堪的廟
而廟里的人在干什麼呢
劍
好劍
假如有人說這不是柄好劍,那人一定眼睛瞎了
酒是好酒,
上等的竹葉青。
女人
是絕色的佳人
三。熟用關聯詞
古龍先生常常能將一些普通的關聯詞用得出神入化。如「因為……所以……」,「……當然……而」,「……但」,等等。
例如,我們常常說,「我們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一個拷古學者則應如此寫--
初級階段。有如朝陽。
朝陽不是烈日。所以看上去沒什麼勁道。
但它蘊育著輝煌。
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當然也如朝陽。所以也沒什麼勁道,也蘊育。
沒人知道它蘊育什麼
因為知道的人都還沒有出生
而我已經出生了,所以我不知道
四。從生活常識中尋找哲理
把生活常識化為哲理,其實是一門可掌握的技術。古龍先生從中國傳統游戲「繞口令」等方面汲取靈感,在小說中發明了不少哲理。學者須通讀古書,細細揣摩。
例如,你早上吃了兩個燒餅,則應立即在腦中衍生出類似以下的哲理來--
--劍客與其他人的區別在於他會用劍
而不是他能挨餓
所以劍客也會餓,只有死人永遠不餓。
我是個劍客
三天來我第一次吃東西
我一下吃掉兩個燒餅,兩個燒餅可以讓我再支撐三天。你可能問我為什麼不留下一個,等餓極了再吃。答案是我不喜歡把食物拿在手上,那樣我將更象乞丐而不是劍客。一個人的自我感覺常常可以決定他的氣勢和殺傷力。
燒餅做得並不很圓,卻好吃極了。世上最美的東西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