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王》的作者楊絳和她丈夫的資料
我最喜歡的一對文人夫妻啊~~
錢鍾書,1910年11月21日出生於江蘇無錫,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
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32年,在清華大學古月堂前結識楊絳。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牛津大學學士學位。1941年,完成《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1947年,長篇小說《圍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1958年創作的《宋詩選注》,列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1972年3月,六十二歲的錢鍾書開始寫作《管錐篇》。 1976年,由錢鍾書參與翻譯的《毛澤東詩詞》英譯本出版。1982年,創作的《管錐編增訂》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錢鍾書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楊絳,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本名楊季康, 江蘇無錫人,中國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1932年,從蘇州東吳大學到清華大學借讀,並認識錢鍾書。
1935年,楊絳與錢鍾書結婚,同年夏季與丈夫同赴英國、法國留學。
Ⅱ 《老王》中作者是 ,她的丈夫是 ,字 , 人,學者,作家。 著有小說《 》和學術著作,《 》,《 》等
《老王》中作者是楊絳 ,她的丈夫是 錢鍾書,字哲良 ,江蘇無錫縣 人,學者,作家。 著有小說《圍城 》和學術著作《管錐編》、《舊文四篇》等。
《老王》是當代文學家楊絳於1984年創作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章以「我」與老王的交往為線索,回憶了老王的幾個生活片段,刻畫了一個窮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實厚道的「老王」形象,表達了作者一家對老王那樣不幸者的關心、同情和尊重。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社會應該以人道主義精神來關心不幸者。
Ⅲ 老王的作者,楊絳的主要作品有什麼
主要著作譯作
散文類:《幹校六記》、《將飲茶》(含《回憶我的父親》《 楊絳
記錢鍾書與〈圍城〉》《回憶我的姑母》等)、《雜寫與雜憶》(含《懷念陳衡哲》等 )、《丙午丁未年紀事》、《我們仨》、《我在啟明上學》、《走到人生邊上》、《老王》(收入中學語文課本) 小說類:長篇小說《洗澡》;短篇小說:《璐璐,不用愁!》、《小陽春》、《大笑話》、《玉人》、《ROMANESQUE 》、《鬼》、《事業》 譯作類:《堂吉訶德》、《吉爾·布拉斯》、《小癩子》、《斐多》、《一九三九年以來英國散文作品》 劇本類:《弄真成假》、《稱心如意》、《風絮》 論集類:《春泥集》
Ⅳ 老王課文
這篇課文寫老王的幾個生活片斷。老王一輩子很苦。靠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活命。「文革」期間載客的三輪車被取締,他的生計就更加窘迫,只能湊合著打發日子。他打了一輩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爛爛的,眼睛又不好,他的一生凄涼艱難。
但是老王心好,老實厚道,有良心,關心人。他需要錢,可是他做生意從不多收一分錢,而且非常講感情,講仁義,常願意盡義務,或者少收錢。
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寫到「文化大革命」,那是荒唐的動亂的年代。學術權威被認作「反動學術權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腳下。但是,任何邪風對老王都沒有絲毫影響。他照樣尊重作者夫婦倆。他認准他們是好人,知恩必報,臨死也要去謝謝好心人。作者筆下的老王雖然窮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沒有受到任何污染,他一本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極其純朴的好人。
編輯本段問題研究
1.為什麼作者一家對老王那樣的不幸者能那麼關心、愛護?社會地位、生活條件比較優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麼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樣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
從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觀念。在作者那裡,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別很大,不過是幸運與不幸造成的差別。所謂幸與不幸,包括天賦條件、成長條件、生理條件,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有平等意識,才會平等對話,才會感覺人家上門來「沒請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
再是人道主義精神。這種精神要求社會關心個人、同情個人,尊重個人對社會作出的貢獻,尊重人格,維護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並促進全體勞動者的全面發展。作者一家對老王是懷有這種精神的。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魚肝油。他們總是照顧老王生意,坐他的車,讓他掙點錢。老王收錢常常客氣,他們總是照原價付。平板三輪不敢坐了,還是關心老王是否能維持生活。總之,對不幸者懷有一顆愛心,才能這么關心人,愛護人。
老王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身子僵直,樣子非常怕人,作者心裡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幾年了,作者每每想起來還感覺有愧於這個不幸者,總覺得在他生前,對他關愛不夠。所有這些,都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正是公民道德建設所提倡的。
2.這篇寫人記事的散文,材料瑣碎,但是經過作者的組織,成為一個有機整體。作者是怎樣組織的?
研究這個問題,可以先列提綱,再探究為什麼這樣安排。可以看出,作者是兼用邏輯順序和時間順序來編排的。開頭四段先寫老王的三點基本情況。這三點是按邏輯順序安排的。一是職業,這是老王的謀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這是老王謀生的困難,三是居住條件,這是前兩點的結果,收入少,當然生活苦。下面三段,按時間順序,回憶老王的工作與為人,兩個片斷寫他為人好,一個片斷寫「文革」時期,他的生計越來越艱難。最後一個片斷,是老王離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見出老王心地善良。
除段落安排有序之外,還應該探究貫穿全文的線索。可以看出,作者是以與老王的交往為線索的。坐老王的三輪,一路說說閑話,作者平易近人,老王也肯把身世相告。寫老王眼疾,說到女兒給他大瓶魚肝油,可見一家人對老王很照顧。老王對錢家也好,在服務費上雙方總是非常客氣。三輪改平板三輪,沒法坐了,作者還是很關心老王,對老王有好處,所以老王總覺得欠了一筆人情,在生命最後的日子也要表示感謝。以彼此交往為線索,全文一脈相承,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編輯本段時代背景
首先,老王的善良是文章的唯一描寫內容嗎?我覺得不是。文章一開頭就寫道:「北京解放後,蹬三輪的都組織起來,那時候他『腦袋慢』『沒繞過來』『晚了一步』,就『進不去了』,他感嘆自己『人老了,沒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為他是單干戶,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這僅僅是寫老王的老實善良嗎?這其實不僅僅是寫老王的老實與善,更是對那個黑白顛倒的年代的諷刺與控訴。所以,作者寫老王的善良,是放在一個大的背景之下--那是一個惡的年代。
其次,老王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那麼,楊絳一家呢?文章中多次寫到楊絳一家如何對待老王,可以看到楊絳一家人的善良,這種善良一直延續到了他們女兒的身上。也就是說,這篇文章不僅僅寫了一個人的善良,而是寫一個異常善良的人對另一個異常善良的人的懷念,是寫善良的人們在惡的年代裡的相互取暖。
最後,文章中最核心的一句是:「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這一句話始終沒有進行很好的理解。首先我必須問一句話:楊絳是一個幸運的人嗎?答案是否定的。文章中有這樣一個細節:「我一定要給他錢,他啞著嗓子悄悄問我:『你還有錢嗎?』我笑著說有錢,他拿了錢卻還不放心。」由此可以窺見楊絳一家人的艱苦不易。而且我們知道,楊絳一家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受了許多苦,而且先後失去了女婿女兒。一般的知識分子經歷了文革以後都會以自身的不幸去控訴,而楊絳面對老王卻說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這裡面體現出一種對待苦難的態度。「同是天涯淪落人」,既然如此,楊絳一家又對待老王不錯,那麼愧疚從何而來?這才是這篇文章核心的大問題。
我留意到課文前面的提示:「在我們周圍,有一些像老王這樣生活艱難的人。他們不被重視,卻有一顆金子般的心。你體悟到這些人的善良了嗎?你是怎樣對待他們的?讀一讀這篇課文吧,也許你會有不少感觸。」我覺得很有些意見。楊絳的散文中閃過時代的影子,在這種大時代下看老王的善良別有一番意味,這種意味絕不僅僅是對善良的肯定,它包含著更為復雜的東西。在我看來,一個真正善良努力的人,像老王這樣艱難地生活,最後螻蟻般地死去,絕對是這個社會的恥辱,充分地說明了這個社會並不是一個正常的社會。我相信,這篇散文的豐富性就表現在這里。
楊絳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度過了混亂年代。她在追憶混亂年代遇到的這些善良的人們時,我們感覺到的更多的不是控訴,而是對人性中善的信任。或者說,因為自己的善良,她更容易忽略苦難,看到苦難年代裡人性的光輝。評課時,有同事說,楊絳的生活雖然不幸,但相對於老王總是幸運的。我覺得這種解釋不大合理,因為知識分子的幸與不幸不能夠僅僅以生活水準來衡量,(何況楊絳的生活也確實困難)不幸對於不同人的含義是不一樣的。而在那個年代裡,沒有人能夠倖免於難,你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同流合污,要麼堅守自己的善良或者說良知。對於老王來說,也有一種選擇,比如參加蹬三輪車的組織。(「組織」在特殊的年代裡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詞彙)而我相信,在任何一個社會里,人們都應該息息相關。這種感覺類似於基督教里的原罪。因此在楊絳看來,對於那個黑白顛倒的年代的每一個善良的不幸者,我們都應該感到內疚。
因此,僅僅把楊絳的這篇散文解讀為送老大爺過馬路之類的善良,是教參的搞笑之處。而裡面所包含的更為豐富的對特定年代的諷刺與控訴,對人性中善良的肯定與呼喚,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思考,都被省略掉了。
Ⅳ 老王txt全集下載
老王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老王
(一)
進入農歷四月底,整個豫東平原便沉浸在一片喜慶的金黃色的海洋里了。微微的南風吹拂著齊刷刷沉甸甸的麥穗,奏響了一曲又一曲歡快的的樂章。村民們或到自家地里轉上一圈,讓即將到來的幸福的豐收化作如春陽般的微笑掛在眉梢嘴角,或聚集在村前的小橋上,一邊享受著和風、陽光和桐樹的濃蔭所帶來的愜意,一邊說些家長里短、逸聞趣事,在笑聲和嘆息中打發著一個又一個平靜的光陰,等待著收獲的日子的來臨。然而,大地的顫動似乎使他們忘記了所有的東西和習慣,偶爾聚在一起,所談論的也是天災的無情和生命的脆弱。
再過兩天就是六月一日了。從前這個時候,人們早已在布穀的催促聲中,拿著鐮刀,迎著冷冷的晨風,踏著青草上的露珠,借著黎明前的微光,各人蹲在各人的麥地里,揮動著手臂收割麥子了。如今,他們一點也不慌張。自從老得買了穀神收割機,村裡鋪上了柏油馬路,村民們似乎懶惰起來了,很少有人拉著石磙柳枝操場,很少有人揮舞著鐮刀蹲在地理……
Ⅵ 《我和老王頭的幸福生活》txt全集下載
我和老王頭的幸福生活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我和老王頭的幸福生活
作者:看見天堂
我和老王頭的幸福生活
更新時間2007-6-11 12:36:00 字數:13994
我就一農民,可有時愛附庸風雅,有一天喝點酒,抬頭一看,嚇了一跳,好大的月亮,白嘩嘩的掛著,不由詩興大發,隨口就念出一句:明月幾時有.
天問,屈原的.這我知道.冷不丁冒出一句,接著冒出一個人,隔壁剃頭的老王頭.這老小子沒別的愛好,就愛猜個謎.都快走火入魔了.
我懶得理他,哪跟哪啊:把酒問青天.『
這更好猜,野狼嚎嘛.
我一聽急了:誰野狼嚎了
老王頭呲牙一樂:咱街的,二楞子嗎,愛唱,總跑調,外號不野狼嚎嗎?
我靠,我暈.心裡來氣,你不能猜嗎,好:不知天上宮闋,今夕是何年?
兩個野狼..
兩個野狼,一對唄?一公一母?
不有野狼125嗎?兩個就是250.就二百五不是,腦有病..
靠,真有你的.我欲乘風歸去.
110唄,有事找警察.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朝鮮冷麵.
怎麼意思?
朝新鮮的地方去,哪兒冷,臉涼.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看見天堂唄
呵,有意思.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呢?
真的好想你,歌名..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看見天堂嘛,你的網名.
我靠,這你也知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呢?
實話實說,崔永元主持的欄目.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祝福,魯迅的.
我靠,老小子你挺有歪才的.哈哈哈,……
Ⅶ 《老王》閱讀
這個是楊絳的散文,初中課程 首先第一個 用啞著嗓子點明了他的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在這種情況下依然堅持送冰 說明老王很守信,同時也證明他的經濟狀況不是很好 生病了也沒錢醫治 只能帶病工作 同時跟突出了他的善良 在自己生活都很困難的情況下依然為「我」著想!
第二個 (1)是不是借代啊?我也不是很肯定 (2)用的是誇張 告訴你一個萬能的回答方法 以後不管是什麼問題 只要是問你修辭手法地作用 好壞不論 你只用在答案的後面加上「使所要表達的事物或者感情更加的生動 形象」這句話 就可以了
Ⅷ 看門老王的腐敗生活txt全集下載
看門老王的腐敗生活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五,*
這天,新來了個賣饅頭的小寡婦,佔了李三的最佳位置,李三很憤怒的與之爭吵。小寡婦牙尖嘴利,李三根本不是對手,無奈告到老王那裡。老王弄清怎麼回事後,很是憤怒,未經自己允許,居然敢擅自擺攤,強佔好位置,豈還了得,真是目無領導,目無法紀,膽大包天,整整警服,躍然而出,要替李三主持公道。
可是一看那小寡婦,雖然徐娘半老,但是風韻猶存,白白嫩嫩的像個剛出鍋的熱饅頭。老王那顆五十多歲的老心怦然一動,怒氣立刻煙消雲散,代之以綿綿柔情,本來氣勢洶洶的老臉忽然如綻放的老*了。
小寡婦看到一身警服的老王自然膽怯,知道是大院里的人物,也不敢罵了,小心翼翼的陪著笑臉,小飛眼嬌怯怯的,有一眼沒一眼的瞟著老王。可憐老王英雄一世,哪裡受得了這個?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老王也沒能例外。
老王很領導的說,大家都出門混,不容易啊,要互相理解嘛,遂指令李三往外搬,靠著饅頭攤,其他攤點一律依次外移。這就等於認定了小寡婦的合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