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德伯家的苔絲」是哪個國家的作家寫的,作家是誰
[英國]托馬斯·哈代
『貳』 小說《苔絲》的作者是誰
《苔絲》是19世紀末英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托馬斯·哈代的代表作
『叄』 苔絲是哪部作品裡面的人物
僅供參考 希望對你有用。
托馬斯·哈代的長篇小說《德伯家的苔絲》是他的「性格與環境小說」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女主人公苔絲盡管聰明美麗、勤勞善良,但是作為被害者的她最終卻被送上了絞架。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將從三個方面來分析造成她悲劇命運的根源——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
一、苔絲的悲劇首先來自社會。
在人與環境激烈的沖突中苔絲的命運必然是悲慘的。苔絲生活在英國資本主義侵襲到農村並毒化社會氣氛的維多利亞時代。她雖然勤勞善良、聰明美麗;但作為一個勞動者,一個無權無錢的農業工人,社會地位低下,自然會受到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壓迫和凌辱。隨著資本主義的入侵,那些自食其力的佔有少量土地和生產資料的農民,都不得不隨之破產。苔絲家中的老馬被郵車撞死後引起了家中經濟生活的改變。在無路可走之下,苔絲不得不委身亞雷。可見,苔絲的悲劇命運和她的經濟貧困緊密相連。這是其一。
其二,不公正的法律制度也是導致苔絲悲劇的一個因素。在資本主義社會里,法律制度都是以維護剝削階級的利益和承認剝削階級壓迫人民的權力為前提的,是為維護其反動統治服務的。亞雷在鄉野稱霸,為非作歹,卻受到法律的保護,而苔絲卻被判處死刑。這正說明了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反動性,表明下層階級的小人物在社會中是不可能得到公正待遇的。
其三,苔絲的毀滅與偽善的宗教也緊密相連。亞雷這個偽善的人物揭露了偽善的宗教。他是依靠商業致富的資產者和暴發戶,是一個「肉慾的人」。他設下圈套引誘了苔絲,卻利用《聖經》的典故把責任推到苔絲身上。後來他還居然變成了一個勸人行善的牧師。可見,在資本主義社會,宗教只是反動統治階級麻醉、欺騙和愚弄勞動人民的一種工具。馬克思曾經指出:「基督教帶有假仁假義的烙印。」宗教為資產階級凌辱和玷污婦女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
其四,苔絲也是資產階級虛偽道德的犧牲品。作品中安璣就是資產階級虛偽道德的體現者,他雖然是個有開明思想的知識分子,但他心理深層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倫理道德觀念。他自己也有過放盪行為,並得到苔絲的原諒,但他卻不肯原諒原本無辜的苔絲。本階級的印記仍深深地烙在他的靈魂深處:認為「身份不一樣,道德觀念也不一樣。」他還用傳統的貞操觀來看待一個女人的純結與否,對苔絲沒有絲毫的同情,置苔絲於痛苦絕望之中,使苔絲又被迫回到亞雷的身邊。安璣身上所體現出來的虛偽的資產階級道德把苔絲推向了悲劇的深淵。 二、苔絲的悲劇也與她的性格有關
苔絲是哈代塑造的一個全新的婦女典型。她有著雙重性格。一方面她敢於反抗傳統道德和虛偽的宗教;另一方面又不能徹底擺脫傳統道德對自身的羈絆。特別是後者與她的悲劇命運直接相關。
由於苔絲出身於一個農民家庭,殘存於農民身上的某些舊道德和宿命觀點使她在反抗傳統道德時出現了軟弱的一面。她在受到世俗輿論、傳統道德迫害的同時,又用這一道德標准來靜觀自己,認為自己是有罪的。「她把自己看作一個罪惡的化身」「她老覺得全世界的人都在注意她的情形,不敢抬頭見人」,她比別人更不能忘記自己的恥辱。苔絲正是這樣用一張自己織成的道德羅網把自己束縛起來。其實,她的自我束縛意識有其深刻的歷史基礎,是整個社會意識的具體表現。苔絲作為一定歷史時期的個人,必然會形成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社會意識和道德觀念,她的思想和行動也必然會受到時代和社會意識的制約。 三、苔絲的悲劇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和不可知的命運造成的
在作品中,哈代通過設置許多偶然巧合的情節讓人感到苔絲的一生好像都由命運作祟,是命運把她一步步推向悲劇的結局。其實不然。因為偶然性與必然性緊密相連,偶然性是許多社會必然性與自然必然性的交叉點,是必然性的一種反映。生在資本主義社會的苔絲,其悲劇命運是社會規律的必然反映。
哈代在作品中用「一道深不可測的鴻溝」暗示了苔絲的悲劇是當時的社會造成的。他通過法律判處苔絲死刑的描寫,把主人公毀滅的真正原因從神秘的命運移到了現實世界。盧那察爾斯基曾指出:天命是由各種社會情況、疾病、災難等幻化出來的,同時它也是人們的一種心理現象。可見,導致苔絲悲劇的不是盲目的無從追究責任的命運,而是環境和社會的力量。
綜上所述,苔絲的悲劇既有社會的因素,也與她的性格有關,但這些因素都與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有著直接的聯系,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反映。她的毀滅是必然的,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無法避免的。正如蘇聯文學批評家阿尼克斯特所說:「苔絲招致毀滅的真正原因是屬於現實的性質,女主人公的貧苦和無依無靠,社會上盛行的社會風習——這些情況都決定了這個女子的悲慘命運。」這句話也正指出了苔絲悲劇的根源是當時資本主義社會。
『肆』 著名小說《苔絲》的作者是誰
托馬斯哈代
『伍』 《苔絲》這本書是哪國作家所寫
我知道《苔絲》是英國作家托馬斯--哈戴的著作
『陸』 名著《苔絲》主要講了什麼
《苔絲》是19世紀末英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托馬斯·哈代的代表作,這部小說確立了他19世紀末英國最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家的地位。
美麗、善良的農村姑娘苔絲遭到資產階級少爺亞雷·德伯的蹂躪,從此開始陷入痛苦的深淵。後來她遇上克萊爾,兩人真心相愛。在新婚之夜,苔絲為了忠於丈夫,將自己過去的悲慘遭遇告訴了克萊爾,沒想到換來的卻是克萊爾的無情離去。為困頓的生活所迫,苔絲再次落入亞雷手中。此時,克萊爾的歸來讓苔絲感到無比絕望。為了與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她殺死了給自己帶來無盡痛苦的亞雷。幾天後,苔絲被捕,以殺人罪判處死罪。克萊爾則遵照苔絲的囑咐,帶著她的妹妹開始了新的生活。
作者風采
哈代(1840-1928)是英國傑出的現實主義小說家和詩人。生於緊鄰多塞特郡大荒原的一個小村莊。少年時代當過學徒,自學了拉丁文、希臘文和神學著作。曾在倫敦大學進修法語,同時開始文學創作。哈代一生著有《還鄉》、《卡斯特橋市長》、《德伯家的苔絲》和《無名的裘德》等14部長篇小說,還寫有4部短篇小說集,8部抒情集和史詩劇《列王》。哈代的小說大多以遠離城市文明、保留著傳統習俗的英國西南各郡農村為背景,反映了資本主義勢力侵入英國農村城鎮後所引起的社會經濟、政治、道德、風俗等變化和人民的悲慘命運,揭露了使人窒息的資產階級道德、法律觀念的虛偽性,並謳歌了勞動人民的勤勞朴實、正直善良。哈代小說結構嚴謹,情節生動,地方色彩濃厚,頗具藝術魅力。在英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柒』 小說苔絲的作者是誰
是《德伯家的苔絲》么?是英國作家 托馬斯·哈代 著的小說。
『捌』 誰能提供一點關於《苔絲》的外國的評論的作家與作品
長篇小說《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著名小說家和詩人托馬斯·哈代的代表作
『玖』 關於《苔絲》作者哈代的生平及其作品
Hardy,Thomas(1840-06-02,多塞特郡多切斯特~1928-01-11,多切斯特的麥克斯門)。
英國作家。
生平 16歲開始做建築學徒,後為建築師助理,司教堂修復。建築論文曾獲英國皇家建築學會獎。有音樂、繪畫及語言才能,通古希臘文及拉丁文。在哲學、文學和自然科學方面有廣博學識。受當時科學重大發現進化論影響,在宗教方面成為懷疑論者。25歲寫詩,1866年開始小說創作,第一部小說《窮人與貴婦》未出版。隨後創作了一部以愛情、陰謀、兇殺、偵破為內容的情節小說《計出無奈》,出版後受到肯定性評價。1874年與愛瑪·拉文納結婚。在愛瑪的鼓勵下,連續創作了《綠林蔭下》、《一雙湛藍的秋波》、《遠離塵囂》。《遠離塵囂》一書以清新自然的風格和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獲得極大成功,他從此放棄建築行業,走上專業創作道路。從1869年至19世紀末近30年間,共創作長篇小說14部、中短篇小說近50篇。小說創作輟筆後,將早年詩作匯集成冊,並繼續詩歌及詩劇創作,直至逝世。
創作 哈代的小說以他所生長生活的英格蘭西南部地區為背景,富有濃重的地方色彩。他將這些小說大體分為3類:性格與環境的小說、羅曼史與幻想的小說和精於結構的小說。其中以第一類最為重要。屬於此類的長篇小說有《綠林蔭下》、《遠離塵囂》、《還鄉》、《卡斯特橋市長》、《林居人》、《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一般認為它們是哈代思想、藝術上最成熟的作品,其中又以悲劇故事《德伯家的苔絲》和《無名的裘德》最為傑出。前者寫貧苦美麗的擠奶女工苔絲因年輕無知而失身於富家惡少亞雷·德伯,受盡精神上和物質上的煎熬,最後失去自己真心愛戀的安璣·克萊,悲憤絕望之中,殺死亞雷,坦然走上絞架。後一部小說寫貧苦善良的孤兒裘德·范立奮發自學欲赴高等學府深造,但無入門之道。他與志趣相投的表妹淑·布萊德赫雙雙擺脫法定配偶而自由結合,但為社會所排斥,流浪街頭,最後家破人亡。這些作品表現了時代的先進思想,向維多利亞時代舊有習俗觀念和制度提出嚴正挑戰,在當時遭到非議。他的性格與環境的小說,大多是通過描述男女主人公一生的奮斗、追求、幻滅,反映人對美好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在此過程中人與環境(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劇烈沖突,因而富有廣泛深刻的社會意義和哲理。屬於羅曼史與幻想的小說,大致包括《一雙湛藍的秋波》、《司號長》、《塔中戀人》、《意中人》,側重描繪以浪漫愛情為主要內容的人生圖景。精於結構的小說有《計出無奈》、《埃塞貝妲的婚事》、《冷淡女子》等。在這類作品中,哈代著意進行了小說結構技巧方面的實驗,從中可以看出哈代在小說創作過程中所作的多方面探索和嘗試,以及他與當時流行的自然主義、新浪漫主義潮流的聯系。後兩類作品的思想主題往往也與性格與環境的小說相通,而且更加富有理想主義色彩,其中也不乏既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的佳作。他的中短篇小說,或嘲諷世事人生,或探索心理活動,或記述浪漫傳奇。其中如《三怪客》等,已躋入世界中短篇小說佳作之林。哈代小說風格多變,題材廣泛,內容豐富。他因在小說創作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而成為英國19世紀後期的代表作家。
哈代作為詩人,也頗有聲譽。1898~1928年,他共出版8部近千首短詩,包括《威塞克斯詩集》、《今昔之歌》、《時間的笑柄》、《環境的諷刺》、《幻覺的瞬間》、《中晚期抒情詩》、《人性面面觀》、《晚歲之歌》,其中包括感懷詩、哲理詩、愛情詩、詠物詩、諷刺詩、戰爭詩、悼亡詩等等。他還創作了兩部詩劇《列王》和《康沃爾王後的著名悲劇》。哈代的詩冷峻、深刻、細膩、優美,言簡意賅,自成一格,較他的小說更具有現代意識。詩劇《列王》是哈代思想藝術集大成之佳作。它以拿破崙戰爭為題材,囊括了歐洲與戰爭有關的種種地區和場所,出場人數達數百人。它屬於不供演出用的案頭劇,氣勢宏偉,語言優美,運用無韻詩、有韻詩及散文3種文體形式。哈代憑借戰爭進程中的各個重要環節,進一步深入闡發了他已往在小說和短詩中表達的思想。這部詩劇是作者近60年文學創作的深化和總結。
影響 哈代晚年因在詩歌小說創作上的突出成就而獲得巨大榮譽。逝世後,葬於倫敦威斯敏斯特詩人角,其心臟則按本人遺願葬於故鄉的斯廷斯福德教堂墓地。他寫的傳記和一些文學論文、文學筆記以及書信陸續出版。他在英國和世界各國具有相當大的影響。中國從20~30年代開始陸續介紹、翻譯哈代的詩及小說作品,他已成為中國讀者熟悉的英國作家之一。
『拾』 誰是《苔絲》的作者,哪國人
英國的托馬斯·哈代
資產階級逐漸走向沒落的一個腐朽社會
時代的犧牲品,早已成了無辜,善良,美麗,真誠,自立的代名詞
錯就錯在她對愛過於執著,家庭,社會共同傾軋著她那堅強而又弱小的心靈,悲劇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