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寫小說是以主角的視角去寫,還是以旁觀者的視角
那就要看你是想寫什麼小說了。
總體來說,兩種寫法各有各的優勢。
比如以主角的視專角去寫,比如第屬一人稱描寫或者緊扣某個人物所見所聞的第三人稱,這樣寫能夠更加突出閱讀過程中的代入感,讓讀者能更細致深入地體會主角的感受以及見聞,從而衍生出 「換我我當如何」 的遐想。如果你格外想讓主角成為這個故事主要乃至唯一的推進線索,突出劇情線路的簡明和精要,那麼這種寫法無疑更適合一些。它的缺點在於敘事面窄,沒法以主角視角展現出來的事物可能就無法出現,如果要讓讀者了解大局的話也要多費一番工夫。
旁觀者視角,有時也可以被稱為【上帝視角】,可以以更加廣的面來展現故事情節,以及故事發生的環境。這樣寫的優勢在於它能讓幾條不限於主角的線路同時進行,主角動的時候,各路人馬在同時做出的行動也被讀者盡收眼底。這樣寫的明顯優勢在於故事背景和內容,以及 「這個時刻究竟在發生著什麼」 這樣的問題馬上就能得到答案;缺點則是可能會讓故事缺乏懸念,或者無法突出整體背景下的主要劇情。對於寫作功力不足的作者,這樣的寫法容易導致混亂。
說到底,還是在於你這個作者要給讀者展現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2. 我寫一部小說.用哪種視角呢.
在小說的寫作中,作者頭腦中的構思需要通過文字落在紙上,以敘述者的敘述為中介形成情節。情節總是變化發展的,作者每時每刻都將面臨敘述者視角選擇的問題。是堅持先前的視角,還是加以變化。視角選擇的恰當於否,直接影響到作品的質量。
概括的說,視角的變化可以分成兩種,一為敘述者自身的立場變動,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事物。一為從事物的改變上尋求變化,這有點像電影的鏡頭,暫時從當前的事物上移開,轉入下一個場景,然後給出兩者的內在聯系,使劇情進展下去。
視角的變化可以使敘述更為透徹和詳盡,也可以讓文字跌宕起來。傳統文學里,描寫對話大多採用在對話者之間切換視角的方式。比如:
「他說:昨天做什麼去了?,她回答道:看同事去了」。這樣的對話多了或者掌控不好,會使事件直線發展,讓讀者失去耐心。文學初學者最愛犯這樣的毛病,大量的對話,又起不到推動情節的作用,讓人讀不下去。從80年代中期開始,先鋒派小說作者探索著另一種描寫對話的方式,即採用一個人的角度。如臨屏的小說《劍女》中這一段:
她哭著求娘放了小白兔乖乖,以後要她做什麼她都聽話。娘說,以後你要自己在江湖闖盪,你不可以有情。娘說,你要殺了它。大雨終於落下來,娘的臉在雨幕中忽遠忽近。但娘的聲音卻穿透雨幕清晰的到達耳旁。殺了它。
「殺了它」這句話不是採用「娘說:……」的方式,而是以女孩聽的角度來寫,保持著女孩的視角,「殺了它」三個字穿透雨幕到達女孩的耳邊,這樣有助於強化女孩心情。
在小說中,視角的運用是個大問題,意識到這一點可以使文字更靈活。
3. 小說寫作時場景的轉換技巧是什麼
一般來說,最最生硬毫無過渡的場景也可以用空行來表示,如果怕讀者反應不過來的話,可以加一句表示時間或地點的詞語。比如——
【……
顏御一如既往地露出溫和笑容,雅娟卻覺得她一點也不了解眼前的人。
五年後——(表時間)
……】
這里就碰到一個問題,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很多大人在JJ發文的時候,段與段之間都會出現空行,這個問題就導致大人們無法用空行來表示轉換。那我要說,這個問題一定要解決,因為這種莫名其妙的空行會完全破壞文章的流暢性,我看過的高分數的文,沒有哪一篇是有這種問題的,連帶前面分割線的問題也是沒有的。所以想真正寫好文的大人,就算你要手動刪除,也要把這個問題解決掉!
第二種方法是通過某一個角色的目光來轉換場景。
這種寫法貌似我沒有嘗試過,但我在看一篇關於如何寫作的教學里有看到那位大人引用某名著的段落,那個段落就是兩個場景的切換。
這個段落大致是:A和B在房間里談話,談得差不多了,B要走了,在門口的時候碰到了正要進門的C,然後C進入房間和A談話。
這時候就出現了A和B談話到A和C談話的場景切換。那個段落大致是這這么寫的:
(先是AB談話的場景)
A:「……(談話內容)」
B:「……(談話內容),再見。」
B走出房門的時候看到一個男人(即C)迎面走來,這個男人如何如何(外貌描寫)。當兩人走得近了,這男人對著B友好地點點頭,B回應了一個笑容,這個男人也笑了,這個笑容如何如何(外貌描寫,贊美這個笑容多麼親切俊朗)。B被這個笑容吸引住了,就這么站在原地目送著男人進入房間。直到男人完全消失在房門外,B才回過神,慢慢離去了。
房內,吸引了B所有注意力的C回頭看了看離去的B,對這A說:「……(談話內容)」
A:「……(談話內容)」
(整個AC談話的場景展開)
這就是一個很自然的過渡。
第三種方法是兩個場景間用同一句話銜接。比如——
【太子的功課很多都是皇帝自己親自教導的,太子懂什麼不懂什麼皇帝自然清清楚楚,怎麼也想不出來太子是如何發現葯中有毒的。
皇帝凝眉想了一會兒突然笑起來:「呵呵,有意思,這個游戲越來越有趣了。不過他究竟是如何發現的呢?」
「我是通過杯蓋上的水痕發現的。」
太子一邊寫著字一邊回答了下屬們的疑問。】
前面是皇帝和皇帝屬下在清涼殿里對話的場景,通過一個問和一個答轉換到了太子和太子屬下在東宮對話的場景。這個做法限定性比較淺,但簡單易用。
第四種方法是用幾句話或一段話來過渡。比如——
【(前面是玄沐羽在教玄澈下棋)
小玄澈立刻睜開眼怒視著玄沐羽,不過玄沐羽顯然無視了這個眼神,又拉起小玄澈的手指咬個不停。
可憐的小玄澈,豆腐就是這樣被吃掉的。
但小玄澈還來不及憤怒,就發現被親親臉、咬咬指頭不過是小事,若是不小心碰到什麼沐浴、更衣,那才是清白全無。以至於小玄澈一反孩子發育的規律,早早朝著生活自理的光明大道跑去,以期擺脫某個腦子似乎有些不正常的男人。
就在小玄澈與玄沐羽捍衛自己「清白」的戰爭中,抓周的時候到了。
(下面講抓周)】
叢「可憐小玄澈」到最後一句都是為了過渡而寫。如果我直接寫——
【小玄澈立刻睜開眼怒視著玄沐羽,不過玄沐羽顯然無視了這個眼神,又拉起小玄澈的手指咬個不停。
幾個月後,抓周的時候到了。】
這樣就很突兀,結合我的前文,整個文章就是不時斷裂跳躍的,就算這個部分總體上是略寫,也不能這樣馬虎了事。
第五種就是用一個詞進行承接。這種和第四種類似,但又略有不同。比如——
【玄沐羽將書放到一邊桌子上,為玄澈掐好被子才悄悄走了,心想如果明天玄澈請假他一定準。
不過玄澈第二天並沒有請假,一瘸一拐地去上課。】
關鍵詞就是「明天」,場景從這天晚上跳到了第二天早上。如果我不寫玄沐羽的心理活動,就會變成——
【玄沐羽將書放到一邊桌子上,為玄澈掐好被子才悄悄走了。
第二天,玄澈一瘸一拐地去上課。】
這就比較無聊,而且我後面有一處就是用這種跳躍法,如果連續使用兩次,就會照成詞彙重復,讓文章顯得平板,另外前一種也比後一種更好地體現了玄澈好強的性格,想想大人都縱容他了,他卻沒有縱容自己,可想而知這是對自己很嚴格的人。
第六種是用類似旁白的口氣寫一段話,將兩個場景隔開,造成轉換。比如——
【玄澈說的話沒有太多輪次,卻讓玄沐羽聽了明白。
玄澈不是不懂,而是太懂,懂得讓他無法超脫。
玄浩若真是戰死,玄澈會哭,會痛,會悲,卻不會如此壓抑得亂了心智。玄浩求死,蘇行之明白,所以才會不顧一切地攔下消息。
玄澈真的在笑,卻是無比自責:「我真是傻瓜,自詡聰明,自以為堅強,卻逃避了一次又一次……我應該要想到,我卻忘記了,不,不是我忘記了,而是我根本不願意去想……」
「不要說了,澈,和你沒有關系……」
玄沐羽用力抱住玄澈,不想再讓他說下去。
玄澈居然點頭,在玄沐羽看不見的地方綻開微笑,凄美絕倫:「是,和我沒有關系,這是浩選擇的路,他要我一輩子都記住他,我記住了,永遠不會忘,不能忘……」
玄武門外惟有寂靜,只有夢里那寬敞的大道上還有一道烏亮的身影沖破沙塵,陽光也被他的光芒逼退三尺,跨下的黑馬嘶鳴著人立而起,那俊美少年背挺得筆直,燦爛的星眸混合著無盡的墨黑藏在深邃的眼眶中,靜靜地注視著他的愛,隨後展開一個漂亮的笑容,說:
「四哥,我回來了!」
只有在夢里,一聲四哥,一生眷戀。
玄浩葬在皇室園陵里,玄澈去看他,一壺酒,一柱香。
蘇行之代替玄浩奏對軍情,臨走了,他在幾位將軍都出去後,回眸來看玄澈,似乎想確定什麼,卻只看到一尊被悲傷籠罩卻平靜淡漠的玉人。
蘇行之突兀地說:「陛下節哀就好,也算了了主子的一個心願。」
玄澈點頭,他明白。
兩日後,蘇行之在家中自刎。
今世我來遲了,來世我再陪你。
莫要說人死燈滅,皇宮中的巍明宮永遠空著,那是個記憶的黑洞,遠遠的,看著,戀著,卻也如此。世間沒了誰不也都這么轉著,朝廷還是這么轉,皇宮也是這么轉著,大位上的人還在,哀痛之後依然繞著他轉,即便是不在了,又有另一個點讓這一切轉起來。
玄澈是在玄恪面前昏倒的,那血似花灑般地染紅了一片青磚,玄恪只來得及伸手,指尖觸碰到一抹衣角,那人已經在另外一個人懷里了。玄恪愣愣地看著,小小的手就這么停在半空中,手中沒有東西,除了空氣便是虛空,風過時掌心的汗變得冷冷的,雖是明媚的七月天,居然讓人忍不住打了個抖。
玄恪無言地跟在一群人後面,那群人圍著他的父皇和皇爺爺,裡面有早就等待著的太醫,慌亂中回了宮,清涼殿里的葯已經煎好。】
這個例子比較長。簡單的說,最開始是玄沐羽和玄澈在說關於玄浩死亡的問題,這段對話醞釀的感情到了頂點,插入一段玄澈對於玄浩的回憶(作用也是渲染感情),然後是玄澈這種回憶中對玄浩之死得所作所為所聽所見,最後接著一段過渡,將整個視角都切換到了玄恪身上。
這段文字一共轉了三個場景,很多人看到這里都哭了,說明轉換之間還是比較成功的。
我要說的旁白口氣的段落就是「莫要說人死燈滅……又有另一個點讓這一切轉起來」這一段。這是最大的轉換,前面總的來說都是玄澈的視角,這段之後是玄恪的視角。因為有一個緩沖,所以就比較自然。
4. 小說的寫作視角都有哪些
小說幾種常見的寫作視角。
一、雲端視角
這是一種發展得比較成熟、普遍運用的敘述模式。
其基本特點就在於「全知」,敘述人就像上帝一樣知道故事的全部,彷彿他是站在雲端一樣看天下百姓的活動,洞悉所有人物的一切隱秘,包括其復雜微妙的心理變化。所以我叫它「雲端視角」。就敘述人與作品中人物的關系來看,敘述人可在其中,也可活躍在人物之外,知道他們身上發生的一切而又不想得到他們認同。敘述人高高在上,控制著人物的各種表現。
這種視角切入的優點是自由靈活,敘述人不受時間、空間等的限制,縱橫捭闔,運用自如,人物和事件可以自由表現,並能讓讀者對人物和事件能有一個全面而具體的了解,最大限度地展示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等等。具體它又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
1.主觀型
特點是敘述者用第一人稱身份或以編著、介紹人身份,直接登場亮相,對故事加以敘述、交代、報道,而且常常通過發表感想與議論來干預敘述的進程。
2.客觀型
特點是敘述人不直接介入作品,不到處發議論,而是以第三人稱來講故事。敘述人隱身於敘述過程之內,使讀者不能直接發現他的存在。
當然以上兩種類型也並不是絕然對立的,有些作品在敘述過程中,也常常交替或混合使用兩種敘事方式。
這種敘事的不足之處在於,因為上帝的存在,他知道的太多,反而讓讀者對其真實性產生懷疑,另外作品的懸念也少了許多。因而這種敘述方式會使參與作品體驗感受的較少,不能使讀者有再創造的樂趣和聯想的能力,限制了讀者「再創作」的慾望。
二、人物視角
是由故事中的一個人物來講述故事,一般也採用第一、三人稱。
第一人稱的敘述,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第三人稱的敘述,人物並不在作品中直接露面,而是始終粘附於某一個人物身上,以被粘附的這個人的視角來講述,有點傀儡的味道。
這種敘述的特點是講述者只能講述他所感知所認識所理解的一切,會受到其主客觀條件(如氣質、性格、生活經驗、時空范圍等)的限制,因而也叫有限敘事。
人物敘述還有種類型是「變換式」,即敘述人沒有固定,而是根據需要不斷變換人物。如:莫言作品中會經常採用這種變換的方式來使故事發展下去。
另外,由人物敘述的延伸,還有一種特殊類型是「意識流」方式。它試圖最大限度地記錄人物的全部內心活動及其過程,把讀者帶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洞悉了人物全部的心靈奧秘,因此作品的情節也多是人物的意識活動。
主要特點:無論是以何人身份來敘述,感覺是在講故事,顯得真實。但受客觀條件的影響,敘述人視角被限制,有些空白還要讀者去填補。這對於喜歡參與作品思考的讀者而言比較適合,也正好彌補了「雲端視角」的不足。但缺陷在於作品中的敘述人無法敘述自己,受敘述人左右,作者又不好出面干涉,要想知道作品中他人的想法,還真得讓讀者自己去猜。另外的不足就是它沒有象雲端視角那樣對全局的全能。
三、純客觀敘事
這種敘述視角的特點是客觀地敘述所見所聞,將人物的表現、生活場景和事件直接展現給讀者。但作者不參與作品中人物的意識與心理分析,不能作主觀評價,只能是客觀地展現情景或現場,而不能深入內部,探測奧秘。由於敘述沒有作者的主觀性,因而它又不是第一人稱的敘事。
這種視角有些象是攝像機,把故事情景直接視頻給讀者,優點是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現實生活的本來面貌,顯得有些象是記實。這種敘述方式真實性強,缺少主體引導,沒有導游之類的幫忙解釋,因而作品的一切進展都需要讀者自己去思考。
正是沒有敘述人的感情投入,尤其缺乏對人的內心世界的感受,過於純客觀,因而作品顯得冷漠,難於調動讀者的情感。
以上幾種常見視角各有長短,實際寫作中不要厚此薄彼,尤其是要寫好長篇小說,往往僅有一個視角是不夠的,只不過根據內容需要,在注意保持敘事角度一致的前提下,取長補短,通過各種視角的轉換,靈活自由地變動敘事角度,則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在幾種人稱的敘述表現上看,第一人稱的敘述,一般都能寫得感情細膩,真切感強,容易讓讀者接受。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而第三人稱的敘述,敘述人掌控作品中人物的一切,在情節發展、渲染氣氛、完整講述故事等方面顯得比較有優勢。
而第二人稱敘述寫作的情況雖較少見,但也是一種子選手視角。由於其有「對話「的味道,在對對象的抒情上表現得很強烈,較多地偏重於對往事的反思,許多外人不知道的事,都可以通過「你」的對話方式表現出來,具有一定的感染力,運用得當也是值得嘗試的。
5. 寫小說如何轉換視角
運用第三人稱寫作不就行了,比如我叫小明,你想寫一件事情。「我在吃飯」就改成「小明在吃飯」運用旁觀者視角
6. 請問在寫小說的時候該如何切換鏡頭,將一個場景切換到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場景
←_←切換鏡來頭可以是件很簡單的事自也可以是件很講技術的事,看你想寫哪種咯。
網上最普遍的歡脫式的小說一般通用最簡單的方法:分割線!
果斷的分割線能夠很利落地切換鏡頭,非常好用,百試不爽!【這是最簡單的一種】
第二種是寫作文的時候最常用的一種:過渡段or過渡句!常見句式如:另一方面\與此同時\在(某個時間)or(某個地點)……之類的很多,如果語言功底夠好的話,這個方法其實還不錯的,不會太沖突。
第三種:直接分章節算不算一種方法……我其實很想問這個問題。
第四種:這是種很考驗技術的方法,通過某個人的某句話或某個場景或某段景物描述過渡過去,我無法舉例,因為我還沒到那個境界。
7. 關於現代言情視角的轉換,跪求寫小說的進來幫忙!!!
這東西,我覺得你應該糾結的不是視角的轉換,而是不知道怎麼表述兩個人是如何吵架的。
我覺得,簡單的有一個背景,在什麼地方,比如說是在家裡,還是在商場,正在做什麼,比如說在商場里,簡單的可以用背景烘托一下,比如說營業員差異的眼神,或者,路由看熱鬧戲謔的眼神,議論紛紛什麼的,然後女主的性格是什麼,男主的性格是什麼,根據他們的性格編寫台詞,再加上一些肢體語言,基本上就可以了。當然,最重要的是吵架的矛盾沖突點是什麼,就是為了什麼而吵架。
8. 我想問,作者們,你知道,寫小說的時候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怎麼轉換嗎
番外的時復候,就是這些非主角制活躍的時候了。
個人的話是討厭,一直轉換的小說,大約50章下來,我能接受的轉換為1次,再多的話,我就不看了,我以前看了一本書一直徘徊在轉換中,看了頭暈,在內心罵了這作者以後,我就不看了。(該書已完結,不給我機會罵)
我是讀者啦,發表一寫對這瘋狂轉換的厭惡。。。。。。。(不過你問的第2人稱,我有很大問題,為蝦米寫第二人稱勒,「你」這個字很難寫倒是真的)
下面兩個轉換
(如例,在時空的一個角落裡,一個陰森的聲音在做響「XXXXXXXXXXXX」隨後一聲清冽的笑貫穿了彷彿整個世界「哈哈哈哈哈」)壞人的出現鋪墊,人物轉換
(又如例,清晨的陽光同樣打在他的臉上,那雙彌漫著睡意的眼睛,直直地望著遠方,嘴裡呢喃著「XXXXXXX」)這里適合大眾,什麼人都可以放進去,切換完以後拉回來
9. 寫作小說時,視角如何自由轉換
把主角當成自己的孩子,以旁觀者的視角來寫,可能會比較客觀一點
10. 寫小說時如何作場景切換
直接切換是最好的方法!
不要用分割線。分章,空行,都比分隔線要好,是文章排版看起來干凈。看樣子你是一個新手吧。
比如,幾個人要到別的地方去,就這樣寫:
到了***,如何如何如何。
或者:一路上風餐露宿\不到一小時就到了,
第一人稱的話,添幾句:我正在……然而此時**卻……
或者:**冷笑一聲,摔簾子進了門。丫頭道:「小姐,……」
現代文的話,只要:「第二天,我們上……,到了……,只見……」
最常見的有:「第二天……」
小場景切換,可以以人物為媒介。
據我的小說中的幾個例子。
1,我們就這樣連夜離開了朝歌,不顧一切,以後怎樣,卻是沒有想過。待到天亮時,已經離城三十多里,慕瞳竟然沒有追來,著實幸運。然而我們不知道,慕瞳早已被人截住。
是夜,慕瞳和竹其宣分開,便回到潛邸等我。剛進門,卻見旭朝渾身浴血沖過來,大聲道:「你們把太子殿下怎樣了!」慕瞳一驚,頓時嗅到空中淡淡的迷香氣味,潛邸之中,竟寄無人聲!
旭朝雙目發紅,早已不辨敵友,揮劍砍去。慕瞳雙曈瞬間恢復血色,抬手抓住劍刃,掌心緋芒吞吐,那劍刃斷作兩截,掉在地上。旭朝力戰半夜,早已透支,全憑一口硬氣撐住不倒,一劍劈下,氣力耗盡,栽倒在地,昏死過去。慕瞳不顧管他,沖進門中,地上橫躺著十來具屍體,都著青黑衣衫,死相可怖。慕瞳心下駭然,這些人,都是護國軍的黛部,護國軍居然已經來了!
2,羅芥然說話算話,他很快便和火鍋店的老闆商量好了。我每天等田雞睡下以後溜出去,早上七點之前再趕回去。轉眼,已經有一個多月了。
這天,晚上十點半,田雞早早地睡下。我對著鏡子梳理好一身白毛,干凈整齊地出門去。
火鍋店開在鄒江市的繁華路段,生意紅火得不得了,每天從下午三點一直到早上七點,都有人來。待遇雖然不錯,可是一晚上忙得腳不沾地,總累得腕酸腿困。
3, 故事開始的時候,正是春末夏初,桃李齊芳,百花吐艷。
我們學校,據說,是一個藏龍卧虎的地方。證據便是管花草的校工張老伯。
傳說兩年前,上屆高二的老大和一個社會上的青皮結了仇,兩人約定在學校後面的小河邊私了。到了日子,老大拎塊板磚去地方等。到太陽快落山時,才見青皮斜叼半根煙,趿拉一雙拖鞋來了。老大見他沒拿東西,也很義氣地放下板磚,赤手空拳擺了個架勢。青皮把煙往地上一啐,怪叫一聲沖上來。老大迎上去,卻見青皮把手伸到腰後,猛抽出把明晃晃的尖刀!老大登時間臉色兒都變了,學校里打架,誰見過這真刀真槍的陣仗。青皮獰笑一聲,刀子直向老大的肚子捅去。說時遲那時快,就聽「嗖」地一響,那刀子應聲落地。青皮捂著 手腕慘叫起來,竟是一枚普普通通的石頭子。才聽一聲斷喝:「嘿,你倆娃幹啥呢!」老大回頭一看,灰氈帽,花白頭發,正是校工老張伯。青皮說:「嘿嘿,會工夫?」老張伯怒道:「小娃子,年紀輕輕不學好,那個班的,告訴你們班主任去!」青皮冷笑幾聲,爬起來拾著刀子,轉身走了。老大嚇得腿都軟了,這會兒才舒了口氣,竟然一屁股坐到在地,放聲大哭。
再後來,老大改過自新。早一年,五點起床的話,還能看見老大跟著張伯練武。他考上了廣州的一所武校。其實,老大本來還是個好學生的,後來學習跟不上,就開始亂了。不是高中生,你明白不了這其中的五味雜陳。
最後,我在免費送一個技巧:同一件事,幾個人的不同反應時,就直接寫:「A……,B……」不要叫但是、也是、然而——除非是你要刻意突出。
那裡轉換不自然呢?你貼一段自己的文章,我們好對症下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