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格列佛游記》的作者有哪些簡介
江奈生·斯威夫特(1667~1745年)是18世紀英國傑出的諷刺作家。這位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一個貧苦家庭的遺腹子,靠伯父幫助,進入都柏林三一學院學習神學和哲學。由於出身貧寒又沒有社會地位,早期過著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曾擔任托利黨《考察報》的主編,寫文章揭露輝格黨的貪婪和好戰政策,後被變相放逐到愛爾蘭。他積極號召愛爾蘭人民為自由獨立而斗爭。斯威夫特受到人民群眾的愛戴,成為愛爾蘭人民的英雄。在此期間,他用5年的時間完成了著名諷刺小說《格列佛游記》。1745年,斯威夫特死於精神病,享年78歲。
『貳』 格列佛游記的作者
《格列佛游記》是愛爾蘭牧師、政治人物與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以筆名執筆的匿名小說。
-- 派派小說論壇為您解答
『叄』 《格列佛游記》 體裁,作者簡介,作品, 主人公,故事情節
1、體裁:長篇游記體諷刺小說。
2、作者簡介:作者是喬納森·斯威夫特,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作家,政論家,諷刺文學大師,以著名的《格列佛游記》和《一隻桶的故事》等作品聞名於世,他曾被高爾基稱為「世界文學創造者之一」。
3、作品:《書的戰爭》、《一隻桶的故事》、《給斯黛拉的日記》、《布商的信》、《格列佛游記》、《一個溫和的建議》。
4、主人公:里梅爾·格列佛(又譯為萊繆爾·格列佛)船長。
5、故事情節:作品以里梅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周遊四國的經歷。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國、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英國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圖,對殖民戰爭的殘酷暴戾進行了揭露和批判。

(3)格列佛游記小說作者擴展閱讀:
《格列佛游記》1726年在英國首次出版便受到讀者追捧,一周之內售空。出版幾個世紀以來,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在中國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外國文學作品之一,被列為語文新課程標准必讀書目。根據其內容改編的電影分別於1977年、1996年、2010年被搬上大熒幕。
喬納森·斯威夫特是英國啟蒙主義時期的作家,他對資本主義本質進行了無情的鞭撻,並反映了普通人生活的艱辛與困苦。同時他放棄了長期統治英國文學界的古典主義文學標准,進行現實主義創作,從而使他的作品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
『肆』 格列佛游記作者簡介
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年),英國作家,政論家,諷刺文學大師,以著名的《格列佛游記》和《一隻桶的故事》等作品聞名於世。
中文名
喬納森·斯威夫特
外文名
Jonathan Swift
國 籍
愛爾蘭
出生地
都柏林
出生日期
1667年11月30日
逝世日期
1745年10月19日
職 業
作家,政論家
畢業院校
都柏林三一學院
信 仰
基督教
主要成就
諷刺文學大師
代表作品
《格列佛游記》《一隻桶的故事》《書的戰爭》
作品風格
批判現實主義,諷刺幽默
『伍』 《格列佛游記》的作者是主人公
作者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
主人公:格列佛——是一個天生喜歡冒險,不甘寂寞與無聊的人。他是一個勤勞勇敢、機智善良的人。格列佛是個正面的理想的人物。他總是坦率地敘述自己的弱點和錯誤,而對自己的優點則隻字不提。他謙遜好學,努力用新眼光去認識新的現實。

《格列佛游記》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而且具有比較完美的藝術形式。首先,斯威夫特利用虛構的情節和幻想手法刻畫了當時英國的現實。同時他也是根據當時英國的現實才創造出一個豐富多彩的、童話般的幻想世界。斯威夫特的幻想世界是以現實為基礎的,而現實的矛盾在幻想世界中則表現得更為集中突出。
比如一六八八年政變後,托利黨和輝格黨爭權奪利,互相攻計,而實際上他們都代表貴族和資產階級的利益。斯威夫特抓住了議會黨派斗爭的本質特點,創造了小人國的高跟黨和低跟黨。這些虛構的情節就把現實表現得更為強烈、更為集中、更為典型,而且更帶普遍性。
《格列佛游記》的藝術魅力也就在這里。斯威夫特的幻想和現實是和諧的、統一的,格列佛在小人國、大人國、飛島、馬國的遭遇各不相同,但都安排得合情合理,毫無破綻。
他每到一個幻想國度都受到不同的待遇,繪聲繪影,使作品具有藝術的真實感,這種真實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從而使諷刺達到高度的效果。
作者在對當時英國的議會政治和反動的宗教勢力進行無情、辛辣的諷刺、抨擊時,有的直言相譏,有的利用異邦人的唇舌,有的隱喻挖苦,有的以獸譏諷人,凡此種種,風趣滑稽,神情皆備。
作者簡介:喬納桑·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生於愛爾蘭首都都柏林一個貧困家 庭,由叔父撫養成人。英國18世紀的諷刺文學作家,也是散文家。
『陸』 《格列佛游記》的作者
喬納森·斯威夫特,英國-愛爾蘭作家,諷刺文學大師,以《格列佛游記》和《一隻桶的故事》等作品聞名於世。
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於1710年至1714年間,曾出任以羅伯特·哈利及亨利·聖約翰的托利黨的公共關系官員,後來政黨交替,輝格黨上台,托利黨黨員被清算,作者來到愛爾蘭任教,但愛爾蘭當時受到英格蘭的高壓統治。
抨擊當時英國的議會政治和反動的宗教勢力。小說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國)、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勒皮他(飛島國)和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及英國資本主義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瘋狂掠奪和殘酷剝削。
『柒』 格列佛游記得作者
格列佛游記 作者:(英)喬納森·斯威夫特 Jonathan Swift, 1667-1745 斯威夫特是英國十八世紀傑出的政論家和諷刺小說家。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的一個貧苦家庭。...
『捌』 格列佛游記的作者簡介
作者是喬納森·斯威夫特,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作家,政論家,諷刺文學大師,以著名的《格列佛游記》和《一隻桶的故事》等作品聞名於世,他曾被高爾基稱為「世界文學創造者之一」。
他出生於愛爾蘭首府都柏林,六歲上學,在基爾凱尼學校讀了八年。1682年進都柏林著名的三一學院學習,他除了對歷史和詩歌有興趣外,別的一概不喜歡。還是學校「特別通融」才拿到學位。
之後,他在三一學院繼續讀碩士,一直到一六八六年。1688年,愛爾蘭面臨英國軍隊的入侵,他前往英國尋找出路。不久,他開始擔任威廉·坦普爾爵士的私人秘書,他在摩爾庄園讀了不少的古典名著。他早期的兩部諷刺傑作《桶的故事》和《世紀戰爭》正是在這里寫成的。
雖然他一時間名聞遐邇,可他的內心是孤獨的。他甚至一步步走到了絕望的邊緣。他經歷了一切,也看透了一切,於是,他寫了《格列佛游記》。 1745年10月19日,斯威夫特在黑暗和孤苦中告別了人世,終年78歲。

(8)格列佛游記小說作者擴展閱讀:
在《格列佛游記》中虛構的小人國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當時英國的痕跡。小人國中的高跟鞋所代表的,便是當時的輝格黨,而小人國中的低跟鞋所代表的,則是托利黨。喬納森·斯威夫特將當時的宗教戰爭表現為《格列佛游記》中的「關於打破雞蛋是從大的一頭打還是從小的一頭打的爭論」。
在這本書中,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喬納森·斯威夫特所反映的18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種種矛盾和喬納森·斯威夫特對當時的英國政治制度的辛辣的諷刺。他諷刺那些脫離實際、沉溺於幻想的科學家;
他諷刺那些荒誕不經的發明家;他諷刺那些顛倒黑白的評論家和史學家,反映出當時的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圖和英國所進行的殘酷的殖民戰爭。
『玖』 格列佛游記的作者及國家,簡潔一點
作者:(英)斯威夫特
故事梗概
小說以外科醫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險的經歷為線索,一共由四部分組成。
第一卷:利立浦特(小人國)游記。敘述格列佛在小人國的游歷見聞。這里的人,身長不滿六英寸,他置身其中,就象巍巍的大山一般。小朝廷里充斥陰謀詭計、傾軋紛爭。穿高跟鞋的一派與穿低跟鞋的一派互相攻擊,誓不兩立。
第二卷: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游記。格列佛在利立浦特人的心目中是個寵然大物,但一到布羅卜丁奈格,他就象田間的鼬鼠一般小了。格列佛被當作小玩藝裝入手提箱里,帶到各城鎮表演展覽。後來,國王召見他,他慷慨陳辭,誇耀自己的祖國的偉大,政治的賢明,法律的公正,然而均一一遭到國王的抨擊與駁斥。
第三卷:勒皮他、巴爾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錐、日本游記。主要描述格列佛在勒皮他(飛島)和格勒大錐(巫人島)的游歷。飛島上的人長得畸形怪狀,整天擔憂天體會發生突變,地球會被彗星撞擊得粉碎,因而惶惶不可終日。在科學院里,設計家們正在從事研究如何從黃瓜中提取陽光取暖,把糞便還原為食物,繁殖無毛的綿羊,軟化大理石等課題。在巫人島上,島主精通巫術,擅長招魂,他們博覽古今,發現歷史真相被權貴歪曲,娼妓般的作家在哄騙人世。
第四卷:慧駰國游記。敘述格列佛在智馬國的游歷。在這個國度里,居主宰地位的是有理性的公正而誠實的智馬,供智馬驅使的是一種類似人形的畜類耶胡,後者生性淫盪、貪婪、好鬥。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格列佛:是十八世紀英國的普通人,他熱愛勞動,剛毅勇敢,心地善良。他在游歷之中,洞察到社會現實的日趨墮落,得出英國社會並不文明的結論。格列佛的形象,是作者思想的體現者。作者將自己的種種美德賦予筆下的人物,格列佛不計較個人的得失,而對別人關懷備至。格列佛是個正面的理想的人物。他總是坦率地敘述自己的弱點和錯誤,而對自己的優點則隻字不提。他謙遜好學,努力用新眼光去認識新的現實。他從不自暴自棄,縱使將他當作玩物到各地供人觀賞,仍泰然自若,保持自身的尊嚴,以平等的姿態與大人國的國王交談。他勇於幫助小人國抵抗外族入侵,但斷然拒絕為小人國國王的侵略擴張政策效勞。
文學藝術特點
《格列佛游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歷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縮微的國度里,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官員不惜小丑似地做著可笑的表演。這個小朝廷是當時英國的縮影,連利立浦特的朝政風習和典章制度也同當時的英國政局一模一樣;在第二卷里,作者更是指名道姓地批抨英國。格列佛長篇大論地向大人國國王介紹英國的歷史、制度和現狀,以及種種為國家為自己辨解的事,可是從大人國的眼光看來,英國的歷史充斥著「貪婪、競爭、殘暴、偽善、淫慾、陰險和野心」產生的惡果。作者借國王的話,「那樣一個卑微無能的小蟲」是「自然界中爬行於地面的小毒蟲最有害的一類」,諷刺了英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在第三卷里,通過對拉格多科學院人士所從事的無聊而荒唐的科學研究,諷刺了英國當時的偽科學;有關勒皮他島的描繪則批評了英國對愛爾蘭的剝削壓迫。
小說不但抨擊了社會現狀,還在更深的層面上,直接諷刺了人性本身。在第四卷里,關於「錢」的那段議論就是如此。格列佛來到沒有金錢,沒有軍隊警察的慧駰(馬)國,向他的馬主人解釋說:「我們那裡的野猢認為,不管是用還是攢,錢都是越多越好,沒有個夠的時候。因為他們天性如此,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富人享受著窮人的勞動成果,而窮人和富人在數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我們的人民大多數被迫過著悲慘的生活……」。作者注意到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純粹的金錢關系。並由此對人性產生了疑問。
作者在對當時英國的議會政治和反動的宗教勢力進行無情、辛辣的諷刺、抨擊時,有的直言相譏,有的利用異邦人的唇舌,有的隱喻挖苦,有的以獸譏諷人,凡此種種,風趣滑稽,神情皆備。
情節的幻想性與現實的真實性有機結合,也給小說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雖然作者展現的是一個虛構的童話般的神奇世界,但它是以當時英國社會生活的真實為基礎的。由於作者精確、細膩、貼切的描述,使人感覺不到它是虛構的幻景,似乎一切都是真情實事。例如,在描述小人與大人、人與物的比例關系時,一概按一與十二之比縮小或放大。小人國里的小人比格列佛小十二倍;大人國的大人又比格列佛大十二倍。格列佛的一塊區區手帕,可以給小人國皇宮當地毯;大人國農婦的那塊手帕,蓋在格列佛身上,就變成一床被單了。在描述飛島的運行,宮殿的建築,城鎮的結構時,作者還有意運用了數學、物理、化學、天文、醫葯諸方面的知識與數據。這樣,就使人物局部細節的真實、和諧、勻稱,轉化為整個畫面、場景的真實、和諧、統一,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感和感染力。
作者的文筆樸素而簡練。例如文中寫到格列佛在小人國抄錄了一段官方文告,它贊頌國王是「舉世擁戴」的「萬王之王」,「腳踏地心、頭頂太陽」,等等。格列佛還在括弧里不動聲色地解釋道:「周界約十二英里」。隨著這句解釋,那「直抵地球四極」的無邊領土陡然縮為周邊不過十餘里的彈丸之地。這種反差令人捧腹。括弧里的話顯示出作者樸素又實事求是的敘述風格,他似乎無意對此評論,只是在客觀忠實地為我們解釋利立浦特的尺度。他曾經聲明:「我寧願用最簡單樸素的文筆把平凡的事實敘述出來,因為我寫這本書主要是向你報道,而不是供你消遣。」盡管小人國、大人國、慧?S國的情景各異,主人公的境遇也不相同,但整部小說的布局、風格前後一致,格列佛每次出海的前因後果都有詳盡的交待,復雜紛繁的情節均按時間、空間順序依次描述,文字簡潔生動,故事性強,因而數百年來,《格列佛游記》在歐洲各國雅俗共賞,婦孺皆知。
『拾』 格列佛游記作者
你還不如知道搜索格列佛游記作者,省分省力